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解决方法 > d二聚体检测首选方法

d二聚体检测首选方法

发布时间:2022-12-19 15:20:21

㈠ D2聚体的D-二聚体测定较FDP测定的优点

D-二聚体可作为溶栓效果的定量监测指标,而FDP(纤溶蛋白/原降解产物)可来自纤维蛋白原,且在原发性纤溶中也升高。 因此后者不能作为溶栓效果的定量指标。但是,金乳胶显色的D-二聚体免疫过滤法由于对各种复合有D-二聚体的片断,如来自纤溶蛋白的 X 碎片复合D-二聚体均敏感,因此使试验的特异性降低。该测定法在定量检测中的实际临床意义尚有待更多临床实践资料的证明。
D-二聚体或FDP测定都可作为溶活性增强的某些疾病的辅助诊断,例如DVT、DIC肾功能、衰竭及溶栓疗效判断。理论上, DIC说明纤溶形成的小碎片对FDP检测法不敏感,而D-二聚体试验较之敏感。因此某一具体测定方法在疾病后中的敏感性尚有待临床资料的结论。
D-二聚体可采用血凝标本(血浆), 而FDP是能采用血清标本。后者受血清制备是否完全的影响。
FDP乳胶颗粒法3分钟完成试验, D-二聚体胶体金免疫过滤法2分钟完成试验。前者为半定量测定, 后者若采用读数仪可与ELISA法比美。

㈡ D-二聚体是检测什么的,主要临床意义

1、D-二聚体是检测纤维蛋白溶解功能的。

血液中有纤维蛋白,纤维蛋白经过活化和水解,产生特异的降解产物称为“纤维蛋白降解产物。D-二聚体是最简单的纤维蛋白降解产物,D-二聚体水平升高说明体内存在高凝状态和继发性的纤维蛋白溶解亢进。

2、D-二聚体质量浓度对血栓性疾病的诊断、疗效评估和预后判断具有重要的意义。

增高:见于继发性纤维蛋白溶解功能亢进,如高凝状态、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肾脏疾病、器官移植排斥反应、溶栓治疗等。

心肌梗死、脑梗死、肺栓塞、静脉血栓形成、手术、肿瘤、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感染及组织坏死等也可导致D-二聚体升高。

(2)d二聚体检测首选方法扩展阅读:

纤维蛋白溶解机制:

1、纤溶酶原激活途径:PLG可通过三条途径被激活为PL,分别为内激活途径、外激活途径和外源激活途径。

2、纤维蛋白(原)降解机制:PL不仅降解纤维蛋白,而且可以降解纤维蛋白原。PL降解纤维蛋白原产生X片段、Y片段及D、E片段。降解纤维蛋白则产生x'、Y'、D-D、E'片段。上述所有的片段统称为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

纤维蛋白溶解:由于某些原因,纤溶酶原被激活为纤溶酶或纤溶酶抑制物减少引起高纤溶酶血症,继后降解纤维蛋白原水解其他血浆凝血因子,造成以低纤维蛋白原血症为主的低凝状态,临床表现为各种部位的严重出血。

㈢ D-二聚体(D-Dimer)试剂的操作步骤

用加样器吸取50µl洗涤液R2加入反应孔中。结果判读1. 检测结果须在洗涤液完全吸入膜之后2分钟内使用金标定量仪立即判读;请参阅金标定量仪操作说明,测量范围:0.1-20.0mg/L。2. 检测结果以D-Dimer的浓度mg/L表示,D-Dimer浓度相当于起始纤维蛋白原(D-Dimer片段的原料)的半数。3. D-Dimer的浓度,如果大于检测范围,可用试剂盒中的洗涤液R2稀释标本后检测,结果乘以稀释倍数。4. 阳性质控品:用于监测试剂稳定性和试验过程,质控的结果应与瓶签上所示的浓度相符。5. 参考值正常人的含量低于0.3mg/L;接近或高于0.3mg/L处于疾病状态。注意事项1. 不同批号的产品不能混用2. 离心后的标本,一定要用吸管小心吸出,不可倾倒血浆,以免血细胞等成份污染血浆而影响结果3. 温度将对结果发生影响,因此试剂、标本在操作前应达到室温(20-25℃)(相当于放室温30分钟)4. 如标本在45秒内完全渗入卡内,即操作成功;如在45秒内未渗入卡内将导致假阳性高值,应保证离心力2000g条件下重新离心血浆标本,也可用微孔滤膜(孔径0.22微米)过滤处理,直至标本能在45秒内完全渗透卡内。

