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解决方法 > 畜禽常用检测方法

畜禽常用检测方法

发布时间:2022-12-21 15:28:51

❶ 畜禽在屠宰后要经过哪些检验程序

以生猪为例简要介绍宰后检验程序: 宰后检验流程:动物被屠宰后,对其胴体及各部位组织、器官,依照规程及有关规定所进行的疫病检查。 (1)淋巴结检验:淋巴结的检验方式是纵向切开,检验淋巴结有无肿大、出血、淤血、坏死等。 (2)三腺检验:摘除动物的甲状腺、肾上腺和病变淋巴结,在动物宰后检疫上称之为摘除三腺。 (3)囊虫检验:猪囊虫主要寄生在咬肌、膈肌、腰肌、肩胛外侧肌、股部内侧肌、心肌;检验时用检验刀将各部位肌肉顺肌纤维方向切开,观察有无黄豆粒大小半透明充满无色液体的包囊。如果发现有包囊,并且囊壁上有一个圆形小米粒大小的白色头节,则认为含有囊虫。 (4)头蹄、胴体检验:蹄——检查猪蹄叉、蹄冠有无水泡、溃疡、出血、蹄壳脱落发黑和其他炎症,主要检验五号病(口蹄疫)、猪传染性水泡病、机械性损伤等。头——检查鼻盘、口腔、舌有无水泡、溃疡,主要检验五号病(口蹄疫)、猪传染性水泡病;眼结膜有无充血发红,眼角有无脓性分泌物,主要检验猪瘟等。 胴体——检查体表、脂肪、肌肉、胸腔。体表有无鞭伤、创伤、淤血、出血、脓肿、痘疹、乳腺;脂肪有无发黄、发红;肌肉有无出水、坏死;胸腔内胸膜有无充血、出血、粘连、化脓性纤维素质沉着及结节;软组织关节有无脓肿、蜂窝组织炎等。主要检验猪瘟、猪丹毒、注水肉、白肌肉、黄疸、黄脂、红脂、猪肺疫、胸膜炎、结核病、机械性损伤等。 (5)皮张检验:检查猪皮有无红斑、出血点、痂皮,主要检验猪瘟、猪丹毒。 (6)内脏检验:内脏检验主要检验猪内脏有无病理性变化,并对胴体做进一步的判断。 (7)旋毛虫检验:检验要点:肉眼观察,压片镜检,投影检验,集样消化法,激光扫描压缩标本,以及血清学方法,屠宰加工企业可根据实验室设备,采用适合的方法,一般大中型,屠宰多采用镜检法,有条件的企业,白条肉类出口企业则须采用集样消化法。 (8)复检:胴体劈半后,复检人员结合所有的检验结果,进行全面复检,做出综合判定,合格的加盖检验印章;不合格的应进行修割或无害化处理的,并对检验结果进行登记。对可疑的,必要时辅以实验室检查。

如何检测禽类经济性状基因

提高肉蛋奶等畜禽经济性状可以从遗传育种、营养饲料、疾病防治、畜舍环境和经营管理等几个方面考虑。其中遗传育种是从遗传上改良畜种;疾病既有遗传因素(如易感性)也有环境因素(如病原体);营养饲料与畜舍、设备等虽然是环境因素,但也存在着遗传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因此,经营者通过管理提高畜禽生产水平和经济效益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但要使各个环节都能有效运转,而且要使其达到最佳的协调与配合。
一、经济性状改进的遗传学基础

1.数量遗传学基础

数量遗传学是遗传学原理与统计学方法相结合研究群体数量性状遗传规律的一门遗传学分支学科。半个世纪以来数量遗传学对肉蛋奶等可度量的经济性状即数量性状的提高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与起始群体或未经改良的地方畜种相比,猪的瘦肉率提高了20—25%;肉鸡到达2公斤时的上市日龄提前了40—50天;鸡的产蛋数提高了100—120个;奶牛的泌乳期产奶量提高了3000—4000公斤。近50年来,肉蛋奶等主要经济性状的世代遗传改进见表1。

