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何精准的判断盆栽的干湿度
1.敲击法:就是以木棒或手指的关节轻敲花盆上中部的盆壁,如果声音较清晰悦耳 说明盆土已经干燥,需马上浇水;如果声音低且沉闷,说明盆土还较为湿润,可以暂时 不用浇水。
2.目测法:就是通过眼睛来察看盆土表面的颜色有没有变化,如果颜色变淡或为灰 白色,说明盆土已经干燥,应当给其浇水;如果颜色深或为褐色,说明盆土仍比较潮湿, 可以暂时不必浇水。
3.指测法:就是把手指轻插进盆土2厘米左右的地方感觉一下,如果觉得较为干燥 或土质粗糙且坚硬,说明盆土已经干燥,应马上浇水;如果稍觉得有点湿润、细腻、疏松, 说明盆土还较为潮湿,短时间内可以不用浇水。
4.捏捻法:就是以手指略捻一下花盆内的土,如果土壤呈现粉末状,说明盆土已经 干燥,需马上浇水;如果土壤呈现片状或团粒状,说明盆土还较湿润,短时间内可以不必浇水。
5.掂重法:就是用手掂量一下花盆,如果比正常情况下轻许多,说明盆土干了,需 马上浇水。
6.观察花卉法:如果花草缺少水分,植株看上去就会了无生机,新生的枝叶会蔫垂, 叶色比平常暗淡,或岀现黄叶;如果恰处于花期,可能还会出现花朵凋落、萎蔫的情况若花卉出现上面的情况,说明盆花已缺少水分,需马上浇水。
上述几种方法只可判断出盆土干湿的大致状况,如果要精准得知盆土的干湿程度 可以买一支土壤湿度计。测试的时候,把湿度计插进盆土里,便能见到刻度上呈现出“干 燥”或“湿润”等字样,这样就可以很清楚地知道什么时候应该给花卉浇水了。
Ⅱ 怎样辨别好土质和不好的土质
好土壤(发酵型土壤)、不好的土壤(腐败型土壤)辨别方法:
1.用玻璃容器盛一些土,加入水后放置数日,然后用滤纸过滤,观察水的透明度。如果此时水非常浑浊,那么就是腐败型土壤。再放置数日,如果是发酵合成型土壤,水的透明度会变高,如果是腐败型土壤,水会变得更加浑浊,并且开始发出恶臭,最后变成腐水。
2.把水和土一起放到瓶子里,盖上瓶盖,密闭放置,如果变成红色,就是发酵型土壤,如果变成青色就是腐败型土壤,这也是鉴别的一个方法。
Ⅲ 一亩地有好坏之分吗,怎样鉴别一亩地的好坏非专业人士勿扰
这方面的话严严格来说的话是没有任何好坏之分的,主要是根据土壤的状况来达到作用,所以在这方面的话一定要注意。
Ⅳ 浇花有哪些小技巧
第一、盆土干湿的鉴别
在养花过程中,盆土质量的好坏对于花草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千万不要以为,无时无刻的浇水会让花草更加旺盛,首先在浇花之前,我们应该判断一下,花草到底需不需要浇水。不知道怎么判断的话,可以看看盆土的干湿情况。如果盆土呈现白色的话,且边沿地区有裂痕的话,那么土质缺水。如果土壤颜色是黑褐色的,土壤呈现均匀状,那么就不需要再浇水了。
第二、浇水方式
浇花并不是简单地将水倒在花盆里面就可以,它是很有讲究的。如果盆土太干的话,需要为其浇水。但是这水一定要足。将水全部浇在盆土里面,但是切记里面不能有积水。此外,切忌浇花浇一半,盆土一半湿一半干,这样会影响花草生长,还不如不浇水。
浇花
以上就是关于花卉植物浇水技巧的介绍。
Ⅳ 土质鉴别
类别
土的名称
观察颗粒粗细
干燥时的状态
湿润时拍击状态
粘着程度
砂砾石
卵(碎)石
一半以上的粒径超过20毫米
颗粒完全分散
表面无变化
无粘着感
圆(角)砾
一半以上的粒径超过2毫米(小高粱粒大小)
颗粒完全分散
表面无变化
无粘着感
砂土
