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橄榄核雕十八罗汉
千万不要佩戴有佛菩萨像,罗汉像的佛珠,那是非常不恭敬,特别是佛菩萨半身像和佛头菩萨头,报应很大。
========================================
===========================================
诸位现在有这个本子,这个地方在三十二面注解,倒数第二行最后一句,我念给你听。“又不许造半身像,善相不起,堕落生死。”希望大家要注重这一句。现在有很多地方供佛的半身像、菩萨的半身像,还有地方供佛菩萨一个头,供在那个地方造罪业,这个果报一定在地狱。供佛的半身像,已经罪业就不轻了,堕落生死没有功德。所以画菩萨的形像,也要画完整的,也要画全身像,不可以画半身像,无论是坐着的像、站着的像都要全身,这要特别注意!我们造人的像,可以造半身没有问题,佛菩萨像决定不可以。人的像可以造半身,你说哪一个人像造一个脑袋,其他都没有了。这在我们风俗习惯里头最不吉祥,脑袋被人砍下来了,哪可以这么作法?这不可以的。他在此地有这么一句,特别提醒诸位同修。
——摘录自净空老法师《地藏经讲义》第19集
② 橄榄核雕刻十八罗汉怎么盘包浆上的快~~
橄榄核雕刻十八罗汉盘包浆方法:
1、先将橄榄核串打散成散粒。装进搓澡巾内,里面放一把大米。将口扎实。用澡巾盘一周。将雕刻时的棱角及橄榄核的毛刺等磨光。
2、一周后,取出穿成串。用细毛刷子少粘一点点植物油,用心将各个点都刷到。油不要多。只要一点点就可以。这样避免橄榄核遇风干裂。
3、用软布盘玩3天时间。在橄榄核上形成一层包浆。避免在上手盘玩时,脏东西进入到缝隙里,形成色差。
4、就可以取出用手盘玩。先期尽量少用汗手玩。用汗手玩出来的上色是快,但是盘出来程黑红色不好看。在盘玩时,使用软毛刷不定期刷橄榄核,将手上、汗液里的脏东西刷掉。避免色素沉着。影响后续的效果。
(2)雕刻罗汉的其基本方法简单扩展阅读:
橄榄核雕刻十八罗汉保养方法:
1、防晒,太阳光或高温灯光长时间直晒将导致开裂。
2、防水,橄榄核作品掉进水里或用水刷洗清洁,空囊进水后蒸发很慢,外表蒸发很快,导致由内向外膨胀而开裂。如果着水,可放在食品保鲜袋中打一松结,让水分慢慢蒸发,切忌速干。
3、放置在有暖空调的环境中,冬季使用暖气(或暖空调),室内(车内)很干燥,橄榄核长时间放置在这种环境中肯定开裂。如果在暖气环境中使用加湿器加湿,那就不会开裂。
4、冬季不能放在内衣口袋。人们在冬季穿的衣服较多,有很多收藏者往往将橄榄核作品放入内衣口袋“珍藏”,这就容易开裂。原因在于人的体温起了一个“烘烤”作用,内衣口袋非常干燥。在冬季放在外衣口袋就不易开裂。
③ 橄榄十八罗汉如何上色
尤其新核必须注意:
1。怕风 2。怕水 3。怕晒 如果不注意这容易使橄榄核开裂 (((不盘玩的时候放在塑料带里))) 放在抽屉里. (盘玩1个月以上就保险多了)
关于上油的问题需要注意:
新核必须上油 上油的目的:
1主要是防止橄榄核开裂。2起到一定的保养作用。上油千万不能上上太多,橄榄核到玩家手里后初期应该少上勤上(夏天可以用汗手盘玩,橄榄核上色快,不上油也无所谓,但是冬天必须少上勤上)
有一个上油的方法大家可以参考:把油抹在牙刷上(微量),然后用牙刷刷橄榄核(把橄榄核缝隙里的脏东西都可以刷出来)同时上油也比较均匀,然后用布把牙刷上的油都擦干净再刷一便,目的是把缝隙里的油都刷出来。
新核经常盘玩,上油保养,这是必须的。
用油:最好是硅油或是护肤油 千万别用橄榄油和核桃油
盘核的细节:用手念不是最好方法,最好的方法就是握在手心里,整天的握着,手不离核,也可以握在手心后然后用大拇指捻,关键是要握在手心里,目的是用汗来养核,这样的效果比较好,晚上睡觉把它放在塑料带里密封好,这样可以保持一定的湿度,如果按此方法盘玩,很快就变色,而且常年不用上油.