肉蛋奶等经济性状的遗传基础是多基因,表现为连续变异,它的改进需要有生产性能的记录和遗传参数,把表型值转化为育种值,从而提高了选种的准确性。

2.细胞遗传学基础

家畜家禽都是两性繁殖的高等动物,性状的遗传都要通过生殖细胞也就是精子和卵子来实现。人工授精和精液冷冻技术扩大了优秀公畜的遗传作用;超数排卵和卵细胞体外成熟技术扩大了优秀母畜的遗传作用;胚胎移植或核移植技术则同时扩大了优秀公畜和母畜的作用,提供了大量遗传上优秀的后代;胚胎切割则是使遗传上优秀的个体通过“无性繁殖”进行复制或“克隆”。

细胞遗传学中的染色体畸变和染色体倍性化在畜禽育种中还不多见。罗伯逊易位在牛和猪中都有报道,但都还没有达到应用的程度;哺乳动物的多倍体和鸟类的孤雌生殖鲜有报道,但多属偶见,很少有人进行深入研究;使马和驴的精卵二倍化有可能产生能育的双二倍体骡子,但这一在50年代的设想至今也未能成为现实。

3.分子遗传基础

目前对遗传物质的认识已进入分子水平,即去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自从1909年瑞典生物学家H.尼森.埃尔(Nilsson-Ehle)提出多基因假说(Polygene hypothe-sis)以来,数量性状的多基因一直是作为一个遗传整体用统计学方法加以研究和分析的,虽然对决定数量性状的多基因数目可以用统计学的方法作出估计,但不能确定单个基因以及它所在的染色体上的位置。现代分子生物技术的发展,使得从分子水平上研究数量性状基因(Quantitative Trait Locus, QTL)成为可能,这就要分离和克隆决定数量性状的基因、研究其结构和功能,最终达到从分子水平上改良数量性状的目的。

二、育种新技术

这里讨论的新技术有三层含义:一是近年来研究出的对从遗传上改良畜种有明显效果的技术(如用DNA 多态检测猪应激综合症);二是研究的方法和技术虽然不是最新的,但只是近年来才加以推广和应用的(如BLUP育种值);三是从单项技术来看不是什么新技术,但重新组装后起到了前所未有的效果的(如“超级猪”、“节粮小型蛋鸡”)。本文只是通过一些例子加以说明,并没有包括所有的育种新技术。

1.生物技术

(1)数量性状主效基因的检测与利用

在过去的20年中,陆续发现有些数量性状不但受微效多基因控制,而且还受一个或少数几个主效基因(Major gene)的影响。例如绵羊中的布罗拉(booroola)基因,该基因座纯合子的母羊,产羔数比不带该基因的母羊平均多产羔1.1-1.7头;杂合子母羊也要多产0.9-1.2头。目前已将该基因定位到绵羊的第六号染色体上。又如猪的氟烷敏感基因,该基因的隐性纯合个体易产生应激综合症,在饥饿、咬斗、运输、驱赶等情况下容易发生突然死亡,而且肉的品质差。但带有这种基因的猪在生长速度和瘦肉率方面比不带该基因的猪有明显优势。由于氟烷测定方法对隐性纯合子的外显率并不完全,其范围在50%—100%,而且外显率的高低受猪的月龄和性别的影响。这就是说,氟烷测定方法不但无法区别基因型NN和Nn的个体,因为它们的表现都是氟烷不敏感型,而且对基因型nn的个体也有相当一部分没有表现为敏感型。用PCR-RFLP方法可以清楚地得到三种不同基因型的 DNA图谱,这给猪育种中检出携带氟烷敏感基因个体(Nn,nn)带来了极大方便。目前这一基因已被定位到猪的第六号染色体上的一个连锁群内(Vogeli,1994)。

(2)数量性状的标记辅助选择

在数量遗传学研究中,把要改进的某个数量性状称为目标性状,因此对决定这一性状的基因或基因组称为目标基因。目前对决定数量性状的多基因还不能准确定位,但如果能找到一个可以识别的基因或基因组的DNA多态,或是一个染色体片断与这一目标性状有密切的关联,就可以作为对目标性状选择的遗传标记。遗传标记还可应用于基因转移、基因定位和基因作图等研究。

