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机械产品质量检测的方法,如一个零件怎么检测,合格不格等等,
目前,很多制造业企业都有对产品的缺陷率(坏品率)进行统计和分析,但常是每个产品的负责人单独进行自己产品的统计分析,或是每天记录到电子表格里,相应的负责人只是监控每天的产品的合格率,以下要介绍的是一些可以进一步对产品的缺陷进行监控和分析的方法:
1、首先企业要对产品的缺陷进行整理和处理,进行必要的编码工作,统一各部门对缺陷的描述,以方便在企业内部的交流,缺陷的编码工作要在各相关的部门先搜集相关的信息,然后建立一套规则进行缺陷的编码,此项工作一般是由质量部门(QA)负责统筹;
2、 由生产负责部门对各产品进行每天的数据搜集和统计工作,目前大部分企业是做在电子表格中,但也有些公司只是用纸张来记录,此方法不推荐使用,因为数据的使用价值不大,无法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更复杂的分析,最好是有系统平台对数据进行统一的处理;
3、常用数据分析的方法:
a、每天监控缺陷率的变化,如注意总缺陷率是否上升或是下降;
b、注意前三项缺陷率的变化,当公司正在做质量改善活动时,就很有必要每天监控缺陷率的变化情况;
c、分析缺陷率下降或是上升的原因,一般从5M1E方面去查找原因,一般来说,来料和机器的变化导致缺陷率变化的可能性比较大,也是比较常见的原因;
d、每周要做汇总的报表,此时要比较的是每周的缺陷率变化的情况,因为是一周的数据汇总,所以数据相对来说,能够比较客观和准确地反应当前的合格率或是缺陷率变化的情况;
e、要对每一关键工序都进行缺陷率的统计,最后可以算出某一产品的一次通过率,即产品的直通率;
f、每月最好也要对产品进行月报表的统计工作,此数据可以用来评估优率改善活动的效果;
g、不同产品之间的分析和比较,如同一系列产品之间缺陷率的比较,如果产品的设计及工序大部分是相同,在缺陷率方面应该是不会有太大的差距,如果差距比较大,此时就需要对工序等进行具体的分析,调查原因;
h、对同一工序,如果是有许多的产品,此时也应该分析不同产品之间的缺陷率的差距,找出其中的原因;
4、对于缺陷控制比较严格而且缺陷细分化程度比较高的场合,如何进行缺陷的分析?
要对缺陷进行严格的分类控制,首先生产在控制时,就要先对缺陷进行分层统计,如分不同的机器,不同的关键物料批次,不同的人员班次,甚至于不同的工装夹具造成的缺陷都要分类统计,这样做的优点是查找问题时比较容易,但是在收集数据时比较费时,一般情况下如果有系统来统计就会大大降低工作量,否则工作量会比价大,但是数据分析的效果也较好;
例如:早晚班数据的对比,如下表所示:
合格率分别为93.56%和93.93%,差距比较小,此种情况是正常受控状态,缺陷方面,A1都是排在第一位,但对于早班的情况A2排在第二位,此时需要进行分析,看有无进一步提高的可能,因为A2在晚班时,其缺陷率比价低;
工序 晚班 1# F001 A 2700 2526 93.56 A1 54 A3 29 A4 27
早班 1# F001 A 3000 2818 93.93 A1 75 A2 25 A3 21
5、如何对重要的控制参数进行日常的监控及进行相关的分析?