因为核桃油和橄榄油不属于干性油,上油后很快就蒸发了,留下的是非常粘糊的沉淀物而且还容易粘土,对橄榄核一点好处也没有。所以千万别上核桃油和橄榄油,这绝对是经验,可别听别人瞎忽悠。你想想看核桃多少钱一斤?一斤核桃仁能榨多少的油?仔细想想你就明白了
硅油和护肤油属于干性油,上油的目的就是为了防止干裂,上油的时候感觉橄榄核有一定的润度了就可以了,不要上太多的油没好处的,经常上橄榄油或核桃油的橄榄核颜色变的发黑红色,上硅油或护肤油就不会变黑,而且橄榄核会有很润的感觉,到了保养的后期就不能再上油了,要用汗来养核,汗水里含有一定量的盐分,时间长了盐分渗透进橄榄核里,在干燥的季节盐分可以吸收空气里一定量的水分,这样可以保持橄榄核一定量的湿度。用汗保养的核颜色属于透红色,,用油养出来的核是黑红色,哪个颜色好看大家应该能明白了吧
什么叫包浆?
有很多人不理解 用语言又很难表达清楚,举个例子说明一下 就明白了
古董店老先生指着乞丐说,你看这袖口、衣领、前襟,包浆有多厚!又指着那张饱经风霜皱纹深刻的脸:你看这刀工!又指着脖子上的老膏污垢:你看这灰皮!又指着那通红的酒糟鼻:你看这沁色!一切都明白了。这整个就是个天然的艺术品 太完美了
裂痕修补方法
如果裂痕不大直接用502粘一下,等干了后用1000号的砂纸打磨,然后再用2000号的砂纸打磨,裂痕基本消失,经过盘玩一年后几乎看不出来了。
如果列很大就用橄榄核的细末填充,填充后再用502粘,等干了后用1000号的砂纸打磨,然后再用2000号的砂纸打磨,裂痕基本消失,经过盘玩一年后几乎看不出来了。
经过实践这个方法很管用,也是最有效的方法。
南北主要的区别
1.在人们的思想里已经根深蒂固了 提到南工就认为是好工 提到北工就认为是差工 南方的工就好象是代表好工 因为南方的名家也比较多 但是南方的工差的也有很多 有些工还比不上北工了 由于南方名家比较多 在名家的影响下 即使比较差的南工也比北工价格高 而北方的工就好象是代表差工 名家几乎是没有 即使有刻工好的师傅 也出不了名 因为北方雕刻好的师傅也都是大批量的雕刻 所以说价格方面就非常的便宜了
2南北主要的区别是 南工主要是用刀子 而北工主要是用手电钻 这两种工具出来的效果当然是不一样了 刀子出来的东西比较细腻 圆润 看着比较舒服 自然 流畅 尤其是人物的开脸比较好 神态自然 五官的表情充裕 而用手电钻出来的效果就比较粗糙和死板 手电钻出来的东西就是为了快 一个工人一天能做3条十八罗汉 其实说白了南和北主要的区别不是工人,而是(刀和手电钻的区别,做工快和慢的区别,粗与细的区别)
上色快只有一个捷径,那就是夏天戴在脖子上,脖子附近出汗多上色也就快。
④ 橄榄核十八罗汉玩法
橄榄核十八罗汉玩法主要有两个:
1、防开裂。
开裂是橄榄核容易出现的现象,开裂的原理在于核内与核外的湿度不统一。橄榄核一般有三瓣构成,三瓣之间相互隔断,每瓣之间都有核仁。