㈣ D-D二聚体

D-二聚体是纤维蛋白单体经活化因子XIII交联后,再经纤溶酶水解所产生的一种特异性降解产物,是一个特异性的纤溶过程标记物。D-二聚体来源于纤溶酶溶解的交联纤维蛋白凝块。

D-D二聚体是机体凝血过程可能会产生的一种二聚体复合物。正常机体中一般不产生或产生量极少。

为维护正常生理状态,在外伤或血管受损的情况下,血栓的形成可防止血液从损伤的血管中流失。病理状态下,机体发生凝血时,凝血酶作用于纤维蛋白,转变为交联纤维蛋白,同时纤溶系统被激活,降解纤维蛋白形成各种碎片。r链能把二个含D片断的碎片连接起来,形成D-二聚体。

D-二聚体水平的上升,代表血块在血管循环系统中形成,是急性血栓形成的一个敏感的标记物,但不具特异性。D-二聚体的升高反映了体内存在着凝血及纤溶活性增强的重要分子标志物。

增高:见于继发性纤维蛋白溶解功能亢进,如高凝状态、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肾脏疾病、器官移植排斥反应、溶栓治疗等。

心肌梗死、脑梗死、肺栓塞、静脉血栓形成、手术、肿瘤、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感染及组织坏死等也可导致D-二聚体升高。

正常值参考范围 <0.2mg/L。

(4)d二聚体检测首选方法扩展阅读:

D-二聚体_网络

㈤ D-二聚体的临床应用

DVT和PE的排除
1.D-二聚体检测最主要的临床价值是用于排除静脉血栓性疾病(如DVT和PE等)。
目前临床结合验前概率(pretest probability, PTP)同时检测患者D-二聚体浓度,来排除DVT和PE。当PTP评估为低、中风险,D-二聚体检测cutoff值为阴性(<0.5mg/L FEU),即可排除DVT和PE,无需再做进一步的影像学检查
2.PTP评估为高风险,D-二聚体检测cutoff值为阳性(>0.5mg/L FEU),提示有发展为DVT、PE、DIC等的可能,需做进一步的检查。
3.研究表明,D-二聚体检测结合PTP可使30-35%怀疑有DVT/PE的病人免受进一步检查,从而减少不必要的痛苦和费用。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的诊断
大量的临床实践证明,作为继发性纤溶亢进的标志性物质,D-二聚体在DIC的诊断和病程监测上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DIC是一种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和严重的获得性、全身性血栓-出血综合征。其特点是体内凝血和抗凝机制失衡导致弥漫性小血管内血栓形成和继发性纤溶亢进。在DIC形成早期即有D-二聚体升高,比FDP更灵敏,而且随病程的发展,D-二聚体可持续升高达10倍以上。因此,D-二聚体可作为DIC早期诊断和病程监测的主要指标。
溶栓治疗的监测
1.D-二聚体可作为血栓性疾病溶栓治疗的特异性监测指标。
2.在溶栓治疗中,D-二聚体含量变化一般有以下特点:①溶栓后D-二聚体含量在短期内明显上升,而后逐渐下降,提示治疗有效;②溶栓后D-二聚体含量持续升高或下降缓慢,提示溶栓药物用量不足;③溶栓治疗应持续到D-二聚体含量下降至正常范围。
另外,溶栓治疗结束后,应定期观察一段时间的D-二聚体的变化以防血栓复发。
多种疾病引起D-二聚体升高的动态监测
在心脑血管疾病(如心肌梗塞、心绞痛、高血压、冠心病、脑梗塞、脑出血等),恶性肿瘤,手术或创伤后,妊高症、先兆子痫,严重感染,肝脏疾病,肾脏疾病,口服避孕药,绝经后激素替代治疗等许多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都有可能引起D-二聚体的升高,结合临床表现和其他检查,选择恰当时机动态监测D-二聚体的变化,可为临床预防血栓形成,病情转归评估等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D-二聚体测定较FDP测定的优点
D-二聚体可作为溶栓效果的定量监测指标,而FDP(纤溶蛋白/原降解产物)可来自纤维蛋白原,且在原发性纤溶中也升高。因此后者不能作为溶栓效果的定量指标。但是,金乳胶显色的D-二聚体免疫过滤法由于对各种复合有D-二聚体的片断,如来自纤溶蛋白的 X 碎片复合D-二聚体均敏感,因此使试验的特异性降低。该测定法在定量检测中的实际临床意义尚有待更多临床实践资料的证明。
D-二聚体或FDP测定都可作为纤溶活性增强的某些疾病的辅助诊断,例如DVT、DIC、肾功能衰竭及溶栓疗效判断。理论上,DIC时纤溶形成的小碎片对FDP检测法不敏感,而D-二聚体试验较之敏感。因此某一具体测定方法在疾病诊断中的敏感性尚有待临床资料的结论。
D-二聚体可采用血凝标本(血浆),而FDP是能采用血清标本。后者受血清制备是否完全的影响。
FDP乳胶颗粒法3分钟完成试验,D-二聚体胶体金免疫过滤法2分钟完成试验。前者为半定量测定,后者若采用读数仪可与ELISA法比美。

