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家长们到底应该怎么帮助孩子克服心理障碍呢
孩子生病是家长们最头疼的一个问题,因为孩子生病了就要打针,但是孩子又特别抗拒,不管家长是用美食诱惑,还是温柔地哄着,或者严厉的逼迫着都不管用,这件事情也就难倒了很多家长。
网络上出现了一个小男孩通过“碎碎念”的方式完成了打针的视频,引起了不少网友的关注,并且这个小男孩打针的事情一下子红遍了网络。
事情是这样的,这个5岁的小男孩来到医院打针,他起初是像其他的孩子一样表现出恐惧和退缩的行为,但是后来由于父母不断鼓励下,他不得不接受打针这个事情。
护士小姐姐看到小男孩害怕的样子安慰到: “就一下就好了,别怕很快就会完事的。”还没等打针这个小男孩的金豆子就掉了满地,他还哀求到:“姐姐求你了,给我打不疼的针好不好,我把零食和玩具都给你”。
而且孩子如果打完针后,发现自己体会到的感受与家长描述的并不符合,孩子就会认为家长骗了自己,家长也会因此失去了孩子的信任。下次再打针时,孩子的反抗程度会更剧烈。
② 如何缓解学前儿童心理障碍
第一、首先要改变孩子平时的生活环境,因为孩子长期居住在一个环境中会产生疲劳,而且该病的发生也不排除是因为孩子居住的环境引起的。在此期间也得减缓孩子的心理压力,也要让孩子有一个心理缓冲空间,改变的环境范围可以大一点;或者是选择一些有花有草的地方,这样对孩子的情绪改善是有很大帮助的。
第五、对于有情绪冲动、兴奋的患儿,可以采用抗精神的药物来控制病情,比如常见的氯丙嗪、氟哌啶醇等药物。
如果查出孩子得了应激障碍后就应当及时的治疗,将该病对孩子的伤害降低到最低。在给孩子治疗应激障碍的时候家属也得做好心理调整,还要认真的对待孩子的病情,这段时间尽量不要批评患儿,否则孩子心理压力增大后也是不利于病情恢复的。
③ 如何对孩子进行心理疏导
1、心灵沟通④ 有些孩子不敢与人说话,如何帮助宝宝摆脱胆小的心理障碍
孩子不敢与别人说话,胆子比较小,小的时候基本孩子都会有这种,家长要重视起来,你要培养孩子与别人接触的这个习惯,要让孩子多接触多说话。因为很多情况,小的时候对长大的行为习惯有很深的影响。
关于孩子的教育本来就是家长不断摸索的过程,每一个父母在他是孩子的时候,他都有一些自己特别厌恶的行为,你特别讨厌自己父母说什么话做什么行为,那你比较讨厌的人,不要让这种悲剧再发生在自己孩子身上,但每一代人的成长都有自己的问题啊,所以每一代家长都不可能是完美的家长,我们只能是尽自己所能让孩子更加健康顺利的成长起来。
⑤ 如何克服幼儿的心理障碍
招数1
提前给孩子适应期
从家庭进入学校有着学习环境、学习方式、师生关系、教学方法以及行为规范方面的改变。大多数孩子在入学后能自己逐渐适应,但也有一小部分的孩子在这个多读期间出现了问题。对孩子出现的种种不适应的表现,父母要了解根本原因。例如有的孩子进入学校以后感到并不如自己想象的那样愉快,而是压力很大;有的觉得老师并不如爸爸妈妈那样关心自己,受了不少的委屈;有的孩子为了引起老师对他的关心,下课时不断地叫老师这,老师那,纠缠不休;或者以与小朋友打架来吸引老师对他的关注。亦有个别的学生进入小学后仍以游戏为主,忽视学习,缺乏学习的自觉性。为了避免上述不正常的心理状态及行为的出现,专家建议家长在孩子入学之前及入学之后认真地做好家庭教育工作。
入学前几个月就要进行入学的教育,向孩子说明入学后学校、社会将会对小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平时对孩子要有一定的要求,是非分明,有奖有惩,不要无原则的迁就。
要创造条件让孩子有机会结交几个小伙伴。不应在入学前把孩子关在家中不与社会上的人接触。让孩子在结交小朋友的过程中懂得与学会尊重别人,克服个人独尊,以预防入学后的消沉、孤独感,适应与别的同学交往。
对一些比较好动的孩子,应在入学之前几个月逐渐培养他每天进行几次“静”的活动,例如看图画、听音乐、画图等等,每次10~15分钟,以适应入学后安静听课的情形。
入学以后家长要关心孩子在学校中的生活情况及学习成绩,家长要耐心地倾听孩子的诉述及意见,让孩子把“心里话”都说出来。一方面,可以正面疏导孩子的情绪,同时家长也可以了解孩子在校的情况。对孩子错误的思想与事情,要注意批评的方式,要耐心地说服引导与解释。家长还应该定期与老师互通情况,共同做好孩子的思想工作,使入学后的情绪较快稳定下来,达到心理平衡,从而更好地接受教育。