刻成作品后掏掉核仁,这就形成了三个空囊。囊内空气湿度与核外湿度应保持平衡,如果内高外低,相差悬殊的话,则核内湿润向外膨胀,核表面干燥向内收缩,这就会开裂。防止开裂,应注意下述几点:
a、防晒。太阳光或高温灯光长时间直晒将导致开裂。
b、防水。橄榄核作品掉进水里或用水刷洗清洁,空囊进水后蒸发很慢,外表蒸发很快,导致由内向外膨胀而开裂。如果着水,可放在食品保鲜袋中打一松结,让水份慢慢蒸发,切忌速干。
c、风吹。风吹是导致开裂的重要原因之一,特别是北方地区,短时间的风吹就容易将橄榄核吹裂。因此风力稍大,就应妥善收藏起来,以防不测。
2、 橄榄核本身有很多油性在内,但随着时间推移,油性是会消散的,因此必须上油,来加强它的油质,油质少则易裂,就如木头太干了会裂,是一个道理。
在表面上油,它会吃进内部的,涂抹均匀,整个核都可以吸收油分。
上油的方法是:采用软刷蘸少许色泽淡的油质(橄榄油、花生油、色拉油、大豆油均可),先在随便什么器具上刷几下子,让油均匀流淌到刷毛上,然后就可以朝核雕刷上去,周身充盈油光即可。
核雕花了之后,肯定要破坏品相,但玩家请不要担忧,因为花不会导致裂。而且,核雕在把玩一年半载之后,整体颜色都会深红,花斑也会隐淡,最后消于无形,所以不用害怕。
(4)雕刻罗汉的其基本方法简单扩展阅读:
橄榄核十八罗汉鉴别方法:
鉴别外形:
1、颜色是否均匀,有无花点。
2、核肉厚不厚,核皮薄不薄,以肉厚皮薄的为佳品。
3、密度高不高,如果是密度不高的核子,在上油后会很容易花。
4、是否是怪核,核子如果是特别大或特别小的,价值会很高。如果是佛手核或多花核,那就更是难得的佳品了。
鉴别是否染色:
1、看颜色的匀称程度。手盘的核雕,在盘的过程中,由于核雕表面凹凸不平,因此突出的部分会经常被摩擦而凹陷的部分则很难或根本盘不到,
在这样的情况下,核雕的变色就会出现不一致不均匀的情况,先变色的突出部分的颜色会略深于或明显深于凹陷的部分。
但由于大多数玩家为了清理核雕,因此也会经常在核雕表面刷些橄榄油。这样凹陷的部分也会在刷油后慢慢变色,但这样变色有个很明显的特点,就是不够透亮。
而经常被手盘到的突出部分,再加上橄榄油,就会变得特别透亮。
2、看表面是否有细微的小划痕。我们平常盘核雕有很多时候不注意手的清洁,手脏的时候盘核雕就好比拿了一张细砂纸在划磨核雕,盘的时间越长,核雕上的小划痕也就越多。
有的朋友很注意这一点,在盘之前会洗手,这首先是值得提倡的,也说明您玩的很仔细很在意。但经管如此,还是会有忽略的地方。
很多玩核雕的朋友,自己都有清洁核雕用的小牙刷,每天闲下来的时候,就会用小牙刷沾点点油来刷核雕。
核雕是刷的很干净,但牙刷却脏的不行。绝大多数的人都会把注意力放在核雕的清洁上,却从来不清洁刷核雕用的小刷子。
小刷子长年累月的积累了大量的脏东西,用这样的刷子清洁核雕,时间长了,一样会给核雕表面划出很多小痕。
更有甚者用刷毛很硬的牙刷来刷核雕,那更是会严重划伤核雕。在核雕盘玩了很长时间以后,划痕的出现,就变得在所难免且越来越多。
