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斐林试剂和班氏试剂有什么不同
下面是不同的几个点:
1、班氏试剂常用于尿糖的鉴定,其配方与斐林试剂不一样。
班氏试剂的配方中,柠檬酸钠比较稳定,不易还原铜离子产生氧化亚铜沉淀,因此该试剂可长期保存。
2、其反应原理与斐林试剂略有差别。
斐林试剂甲和斐林试剂乙直接反应生成酒石酸络铜离子,酒石酸络铜离子和可溶性还原糖在加热条件下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
班氏试剂的柠檬酸钠作为络合剂,由碳酸钠提供碱性.CuSO4与柠檬酸钠溶液和Na2CO3溶液混合时生成柠檬酸络铜离子,柠檬酸络铜离子与葡萄糖中的醛基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
3、两种试剂的保存方式不同 。
斐林试剂A和斐林试剂B混合后会因酒石酸有一定的还原性而自发地缓慢产生氧化亚铜沉淀,因此斐林试剂一般为现用现配。
拓展资料
班氏试剂是改良的菲林试剂,本质上是一样的,用法上、实验结果都是一样的。
不同的是斐林试剂需要现用现配,班氏试剂改良了这个缺点。
B. 班氏试剂为什么可以区分麦芽糖和蔗糖
班氏试剂遇葡萄糖,在加热后由红黄色。
班氏试剂由A液(硫酸铜溶液),B液(柠檬酸钠和碳酸溶液)配制而成。将A溶液倾注人B液中,边加边搅,如有沉淀可过滤。
实验原理与斐林试剂相似,所不同的是班氏试剂可长期使用。班氏试剂A液中的硫酸铜溶液与B液中的无水硫酸钠和柠檬酸钠相遇,能产生可溶性的又略能离解出CU2+的柠檬酸铜。
鉴定还原性糖过程:
1、取一支试管,注入2mL待测样品。
2、向试管内注入2mL本尼迪克试剂。
3、将这支试管放进盛有开水的大烧杯中,用酒精灯加热煮沸2分钟左右。
4、观察溶液颜色。
结果:
非还原性糖如蔗糖,淀粉,纤维素等呈阴性。
还原性糖如葡萄糖,果糖,半乳糖等呈阳性。
C. 班氏试剂检验还原性糖的步骤和现象!!
取样,在溶液中滴加班氏试剂,然后在酒精灯上加热,如果生成砖红色沉淀,则为还原性糖
D. 班氏试剂与斐林试剂鉴别还原糖有什么区别
(1)利用斐林试剂:斐林试剂由质量浓度为0.1g/mL的Na0H溶液和质量浓度为0.05g/mLL的CuS04溶液配制而成,二者混合后,立即生成淡蓝色的Cu(OH)2沉淀。Cu(OH)2在加热条件下与醛基反应,被还原成砖红色的Cu2O沉淀,醛基则被氧化为羧基。可见用斐林试剂只能鉴定还原性糖,不能鉴定可溶性的非还原性糖。用斐林试剂鉴定可溶性还原糖时,溶液的颜色变化过程为:浅蓝色→棕色→砖红色(沉淀)。(2)利用班氏试剂:班氏试剂由A液(硫酸铜溶液),B液(柠檬酸钠和碳酸溶液)配制而成。将A溶液倾注人B液中,边加边搅拌,如有沉淀可过滤。实验原理与斐林试剂相似,所不同的是班氏试剂可长期使用。用班氏试剂鉴定可溶性还原糖,比用斐林试剂更简便。斐林试剂要现配现用,否则实验难以得到满意结果,因为此反应利用的是斐林试剂中的Cu(OH)2产物作为弱氧化剂参与与还原糖的反应,而我们知道,Cu(OH)2是一种沉淀物质,放置过久沉淀过多则不利于反应,而班氏试剂是斐林试剂的改良,它利用柠檬酸作为Cu2+的络合剂,使溶液稳定、灵敏度高且可以长期使用,故更简便。利用斐林试剂或班氏试剂可以进行尿糖检测。