㈥ 血浆D-二聚体测试

1 D-二聚体的形成 当机体发生凝血时,凝血酶作用于纤维蛋白原,使其转变为交联纤维蛋白,同时,纤溶系统被激活,降解交联纤维蛋白形成各种FDP碎片。由于r链的交联,便产生了包含r链相连的2个D片段,即D-二聚体。 2 D-二聚体的检测方法 D-二聚体是交联纤维蛋白的降解产物,具有较强的抗原性。D-二聚体抗原分析方法很多:有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免疫渗滤法和胶乳凝集法。以上三种方法均有不同的特点,免疫ELISA测定法精确、定量,有很高的敏感性,能较好的起到血栓性疾病的筛查作用,但由于操作要求严格且费时,不能满足急诊要求。胶乳凝集法快速简单,但只是半定量,敏感性低,不能完全起到筛查作用,而免疫渗滤法具有前二者的优点,有较高的应用前景。 3 D-二聚体测定的临床意义 D-二聚体测定是诊断活动性纤溶较好的指标,对血栓形成性疾病如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深静脉血栓形成、脑血管疾病、肺栓塞、肝脏疾病、恶性肿瘤、外科手术后、急性心梗等疾病均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同时D-二聚体检测还可用于溶栓药物的治疗监测指标。 3.1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 D-二聚体测定是诊断DIC的特异性试验之一,通过对DIC患者进行血小板计数、纤维蛋白原定量、FDP和D-二聚体测定,其中仅D-二聚体能反映凝血酶原和纤溶酶的活性;若D-二聚体的含量>0.5mg/L,对DIC高危患者具有极高的预报价值。 3.2 深静脉血栓形成(DIV)的筛查 深静脉血栓形成单凭临床症状不能完全确诊,必须依赖静脉造影术,但静脉造影属有创伤性检查。因此,有效的筛查试验显得尤为重要。临床实践证明D-二聚体检测是DIV筛查的有效手段。静脉造影确诊为DIV的病人D-二聚体水平均升高。所以临床上怀疑为DIV时如果血浆D-二聚体测定结果正常,可完全排除DIV的诊断,从而避免了做静脉造影检查给病人带来的痛苦和危险。 3.3 脑血管疾病 我们对80例脑血管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进行检测并作统计处理,其结果显着高于正常对照组(P

阅读全文

与d二聚体检测首选方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乳腺癌治疗方法及中药 浏览:552
老年人驼背有什么方法治疗 浏览:742
图片批量重命名编号的方法 浏览:283
目前测量儿童发育最常用的方法 浏览:437
重链沉积病最新治疗方法 浏览:5
斑秃怎么治疗方法好 浏览:936
如何做香干好吃的方法 浏览:507
室外管道连接的方法 浏览:471
西红柿盆栽种植方法 浏览:795
绿植墙怎么制作方法 浏览:179
如何培养孩子认识字的方法 浏览:351
小天鹅冰箱门拆卸安装方法 浏览:495
在教学方法的运用过程中 浏览:917
松手刹的正确方法 浏览:774
芋头怎么煎好吃又简单的方法 浏览:362
计算用电器电功率的简便方法 浏览:657
幼儿舞蹈教学方法示范 浏览:452
用菜籽油炸薯片要用简便的方法 浏览:527
提鱼方法视频教程 浏览:850
记忆拼贴的训练方法 浏览: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