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视的检查项目有以下这些:
1、眼外观检查:注意患者眼位偏斜的方向和程度,睑裂是否等大,颜面是否对称,有无内呲赘皮、解剖异常造成的假性斜视 ,有无代偿性头位。
2、视力检查及屈光检查:一是要了解有无弱视,二是要了解斜视与屈光的关系。
3、遮盖试验:检查者与患者相对而坐,距离为1/2米,取一宽5厘米,长15厘米之硬纸板作为遮盖板,分别检查注视33厘米和5米以外的目标时的眼位情况。
4、眼球运动检查:以判断眼外肌的功能。
5、隐斜的检查:用隐斜计做定量测定。集合近点的检测:帮助诊断肌性视疲劳。
专家表示孩子斜视可以通过手术治疗,而且年龄越小,治疗效果越好。手术时机以6~7岁前为最佳,术后通过双眼视训练以增强和保持稳定的立体视功能。
B. 斜视的检查方法有什么
遮盖法
是检查眼外肌功能是否正常或平衡的一种方法。只能定性,不能定量。一般可以查出具有5度以上的隐斜视或斜视。
检查方法包括有两眼交替遮盖法及单眼遮盖法。一般先作两眼交替遮盖法,如果查出有眼位不正现象,再作单眼遮盖法。
两眼交替遮盖法
让被检者面对光亮处,两眼注视远处(五米外)或近处(33cmm)目标。先观察双眼位置是否平衡,然后用一不透光的遮眼器或手掌反复交替遮断左、右眼的视线。使被检者两眼没有同时注视的机会,观察在轮换遮盖的瞬间,去掉遮盖的眼球有无转动现象。
判断
正位者:换遮他眼时,去除遮盖的眼不转动,被遮盖眼也不见眼球偏斜。
斜视者:换遮他眼时,去掉遮盖的眼球立即从偏斜位置向前方注视目标方向转动,而被遮眼则偏斜。
单眼遮盖法
受检查者两眼注视远处(五米处)或近处(33cm)目标,用遮眼器或手于一眼前反复遮盖与除去(另眼始终不加遮盖),观察两眼是否转动,然后用同法检查另眼。
判断
隐斜视:未遮眼始终固视目标不动,另眼遮盖时偏斜,去遮时又能转至注视目标位置,向内转动者为外隐斜,向外转动者为内隐斜,向下方转动者为上隐斜。
或使用角膜映光法。用一去掉聚光灯头的手电筒,置于孩子双眼前部正中30~40厘米位置,让孩子双眼注视灯泡的亮光,这时在孩子双眼角膜上会出现一个灯泡的反光亮点。仔细观察双眼角膜反光位置,就可以粗略判定有否斜视及大概的斜视角度。如果双眼角膜反光亮点均位于瞳孔中间位置,说明孩子在注视目标时双眼均处于正视位,没有斜视现象。如果一眼角膜反光点位于瞳孔中心,另一眼角膜反光点偏离瞳孔中心方向,可以确定斜视的方向。偏向瞳孔中心颞侧者为内斜视;偏向瞳孔中心鼻侧为外斜视。偏向瞳孔中心的上、下方则为垂直性斜视。这种用观察双眼角膜反光点以了解斜视状态的检查方法称角膜映光法,临床上主要用来初步检查斜视的大概角度及方向,但因一毫米一下的反光点偏移难以分辨,对7°以内斜视状态难以用此法发现。
但不管是何种类型的斜视,都应到医院进行进一步检查,让专科医生确认并提供合适的治疗方案。
C. 斜视的诊断
用以下方法可作出诊断:
1.询问病史
详细询问患者的年龄、准确的发病时间、发病原因或诱因、斜视发展情况、做过何种治疗、有无家族史等。
2.眼外观检查
注意患者眼位偏斜的方向和程度,睑裂是否等大,颜面是否对称,有无代偿性头位。
3.视力检查及屈光检查
详细检查患者的远、近视力及矫正视力。对于高度近视和散光者以及青少年患者,必须扩瞳后进行屈光检查。
4.遮盖试验
遮盖试验可以简单而又确切地对斜视进行定性检查。
5.检查眼球的运动
观察6个主要运动方向,以确定每条眼肌的功能有无异常。
6.斜视角检查
斜视角分为第一斜视角和第二斜视角。健眼注视时,斜眼偏斜的角度称为第一斜视角;当斜眼注视时,健眼偏斜的角度称为第二斜视角。测量第一、第二斜视角斜角可以协助麻痹眼的诊断,临床上常用的定量测量斜视角的方法有:角膜映光法、同视机检查法、三棱镜配合遮盖法等。
7.其他
此外,还有斜视计测量斜视角法、马氏杆加三棱镜检查法、视野计测量法等。
D. 怎样判断是否是内斜视
斜视是除屈光不正(近视、远视、散光)及弱视之外,孩子最常见的眼科疾病之一了。我们常听到的“斜眼”、“对眼”、“斗鸡眼”都是它的别称。
如何判断孩子是否斜视?