招数2
不轻易相信他人评价
一些任课老师会根据孩子的课上表现给家长一些对孩子的评价,虽然要听取,但也要通过你对孩子的了解,进行客观评判。比如“注意力集中”是刚入学时家长经常会听到老师提到的词。通常情况下,评价孩子的注意力是否集中会用他专注于一件事情的时间长短一般是15分钟。但这个在评估的时候会有各方面因素,一般情况下家长的判断不见得是事实,所以首先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切记轻易贴上“注意力不集中”“多动症”的标签。
“粗心”也是经常在点评时被老师提到的热词。但引起这个现象的原因也可能是孩子的生理还没有发育好,视动协调弱等等原因。家长一同帮助孩子做学习能力训练会有帮助。“时间概念差”“自我为中心,自私”等这些问题的出现,首先都与家庭教育有关系。孩子没有责任感,被家长照顾、包办太多,反而损失了发展孩子能力的机会。
如果担心孩子在这些方面欠缺,建议找专业人士评估后再下定论,更不要以此来数落孩子。因为有些是由生理基础因素引起的,有些则是大人给“养”成的。如果只是一味去“数落”孩子不仅不公平,也往往是无效的,而且一定会适得其反,可能把孩子“逼”到你害怕的那个样子。比“注意力是否集中”,“做作业太粗心”更重要的是孩子的心理。这个阶段的孩子心理比较脆弱,提高孩子的自信和抗挫折能力才是当务之急。
从幼儿过渡到小学生需要一个过程,其中培养和锻炼孩子在“学习习惯”是比较重要的一种体验。专家建议家长可以尝试着与孩子玩“上课”的游戏:家长提出纪律要求,然后互相当老师和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可以尽快帮助孩子找到感觉,并逐渐延长“上课”时间。这些都是在小环境中去建立经验,如果在入学前有机会在真正的学校环境中学习生活和感受,将对孩子进入小学大有助益。
招数3
“陪读”要讲究技巧
进入小学,家长要多与老师沟通,多配合老师,有缺漏就补。如孩子不专注,要注意训练;字写不好,要多练习;需具备哪些能力,该训练什么训练什么,千万不要舍不得。等孩子学习习惯养好了,自然就上了正轨。有一些家长由于太心疼孩子,到了小学跟老师意见不统一;孩子落后一些就着急,甚至责备小孩,很容易导致孩子厌学。
家长“陪”,并不是步步跟踪,时刻守候。孩子错了一个字,家长赶紧擦。孩子哪个字写不好看了,擦了再写,写得漂漂亮亮的,答得也全对,每次作业都得“优”,可是家长一旦放手,孩子什么都不会了。家长要学会适当的放手,让孩子习惯独立学习。
在孩子做作业时,也要培养他专注的习惯。有些孩子会找各种借口,比如喝水、吃点心、上洗手间等。引导孩子在做作业之前把这些的都做完,静下心来,在规定的时间内做完作业。在孩子做作业过程中,家长心里关注即可,不能一直守在那里。发现孩子慢了,及时调整;发现孩子字迹糊涂,就要加强练字,通过孩子自身努力和家长的辅助,慢慢养成好习惯。
[温馨提示]
年龄小的孩子提前入学需慎重
一个孩子是否可以入学,要从生理、心理、智力、行为等方面进行考虑。认知水平、心理年龄与生理年龄息息相关,在孩子年龄小的时候差异更加明显。
1、认知水平:有个体差异,大部分孩子由于生理年龄比同班同学小,思维发展相对落后,在学习上难以获得优势,尤其是在四年级教科书的侧重点也顺应大部分孩子的思维发展由具象思维转为抽象思维,发育慢的孩子就会感觉吃力,学习上出现落后情况。
2、心理水平:由于当前大部分孩子的早教开发比较好,部分孩子在学习成绩上虽然表现不出落后,甚至名列前茅,但心理水平的发育情况却难以表现和觉察,比如对事物的理解、交友等,同时生理发育水平也影响心理水平,比如性发育对思想行为的影响等,潜移默化,水平接近的孩子互相理解容易形成相对紧密的小团体,而发育晚的孩子则可能难被其他同学认同、甚至嘲笑,而中小学期间的同学关系模式对其日后的人际模式影响甚大。
⑥ 儿童心理障碍的治疗应该注意什么
学习障碍的孩子首先要进行学习能力训练,而学习能力的训练是建立在儿童心理学和儿童教育学的基础上,从注意力、记忆力、运动能力、口语表达、阅读写作、数学计算、概念理解、逻辑推理以及有效的学习策略等项目入手,通过专业教师耐心指导,使孩子的学习能力得到提高。
