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古玉是否不能过机检测
古玉的价值除了与玉质有关外,还与年代、历史、人文等密切相关。珠宝鉴定机构所做的检测只是对玉石的品种进行确定,当然如果表面风化严重确实难以通过无损方法进行准确鉴定。
鉴定玉的窍门是用放大镜查找气泡,哪怕只能见到一个,也能确认不是玉。中国的玉分为软玉和硬玉两类, 如果不请专家,初玩玉者要自己鉴定玉的真假,可从三方面观察。由于玻璃质地十分脆硬,结构排列疏通,缺乏玉的致密和坚韧性,经不起强烈的高速旋刻,因此在玻璃上一般加工不出高浮雕和圆雕。玻璃加入氧化铬,色近红宝石;加入氧化钴,色近蓝宝石,如此等等,还有好多种假玉。但它们的色调总显得单薄,缺乏天然玉色之油润、浑厚的感觉。
玉的种类有很多,玉分为翡翠、和田玉、岫岩玉、独山玉、缠丝玉、蓝田玉等很多种,不同的玉有不同的鉴别方法。如果您不是专业人士,很难对这些玉种有全面的认识,更不用说进行真假鉴定了,现在市面上卖的很多玉是假的,假玉是用化学药水泡出来的,戴假玉对身体不好,严重的还会致癌的。如果自己不懂鉴别玉,可能会把假玉当做真玉戴,戴假玉对身体不但没有好处,还会致癌。
‘叁’ 汉代玉器有几种鉴定方法
汉代玉器年代鉴定,目前,最客观准确的,是一种鉴定方法:碳14同位素衰变检测法,需要非常专业的鉴定机构才能做,收费也比较高。
因为汉代玉器是我国玉器发展史上的一个高峰,汉玉被历代藏家钟爱,有唐仿,宋仿,元明清历代都有仿制,有些技艺极高,足以以假乱真,且都是老工古玉,单纯通过经验判断,一般专家还真容易混淆。
‘肆’ 肉眼怎样鉴定玉的真假
光洁透明,温润圆滑,十有八九就是块好玉了!
‘伍’ 怎么鉴定玉器
中国人喜爱玉器的历史已有七八千年之久,各类玉材也不下几十种,要想分门别类地弄清它们,需要不断的积累和用心观察。由此可知,玉器的收藏鉴赏实际上是一个知识和经验长期积累的过程。
什么是玉?在古代文献中,泛指一切温润而带有光泽的美石。古人辨玉主要以质地颜色为基本标准。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赋予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从旧石器时代,人类发现玉石并钻孔磨制成小件挂饰至今,玉器已经融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使得它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我国玉料主要有新疆和田玉、辽宁岫岩玉、南阳独山玉、河南密玉、陕西蓝田玉、甘肃肃州玉和北京京白玉等,其中以产于新疆昆仑山麓矶河床中的和田玉最为珍贵。但和田玉从殷商时代至今已连续开采4000多年,产量也越来越低,目前价格扶摇直上,尤其是上等白玉、碧玉的价格,每年都出现几倍的上涨,古玉收藏的升值潜力可想而知。
明清玉器收藏首选
玉器收藏爱好者大多是从对玉器的喜爱而开始的,当他们从书籍、图册上了解到一些古玉器的相关知识后,便逐渐在古玩市嘲跌摸滚爬”,慢慢认识了解了古玉,并能初步分辨出什么是和田玉,什么是岫岩玉的。因此,本刊收藏专家建议,古玉收藏应该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初入古玉收藏者最好从明清玉器开始收藏,特别是流行于明清两代的民间玉器。
