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解决方法 > hbv的两对半检测方法是

hbv的两对半检测方法是

发布时间:2022-05-23 13:46:00

❶ 乙肝两对半的检查

不知道楼主这边是想知道什么尼。说下什么是两对半吧:
乙肝两对半(五项)检查简介:aE6

aE6

乙肝两对半是国内医院最常用的乙肝病毒 (HBV)感染检测血清标志物。乙型肝炎病毒免疫学标记一共3对,即表面抗原(HBsAg)和表面抗体(抗HBs或HBsAb)、e抗原(HBeAg)和 e抗体(抗HBe或HBeAb)、核心抗原(HBcAg)和核心抗体(抗HBc或HBcAb)。乙肝两对半又称乙肝五项,其检查意义在于:检查是否感染乙肝及感染的具体情况,区分大三阳、小三阳。aE6

aE6

两对半检查是用来判断是否感染乙肝或粗略估计病毒复制水平的初步检查,乙肝两对半吸头两对半对于病情严重程度的评估参考性不大。而肝功能是衡量肝脏是否有肝细胞坏死或炎症存在的重要检查,其中转氨酶是重中之重,治疗需要以肝功能为重要参考指标。HBV DNA检查是判断如何治疗的参考依据,同时也对传染性有一定的参考意义,一般DNA越高,传染性越强,也需要同肝功能一起检查。
乙肝五项检查分别是:

1.表面抗原(HBsAg)2.表面抗体(抗HBs)3.е抗原(HBeAg)4.е抗体(抗HBe)5、核心抗体(抗HBc),乙肝五项又叫乙肝两对半。乙肝两对半就业问题乙肝五项检查的意义:

1、HBsAg-表面抗原:是乙肝病毒的外壳蛋白,本身不具有传染性,但它的出现常伴随乙肝病毒的存在,所以它是已感染乙肝病毒的标志。 aE6
临床意义:为已经感染病毒的标志,并不反映病毒复制和传染性的强弱。

2、HBsAb-表面抗体:一般简称表面抗体。当乙型肝炎病毒侵入人体后,刺激人的免疫系统产生免疫反应,人体免疫系统中的B淋巴细胞分泌出一种特异的免疫球蛋白G。它可以和表面抗原特异地结合,在体内与人体的其他免疫功能共同作用下,可把病毒清除掉,保护人体不再受乙肝病毒感染,故称表面抗体为保护性抗体。
临床意义:为中和性抗体标志,是否康复或是否有抵抗力的主要标志。

3、e抗原(HBeAg):一般通称e抗原。它源于乙型肝炎病毒的核心,是核心抗原的亚成分,或是核心抗原裂解后的产物。e抗原是可溶性蛋白。当核心抗原裂解时,可溶性蛋白部分(即e抗原)就溶于血清中,存在于血液循环中,若取血化验就可查出来。
临床意义:为病毒复制标志,持续阳性3个月以上则有慢性化倾向。

4、HBeAb-e抗体:e抗体是乙型肝炎e抗体的简称(抗-HBe),它是由e抗原刺激人体免疫系统产生出来的特异性抗体,这种特异性e抗体能够和e抗原结合。

临床意义:为病毒复制停止标志,病毒复制减少,传染性较弱但,抗-HBe和抗-HBs不同,e抗体不是保护性抗体,不代表患者有了免疫力。

5、HBcAb-核心抗体:核心抗原虽然在血清中查不出来(它在血中很快被裂解),但是它具有抗原性,能刺激身体的免疫系统产生出特性抗体,即核心抗体,故检测抗-HBc可以了解人体是否有过核心抗原的刺激,也就是说是否有过乙肝病毒的感染。所以抗-HBc是一项病毒感染的标志。
临床意义:曾感染或感染期出现的标志。核心抗体IGM是新近感染或病毒复制标志,核心抗体IgG是感染后就会产生的,对于辅助两对半检查有一定意义。