学习能力的训练还包括了对语言发育障碍(发音错误、口语表达明显低于实际年龄、语言了解困难)、孤独症 (社交、语言能力异常,伴随刻板的重复活动)等儿童的训练。对儿童学习障碍的研究,根本的目的就在于帮助学习障碍儿童解决他们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矫治学习障碍的关键在于早诊断(在专门机构测试)、早预防、早干预。具体治疗宜采取综合方法、医疗与教育的协同十分必要。
⑦ 儿童心理障碍如何治疗
不能让他玩电脑之类的嗜好,给他看看有趣的课外书,比如,培养他的兴趣,让他从小就了解科学的伟大。立志做个科学家。许多有作为的人小时候都不太爱书,关键是要有引导。希望你能成功。
⑧ 孩子有心理问题应该怎么办
解决孩子的心理问题要用科学的方法指导
由于传统教育观的长期影响,我们的父母不具备系统的教育子女的理论知识,教育方法不适应孩子的 发展规律。要改变这种现状,小学生的父母需接受比较系统的再教育。社会也有责任给他们提供学习的条件,如举办家长学校,使家长正确认识和处理家庭同子女教 育之间的关系,积极营造民主和谐的家庭氛围最大限度地减少溺爱型和专制型家长,使小学生的父母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并学会运用科学的方法指导子女的学习和发 展。
待离婚问题要谨慎
对待父母离婚,打破了原有家庭的宁静,使子女得不到完整的父爱或母爱,不少子女因此心理开始扭曲。为人父母者,当夫妻关系不和时, 为了未成年的子女,千万不要轻易去赶时髦、闹离婚。即使夫妻感情确已破裂,在离婚前,也应当多为子女考虑,毕竟孩子是无辜的,而且他们正处在发展时期,给 他们创设一个良好的家庭生活环境是我们的责任。
要配合学校对孩子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首先,家庭教育要重视培养孩子美好的心灵、幼稚的心灵更需要关心。首先家长要知晓孩子的心灵更加需要关心,从小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是每一个家长应尽的义务。例如小学生在学校被老师批评时,希望其他人能安慰他、劝解他,可是小学生被老师批评后,回家还会被家长变本加厉地再批评一顿,孩子肯定会感觉很委屈。因此,老师和家长应默契配合,由一方担任批评的角色时,另一方担任劝解,万不可两面夹击,要给孩子“温暖的家”的感觉,家庭教育要重视培养孩子美好的心灵。
其次,要倾听孩子说话。家长往往习惯于自己说话,让孩子听话。在学校里一个教师面对几十个学生,主要也就是教师说,小学生说话的机会相对少,说心理话的机会更少了。家庭应该是孩子说心理话的地方,家长要注意把说话的机会留给孩子,特别是内向的孩子,家长更要给予重视,鼓励孩子多说话。家长不能因工作忙忽略与孩子的思想交流。特别是父亲要跟孩子作有益的思想交流,有研究说父亲对孩子的影响在孩子的健康成长中地位重要,建议工作忙的父亲们每周至少要与孩子共同用餐3-4次,在餐桌上的话题往往比较轻松,当孩子说话家长倾听时是最美好温馨的时光。
最后,宽容与约束都重要。对孩子宽容好还是严格好,并没有一致的意见,现实中家庭教育失败的教训往往过宽或过严。家长应平等地对待孩子,在宽容孩子的同时要给孩子必要的约束。过分宽容则陷于溺爱,过分严格则陷于寡爱。家长要明白这样的道理,孩子的快乐性格不会是在训斥声中养成,家长的适时表扬比其他物质奖励更能帮助孩子养成好品性,表扬孩子与约束孩子的不良行为不构成矛盾,尊定孩子愉悦的幸福人生基础从鼓励与表扬开始。
⑨ 孩子有心里障碍怎么办
心理有障碍是要经过专业的医院诊断, 如果不是请不要随意给孩子贴上标签, 人的心理会有不同的状态 ,在面对生活应激事件时难免会产生不适, 并不是所以的心理不适都是心理障碍, 心理障碍的诊断有一定的标准 ,另外 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在心理特征上有不同的表现, 要从孩子所处的特定的年龄阶段去考虑孩子的问题。心理治疗:有医生、家长和教师给有问题儿童更多的指导,帮助儿童更好地理解和接受他们自身存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