专家们介绍,我国玉器发展历史大体可分为古高玉器(新石器时期、商代、西周、东周),汉唐玉器、宋元玉器和明清玉器几个具备典型特点的时期。其中,明清玉器集古今之大成,其阴刻、阳刻、浮雕、透雕、俏色,描金镶嵌无所不备,而且,线条婉转流畅,变化多姿,外表则润滑细腻,光泽柔和,做工精细,雍容典雅,其高超的雕琢技艺为历代玉器之最。尤其是清代的玉器,无论是从材质、品种、数量、加工技术和装饰纹饰上,都达到了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无法比拟的高度。
干隆20年至24年间,随着和田玉石运输渠道的畅通,也使得大量和田玉材流入民间,集中在北京、广州、苏州、上海等地。当时,苏州的专诸巷,就聚集了许多能工巧匠创造了难以计数的优秀玉器。当时的和田玉走红,简直到了不容其他地方玉材插足的地步。正因如此,至今仍有许多小件玉器散落在民间。其中,动物生肖类的佩玩占了大宗,如人、马、鹿、猪、兔、鱼、蝉、鸳鸯等。其次就是各类装饰、手镯、翎管、戒指、环、钗、簪、及雕花玉片等。器皿用具笔杆、印章、拐杖头等等。由于这些小件民间玉器档次较低,往往为大收藏家所不屑,而且其价格也不是很高,因此对于初涉古玉器的收藏爱好者来说,不能不说这是收藏了解玉器的一条捷径。
专家顾问团介绍,细心观察明清玉件就会发现,明工与清工相比,只是用刀的粗疏简劲等几处不同,而明代早期技艺显然留有元代玉雕风格。同样,西周玉雕风格均由殷商变化而来,而殷商玉器又受中原龙山文化风格影响,龙山文化是由北方红山文化和南方良渚文化汇集而成。这也是初学收藏鉴赏玉器者的必须掌握的常识。
细辨沁色可识真伪
玉有不同的颜色,一般以纯而鲜艳漂亮为优品。古人辨玉分为白、青、黄、碧、墨5种颜色。以色为玉石划分等级,已经成为人们认识区别玉材的一大法则。因此,玉的颜色是鉴定玉器优劣真伪的主要依据。而在古玉中,玉石的沁色因其丰富多彩、绚丽斑斓,更为收藏鉴赏家所珍爱。
据介绍,古代玉器长期埋于地下,由于受温度、湿度以及各种物质的作用而发生的色变,被称为沁色。黄色沁称土沁,白色为水沁,绿色为铜沁,紫红色为血沁,黑色为水银沁。仿古者为达到以假乱真的目的,往往采用人工仿沁的方式,改变玉器的颜色,牟取高额利益。仿沁的手法也各种各样,较难辨认。
本报收藏顾问团专家介绍,一般仿制古玉沁色者采取的是小件玉器植入羊腿中,数年后取出,因此,玉器表面会形成如古玉红丝沁般的血色细丝,俗称“羊玉”,这种仿沁玉的特点是玉质略显干涩。
另外,仿沁还有以下几种常用方法:
1、将质地松软的玉器用乌梅水煮,然后用提油法上色,俗称“梅玉”。
2、将玉与铁屑拌在一起,以醋淬而埋于地下。数月后,玉器表面被铁屑蚀出橘皮纹,杂有土斑和深红色铁锈,俗称“叩玉”。
3、通过烧烤玉器使颜色变白以充古代的鸡骨白,鸡骨白玉与真玉相比表面有火烧的细裂纹。
4、“提油”上色的玉器,颜色渗入玉肌,这种作伪的沁色在天阴时颜色较鲜,天晴时则略显混浊。
掌握以上方式,并且对到手的古玉仔细把玩和细心比较,就能慢慢掌握古玉的特点,也就能更具“法眼”。同时,常观察了解市场玉器动态,就能最大限度地避免“吃药”,遭受经济损失
‘陆’ 如何知道玉是真是假的什么方法
玉器价格昂贵,挑选技术要求很高,绝大多数消费者都难以辨别其优劣、真假,稍有不慎就容易购买到劣质品或假货,蒙受重大的经济损失。下面介绍玉器的优劣、真假辨别方法:
1、水鉴别法
将一滴水滴在玉上,如成露珠状久不散开者真玉;水滴很快消失的是伪劣货。
2、手触摸法
若是真玉用手摸一摸,有冰凉润滑之感。
3、视察法
将玉器朝向光明处,如阳光、灯光处,如果颜色剔透、绿色均匀分布就是真玉。
4、舌舐法
舌尖舐真玉有涩的感觉;而假玉则无涩的感觉。
5、放大镜观看
将选购的玉器放在放大镜下观看,主要是有无裂痕,无裂痕者为上乘优质玉,有裂痕者为次之。即使是真玉,有裂痕的其价值亦大减,裂痕越多越明显的,价值也就越低。
另外:
1.真玉温润光泽,半透明不透明都有,玉器中夹有棉絮状或其他杂质,均属正常现象,假玉器感觉没灵
气,色泽干枯,灰暗呆板,内中还有气泡.
