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何检测中草药质量
中草药质量关注度与日俱增,如果是检测中草药中的农药,高效液相色谱与质谱联用的方法较为常见,利用固定相和流动相分配系数的不同将样品中的残留农药分离并进行检测,具有分析速度快、效率高等优点。
重金属的检测项目也已经成为衡量中草药安全性的一项重要指标,检测前处理方法众多,有干法灰化法、湿式消解法、微波消解法,具体看样品的性质选择适合的安全指标检测方法,希望能够帮到你!
Ⅱ 儿茶酚能治抑郁症吗哪些食物中含量高
茶叶中的儿茶酚
越来越多的大量证据表明,饮茶有助于防癌(Yang和Wang(1993))。绿茶(较少于红茶)含有大量的多酚,特别是通常被认为是儿茶酚的黄烷醇类。儿茶酚族包括表儿茶酸(EC),epigallocatechin(EGC),表儿茶酸-3-没食子酸盐(ECG),epigallocatechin-3-gallate(EGCG)和(+)儿茶酚。儿茶酚如何抑制癌症的形成这个准确机制还不能确切的为人所知。但是,几个理论已经表明,包括:它们能做为抗氧化剂抑制细胞的增殖;抑制高致癌物亚硝基化合物的形成;诱捕基因毒物引物(Yang和Wang((1993)),[有趣的是,儿茶酚和表儿茶酸还被报道认为啤酒雾状形成的主要物质。(Madigan et al,(1994))].
在研究茶叶和癌症的关系中,其主要问题是缺乏大量的数据。例如,高剂量用于动物研究中能够观察到茶叶的保护作用,当较低的剂量用于人体时,不知是否还对人体有益。还有,当前高效液相光谱方法,因为缺乏特异性和灵敏度,不适合研究儿茶酚的生物利用度和在组织中的分布。由于这些原因,库仑阵列电极梯度高效液相方法被发展来研究绿茶消耗后的新陈代谢及在人体尿液的排泄物。这个应用记录只是提出可行性。以下的参考方法被推荐为一个更为具体描述的方法论。(Lee at al,(1995)). CoulArray 检测器可以灵敏的检测在天然产物或在代谢后的动物组织液中不同种类的植物化学物质。
原料和方法
梯度分析系统包括两个泵,一个自动进样器,一个可控温组织箱,和八通道的库仑阵列检测器。
LC 条件:
色谱柱:MCM C18(4.6X150mm;5µm).
流动相A: 50mM 磷酸钠;甲醇(99:1v/v)用磷酸调到PH3.0
流动相B: 100mM 磷酸钠;乙腈;甲醇(30:60:10v/v/v),用磷酸调到PH3.0
梯度条件: 0%B 5分钟,在返回初始条件前,40分钟内流动相B直线递增到100%
流速: 1.0mL/m
温度:35°C
进样体积: 50µL
检测器及条件:
检测器: 5600A型 CoulArray
应用电势: -100,-40,+20,+80,+140,+200,+260,和+320 vs.Pd.
样品收集和准备
样品收集:分别在摄取绿茶(10X300mL茶杯,刚从茶壶酿造的)前24小时和后24小时、48小时收集样品。收集的尿液样品放入和10mL 的6M盐酸溶液中,24小时。
样品准备: 样品可以酶水解之前和之后分析。没水解的尿液用去离子水以1:4(v/v)的比例稀释,并且在分析之前通过0.22µm的过滤器用离心法过滤。水解的样品在这里这样操作,相同体积的尿液和水解溶液(125000U β-葡萄糖苷酸酶;250U硫酸酯酶加入0.1M醋酸钠中,用醋酸调至PH5.0)
在37°C下孵化两小时。分析前水解的样品用水稀释,再通过10000D的过滤器用离心法过滤。
结果和讨论:
为了研究测定来自饮食中的特定多酚类化合物在尿中排泄率的可行性,从自愿者中收集24小时的尿液样品,测定绿茶消化后的儿茶酚的水平。图2显示的色谱图表示在水解人尿液样品中EGC和EC的分辨图。保留时间,主通道和每种儿茶酚的检测限列于表格1中。在水解的尿液中儿茶酚的水平被发现和以前发表的数据非常一致(Lee at al,(1995)).
这个方法不用做大量的样品准备工作,就可灵敏和高选择性的检测复杂生物样品中的儿茶酚。还有,因为直接检测儿茶酚,这种方法克服了过去由于在衍生化过程中产生的许多问题。(Risch at al,(1998);Treutter(1989).这种技术已经被用来检测人体血浆中茶叶的儿茶酚,其检测范围从0.5~1.5ng/mL(Lee et al,(1995)).