因此真正用手盘玩变色的核雕,表面一定是有不少小划痕的,而绝不可能是像刚用机器抛完光的核雕那样表面特别的光滑。
3、看核雕表面是否透亮。真正用手盘变色的核雕,不仅仅是颜色变深,更重要的是,核雕会变的透亮,好像玛瑙石的那种感觉,尤其是核雕表面突出的部分,通常也是核雕最透亮的部分。
但染色的核雕,只是颜色均匀的变深,而绝对没有透的感觉,且颜色发死。
保养方法:
如何预防开裂
1. 养成玩儿完手串,放密封塑料袋的习惯,而且,最好是吹口热气,保持湿润。
2. 路途中,最好不带(没包浆前)
3.躲开干燥的空调口。
补救开裂
1. 用湿毛巾擦拭,然后密封袋留小口阴干。
2.阴干已经不起作用,胶水502,用针一点点浇灌(这种方法会有一些瑕疵,弄完的包浆后会有黑印。
⑤ 最简单的看橄榄胡十八罗汉是不是手工雕刻
橄榄核雕刻——手工雕刻和电脑雕刻辨别
为了节省昂贵的人工雕刻费用,还能制作出让人喜欢的精美核雕件,现在很多橄榄核雕刻商人已经开始采用利用电脑立体雕刻机器靠模雕刻工艺,在保证图案效果的前提下,极大提高了雕刻效率.从而极大降低了橄榄核雕刻的成本,也可以说,这类电脑雕刻工艺实际上就是模造.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电脑雕刻在橄榄核雕刻行业越来越多,比起人工雕刻,电脑雕刻比较中规中距,没有差错,十分完美,但其艺术价值却大打折扣!如何识别核雕成品件是电脑工还是手工工艺那?
电脑雕刻与手工雕件最简单的区分方式,就是电脑雕刻的核雕原料一般都采用大料切割成的片料进行雕刻,雕的成品一般为薄的核雕牌子、观音、佛等,而很少有形状饱满的圆形挂件,所以如果见到这些题材,就一定要注意了!
区分电脑雕刻和手工雕刻,主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1、首先手工雕刻一般都会有牛毛般纤细的刀工,和一定刀痕上的崩口.
2、电脑雕刻,就一定带有雕刻刀头的特色:不会有牛毛般纤细的刀工,也很少有刀痕上的崩口,所有模造的核雕件上,掏的洞都是有坡度的,以便雕刻刀头进出,雕件看起来很复杂,但是往往会有一个共同的平面。
3、电脑雕刻的 佛、观音等题材比较多,款式大众化,雕刻的纹路花式均一致。经常会看到好几件款式及雕法一模一样的产品雕刻的线条都比较浅,工艺压线浮于表面,从整体观察,工艺的压线深度都完全一致。
4、机器雕工雕刻的佛或观音,大体的外观都十分大众化,佛为标准的圆形薄板状大肚子佛,观音多为盘腿坐在莲花座子上面的形态,所雕刻的面部表情都十分标准而细腻,但是雕刻线条多数深浅一致,浅浅的勾勒。
橄榄核雕刻的成品价格的高低跟核雕的工艺情况是紧密相关的。它的价格与核雕工艺出自的加工区域、雕刻作者、加工件大小、工艺繁简情况等各方面都有关系。橄榄核雕刻成品的价格与这件成品是机工或手工工艺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分清手工和电脑工非常重要!
