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猪肉食品问题
买回会发光的猪肉
1月19日下午,某农贸市场发生一件稀奇事,一名老太询问肉贩猪肉为何出幽蓝光时,肉贩为表明所售猪肉无任何质量问题,表示愿意拿出1千元与老太打赌猪肉不会发光。
当天下午,老太见肉贩信心十足,又担心自己可能是老眼昏花,随后怯场离去。当天晚上,老太关闭家中所有的灯光和窗帘,还叫来孙女帮忙核实猪肉是否会发光,在得到肯定答案后还让孙女用手机拍下当作依据。
猪肉发光可以吃吗
专家认为猪肉半夜发蓝光主要有五方面情况:
一、饲料中的某些荧光物质在被摄入动物体内后,会残留在动物的肌肉里。
二、饲养生猪的饲料配方不同,其中所含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的含量就有差别,如含磷超标,可能会导致肉质发光。
三、如果猪肉内的重金属含量过高,产生导电现象,也能引起猪肉发光。
四、如果用于腌肉的盐是工业用盐,那么工业盐中所含的荧光粉就会滞留在猪肉里,致使其发光。而且工业盐中的某些化学成分还极有可能与肉质中的蛋白质产生化学反应,从而诱发猪肉发光。
五、猪肉滋长了能发出荧光的被称作发光杆菌的细菌。由于是杆菌,有一定毒性,但这种毒性很弱,用煮和红烧等烹饪方法可以杀死。
最后专家提醒道,针对于这种发蓝光的猪肉最好不要吃。
食品安全问题处罚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八十五条: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有关主管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分工,没收违法所得、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和用于违法生产经营的工具、设备、原料等物品;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货值金额不足一万元的,并处二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货值金额一万元以上的,并处货值金额五倍以上十倍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许可证:
(一)用非食品原料生产食品或者在食品中添加食品添加剂以外的化学物质和其他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或者用回收食品作为原料生产食品;
(二)生产经营致病性微生物、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重金属、污染物质以及其他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含量超过食品安全标准限量的食品;
(三)生产经营营养成分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专供婴幼儿和其他特定人群的主辅食品;
(四)经营腐败变质、油脂酸败、霉变生虫、污秽不洁、混有异物、掺假掺杂或者感官性状异常的食品;
(五)经营病死、毒死或者死因不明的禽、畜、兽、水产动物肉类,或者生产经营病死、毒死或者死因不明的禽、畜、兽、水产动物肉类的制品;
(六)经营未经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检疫或者检疫不合格的肉类,或者生产经营未经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肉类制品;
(七)经营超过保质期的食品;
(八)生产经营国家为防病等特殊需要明令禁止生产经营的食品;
(九)利用新的食品原料从事食品生产或者从事食品添加剂新品种、食品相关产品新品种生产,未经过安全性评估;
(十)食品生产经营者在有关主管部门责令其召回或者停止经营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后,仍拒不召回或者停止经营的。
B. 食品安全问题应当如何解决
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纵观种种原因,我们不难发现目前食品安全问题并不是一个孤立的现象,而是跟我们目前特殊的社会大环境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只有从多方面着手,才能真正解决当前问题。
(四)加强宣传和社会舆论监督。
充
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既要继续揭露、曝光食品安全方面的违法犯罪行为,又要大力普及食品安全知识,培养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消除“见怪不怪”现