认为只有少数的化合物才具有电化学活性,这是一个普遍但是错误的观念。很多化合物包括内生代谢物,药物,类黄酮和多酚是能够用电化学高效液相色谱来检测的(Jane et al,(1985);Musch et al,(1985))。库仑电极不但提供相当高的灵敏度和选择性,而且还提供空前的稳定性和在日常操作中免维护(Svendsen(1993))。此外,CoulArray 能够用于梯度色谱,进一步扩大了电化学高效液相色谱的实际应用。由于被分析物可以通过保留时间和电势性质二方面来鉴定,因此化合物的错误鉴定和共洗脱物被极小化。(Acworth 和Gamache(1996).当分析低水平和在复
杂矩阵中的某个化合物时,这种定性信息是可靠的。CoulArray 检测器可以灵敏的检测在天然产物或在代谢后的动物组织液中不同种类的植物化学物质。
http://www.jing.com.cn/jc-2.htm
Ⅲ 儿茶的鉴别方法和相关选方
儿茶对于小儿消化不良有很好的治疗做用,那么要如何鉴别呢?下面跟着我一起来看看儿茶的鉴别方法和相关选方。
性状鉴别
本品呈类方形块状或不规则块状,大小不一,表面棕褐色或黑褐色,稍具光泽,平滑或有龟裂纹。质脆,易破碎,断面不整齐,具光泽,有细孔。无臭,味涩、苦后略甜。以黑色略带棕色,不焦不碎,味微苦而涩者为佳。
显微鉴别
取儿茶粉末以水装置,放置片刻,量显微镜下观察,可见大量针状结晶及黄色块状物。
中药化学鉴定
1、取本品粉末约0.1g,加水10ml,使溶解,滤过,滤液加三氯化铁试液l-2滴,溶液呈墨绿色。(检查鞣质)
2、取本品粉末约0.1g,加水25ml使溶解,滤过,取滤液10ml,加饱和溴水约5滴,立即发生黄白色沉淀。
3、取火柴杆一端入本品水浸液中,使轻微着色,待干燥后再浸入盐酸中立即取出,直火焰附近烘之,杆上即显深红色。(检查儿茶精)
4、取本品约0.2g,加水50ml使溶解,加浓盐酸5ml与甲醛试液10ml,水浴上加热,有黄棕色沉淀,放冷,滤过,滤液中加三氯化铁试液数滴与固体醋酸钠5g,下部应呈棕红色,不得呈蓝色。(检查其他鞣质混入)
5、薄层色谱取本品细粉1g,加甲醇液10ml溶解,滤过,滤液供点样。另以儿条精甲醇液点样对照。同点于0.5%CMC硅胶G板上,用氯仿-甲醇-甲酸(8:2:0.08)为展开剂,展距16cm,喷含1%盐酸的0.05%对二甲氨基苯甲醛己醇溶液.供试品色谱在与对照品色谱的相应位置上,显相同的紫色斑。
1、消痰:儿茶、薄荷叶、细茶。为末蜜丸。饭后含化三、五粒。(《本草述》)
2、治咳嗽:儿茶二两,细辛四钱,猪胆一个。前二味药共研末,取胆汁炼熟,三味药共为丸,每丸重一钱。每日四
次,每次一丸,空腹含化。(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3、止血:煅龙骨、象皮、陈石灰、老松香、降香末、血竭、儿茶、白及末等分。共为细末,研至无声,撒于疮口。(《实用正骨学》)
4、治牙疳口疮:孩儿茶、硼砂等分。为末搽。(《纲目》)
5、治走马牙疳:孩儿茶、雄黄、贝母等分。为末,米泔漱净搽之。(《积德堂经验方》)
6、治急性扁桃体炎:儿茶、柿霜各三钱,冰片二分,枯矾二钱。共研细粉,用甘油调成糊状,涂抹患处。(《全展选编·耳鼻咽喉疾病》)
7、治鼻渊流水:孩儿茶末吹之。(《本草权度》)
8、治下疳阴疮:孩儿茶一钱,真珠一分,片脑半分。为末敷。(《纂要奇方》)
9、治痔疮肿痛:孩儿茶、麝香为末。唾津调敷。(《孙天仁集效方》)
10、治一切痈疽、诸疮破烂不敛者:儿茶、乳香、没药各三钱,冰片一钱,麝香二分,血竭三钱,旱三七三钱。上为末撒之。(《医宗金鉴》腐尽生肌散)
Ⅳ 中药质量检测新技术有那些
(一)性状鉴别
性状鉴别,就是人们对药材的形、色、味、大小、质地、断面等特征,采用眼看、手摸、鼻闻、口尝、水试、火试等简单的物理、化学反应,直接感观药材,作出符合客观实际的结论,区分药材真、伪、优、劣的方法。它具有简单、易行、迅速的特点。这个方法,是几千年劳动人民同疾病作斗争中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