专业肝病专科医院——南京万厚中医肝病医院

❷ 什么是乙肝两对半检查是查血吗

是通过查血进行检查。
乙肝两对半是国内医院最常用的乙肝病毒 (HBV)感染检测血清标志物。乙型肝炎病毒免疫学标记一共3对,即表面抗原(HBsAg)和表面抗体(抗HBs或HBsAb)、e抗原(HBeAg)和 e抗体(抗HBe或HBeAb)、核心抗原(HBcAg)和核心抗体(抗HBc或HBcAb)。乙肝两对半又称乙肝五项,其检查意义在于:检查是否感染乙肝及感染的具体情况,区分大三阳、小三阳。
乙肝两对半即乙肝五项检查包括: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表面抗体HBsAb、乙肝e抗原HBeAg、乙肝e抗体HBeAb、乙肝核心抗体HbcAb。正常情况下五项指标全部阴性或乙肝表面抗体(HbsAb)阳性。

❸ 乙肝两对半定量检查

与定性检测相比,乙肝两对半定量检测具有如下优势: 提高灵敏度 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定量技术(TRFIA)定量检测HBsAg灵敏度可达0.2ng/ml,而定性检测的灵敏度是2ng/ml,定量检测可明显提高检测的灵敏度。这样,在急性乙肝早期就能及早检出HBsAg,确证乙肝病毒感染,缩短窗口期;其次,定量检测可发现低浓度HbsAg携带者,为正确判断病情提供依据。 动态观察监测病情变化。定量分析HBsAg和HBsAb的浓度变化,可预见急性乙肝是否处于恢复期。如HBsAg浓度降低,HBsAb浓度逐渐升高,说明病情正往恢复期发展;反之,HBsAg浓度处于较高水平或上升趋势,而HBsAb一直处于较低水平,则易发展为慢性乙肝或病毒携带者。 观察治疗效果。定量分析HBeAg和HBeAb的浓度变化,可反映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定量测定能明确检测HBeAg向HBeAb转换的时期,即表现为HBeAg浓度下降和HbeAb升高的过程。高浓度的HBeAg还可间接提示病毒处于高复制状态,具有较高的传染性。高浓度的HBeAb一方面提示病情好转,而在某些时候(如肝功能指标很差)则可能与肝坏死、肝硬化、肝癌有关。 监测感染状况。HBcAb浓度的高低可反映病毒感染的状态。高浓度的HBcAb提示乙肝急性感染,恢复期浓度降低,而慢性乙肝呈HBcAb持续高浓度;而低浓度的HBcAb一般为恢复期或既往感染。 判断病情演变。乙肝两对半定量检测有利于对慢性肝炎活动性或非活动性进行判断,非活动性慢性乙肝各项指标相对稳定,活动性往往呈现进行性变化。评估预防HBsAb的定量测定能够对抗体是否真正具有免疫力作出正确评价,对乙肝的预防起到监督作用。HBsAb的含量在10mlU/ml以上,血清定性检测即可呈阳性结果,但并不提示机体都一定具有免疫力,而HBsAb的含量在10-100mlU/ml之间的样本,定性虽为“阳性”,但此时机体对HBV的免疫力较弱,甚至不能预防乙肝病毒感染;只有HBsAb的含量达到100mlU/ml以上时,才可确定具有抵抗乙肝病毒入侵的作用。作定量检测,可根据HBsAb的含量判断机体对乙肝病毒的免疫状态及乙肝疫苗的免疫效果。因此,定量测定对乙肝疫苗免疫力的评价和高危人群预防免疫具有重要意义。

❹ 简述分别用ELISA的哪种方法检测乙肝两对半

表面抗原和E抗原采用的是双抗体夹心法。

表面抗体是双抗原夹心法。

E抗体和核心抗体是竞争抑制法或间接法。

乙肝两对半:检测血清中有无乙肝病毒5种抗原、抗体的简称,也叫乙肝五项,共为两对半,即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旧称澳抗)、表面抗体(抗-HBs或HBsAb)为一对、乙肝病毒e抗原(HBeAg)、e抗体(抗-HBe或HBeAb)为一对,另一项只检测乙肝病毒核心抗体(抗-HBc或HBcAb)。