参考资料:http://jingyan..com/article/27fa7326ff719146f8271fb8.html
⑥ 橄榄核十八罗汉手串的雕刻步骤
先去学磨刀吧~
⑦ 十六罗汉的雕刻
关于十六罗汉的雕刻方面,最早的有杭州烟霞洞吴越国吴延爽造十六罗汉,计右璧内部二尊、前部四尊。左壁十尊。此十六尊的雕刻技巧同一手法;阮元《两浙金石志》曾载有烟霞洞吴延爽造像功德记。吴延爽是吴越王钱元瓘妻吴夫人的兄弟。宋代曾在此洞补刻僧像一、布袋和尚像一,作法浅陋,远不及前十六尊。可见《咸淳临安志》所记:“原有石刻罗汉六尊,吴越王感梦而补刻十二尊,成为十八”之说,全出于附会。
从以上所述绘画和雕刻两方面来看,十六罗汉的尊崇是从五代时发展起来的,特别是在江南一带地区,并且由十六罗汉而演变成十八罗汉。
⑧ 橄榄核雕刻十八罗汉
橄榄核雕刻是人工雕刻的,核雕是已经我国的文化遗产了 橄榄又被称其为青果,用于雕刻的橄榄核一般取材于南方,其质地紧密,油脂的含量较高,制成作品后质感光滑,雕刻技艺精湛,在博宝宝珍商城中一直深受大家的喜爱。在雕塑艺术的发展过程中,橄榄核雕刻作为一种颇具特色的品种在明代时就已经达到了一个相当高的水平,橄榄核雕刻品的佩戴作为达官贵人的装饰物,风头一时无两。 作为一种微技艺同其他艺术品相比其艺术含量是不相伯仲的,这种民俗风味浓厚的艺术品成为了当下时尚休闲的象征。 对于橄榄核雕刻工艺的喜爱,说明大家已经开始形成崇尚风雅的风气,在把玩鉴赏的过程中陶冶情操。未经把玩的核雕往往呈黄褐色,但是随着保养和摩挲的过程中,核雕的颜色会越来越红,形成自然陈旧光泽的“包浆”,“包浆”越深越有价值。所以博宝商城提醒大家,对于核雕的保养要注意:1.防晒,不要至于阳光或高温之下,防止其开裂。2.防水,切勿带着核雕洗澡。
⑨ 雕刻的基本要领
凿粗坯:粗坯是整个作品的基础,它以简练的几何形体概括全部构思中的造型细节,要求做到有层次、有动势,比例协调,重心稳定,整体感强,初步形成作品的外轮廓与内轮廓。
凿粗坯的基本要领是,从上到下,从前至后,由表及里,由浅入深。从上到下,就是从头部开始做到脚跟;从前至后,就是先凿前身,再凿后背;由表及里,就是从木料表面开始,一层层向内剥进;由浅入深,就是先凿好浅的地方,再凿深的地方。凿粗坯时还需注意留有余地,如同裁剪衣服,要适当的放宽。民间行话说得好:留得肥大能改小,唯愁脊薄难复肥”,“内距宜小不宜大、切记雕刻是减法”。
掘细坯:先从整体着眼,调整比例和各种布局,然后将人物等具体形态及五官、四肢、服饰、道具等逐步落实并形成,要为修光留有余地。这个阶段,作品的体积和线条己趋明朗,因此要求刀法圆熟流畅,要有充分的表现力。掘细坯中的镂空技巧,要求以纵纤维组合镂空,镂去多余的部分。要运用带筋法,即在作品的擎空易断的部位留下一小块料使其与临近的部位牵附,待作品完成后再用薄刀密片法把牵附之筋去掉。
修光:运用精雕细刻及薄刀密片法修去细坯中的刀痕凿垢,使作品表面细致完美是修光的目的。要求刀迹清楚细密,或是圆转,或是板直,力求把各部分的细微末节及其质感表现出来。
打磨:根据有些作品需要,将白坯木雕用粗细不同的木工砂纸搓磨成细润光滑。要求先用粗砂纸,后用细砂纸。要顺着木纤维方向反复打磨,直至刀痕砂路消失,显示美丽的木纹,要注意保持作品轮廓清晰、线条流畅。
刻毛发、饰纹:用三角刀刻画毛发、饰纹,要求运刀爽快、肯定,粗细均匀,一丝不苟。
着色上光:着色不仅仅是为了弥补某些材料的不足或缺陷,而且还能起到加强丰富材料质感美和作品形式美的作用。因此在作品着色上要酌情而定,要求尽量体现出木纹的美。色泽要深沉明快,符合天然木质的种种美感。
上光的目的是滋润木质,使作品锦上生辉,同时也起到防污作用以便长期保存,因此要求均匀渗透,亮而不俗。