各类药材的性状虽然有一定的共同点。但是,各种药材由于来源不同,组织结构也有差异,所含化学成分也不一样。因此,在性状上就各有一定的特异点,药材鉴别工作也是首先采用性状鉴别这个方法,通常照中国药典或地方药品标准及有关中药书籍中所描述的性状特征,就能比较正确地鉴定药材。
性状鉴别,通常从以下方面进行:
1、形状:一种药材的外形特征,一般是较为固定的。如圆柱形、纺锤形、鸡爪形、拳形、圆块状等。对有些品种老药工使用很形象的语言来表述药材外形的特征。如海马称为:“马头、蛇尾、瓦楞身”。野山参为“马牙芦、灯草芯、枣核艼、铁丝纹、落肩膀、细结皮、少数腿、珍珠尾”。蕲蛇为“翘鼻头、方胜纹、连珠斑、佛指甲。”防风为“蚯蚓头”。川贝称为“怀中抱月”等。又如以马兜铃状如马脖子上下垂的铃铛。马鞭草穗状如花序细长,形如马鞭。木鳖子扁平圆板状,形如鳖。瓦楞子如同房上瓦片(射放肋),凤尾草孢子叶片一回羽状复叶,下部羽片2-3分叉,羽片和小羽片呈长条形,状如凤尾。佛手果实具3-5个手指状的裂瓣。冬虫夏草虫体似蚕,头部子座细长圆柱形等。
在观察性状时,除少数鲜药材如生姜、地黄、石斛、芦根、薄荷等外,性状的观察应是干燥药材。易破碎药材如全草、叶类、花类等性状以完整的药材为主。
2、大小:药材的大小(指长短、粗细、厚薄),一般有一定的幅度。如测量大小与规定有差异时,应测量较多的样品,可允许有少量高于或低于的数值。
(1)选择有代表性和大多数的常见的药材进行测量,特大、特小的可以不概括。
(2)大小一般用厘米(cm)表示,细小的用毫米(mm)表示。
(3)一般习惯测量时,根、茎、果实称作长、直径。鳞茎称作高、直径。皮称作长、宽、厚。种子称作长、宽或直径。
药材的大小除了表明特定的长短、薄厚、粗细外,主要表现在中药材这个特殊商品的质量、规格、等级的划分上。例如:
甘草:大草:长25-50cm,顶端直径2.5-4。
条草:一等:长25-50cm,顶端直径1.5以上。
二等:长25-50cm,顶端直径1cm以上。
三等:长25-50cm,顶端直径0.7cm以上。
草节:一等:长6cm以上,顶端直径1.5cm 以上。
二等:长6cm以上,顶端直径0.7以上。
杜仲:一等:70-80cm,宽50cm,厚0.7以上。
二等:长70-80cm,宽40cm,厚0.5cm以上。
三等:长宽大小不分,厚在0.3cm以上。
四等:长宽大小不分,厚在0.29cm以下。
3、色泽:是指药材表面的颜色和光亮程度。商品药材的色泽一般是固定的,色泽的变化与药材的质量关系很大,可以反映出药材的真伪和质量的好坏。如药材品种不同,加工条件变化,贮藏时间长短或加工不当等就会改变药材的固有色泽,也表示药材质量的降低。
在观察颜色时,药材应是干燥品,不要在有色光下进行,最好在白天的自然光线下或日光灯下进行。对于颜色的描述,以质量好的在前,如枸杞子呈鲜红色或暗红色,表明鲜红色的枸杞子为佳;以色浅的在前,如牛黄表面呈金黄色或棕黄色等;如果是用两种色调复合的描述,以色强的和后一种颜色为主,如黄棕色,即以棕色为主,如阿胶呈棕黑或乌黑色等。关于颜色的描述举例如下:
红:朱砂:鲜红色或暗红色,有光泽。
红花:红黄色或红色。
丹参:棕红色或暗红色。
紫:紫苏叶:两面紫色或上表面绿色,下表面紫色。
紫草:表面紫红色或紫褐色。
紫石英:紫色或绿色。
黑:黑胡椒:表面黑褐色。
黑芝麻:表面黑色。
墨旱莲;表面墨绿色。
乌梅:表面乌黑色或棕黑色。
黄:川黄连:表面灰黄色或黄褐色,皮部橙红色,木部鲜黄色。
川黄柏:外表面黄褐色或黄棕色,内表面暗黄色。
姜黄:表面深黄色。
白:白芷:断面白色或灰白色。
白藓皮:外表面灰白色,内表面类白色。
白芨:表面灰白色或黄白色。
山药:表面黄白色,断面白色。
褐:赭石:表面暗棕红色或灰黑色。
蓝:青黛:深蓝色。
杂色:五花龙骨:淡灰白色,淡黄白色或淡黄棕色,夹有蓝灰色及红棕色深浅不同的花纹。对光泽的描述,一般采用形象比喻的方法。如石膏:绢丝光泽。自然铜:金属光泽。大青盐:玻璃样光泽。珍珠:彩光闪耀。元胡:具蜡样光泽。花蕊石:具闪星状亮光。青礞石:断面可见闪光星点。金礞石:带有闪烁的金黄色光泽。雄黄:断面具树脂样光泽,晶面有金刚石样光泽。
