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糖用什么试剂鉴定
还原性糖种类:还原性糖包括葡萄糖、果糖、半乳糖、乳糖、麦芽糖等。
非还原性糖有蔗糖、淀粉、纤维素等,但它们都可以通过水解生成相应的还原性单糖。
还原性糖概念:还原糖是指具有还原性的糖类。在糖类中,分子中含有游离醛基或酮基的单糖和含有游离醛基的二糖都具有还原性。
葡萄糖分子中含有游离醛基,果糖分子中含有游离酮基,乳糖和麦芽糖分子中含有游离的醛基,故它们都是还原糖。
还原性糖的鉴定
斐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的成分相同,但二者的使用方法及原理不尽相同。斐林试剂和班氏试剂都是检验还原性糖的试剂,二者的使用方法及原理、成分也有区别,下面就从这几种试剂的使用原理、成分及使用方法等方面做一简单总结。
1. 斐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
斐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都由溶液和溶液组成,但二者有如下三点不同:
(1)溶液浓度不同
斐林试剂中溶液称为斐林试剂甲,其浓度为溶液称为斐林试剂乙,其浓度为;双缩脲试剂中溶液(双缩脲试剂A)的浓度为,溶液(双缩脲试剂B)的浓度为。
(2)使用原理不同
斐林试剂是新配制的溶液,它在加热条件下与醛基反应,被还原成砖红色的沉淀,可用于鉴定可溶性还原糖的存在。用斐林试剂鉴定可溶性还原糖时,溶液的颜色变化过程为:浅蓝色→棕色→砖红色(沉淀)。
鉴定生物组织中是否含有蛋白质时,常用双缩脲法,使用的是双缩脲试剂,发生的是双缩脲反应。双缩脲反应实质是在碱性环境下的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的紫色反应。而蛋白质分子中含有很多与双缩脲()结构相似的肽键,所以蛋白质都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颜色反应,可以用双缩脲试剂鉴定蛋白质的存在。
(3)使用方法不同
斐林试剂使用时,先反溶液和溶液混合(将滴溶液滴入溶液中),而后立即使用:双缩脲试剂使用时,先加入溶液(2mL),振荡摇匀,造成碱性的反应环境,然后再加入3~4滴溶液,振荡摇匀后观察现象。
2. 斐林试剂和班氏试剂
关于斐林试剂和班氏试剂,可用下面的例题引出其异同点:例:你可用什么方法,检验人的尿液中是否含有糖?
答案:
方法一:在试管中加入人的尿液0.1mL,加入班氏糖定性试剂1mL,混合均匀后,将试管放入盛有开水的烧杯中,加热煮沸1min~2min,若试管中溶液在加热后产生了砖红色沉淀,说明尿液中含有糖。
方法二:取少许尿液加水稀释后,加入刚配制好的斐林试剂,沸水浴加热后,若出现砖红色沉淀,则说明尿液中含有糖。
方法三:取少许尿液加水稀释后,加入少许悬浊液(新制)加热,若出现砖红色沉淀,则说明尿液中含有糖。
因斐林试剂实质上是新配制的溶液,所以方法二与方法三的实质是相同的,只是说法不同而已。
由以上例题可以看出,斐林试剂和班氏试剂都能用于鉴定可溶性还原糖(上题中检验的是葡萄糖)的存在,二者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
二者的不同点,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班氏试剂常用于尿糖的鉴定,其配方与斐林试剂不一样,其配方为:
