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7个人怎样公平合理地分食一锅粥
7个人的劳动付出所换成的一锅粥? 还是一锅粥由7个人平均出钱获得?如果是7个人劳动所获得,那么付出多的应该多分一点,按劳分配最公平。如果一锅粥由7个人平均出钱购买获得,那简单,均分。其实这个问题很简单,与其考虑怎么去分,不如先考虑下粥是怎么来的。
② 中餐分菜的方法有哪些
分菜服务就是在客人观赏后由服务人员主动均匀地为客人分菜分汤,也叫派菜或让菜。分菜服务既体现着餐厅服务员的工作态度,又反映出餐厅的服务水平。现代分菜分为厨房分菜和席间分菜两种方法:
中餐分菜的工具
中餐分菜的工具:分菜叉(服务叉)、分菜勺(服务勺)、公用勺、公用筷、长把勺等。
2. 中餐分菜工具的使用方法
服务叉、勺的使用方法:服务员右手握住叉的后部,勺心向上,叉的底部向勺心;在夹菜肴和点心时,主要依靠手指来控制;右手食指插在叉和勺把之间与拇指酌情合捏住叉把,中指控制勺把,无名指和小指起稳定作用;分带汁菜肴时用左手持长把勺接挡,以防菜汁滴落在桌面上;
公用勺和公用筷的用法:服务员站在与主人位置成90°角的位置上,右手握公用筷,左手持公用勺,相互配合将菜肴分到宾客餐碟之中。
长把汤勺的用法:分汤菜,汤中有菜肴时需用公用筷配合操作。
3.分菜的操作要求
分菜前先将菜端上桌示菜并报菜名,用礼貌用语“请稍等,我来分一下这道菜”,然后再进行分派;
用叉勺分菜时,左手托菜盘(菜盘垫口布),右手拿分菜用的叉勺,从主宾左侧开始,按顺时针方向绕台进行,动作姿势为左腿在前,上身微前倾。分菜时做到一勺准,不允许将一勺菜或汤分给二位客人,数量要均匀,可将菜剩余2/10再装小盘然后放桌上,一个以显示富余,二则防止个别客人食后再次索要;
分汤及一些难分派的菜时,可用工作台或服务间分菜法。在工作台上摆好相应的餐具,将菜或汤用分菜用具(叉、勺)进行均匀分派;菜分好后,从主宾右侧开始按顺时针方向将餐盘送上,并用礼貌用语:“您请用”,注意要将菜的剩余部分,换小盘再上桌;有带盖的汤盆或沙锅或钵盅类,揭盖时在汤盆上方轻启,即将盖里朝上移去,以免盖里蒸气水分漏滴湿桌面及客人衣服的危险。
在转盘分菜时:提前将与宾客人数相等的餐碟有序地摆放在转台上,并将分菜用具放在相应位置;用长柄勺、筷子或叉、勺分菜,全部分完后,将分菜用具放在空盘里;迅速撤身,从主宾右侧开始,按顺时针方向绕台进行,撤前一道菜的餐碟后,从转盘上取菜端给宾客;最后,将空盘和分菜用具一同撤下;
服务员分菜时要注意手法卫生、动作利索、分量均匀、跟上佐料;服务员在保证分菜质量的前提下,以最快的速度完成分菜工作;一叉一勺要干净利索,切不可在分完最后一位时,菜已冰凉;带佐料的菜,分菜时要跟上佐料,并略加说明。
③ 分餐小果盘怎么做
分餐小果盘
材料
西瓜,木瓜,苹果,樱桃~
做法
1、西瓜,木瓜,苹果,樱桃,洗净切块;
2、超级简单,摆美一点就可以吃喽~
④ 幼儿园分餐均匀小妙招
摘要 分餐时组长轻声摆放餐具,均匀、有序发放菜。按照要求,先分菜后分饭、再上汤,荤菜和蔬菜左右放置,汤在幼儿左手边,菜在右手边,做到正确分餐...