砾 砂
约有1/4以上的粒径超过2毫米(小高粱粒大小)
颗粒完全分散
表面无变化
无粘着感
粗 砂
约有一半以上的粒径超过5毫米(细小米大小)
颗粒完全分散,但有个别胶结一起。
表面无变化
无粘着感
中 砂
约有一半以上的粒径超过0.25毫米(白菜籽大小)
颗粒完全分散,局部胶结但一碰既散
表面偶有水印
无粘着感
细 砂
大部分颗粒粗豆米粉近似(>0.1毫米)
颗粒大部分分散,少量胶结,部分少加碰撞既散。
表面偶有水印(翻浆)
偶有轻微粘着感
粉 砂
大部分颗粒与小米粒近似
颗粒少部分分散,大部分胶结,稍加压力可分散。
表面有显着翻浆现象
有轻微粘着感
注:在观察颗粒进行分类时,应将鉴别的图样从表中颗粒最粗类别逐级查对,当首先符合某一类土的条件时,既按该土定名。
碎石类土密实度现场鉴别方法
密实度
骨架和填充物
天然坡和可挖性
可粘性
密实
骨架颗粒含量大于总重的70%,呈交错紧贴,连续接触孔隙填满,充填物密实。
天然陡坡较稳定,坎下堆积物较少,镐挖掘困难,用撬棍方能松动,坑壁稳定,从坑壁取出大颗粒处能保持凹面状态。
钻进困难,冲击钻探时钻杆、吊锤跳动剧烈,孔壁较稳定。
中密
骨架颗粒含量等于总重的60-70%,呈交错排列,大部分接触。孔隙填满,充实物中密。
天然坡不宜陡立或陡坎下堆积物较多,但坡度大于醋栗竟的安息角。镐可挖掘,坑壁有掉块现象,从坑壁取出大颗粒处砂土不易保持凹面状态。
钻进较困难,冲击钻探时钻杆、吊锤跳动不剧烈,孔壁有坍塌现象。
稍密
骨架颗粒含量小总重的60%,排列混乱,大部分不接触。空隙中的充填物稍密。
不能形成陡坡,天然坡接近粗颗粒的安息角。锹可挖掘,可鄙坍塌,从坑壁取出大颗粒处砂土即踏落。
钻进较容易,冲击钻探时,钻杆稍有跳动,孔壁易坍塌。
注:碎石类土密实度应按表各项综合确定。
粘性土的现场鉴别方法
土的名称
干土的状态
湿土的状态
湿润时用刀切
用手撵摸的感觉
粘着程度
湿土搓条情况
粘土
坚硬,用碎块能打碎,碎块不会碎落。
粘塑的,腻滑的,粘连的。
切面非常光华规则,刀刃有涩滞,有阻力。
湿土用手捻有滑腻感觉,当水分较大时极为粘手,感觉不到有颗粒存在。
湿极易粘着物体,干燥后不易剥去,用手反复洗才能去掉。
能搓成0.5毫米土条(长度不短于手掌)。手持一端不致断裂。
亚粘土
用锤击或手压土块容易碎开。
塑性的,弱粘连。
稍有光滑面,切面有规则
仔细捻摸感到有少量细颗粒,稍有滑腻感和粘滞感
能粘着物体,干燥后较易剥落。
能搓成0.5-2毫米的土条。
轻亚粘土
用锤击或手压土块容易碎开。
塑性的,弱粘连。
无光滑面,切面比较粗糙。
感觉有细颗粒存在或粗糙,有轻微粘滞感觉或无粘滞感。
一般不粘着物体,干燥后,一碰即碎。
能搓成2-3毫米的土条。
人工回填土、淤泥、泥炭的现场鉴别方法
土的名称
观察颜色
夹杂物
形状(构造)
侵入水中的现象
搓土条情况
干燥后强度
人工填土
无固定颜色
砖瓦、碎块、垃圾、炉灰等
夹杂物呈现于外,构造复杂
大部分变成微软淤泥其余部分为碎瓦、炉渣在水中单独出现
一般能搓成3毫米土条但易断,遇到杂质多时即不能搓成条
干燥后部分杂质脱落。故无定型,稍微一加力就破碎
淤 泥
灰黑色,有臭味。
池沼中有半腐朽的 细小动植物遗体,如草根,小螺壳等
夹杂物仔细观察可以发现,构造呈层状,但有时不明显
外观无显着变化,在水面上出气泡
一般淤泥质土接近与轻亚粘土,故能搓成3毫米土条(长至少3厘米),容易断裂
干燥后体积显着收缩,强度不大,锤击时呈粉末状,用手指能捻碎
黄 土
黄褐两色的混合色
有白色粉末出现在纹理之中。