①400mL水中加85g柠檬钠和50g无水碳酸钠;
②50mL加热的水中加入8.5g无水硫酸铜。制成溶液;
③把溶液倒入柠檬酸钠溶液中,边加边搅,如产生沉淀可滤去。
(2)其反应原理与斐林试剂略有差别。利用斐林试剂鉴定时,斐林试剂甲和斐林试剂乙直接反应生成和可溶性还原糖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而班氏试剂中的产生却是这样的:柠檬酸钠和碳酸钠均为强碱弱酸盐,在水中它们均可水解产生,与柠檬酸钠溶液和溶液混合时,结合,生成与葡萄糖中的醛基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
(3)两种试剂的保存方式不同。斐林试剂甲和斐林试剂乙可强烈产生,很容易沉淀析出,因此斐林试剂一般为现用现配;而班氏试剂的配方中,柠檬酸钠为一对缓冲物质,产生的数量有限,与溶液混合后产生的浓度相对较低,不易析出,因此该试剂可长期保存。
当然,无论用班氏试剂还是斐林试剂,归根结底都是与醛基在沸水浴加热条件下反应而生成砖红色的沉淀,两者反应现象一样,这就是二者的相同之处。
用于鉴定可溶性还原糖的实验材料准备
植物组织是常用的实验材料,但必须加以选择。在双子叶植物中,光合作用的主要产物葡萄糖形成后合成为淀粉,暂时储藏在叶子内,因此最好不用双子叶植物的叶子作实验材料。有些单子叶植物,如韭菜、鸢尾,并不将光合作用的初始产物转变为淀粉,因此叶内含有大量的可溶性单糖,但是,由于叶片中叶绿素的颜色较深,对于鉴定时的颜色反应起着掩盖作用,导致实验现象不明显,因此,也不宜用单子叶植物的叶子作实验材料。
本实验最理想的实验材料是含糖量较高的生物组织(或器官),而且组织的颜色较浅,或近于白色的,如苹果和梨的果实。经试验比较,颜色反应的明显程度依次为苹果、梨、白色甘蓝叶、白萝卜。
② 在医学上检测某人尿液中的含糖量时,用斐林试剂进行鉴定的方法更为简便有效
因为医学上的检测时用的班氏试剂。
班氏试剂和斐林试剂的配置差不多,但是操作却比斐林试剂试剂的简单。斐林试剂要水浴加热好几分钟,而班氏试剂只需要在酒精灯上加热就行了。这样班氏试剂的检测就比斐林试剂要灵敏的多,快捷的多了。
③ 怎样检查尿糖
通过将尿糖试纸浸入尿液中,湿透约1秒钟后取出,在1分钟内观察试纸的颜色,并与标准色版对照,即能得出测定结果。
化验结果表明,根据尿中含糖量的多少,试纸呈现出深浅度不同的颜色变化。由于试纸的颜色变化各异,故得出的化验结果也不一样,有阴性和阳性之分。如比色为蓝色,说明尿中无糖,代表阴性结果,符号为“-”;呈绿色,为一个加号“+”,说明尿中含糖0.3~0.5g%;呈黄绿色,为两个加号“++”,冰明尿中含糖0.5~1.0g%;呈橘黄色,为三个加号“+++”,说明尿中含糖1~2g%;呈砖红色,为四个加号“++++”或以上,说明尿中含糖2g%以上。
目前,尿糖的自我检测均用尿糖试纸,用比色法来判定尿糖的多少。但是,尿糖的自我检测结果只能作为参考,其原因如下:
1.试纸与尿液接触时间的长短可以影响尿糖结果。
2.病程长的糖尿病病人,尤其伴有糖尿病肾脏病变的病人,由于肾糖阈的升高,此时尿糖反映的水平往往低于实际血糖水平。
3.尿糖反映测定几个小时前的血糖水平,而不是测定当时的血糖水平。
4.糖尿病伴有自主神经病变的病人,常常不能排空膀胱里的尿液,其尿中可能包括更早期的尿,因此测定的尿糖不能反映当时的血糖情况。
5.正常人的肾糖阈是10毫摩/升,因此血糖低于10毫摩/升时尿糖均表现为阴性。
