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发酵液分离的方法主要有哪些
发酵液分离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加热法;
调节悬浮液的PH值;
凝聚和絮凝
(1)凝聚
凝聚是指向胶体悬浮液中加入某种电解质,在电解质异电离子作用下,胶体粒子的双电层电位降低,从而使胶体失去稳定性并使粒子相互凝聚成1mm左右大小的块状凝聚体的过程。
(2)絮凝
絮凝是指使用絮凝剂将胶体粒子交联成网,形成10mm左右大小的絮凝团的过程。其中絮凝剂主要起架桥作用。
添加助滤剂;
添加反应剂;
其他方法
(1)添加草酸盐除去高价无机离子(主要是Ca2+、Mg2+和Fe2+等)
(2)去除杂蛋白的主要方法
①沉淀法:Pro是两性物质,在酸性溶液中,能与一些阴离子如三氯乙酸盐、水杨酸盐、苦味酸盐等形成沉淀,在碱性溶液中,能与一些阳离子如Ag+、Cu2+、Zn2+、Fe3+和Pb2+等形成沉淀;
② 变性法:其中最常用的是加热法,还有大幅度调节PH,加酒精、丙酮等有机溶剂或一些表面活性剂等方法;
③吸附法:加入某些吸附剂吸附杂蛋白而将其除去。
❷ 怎么区分固态酿酒和液态酿酒的方法
固态发酵就是酿酒的原料呈固态。原料分主料和辅料,主料就是粮食,辅料是稻糠、谷糠、麸皮、高粱壳、粉碎的玉米芯。主料、辅料洒水掺和,再掺入酒曲,或压实,或疏松,或密封,或敞晾,以调节温度、湿度和空气,进而调节微生物的繁殖、微生物分泌的酶的活性和一系列生物化学的反应。这个过程就是发酵。通过发酵,粮食中的淀粉先分解为糖再转化为酒精,粮食中的脂肪先分解为各种脂肪酸再转化为脂肪酸酯和有机酸,粮食中的蛋白质先分解为各种氨基酸再转化为醇类、醛类、酮类和含氮化合物。这些成分共同组成酒,刨除水,酒精占99%,其他只占1%,但是如果没有这1%,就只是酒精而不是酒。这样酿出的酒,就是传统工艺纯粮固态发酵的白酒。
液态发酵就是酿酒的原料呈液态,水淹住了原料,所以叫液态发酵。液态发酵是新工艺,始于1959年。液态发酵的温度、湿度、空气、微生物的繁殖、微生物分泌的酶的活性、一系列生物化学的反应,与固态发酵有所不同。液态发酵生成酒精的速度快,但是其他成分很少甚至没有,那么就需要人工添加香精以补充其他成分。这样做,时间短,产量高,成本低,当然经济效益也高,所以被普遍采用。既然除了酒精,其他成分很少甚至没有,那么就没有必要用富含脂肪、蛋白质的粮食,只用富含淀粉或糖的红薯干、红薯渣、豆腐渣、甘蔗渣就可以了,这样成本就更低了。既然发酵产物是纯酒精,那么干脆买酒精厂的食用酒精吧,1斤才3块钱,这样成本最低。就这样,液态发酵一步步退化为“食用酒精+香精”。而这样做是符合行业规定的。低档酒都是“食用酒精+香精”,这已是业界共识。也有专家说:只要香精配得好,“食用酒精+香精”完全可以冒充名酒;地下作坊冒充,那是假酒;但是厂家冒充,那就是真酒。
食用酒精+香精,毕竟不好喝,于是就有了固液态发酵,其实就是在“食用酒精+香精”的酒里加固态发酵酒,按规定,须加30%,但是,这全凭自觉和诚信。加多加少,根本没法检测,就像调和油没法检测一样。既然没法检测,就敢于加得很少,却标榜五年窖藏、十年窖藏、分区窖藏。
固态发酵酒很宝贵,稍稍有点名气的酒厂,都要生产一批用于评比和装点门面,一般不舍得加到“食用酒精+香精”里去,于是就用串香白酒代替。所谓串香白酒,就是取过酒的固态发酵的酒糟的二次利用,再加入酒曲,二次发酵,然后和食用酒精一起蒸,使酒糟里残余的香味串入食用酒精。
根据以上工艺,目前市场的白酒可以分为5类:
1.传统工艺纯粮固态发酵白酒;
2.固态发酵白酒+食用酒精+食用香精+水+其他添加剂;
3.串香白酒+食用香精+水+其他添加剂;
4.串香白酒+食用酒精+食用香精+水+其他添加剂;
5.食用酒精+食用香精+水+其他添加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