夹杂物常清晰显现,构造上有垂直大孔(肉眼可见)
即行崩散,分成散的有颗粒集团,在水面出现很多白色液体。
搓条情况与正常的亚粘土类似。
一般黄土相当与亚粘土,干燥后强度很高,手指不易捻碎
泥 炭
深灰或黑色
有半腐朽的动植物遗体,其含量超过600%
夹杂物有时可见构造上无规律。
极易崩碎,变为细软淤泥,其余部分为植物根、动物残体、渣滓悬浮于水
一般能搓成1-3毫米土条,但残渣很多时,仅能搓成 3毫米以上的土条
干燥后大量收缩,部分杂质脱落,故有时无定型
Ⅵ 用什么方法鉴别家乡的土壤
可以带一些家乡的土壤,然后去检测一下,检测机构可以检测出你家的土壤属于什么
Ⅶ 怎样辨别地下古墓的土质
必须提铲看土,审视土壤变化,考虑有无问题。如果探到问题,如灰坑,窖穴,枯井、墓道等土壤,打到一定深度后,须一铲一看,观察土质、土色的变化,寻找包含物,确定其深度和性质。即要探出其口部的形状,底部的深度,观察其土壤结构和包含物,以确定探出问题的答案。如探出的问题是圆形的,口小底大,土质松软、土色灰褐,包含草木灰、红烧土、碎骨、陶片,深度较浅,它可能是窖穴。探出的问题是长方形的,土质紧密,经过夯打,土色五花,无包含物,又比较深,它可能是墓道。
看土时,一铲下去,随即拔起,将铲提出,杆头着地,拿起铲头,仔细观察。然后抓杆,把铲头口朝外,在地面上轻轻撴戳一两下,铲上的土便会脱落。也可将撴下的土拾起,掰开来看。观察铲头带上的土,必要时用手指触土,感觉其密实度(软硬)、含水量(干湿),或从刃部逆铲将土抠下,纵向掰开看断面。看土时,不能回铲,回铲是连续往地下打二、三下才提铲。洛阳地下的土种类很多,探工将其粗分为死土、活土两类。一般说来,死土是一万年以前未经人类挠动的古老地表层,如沉积土、冲积土、黏土、沙土层,土层厚薄不等,颜色不一。活土指一万年以来,经人类活动、包含遗迹遗物的土壤。人类活动形成的有耕土、夯土、路土、烧土、灰土、花土、淤土、扑腾土等。
举例来说,洛阳地面以下的自然土壤,十分深厚,不但分有明显的层次,而且每层的结构、密度、颜色、厚度都不相同。一般厚几十厘米到1、2米,甚至更厚;沙土、黏土等土质不同,颜色也不同。粗分有白、黄、红、暗红、黑等色。建造一座洞室墓,要在地面开一个长方形的口,向下挖掘数米深,横向掏窑洞。殡埋后,封堵墓门,将挖上来的散乱地堆于地面的自然土,填入墓道,层层打夯。自然土经过开挖和回填二次翻搅,打乱原有层次、颜色界限,变成了揉合多种土层的花土(五花土、大花土),即使花土的年代久远,也不能化合。一般墓道的填土虽然经过夯打,但是其结构也不如自然土紧密坚硬。没有填完剩下的土,遗留散落于墓道周围,形成扑腾土,它与墓道花土相同,但厚度不大。探到扑腾土,便可追寻墓道。所以经过钻探辨认,便可以确定原来开挖墓道、墓室的范围和深度。至于墓的时代,则主要是依靠墓葬的形状,墓室棺底的颜色、包含物,墓内随葬品等情况综合判断。一般而言,洛阳地区的土有三个特点,凡遇卤花、白花、红花土,都有问题。
在各地搞钻探,根据需要钻探面积的大小,由钻探公司组织10数人或数10人的钻探队,在指定的范围内先进行普探。一般在地面上布普探点,即无论纵横,每隔1米打一个眼,形成方格网状。在每个方格中心,也要打孔。也就是在1平方米范围内的4个眼的中心打一个孔,这个中心孔俗称“梅花点”。使得每个孔的最近距离都在1米之内,探孔密集,以确保不漏问题。然后由技术员等专人检查在普探过程发现的有疑点的孔,探寻问题的范围直径,卡边定形。地下情况千变万化,问题错综复杂。