(4)hbv的两对半检测方法是扩展阅读:

在乙肝两对半定性检查中,项目顺序如下: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肝病毒表面抗体HBsAb、乙肝病毒e抗原HBeAg、乙肝病毒e抗体HBeAb、乙肝病毒核心抗体HBcAb,“-”表示阴性,“+”表示阳性。

在乙肝两对半定量检查中,乙肝两对半正常值为:

①HBsAg:<0.5ng/ml(毫微克/毫升)

②HBsAb:<=10MIU/ml

③HBeAg<=0.5PEI U/ml

④HBeAb:当HBeAb定量<=0.2PEI U/ml

⑤HBcAb:<=0.9PEI U/ml。

❺ 乙肝全套检查包括哪些方法

乙型肝炎全套检查俗称“乙型肝炎两对半检测”,是对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标志物的检测。包括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HBsAg)、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抗- HBs)、乙型肝炎e抗原( HBeAg)、乙型肝炎e抗体(抗一HBe)、乙型肝炎核心抗体(抗- HBc),现在也常常将乙型肝炎核·心抗体IgM列入其中。该检查是了解机体是否正感染或感染过乙型肝炎病毒,以及机体对HBV感染的免疫状态的重要指标,在乙型肝炎患者诊断、治疗及流行病学调查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两对半检测有定性和定量检测之分。

❻ 乙肝两对半检查

您好!
你的两对半结果为大三阳。大三阳最大的特点就是它具有很强的传染性。

你的肝功能报告转氨酶、蛋白、胆红素代谢等基本正常。
目前也不需要抗病毒治疗,因为肝功能正常、肝脏没有炎症改变的患者抗病毒治疗效果不理想。

你现在所要做的就是定期复查肝功能,一般三至六个月复查一次。
在必要的时候hbvdna病毒量检测及肝胆b超也应该做下。hbvdna可以检测到体内的病毒量,病毒复制是否活跃等,b超可以检查肝脏是否有炎症改变,比如肝纤维化(硬化)肝脏病变等。
目前你的情况还是以定期查肝功能为主。

平时生活自己多注意,为了自身健康不要饮酒吸烟。少吃辛辣刺激食品。多吃蔬菜水果及菌类食品。饮食以清淡为主。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乐观。
乙肝并不可怕,只要自己生活饮食多注意,定期复查。做到需要治疗时及时治疗,不需要治疗时做好保养。乙肝就无法对生命健康构成威胁。
祝你生活愉快!