除上述分子和细胞水平的遗传标记外,利用已知的主基因或单基因还可以从群体水平上对个体作出标记选择,如肉牛的双肌肉基因,绵羊的多羔基因,猪的应激敏感基因,鸡的小型化基因、快慢羽基因等。

(3)杂种优势预测

通过血型因子、血浆蛋白多态、DNA 多态和实验动物模拟试验,可以对畜禽的杂种优势进行预测。例如能过DNA多态性可以识别种间、家系间、家系内个体间的遗传差异。用Hinf I/ 3’-HVR-α珠蛋白探针可获得猪、鸡、鸭等畜种多态性含量极高的DNA指纹带。这些多态性为分析系间亲缘关系的远近,杂交亲本的选配提供了很好的借鉴。用DNA多态性测定品种或系间的差异,并据此作出的遗传距离(genetic distance)要比根据其他指标稳定,因此用来预测杂种优势也更为准确。

2.计算机技术

(1)育种值的BLUP计算方法

BLUP(Best Linear Unbiased Prediction,最佳线性无偏预测)方法最早由美国C.R.汉特逊(Henederson)于1973年在纪念勒什(Lush)的学术讨论会上系统介绍,虽然他对线性模型的研究早在50年代初就已经完成。由于受当时计算工具的限制,这一方法在育种上的应用推迟了20年。

BLUP育种值估计方法之所以能够提高选种的准确性是由于:(1)充分利用了所有亲属的信息;(2)能消除由于环境造成的偏差;(3)能校正由于选配所造成的偏差;(4)能考虑不同群体不同世代的遗传差异;(5)当利用个体的多次记录时,可将由于淘汰所造成的偏差降到最低。

近年来由于计算机的普及和生物技术在动物育种中的应用,使BLUP育种值估计方法又有所发展,如从公畜模型发展为动物模型;单性状育种值估计发展为多性状育种值估计;常规繁育体系的育种值估计发展为有胚胎移植、胚胎切割等非常规繁育体系的育种值估计。

(2)计算机图像分析应用于畜禽育种

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和图文数据库的建立,使育种数据、种质资源、形态特征、生态环境等与家畜育种有关的“数”和“形”联系起来,大到对群体行为,小到对染色体组型特征都可通过图像进行充分的观察和度量,从而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提高育种效果。例如在对奶牛外形的线性评定中,15项体型性状中已有14项可由计算机通过图像进行识别,仅1项(乳用特征)还需人机结合进行判断。利用C语言编写的计算机程序,从摄录、数字化、校正、识别、评分及综合等都由程序控制,基本实现了奶牛体型线性评定的自动化,有利于对产奶性状的选择与提高。又如通过计算机图像可分析超声波测定肉用家畜(牛、猪)的活体脂肪层和肌肉层的厚度以及眼肌面积,提高了对肉用动物选种的准确性。

(3)地理信息系统(GIS)应用于畜禽遗传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保存畜禽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对今后肉蛋奶等数量性状的增产有重要意义。畜禽遗传资源的保护也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是生命科学中的“保护生物学”和地球科学中“地理信息系统”两个学科的结合。建立畜禽品种资源地理信息系统,可以对现有的遗传资源有一个整体的、动态的认识,该系统能监视各个畜禽品种在相当长时间内的数量与地理分布、特性特征等信息的变化,以及建立数量濒危畜禽的报警系统。最近中国农业大学已完成了按畜禽品种名称或按省、市、自治区检索牛、羊、猪、禽等国内主要品种的外形(相片)、数量、分布、生产性能等计算机软件系统。

3.系统工程技术

系统工程主要研究的是“系统”。系统是有组织的或是组织化了的总体,是由组成这个总体的各个部分(元素)和部分间的有机联系构成的。下面介绍的虽然是一些成熟技术的重新组装,但从系统论的思想出发,各类成熟技术间的有机联系产生了前所未有的新的效益。