E. 鉴别:葡萄糖,果糖,蔗糖,淀粉。试剂:溴水,碘试剂,班氏试剂,步骤详细点,谢啦!!
鉴别葡萄糖、果糖、蔗糖和淀粉最简便的方法是显色法。
首先在这四种糖中各加入适量碘液,只有淀粉变蓝色,其余三种糖不变色。
然后在葡萄糖、果糖、蔗糖中分别加班氏试剂,葡萄糖、果糖是单糖,具有还原性,能被班氏试剂氧化,而蔗糖是非还原性双糖,无反应。
再在葡萄糖和果糖中分别加入溴水,由于葡萄糖具有还原性而使溴水褪色,果糖无还原性,不能使溴水褪色,从而就能达到区分这两种糖的目的。
(5)斑氏试剂鉴别方法扩展阅读
班氏试剂是斐林试剂的改良试剂,与醛或醛糖反应生成红黄色沉淀。它是由硫酸铜、柠檬酸钠和无水碳酸钠配置成的蓝色溶液,可以存放备用,避免斐林溶液必须现配现用的缺点。
反应原理:柠檬酸钠和Cu²⁺生成络合离子,此络合离子与葡萄糖中的醛基反应生成红黄色沉淀。
班氏试剂,即硫酸铜、碳酸钠和柠檬酸钠组成的混合液,又叫本尼迪克特试剂。配制方法为:将4.3g研细的硫酸铜溶于25mL热水中,待冷却后用水稀释到40mL。
另把43g柠檬酸钠及25g无水碳酸钠(若用有结晶水碳酸钠,则取量应按比例计算)溶于150mL水中,加热溶解,待溶液冷却后,再加入上面所配制的硫酸铜溶液。加水稀释到250mL,将试剂贮于试剂瓶中,瓶口用橡皮塞塞紧。
班氏试剂与醛反应的结果是与斐林试剂一致的,只是比斐林试剂更稳定,可以长期保存,所以在日常化验中更常使用。该试剂加入测验溶液并煮沸,若待测溶液中有高浓度的还原糖则产生红色沉淀物,低浓度时产生黄色沉淀物。
F. 高一生物:斐林试剂与班氏试剂检测原理
斐林试剂和班氏试剂
关于斐林试剂和班氏试剂,可用下面的例题引出其异同点:例:你可用什么方法,检验人的尿液中是否含有糖?
答案:
方法一:在试管中加入人的尿液0.1mL,加入班氏糖定性试剂1mL,混合均匀后,将试管放入盛有开水的烧杯中,加热煮沸1min~2min,若试管中溶液在加热后产生了砖红色沉淀,说明尿液中含有糖。
方法二:取少许尿液加水稀释后,加入刚配制好的斐林试剂,沸水浴加热后,若出现砖红色沉淀,则说明尿液中含有糖。
方法三:取少许尿液加水稀释后,加入少许Cu(OH)2悬浊液(新制)加热,若出现砖红色沉淀,则说明尿液中含有糖。
由以上例题可以看出,斐林试剂和班氏试剂都能用于鉴定可溶性还原糖(上题中检验的是葡萄糖)的存在,二者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
二者的不同点,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班氏试剂常用于尿糖的鉴定,其配方与斐林试剂不一样,其配方为:
①400mL水中加85g柠檬钠和50g无水碳酸钠;
②50mL加热的水中加入8.5g无水硫酸铜。制成溶液;
③把CuSO4溶液倒入柠檬酸钠溶液中,边加边搅,如产生沉淀可滤去。
(2)其反应原理与斐林试剂略有差别。利用斐林试剂鉴定时,斐林试剂甲和斐林试剂乙直接反应生成酒石酸络铜离子
酒石酸络铜离子和可溶性还原糖在加热条件下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而班氏试剂中的产生却是这样的:柠檬酸钠作为络合剂,由碳酸钠提供碱性。CuSO4与柠檬酸钠溶液和Na2CO3溶液混合时生成柠檬酸络铜离子,柠檬酸络铜离子与葡萄糖中的醛基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
(3)两种试剂的保存方式不同。斐林试剂甲和斐林试剂乙混合后会因酒石酸有一定的还原性而自发地缓慢产生氧化亚铜沉淀,因此斐林试剂一般为现用现配;而班氏试剂的配方中,柠檬酸钠比较稳定,实际碱性也不强,不易还原铜离子产生氧化亚铜沉淀,因此该试剂可长期保存。
当然,无论用班氏试剂还是斐林试剂,归根结底都是二价铜与醛基在沸水浴加热条件下反应而生成砖红色的沉淀,两者反应现象一样,这就是二者的相同之处。
检举
回答人的补充
2009-09-19
18:37
斐林试剂是德国化学家斐林(Hermann
von
Fehling,1812年--1885年)在1849年发明的。它是由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为0.1
g/mL的溶液和硫酸铜的质量分数为0.05
g/mL的溶液,还有酒石酸钾钠配制而成的。它与可溶性的还原性糖(葡萄糖)、果糖和麦芽糖)在加热的条件下,能够生成砖红色的氧化亚铜沉淀。因此,斐林试剂常用于鉴定可溶性的还原性糖的存在与否。
班氏试剂(Benedict's
reagent),也称本尼迪克特试剂、本尼迪克试剂、本尼迪克试液或本尼迪特试剂,是一种浅蓝色化学试剂。其命名来自于一位美国化学家,斯坦利·本尼迪克
[1]
。
班氏试剂主要用来检测还原性糖,包括除蔗糖之外基本上所有的单糖和双糖。班氏试剂由碳酸钠、柠檬酸钠和硫酸铜配制而成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