❼ 两对半的定量检测

乙肝两对半是检查人体是否感染乙肝病毒的乙肝病毒血清学标志物,一般医院采取的检测方法都是定性乙肝两对半分液器检查,即乙肝两对半指标是阴性还是阳性,阳性说明在血液中检测到了,阴性说明在血液中没有检测到。比如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就说明感染了乙肝病毒,乙肝表面抗体阳性就说明体内有保护性抗体。
乙肝两对半定性检测对乙肝疾病的诊断,病情监测,疗效观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随着临床医学的发展,乙肝两对半定性检测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临床及患者的要求,特别是在疗效观察以及乙肝疫苗注射后抗体产生情况的观察上有明显的不足。随着检验医学的发展,乙肝两对半定量测定成为可行,大大弥补了乙肝两对半定性检测的不足。而且乙肝两对半定量检测可与HBVDNA荧光测定相互补充,综合评价患者病情与药物疗效,这在临床治疗中应用十分广泛。具体地说,乙肝两对半定量检测有哪些作用呢?
乙肝两对半定量检测能提供乙肝病毒标志物的精确含量。这不仅是方法学上的进步,在临床的使用上也有较大优越性。临床应用情况表明,乙肝两对半定量检测值的高低是诊断乙肝的可靠依据。资料显示,血清乙肝病毒血症水平的增加触发了机体免疫反应,结果导致肝脏损害,表现为转氨酶(ALT)升高。检测乙肝病毒含量不仅能较好地反应乙肝病毒携带者的病毒血清水平和感染强弱程度,对动态观察治疗前后乙肝病毒含量变化以及评价和预测疗效均有重要意义。因此,乙肝两对半定量检测的变化对评价和预测疗效均有重要意义,是疗效观察的有效指标。如伴随着HBsAg、和HBeAg浓度的降低,说明病情好转,治疗有效,特别是HBeAg浓度的减少直至消失,是治疗效果的最佳体现。如果治疗过程中HBsAg和HBeAg浓度不降反而升高,说明疗效欠佳或无效,应考虑更改治疗方案,否则将贻误治疗时机,对患者不利。
乙肝疫苗注射后,机体产生反应性抗体,通过定量检测抗-HBs的浓度即可知道抗体产生的程度,高浓度的抗-HBs表示疫苗注射成功,如果浓度很低甚至检不出,说明疫苗注射效果欠佳或无效。疫苗注射一定时间后,抗体浓度会逐渐下降,此时定量检测抗-HBs,如果浓度较低,则需进行疫苗加强注射,以保证机体维持有效的免疫状态。

