A. 邻里矛盾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邻里纠纷是人们社会关系中比较密切的一种,是共同构成社会基层的有机群体,邻里纠纷多是因相邻居住,影响对方通风、采光、通行、用水、排水、噪音、环境卫生等关系而引发的矛盾,这类纠纷不但成为妨碍社区居民安居乐业,影响居民和睦团结,而且影响邻里之间的感情交流和思想沟通。因此,在创建平安和谐社区的过程中,只有搞好邻里之间的团结友爱,构建邻里之间和睦相处的生活氛围,才能减少邻里纠纷的发生,使社区居民在安静舒适、快乐祥和的生活环境中搞好邻里关系,尽情享受美好生活的每一天。所以,创建平安和谐社区,就要搞好社区邻里纠纷的预测预防及各类不稳定因素的排查和防范,减少各类邻里纠纷的发生。
1.发生邻里纠纷的主要表现
一是由公用部位引发的邻里纠纷,如抢占楼群栋道两侧空闲松散土地或花池,栽种部分蔬菜或种农作物为争牛毛之地引发纠纷;二是在楼道内走廊或楼梯下空闲地,部分居民搭建杂棚或垒墙盛放杂物,影响其他居民通行或其他不便而引发纠纷;三是将自行车、摩托车、汽车等各类交通工具放置楼道内、消防通道、乱占停车位等现象,使公共通道更加狭窄,居民出入楼道时肩磨踵碰,或进出楼道碰伤身体,或进出车辆祥和碰擦,因而产生怨言引发纠纷;四是楼上居民在阳台上浇花,或从阳台出水口往楼下滴水,或楼上居民因管理不善致使其他杂物落入楼下而引发纠纷;五是个别居民家中水池或水龙头管理不善,致使水溢金山,殃及四邻,或是下水道堵塞,邻居之间互不体谅,各自为是,怨声载道而引发纠纷;六是个别邻居喜欢说长道短,搬弄是非,乃至流言蜚语,造成家庭内部、邻里之间的矛盾与冲突;七是有些父母对自己的子女管教不严,袒护放纵,为孩子之间的口角而发生邻里之间的纠纷,还有的个别家长甚至唆使子女损害邻居;八是有些人以我为中心,以邻为壑,为了日常生活琐事寸步不让,处处要占便宜,依仗亲朋好友人多势众,一旦发生纠纷,全部出动以至造成严重后果,制造邻里关系人为的紧张;九是因噪音污染等原因影响居民生活或正常休息,如楼上下左右邻居各种人为的噪音、音响等声音过大,影响居民正常生活或休息,邻里之间在交涉当中发生纠纷。以上这些现象只是邻里纠纷的一部分,如何减少这些邻里纠纷的发生,避免矛盾的发展,这就需要发挥人民调解组织的功能,要采取多层次、多方面、多渠道的治理、预防和调解,积极化解人民内部矛盾,化干戈为玉帛,为此,对发生的邻里纠纷,要积极主动妥善地进行调解,采取各种有效方法,搞好邻里纠纷的预防工作,将各类原因的邻里纠纷消灭在萌芽状态。
2.邻里纠纷的调处与预防
2.1根据辖区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搞好邻里纠纷的预测预防和排查工作,调查研究发生邻里纠纷的原因及规律性。
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邻里纠纷规律性,要善于对邻里纠纷进行分析研究,摸索和掌握纠纷发生、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性,预测纠纷发展的趋势,与发生纠纷的利害关系联系起来,同时还要注意观察和研究不同的当事人在不同时期和环境的心理变化和心理活动,做到胸有全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找到发生纠纷的动机和矛盾的焦点,对症下药,掌握调解工作主动权,有的放矢地做好调处工作。
2.2认真做好民事纠纷的调外工作,充分发挥人民解调解组织的作用。人民调解是缓和邻里矛盾,解决民事纠纷的一个传统的行之有效的好方法。社区发生的各类矛盾纠纷都可以通过人民调解组织来协商解决。因此,在社区开展多种形式的普法活动,建立居民公约,利用多种形式开展文明社区、文明楼、文明户等项活动,通过社区宣传栏、文明一条街、广播电视等其它媒体及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进行普法宣传教育和道德规范教育,在邻里关系中建立起平等、团结、友爱、和睦、互助的亲情关系,铲除引发各类纠纷的土壤,增强邻里之间团结友爱,排除潜在矛盾纠纷的隐患。通过此项活动向社区居民宣传党的各项政策和相关的法律法规,增强居民的法律意识,提高居民的法律水平,从而减少社区邻里之间纠纷的发生,做到知法、懂法、守法,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只要普法工作和道德规范教育做的认真、深入、细致,邻里团结就会取得满意效果。
2.3运用法律手段,解决邻里纠纷中的违法犯罪行为。
