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要怎样测定
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的测定:种子发芽率,是指在最适宜的发芽条件下,发芽种子占所测种子的百分比。
种子从收获到下种常要经过一段贮藏时期,如果贮藏条件不当,就会影响种子发芽。种子发芽率的高低关系到种子是否适宜播种以及播种量的多少。故一般在播种前需进行发芽试验,对于从外地购买的种子更为重要。
发芽率测定方法:先在培养皿或陶瓷浅盆及其他容器内放1~3块玻璃、塑料板或其他薄板,上铺一层滤纸或其他吸水纸,容器内加少量水,滤纸下端浸入水中;或在容器内铺一层经淘洗并消毒过的砂粒、蛭石、珍珠岩等,作为发芽床,加少量水;一般小粒种子适宜放滤纸上,大粒种子适宜放砂粒等基质中。将试验种子分成4组,每组100粒或50粒,分别放入4个培养皿内,粒与粒之间保持一定距离,通常不能小于种子大小,以防带病种子互相感染。培养皿放在温箱内或适宜的地方,每一培养皿要注明种子名称、开始试验日期、种子粒数等,定期观察登记发芽情况,计算发芽率。
发芽势:一般种子起初仅少量发芽,日后发芽数骤增而达到最高峰,其后又逐渐减退。发芽势系指从发芽开始到发芽最高峰为止的发芽率。即在规定的时间内,发芽种子的数量占全部种子的百分比。计算公式如下:发芽势%=规定天数内发芽种子的粒数/试验种子的总粒数。
发芽势高即说明种子发芽快而整齐。因后期出的苗弱小,利用价值低。
种子的发芽率及发芽势的计算应取供作发芽试验4组样品的平均值。
白芷种子发芽率的统计
测定一些重要中药种子发芽率的条件。
一些中药种子发芽率测定条件
一些中药种子发芽率测定条件(续)
一些中药种子发芽率测定条件(续)
㈡ 如何测定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
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的测定主要采用恒温箱法。随机取有代表性的种子样品300粒,充分混合,再分成3组,每组100粒,放在铺有滤纸或脱脂棉的发芽皿内,加足水后,放置于恒温箱内,使其温度保持在28℃~30℃的条件下,第五天计算发芽势,第十四天计算发芽率,求出各组平均值即为样品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率。计算
公式如下:
发芽率(势)=发芽种子数÷供试种子数×100%
发芽势要求达到75%以上,发芽率要达到国家标准85%以上,最好达到95%以上。
在广大农村,农户若不具备上述条件,可用暖水瓶做简易快速的发芽实验。取100粒饱满的种子放在暖水瓶中,水温调到32℃浸泡24小时,然后用煮沸过的纱布包好,吊在暖水瓶塞上。暖水瓶塞上再插上一支温度计,观察瓶内温度,瓶内水温为32℃,装水高度为瓶高的1/2~1/3,不要使种子浸水,并经常更换瓶中热水,保持瓶内温度32℃左右,经过3天时间种子即可发芽,可初步掌握种子的发芽率高低。另一种更为快捷的办法是选取100粒饱满的种子,去壳后把糙米放在25℃温水的暖水瓶中浸泡4小时,然后用煮沸过的纱布包好,吊在暖水瓶塞上,在25℃温水的暖水瓶中催芽24小时,就可以初步测出种子的发芽率。
利用火炕或暖气片,也可以进行发芽试验。用30℃温水浸泡3小时~4小时后,装在消过毒的纱布袋中,把装有种子的纱布袋放置罐头瓶中,把罐头瓶放在炕上或暖气片上加温,瓶上要盖被子或衣物保温,温度保持在28℃~30℃左右,注意给种子补水,2天~3天后,种子即可发芽,可初步判断种子发芽率的高低。
㈢ 植物种子发芽率试验方法是什么
种子发芽率的高低关系到种子是否适宜播种以及播种量的多少。一般种子在播种前需进行发芽试验。试验方法:先在所用容器内(碟子或陶瓷浅盘或培养皿)放一小块玻璃,或铺一层经洗涤干净最好经过消毒的粗沙,上面放一层虑纸或纱布,作为发芽床。将试验种子分成四组,根据种子大小,每组50~100粒,分别放入4个发芽床内。粒与粒要保持一定距离,通常不能小于种子本身大小,以防带病种子发霉感染,发芽床放在发芽箱内或温度适宜地方。每一发芽床要注明种子名称,开始试验日期、种子粒数等,定期观察、登记发芽情况。种子发芽率及发芽势的计算应取供作发芽试验4组样品的平均值。
㈣ 发芽率试验方法
种子的发芽率,很难从外表看出,必须通过发芽试验去检查、测定。种子普通发芽试验的方法是:1、取种 从纯净的种子中取样四份,水稻、油菜、麦子等小粒种子每份100粒,共400粒;玉米、蚕豆等大粒种子取50粒,共200粒。2、备好发芽床 一般是用经过消毒的发芽皿、平底碗盘作发芽容器,容器内铺已消毒的干净河沙(用于大粒种子)或3—4层滤纸、草纸、纱布(用于小粒种子)。细沙加水达到手捏成团,松手即散(含水量60%— 80%),滤纸、草纸、纱布加到吸足水即可。3、浸种、摆种 供试的种子先用清洁水浸泡至吸足水,取出稍滤干再按组分别把种子摆在发芽床上,粒与粒不接触为宜。发芽容器上要标明试验日期、品种名称、样品号码,并要求摆在温度适宜的地方(最好是恒温箱内),维持发芽的适温,及时补充水分。4、观察记载 在测定发芽率好时间内(稻谷10天、麦类7—8天、豆类7—10天、棉花9天、油菜7天等),计算正常发芽种子数和四个组的平均数。正常的发芽标准是:禾谷类种子的根达种子长,幼芽达种子长的1/2;圆粒种子的根和芽达到种子的直径长;豆科作物种子的根达种子长,至少要有一片子叶和根相连。凡根、芽缺残、畸形或腐烂,根萎缩呈纤细状、水肿无根毛的,均为不正常发芽。为了更准确地测定种子的发芽率,在作普通发芽试验的同时,可作土壤发芽(直接播种到土壤里),观查测定其发芽率,这样就更可靠