❽ 乙肝两对半检测

乙肝两对半是国内医院最常用的乙肝病毒 (HBV)感染检测血清标志物。乙型肝炎病毒免疫学标记一共3对,即表面抗原(HBsAg)和表面抗体(抗HBs或HBsAb)、e抗原(HBeAg)和 e抗体(抗HBe或HBeAb)、核心抗原(HBcAg)和核心抗体(抗HBc或HBcAb)。乙肝两对半又称乙肝五项,其检查意义在于:检查是否感染乙肝及感染的具体情况,区分大三阳、小三阳。
两对半检查是用来判断是否感染乙肝或粗略估计病毒复制水平的初步检查,乙肝两对半吸头两对半对于病情严重程度的评估参考性不大。而肝功能是衡量肝脏是否有肝细胞坏死或炎症存在的重要检查,其中转氨酶是重中之重,治疗需要以肝功能为重要参考指标。HBV DNA检查是判断如何治疗的参考依据,同时也对传染性有一定的参考意义,一般DNA越高,传染性越强,也需要同肝功能一起检查。 乙肝两对半中 1(HBsAg-乙肝病毒表面抗原)为已经感染病毒的标志, 并不反映病毒有无复制、复制程度、传染性强弱; 2(HBsAb-乙肝病毒表面抗体)为中和性抗体标志,是否康复或是否有抵抗力的主要标志。乙肝疫苗接种者,若仅此项阳性,应视为乙肝疫苗接种后正常现象; 3(HBeAg-乙肝病毒e抗原)为病毒复制标志。持续阳性3个月以上则有慢性化倾向; 4(HBeAb-乙肝病毒e抗体)为病毒复制停止标志。病毒复制减少,传染性较弱,但并非完全没有传染性; 5(HBcAb-乙肝病毒核心抗体)为曾经感染过或正在感染者都会出现的标志。核心抗体IGM是新近感染或病毒复制标志,核心抗体IgG是感染后就会产生的,对于辅助两对半检查有一定意义。 前S1抗原三病毒复制的另一个指标,临床意义不是很大。 由于核心抗原在血中不易测到,目前试剂盒也不过关,所以还剩两对半抗原抗体,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乙肝两对半”检查,或称“乙肝五项”检查。
[编辑本段]临床意义
以下是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即常说的乙肝五项或称两对半)的临床意义: 序号 HBsAg HBsAb HBeAg HBeAb HBcAb 临床意义
9种常见模式
1 - - - - - 过去和现在未感染过HBV。 2 - - - - + (1)既往感染未能测出抗-HBs;(2)恢复期HBsAg已消, 抗-HBs尚未出现;(3)无症状HBsAg携带者。 3 - - - + + (1)既往感染过HBV;(2)急性HBV感染恢复期; (3)少数标本仍有传染性。 ①HBV感染已过;②抗HBs出现前的窗口期。HBeAg在乙型肝炎潜伏期的后期出现,略晚于HBsAg的出现,而消失较早,与HBV-DNA密切相关。其临床意义为:(1)可作为急性乙肝辅助诊断和预后指标,乙肝两对半检查急性乙肝进入恢复期常随HBsAg的消失而消失。如果急性乙肝发病后3-4个月,HBeAg由阳转阴,抗-HBE出现,表示预后良好.起病3-6个月,仍HBeAg(+),可能是急性肝炎转为慢性的最早证据。(2)有助于判断乙肝患者或HBV携带者的传染性强弱。HBeAg存在于HBsAg阳性者血清中,说明血液中有Dane颗粒,多数HBV-DNA阳性,三者消长基本呈平行关系。所以HBeAg(+)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抗-HBe(+)者一般传染性较低。但若血清HBV-DNA(+),可能有HBV变异株存在,仍有一定的传染性;(3)HBeAg阳性提示HBV在体内复制。HBeAg消失前后出现抗-HBe,此时期称为血清转换期,即由HBV复制期转为非复制期。出现抗-HBe常提示HBV增殖减弱或终止。但如果HBV基因的前C区核苷酸序列改变阻止了HBeAg的形成,血循环中仍有HBV存在,肝病可能继续发展,并逐步演变成肝硬化;(4)在出现原发性肝癌时,HBeAg检出率下降,而抗-HBe,a-FP增高.故在HBsAg(+)的肝硬化病人中,抗-HBe(+),a-FP增高,提示早期肝癌的可能;(5)母婴传播中,孕妇分娩时HBeAg(+)可能扩大母婴之间的传播率。 4 - + - - - (1)注射过乙肝苗有免疫;(2)既往感染;③假阳性。 5 - + - + + 急性HBV感后康复。 6 + - - - + (1)急性HBV感染;(2)慢性HBsAg携带者;(3)传染性弱。 7 - + - - + 既往感染过乙肝病毒,现病毒已基本清除,身体在康复。但也有个别病人仍出现肝功能异常、DNA阳性,考虑病毒是否有变异存在,仍要继续治疗。,仍有免疫力。HBV感染,恢复期 8 + - - + + (1)急性HBV感染趋向恢复;(2)慢性HBsAg携带者; (3)传染性弱。即俗称的“小三阳”。 9 + - + - + 急性或慢性乙型肝炎感染。提示HBV复制,传染强。 即俗称的“大三阳”。
16种少见模式