(1)优化育种方案

以最大经济效益为目标的优化育种方案的制定,是现代畜禽育种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在猪的优化育种方案中,结合生物学和经济学目标考虑,生长、胴体品质、繁殖力、饲料转化效率等应作为主要改进的目标性状。通过对性状边际效益的计算和各目标性状经济重要性的分析,可制定出遗传改进快、经济效益高的优化育种方案。对育种核心群的规模、群体结构、种畜利用年限、选种方法、饲养工艺、投入产出分析等在一个优化育种方案中也应予以考虑。

在肉鸡优化育种方案的研究中,本文作者曾提出缩短世代间隔的选择方法,父本品系和母本品系都达到每年13个世代。该育种方案与国内外现行的方案相比,还有以下优点:

1.对母系体重的选择要有上下限。这一措施直接选择了增重的均匀度,间接选择了产蛋性能;

2.对母系产蛋的选择。废除现行的自闭产蛋箱记录制度,改为按公鸡家系记录产蛋性能,再根据育种目标确定是否淘汰整个家系;

3.对产蛋性能用“先留后选”的方法代替现行的“先选后留”方法,提高了选种的准确性。

4.初选时间。改6周龄选种为5周龄选种,降低了选种后由于限制饲喂引起的应激作用。

5.以入孵蛋的健雏率选择父系,全面提高了受精率、孵化率和雏鸡生活力。

(2)MOET育种计划

MOET(Multiple Ovulation and Embryo Transfer)育种计划是超数排卵和胚胎移植技术与核心群育种技术相结合的一项系统工程,主要应用于奶牛、肉牛等单胎动物。这一育种计划的实施不但可以提高母牛的繁殖力和增加优秀个体的数量,而且通过同胞测定可以缩短世代间隔。MOET育种计划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是否能有一个高产母牛组成的核心群作为胚胎移植的供体,使优良的遗传种质能迅速扩大。我国在“八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中已立项开展奶牛MOET育种研究。

(3)“理想猪”和“超级猪”计划

从商品猪生产的要求来看,作为杂交亲本的父系和母系应具有不同的特点。对理想父系猪的要求是:配种能力强,四肢健壮,精液品质良好;生长速度和瘦肉率高,大量瘦肉分布在经济价值高的部位;显性白色纯合子;可允许为氟烷敏感基因的杂合子(Nn)。对理想母系猪的要求是:繁殖力高,母性强;食欲良好,适度的生长速度和瘦肉率;不携带氟烷敏感基因即要求基因型为NN。

英国J.魏柏(Webb)曾提出一个应用胚胎工程生产“超级稻”的计划。这个计划的目标是:1.每年每头母猪提供32头商品猪;2.100天达到100公斤活重;3.胴体瘦肉率65%。在完成上述三项指标后,每头母猪年产瘦肉量为1400公斤。他建议的具体做法见图1。

(4)节粮小型蛋鸡的选育

节粮小型蛋鸡的选育是一项育种、营养、笼具、鸡舍环境、饲养工艺等改革和配套的系统工程。它的育成是利用了鸡性染色体上的一个矮性化基因(dw),这是一个生长激素受体基因的缺陷型,造成长骨变短、生长受阻,但产蛋等繁殖性状基本正常。目前对这一基因较为广泛应用的是在肉鸡中,父母代母本为矮小型,可节省饲料和提高饲养密度。矮小型母鸡与普通型杂交的后代,公母都是普通型,可用于正常的商品肉鸡生产的。法国伊沙公司的“明星鸡”就是采用这一制种方法生产的。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自1990年起就开始把“明星鸡”中的dw基因引入“农大褐”中型褐壳蛋鸡,选育出有90%以上蛋鸡血统的节粮小型蛋鸡。用这种小型鸡作为父系与普通型褐壳鸡杂交,后代商品母鸡为矮小型褐壳蛋鸡;如与普通型白壳蛋鸡杂交,后代商品鸡为矮小型浅褐壳蛋鸡。这两种商品鸡比普通型蛋鸡的体重小20—25%,可提高饲养密度25—30%。虽然总蛋重要少1.0—1.2公斤,但可节省饲料8—10公斤。所以总的经济效益比普通蛋鸡高得多。特别是节粮(料蛋比可达2.0—2.2:1)这一点,更加适合我国市场。如我国15亿只蛋鸡中有1/3改养小型蛋鸡,则可节省饲料40—50亿公斤。