到一个新的地区钻探,技术员首先要探个深孔,看地下1至8米有多少个土层,每个土层是多厚,是什么颜色,要记清楚。如果局部到深度见不到土层,下边肯定有问题。钻探时要保持探孔与地面垂直,以准确反面地下情况。通过普遍钻探,分析多个“一孔之见”,将地下情况绘制成平、剖面图,每个问题,写出它的形状、范围、尺寸、包含物、性质、特点、时代、名称,将田野钻探整理成图纸和文字材料。因此,对于一个优秀的探工和钻探技术员来讲,经常地探讨问题,不断地交流经验,判断地下不同地层、各种土壤反映的情况,是提高素质和解决疑难的关键。就洛阳的文物钻探而言,能够探出地下的墓葬、灰坑、窖穴、烧窑、仓窖、枯井、道路、房基、城墙、渠沟、蚁穴、河道等人类活动的遗迹遗物以及动物、自然形成的遗迹。
钻探古墓时,为避免损坏随葬品,卡边定形时,探测方坑墓(一般为长方形的西周墓或东周墓)的深度,一般在墓壁左边或右边中部打孔直达墓底。不在放置随葬品的头、足端打孔。探测洞室墓的深度,打到墓道底部即可,卡洞室时,打到空洞或淤土即停止下探,以避免铲头打坏古物。只要小心使用,可使洛阳铲对文物的破坏控制到最小的程度。
偶然捣坏地下古物是使用探铲难以避免的问题,偶尔也会带上完整的器物,此举二例。1977年,洛阳市外贸局在解放路与五七路口附近钻探,带上了一片略呈圆形的铜片,铜片系新碴口,上有花纹,系出自一座长方形东周墓,铜片交洛阳市文物工作队文物仓库保管。1982年,文物工作队发掘此墓,出土了130余件铜器,系战国陪葬坑。在整理铜器时,将保存于库房的铜片取出,复原于一件铜簋的盖上。1976年春,洛阳市文物工作队配合洛阳市东北郊杨坟村附近的洛阳电信器材厂建设,发掘古墓。马积善率队钻探,探到一座小唐墓,带出个胭脂盒,刚好卡在探铲里,一点也没有损坏。不久,发掘了这座墓,在人骨架腰侧找到一个探眼,这就是白瓷盒的位置。
你可以看下牡丹牌洛阳铲官方网站
Ⅷ 土壤墒情具体是指什么
1、土壤墒情是指作物耕层土壤中含水量多寡的情况,它是士壤旱情的指标,用土壤的含水量表示。
2、墒指土壤的湿度。墒情指土壤湿度的情况。土壤湿度是土壤的干湿程度,即土壤的实际含水量,可用土壤含水量占烘干士重的百分数表示:土壤含水量=水分重烘干土重x100%。也可以土壤含水量相当于田间持水量的百分比,或相对于饱和水的百分比等相对含水量表示。根据土壤的相对湿度可以知道,土壤含水的程度,还能保持多少水量,在灌溉上有参考价值。
3、土壤湿度大小影响田间气候,土壤通气性和养分分解,是土壤微生物活动和农作物生长发育的重要条件之一。土壤湿度受大气、土质、植被等条件的影响。
Ⅸ 怎样识别土壤是酸性还是碱性
识别土壤是酸性还是碱性的方法:
一、用pH试纸来测土壤的酸碱性:取部分土样浸泡于凉开水中,将试纸的一部分浸入浸泡液,后取出,观察其颜色的变化,然后将试纸与比色卡相比较,若pH值=7,土壤为中性;若pH值<小,则为酸性;若pH值>7,则为碱性。
二、看土源:一般采自山川,沟壑的腐殖土,多呈黑褐色,比较疏松,肥沃,通透性良好,是比较理想的酸性腐殖土。如:松针腐殖土,草炭腐殖土等。
三、看土色:酸性土壤一般颜色较深,多为黑褐色,而碱性土壤颜色多呈白、黄等浅色。有些盐碱地区,土表经常有一层白粉状的碱性物质。
四、看地表植物:在野外采掘花土时,可以观察一下地表生长的植物,一般生长野杜鹃、松树、杉类植物的土壤多为酸性土;而生长柽柳、谷子、高梁等地段的土多为碱性土。
五、看质地:酸性土壤质地疏松,透气透水性强;碱性土壤质地坚硬,容易板结成块,通气透水性差。