4、表面:是指药材外表面或内表面的具体特征。药材的表面特征是不一样的,如光滑、粗糙、皮孔、皱纹等。单子叶植物根茎及球茎节上的膜质鳞叶,根痕。蕨类植物的鳞片、毛等。这些特征的有无和程度,常是鉴别药材的主要特征之一。如枇杷叶的毛,苍耳子的刺,黄连的鳞叶,黄柏的栓皮,厚朴的皮孔,乌海的皱纹纹理,王不留的雕纹,苏子的网纹,大黄、首乌的绵纹、星点,天麻的鹦哥嘴(红色芽)、圆脐疤、点状环,白芷具有突起的皮孔和疙瘩状根痕。
5、质地:指药材的软硬、坚韧、疏松、轻重、粘性或粉性等特征,常用的术语很多。松泡:表示质轻而松,如南沙参(泡参),泡而松。灯芯草,松花粉质轻。粉性:表示含大量的淀粉,如山药、天花粉。粘性:表示具粘液质,如鲜石斛,折断面显粘性,干时,则嚼之显粘性,天冬柔润具粘性。柔润:表示柔软而润泽,如当归、玉竹。油润:具有油性,如柏子仁等。角质:表示含多量淀粉因加工糊化,如半透明,如郁金、天麻等。坚韧:表示质坚韧不易折断,如丝瓜络、桑白皮。其他如质重的朱砂,十黄九糠的大黄,糟皮粉茬的丹皮,心枯朽的黄芩等。
6、断面:指药材折断面所具有的特征,如自然折断面,破碎面,横断面等。观察折断时的现象,如有无粉末飞扬、响声、折断的难易等。折断面的平坦、粗糙、颗粒性、纤维性、胶丝以及层层剥离等情况。此法主要用于皮类,长条状的根及根茎类,藤、枝类药材的鉴别。
用刀横切(或削)成平面,观察皮、木两部的比例、色泽、射线与维管束的排列形式。如菊花心(黄芪),车轮纹(粉防己)和棕色小点(油室或油细胞)等特征。以下举几个例子如:九节菖蒲:断面白色粉性,可见淡黄色小点(维管束)6-9个排列成环。大黄:断面淡红棕色或黄棕色,根茎髓部宽广,颗粒状,有星点环列或散在,根木部发达,具放射状纹理。天麻:断面平坦,黄白色至淡棕色,角质样。元胡:断面黄色,角质样,有蜡样光泽。木贼:断面中空,周围有多数圆形小空腔,排列成环。珍珠:破碎面现层纹。牛黄:断面色浅,可见密细腻的同心层纹。首乌:断面红棕色,皮部有4-11个类圆形的异型维管束环列。
7、味:是中药鉴别采用最早方法之一,从古至今,把尝味当作中药鉴别的重要手段之一。药材的味,与药材的成分、质量关系很大。有些药材的味是衡量品质的标准之一,如乌海、木瓜、山楂以味酸为好。药材的味与其所含成分及含量有密切的关系。药材的味一变,就要考虑其品种与质量的优劣等问题。每一种中药都有它的味的特性,例如:
淡:石膏
酸:乌梅、山楂、木瓜
甘:龙眼肉、党参、桂圆肉
麻:细辛
辛、辣:干姜
刺喉:半夏、南星
咸:大青盐
苦:龙胆、鸦胆子、黄连、穿心莲
五味:五味子
涩:五倍子
苦涩:大黄
苦而回甜:牛黄、熊胆
吸舌:龙骨、竹黄
粘性:黄精、玉竹、茯苓
凉:薄荷、冰片
砂砾感:大黄、地枫
在尝药材时,应注意下列问题。
(1)取样要有代表性。因为药材的各部分味道可能不同,例如:果实的果皮与种子,树皮的外侧与内侧,根的皮部和木部等。
(2)取具有代表性的样品,放在口里嚼至少一分钟,才能准确的尝出味来。因为舌尖部只对甜味敏感,而对苦味敏感的是接近舌根部分,咀嚼一分钟后,再使舌头的各部分接触到药液,这样才能准确的尝到药味。
(3)对具有强烈的刺激性和毒性药,口尝时要特别小心,取样不能太多,尝后一定要吐出来,并用水嗽口,洗手,以免中毒,如草乌、白附子、狼毒、半夏等。
8、水试:利用某些药材在水中的比重和特殊变化,作为鉴别特征之一。例如,西红花用水泡后,水变金黄色,花不退色。苏木投入热水中,呈鲜艳的桃红色透明溶液,加酸(或醋)则溶液变为黄色,加碱(或石灰水)溶液则变红色。熊胆粉末投入清水杯中,可逐渐溶解而盘旋,有黄线下垂至杯底,且不扩散。小通草(旌节花科),南天仙子(爵床科)遇水显粘性。蟾酥遇水后呈乳白色。
9、火试:有些藤木类,树脂类和动物类药材用火烧之,能产生特殊的气味、颜色、烟雾、响声等现象,而用以鉴别药材,如降香微有香气,点燃则香气浓烈,燃时有油流出,烧完留有白灰。血竭放在锡纸上,下面用火烤,熔化后色鲜红如血而透明,无残渣。麝香少许,用火烧时有轻微爆响声,起油点如珠,但无臭气,灰为白色。海金沙易点燃而发爆鸣声及闪光,松花粉及蒲黄无此现象。大青盐置火焰上燃烧,火焰呈亮黄色(N+a)马勃置火焰上轻轻抖动,可见火星飞扬,熄后发生大量白烟。青黛微火灼烧有紫红色烟雾发生等,均可鉴别。