❸ 国家标准规定从哪些方面测定畜禽肉的肉质

猪肉品质的定义在不同的国家、同一国家不同区域有不同的概念内涵。猪肉品质的评价指标涉及许多方面,其中许多指标尚无确切的定义,而且难以客观地测定。目前评价肉质的指标有:肉色、肌间脂肪、嫩度、极值pH、蛋白质溶解度、滴水损失、系水力、干物质含量、总脂含量、胆固醇含量、烹调损失、烹调后水分含量、多汁性、口感嫩度、咀嚼性能、风味等。我国标准规定从来测定畜禽肉的肉质。肉色、肉的嫩度、系水力、p H值的测定方法。
(1)肉色
肉的颜色主要决定于其中的肌红蛋白含量和化学状态。肌红蛋白主要有三种状态:紫色的还原型肌红蛋白(Mb)、红色的氧合肌红蛋白(MbO2)、褐色的高铁肌红蛋白(Met-Mb)。当肉接触到空气后30 分钟,切口表面,由于与空气接触,肌红蛋白与氧结合成氧合肌红蛋白,肉色鲜红。随着时间延长,肌红蛋白的氧化程度加深,形成高铁肌红蛋白,这个过程比较缓慢。随着高铁肌红蛋白的逐渐增多,肉的颜色开始褐变。肉的颜色可通过比色板、色度仪、色差计等以及化学方法评定。猪肉颜色的评定需在室内白天正常光照下进行。评定时间为新鲜猪肉宰后1 ~2 小时,冷却肉样宰后24 小时。评定部位在胸腰椎接合处背最长肌横断面。
(2)嫩度
嫩度是肉的主要食用品质之一,是指肉在食用时口感的老嫩,由肌肉中各种蛋白质结构决定。影响肉嫩度的因素很多,有品种、年龄、性别、肌肉部位、屠宰方法以及宰后处理等。对肉嫩度的主观评定主要根据其柔软性、易碎性和可咽性来判定。柔软性即舌头和颊接触肉品时产生触觉,感觉软糊则嫩,感觉粗糙、木质化则老;易碎性指牙齿咬断肌纤维的容易程度,嫩度好的肉对牙齿无多大抵抗力,容易被嚼碎;可咽性用咀嚼后肉渣剩余量的多少及吞咽的容易程度来衡量。对肉嫩度的客观评定需借助于仪器来衡量切断力、穿透力、咬力、剁碎力、压缩力、弹力和拉力等指标,而最通用的切断力又称剪切力,即用一定钝度的刀切断一定粗细的肉样所需的力量,以牛顿为单位。影响肉嫩度的因素很多,测定程序必须标准化,如取样时间、取样部位、加热方法、测试样品的大小等,所得结果才有可比性。
(3)系水力
系水力指肉保持原有水分和添加水分的能力。肌肉中通过化学键固定的水分很少,大部分是靠肌原纤维结构和毛细血管张力而固定。肌肉系水力是一项重要的肉质性状参数,它不仅影响肉的色香味、营养价值、多汁性、嫩度等食用品质,而且有着重要的经济价值。利用肌肉有系水潜能这一特性,在加工过程中可以添加水分,从而提高产品出品率。如果肌肉系水力差,那么从猪屠宰后到肉被烹调前这一段过程中,肉因为失水而失重,造成经济损失。pH对系水力影响很大,当pH 降到蛋白质的等电点时,维持肌原纤维结构的电荷斥力最小,此时肌肉系水力最小。
(4)pH值
动物肌肉pH值在宰前为7.2-7.4,宰后由于糖酵解作用使乳酸在肌肉中累积,pH下降。肌肉pH下降的速度和程度对肉的颜色、系水力、蛋白质溶解度以及细菌繁殖速度等均影响。一般pH均速下降,终pH为5.6,肉的颜色正常。若pH偏高(>6.0),肌肉呈深色(黑色),如DFD肉、黑切牛肉和牛胴体黑色斑纹;若pH偏低(<5.5),会产生酸肉或RSE肉,这种肉的颜色正常,但质地和保水性较差。