2.掂一掂手感沉重,假的基本轻飘飘.
3.真的比较坚硬,用刀划无痕迹,假则较软.
4.用线悬空吊起来,轻轻敲击,真的其声清脆悦耳,舒扬致远,假的就有会有美妙的声音发出来.
5.真玉器断口参差不齐,物质结构细密,假的断口整齐发亮.
‘柒’ 如何鉴别古玉、仿古玉和赝品玉
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白居易《放言》
古代玉器(简称古玉)艺术品市场目前的状况:一方面是由于它稀少和珍贵,造成了不仅价高而且一器难求,进而又造成了仿冒古玉泛滥成灾,使得人们“谈古色变”;另一方面,由于目前鉴别古玉还没有可靠的现代仪器,而眼学(感官经验)鉴定方法又带有一定的主观性,不象用科学仪器鉴测出来的结果那样有直观的数据、图谱和反应现象,即便是古玉鉴赏“名家”作出的鉴定结论,也会引起莫衷一是的争论,传媒又将此作为笑柄屡屡报导,加之有些对古玉仅知道一点皮毛便以行家或专家自居的人踊跃围观,以比专家还专家的口吻跟着进行瞽论聒噪,推波助澜,进一步加重了人们对眼学的偏见,这样势必使人们对古玉处于既爱又怕的无限纠结之中。
传统鉴别古玉靠的就是眼学(感官经验)。眼学是长期理论学习和实践经验积累出来的能力,具有能够应对千变万化的作假手段,鉴定工作不受场地和环境的限制,实用性强且简便的优点。试想谁会对身边的亲人经常认错?而对于陌生人,即便有过几次不经意地擦肩而过,久后再次相逢,未必马上就能认得出来。这就是感官经验积累得多寡不同造成的。所以用眼学鉴定得出的结论正确与否,只与感官经验积累的多少有关,而与采用的方法无关。许多人正在探讨如何与一些现代检测仪器结合起来进行互相验证,这应该是破除“不够直观、难以令人信服”比较好的方法。但是,即便是专门鉴定古玉的科学仪器出现了,如果不具备古玉器学基础和眼学鉴别古玉的实践经验,以及识别仪器显示偏差等经验也是不行的;这就像听珍器和医生相比,医生起到的作用更关键。
如果要使古玉鉴定的结论具有排他性,最好要具有三个以上的证据把结论限制在唯一的或极小范围内;尤其是要努力抓住那些难以复制的几个关键证据,就会使结论象“两点定线、三点定面”的数学定律一样确切无疑。目前,不论是仪器鉴定或是“眼学”鉴定都会出现错误的原因,就是所用下结论的依据不够充足和确切,难以把它限制在排它性的范围内。如古代器物放射性衰减和光谱改变等性质,常常是现代科学鉴定仪器确定其经历时代的依据。我们说古玉的年代是指玉材变成玉器以后的年代,而有些仪器检测到的是它的成矿年代。且不说它的精确性有多大,如果样品有意或无意地经过放射源或其他因素干扰就会轻易地改变鉴定结果。
仿古玉,尤其是高仿的仿古玉,就是按照“鉴定家们”所常用的几项鉴定依据进行仿制的,甚至是比照古玉制作后又进行作旧处理的,如果“专家”没有能力找到更多方面的破绽,就会做出错误的结论。对于各种特征都比较明显(俗称“开门”)的古玉,鉴赏力强者自然比较容易得出正确结论;关键是那些时代特征不十分明显的古代玉器,其判断的难度很大,需要综合多方面的因素进行分析类比,才能推断出一个较模糊的结论。因此眼学鉴定古玉和其他工作一样,稍有不慎便会出现错误(包括“伪判真”和“真判伪”),即便是采用“会诊”式鉴定的“一票否决制”,只能是出现“伪判真”的错误机率少些,未必能达到绝无差错。因此,即便是经验丰富的鉴赏者偶尔出现鉴定错误也在情理之中,只要不是恶意的或出现极不应该的低级错误,就应该给予谅解。