10 + - - - - (1)急性HBV感染早期,急性HBV感染潜伏期; (2)慢性HBV携带者,传染性弱。 11 + - - + - (1)慢性HBsAg携带者易转阴;(2)急性HBV感染趋向恢复。 12 + - + - - (1)急性HBV感染早期,(2)慢性携带者,传染性强。 13 + - + + + (1)急性HBV感染趋向恢复;(2)慢性携带者。 14 + + - - - (1)亚临床型HBV感染早期;(2)不同亚型HBV二次感染。 15 + + - - + (1)亚临床型HBV感染早期;(2)不同亚型HBV二次感染。 16 + + - + - 亚临床型或非典型性感染。 17 + + - + + 亚临床型或非典型性感染。 18 + + + - + 亚临床型或非典型性感染早期。 HBsAg免疫复合物,新的不同亚型感染。 19 - - + - - (1)非典型性急性感染;(2)见于抗-HBc出现之前的 感染早期,HBsAg滴度低而呈阴性,或呈假阳性。 20 - - + - + 非典型性急性感染。 21 - - + + + 急性HBV感染中期。 22 - + - + - HBV感染后已恢复。 23 - + + - - 非典型性或亚临床型HBV感染。 24 - + + - + 非典型性或亚临床型HBV感染。 25 - - - + - 急性HBV感染趋向恢复。
7种罕见模式
26 + + + + + ①一种亚型的HBsAg及异型的抗HBs(常见); ②血清从HBsAg转化为抗HBs的过程(少见)。 27 - + + + - 28 - + + + + 29 - - + + - 30 + - + + - 31 + + + - - 32 + + + + -
[编辑本段]定量检测
乙肝两对半是检查人体是否感染乙肝病毒的乙肝病毒血清学标志物,一般医院采取的检测方法都是定性检查,即乙肝两对半指标是阴性还是阳性,阳性说明在血液中检测到了,阴性说明在血液中没有检测到。比如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就说明感染了乙肝病毒,乙肝表面抗体阳性就说明体内有保护性抗体。 乙肝两对半定性检测对乙肝疾病的诊断,病情监测,疗效观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随着临床医学的发展,乙肝两对半定性检测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临床及患者的要求,特别是在疗效观察以及乙肝疫苗注射后抗体产生情况的观察上有明显的不足。随着检验医学的发展,乙肝两对半定量测定成为可行,大大弥补了乙肝两对半定性检测的不足。而且乙肝两对半定量检测可与HBVDNA荧光测定相互补充,综合评价患者病情与药物疗效,这在目前的临床治疗中应用十分广泛。具体地说,乙肝两对半定量检测有哪些作用呢? 乙肝两对半定量检测可以评价和预测疗效 乙肝两对半定量检测能提供乙肝病毒标志物的精确含量。这不仅是方法学上的进步,在临床的使用上也有较大优越性。临床应用情况表明,乙肝两对半定量检测值的高低是诊断乙肝的可靠依据。资料显示,血清乙肝病毒血症水平的增加触发了机体免疫反应,结果导致肝脏损害,表现为转氨酶(ALT)升高。检测乙肝病毒含量不仅能较好地反应乙肝病毒携带者的病毒血清水平和感染强弱程度,对动态观察治疗前后乙肝病毒含量变化以及评价和预测疗效均有重要意义。因此,乙肝两对半定量检测的变化对评价和预测疗效均有重要意义,是疗效观察的有效指标。如伴随着HBsAg、和HBeAg浓度的降低,说明病情好转,治疗有效,特别是HBeAg浓度的减少直至消失,是治疗效果的最佳体现。如果治疗过程中HBsAg 和HBeAg浓度不降反而升高,说明疗效欠佳或无效,应考虑更改治疗方案,否则将贻误治疗时机,对患者不利。 乙肝两对半定量检测可评估乙肝疫苗接种效果 乙肝疫苗注射后,机体产生反应性抗体,通过定量检测抗-HBs的浓度即可知道抗体产生的程度,高浓度的抗-HBs表示疫苗注射成功,如果浓度很低甚至检不出,说明疫苗注射效果欠佳或无效。疫苗注射一定时间后,抗体浓度会逐渐下降,此时定量检测抗-HBs,如果浓度较低,则需进行疫苗加强注射,以保证机体维持有效的免疫状态。 乙肝两对半定量检测可降低误诊率 乙肝两对半定量检测较定性检测更敏感,在乙肝病毒标志物处于低浓度时,定性检测可表现为阴性,而定量检测仍可检出,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漏诊率,避免误诊,充分体现了乙肝两对半定量测定的优越性。 乙肝两对半定量检测注意事项 在进行乙肝两对半定量检测时,要注意选择大型肝病专科医院,他们一般拥有先进的检测设备,可以降低检测中的误差,提高检测的准确率,为乙肝诊断治疗提供科学依据。从而也避免了误诊误治给您带来的额外的经济负担和精神负担。
[编辑本段]乙肝两对半检查结果分析
乙肝两对半中的不同组合其意义都是不一样的,最常见的模式有: 1.如果表面抗原、e抗原和核心抗体三项是阳性,这说明是急性或者是慢性乙肝感染,说明乙肝病毒在复制,传染性很强,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乙肝大三阳。 2.如果表面抗原、e抗体和核心抗体三项是阳性,则说明是急性乙肝病毒的感染正在恢复,抑或是慢性表面抗原携带者,传染性较弱,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小三阳。 3.如果表面抗体和核心抗体两项是阳性,表示以前曾感染过乙肝病毒,现在体内的病毒已经基本上得到清除,身体正在处在康复,不过这种情况也不能大意,也有个别的患者会出现肝功异常、DNA是阳性,要考虑病毒是不是有了变异,需要继续接受治疗。