象,努力营造人人关心食品安全、人人重视食品安全的良好社会氛围,就像治理交通安全一样,全民努力。同时,加大对消费者进行食品安全方面的宣传教育,使消
费者了解更多的食品安全常识和健康饮食知识,使消费者增强食品安全意识,提高辨别问题食品的能力,自觉抵制“问题食品”,把食用不合格食品杜绝于消费者的
消费观念之外。
(五)加强对行业协会的建设和治理,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
由
食品产业链相关企业的主要厂商组成的行业协会可以在保证食品安全的过程中发挥积极的作用。行业协会的主要优势在于其成员置身食品行业中间,对于食品安全拥
有较政府和消费者更多的信息。行业协会的主要作用是促进行业自律,向消费者推荐优质食品,对不合格食品进行曝光,从而减少市场中存在的信息不对称。政府的
作用在于对行业协会进行必要的治理,对其推荐的产品进行突击检查和必要的抽查等措施,对行业协会进行资信评价,并将评价的结果向社会公众公布,取缔信誉差
的行业协会,改变目前国内评奖过程混乱的局面。
在我国食品安全事故频发的当下,百姓的"吃"变得提心吊胆了起来。
C. 平时在菜市场买肉,安全性难以保障,在买肉时要提防哪些问题啊
当前我国肉类市场上经常发生的问题主要有两个,一是注水肉,二是在肉类中违法添加“瘦肉精”。注水肉是指一些黑心商贩在屠宰前或屠宰后,通过注射器注水或直接向动物肚内灌水等方式以使生肉重量增大的肉。而瘦肉精,则是指一类不法商贩添加于饲料,以期获得增加动物瘦肉率,减少饲料使用量等效果的药物,常见的有盐酸克伦特罗及莱克多巴胺两种。肉品在购买时最好通过正规途径,少在商贩手中购买,质量安全不好说。
D. 试阐述肉及肉制品的污染来源及安全卫生管理措施
摘要 肉类的食物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吃的食物,肉类中富含丰富的营养物质,对我们的健康有很大的好处,但是现在我们吃的肉类中会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那么我们最担心肉类的哪些安全问题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E. 肉制品如何做到安全的杀菌
肉类制品需要消毒和杀菌的环节包括:肉质本身,操作刀具,人员手部以及储存空间的消毒。而传统的消毒杀菌产品,面临着:不能广谱杀菌,消毒后有残留,消毒气味难闻等难以克服的问题,为很多企业造成了不便。对肉类生产杀菌方案;建议用丹麦DCW杀菌溶液对肉制品进行浸泡处理。杀菌后分解,是广谱、安全的强力杀菌剂,细菌对它没有耐药性,不需要更换其他药剂,关键是无毒、无害、无残留,可以对肉制品安全有效的杀菌。
F. 关于肉类有哪些安全问题
肉类的食物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吃的食物,肉类中富含丰富的营养物质,对我们的健康有很大的好处,但是现在我们吃的肉类中会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那么我们最担心肉类的哪些安全问题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肉类中我们最担心的安全问题
一是污染造成的毒素残留,二是含有的大量脂肪与胆固醇。就前者而言,农药、激素、抗生素的广泛使用,加上工业的“三废”污染,致使许多有毒物质潜入并残留于肉食中,造成诸多安全问题。如曾一度作为“高科技成果”的饲料添加剂“瘦肉精”(化学名盐酸克伦特罗),虽可使生猪的瘦肉率提高10%以上,但其残留物却会引起中毒。
至于高脂肪与高胆固醇给心脏带来的威胁,更为人们所警觉。最近,四川资阳、内江等部分地区又发生了因宰杀病死猪而感染猪链球菌的事件。总而言之,人们对肉食不太放心,此乃问题的一个方面。但另一方面,肉食口感极佳,颇具诱惑力,又是人体获取热量与蛋白质等养分的重要渠道,要将其赶出餐桌是不太可能的。
为了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我们需要在生活中做到方方面面。祸从口出,病从口入,为了远离疾病,为了健康的身体,我们要时刻注意如何健康的饮食。
其他安全问题:
1.畜禽在饲养过程中使用违禁药物(如瘦肉精、催长激素等)。
2.畜禽患病后使用了大量抗菌素未来得及降解即被宰杀而流入市场。
3.有些病死的畜禽肉有可能混入市场流通销售环节。
4.注水肉问题,如果注入的是饮用水,消费者只是经济上有些损失,如果注入的是不洁净的水,则对消费者构成健康威胁。
5.肉制品中过量加入发色剂如硝酸盐、亚硝酸盐。
6.肉制品加工中使用非法添加物,如防腐剂、硼酸盐、非食用色素等。
7.肉制品在加工过程中,其肉块中心温度没有达到70℃持续10min以上,有可能存在病菌或寄生虫未被杀死而对人体存在隐患。
8.以往由肉与肉制品引起的急性食物中毒主要有:
8.1食用了腐败变质的肉与肉制品。
8.2食用了含有违禁药物的肉制品。
8.3食用了动物脏器如甲状腺、肾上腺。
8.4食用了人为投毒毒物。
G. 食品安全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有哪些
食品安全问题日益严重,如何解决食品安全问题成为了人们谈论的焦点。以下食品安全措施的具体方法:
1、加强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整顿,严格执行食品添加剂生产许可制度,查处和打击生产、销售、使用非法食品添加物的行为。
2、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整顿,开展蔬菜、水果等农兽药和禁用药物残留检测,重点打击无证照生产“黑窝点”。
3、加强食品生产加工环节整顿,督促企业建立健全食品可追溯制度和食品召回制度,打击制售假冒伪劣食品、使用非食品原料和回收食品生产加工食品的行为。
相关注意事项
一、注意看经营者是否有营业执照,其主体资格是否合法。
二、注意看食品包装标识是否齐全,注意食品外包装是否标明商品名称,配料表、净含量、厂名、厂址、电话、生产日期、保质期、产品标准号等内容。
三、注意看食品的生产日期及保质期限,注意食品是否超过保质期。
四、看产品标签,注意区分认证标志。
五、看食品的色泽,不要被外观过于鲜艳、好看的食品所迷惑。
H. 肉质品的保鲜谢谢了,大神帮忙啊
下面的方法希望能帮助你: 1、用浸过醋的湿布将鲜肉包起来,可保鲜24小时左右。 2、将鲜肉放入压力锅内,上火蒸至排气孔冒气,然后扣上减压阀离火,可保存48小时左右。 3、将芥末放在小碟里,与鲜肉放在一起,可存放4~5天。 4、把新鲜肉切成500克左右一块,装在干净的盆里。把酱油放在锅里熬开消毒,待凉后再放入盆里,酱油要能淹没猪肉,然后盖上盆盖,3个月后也不会有异味。 首先要提到的是与肉类食品关系紧密的冰箱,因为食物的营养价值不仅在于先天的生长因素,更在于后天的保存环境,如果冰箱的保鲜功能达不到一定的指标,食品的营养价值会加快流失。因此选购冰箱要注意温度、湿度、气态、抗菌等生态指标,这也是肉类保鲜的第一步。 其次可以采用一些传统的肉品保藏方法。一种是低温冷藏,使肉在0摄氏度以下保持短时间不变质,但冻肉会因水份丢失纤维变粗而不够鲜美。因此还可以增添一些小办法,如存放时将肉浸在肉汁中同时冷冻,或用双层塑料或铝薄纸袋或铝薄纸包好存放。第二种是加热处理,起到抑菌、灭酶作用,如将鲜肉切块油炸或把鲜肉煮熟,趁热放入刚熬好的猪油里。有时还可进行发酵处理。 此外,肉类食品保鲜还有许多新的方法,其一是增加防腐保鲜剂,像各种有机酸及盐类,比如将鲜肉浸泡在煮沸后冷却的盐水中可保鲜两三天,用葡萄糖溶液对鲜肉进行喷雾处理,可保鲜一个月以上。这里还有一个经过我实验验证的方法:将肉在一种保鲜液中浸泡一下,使其形成一层薄膜粘在肉的表面,一般在40℃的高温中都可保持一周。这种保鲜液的配方是:水24千克,食盐0.36千克,葡萄糖0.09千克,麦芽糊精1.2千克,用柠檬酸调节成PH值为3.5混合液即可。 今后防腐剂发展的趋势是天然防腐剂,如利用茶叶中的抗氧化变质性能进行保鲜,或从香辛料中提取有效成分来杀菌、抑菌,即安全又有效。大蒜中的蒜素和蒜氨酸,肉桂中的挥发油以及丁香中的丁香油等,均具有杀菌作用。 根据家庭情况可采用真空包装技术,它的作用主要是:抑止微生物生长,防二次污染,减缓脂肪氧化速度。 其实肉类的防腐保鲜是家庭乃至社会性的大难题,随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节奏的改变,对这一方面的探索必定会不停深入,相信会有更多更巧妙简易的方法不断出现。
I. 影响肉类食品安全问题主要有哪些
影响食品安全问题的因素如下:生物污染。在食品加工制作及包装储运过程中,如果质量检验、消毒措施等方面把关不严,就给微生物、寄生虫、生物毒素等创造大量繁殖的机会,极易造成食物中毒, 由病原微生物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时有发生,是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食物中毒,特别在气温较高的夏、秋季节更是高发时节,环境污染。环境污染主要以重金属污染及有机物污染为重点,多以工业生产如采矿、废气排放、污水灌溉及使用重金属制品等人为因素所致,对人体及食品安全的污染影响最为严重, 有机污染物中的二恶英、多氯联苯、环芳烃等工业化合物及副产物,也是毒性较强的物质,能在环境和食物链及人体内富集,是影响食品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农药与兽药残留污染:目前,在家禽、畜和水产品中普遍存在大量使用抗生素、磺胺类、激素等化学药物现象,这些物质残留量往往超标存在于动物组织中,大大增加了潜在的食品安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