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鉴别醛和酮有哪些方法
实验装置和药品:
主要实验仪器: 试管 滴管 酒精灯 试管夹 烧杯 锥形瓶 布氏漏斗 抽滤瓶 pH试纸 水浴装置
主要化学试剂: 2,4—二硝基苯肼试剂 乙醛水溶液 丙酮 苯乙酮 稀硫酸 浓硫酸
95%乙醇 5%硝酸银 浓氨水 甲醛 苯甲醛 铬酸试剂 NaHSO3溶液 10%氢氧化钠溶液 碘—碘化钾溶液 正丁醛 Schiff试剂 托伦试剂 费林试剂(I 和 II) 淀粉溶液 脱脂棉 浓H2SO3
四. 实验原理:
醛和酮都含有羰基,可与苯肼、2,4—二硝基苯肼、亚硫酸氢钠、羟胺、氨基脲等羰基试剂发生亲核加成反应。所得产物经适当处理可得到原来的醛酮,这些反应可用来分离提纯和鉴别醛,酮。
醛和酮在酸性条件下能与2,4—二硝基苯肼作用,生成黄色、橙色和橙红色的2,4—二硝基苯腙沉淀。
‘贰’ 鉴别醛和酮有哪些化学方法
用新制的银氨溶液或氢氧化铜悬浊液.
若用银氨溶液,丁醛的话会发生银镜反应.丁酮的没反应.
若用氢氧化铜悬浊液丁醛的话会产生红色沉淀.丁酮的没反应.
‘叁’ 简述尿干化学检测中酮体的原理
尿的干化学试带可检测的项目有蛋白质、葡萄糖、酮体、隐血、胆红素、尿胆原、亚硝酸盐、比重、PH值等。
(1)
蛋白质(PRO):PH指示剂蛋白误差原理。干化学试纸中含有溴酚蓝、枸橼酸缓冲系统及表面活性剂,其中溴酚蓝的PH阈为3.0-4.6,在PH3.2时会产生阴离子,与带阳离子的蛋白质结合后产生颜色反应,本试剂只适合于白蛋白的检测,球蛋白浓度高时呈弱阳性。
(2)
隐血(BLD):血红蛋白中含有血红素基团,具有过氧化物酶活性,可使试带中的过氧化物(如过氧化氢茴香素)放出新生氧,将邻联甲苯胺受体氧化成蓝色化合物。本试带不能区分血红蛋白和肌红蛋白,与血红蛋白起反应时呈均匀的绿-蓝色;与红细胞起反应时呈斑点状绿-蓝色。
(3)
葡萄糖(GLU):葡萄糖氧化酶法。试纸中含有葡萄糖氧化酶、过氧化物酶、缓冲剂及显色原。尿液中的葡萄糖在葡萄糖氧化酶的催化下,天生葡萄糖酸内酯和过氧化氢,后者在过氧化物酶的催化下使色素原(如邻联甲苯胺、碘化钾等)氧化而呈色。
(4)
酮体(KET):尿酮体包括乙酰乙酸、丙酮和β-羟丁酸。含酮体的尿液中加亚硝基铁氰化钠后,与氨液接触时出现紫红色环。
(5)
白细胞(LEU):粒细胞中存在酯酶,能作用于试纸中的吲哚酚酯(特异性酯酶底物),使后者开释出吲哚酚,吲哚酚又与重氮盐发生反应形成紫色络合物,根据显色深浅换算白细胞数。本实验只能检测出粒细胞,而不能检测淋巴细胞。
(6)
亚硝酸盐(NIT):Griess实验原理。试纸中含有对氨基苯胂酸,被亚硝酸盐重氮化而成重氮盐,后者与1,2,3,4-四氢苯并喹啉-3酚偶联产生粉红色。当尿液中含有硝酸盐还原阳性菌(如大肠埃希氏菌)存在并繁殖时,呈阳性反应。而球菌、真菌或支原体感染时呈阴性反应。
(7)
比重(SG):试纸中含有高分子电解质甲乙烯酸/马来酸及指示剂麝香草酚蓝等,高分子电解质的COONˉ基与尿中的电解质发生反应时开释出H+,后着使指示剂变色。
(8)
胆红素(BIL):重氮反应原理。试纸中含有2,4,2-三氯苯胺重氮盐,在强酸介质中葡萄糖醛酸胆红素与2,4,2-三氯苯胺重氮盐起偶联反应呈紫红色。
(9)
尿胆原(UBG):重氮反应原理。
(10)
PH值:试纸中含有指示剂,一般为两种酸碱指示剂如甲基红(PH为4.6-6.2)和溴香草酚蓝(PH为6.7-7.5)适当配合。变色范围一般为4.5-9.0,由橙红色→蓝色。