❹ 鸡蛋中,兽药残留的检测方法有哪些

一、概述

鸡蛋富含胆固醇,营养丰富,一个鸡蛋重约50克,含蛋白质6-7克,脂肪5-6克。鸡蛋蛋白质的氨基酸比例很适合人体生理需要、易为机体吸收,利用率高达98%以上,是人类经常食用一种动物源食品。

可视化酶标板图直观图形化界面设计,便捷的样本信息录入功能,独有的定制软件,快速分析检测结果。

3、现场批量样本筛查-胶体金快速检测卡系列

操作方便,适合非专业人员,且前处理方法较为简单,只需配备简单设备即可完成样本前处理,适用于现场检测。

❺ 如何通过感官检验辨别畜禽肉的新鲜度

我也发一篇共享: 猪肉新鲜度的鉴别方法 1、猪肉外观、气味鉴别 表面有一层微干或微湿的外膜,呈暗灰色,有光泽,切断面稍湿,不粘手,肉汁透明,具有新鲜猪肉正常的气味,属新鲜猪肉。 表面有一层风干或潮湿的外膜,呈暗灰色,无光泽,切断面的色泽比新鲜的肉暗,有粘性,肉汁混浊。在肉的表层能嗅到轻微的氨味、酸味或酸霉味,但在肉的深层却没有这些气味 ,属次鲜猪肉。 表面外膜极度干燥或粘手,呈灰色或淡绿色,发粘并有霉变现象,切断面也呈暗灰色或淡色,很粘,肉汁严重浑浊。其气味不论在肉的表层还是深层均有腐臭气味,属变质猪肉。 2、猪肉的弹性、脂肪鉴别 质地紧密却富有弹性,用手指按压凹陷后会立即复原。脂肪呈白色,具有光泽,有时呈肌肉红色,柔软而富有弹性,属新鲜猪肉 。 质地比新鲜肉柔弱,弹性小,用手指按压凹陷后不能完全复原。脂肪呈灰色,无光泽,容易粘手,有时略带油脂酸败味和哈喇味,属次新鲜猪肉 。 组织失去原有的弹性而出现不同程度的腐败,用手指按压后凹陷,不但不能复原,有时手指还可以把肉刺穿。脂肪表面污秽,有粘液,霉变呈变质绿色。脂肪组织很软,具有油酸腐败气味,属变质猪肉。(二)、煮沸后肉汤新鲜度的鉴别方法 肉汤透明、芳香、汤表面聚集大量油滴,油脂的气味和滋味鲜美,属新鲜猪肉汤 。 肉汤混浊,汤表面浮油滴较少,没有鲜滋味,常略有轻微的油脂酸败的气味及味道,属次鲜猪肉汤。 肉汤极混浊,汤内漂浮着有如絮状的烂肉片,汤表面几乎无油滴,具有浓厚的油脂酸败或显着的腐败臭味,属变质猪肉。 注水猪肉的鉴别方法 (1)观察: 正常的新鲜猪肉,肌肉有光泽,红色均匀,脂肪洁白,表面微干;注水后的猪肉,肌肉缺乏光泽,表面有水淋淋的亮光 。 (2)手触: 注水后的猪肉,手触弹性差,无粘性。 (3)刀切: 正常的新鲜猪肉,用刀切后,切面无水流出,肌肉间无冰块残留;注水后的切面,有水顺刀流出,如果是冻肉,肌肉间还有冰块残留,严重时瘦肉的肌纤维被冻结冰胀裂,营养流失。 (4)纸试: 第一种方法是用普通薄纸贴在肉面上,正常的新鲜猪肉有一定粘性,贴上的纸不易揭下;注了水的猪肉,没有粘性,贴上的纸容易揭下。 第二种方法是用卫生纸贴在刚切开的切面上,新鲜的猪肉,纸上没有明显的浸润;注水的猪肉则有明显的湿润。 第三种方法是用卷烟纸贴有肌肉的切面上数分钟,揭下后用火柴点燃,如有明火的,说明纸上有油,是没有注水的肉;反之,点不着的则是注水的肉。