6.妊娠妇女、老年人肾糖阈有改变,尿糖不能准确反映血糖水平。测定血糖一般采用静脉抽血。但是如果经济允许,建议应用快速血糖仪测定手指血糖,这种方法更方便、简单。采血少,结果比较准确,病人可以自己操作,根据病情可以随时按需进行检测。
用血糖仪测定手指血糖的方法如下:
1.操作前准备:先用温水洗手,准备好血糖仪、试纸、酒精棉球或棉签、采血笔、针头。
2.按下主开关,检查仪器代码与采用试纸代码是否相同。如果不同,调整仪器代码或更换芯片。
3.取出试纸,将瓶盖盖好,试纸插入,有圆洞的正面朝上。
4.取下采血笔盖,将采血针插入后再旋转采血针保护盖,取下采血针保护盖,将采血笔盖放回原位。酒精消毒手指皮肤后将采血笔笔端放在手指侧面,按下按钮,轻轻挤压出一滴圆弧形指血。
5.将足量的血滴入试纸圆形测试孔,注意要覆盖整个圆形测试孔。
6.注意事项:酒精消毒后,要等到手指干后进行测试;试纸不用时,要将盖子盖紧,防止潮湿而使试纸失效;清洁血糖仪时用沾清水的棉棒或软布清洁测试区,避免使用酒精、含氨的清洁剂、玻璃清洁剂等。
④ 求一个趣味性强的化学小实验,要求操作简单,试剂常见,现象明显
链接: https://pan..com/s/12l-5doqxGwv6UOAZW6rBqw
德拉创新实验室
⑤ 下面有关生物学实验的表述,正确的是()A.在检测某人尿液的含糖量时,用双缩脲试剂进行鉴定的方法
A、双缩脲试剂是检验蛋白质的专用试剂,斐林试剂可以检测尿糖,A错误;
B、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无关变量还有反应时间、相关反应物、酶的用量等需要控制,B错误;
C、圆褐固氮菌是异养需氧型微生物,在含氮固体培养基上,圆褐固氮菌也能形成菌落,C正确;
D、哺乳动物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也就没有DNA,所以猪血不可作为DNA粗提取和鉴定的实验材料,D错误.
故选:C.
⑥ 初三化学```
向试管中加硫酸铜溶液,滴加10-15滴氢氧化钠溶液,再滴加待测尿液,加热一分钟,有砖红色氢氧化铜沉淀的有糖尿病,原理是葡萄糖是弱还原剂可以将新制氢氧化铜沉淀转化为砖红色氧化亚铜沉淀
⑦ 不去医院,如何判断自己得了糖尿病
1.自测尿糖
尿糖试纸用起来比较方便,通过目测试纸条,糖尿病患者可以直接目测自己的尿液中的含糖量,随时随地了解自己的病情。
这说明下,正常人尿糖测试为阴性,出现阳性即为异常,需要做进一步的糖尿病排除诊断。
将尿搪试纸浸入尿液中,约1分钟后取出,在1分钟内观察试纸的颜色变化,并与标准色版对照,即能得出测定结果。根据尿中含糖量的多少,试纸呈现出深浅度不同的颜色变化,因试纸的颜色变化各异,故得出的化验结果也不一致,有阳性和阴性之分。如比色为蓝色,说明尿中无糖,代表阴性结果,符号为(—):呈绿色,为一个加号(+),说明尿中含搪0.3%—0.5%;呈黄绿色,为两个加号(++).说明尿中合糖0.5%-1.0%;呈橘黄色,为三个加号(+++);尿中含搪1%—2%;呈砖红色,为四个加号(++++)或以上,尿中含糖2%以上。
⑧ 尿糖测试纸能准确测出糖尿病吗