人民调解工作通过调处社区邻里纠纷,除对当事人进行耐心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和道德规范教育,消除当事人之间的隔阂,防止纠纷激化,预防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促进邻里之间的团结和维护社区的稳定,同时积极开展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的宣传教育,使纠纷当事人明确认识到正确与错误、合法与非法、守法与违法的界限,明确哪些是应该享受的权利,哪些是应当履行的义务,不断提高纠纷当事人的法制观念,增强其法律意识,减少各类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
2.4要妥善全面解决好邻里纠纷,还必须依靠全社会的力量,齐抓共管,共同搞好社区的邻里关系。
发生民事纠纷的原因和类型是各种各样,各具特色的,有的矛盾纠纷时间性或季节性较强,随着时间的发生、发展而出现股同时的矛盾纠纷;有的地域性较强,特别是人口相对密集和人口流动量相对较大的区域引发矛盾较为突出;有的与民间习俗产生摩擦,不注意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而引起纠纷;还有的与当地经济发展和繁荣状况相联系由此而引发争强黄金地段,搞市场垄断采取不正当竞争而引发种种矛盾。因此,作为一名民事调解人员,必须努力提高自己的适应能力,与时俱进,结合辖区内的实际情况,开展调查研究,深查细排各类矛盾纠纷及其他不稳定因素,及时掌握了解辖区内民事纠纷发生、发展和矛盾激化的规律性,积极探索总结调处工作的经验和教训,在实际工作中,注意探索不同类型矛盾纠纷的调处方法,不断提高自己的调解工作能力,把调解工作做深、做细,力争达到纠纷当事人的满意,把群众满意作为自己的工作标准,真正发挥调解工作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的桥梁纽带作用。
2.5抓住重点,防止民转刑案件的发生。预防民事案件转为刑事案件是调解工作的重点,因此,要把预防工作贯穿到民事调解工作的始终。通过抓住重点,搞好民事纠纷的预防工作,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在前头,广泛宣传国家的法律法规,进行深入细致的法制宣传教育,积极预防各类矛盾纠纷的发生。在纠纷发生后,就要及时疏导,查找发生纠纷的主观原因和各类因素,找出问题的症结,对症下药,解决矛盾,防止矛盾纠纷的反复和当事人的思想波动,巩固调解成果,同时,还要做好对纠纷苗头的排查和预防工作,掌握易发生纠纷的重点人和重点户以及容易发生矛盾和激化矛盾纠纷的人和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对待,有的放矢地做好调解工作,把各类矛盾纠纷消灭在萌芽状态,最大限度的防止民转刑案件的发生。
总之,要减少或避免邻里纠纷的发生,避免各类矛盾纠纷的发生、发展和激化,邻里之间就要树立“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传统道德观念,在生活中互谅、互让、互帮、互学,遇事要宽宏大量,和睦相处,为创建平安和谐社区,构建美好家园,共同搞好社区邻里关系。
B. 邻里纠纷应该找什么部门解决
1、尽量通过协商来解决问题。我们知道,如果邻居之间出现了纠纷,解决的途径很多,可以通过和解,也可以通过法律手段,但是,如果邻里纠纷不是很严重的话,大家也没有很大意见,可以采用协商处理的方式。 2、可以请求当地居委会帮助。如果纠纷的双方或多方通过协商的方式不能够解决,找业主委员会同样不能解决的话,我们可以去找村委会或者居委会来帮助调节,一般经过村委会或居委会调解,大家应该可以各退一步。
3、可以找到司法机构调解。还有一种情况,那就是通过上述的手段和方法,都不能让我们很好的解决纠纷问题,我们可以去乡镇或者区县的司法机构来帮助调节,这样的机构更具有法律权威,更令大家信服一些。
4、调解不成可以到法院起诉。最后一种方式,也是建议最应该慎重的方式,就是到法院起诉,因为,如果因为一点小事而闹到法院,这样的时间成本和金钱成本都是耗不起的。
C. 邻居不好相处怎么办
以下7点是目前认为邻居如何相处的方法。
1、看得长远:处理邻里关系的时候要看得长远一点,不能只看见眼前的利益,所以在处理邻里关系的时候,不能意气用事,说一些言语过激的话,那样很容易伤感情。
5、遇到问题主动化解:邻居经常在一块,生活的时间又那么的长,难免遇到一些矛盾,当出现矛盾的时候,不要什么都不说,而是背后说别人,这样做只会让邻里关系更激化,所以当遇到问题的时候,都要主动的去化解解决,不要藏在心里。