❻ 常用的动物检疫方法

法律分析:动物的检疫方法包括:

1、 流行病学调查;

2、病理检查;

3、病源检查;

4、免疫学检查;

5、临床检查 。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 第十七条 饲养动物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履行动物疫病强制免疫义务,按照强制免疫计划和技术规范,对动物实施免疫接种,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免疫档案、加施畜禽标识,保证可追溯。实施强制免疫接种的动物未达到免疫质量要求,实施补充免疫接种后仍不符合免疫质量要求的,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处理。用于预防接种的疫苗应当符合国家质量标准。

❼ 畜禽瘦肉快速检测原理是什么

瘦肉精快速检测卡检测原理:

盐酸克伦特罗、莱克多巴胺、沙丁胺醇三联快速检测卡应用了竞争抑制免疫层析的原理,样本中的瘦肉精在流动的过程中与胶体金标记的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结合,抑制了抗体和NC膜检测线上瘦肉精-BSA偶联物的结合。如果样本中盐酸克伦特罗含量大于或等于3ng/ml、莱克多巴胺含量大于或等于5ng/ml、沙丁胺醇含量大于或等于5ng/ml,检测线(T)无红色条带出现,结果为阳性;反之,检测线(T)显示红色条带,结果为阴性。

❽ 进行畜禽监测数据评估的方法

进行畜禽监测数据评估的方法有。1、温湿度监测——营造舒适的温湿度环境。通过温湿度传感器,实时监测采集养殖舍内外的温湿度数值,通过舍内、外的温度对比,及时采取控制温湿度的措施。例如,鸡舍内温度以保持在18℃至23℃为宜,最低不应低于15℃,普通的兔舍温度应维持在16°至29°C之间,相对湿度为40%至70%。在炎热夏季,当室内温度高于室外温度时,启动风机进行空气交换、通风排湿。在寒冬,需要进行保温处理,适当进行送暖措施(如太阳能、电热炉、锅炉供暖)等。圣启科技在智能畜禽养殖环境测控物联网系统中采用的温湿度传感器具有以下功能特点:相对湿度和温度一体测量,同时可兼测露点。全量程校准,数字信号输出。壁挂式安装。优越的长期稳定性。无需其他外部元件。超低功耗。传感器主要技术参数:传感元件:原装进口温湿度传感器。测湿范围:0至100%RH。测温范围:-40至80℃。响应时间:湿度:<30s,温度:<30s。供电电压:5V。功耗:300μW。
2、光照度监测——保证充足的光照时间光照影响畜禽生长发育、食欲、性成熟、换毛,尤其对鸡的产蛋率、啄癖等有重要影响。所以,充足的光照时间是保证动物健康、快速成长的重要因素。对于阴天养殖舍内光线阴暗或冬季日照时间不足的情况,适当增加辅助照明,弥补光照度的不足。光照度传感器采用高灵敏度的硅蓝光伏探测器,具有测量范围宽,使用方便,便于安装,传输距离远等特点。其供电电压为24VDC,精度为±7%,测量范围:0~200KLux,输出信号为4~20Ma、RS485RS232。
3、CO2、NH3、H2S等气体监测——通风换气,保持养殖舍内空气清新二氧化碳为无色、无臭、略带酸味的气体。二氧化碳无毒,但养殖舍内二氧化碳含量过高,氧气含量会相对不足。氨气和硫化氢主要来自有机物(粪尿、垫草和饲料)的分解。氨气是公认的应激源,硫化氢是畜禽养殖舍内浓度比较高的一种有毒气体,具有臭鸡蛋味,这些有害气体不仅对人和畜禽的健康造成影响,而且容易对周围环境产生污染。氨气等有害气体对养殖动物的呼吸道黏膜的刺激,极易诱发慢性呼吸道病症,继而发生腹水综合症等,对养殖动物的危害极大。因而,必须对养殖场内的CO2、NH3、H2S等气体进行分析检测,来控制各种气体的浓度。智能畜禽养殖环境测控物联网系统,应用二氧化碳传感器、氨气分析仪、硫化氢传感器等设备,实时采集养殖舍内的气体参数值。将数值传输到管理平台,控制设备联动控制通风换气,可以及时排出污浊空气,不断吸收新鲜空气。同时考虑到对舍内温湿度的影响,冬天选择温度较高时通风换气,夏天选择凉爽的夜晚或早晨通风换气。
4、压力监测——保证环境适宜由于某些时候通风差等原因,会造成养殖舍内外压力存在差异,不利于气体流通,导致舍内有害气体浓度过高。该系统可以实时监测采集养殖舍内外压力,当出现压差时,系统可联动控制相关设备运行,以保证空气流通。