家长和孩子面对面,在33cm左右的距离,手持一个手电筒水平照在孩子两眼正中央的鼻梁处,让孩子盯着手电筒看。这时,电筒在孩子的两只眼睛上各自出现一个反光点。
怎么判断有无斜视呢?看反光点是否在两只黑眼珠的正当中。
如果在正当中,那孩子的眼睛没有斜视;
如果有任何一个反光点是在黑眼珠内侧、外侧或者偏上下(总之没有在当中),小心了,孩子可能就存在斜视。
家长一旦自测出异常,就要带孩子到医院做更详细的检查,以免情况恶化。
E. 怎样分辨自己的眼睛是否有没有斜视
斜视主要症状:轻度的内、外隐斜视不会引起眼睛不舒服,斜度高的才有眼睛不适垂直性隐斜视有较明显的眼睛不舒服,旋转性隐斜视引起眼睛及全身不适症状很明显。隐斜视的症状也与全身健康情况、精神状态等因素有关。隐斜视常出现以下症状:
1.久视之后常出现头疼、眼酸疼、畏光,这是由于持续使用神经肌肉的储备力而引起眼肌疲劳。
2.阅读时出现字迹模糊不清或重叠、串行,有时可出现间歇性复视,间歇性斜视,如果用单眼看反而觉得清晰、省力等,甚至发生双眼视觉紊乱。
3.立体感觉差,不能精确地判定空间物体的位置和距离。隐斜视还可出现神经放射性症状,如恶心、呕吐、失眠、结膜和睑缘充血等症状。
F. 怎样分辨内斜与外斜
(一)内斜视:一般俗称斗鸡眼。眼位向内偏斜。临床上可分为先天性与后天性斜视。在出生至内发生者称之为先天性内斜视。偏斜角度通常很大。后天性内斜视又分为调节性与非调节性,调节性内斜视常发生在2-3岁左右,通常会伴有中高度远视,或是异常的调节内聚力与调节比率;非调节性内斜视则和调节力与屈光状态无关。
(二)外斜视:即眼位向偏斜,一般可分为间歇性与持续性外斜视。间歇性外斜视因病人具有较好的融像能力,大部份的时间眼位可由融像能力维持在正常的位置,只有偶而在阳光下或疲乏不经心的时候,才表现出外斜的眼位。有些儿童为了避免外斜眼位引起的复视,在大太阳常会闭一只眼睛。间歇性外斜视常会发展成持续性外斜视,而偶而出现外斜视的情形变成终目持续的外斜视。
G. 怎么判断自己患了斜视呀
操作方式是:检查者与小儿对坐,用1个聚光手电,距离小儿约33厘米远,照在小儿两眼中间的鼻梁处,这时,在小儿两眼上就会有反光点。正位眼的反光点均在双眼黑眼球的中央,即在瞳孔的中央。如一眼反光点在瞳孔中央,另一眼偏向外眼角方向,该眼为内斜视;如偏向内眼角方向,则为外斜视。
检查时要不断引导小儿盯住手电看,并应反复检查几次方可确定。
H. 如何判断孩子是否患有斜视
两种斜视鉴别方法: 1.家长在家里用手电照孩子的两个瞳孔,根据手电映光的光点来判断孩子眼位正常与否,光点落在瞳孔下方属于上斜视,光点落在瞳孔内侧属于外斜视; 2.有的孩子有歪头看东西的毛病,这种表现称之为斜颈,其中最常见的叫眼性斜颈,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斜视引起的斜颈。 其鉴别方法是,家长在家里用纱布蒙住孩子的一只眼睛后,孩子的脖子不歪了。 斜视有很多症状,有的孩子怕光,遇到光线以后,会闭上一只眼睛,这样的孩子也应该高度怀疑是斜视。 关于孩子长大以后,斜视会自愈的问题?很多家长认为孩子斜视不是病,长大以后就好了,或者认为长大以后再治也来得及,这种观点是不对的。 治疗斜视,最关键的是要做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这样效果最好。如果等孩子到了十一二岁,甚至更大的年龄再治疗的话,患有斜视孩子就很难治愈了。
采纳哦
I. 真假斜视怎么区分,假性斜视由哪些原因造成的
常见的假性斜视有假性内斜视和假性外斜视。
一、假性内斜视的原因有:
1、婴儿间歇性内斜视。
主要发生于出生4个月内的婴儿,两眼在看近处物体时引起两眼内聚,出现间歇性内斜视,4-6个月后,当眼睛开始调节时,内斜可自行消失。