(11)抗坏血酸(VitC):吲哚酚法。尿中含高浓度的抗坏血酸,可使试带的葡萄糖、隐血试验呈假阴性,因此有的干化学试带上含有抗坏血酸,以便对尿液分析结果作正确判定。
‘肆’ 醇跟醛、酮怎么鉴别出来
鉴别方法如下:
【方法】
1、取三支试管,分别加入丙醛、丙酮、丙醇,然后往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一小块用滤纸吸干煤油的金属钠,观察到有气泡生成的是丙醇。
【解释】丙醛、丙酮、丙醇的官能团分别是醛基、羰基、羟基,这三个官能团的性质各不相同。只有羟基能够与金属钠发生反应产生氢气,此外,只有醛基能与新制氢氧化铜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氧化亚铜。因此可以利用三者化学性质的不同来鉴别。
(4)酮体的化学检测方法扩展阅读:
丙醛、丙酮、丙醇的化学用途:
1、丙醛
丙醛是精细化学品的重要原料,主要用于生产正丙醇、丙酸、三羟甲基乙烷、丙醛肟等中间体,进一步生产醇酸树脂、农药除草剂和杀虫剂、药物眠尔痛和乙噻嗪,还广泛应用于涂料、塑料、食品、轻纺、饲料、橡胶助剂方面的精细化学品生产。还可作乙烯聚合的链终止剂。
2、丙酮
丙酮是重要的有机合成原料,用于生产环氧树脂,聚碳酸酯,有机玻璃,医药,农药等。亦是良好溶剂,用于涂料、黏结剂、钢瓶乙炔等。也用作稀释剂,清洗剂,萃取剂。还是制造醋酐、双丙酮醇、氯仿、碘仿、环氧树脂、聚异戊二烯橡胶、甲基丙烯酸甲酯等的重要原料。在无烟火药、赛璐珞、醋酸纤维、喷漆等工业中用作溶剂。在油脂等工业中用作提取剂。
用于制取有机玻璃单体、双酚A、二丙酮醇、己二醇、甲基异丁基酮、甲基异丁基甲醇、佛尔酮、异佛尔酮、氯仿、碘仿等重要有机化工原料。在涂料、醋酸纤维纺丝过程、钢瓶贮存乙炔、炼油工业脱蜡等方面用作优良的溶剂。
3、丙醇
重要的化工产品和原料。主要用于制药、化妆品、塑料、香料、涂料及电子工业上用作脱水剂及清洗剂。测定钡、钙、镁、镍、钾、钠和锶等的试剂。色谱分析参比物质。电子工业用。在许多工业和消费产品中,异丙醇用作低成本溶剂,也用作萃取剂。
‘伍’ 如何检查酮体
在不同类型的代谢性酸中毒中酮体亦不同。代谢性酸中毒通常起因于下列情况之一:①有机酸如β-羟丁酸和乙酰乙酸产生的增加与糖尿病或酒精或乳酸酮症酸中毒相关,例如在组织灌流紊乱中可见。尿中排泄阳离子和酮体增加。②HCO3-丢失,例如:十二指肠液丢失所引起的腹泻。随着血钠浓度减少,血氯浓度通常是增加的。③酸排泄的降低,如作为肾功能不全或肾小管性酸中毒的结果。
评价代谢性酸中毒的标准是:①阴离子隙的计算,正常值是8~16mmol/L,阴离子隙(mmol/L)=[Na+]-([Cl-]+[HCO3-])。②在血清中测定β-羟丁酸和可能存在的乙酰乙酸或半定量检测尿酮体。
(1)阴离子隙正常的代谢性酸中毒:这类代谢性酸中毒与高氯酸血症相关。可能的原因包括潜在的肾小管性酸中毒,碳酸酐酶抑制剂摄入和高钾血症酸中毒。
(2)阴离子隙增加的代谢性酸中毒:因酮症酸中毒、乳酸性酸中毒、肾衰竭、水杨酸盐中毒和乙醇类物质中毒等导致的代谢性酸中毒,可使血氯正常或偶尔减少。
(3)阴离子隙增加和酮体存在的代谢性酸中毒:糖尿病和酒精是常见的原因。在重症监护室的病例中,每四个糖尿病性酸中毒中就有一个酒精性酮症酸中毒。