配置底座:底座不仅是主体的依托,也是雕刻造型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因此要求底座的形状尺度要与作品的内容形式相辅相成。充满曲线与生动活泼的作品,可借简洁朴素的底座衬托,而造型简洁或肃穆的作品则可以在底座上稍事雕饰。总之要注意互相之间的比例协调,注意色调上的相互烘托,切勿喧宾夺主。 曲阳是中国雕刻之乡,曲阳城南山石质纯净、坚韧润滑、品位绝奇,其多彩的资源给其艺匠施展技艺创造了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曲阳石雕既不失魏代神秘朦胧的粗框气魄,又承启唐宋自然丰满庄重优美的造型,菩萨观音、力士天女、龙凤狮兽为其艺术典型。当代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卢进桥用牙、木雕精巧易透的手法丰富了石雕造型技艺,开创了小件精品的制作,拓展了石雕创意的广阔天地,使曲阳石雕成为现代民间石雕的重要代表。据了解,曲阳县大大小小的石雕厂有2300多家,产品远销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创产值数亿元。
关于石雕艺术的起源,曲阳当地有个很盛行的传说:春秋战国时期,与鬼谷子齐名的黄石公隐居黄山,把《雕刻天书》传给了两位曲阳弟子,从此曲阳人便学会了雕刻。
曲阳石雕迄今为止已历经两千年的发展历程,曲阳雕刻艺人辈出,雕刻艺术不断创造中国乃至世界辉煌。元代雕刻艺人杨琼雕刻的“一狮一鼎”被元世祖忽必烈叹为“绝艺”。清末曲阳雕刻艺人的作品“仙鹤”“干支梅”在巴拿巴太平洋万国博览会上荣获银奖,自此有了“天下咸称曲阳石雕”之说。新中国成立后,曲阳石雕艺人先后参加了天安门修复和人民英雄纪念碑、人民大会堂、毛主席纪念堂等重大工程的兴建,曲阳雕刻驰名国内外。 易水砚又称易水古砚,是汉族传统名砚。产于河北易州(今易县),故名。相传始于唐代。砚石取自易水河畔一种色彩柔和的紫灰色水成岩。天然点缀有碧色、黄色斑纹,石质细腻,柔坚适中,色泽鲜明。雕山的砚台精美古朴,保潮耐固,易于发墨,宜书宜画,书写流利。易砚因材造型,以型定名,艺人因材施艺,精心设计,巧用砚石,刀法精湛。千百年来,易砚以其悠久的历史、天赋的优等石料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名扬天下,在中国博深精美的砚文化艺术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易水砚”是易砚的杰出代表和当家品牌。
易水砚石料是名为“紫翠石”、“玉黛石”的紫色、灰色水成岩,石质优良,堪比端歙。石料上往往点缀着天然的黄色、白色、绿色等颜色的斑点、纹理,质地细密柔腻,坚韧皆备,硬度适中,浑然天成。所制砚台发墨快,不伤毫,墨汁流润而不易蒸发,具备了发墨、贮墨、润笔、励毫的优良特性。正如《易州志》记载:“石质不亚端溪”。“砚石有紫、绿白诸色,质细而硬,为砚颇佳”。
易水砚因取石于易水河畔的钟南山的古黄伯阳洞而得名,而易水之名,则源于约5000年前居住在河两岸的商族有易氏部落。《山海经·大荒东经》:王亥托于有易,河伯仆牛,有易杀王亥,取仆牛。仆字即卜,意为占卜。古时占卜用龟甲和牛胛骨作工具,上面刻上文字叫甲骨文,殷商民族和有易氏部落善占卜,用于占卜用的牛叫仆牛。由此可见,有易氏之易字应源于《易经》的易字。易水河静水流深,水质清澈,与两岸之秀山合抱有情,万年龙虎抱,夜夜鬼神朝的上吉之壤的风水宝地清西陵就建于易水河北岸的云蒙山下,故知,易水砚产于易水河畔,从根上便秉承了天地之灵气,作为吉祥用品及风水镇物更是平添了一份神力。
