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化学物质的检验方法
碳酸盐:取样,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收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生成白色沉淀。
硫酸盐:取样,加入稀硝酸,无现象。再加入氯化钡溶液,生成白色沉淀。
盐酸盐:取样,加入氯化银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再加入稀硝酸,沉淀不消失。
铵盐:取样,放入试管中与碱共热。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靠近管口,试纸变蓝。
碘:取样,加水得到待检验物的水溶液。加入淀粉溶液,原水溶液变蓝。
蛋白质:取样,滴入浓硝酸,放在酒精灯上微热,原物质变黄。
B. 化学成分的检测和鉴定都有哪些方法
化学成分检测范围:
成分分析:各类铁基合金材料(不锈钢、结构钢、碳素钢、合金钢、铸铁等)、铜合金、铝合金、锡合金、镁合金、镍合金、锌合金等。
高分子材料:塑料、橡胶、油墨、涂料、胶黏剂、塑胶等。
成分检测方法:
重量法、滴定法、电位电解、红外碳/硫分析、火花直读光谱分析、原子吸收光谱分析、热重分析(TGA)、高效液相色谱分析(HPLC)、紫外分光光度计(UV-Vis)、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FTIR)、裂解/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PY-GC-MS)、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能谱分析(SEM/EDS)、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分析(ICP-OES)。
成分检测标准方法:
GB/T 17432-2012 变形铝及铝合金化学成分分析取样方法
GB/T 20123-2006 钢铁 总碳硫含量的测定 高频感应炉燃烧后红外吸收法(常规方法)
GB/T 223.1-1981 钢铁及合金中碳量的测定
GB/T 4336-2002 碳素钢和中低合金钢 火花源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法(常规法)
GB/T 7764-2001 橡胶鉴定红外光谱法 GB/T 6040-2002 红外光谱分析方法通则
DIN 53383-2-1983 塑料检验.通过炉内老化检验高密度聚乙烯(PE-HD)的氧化稳定性.羰基含量的红外光谱测定
JIS K 0117:2000 红外光谱分析方法通则 YBB0026 2004 包装材料红外光谱测定法
C. 化学检验方法
因为硝酸可以氧化亚硫酸根,使得Na2SO3被氧化成Na2SO4,所以不能证明不能证明亚硫酸钠变质。
D. 金属化学成分检测有哪些方法
化学成分是决定金属材料性能和质量的主要因素。因此,标准中对绝大多数金属材料规定了必须保证的化学成分,有的甚至作为主要的质量、品种指标。化学成分可以通过化学的、物理的多种方法来分析鉴定,目前应用最广的是化学分析法和光谱分析法,此外,设备简单、鉴定速度快的火花鉴定法,也是对钢铁成分鉴定的一种实用的简易方法。 化学分析法:根据化学反应来确定金属的组成成分,这种方法统称为化学分析法。化学分析法分为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两种。通过定性分析,可以鉴定出材料含有哪些元素,但不能确定它们的含量;定量分析,是用来准确测定各种元素的含量。实际生产中主要采用定量分析。定量分析的方法为重量分析法和容量分析法。重量分析法:采用适当的分离手段,使金属中被测定元素与其它成分分离,然后用称重法来测元素含量。容量分析法:用标准溶液(已知浓度的溶液)与金属中被测元素完全反应,然后根据所消耗标准溶液的体积计算出被测定元素的含量。
光谱分析法:各种元素在高温、高能量的激发下都能产生自己特有的光谱,根据元素被激发后所产生的特征光谱来确定金属的化学成分及大致含量的方法,称光谱分析法。通常借助于电弧,电火花,激光等外界能源激发试样,使被测元素发出特征光谱。经分光后与化学元素光谱表对照,做出分析。 火花鉴别法:主要用于钢铁,在砂轮磨削下由于摩擦,高温作用,各种元素、微粒氧化时产生的火花数量、形状、分叉、颜色等不同,来鉴别材料化学成分(组成元素)及大致含量的一种方法。