10、气:有些药材有特殊的香气或臭气,是由于中药材中含有挥发性物质的缘故。有的药材的气,本来就不很强烈,在空气中暴露时间久了,就更不容易闻出来,这时可将药材弄碎了再闻。或者放在有盖的杯子里,用热水泡一下再闻。有的药材的气是十分特殊的,成为鉴别时的主要依据之一。
例如:
无:珍珠、石膏
微:山药
清香:大黄、牛黄、熊胆、冰片
香芳香:八角茴香、蜂蜜
香烈:肉桂、砂仁、麝香
臭:九香虫、紫草、芜荑、蜘蛛香
特殊有:
羊膻气:白藓皮、羊红膻
焦糖气:黄精
腥:紫河车
蒜臭:薤白
苯甲醛臭:丹皮
硫臭气:硫黄
党参臭:桔梗科药材
鸡屎臭:鸡矢藤
樟脑臭:关木通(粗皮摩擦)
打嚏:蟾酥、猪牙皂
11、其它:如牛黄的挂甲,麝香用槽针检查有冒槽现象,手捏成团等
Ⅳ 儿茶是一种怎样的药材
【英文名】 CATECHU
【别名】 儿茶膏、孩儿茶、黑儿茶
【来源】本品为豆科合欢属植物儿茶树Acacia catechu(L. f.) Willd.的去皮枝、干的干燥煎膏。冬季采收枝、干,除去外皮,砍成大块,加水煎煮,浓缩,干燥。
【制法】除去杂质。用时打碎。
【性状】本品呈方形或不规则块状,大小不一。表面棕褐色或黑褐色,光滑而稍有光泽。质硬,易碎,断面不整齐,具光泽,有细孔,遇潮有黏性。无臭,味涩、苦,略回甜。
【鉴别】(1) 本品粉末棕褐色。可见针状结晶及黄棕色块状物。
(2) 取火柴杆浸于本品水浸液中,使轻微着色,待干燥后,再浸入盐酸中立即取出,置火焰附近烘烤,杆上即显深红色。
(3) 取本品粉末0.5g,加乙醚30ml,超声处理1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用甲醇5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儿茶素和表儿茶素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各含0.2mg的混合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试验,吸取供试品溶液5μl、对照品溶液2μl,分别点于同一纤维素预制板上,以正丁醇-醋酸-水(3:2: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红色斑点。
【性味归经】苦、涩,微寒。归肺经。
【功能主治】收湿生肌敛疮。用于溃疡不敛,湿疹,口疮,跌扑伤痛,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 1~3g,包煎,多入丸散服。外用适量。
【贮藏】置干燥处,防潮。
【摘录】《中国药典》
Ⅵ 中药饮片外观检测中的颜色检测主要检查哪些内容
中药外观性状是中药质量重要评价指标 ,涉及到形态、色泽、 气味、 质地等方面。其中 ,颜色和气味是外观质量检查中的主要指标。由于目前仍是通过眼看、 鼻闻、 口尝的方法来控制中药的颜色和气味 ,检测结果不可避免的受到感观差异和检测环境的影响 ,客观性和准确性难以保证。
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 ,电子鼻和电子舌相继问世 ,并出现了成熟的商业化产品 ,在食品、 环境检测和医药等研究领域逐渐开始应用。
无论是汤剂还是成药 ,药材质量高低将直接影响临床用药的有效性。长期以来 ,药材质量标准的研究都以化学成分含量测定为中心。但中药是通过多成分、 多靶点的作用方式起效 ,其物质基础应当是中药的药效组分。通过测定药材单一或极少数几种化学成分来控制中药质量的方法一直备受争议。古人的经验鉴别是从整体上控制中药质量的方法之一。通过药材的外观性状 ,主要是从形、 色、 气、 味等方面来衡量药材品质。药材的形状主要影响有效成分的溶出 ,而色、 气和味与药材所含成分及其含量直接关联 ,可以作为有效组分的评价指标。