六、 凭手感:酸性土壤握在手中有一种“松软”的感觉,松手以后,土壤容易散开,不易结块;碱性土壤握在手中有一种“硬实”的感觉,松手以后容易结块而不散开。
七、 看浇水后的情形:酸性土壤浇水以后下渗较快,不冒白泡,水面较浑;碱性土壤浇水后,下渗较慢,水面冒白泡,起白沫,有时花盆外围还有一层白色的碱性物质。
(9)土质干湿的鉴别方法扩展阅读:
一、土壤酸碱性划分:
土壤酸碱性划分为9等级:
<4.5极强酸性,4.5-5.5强酸性,5.5-6.0酸性, 6.0-6.5弱酸性, 6.5-7.0中性
7.0-7.5弱碱性, 7.5-8.5碱性, 8.5-9.5强碱性, >9.5极强
二、土壤酸碱性改良方法:
土壤酸性过大,可每年每亩施入20至25公斤的石灰,且施足农家肥,切忌只施石灰不施农家肥,这样,土壤反而会变黄变瘦。也可施草木灰40至50公斤,中和土壤酸性,更好地调节土壤的水、肥状况。而对于碱性土壤,通常每亩用石膏30至40公斤作为基肥施入改良。
碱性过高时,可加少量硫酸铝、硫酸亚铁、硫磺粉、腐殖酸肥等。常浇一些硫酸亚铁或硫酸铝的稀释水,可使土壤增加酸性。腐殖酸肥因含有较多的腐殖酸,能调整土壤的酸碱度。以上方法以施硫磺粉见效慢,但效果最持久;施用硫酸铝时需补充磷肥;施硫酸亚铁(矾肥水)见效快,但作用时间不长,需经常施用。
1、酸性土壤改良方法
酸性土壤的特征是“酸”(PH值在6以下)、“瘦”(速效养分低,有机质低于1.5%,严重缺有效磷)、“粘”(土质粘重,耕性差)“深”(土色多为红、黄、紫色)。在这些土壤上种植作物,不易全苗,常形成僵苗和老苗,产量低品质劣。改良培肥方法是:
(1)使用石灰中和酸性,每亩每次施20~25千克石灰,直至改造为中性或微酸性土壤。
(2)施绿肥,增加土中有机质,达到改善土壤酸性的效果。
(3)增加灌溉次数,冲淡酸性对作物的危害。
(4)增施碱性肥料,如碳酸氢铵、氨水、石灰氮、钙镁磷肥、磷矿石粉、草木灰等,对提高作物产量有好处。
2、碱性土壤改良方法
原则:改良培肥同时进行
(1)使用酸性肥料,如硫酸铝、硫酸亚铁、硫磺粉、硫酸铵、硝酸铵、过磷酸钙、磷酸二氢钾、硫酸钾等,定向中和碱性。
(2)多施农家肥,改良土壤,培肥地力,增强土壤的亲和性能,如施入腐熟的粪肥、泥炭、锯木屑、食用菌的土等。
(3)进行客土,有条件的施入沙土500--1000方,和农家肥一起翻入土壤10—15cm。
(4)种植比较耐盐碱植物,如水稻等;同时进行合理的田间管理,防止次生盐渍化。
Ⅹ 分辨土壤的方法有哪些
一看土壤颜色。肥土土色较深;而瘦土土色浅。
二看土层深浅。肥土土层一般都大于60厘米;而瘦土相对较浅。
三看土壤适耕性。肥土土层疏松,易于耕作;瘦土土层黏犁,耕作费力。
四看土壤淀浆性及裂纹。肥土不易淀浆,土壤裂纹多而小;瘦土极易淀浆,易板结,土壤裂纹少而大。
五看土壤保水能力。水分下渗慢,灌一次水可保持6~7天的为肥土地;不下渗或沿裂纹很快下渗的为瘦土。
六看水质。水滑腻、黏脚,日照或脚踩时冒大泡的为肥土;水质清淡无色,水田不起泡,或气泡小而易散的为瘦土。
七看夜潮现象。有夜潮,干了又湿,不易晒干晒硬的为肥土;无夜潮现象,土质板结硬化的为瘦土。
八看保肥能力。供肥力强,供肥足而长久,或潜在肥力大的土壤均属肥土。
九看植物。生长红头酱、鹅毛草、荠草等的土壤为肥土;生长牛毛草、鸭舌草、三棱草、野兰花、野葱等的土壤均为瘦土。
十看动物。有田螺、泥鳅、蚯蚓、大蚂蝗等的为肥土;有小蚂蚁、大蚂蚁等的多为瘦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