[编辑本段]临床表现
乙肝两对半出现阳性的处理措施 乙型肝炎病毒既往感染者的一些表现形式,无须用药治疗主要有: (1)乙肝病毒表面抗体单项阳性。这是乙肝"两对半"指标阳性中意义最好的一种,对乙肝病毒免疫,是保护性抗体,正常人接种乙肝疫苗的目的就是要让机体产生乙肝病毒表面抗体。 (2)乙肝病毒表面抗体、e抗体和核心抗体3种抗体同时阳性;或乙肝病毒表面抗体及核心抗体2项抗抗体阳性;或乙肝病毒e抗体及核心抗体2项阳性;或只有乙肝病毒核心抗体1项阳性。以上4种情况都可在化验单中出现,如果被检查者肝功能始终正常,没有任何不适,只能代表既往被乙肝病毒感染,对于这些乙肝病毒既往感染者根本不需要吃药治疗,他们没有传染或已完全康复,一般来说也不必再注射乙肝疫苗,可以正常生活和工作。 (3)肝炎病毒携带者,即所谓“大小三阳”,且肝功能正常,肝脏穿刺也无病理损伤者。这种情况下一般不建议用药,而且用药效果也不好。只要定期肝检,远离烟酒等对肝脏伤害比较大的有毒物质,基本可以终生不出现病理症状。胡乱用药有可能会使病毒发生变异,加重病情。也就是说病毒携带者一般根本无需用药,国家的体检政策也是要求把病毒携带者和不带毒者一视同仁。 乙肝病毒感染者若出现肝功异常,肝脏有病理损伤,甚至表现出黄疸乏力等临床症状,一般需要用药治疗,但是用药的种类有很大差别,必须做到因人而异,区别对待。主要有: (1)乙肝病毒表面抗原、e抗原和核心抗体同时阳性,称"大三阳",说明乙肝病毒在体内复制活跃,传染性强,要使用抗病毒药物治疗,争取使乙肝病毒e抗原转阴,即由"大三阳"转为"小三阳"。如果患者"大三阳"伴有转氨酶升高、非活动性肝硬化、无肝病家族史,可以使用干扰素治疗。拉米夫定使用的范围比干扰素更广泛,如活动型肝炎、肝硬化等,但是患者年龄最好在16岁以上。 (2)乙肝病毒表面抗原、e抗体及核心抗体同时阳性,称"小三阳";或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和核心抗体同时阳性,称"小二阳"。这种情况应该区别对待:A.乙肝"小三阳"或"小二阳",肝功能正常,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检测为阴性,表示病毒复制程度已降低或明显缓解,预示病情好转、传染性降低,此时只需口服一些保肝药物即可,如护肝金药片、罗浮健肝灵、复方益肝灵等,如果不吃药,密切观察随访也可。B.虽为"小三阳"或"小二阳",但是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检测为阳性,肝功能始终不正常,这种阴转是由乙肝病毒变异所引起的,标志着疾病趋向复杂化或病情加重,仍需积极治疗。治疗药物可用中药制剂,如罗浮健肝灵、苦参素等,也可试用拉米夫定。 特别应该指出的是,目前我国市售的乙肝诊断试剂标准化不够,基本有些试剂稳定性较差,还存在假冒伪劣现象,加上有些单位的检测方法不准确,仪器、血样、温度常是客观影响因素,可能出现"两对半"假阳性、假阴性,同一份血样两个单位的检查结果互相矛盾等情况。所以当拿到"两对半"阳性报告时首先要冷静对待,请专科医生帮助分析、判断,必要时到专科医院复查核实。 乙肝检查再添新指标 以前是“两对半”,后来增加了一个HB-cAb-Igm(核心抗体Igm),成了三对,现在又出现了一个Pre-S1(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简称S1抗原),“两对半”变成了“三对半”。 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检测的意义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对乙肝病毒感染作早期诊断;二是有利于对乙肝患者的病情作出判断;三是帮助患者进行药物选择和做预后判断。“两对半”检查的目的是诊断患者的感染状况、病毒复制情况、病程预后和药物疗效的观察等。前S1抗原的检测能够从五个方面弥补和加强“两对半”检测的不足: 1、由于前S1抗原出现在急性乙型肝炎感染的最早期,在转氨酶升高前即可查出,所以它可作为早期诊断乙肝病毒感染的指标。 2、急性乙肝患者前S1抗原阴转越早,预后越好,是病毒清除的最早迹象。反之,前S1抗原持续阳性,预示着感染将发展成慢性肝炎。 3、抗HBe(+)慢性乙肝约占慢肝的30-50%,检测前S1抗原阳性,提示病毒在机乙肝两对半检测体内继续复制,此类患者更容易演变为肝硬化或肝癌。加查前S1抗原弥补了HBeAg的缺失造成的诊断和治疗困难。 4、在HBV(嗜肝DNA病毒)无症状携带者中,有一定比例的抗HBe(+)者,加查前S1抗原可反映病毒在体内还较活跃,提示病毒并没有清除,肝脏还有潜在的病理损伤的可能。 5、抗病毒治疗乙肝,加查前S1抗原可作为治疗前的患者筛查(适应症)和治疗后的疗效判断,尤其对抗HBe(+)的慢性乙肝患者抗病毒药物治疗的排查可起到重要作用。(国外已有文献报道,前C区变异者不适宜用干扰素。)