6、互相谦让:作为邻居,一定要心胸大一点,做事多谦让,这样很多的矛盾都会迎刃而解,让邻里的关系更融洽深厚。
7、互助帮助:作为邻居就应该互相帮助,相互照应,谁在生活中都有可能遇到困难,而作为邻居这时候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互相帮助可以加深邻里之间的关系。
D. 邻里之间矛盾 怎么解决
处理农村邻里纠纷要合法合理合情,既要依法依规,又要考虑风俗习惯、伦理常情。
(1)教之以行。邻里纠纷往往就是当事人不善处理人际关系而引发的,调解者就要以搞好人际关系的具体做法教导他。
(2)动之以情。以“情”感人,以“情”教育人,以“情”打动人,引导当事人宽以待人。
(3)晓之以理。摆事实、讲道理,使当事人提高认识。纠纷当事人一般都有自己的“理”,不管实际上是对是错,都用自己的“理”来辩护,但实际生活中行得通的只能是符合法律、道德的公理。
(4)喻之以法。告之当事人法律对他的某种行为是如何要求的,规定什么可以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必须做。让当事人了解他们在法律上的权利和义务,以及他人的权利。
E. 邻里关系不融洽,应怎样调解
远亲不如近邻,邻里之间需要相互理解,相互包容。毕竟有突发事件时,邻居可以最先帮忙。但是有些地方邻里关系却不太和睦,出现这些情况,让很多相关的负责人变得特别的苦恼。至于如何调解邻里关系,首先需要找到导致邻里关系不和睦的关键点。下面就怎么调解邻里关系,给大家做一个简单的分析。
1、找出邻里关系不和睦的关键点
邻里关系就简单举例小区吧,一个小区,1栋楼上上下下有几百户人家。要是邻里关系不和睦,出现问题时,大家你推我我推你,很难解决实际问题。这个时候苦恼的是相关负责人。那既然想调解邻里关系,要找出邻里关系不和睦的关键因素,只有这样才能够切入正题,很好的解决问题。
远亲不如近邻,不是一句空话,而是实实在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邻里之间需要相互理解,相互包容,多一点耐心,这样问题出现的时候,就可以很好的解决。如果邻居们之间出现问题不能很好的沟通,那么可以找到相关的负责人,让他们出面有效的缓解这些问题,千万不要让矛盾激化,最后不能及时收场。
F. 日常生活中,自己家和邻居发生矛盾时,应该怎样处理
当我们面对邻里矛盾时,应该怎么做呢?
1、要冷静地分析问题
要先冷静分析问题,对方到底做什么了,让你感觉不舒服,可以把邻居的问题写在本子或者用其他方式记下来,这样到发生矛盾时,也有理可说,有事可说,不要让邻居觉得你在冤枉他,故意找他问题。一定要冷静分析问题,不可以义气用事,以错制错,要先想好解决问题的方法。
2、退一步海阔天空
如果问题不大,就多多包容,退一步海阔天空。清代礼部尚书张英世家人和邻居发生矛盾,但他并有斤斤计较而是告诉家人把围墙挪进三尺,而邻居看到张家人的大度和气魄,也让出三尺,于是就有了那条至传颂的“六尺巷”。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别说是邻居之间,就是父母儿女之间也可能出现矛盾,遇到事的时候,也许退一步就会海阔天空。
3、打电话给物业或居委会
如果你住在一个公寓楼,是时候让物业或居委会介入了。打电话给他们,并解释你的邻居是如何在你的生活空间扰乱治安的。让他们作为中间人协调矛盾,毕竟只有两人的话,如果问题一直搁置,很有可能吵起来或者打起来。
4、跟其他邻居形成联盟
如果一个问题影响到了你,没准它也同时影响到了别人。与其他邻居交谈,看看他们是不是愿意就这个问题进行小组讨论。人多力量大,一组人而不是一个人出面可能更容易让对方改变。这并不意味着你和你的邻居应该去对坏邻居的房子或公寓搞破坏——这可能会让场面失控,使邻居感觉受到了威胁。相反,写一个纸条,让每个人签字,或者写一个群组邮件,加入所有人。如果是面对面的交锋,可以邀请大家到你的房子或院子,同时邀请你的坏邻居。在讨论期间,每个人都发言,表达希望看到怎么样的解决办法。
5、如果矛盾升级,叫警察或其他部门
让警方介入是另一种强迫你邻居改变行为的方法。如果你发现他们违反法律,你可以叫警察来解决这个问题,这样你就不用介入了。对于已经失控的情况在采取这种方法,毕竟不要用紧急处理办法来应对小的邻里矛盾。比如如果问题来自吵闹的音乐,拨打非紧急报警电话。对于杂乱的院子,告知房主协会(如适用)或城市公害防治人员。大多数城市都有公害防治或执行人员负责维护业主的权益。
6、实在解决不了,就采取法律行动
一旦你已经确定他的确破坏了一项法律,并且你已经收集了一些证据来证明这一点,让他知道你打算采取法律行动。你不需要透露细节——只是告诉他们,你打算拿这个去进行维权。他可能不希望卷入法律问题,因此告诉他你会起诉也可能会让他有所改变。