在任何产品生产的生产过程中,总是存在一些对产品的质量有非常大影响的工序,我们称之为关键工序或是重要工序,对此类工序,我们必须对其进行重点控制,一般常用的工具是用控制图进行控制,或是对此工序的产品合格率进行监控,对其中的数据进行分析的常用方法,一是分析其工序能力,分析工序能力的主要目的是观察数据的离散程度,对不同时段的数据进行比较时,比较SIGMA是比较好的方法,因为工序能力受客户给定规格的影响,如果规格经常会变化,此时比较CPK就得不到正确的信息,但是如果是比较数据的离散程度,则不受规格的影响,能够比较好地反应工序是否变化。
② 想检测零部件产品内部结构和缺陷,哪些设备可以检测
无损检测设备是工业发展必不可少的有效工具,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国家的工业发展水平,其重要性已得到公认。无损检测设备的最大特点就是能在不损坏试件材质、结构的前提下进行检测,所以实施无损检测后,产品的检查率可以达到100%。但是,并不是所有需要测试的项目和指标都能进行无损检测,无损检测技术也有自身的局限性。某些试验只能采用破坏性试验,因此,在目前无损检测还不能代替破坏性检测。也就是说,对一个工件、材料、机器设备的评价,必须把无损检测的结果与破坏性试验的结果互相对比和配合,才能作出准确的评定。
1、在线测厚仪
在线测厚仪是指在测厚过程中将测量结果实时的显示给使用者或者控制系统,以便使用者或者控制系统能够及时的对异常数据作出反应,为自动化生产一个重要环节。随着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激光技术和CCD技术的发展而研制的新一代在线、非接触式的测厚仪,它是利用激光光源,光电检测和计算机工业控制技术三者相结合,实现在线测厚的应用仪器,可广泛用于生产线上对各种材料的厚度、宽度、轮廓的实时测量, 具有非接触测量、不损伤物体表面、无环境污染、抗干扰能力强、精度高、数据采集、处理功能全等特点, 是我国工业生产线产品质量控制的重要设备。在线测厚仪有激光在线测厚仪和涂布在线测厚仪等。
2、X射线测厚仪
X射线测厚仪利用X射线穿透被测材料时,X射线的强度的变化与材料的厚度相关的特性,从而测定材料的厚度,是一种非接触式的动态计量仪器。它以PLC和工业计算机为核心,采集计算数据并输出目标偏差值给轧机厚度控制系统,已达到要求的轧制厚度。
3、电涡流式测厚仪
电涡流式测厚仪,是一种小型仪器,采用涡电流测量原理,可以方便无损地测量有色金属基体上的油漆、塑料、橡胶等涂层,或者是铝基体上的阳极氧化膜厚度等。该仪器广泛应用于机械、汽车、造船、石油、化工、电镀、喷塑、搪瓷、塑料等行业。
4、激光测厚仪
激光测厚仪一般是由两个激光位移传感器上下对射的方式组成的,上下的两个传感器分别测量被测体上表面的位置和下表面的位置,通过计算得到被测体的厚度。激光测厚仪的优点在于它采用的是非接触的测量,相对接触式测厚仪更精准,不会因为磨损而损失精度。相对超声波测厚仪精度更高。相对X射线测厚仪没有辐射污染。
5、实时成像
实时成像,是一种X射线无损检测方法。是通过屏幕实时显示检测结果图像的方法,利用该图像对检测对象材料进行定性、定量的分析、判断和评估,从而获得检测对象材料的均匀性和一致性,或对象结构、装配、材料密度、厚度等信息,达到无损检测的目的。实时成像方法因其检测图像直观清晰、检测速度快和成本低的优势,受到业界高度的关注和日新月异地高速发展。在早期因得到的图像为模拟图像,因此称其为实时成像,也被称做工业电视。随着数字技术尤其是数字图像技术的迅猛发展,实时成像更向数字化方向发展的趋势,越来越多地被称为数字成像,二者其实表示的是同一种概念,同一种方法。
6、工业内窥镜——现在市面上用的最广泛的一种
工业内窥镜可用于高温、有毒、核辐射及人眼无法直接观察到的场所的检查和观察,主要用于汽车、航空发动机、管道、机械零件等,可在不需拆卸或破坏组装及设备停止运行的情况下实现无损检测,广泛应用于航空、汽车、船舶、电气、化学、电力、煤气、原子能、土木建筑等现代核心工业的各个部门。工业内窥镜还可与照相机、摄像机或电子计算机耦接,组成照相、摄像和图象处理系统,从而进行视场目标的监视、记录、贮存和图象分析。
7、探伤机
探伤机一般为无损探伤,探伤机专供造船、石油、化工、机械、航天、交通和建筑等工业部门检查船体、管道、高压容器、锅炉、飞机、车辆和桥梁等材料、零部件加工焊接质量,以及各种轻金属、橡胶、陶瓷等加工件的质量。
8、超声波探伤
超声波探伤是利用超声能透入金属材料的深处,并由一截面进入另一截面时,在界面边缘发生反射的特点来检查零件缺陷的一种方法,当超声波束自零件表面由探头通至金属内部,遇到缺陷与零件底面时就分别发生反射波,在荧光屏上形成脉冲波形,根据这些脉冲波形来判断缺陷位置和大小。