⑤ 分餐制说法是什么意思
分餐制说法的意思:分餐即就餐者每人一份饭菜,自己享用。
1910年东北鼠疫期间,伍连德提出旋转餐盘倡导分餐制。在2003年“非典”疫情之后,社会就曾兴起分餐热。伴随着“非典”的退却,分餐制便鲜有人提及。新冠肺炎疫情,让分餐制再度进入社会视野。
推行方法:
要让分餐制具有长久的生命力,需要多方合力。相关部门要制定相关餐桌文明行为规范和分餐制的具体操作规则。
持续号召群众养成文明就餐、健康饮食的习惯,通过一定的激励措施来提升企业积极性。对企业来说,要通过优化内部管理、创新菜品形式、加强员工培训等方式来降低成本,承担起维护消费者用餐安全的社会责任。
⑥ 要给家里老人和孩子做饭,分开做太占用时间,有没有什么简单的菜,能让老人孩子都获得需要的营养
蔬菜沙拉可以满足你的要求。无论是孩子还是老人,都应该多摄入新鲜蔬菜,蔬菜中含有丰富的矿物质、维生素和膳食纤维,可以为孩子提供丰富的营养,也可以帮助老人降低肠胃负担促进消化和肠胃蠕动。而蔬菜沙拉制作起来也非常简单,选择放心的大品牌的沙拉酱,比如丘比沙拉酱,搭配新鲜干净的蔬菜,就可以做出让老人孩子都满意健康的菜肴了。
⑦ 我国古代的合餐制和分餐制,究竟藏着多少秘密
《如懿传》中的宴饮场景 3
文史君说
中国人的饮食文化蔚为大观,仅用餐方式就发生过多次变化,从“分餐制”过渡到“会食制”,最后演变成“合餐制”并传承至今,这不仅是朝代更替过程中人们社会价值观转化、社会风俗变迁和思想观念转变的体现,也是多元民族文化相互影响、交流的结果。
中国的合餐制和西方的分餐制常常被打上文化优劣论的标签,其实两种用餐方式并没有高下优劣之别,而是各民族为了适应自然环境、契合民族心理而进行的必然选择。中国人自古以来就非常注重家庭,合餐制恰好能够强化家庭观念和血缘情感。
⑧ 分餐式酒精炉都可以简单的做些什么吃的
煮鸡蛋、煮荷包蛋、煮牛奶、煮开水、煮糖水、煮饺子、煮面鱼、煮燕麦粥、煮白粥、煮皮蛋瘦肉粥、煮鱼片粥、煮猪肝粥、煮盐水花生、煮豆浆、煮银耳汤、煮鱼翅、煮燕窝、炒蛋炒饭、炒鸡蛋、煎鸡蛋、煎蛋卷、蒸馒头、蒸蛋花、蒸包子、烙煎饼、爆爆米花、煎中药
还应该有一些,我一时想不起来了就写到这儿吧。
⑨ 在传统饮食文化下,分餐的方式应该怎么做
一:古代阶级制度的严苛,分餐是制度的约束商周秦汉时期,从壁画还是文献中,我们都能看到古代人讲究分餐的排场。据史料记载,商周时期人们席地而坐、凭俎案而食。
⑩ 古代过年分餐制
孟尝君被“误会”
分餐制古已有之。早在氏族部落时期,采用的就是分餐制。不过,那是没有办法的办法。那时生产力低下,食物匮乏,为保证平均分配,只能实行分餐制。
后来,食物日渐充足,就不用追求平均分配,开始讲“礼”了。中国古代的礼制思想,主要体现在定等级、明贵贱,衣食住行、行为举止,都有严格而明确的标准。食礼,也就是吃饭的规矩,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食礼体现在食物分配上,简单来说就是每个人能吃几个菜,都是固定的。《春秋公羊传》中记载:“天子食九鼎,王食七鼎,诸侯食五鼎,大夫食三鼎。”
作为“战国四公子”之首、齐国的贵族孟尝君就反其道而行之,赢得了礼贤下士的名声。据《史记》记载,孟尝君门下食客三千,他都是一视同仁,宾主之间并无贵贱之分。
有一天晚上,孟尝君请一个门客吃饭,有人不小心挡住了烛光,门客误认为自己吃的那份菜与孟尝君不一样,以为孟尝君是个伪君子。结果,孟尝君把自己的饭菜端到这个门客面前,门客一看,还真和自己吃的一模一样。他羞愧难当,于是自刎。孟尝君的好名声也就越传越远。
“举案齐眉”难不难?