❾ 乙肝两对半检测方法

==乙肝五项检查包括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对乙肝进行定性的一个标准就是拿实际检测值和乙肝五项定量检测的参考值作对比

❿ 乙肝两对半的检测包括什么

乙肝两对半是国内医院最常用的乙肝病毒 (HBV)感染检测血清标志物。乙型肝炎病毒免疫学标记一共3对,即表面抗原(HBsAg)和表面抗体(抗HBs或HBsAb)、e抗原(HBeAg)和 e抗体(抗HBe或HBeAb)、核心抗原(HBcAg)和核心抗体(抗HBc或HBcAb)。乙肝两对半又称乙肝五项,其检查意义在于:检查是否感染乙肝及感染的具体情况,区分大三阳、小三阳。

阅读全文

与hbv的两对半检测方法是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薯仔酿酒方法和步骤 浏览:661
月嫂培训方法与技巧学习 浏览:840
冲米粉的正确方法玉米饼的做法 浏览:480
口风琴吹管使用方法 浏览:748
航空电缆对接插头包扎的方法步骤 浏览:620
积分电路计算方法 浏览:350
如何用最简便的方法做仓鼠窝 浏览:395
办公软件使用方法 浏览:679
如何知道车辆转向灯的使用方法 浏览:241
用什么方法化解尿酸 浏览:321
hiv抗体检测的方法有哪些 浏览:951
摩托真空胎安装方法 浏览:591
有什么方法比较快入眠 浏览:416
研究一般课题的科学方法 浏览:454
女生自助购物正确方法 浏览:155
急性鼻炎咽喉炎的治疗方法 浏览:927
大金过桥检测方法 浏览:756
碳酸钠和硫酸铵鉴别方法 浏览:209
如何区分家长类型和沟通方法 浏览:588
秦艽的种植方法 浏览: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