(4)酮症酸中毒:在酮症酸中毒中,血浆中阴离子β-羟丁酸和乙酰乙酸的积聚可导致阴离子隙的上升,其与碳酸氢离子浓度的减少是成比例的。肾脏的排泄直接取决于肾小球的滤过率,因为肾脏两种阴离子的重吸收仅达75%~85%。因此,在肾功能健全的情况下血酮和尿酮存在定量关系。已经证实,当血酮(β-羟丁酸+乙酰乙酸)达到0.8mmol/L(8mg/dl)时,尿常规会得到一个加号的阳性结果。血酮达到1.3mmol/L(13mg/dl)时,尿常规有三个加号的阳性结果。然而因为尿常规不能检测β-羟丁酸,大约有10%体内仅有β-羟丁酸积聚的病人检验可以产生阴性结果。
该综合征主要是Ⅱ型糖尿病代谢性失代偿所致脱水引起的非酮症阴离子隙正常的高糖血症状态。它与糖尿病性酮症酸中毒不同。
‘陆’ 用化学方法鉴别醇和酮,醇跟醛、酮怎么鉴别出来
丙醛,无色易燃液体。有刺激性。易溶于水,与乙醇和乙醚混溶。具有还原性,能够被新制氢氧化铜或银氨溶液氧化,常常用这两个反应来鉴别醛类物质。还是一种常用的化工原料。我整理了化学学习相关内容,希望能帮助到您。
用化学方法鉴别醇和酮
酮和醇可以用金属钠鉴别。
鉴别的原理是:
由于醇羟基中的氢具有一定的活性,因此醇可以和金属钠反应,氢氧键断裂,形成醇钠和放出氢气。在醇和酮的样品溶液中分别加入吸干水分的金属钠块,发生气泡产生现象的即为醇,而酮不会和金属钠发生反应,因此无气泡产生。
(6)酮体的化学检测方法扩展阅读
酮和醇的区别如下:
1、结构不同
醇是脂肪烃、脂环烃或芳香烃侧链中的氢原子被羟基取代而成的化合物,羟基是与一个饱和的,sp3杂化的碳原子相连。而酮是羰基与两个烃基相连,根据分子中烃基的不同,酮可分为脂肪酮、脂环酮、芳香酮、饱和酮和不饱和酮。
2、化学性质不同
醇羟基的氧上有两对孤对电子,氧能利用孤对电子与质子结合,所以醇具有碱性。由于醇羟基中的氢具有一定的活性,因此醇可以和金属钠反应,氢氧键断裂,形成醇钠和放出氢气。醇与含氧无机酸反应失去一分子水,生成无机酸酯。
酮可以发生亲核加成反应、催化加氢反应、氧化还原反应、Perkin反应、Knoevenagel反应等。
3、沸点不同
酮分子间不能形成氢键,因此其沸点低于相应的醇。
醇跟醛、酮怎么鉴别出来?
鉴别方法如下:
【方法】
1、取三支试管,分别加入丙醛、丙酮、丙醇,然后往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一小块用滤纸吸干煤油的金属钠,观察到有气泡生成的是丙醇。
‘柒’ 酮体检测是什么
尿液或者血液检查。酮体是乙酰乙酸、β-羟丁酸、丙酮三者的总称,是脂肪酸代谢过程中的产物。糖代谢障碍时,脂肪分解代谢加强,使酮体生成增多,当超过了肝外组织利用速度时,血中酮体增加,形成酮血症;过多的酮体从尿中排出,即形成酮尿。1.准备工作
必须空腹采集且禁食时间一般为8~12小时,不超过14小时,如果饥饿达48小时以上可使有机酸积累而导致代谢性酸中毒,造成酮体检测明显升高;剧烈运动可造成乙酰乙酸明显升高,采集标本前应静坐一段时间。
2.采集时间
清晨空腹留取晨尿或采集血样本,在出现酮症酸中毒症状时可随时静脉取血,采用血清或肝素血浆;采集动脉血时建议在股动脉采血;血样本收集以后必须立即加入相同体积0.6mol/L冷的高氯酸,冰水浴立即送检。
3.标本保存
收到标本后立即离心分离血清或血浆,即测。虽然β-羟丁酸较稳定,但也尽量避免在室温放置;在4~8℃全血可保存4小时,血清或血浆中可保存48小时;-20℃可稳定3天。尿酮体中丙酮和乙酰乙酸具有挥发性,当尿液被细菌污染是也可导致酮体分解,因此尿液标本应新鲜并尽快送检,避免结果偏低或假阴性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