易水砚的雕刻师使用钻、刀、铲、锯等工具,依料定型,因石构图,根据砚璞石质,去粗存精,因材施技,采用平雕、立雕、透雕、浮雕、镂雕、阴阳雕等技法制作完成。易水砚砚石生有天然石眼或石胆,对巧妙利用天然石眼、石胆,活灵活现地表现花鸟鱼虫、自然风物、亭台楼阁和历史人物等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因此,易水砚设计也就成为表达艺术灵性的重要环节,成为化腐朽为神奇、给予厚重的石料以鲜活生命和灵魂的伟大创造。 因产于浙江省东阳县而得名。约始于北宋,有1000多年的历史,到了清干隆年间,东阳木雕已闻名全国。东阳木雕以浮雕技法为主,它既是欣赏品,又是实用品。它的艺术风格独特,在设计上,借鉴传统的散点透视、鸟瞰式透视的构图,并且讲究布局丰满,散而不松,多而不乱,保留平面,不伤整料,突出主题,表现情节。各类家具,雕刻精细,装饰部位适当,图案协调,线条流畅,刀法清晰。在木雕挂屏上,他们往往运用多情节、多层次的传统手法,构图饱满,安排恰当,装饰性强,形象生动,而且突出主要人物和情节。
东阳县着名的明代建筑“肃雍堂”建筑上的木雕极为壮丽,它已被列为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57年为杭州灵隐寺大雄宝殿制作的“释伽牟尼大佛”高19米,2吨多重的琉璃灯、香案桌及其他佛具,雄伟壮观。1958年,为中国驻苏联大使馆制作了长80多米的建筑装饰,富有很强的装饰效果,为建筑增色不少。1981年又为新加坡“董宫大厦”制作了14条大型条屏、60多块挂屏以及插屏75件,富丽辉煌。新加坡总理李光耀在“董宫大厦”的开幕典礼上,声称这是“新加坡最完美的建筑装饰”。着名的工艺美术家楼水明,早年在香港从事东阳木雕,他的作品在东南亚国家享有一定的声望。他把传统的东阳木雕和现代的西式家具完美地结合起来,设计的家具畅销国际市场。东阳木雕已有2700多个花色品种,在外贸出口方面很受欢迎。 浙江是中国黄杨木雕的传统产区,主要分布在乐清县,已有约150年的历史。它起源于民间闹元宵时盛行的“龙灯会”,是在木雕龙灯骨架上装饰木雕小佛像。到了清末着名黄杨木雕艺术家朱子常经过创新,使黄杨木雕从民间龙灯的附属装饰发展成艺术欣赏品。
黄杨木生长缓慢,有“千年矮”之称,它质地坚细,色黄而温润,很像象牙,随着时间的推移,它的色泽就会慢慢变深,古朴而美观。它以小型、精巧、细腻为特色,在表现技法上除了圆雕、镂雕、深浅浮雕外,还有镶嵌等手法。
浙江黄杨木雕在继承优秀传统的基础上,不仅反映现实生活,反映社会主义时代的风貌,而且还有历史题材、民间故事,涌现出不少优秀的作品。着名艺人王凤之作品“苏武牧羊”讲的是,公元前100年匈奴被打败后,一方面假惺惺地派使者求和,又另一方面等待再度进犯中原的时机。为了答复匈奴的表示,汉武帝派中郎苏武拿着旌节出使匈奴。匈奴的首领单于用尽了威胁利诱想劝苏武背叛朝廷,投降匈奴。但他宁死不屈,单于恼羞成怒,把他流放到北海去放羊。苏武历尽了无数的磨难,到公元前85年,才被汉朝的使者救出来。他出使时才40岁,在匈奴受了19年的折磨。回到长安那天,百姓们都出来迎接他,瞧着这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手中仍拿着光杆子的旌节,没有一个不感动的,都说他是一个有气节的大丈夫。