古玉的形状和纹饰与碾磨出来时的总体形态,即便是高古玉器也变化不大,但色泽有的已经变得面目全非了。尤其是高古玉,呈现出来的是由玉材本身固有的颜色或质地打磨出来的色泽,与古玉经受外界复杂环境的风化作用及浸染作用产生的包浆、沁色的综合色泽外观。这种外观特征,使得原来的使用者即便苏醒过来也未必再认得出来了,对我们来说却是分辨高古玉的最明显特征。
古玉中变化不大的部分,遗存有古代的许多时代信息。一是纹饰和器型受当时所用工具加工性能和鉴玉工艺技巧局限制约产生的痕迹;长期使用中产生的磨损、损坏及火烧痕迹;所处环境中的水土及其他物质对其产生的浸染使玉质出现变化痕迹;岁月形成的陈旧痕迹;以及是否有人为作旧痕迹等。二是受当时审美时尚局限产生的器型、纹饰样式。三是古玉玉材所处矿层的玉质特征,及其成器后所处的环境状况和经历使用时间的长短而对包浆、沁色产生的因素。这些有形和无形的痕迹,便是我们今天识别古代玉器,给它断代的依据。虽然有许多痕迹都可以用现代的工艺技术复制出来,但很难每一项都能在同一件玉器上同时呈现出来。那些不可复制的痕迹,是我们下结论的最好依据,一定要把它确认准确。
要准确地了解古玉,必须尽可能多地系统地了解古代各个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生产力等方面的发展进程,掌握住每个历史时期玉器的内在文化内涵、造型神韵,外在的玉器造型,常用的玉材特征,工具和工艺产生的痕迹特征,玉质老旧的面貌,善于从出土标准玉器中总结出各种玉器的造型、工艺在各个时期的时代特征,多上手研究古代玉器,才能获得对古玉的理解悟性,别无捷径可走。
再说仿古玉。确切地讲,按照传统纹饰和造型样式制作出来的玉器形状,不论它与以前器物是否完全一致都不能称作仿品,而是器型品种的延续和发展。如老三代至现代的素玉璧,你能说它是红山文化或良渚文化素玉璧的仿品吗?如果对于已经消失了的玉器品种进行模拟制作的话,根据制作目的可分两种类型:一是为了再现历史上某一玉器品种的面貌。不但要在造型、纹饰、各部尺寸、次生的颜色、包浆等外观面貌上要达到基本相似,甚至在惯用玉材品种、玉质档次、制作工艺水平上还要达到有过之而无不及的水平,这才是纯粹意义上的“仿品”,严格地说应称其为“复制品”,这种仿品多见于清代宫廷。
另一种虽然也是极力模拟古玉器的各种外观面貌,但采用的玉材品质及工艺制作水平都很低,其仿冒古代玉器的目的是牟取暴利,这一类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赝品。所以说仿品与赝品是截然不同的概念。古代赝品玉器虽然经历百年以上岁月的修炼能达到真品古玉的正果,但其价值仍不能与同时期的古玉器相比。玉器的造型和纹饰风格具有时代性,所以古玉常见的造型、纹饰是给真品玉器断代的依据之一,但不是判断真伪的证据。这就象正常的人群从发饰、衣饰、行走姿态等方面就可以判断出他的性别,由于非正常人群的存在,这绝对不能作为判断人性别的依据。因此除了低级仿品能从玉器造型、沁色、纹饰样式判断出真伪外,一般具备了某一时期玉器造型、沁色、纹饰样式规律的玉器,未必就是这一时期的玉器。我国历史上的琢玉工具进步虽然缓慢,但总是在由笨拙向精细方向不断地改进,加上工艺技法的相应改进,留下的雕琢痕迹总会有所不同。所以高仿的难度不在纹饰的俏与不俏,而在于与雕琢纹饰对应的工艺技法。除了大型流水线作业,就不会出现完全相同雕琢痕迹的作品,古代更不可能。因此就可明白,市场上重复出现的“宝物”一般是假的,基本没有例外。玉器都是雕琢碾磨而成的,必有雕琢痕迹。所以认真研究玉器的加工痕迹,准确掌握玉材质地的时代特征及沁色、包浆的真伪,是进行鉴赏古玉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