㈤ 如何测定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
通过发芽率可知道种子有多少能发芽,发芽率的高低影响到用种量;通过发芽势的强弱,可知道种子发芽快慢和整齐度。在生产上都有实用意义。
测定方法:从经过净度测定后的种子中,随机取出200~400粒,分成2组或4组(每组100粒),分别放在铺有湿纸或湿沙的器皿中,放在恒温箱、植物生长箱或暖室(处)保持适宜(30~35℃)的温度,一般是3~4天计算发芽势,6~7天计算发芽率。
㈥ 检测种子发芽率的方法是
发芽率是指在规定的条件和时间内,正常发芽种子数占供检种子数的百分率。发芽率是决定播种品质优劣的重要指标之一,在种子生产、经营和使用过程中都必须进行发芽试验。
(1)数取试样样品从净度检验后充分混合的净种子中随机数取400粒玉米种子,通常以50粒为一个重复。(2)选用发芽床玉米种子发芽一般可选用沙床或纸床。
①沙床要求沙粒大小均匀,直径为0.05~0.08毫米,pH为6.0~7.5,无毒、无菌、无种子,使用前必须进行洗涤和高温消毒。化学药品处理过的种子样品发芽所用的沙子,不再重复使用。
②纸床要求持水力强、无毒质、无病菌、韧性好。供作发芽床的纸类主要有发芽纸、滤纸、吸水纸等。(3)测定方法①沙中法 将拌好的湿沙装入培养盒中,至2~3厘米厚,将种子均匀地播种在沙床上,种子间距为种子直径1~5倍,然后覆盖1~2厘米厚的松散湿沙。
②纸间法 将种子均匀播在湿润的发芽纸上,种子间距为种子直径1~5倍,再用另一张同样大小的发芽纸覆盖在种子上,然后卷成卷,两端用橡皮筋扎住,竖放在有机玻璃盒内,套上透明塑料袋保湿。(4)发芽条件①水分 发芽用水要求水质好,基本不含杂质,其pH应为6.0~7.5。沙床水分在60%,以细沙用手握住不出水,沙成团,放开即松散为原则。纸床可将其加水使其吸足水分后,沥去多余的水分,用手按凹陷处不积水即可。在整个发芽期间,发芽床必须始终保持充分湿润,以满足种子萌发所必需的水分,但水也不能多,否则影响通气。
②温度 一般温度在25℃。
③氧气 纸间发芽应注意纸卷需疏松,沙床发芽覆盖种子的沙不要压紧,保证种子周围有足够的氧气,同时应注意水分和通气的协调。
④光照 12小时循环光照。(5)发芽培养及管理在发芽箱或发芽室(人工气候室)处理7天。在发芽期间,应该进行适当的管理,以维持适宜的发芽条件。发芽床应始终保持湿润,水分不能过多或过少;保持通气良好;要经常检查温度,使其保持在(25±1)℃范围内;如发现种子发霉,应及时取出洗涤去霉,当发霉种子超过5%时,应更换发芽床,以免霉菌传染。如发现霉烂死亡种子,应将其去除并记载。(6)发芽鉴定供发芽的每株幼芽都必须按照GB/T3543.4—1995幼芽鉴定标准进行鉴定。在第四天和第七天分别记载发育良好的幼芽和不正常幼芽数。(7)结果计算
㈦ 怎样检测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
发芽率和发芽势表示种子能够正常发芽的数量、发芽的速度及发芽的整齐度。常规测定方法为:随机取样3~4份,每份种子50~100粒,按照不同蔬菜种子所需的浸种时间浸过种子后,放入铺放了消毒滤纸的培养皿中,均匀分布后注入适量的清水,大粒种子最好覆盖滤纸或纱布,以保持种皮的湿润,放入恒温箱,每天检查发芽情况,适当补充水分并且进行通风换气,记录发芽数量。需光种子,白天应放在光下,种子发霉时,可用清水冲洗干净。发芽率和发芽势的计算公式如下:
发芽势=规定天数内种子发芽的粒数+供试种子数×100%
发芽率=全部发芽的种子粒数+供试种子数×100%
发芽率和发芽势以3~4次重复的平均数表示,重复间差异显着性应<5%。发芽率和发芽势计算时间见表22。
表22 发芽率和发芽势计算时间表
㈧ 测定种子的发芽率用的是什么研究方法
测定种子的发芽率采用的方法是(抽样检测),种子的发芽率的指(发芽种子占全部种子的百分数)抽样检测
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采用的方法是(控制变量法)。测定种子的发芽率实际上是检测种子萌发的(能力)
㈨ 你知道种子的发芽率应该如何检验吗
种子发芽率是在最适宜发芽的环境条件下,在规定的时间内,正常发芽的种子粒数占供检种子总数的百分比。它反映了种子的生命力强弱,是播种品质最重要的指标,发芽率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成苗率的大小。发芽率计算公式为:
发芽率=供检种子发芽粒数/供检种子粒数×100%
六、种子生活力检验
种子生活力是指种子发芽的潜在能力,一般用发芽试验法测定,但需要时间长,且对一些休眠期长的种子行之无效,故现在生产中多用染色法、X光照射法和紫外线荧光法测定,其中以染色法最为常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