这一优秀黄杨木雕作品再现了这位可歌可泣的民族英雄,在1954年全国民间工艺美术展览会上获得好评,还参加了在莫斯科举办的社会主义国家造型艺术展览。1957年他的作品“巡逻”被北京军事博物馆选入建军30周年展览。1959年他的大型木雕作品“毕升”在北京历史博物馆长期展出。温州工艺美术研究所着名艺人叶润周,出身于祖传四代的黄杨木雕世家,功底深厚,并擅长镂雕技艺。他在继承传统和创新的基础上,总结经验,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他的代表作有“饲养员”、“天女散花”、“皆大欢喜”等,其中有的荣获浙江省创作一等奖,有的作为国家级礼品,还有的出国展览。今天黄杨木雕已行销3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主要产于福州的莆田、泉州等地,始于明末清初。最初只是建筑、家具上的装饰和寺庙佛像雕刻,后来逐渐形成了独立的木雕行业。福建木雕原料主要是龙眼木,它生长在闽南一带,质脆纤维细密,便于雕刻。雕好后,磨光漂净,凉干后,再把它染成龙眼核、荔枝核、桔柚黄、古铜等色,然后再罩上一层漆,待漆干后,再上蜡,使之色泽光润。动物题材的作品中,还用骨制成牙齿,用玻璃制成眼睛,镶嵌在动物身上,使之更加生动。
历史上福州木雕主要有3个不同的流派:①以陈天赐为代表的大坂村派。他主要雕一些弥勒佛、观音、十八罗汉、八仙等宗教人物,后期又有一些天仙仕女、兽类等。所用材料除了龙眼木、黄杨木外,还用象牙、牛角、竹根、紫檀等。②以柳庆元为代表的象园村派。他们擅长雕刻草虫、花卉、果盘木雕等作品,玲珑而生动。如作品:“划龙舟”、“踏水车”等。③以王清清为代表的雁塔乡派,又称漆器派。擅长雕刻图案花纹以及和漆器相结合的浮雕花鸟作品。 金漆木雕早在明清两代,就已有很高的艺术水平。无论是从建筑上的雕梁画栋,还是那朝拜祖宗的屏风神龛、馔盒、香炉罩,以及与生活紧密相关的床榻、橱柜、烛台、笔筒等,无不饰以金漆木雕。
它是选用优质的樟木,先凿粗坯,然后再精雕细刻。再经磨光,最后贴上金箔,它呈现出闪闪发光、金碧辉煌的艺术效果。在题材上,大多选用民间故事、神话传说、地方戏剧等。在构图上,饱满、布局匀称,常常带有连续性,并以“之”字形的径路来区分不同的情节和场面。在技法上,有浮雕、拉花镂雕、多层雕、圆雕等。并加上适当的艺术夸张。在建筑上的雕刻比较粗犷,刀法简练,注重动态。如人物的五官则鼻高、眼深、嘴尖,放在高处,仰首望去,使它恰到好处。常使用的茶橱,或供祭品的馔盒、香炉罩等雕刻得精致入微,便于细心观赏。
解放后,着名艺人张鉴轩的“餐笼”雕刻精巧生动,富有生活的情趣,曾在世界青年联欢节上荣获银质奖。潮阳县工艺师叶锡永的作品“飞夺沪定桥”是一件对现代题材大胆尝试的新作。他把铁索桥的桥链一环扣一环精雕细刻成活动的链条,更衬托了作品的主题。汕头工艺师张维怀为广州东方宾馆设计的大型木雕装饰“大观园”,长14米,高49米。画面共容纳了13座亭台楼阁,100多个人物,姿态各异,布局匀称,径路通透,疏密均匀,金碧辉煌,远观有气势,近观精美细致,为饭店增光不少。工艺品,销往港澳地区和东南亚、欧美各国。 苏州雕刻主要包括红木小件、牙雕、黄杨木雕、竹雕、刻砚、印章兽纽等,闻名于全国。
着名工艺美术家陆涵生,技艺较全面。他与老师共同创作的黄杨木雕“荷叶搁笔”至今仍珍藏在上海博物馆中。它是利用天然形状的树桩雕刻而成,几个面都是以红木镶拼,组成荷叶的叶脉。荷叶的边缘翻卷向上,并点缀着几只小青蛙,整个造型生动美观。特别是每块叶纹镶嵌的榫头都在反面,正面看不出丝毫的破绽。 它产于山东曲阜县,约创始于汉代孔子的九世孙孔腾。它取材于曲阜孔林中所特有的楷木,主要品种有龙头手杖、人物、花卉等。当时作为孔子生辰祭日时赠送的礼品。解放后,孔子后裔孔宪斌继承了其祖传的技艺。今天楷木雕刻,已成为曲阜的主要旅游工艺品,深受中外游客的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