③ 零部件检验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一、仪器仪表鉴定法:柴油机零部件的尺寸、几何图形、弹簧的弹力、扭矩、平衡惯量的测定及密封性检验等,都可以使用仪器或仪表进行。1、零部件的尺寸、几何形状检测。对柴油机零部件的测量选用的工具是各种量具,如测量零部件的内径和外径用的卡钳、千分尺、游标卡尺、量缸表等,测量各种间隙用的塞尺,测量深度用的深度尺等。零部件几何形状误差的测量,除用一些量具外,还需用百分尺和专用夹具。如测量阶梯型轴各轴颈的圆柱度、圆度、同轴度及弯曲度等时,一般要将轴用顶尖顶起来或将两轴颈架在“V”形铁上,再用百分表检测各个轴颈不同位置上的颈向跳动量。2、弹力和扭矩的检测。检测气门弹簧、喷油泵调速弹簧和活塞环的弹力时使用的是弹簧试验器,其原理是以将弹簧拉伸或压缩到某一长度时所需力的大小来测定。检查扭矩的大小一般用扭力计进行测定,如果使用扭力扳手扭紧汽缸盖固定螺母或连杆螺栓的扭矩大小的测定等。3、平衡惯量的测量。柴油机上需做平衡惯量测定的主要零部件是曲轴。柴油机启动后,曲轴以最高的转速旋转,若拆卸后的曲轴或更换过曲柄的曲轴不做静平衡试验或动平衡试验而直接装配到柴油机上,会在柴油机高速转动时产生震动,从而影响柴油机的正常运转。所以,凡更换过曲柄的曲轴必须做平衡惯量的测定。更换过曲柄的曲轴必须做平衡惯量的测定。更换过曲柄的曲轴可以做简单的静平衡试验,方法是:将新更换的曲柄与未被更换的曲柄螺栓紧固在一起,然后放在导轨上转动,若曲柄某一方位始终朝下,则说明此部位较重,应在不重要的部位磨削或刮除少部分金属使之平衡。4、密封性试验。柴油机缸体、缸盖、水箱等均应作密封性渗透试验。缸体、缸盖一般用水压法进行试验,通过检查是否渗水判断有无裂纹。水散热器或机油散热器一般使用压缩空气法进行试验,即将散热器放在盛有水的容器中,加入压缩空气后,不允许有气泡冒出。气门锥面的密封性较多采用渗油法进行检验。
④ 电子产品质量检验都检测些什么呀还有具体用些什么方法,用什么仪器
1、外观:标识、表面是否锈蚀、开裂、变形。
2、技术性能:耐压 用耐压测试仪;绝缘电阻 用绝缘电阻测试仪或兆欧表;波形 用示波器;电流/电压等用万用表即可;
3、环境试验验:电磁兼容、振动、冲击、高低温、湿热、温升等需在专门检验机构做。
根据需要不同所需方法也不太一样,需要根据产品类别,按照国家标准,没有国家标准按企业标准检测,具体方法由质量技术监督管理局制定,或者3C认证的一些检测中心。
通常电子产品需要的检测设备有:示波器,万用表,推拉力计,扭力计,安规仪器,电桥等。
(4)富士康零件检测仪器及检测方法扩展阅读:
电子产品质量的环境条件:
电子产品在储存、运输和使用过程中,经常受到周围环境的各种有害影响,如影响电子产品的工作性能、使用可靠性和寿命等。
影响电子产品的环境因素有:温度、湿度、大气压力、太阳辐射、雨、风、冰雪、灰尘和沙尘、盐雾、腐蚀性气体、霉菌、昆虫及其他有害动物、振动、冲击、地震、碰撞、离心加速度、声振、摇摆、电磁干扰及雷电等。
气候环境条件:
温度(℃):-80、-65、-55、-40、-25、-15、-5、+5、+15、+20、+25、+30、+40、+55、+60、+70、+85、+100、+125、+155、+200;
温度变化速率 (℃/分):0.1、0.5、1、3、5,温度变化速率(℃/秒):1、5;
相对湿度(%):10、50、75、90
压力(毫巴):300000、50000、10000、5000、2000、1300、1060、840、700、530、300、200;
压力变化速率(毫巴/秒):1、10;
周围介质(水、空气等)与产品的相对移动速度(米/秒):0.5、1、3、5、10、30、50;
降雨(毫米/秒):0.3、1、2、3、6、15。
生物环境条件:包括霉菌、昆虫和动物等。
1、霉菌:对电子产品危害最大的菌种有黄曲霉、黑曲霉、土曲霉、出芽茁霉、宛氏拟青霉、绳状青霉、赭色青霉、光孢短柄帚霉、绿色木霉、杂曲霉、球毛壳霉等。这些霉菌最适宜的发芽温度为20~30℃,相应的相对湿度为80%~90%。
2、昆虫:对电子产品危害最大的昆虫有白蚁、蠹虫、木蜂、蟑螂等,在热带地区尤为严重。
3、动物:对电子产品危害最大的动物有鼠、蛇、鸟等,在热带地区尤为严重。
机械活性物质环境条件:在热沙漠区、砂质海滨区、和干旱内陆区都会发生吹砂现象。在通常情况下,砂粒直径为 0.01~0.1毫米,在砂质荒漠区砂粒平均直径为0.18~0.30毫米。吹尘主要发生在工业烟灰区和干旱风区。
