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统计数据分组的原则和方法是什么
方法:1、品质分组2、数量分组3、等距分组与异距分组 原则: 1.必须坚持组内统计资料的同质性和组间资料的差别性,这是统计分组的一个基本原则:2.必须符合完备性原则,即所谓“穷举”性。3.必须遵守“互斥性”原则,即总体任一单位都只能归属于一组,而不能同时属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组。
2. 总结原始数据进行分组整理的方法
根据统计的(需要)和(数据范围)的具体情况,把(数据)的范围划分成(几组),并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编制成表;
统计各组中的(原始数据)的数目,填写统计表。
3. 整理数据的方法
整理数据的主要方法有:
分类、
排序、
分组、
编码.
4. 简述统计整理的步骤有哪些
所谓统计整理,就是根据统计研究任务的要求,对统计调查所搜集到的原始资料进行科学的加工整理,使之条理化、系统化,把反映总体单位的大量原始资料,转化为反映总体的基本统计指标,统计工作的这一过程,叫统计资料的整理。
统计整理的步骤由内容来决定,大体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一)设计整理方案
整理方案与调查方案应紧密衔接。整理方案中的指标体系与调查项目要一致,或者是其中的一部分,绝不能矛盾、脱节或超越调查项目的范围。整理方案是否科学,对于统计整理乃至统计分析的质量都是至关重要的。
(二)对调查资料进行审核、订正
在汇总前 ,要对调查得来的原始资料进行审核 ,审核它们是否准确、及时、完整,发现问题,加以纠正。统计资料的审核也包括对整理后次级资料的审核。
(三)进行科学的统计分组
用一定的组织形式和方法,对原始资料进行科学的分组,是统计整理的前提和基础。
(四)统计汇总
对分组后的资料,进行汇总和必要的计算,就使得反映总体单位特征的资料转化为反映总体数量特征的资料。
(五)编制统计表
统计表是统计资料整理的结果,也是表达统计资料的重要形式之一。根据研究的目的可编制各种统计表。
5. 5种常用的统计学方法是什么
1、大量观察法
(5)整理数据最简单的方法是统计分组扩展阅读:
(一)大量观察法
这是统计活动过程中搜集数据资料阶段(即统计调查阶段)的基本方法:即要对所研究现象总体中的足够多数的个体进行观察和研究,以期认识具有规律性的总体数量特征。大量观察法的数理依据是大数定律,大数定律是指虽然每个个体受偶然因素的影响作用不同而在数量上几存有差异。
但对总体而言可以相互抵消而呈现出稳定的规律性,因此只有对足够多数的个体进行观察,观察值的综合结果才会趋向稳定,建立在大量观察法基础上的数据资料才会给出一般的结论。统计学的各种调查方法都属于大量观察法。
(二)、统计分组法
由于所研究现象本身的复杂性、差异性及多层次性,需要我们对所研究现象进行分组或分类研究,以期在同质的基础上探求不同组或类之间的差异性。统计分组在整个统计活动过程中都占有重要地位,在统计调查阶段可通过统计分组法来搜集不同类的资料,并可使抽样调查的样本代表性得以提高(即分层抽样方式);
在统计整理阶段可以通过统计分组法使各种数据资料得到分门别类的加工处理和储存,并为编制分布数列提供基础;在统计分析阶段则可以通过统计分组法来划分现象类型、研究总体内在结构、比较不同类或组之间的差异(显着性检验)和分析不同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统计学中的统计分组法有传统分组法、判别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等。
(三)、综合指标法
统计研究现象的数量方面的特征是通过统计综合指标来反映的。所谓综合指标,是指用来从总体上反映所研究现象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的范畴及其数值,常见的有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平均指标和标志变异指标等。
综合指标法在统计学、尤其是社会经济统计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描述统计学的核心内容。如何最真实客观地记录、描述和反映所研究现象的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是统计指标理论研究的一大课题。
6. 数据整理的好方法有哪些
1、整理数据的常用方法有:⑴归纳法: 可应用直方图、分组法、层别法及统计解析法。⑵演绎法: 可应用要因分析图、散布图及相关回归分析。⑶预防法: 通称管制图法,包括Pn管制图、P管制图、C管制图、U管制图、管制图、X-Rs管制图。
2、数据整理是对调查、观察、实验等研究活动中所搜集到的资料进行检验、归类编码和数字编码的过程。它是数据统计分析的基础。
3、整理数据的步骤:⑴原始数据之审核。⑵分类项目之确定。⑶施行归类整理。⑷列表。⑸绘图。
7. 怎样用excel统计分组
分类汇总对话框,分类字段中选择职称(按职称分类),在汇总中选择计数,汇总项选择姓名,就可以了。显示的是每个职称的人数(即按职称分类,然后每个职称的姓名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