从孟尝君的例子也可以看出,那时人们吃饭,还是分餐制,不然那个门客不可能看不到孟尝君吃的什么饭。但是说起来,那时的分餐制,具体是怎么操作的呢?
很多人在古装剧里看到过这样的画面:古人进食时席地跪坐,每人面前都摆着一个小桌子和若干精致的盏碟,显得讲究而繁复。
这大体是没错的,只需要注意一点,那个小桌子不能太重,不然举不起来。
“举案齐眉”这个成语,大家都是知道的。《后汉书·逸民传》记载,隐士梁鸿受业于太学,还乡娶妻孟光,夫妻二人后来转徙吴郡(今苏州),为人帮工。梁鸿每当打工回来,孟光为他准备好食物,并将食案举至额前,捧到丈夫面前,以示敬重。
孟光的举案齐眉,成了夫妻相敬如宾的千古佳话。那时候的“案”,类似于如今的餐盘,女人也能轻易举起。
周朝开始分餐制
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人类必须通过协作劳动获得食物,把食物平均分为若干等份进行分配再进食。这种先把食物分成每人一小份再吃的方式,就是分餐制的早期形式。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生产力逐渐提高,食物也日渐充足。
商代之后,人们实行分餐制,这不仅是根据当时的生产状况而定的,同时也是当时礼制思想的体现,即“定等级,明贵贱”。
周代可以被视为中国分餐制的正式开端,西周时已经建立森严的等级制度,并用“礼”的形式加以强化。
秦汉时期,传统礼仪道德的影响仍然存在,人们依然尊崇一人一案、正襟危坐的就餐方式。
汉代“独尊儒术”使儒家观念深入人心,有身份、有地位人均以儒家礼仪规范作为行为准则,再加上东汉时期品评人物风气的盛行,使人们更加注意自己的行为是否合乎规范。
魏晋南北朝时期战乱频繁,但也是不同文化间充分融合的契机,以往单向的文化交流局面有所改善,草原游牧文化在中原产生深刻影响。社会文化变革的表现之一就是用餐方式的转变,在饮食习惯上既有分餐,也有合餐。合餐现象主要是在北朝开始出现,此时社会逐渐受到少数民族的饮食风俗影响,同时高桌大椅的出现才促使百姓同桌而食。
“合餐分食”用公筷
唐代时各种各样的高足坐具已相当流行,垂足坐已经成为标准姿势。在唐代中晚期,中国人已经基本上抛弃了席地而坐的方式,最终完成了坐姿的革命性改变,但是分餐制与合食现象并行存在,并形成了介于一种“分餐制”与“合餐制”之间的用餐方式“会食制”,即在主人请客人吃饭的时候,虽然大家都在一个桌子上吃饭,除了像饼或汤、粥等食物是采用合食的方式,其他的饭菜都由厨师或仆人按人数分配好。后期合食逐渐占据主流。
从五代开始各民族再一次大融合。加上在这之前“高坐会食”已经成为主流,因此到宋朝,中国人真正适应了坐高椅子、聚餐吃饭的习惯。因此,宋代是合餐的就餐方式定型巩固时期,现代意义上的合餐方式已经形成。到明清时期,合餐的就餐方式已经完全定型。
围桌合餐是现代中国人的主要用餐方式,但合餐可能带来一些疾病传播。对于分餐,有人双手赞成,也有人认为“没必要”“矫情”“麻烦”。
事实上,“分”与“合”并非单选题,并不绝对矛盾,只是需要转变观念。那么怎么办呢?我们既要保留我们传统的饮食文化,又要保护好个人的健康,最好的办法就是倡导“合餐分食”,也就是大家在一起用餐,用公筷把食物再取到自己的餐盘里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