然而 ,传统的气味检测方式由人的感观控制 ,缺乏客观性 ,准确性、 重复性差 ,不能适应现代标准化控制的需要。电子鼻和电子舌不但可以实现气味的客观化表达 ,与普通的化学分析仪器 ,如色谱仪、 光谱仪等相比 ,它们得到的不是被测样品中某种或某几种成分的定性与定量结果 ,而是给予样品中与气味相关联成分的整体信息。
Ⅶ 儿茶有哪些特征
(周庆年、林级田)
儿茶〔Acacia catechu(L.)Willd.〕别名孩儿茶、乌丁泥、西谢(傣语)等。为豆科落叶乔木。主产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地区,广东、广西、福建、四川等省区亦有栽种。以其树干心材的水浸干膏入药。主要成分有儿茶鞣酸20—50%,还有儿茶素、表儿茶素、原儿茶鞣质和没食子酚鞣质等。味苦涩,性凉。有止血、镇痛、收敛、生肌、消食、化痰和生津等功能。治痰热咳嗽、消渴、血痢、小儿消化不良、口疮、湿疮等症。儿茶膏一般多用于中成药配方,也用于鞣革和染料。
一、形态特征
株高5—12m,树皮灰褐色,常呈薄片状剥离,而不脱落。小枝细,棕色或绿褐色,有刺。叶为偶数2回羽状复叶,互生;叶柄连同叶轴长6—12cm,被长伏毛,叶轴基部具长圆形腺体;羽片10—20对,长2—4cm,具短柄;小叶片28—50对,平行排列或成覆瓦状,几无柄,线形,上面深绿色,下面色较浅,两面被疏毛。总状花序腋生;花微黄色;花萼基部联合成筒状,上部5裂,裂片半圆形,有稀疏的毛;花冠钟状5裂,裂片卵状椭圆形,先端向内凹;雄蕊多数,伸出于花冠外;雌蕊1,子房上位,长卵形,花柱细长。荚果,连果柄长6—12cm,宽1—2cm,先端急尖,基部狭楔形,扁而薄,紫褐色,有光泽。种子7—8枚(图20—1)。
表20—7 浸提时间对浸提效率的影响
据实验测定,树干的中、下部含量差别不大,上部含量稍低。树龄在15年以下的树,侧枝心材较少,无多大加工价值。煎煮时忌用铁制器具,浓缩时严防炭化,特别是直火浓缩尤其要小心。
Ⅷ 什么是儿茶
儿茶是一味药,又名孩儿茶,儿茶膏,铁儿茶,是一种豆科植物儿茶的加工产品,能请热化痰,生津,止血,消食,敛疮.治疮疡久不收口,口疮牙疳,湿疹宫颈炎,外伤出血,痰热咳嗽及各种出血等.
参考资料:<<中医大词典
儿茶素(Catechins)又称茶单宁,和咖啡因同属茶叶中的两大重要机能性成分,但是又以儿茶素为茶汤中最主要的成分。有些研究报告认为儿茶素具有药效,所以近来大家都愈来愈重视茶叶对人体的保健功效了。
儿茶素类属于多元酚类(Polyphenol)中的一种,因为有苦涩味,所以对茶汤滋味的影响蛮大的唷!茶叶中的儿茶素类可以分为三种游离型态(Catechin,C; Epicatechin,EC以及Epigallocatechin,EGC)、与两种酯化的没食子酸(gallic acid) (Epicatechin gallate,ECG及Epigallocatechin gallate,EGCG),而以后者(ECG及EGCG)的含量较多。目前国外已经将各种儿茶素类从茶汤中分离出来,并且纯化,以作为不同方式的运用。
儿茶素的功用:
1. 清除自由基:儿茶素是天然的油脂抗氧化剂,抗氧化活性甚至比维他命E还高!并且可以清除人体产生的自由基,以保护细胞膜。
2. 延缓老化:因为有清除自由基的功用,所以可以减缓衰老。
3. 预防蛀牙:因为茶叶中含有氟,所以可以使牙齿对酸的侵蚀具有较强的抵抗力。除此之外,也有临床实验指出,儿茶素类可以明显地减少牙菌斑以及减缓牙周病。
4. 改变肠道微生物的分布:儿茶素类可以抑制人体致病菌(如肉毒杆菌),同时又不伤害有益菌(如乳酸菌)的繁衍,所以有整肠的功能。
5. 抗菌作用:可以抑制引起人类皮肤病的病菌,并且对治疗湿疹有很好的疗效。
6. 除臭:儿茶素可以除去甲硫醇的臭味,所以可以去除抽烟者的口臭,并且减轻猪、鸡以及人排泄物的臭味(因为儿茶素可以抵抗人体肠道内产生恶臭的细菌)。
Ⅸ 常见中药掺假鉴别方法