❾ 饲料的检测项目有哪些

饲料主要指的是农业或牧业饲养动物的食物。主营由大豆、豆粕、玉米、鱼粉、氨基酸、杂粕、乳清粉、油脂、肉骨粉、谷物、饲料添加剂等十余个品种的饲料原料。
畜禽饲料检测:颗粒饲料、牛饲料、鸡饲料、羊饲料、配合饲料等
水产饲料检测:鱼饲料、鳖饲料、虾饲料、蟹饲料、各类水产饲料等
宠物食品检测:犬粮、猫粮、宠物零食、处方食品等
饲料添加剂检测:胡萝卜素、维生素、叶黄素、生物素、碱式氯化铜、硫酸铜等
饲料测试项目:
饲料理化检测:
感观(外观及气味)、粒度、水分、灰分、pH、混合均匀度、粗脂肪、粗纤维、盐分、粗蛋白、维生素、微量元素含量等。
饲料安全性检测:
水溶性氯化物、挥发性盐基氮、氰化物、亚硝酸盐、三聚氰胺、重金属残留、农药残留、菌落总数、大肠菌数、霉菌数、芽孢杆菌数等。
饲料检测标准:
GB/T 5917.1-2008 饲料粉碎粒度测定 两层筛筛分法
GB/T 5918-2008 饲料产品混合均匀度的测定
GB/T 6432-1994 饲料中粗蛋白测定方法
GB/T 6433-2006 饲料中粗脂肪的测定
GB/T 6434-2006 饲料中粗纤维的含量测定 过滤法
GB/T 6435-2006 饲料中水分和其他挥发性物质含量的测定
GB/T 6436-2002 饲料中钙的测定
GB/T 6437-2002 饲料中总磷的测定 分光光度法
GB/T 6438-2007 饲料中粗灰分的测定
办理饲料检测流程:
1、咨询---申请人提供产品资料图片或通过描述说明所需要申请的产品及材料.
2、报价---根据申请人提供的资料,技术工程师将作出评估,确定须测试的项目,并向申请方报价
3、申请方确认报价后填写测试申请表和测试样品
4、样品测试——测试将依照所适用的标准进行
5、测试完成后提供报告。

阅读全文

与畜禽常用检测方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学生提分方法怎么写 浏览:303
国标中检测金葡萄球菌的三种方法 浏览:803
文言文划分停顿的方法有哪些 浏览:341
检测酶活性方法 浏览:226
常用心理测验的应用方法 浏览:518
快速取戒指的方法 浏览:516
紫甘蓝正确服用方法 浏览:749
喉原位癌早期浸润的治疗方法 浏览:297
桂花树苗嫁接方法视频 浏览:954
如何判断出货方法 浏览:625
每个模块那么多方法如何记 浏览:4
巯基乙酸单甘油酯检测方法 浏览:145
尖锐疣治疗的方法 浏览:798
使用什么方法解决 浏览:800
搓澡神器使用方法 浏览:386
闭角青光眼后期治疗方法 浏览:722
清洗瓷砖方法有哪些 浏览:555
汽车漆面划痕有什么补救方法 浏览:759
快速洗纹身方法 浏览:977
女性夜尿多锻炼方法 浏览: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