E. 医学临床化学检验包括哪些
医学常用化学检验叫生化检验,常用的有:肝功肾功的比浊法,免疫的大部分项目用的是化学发光法,尿液检测,血常规和尿常规这些都是
都是生物和化学方法相结合的。
F. 化学气密性检查的方法有哪些
按检测方式方法可做以下区分:
A、泄漏测试压降法
1、直接泄漏检测(正负压两种形式)
2、差压直接检测(正负压两种形式)
3、间接泄漏检测(正负压两种形式)
4、差压间接检测(正负压两种形式)
G. 化学分析法中较常用的检测方法是
(1) 化学分析法:目前常规的糖类检测方法如斐林氏法、高锰酸钾法等化学分析方法只能测定总还原糖,不能测定其他糖含量。
(2) 气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也可用于糖类测定,但由于糖类本身不具挥发性,须进行衍生化处理后才能用气相色谱检测。
(3) 高效液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更适用于糖类检测,样品无需衍生化,分辨率高,重现性好,特别适用于某些热敏性糖类和多糖分子量的检测。迪信泰检测平台提供HPLC、LC-MS检测多种糖类服务。
检测器
(1) 示差折光检测器:可直接测定,操作简便,但灵敏度较低;
(2) 紫外检测器或光检测器:灵敏度较高,但由于糖类本身在紫外区没有吸收或不产生荧光,因此样品需提前进行衍生化,操作较复杂。
(3) 蒸发光散射检测器:对于没有紫外吸收、不产生荧光或电活性的物质均能检测,通用性好,灵敏度高,可用于梯度洗脱。
流动相
一般为水、乙腈和甲醇的混合溶液,影响流动相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种:
(1) 配比:由糖类的组分含量、分子量范围、结构组成等决定,且有研究表明水的比例越高,分离速度越快,但若出现果糖和葡萄糖色谱峰重叠,分离效果则会下降。
(2) 流速:也是影响分离效果的主要因素之一,若流速增大,保留时间缩短但分离效果下降,若流速过快,则会缩短色谱柱的使用寿命,不同的色谱柱,其配合柱效的最佳流速也不同。
(3) 检测温度:会影响色谱的检测结果,有研究发现提高温度,可以缩短保留时间,但分离效果下降,降低温度更有利于峰分离。
(4) pH:一般使用中性的有机溶剂或水进行提取。为了避免离子化,检测物质呈碱性时,可以增大流动相pH,检测物质呈弱酸性时,可以降低流动相pH。
H. 化学检测的方法有哪些
化学检测的方法有哪些
一般分有机颜料,如酞青绿等;无机颜料如氧化铁红、钛白;染料如还原桃红、分散橙等.聚烯烃、PVC色母粒采用的是颜料,一般说染料不可用于聚烯烃着色,否则会引起严重迁移.
二、分散剂主要对颜料表面进行润湿,有利于颜料进一步分散,并稳定在树脂中,同时必须与树脂相容性好,不影响着色产品品质.聚烯烃色母粒分散剂一般采用低分子量聚乙烯蜡或硬酯酸锌等.工程塑料色母粒分散剂一般采用有极性低分子量聚乙烯蜡、硬酯酸镁、硬酯酸钙等.三、载体树脂
使颜料均匀分布并使色母粒呈颗粒状.选择载体需考虑与被着色树脂的相容性,还要考虑母粒应有良好分散性,因此载体的流动性应大于被着色树脂,同时被着色后不影响产品质量.如选用熔体指数较大的同类高聚物,使母粒的熔体指数较高于被着高聚物,以保证最终制品的色泽一致.
I. 化学成分的检测和鉴定都有哪些方法
化学成分的检测和鉴定(通常我们称之为成分分析)在无任何有关样品先验认知的情况下会按如下步骤进行,相对所需要的样品量也不少。
1.简单定性分析
比如PH、密度、溶解度、熔点……等能想到的所有简单特性,选择性组合,对结果进行可能性的推测。
2.合适的预处理方案
通过第一步的结果,推测选择相对更有效的预处理措施如:蒸馏、过滤、离心、干燥、灼烧……以此使组分得到有效分离和富集。
3.结构和成分分析
这里开始就要分开两步走
3.1 有机:谱图采集,对比标准数据库可以得到匹配度最高的结果,当然对于利用数据库无法检索到高匹配度的物质。
3.2无机:AES、IR、XRD、等主要针对元素种类、元素价态进行分析
4.结果验证
到这一步,样品的大致组分有了基本结果,就需要运用各类检测手段去验证,实际上就是各种定量分析,GC、LC等。
J. 医院检验科 常规化学检验指哪些指标
一般的医院检验科通常做的就是血液,大便,小便。痰的检查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