常见中药掺假鉴别方法
中药材的真假、质量的好坏,会直接影响临床应用的效果和患者的生命安全。所以对于中药材的鉴别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中药材的鉴别方法有很多,通常可分为对植物自然形态的鉴别,对炮制药材外表性状的鉴别,用显微镜观察微观结构的鉴别,以及化学分析、生物测定等鉴别方法。其中最主要、也是最常用的,还是中药材的经验鉴别法,也就是对药材的外观性状的鉴别。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常见中药掺假鉴别方法,欢迎阅读。
一、看外观,注意观察药材的外表特征,如表皮、颜色、形状、粗细、断面等等
1、看药材的表面。不同种类的药材由于用药部位的不同,其外形特征会有所差异。如根类药材多为圆柱形或纺锤形,而根茎类药材都有较多的茎痕,皮类药材则多为卷筒状,等等。另外,一些药材有着它们自己特定的表面特征,或光华、或粗糙、或长有鳞叶、皮孔、茸毛和突起等。比如海马的外形就被总结成为“马头蛇尾瓦楞身”,羚羊角长有“通天眼”,防风长有“蚯蚓头”等。这些特征都是鉴别道地药材真伪优劣的重要依据。
2、看颜色。药材颜色的.不同或变化,不仅与它的品种和本身的质量有关,不适当的加工和储藏方法也会直接影响药材的色泽,因此颜色是鉴别药材的重要因素。我们可以通过对药材外表颜色的观察,分辨出药材的品种、产地和质量的好坏。比如,黄连色要黄,丹参色要红,玄参色偏黑等。
3、看断面。无论植物也好,动物也好,都是由一层层的组织器官构造而成的,当药材被切开,这一层层的构造就会清晰地展现出来,就像古树的年轮一样。很多药材的断面都具有明显的特征,而这些特征就是药材内部构造的直接体现。我们可以清楚的看见各种分层、纹路和不同形状的小点。比如在防己断面上能看见明显的车轮纹理,而黄芪的折断面纹理呈“菊花心”样,杜仲在折断时更有胶状的细丝相连,等等。这些独有的断面特征是鉴别药材的重要依据。
二、手摸
用手感受药材的软硬、轻重,疏松还是致密,光滑还是粘腻,细致还是粗糙,以此鉴别药材的好坏。不同药材的质感是不一样的,即使是同一种药材,由于加工炮制的方法不同,也会有较大的差异。如荆三棱坚实体重,而泡三棱则体轻;盐附子质软,而黑附子则质地坚硬。
三、口尝和鼻闻
药材的气味与其所含的成分有关,鼻闻是比较重要的鉴别方法,尤其对于鉴别一些有浓郁气味的药材是很有效的,如薄荷的香、鱼腥草的腥、阿魏的臭等等。口尝法鉴别药材的意义不仅在于味道还包括“味感”,味分为辛、甘、酸、苦、咸五味,如山楂的酸、黄连的苦、甘草的甜等。味感则分为麻、涩、淡、滑、凉、腻等。药材的味感和所含的化学物质也有密切关系,在中药材口尝鉴别的实践中,可按药材的品种和质量分类进行判断。
四、水试和火试
有些药材放在水中,或用火烧灼一下会产生特殊的现象。如熊胆的粉末放在水中,会先在水面上旋转,然后成黄线下沉而不会扩散。麝香被烧灼时,会产生浓郁的香气,燃尽后留下白色的灰末。这些特殊的现象都与药材内所含的化学成分有密切的关系,是常用的鉴别方法。
中药材的经验鉴别是非常实用的好方法,但要能正确的鉴别药材的真伪优劣,还需要多年经验的不断积累,需要对中药知识的不断充实,才能认药准确。
水试法鉴别中药材
主要是根据中药材经过水浸泡后产生各种特殊的变化,如颜色改变、产生泡沫、粘性、滑腻、膨胀及其它现象等等,用以确定中药材的真伪优劣。此乃笔者十几年药检工作的经验总结,现介绍如下:
1.红花(菊科植物红花的干燥花):用水浸泡后,水变成金黄色,花不褪色。
2.番红花(鸢尾科植物番红花的干燥柱头):浸泡于水中后,柱头膨胀呈长喇叭状,水面应有油状物漂浮,水被染成黄色,不显红色,无沉淀,用棒搅动,不易碎断,否则是伪品。
3.秦皮:少许浸入水中,因其含有荧光物质七叶树甙和七叶树素,浸出液在日光下可见蓝色荧光。
4.香加皮:水或乙醇浸出液,在紫外光下显紫色荧光,加稀盐酸荧光不变(与含杠柳总甙有关),加氢氧化钠溶液,产生黄绿色荧光(4-甲氧基水杨酸反应)。而五加皮无此反应。