灰尘的平均直径在0.0001~0.01毫米间,在多灰尘的极端情况下,浓度可达6×10-9克/厘米3。吹砂和吹尘现象多数出现在气温高、相对湿度小的天气条件下。通常用的试验严酷度等级为:
砂 (克/厘米3):0.01、0.03、0.1、0.3、1、3、10;
尘(毫克/米2·时):1、3、10、30。
化学活性物质环境条件:
1、盐雾:空气中悬浮的氯化物液体微粒称为盐雾。盐雾可随风从海上深入到沿海30~50公里处。在船只和海岛上的沉降量每天可达 5毫升/厘米2以上。试验常用的严酷度等级(毫升/厘米2·时)为:1、3、5、10。
2、臭氧:臭氧对电子产品有危害作用,其常用的试验严酷度等级(毫克/米3)为:0.01、0.03、0.1、0.3、1、3、10、30。
3、二氧化硫,硫化氢,氨、氮和氧化物:在化学工业部门,包括矿井、化肥、医药、橡胶等的生产场所,空气中含有许多腐蚀性气体,其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硫,硫化氢、氨、氮的氧化物等。这些物质在潮湿的条件下可形成酸性、碱性气体,损坏各类电子产品。
试验常用的严酷度等级 (毫克/米3)为0.01、0.03、0.1、0.3、1、3、10、30、100、300。
机械环境条件:
1、跌落:电子产品在使用、运输过程中都会因不慎而跌落。通常试验用的严酷度等级(米)为0.025、0.050、0.1、0.25、0.5、10、2.5、5.0、10.0。
2、摇摆:电子产品在装船使用和运输过程中,要承受船只的摇摆运动。通常试验用的严酷度等级(度/6秒)为±5、±10、±25、45。
3、恒加速度:电子产品在使用和运输中会经受恒加速度力。通常用的试验严酷度等级(米/秒2)为:20、50、100、200、500、1000。
4、振动:实际的振动条件比较复杂,可能是简单的正弦振动,也可能是复杂的随机振动,甚至可能是正弦振动叠加随机振动。
5、冲击和碰撞:电子产品在运输和使用过程中常会因冲撞而受损。
6、噪声:在织布车间、大型汽轮发电机车间、船舶主机舱等高噪声场所,噪声可达90~100分贝。喷气发动机工作和火箭发射时,噪声可达140~160分贝。常用的试验严酷度等级(分贝)为140、160。
电气环境条件:
1、雷电:湿热带地区雷暴频繁,如印尼爪哇的茂物市年雷暴日(即出现闻雷声或雷雨现象的天数)达 322天。雷电产生的雷电脉冲波形如图。图中T1、T2时间确定的原则是:与明线连接的电子设备,宜用T1=4微秒,T2=300微秒的波形进行试验;
与电缆连接的电子设备,宜用T1=10微秒,T2=700微秒;与钢轨或类似传导体连接的电子设备,宜用T1=10微秒,T2=200微秒;模拟对直击雷产生的反击宜用T1=1.2微秒,T2=50微秒。试验时,常用的电压等级(千伏)为:1.5、4、5、6.5。
2、电气设备的电磁场和机动车辆点火系统产生的电磁场,在距干扰源10米处测得40~1000兆赫频率范围为40分贝(微伏/米)。带电机的电器产生的干扰电压在 0.15~30兆赫范围为66分贝(微伏);在30~300兆赫范围为55分贝(微伏)。
当电机功率加大时,干扰电压也将随之增大。高频设备产生的电磁场,在距干扰源 100米处测得的0.15~1000兆赫范围的场强为34~54分贝(微伏/米)。
⑤ 电子产品质量检验都检测些什么呀还有具体用些什么方法,用什么仪器
1、电子产品质量检测电子产品是否接触不良、是否有噪音、表面是否锈蚀、开裂、变形。
2、根据需要不同所需方法也不太一样,需要根据产品类别,按照国家标准,没有国家标准按企业标准检测,具体方法由质量技术监督管理局制定,或者3C认证的一些检测中心。
3、使用的仪器:技术性能的耐压检测是用耐压测试仪;绝缘电阻是用绝缘电阻测试仪或兆欧表;波形使用的是示波器;电流/电压等用万用表;
(5)富士康零件检测仪器及检测方法扩展阅读
电子产品在储存、运输和使用过程中,经常受到周围环境的各种有害影响,如影响电子产品的工作性能、使用可靠性和寿命等。
随着电子技术应用领域的日益扩大, 电子产品的可靠性问题愈来愈多的困扰着维修人员。影响电子产品可靠性问题很多,其中噪声是最重要方面。所谓噪声即造成人或设备恶劣影响的干扰信号的总称。如:造成人身心不愉快感觉的音响、图像信号,机器错误工作的信号等。
对电子产品噪音的检修,首先根据电子产品的噪音或工作失常的状态来判断故障是维修还是改进,然后根据故障查出原因。原来正常的电子产品一旦产生噪声,这是明显故障,需维修。
引起电子产品噪声的原因是多种多样,有的噪声仅一种原因引起,有的噪声则由多种原因相互混合引起。按照电子产品的噪声来源可将噪声分为:内部噪音、外部噪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