2、
内呲赘皮。
这种情况最容易误认为是内斜,也是假性斜视中最多见的一种类型。是由于眼内呲赘皮遮盖了眼内呲部,严重的可遮盖部分巩膜,以至于鼻侧巩膜暴露的比颞侧少,加上婴儿的鼻根过宽,从外观上给人一种内斜视(对眼)的感觉。患儿眼球向左右转动时,内转的那只眼就显得更明显。鉴别的方法是将患儿鼻根部皮肤捏起,鼻侧巩膜暴露多些,"内斜视"便消失了。
3、瞳孔距离过小。
当两眼眶距及瞳孔距离过小时,会给人有内斜视的感觉。
二、假性外斜视主要原因:
有瞳孔距离过大,会造成外斜感。
假性斜视常与真性斜视相混淆,并不能让人一眼就判断出来是假性斜视,即使有经验的临床医师也要经过反复多次检查才能判断正确。
参考网址:
http://www.p0991.com/eye-hospital-articleview-id-26399.html
J. 如何区别真假“对眼”
只要将鼻梁处的皮肤捏起用电筒照射鼻梁处灯光落在双眼瞳孔中央就为假性“对眼”,落在眼球角膜的外侧部分就为真性“对眼”。
假性“对眼”因为眼球的位置是正的,所以不需要医治。随着年龄长大鼻骨发育,内眦皮肤被鼻骨撑起提上去。
真性“对眼”则一定要治疗,越早治疗效果越好,假性近视“对眼”具备正常眼的重合、融合、立体三级视功能。真性“对眼”则不具备这三级视功能,必须及早治疗以建立这三级视功能。
对眼的产生原因:
“斗鸡眼”的发生,有生理性的原因,也有病理性的原因,两者的差别主要是眼睛的协调性是否正常、角膜反光点是否对称。
(1)生理性斗鸡眼——即假性内斜视,不是真正的斜视,仅双眼外观上像“斗鸡眼”,它的发生可能跟一些孩子的鼻梁比较偏平(俗称塌鼻梁)、内眦角(内眼角)之间距离比较宽有关。
使得这些孩子在一出生的时候好像是“斗鸡眼”,但他们眼睛的协调性实际上是正常的、双眼角膜反光点是对称的。这类孩子将会随着鼻梁慢慢长得高挺一些后,“斗鸡眼”的现象便会慢慢消失了。
还有一些孩子可能在双眼协调能力较差的月龄(半岁前)时,也可形成“斗鸡眼”了。对这种情况所致的“斗鸡眼”,家长可带孩子多到户外去看看远一点的事物,使眼睛慢慢调整过来。但如果一旦形成真性“斗鸡眼”时,就需要请专业的医生进行医学干预了。
(2)病理性“斗鸡眼”——可能跟负责眼肌活动的脑神经或者是脑神经核发育有关了。
眼球的活动主要是受三对脑神经的支配,即动眼神经、滑车神经以及外展神经,最终由大脑皮层中枢予以协调,使两眼球灵活地活动,当这三对神经中的任何一对,或者是大脑中枢出现了问题,则可能会导致斜视的发生。
它可表现为两眼球向鼻根部偏斜,即内斜,也即俗称的“斗鸡眼”,也可表现为眼球向颞侧偏斜,即外斜,即“斜白眼”。
(10)鉴别真假内斜视的主要方法是扩展阅读:
对眼的危害:
由于斜视影响美观,斜视儿童常被人起绰号,给儿童心理蒙上阴影而造成其孤僻及反常心理。一般情况下,大部分斜视儿童斜眼的视力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尤其多见于单眼性斜视。
交替性斜视患者双眼视力可能均正常,但是却仅能用一眼注视,除了不如正常人看物视野开阔外,更重要的是没有融像能力和立体视觉,不能准确分辨物体的前后距离。斜视患者不能从事诸如驾驶、测绘等需立体视觉的工作。
还有一些麻痹性斜视的患者,由于眼肌麻痹,视物成双,为克服复视,采用偏头、侧脸、抬颏等特殊的头位来补偿,医学上称“代偿头位”。这对儿童来说,不仅影响美观,还会导致全身骨骼发育畸形。
由此可见,斜视的危害不仅影响美容,为了减少、避免上述的严重并发症,必须认真对待,及早治疗。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斗鸡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