5.苏木:投入热水中,浸液呈鲜艳的桃红色透明液体,加酸(或醋)液体变为黄色,加碱(或石灰水)液体又变红色。
6.姜黄:用热水或乙醇浸泡,呈鲜艳的橙黄色透明液体,加碱(或苏打水)液体变桃红色。
7.熊胆:其粉末投入水杯中,可逐渐溶解而盘旋,有黄线下垂至杯底且不扩散。
8.小通草:水泡后手摸有粘滑感;干品嚼之亦有粘滑感。
9.南天仙子(水蓑衣):水浸时,毛膨胀竖立,蓬松散开,粘性甚大,味淡而粘舌。而天仙子(茄科)无粘性,且味苦。
10.葶苈子、车前子:加水浸泡后,种子粘滑且体积膨大。
11.胖大海:热水浸泡后,体积膨大至原来的数十倍且呈絮状团。
12.竹黄:天然竹黄沾到唾液后产生极强的吸舌力,而人工竹黄吸力较小且色泽多为纯一白色。天然竹黄水浸液对酚酞指示剂不显碱性,而人工竹黄显碱性反应,呈紫红色。
13.乳香:加水研磨后成白色乳状液者为真品。
14.没药:与水研磨形成黄棕色乳状液者为真品。
15.青黛:取0.5g加水10ml,振摇后放置片刻,水层不得显深蓝色,以此检查是否含有水溶性色素。
16.儿茶:其水浸出液用火柴杆沾之,使轻微着色,待火柴杆干后,再浸入浓盐酸中,立即取出,于火焰附近加热后,杆上发生深红色,以此检查儿茶素。
17.芦荟:芦荟的1∶100水溶液2ml,加等量饱和溴水,即有四溴芦荟混合甙的黄色沉淀生成。
18.牛黄:取少许加清水调和,涂于指甲上,能将指甲染成黄色并经久不褪,俗称“挂甲”;入口则芳香清凉,味先苦而后微甜,嚼之不粘牙,可慢慢溶化。人工牛黄亦能“挂甲”,但入口后无清凉感,气微清香而略腥。
19.石膏:取粉末2g,于140℃烘20分钟,加水1.5ml搅拌,放置5分钟,呈粘稠固体。因石膏加热失去一部分结晶水而成熟石膏,与水相遇,复变为生石膏而具有粘性。别的矿石则无此特性。
20.银柴胡:正品水浸液无泡沫反应;而伪品山银柴胡水浸液有较强的泡沫反应。
21.板蓝根:板蓝根根为十字花科植物菘蓝或爵床科植物马蓝的根。二者的鉴别点在于,菘蓝根的水煎液可显蓝色荧光;马蓝根的水煎液则无蓝色荧光反应。
22.远志:取粉末0.5g,加热水10ml,用强力振摇1分钟,即生成持续性泡沫,并在10分钟内不消失,以此检查皂甙。
23.白芷:取粉末0.5g,加水3ml,振摇后滤过,取滤液2滴,点于滤纸上,置紫外灯光下观察,显蓝色荧光。
24.柴胡:取粉末0.25g放入试管内,加蒸馏水5ml,冷浸20分钟后,滤过,取滤液强力振摇5分钟,有持久性泡沫产生,以此检查皂甙。
25.重楼:因含甾体皂甙,其水浸液振摇后产生很多泡沫并且经久不散;而拳参含没食子酸而无皂甙之泡沫反应。
26.天麻:隔水蒸后有臊臭味(马尿味)者为真品,且野生者较家种品味浓。另取天麻粉末1g,加水10ml,浸渍4小时随时振摇,滤过,滤液加碘试液2~4滴,呈紫红色或酒红色反应。
27.阿胶、龟胶、鹿角胶:取少许胶类药材用热开水溶化后,其溶液透明,有甜香味,无沉淀,无异味,无浮油星.。否则即有假。
28.山药、茯苓、三七、贝母、虫草、鹿茸:此类药材用粮食粉末伪造者较多,用热水浸泡后,粮食铸制者会溶化,正品不溶化。
名贵中药材鉴别方法
珍珠:真珍珠用火烧之后,呈皮状破裂,晶莹闪光为真品;若用火烧之后,成为碎粒状或焦糊状,则为伪品。
银耳:将优质珍珠银耳用温水泡后,其体积可迅速膨大5~6倍,达不到这一比例者不是佳品;如发现用温水泡后有散开现象,则说明是用碎小银耳粘合而成。
燕窝:优质燕窝呈丝条状排列,用水浸润后呈银白色,并且晶亮透明,柔软,有弹性,稍将其拉扯有伸缩反应。
牛黄:天然牛黄,只取少许粉末用水浸后,涂于指甲上,其色经久不褪。
三七:将其粉末放入少量猪血内,如发现猪血化成水状,此为真品,因为三七所含皂甙成分有溶血作用,所以对跌打损伤淤血有特效。如不能溶血的不是真品。
虎骨:用牛骨与虎骨比较,虎骨比牛骨重一倍,同时虎骨断后不成空洞,具丝瓜络样物质,油性较大,内质细腻、色黄。
熊胆:取少许熊胆放入盛满清水的杯内,可发现杯中胆仁盘旋下沉,并溶成一条黄线,此为真品。其他动物之胆均无盘旋之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