试纸只有于筛查,不适合确诊。根据美国糖尿病学会(ADA)1998年最新制定的糖尿病诊断标准,确诊糖尿病仍然主要依靠血糖检查。满足以下三个条件之一的患者可以初步诊断为糖尿病: 条件1:无论什么时间,只要血糖超过11.1 mmol/L(200 mg/dl),同时有典型的糖尿病症状(多尿、多饮及体重下降)。 条件2:空腹血糖超过7.0 mmol/l(126 mg/dl),这里所说的空腹是指停止热量摄入8小时以上,即患者只能饮水,不能摄入任何食物或含热量的饮料。 条件3:进行标准的口服糖耐量试验(OGTT),餐后2小时血糖超过11.1 mmol/L(200 mg/dl)。 需要注意的是,符合以上三个条件之一只是初步诊断,并不能确诊。患者还要另外选择一天进行核实,如果仍然符合条件才能确定为糖尿病。特殊情况下,如果患者出现了糖尿病急性并发症,如酮症酸中毒、高渗昏迷,那么不必进行核实就可以确诊。 上述三个诊断条件中,条件1和2通过单次血糖检查即可确诊,而条件3则需要进行糖耐量检查。虽然通过糖耐量检查能够了解到更多的信息,但由于价格高,检查时间长,从简化诊断过程和减轻患者经济负担的角度看,单次血糖检查优点更多。因此,目前已经不再提倡常规进行糖耐量检查,只有怀疑糖尿病但空腹血糖正常的患者才需要检查。
⑨ 尿常规检查什么内容,是早晨空腹第一泡尿还是早点后随便检查时候尿
是早晨空腹第一泡尿
尿常规检查内容包括尿的颜色、透明度、酸碱度、红细胞、白细胞、上皮细胞、管型、蛋白质、比重及尿糖定性。
(1)尿色:正常尿液的色泽,主要由尿色素所致,其每日的排泄量大体是恒定的,故尿色的深浅随尿量而改变。正常尿呈草黄色,异常的尿色可因食物、药物、色素、血液等因素而变化。
(2)透明度:正常新鲜尿液,除女性的尿可见稍混浊外,多数是清晰透明的,若放置过久则出现轻度混浊,这是由于尿液的酸碱度改变,尿内的粘液蛋白、核蛋白等逐渐析出之故。
(3)酸碱度:正常尿为弱酸性,也可为中性或弱碱性,尿的酸碱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饮食种类、服用的药物及疾病类型。
(4)细胞:在临床上尿中有重要意义的细胞为红细胞、白细胞及小圆上皮细胞。①红细胞。正常人尿中可偶见红细胞,离心沉淀后每高倍镜视野不超过3个。若尿中出现多量红细胞,则可能由于肾脏出血、尿路出血、肾充血等原因所致。剧烈运动及血液循环障碍等,也可导致肾小球通透性增加,而在尿中出现蛋白质和红细胞。②白细胞。正常人尿中有少数白细胞存在,离心尿每高倍镜视野不超过5个。异常时,尿中含有大量白细胞,表示泌尿道有化脓性病变,如肾盂肾炎、膀胱炎及尿道炎等。③小圆形上皮细胞。正常尿液中,有时可发现少数脂肪变性的小圆形上皮细胞。若肾小球肾炎时,尿中上皮细胞增多。若肾小管有病变时,可出现许多小圆形上皮细胞。
(5)管型:正常尿液中仅含有极微量的白蛋白,没有管型,或偶见少数透明管型。若尿中出现1个管型,可以反映至少1个肾单位的情况,是肾脏疾病的一个信号,对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6)蛋白质:一般认为正常人每日排出蛋白质量为40~80毫克,最多100~150毫克,常规定性检测为阴性。病理性蛋白尿见于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急性肾功能衰竭、高血压肾病、糖尿病肾病、妊娠中毒症、狼疮性肾炎、放射性肾炎及肾内其它炎症病变、中毒、肿瘤等。
(7)比重:尿液的比重约在1.015~1.025之间,婴幼儿的尿比重偏低,尿比重受年龄、饮水量和出汗的影响。尿比重的高低,主要取决于肾脏的浓缩功能,故测定尿比重可作为肾功能试验之一。
(8)尿糖定性:正常人尿内可有微量葡萄糖,每日尿内含糖量为0.1~0.3克,最高不超过0.9克,定性试验为阴性。尿糖阳性多见于肾性糖尿、糖尿病及甲状腺功能亢进等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