G. 邻里之间的矛盾纠纷怎么处理
1、通过采取友好协商加以解决。
2、通过各种调解加以解决。
3、通过派出所加以解决。
4、进行民事诉讼加以解决。
很多人在遇到邻里纠纷后通常会去派出所解决问题,公安部门会依据纠纷的实际情况和性质,依据我国《治安 管理处罚法》的相关规定,做出相应的处理决定。
拿出追求“和谐”的勇气,多换位思考,推以及人,站在对方的立场想问题和行动。 实在无法解决时,可请求政府和组织的帮助,千万不要激化为械斗。
邻里之间的矛盾纠纷,建议双方要保持冷静。不要激动,也不要意气用事,双方都冷静下来,只有冷静下来了,才具有谈判的基础。
我们在生活中和邻居之间的相处还是比较频繁的,也是人际交往圈之一,所以我们在不经意间可能也很容易发生矛盾的情况。发生矛盾时一般都是自行协商:由纠纷当事人进行平等,协商,就纠纷的解决方案达成一致意见的方法。
H. 邻居之间的噪音纠纷怎样解决
一、邻居之间的噪纠纷怎样解决
1、邻居之间的噪音纠纷的解决方式如下:
(1)协商。与邻居进行协商,争取妥善解决双方纠纷;
(2)调解。如果双方协商不成,可寻求物业帮助协调解决;
(3)仲裁。物业督促无效果,纠纷当事人根据纠纷前或者后达成的仲裁协议或合同中仲裁条款向仲裁机构提出申请,由仲裁机构依法审理,作出裁决。业主也可以直接报警处理;
(4)诉讼。收集相关证据资料,到法院提起诉讼。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五十八条
违反关于社会生活噪声污染防治的法律规定,制造噪声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处警告;警告后不改正的,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
第九条
对于因民间纠纷引起的打架斗殴或者损毁他人财物等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情节较轻的,公安机关可以调解处理。经公安机关调解,当事人达成协议的,不予处罚。经调解未达成协议或者达成协议后不履行的,公安机关应当依照本法的规定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给予处罚,并告知当事人可以就民事争议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二、噪声污染处罚标准是什么
噪声污染处罚标准如下:
1、违反关于社会生活噪声污染防治的法律规定,制造噪声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处警告;
2、警告后不改正的,处2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
I. 邻里纠纷怎么处理好
一、邻里纠纷怎么处理好
1、邻里纠纷的处理方法具体如下:
(1)通过采取友好协商加以解决;
(2)通过各种调解加以解决;
(3)通过派出所加以解决;
(4)进行民事诉讼加以问题的解决。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一条
经依法设立的调解组织调解达成调解协议,申请司法确认的,由双方当事人自调解协议生效之日起三十日内,共同向下列人民法院提出:
(一)人民法院邀请调解组织开展先行调解的,向作出邀请的人民法院提出;
(二)调解组织自行开展调解的,向当事人住所地、标的物所在地、调解组织所在地的基层人民法院提出;调解协议所涉纠纷应当由中级人民法院管辖的,向相应的中级人民法院提出。
第二百零二条
人民法院受理申请后,经审查,符合法律规定的,裁定调解协议有效,一方当事人拒绝履行或者未全部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不符合法律规定的,裁定驳回申请,当事人可以通过调解方式变更原调解协议或者达成新的调解协议,也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二、业主的权益有什么
业主的权益如下:
1、业主对建筑物内的住宅、经营性用房等专有部分享有所有权,对专有部分以外的共有部分享有共有和共同管理的权利;
2、业主对其建筑物专有部分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
3、业主对建筑物专有部分以外的共有部分,享有权利,承担义务;不得以放弃权利不履行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