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PT检测是什么无损探伤中的哪一种
PT检测是无损探伤中的渗透检测。
渗透剂在毛细作用下,渗入表面开口缺陷内;在去除工件表面多余的渗透剂后,通过显象剂的毛细作用将缺陷内的渗透剂吸附到工件表面形成痕迹而显示缺陷的存在。
主要用于检查坡口表面、碳弧气刨清根后或焊缝清楚后的刨槽表面、工卡具铲除的表面以及不便磁粉探伤部位的表面开孔缺陷。
常用的无损探伤方法有:X光射线探伤、超声波探伤、磁粉探伤、渗透探伤、涡流探伤、γ射线探伤、萤光探伤、着色探伤等方法。
(1)纸渗透剂检测方法扩展阅读
注意事项:
1、预处理工作被检表面不得有影响渗透检测的铁锈、氧化皮、焊接飞溅、铁屑、毛刺以及各种防护层;对工件进行预清洗,清洗后,检测面上遗留的溶剂、水分等必须干燥,且应保证在施加渗透剂之前不被污染。
2、施加渗透剂将着色渗透液均匀喷涂于受检工件表面。喷涂时,喷嘴距受检工件表面20~30mm为宜。在整个渗透时间内,着色渗透液必须润湿覆盖全部受检工件表面;在10-50℃的温度条件下,渗透持续时间一般不少于10分钟。
3、去除多余的渗透剂先用干燥、洁净不脱毛的布依次擦拭,直至大部分多余渗透剂被清除掉。再用蘸有清洗剂的干净不脱毛布或纸进行擦拭。但应注意,不得往复擦拭,不得用清洗剂直接在被检面冲洗。
4、干燥用干净的布擦干被检面或在室温下干燥5-10分钟后再显相。
5、施加显像剂显像剂使用前要摇动使其充分混和均匀,喷施的显像剂应薄而均匀,不可在同一部位反复多次施加;施加好显像剂后,应进行自然干燥或用温空气吹干。
⑵ 渗透检测原理是什么
当被检工件表面涂覆了带有颜色或荧光物质且具有高度渗透能力的渗透液时,在液体对固体表面的湿润作用和毛细管作用下,渗透液渗透入工件表面开口缺陷中,然后,将工件表面多余的渗透液清洗干净,注意保留渗透到缺陷中的渗透液,再在工件表面涂上一层显象剂,将缺陷中的渗透液在毛细作用下重新吸附到工件表面,从而形成缺陷的痕迹,通过直接目视或特殊灯具,观察缺陷痕迹颜色或荧光图象对缺陷性质进行评定,这就是渗透探伤的基本原理。
⑶ 渗透检测的基本原理及步骤
渗透检测是基于液体的毛细作用(或毛细现象)和固体染料在一定条件下的发光现象。
渗透检测的工作原理是:工件表面被施涂含有荧光染料或者着色染料的渗透剂后,在毛细作用下,经过一定时间,渗透剂可以渗入表面开口缺陷中;去除工作表面多余的渗透剂,经过干燥后,再在工件表面施涂吸附介质——显像剂;同样在毛细作用下,显像剂将吸引缺陷中的渗透剂,即渗透剂回渗到显像中;在一定的光源下(黑光或白光),缺陷处的渗透剂痕迹被显示(黄绿色荧光或鲜艳红色),从而探测出缺陷的形貌及分布状态。
渗透检测的基本步骤
无论是那种渗透检测方法,其步骤基本上是差不多的,主要包括以下几步:
1、预处理;
2、渗透;
3、清洗;4、显像;
5、观察记录及评定;
6、后处理。
渗透检测的结果主要受到操作者的操作影响,所以进行渗透检测的人员一定要严格按照相关的工艺标准、规程及技术要求来进行操作,这样才能确保检测结果的可靠性。
⑷ 渗透检测的一般步骤及要求
1.被检物表面处理。
2.施加渗透液。
3.停滞一定时间。
4.表面渗透液清洗。
5.施加显像剂。
6.缺陷内部残留的渗透液被显像剂吸附出来,进行观察。
7.缺陷判定。
一、表面处理
对表面处理的基本要求就是,任何可能影响渗透检测的污染物必须清除干净,同时,又不能损伤被检工件的工作功能。渗透检测工作准备范围应从检测部位四周向外扩展25mm以上。
污染物的清除方法有:机械清理,化学清洗和溶剂清洗,在选用时应进行综合考虑。特别注意涂层必须用化学的方法进行去除而不能用打磨的方法。
二、渗透剂的施加
常用的施加方法有喷涂、刷涂、浇涂和浸涂。
渗透时间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一般来说,施加渗透剂的时间不得少于10min,对于应力腐蚀裂纹因其特别细微,渗透时间需更长,可以长达2小时。
渗透温度一般控制在10~50℃范围内,温度太高,渗透剂容易干在被检工件上,给清洗带来困难;温度太低,渗透剂变稠,动态渗透参量受到影响。当被检工件的温度不在推荐范围内时,可进行性能对比试验,以此来验证检测结果的可靠性。
在整个渗透时间内应让被检表面处于润湿状态。
三、渗透剂的去除
在渗透剂的去除时,既要防止过清洗又要防止清洗不足,清洗过度可能导致缺陷显示不出来或漏检,清洗不足又会使得背景过浓,不利于观察。
水洗型渗透剂的去除:水温为10~40℃,水压不超过0.34MPa,在得到合适的背景的前提下,水洗的时间越短越好。
后乳化型渗透剂的去除:乳化工序是后乳化型渗透检测工艺的最关键步骤,必须严格控制乳化时间防止过乳化,在得到合适的背景的前提下,乳化的时间越短越好。
溶剂去除型渗透剂的去除:应注意不得往复擦拭,不得用清洗剂直接冲洗被检表面。
四、显像剂的施加
显像剂的施加方式有喷涂、刷涂、浇涂和浸涂等,喷涂时距离被检表面为300~400mm,喷涂方向与被检面的夹角为30~40°,刷涂时一个部位不允许往复刷涂几次。
五、观察
观察显示应在显像剂施加后7~60min内进行。
观察的光源应满足要求,一般白光照度应大于1000Lx,无法满足时,不得低于500Lx,荧光检测时,暗室的白光照度不应大于20Lx,距离黑光灯380mm处,被检表面辐照度不低于1000μW/。
在进行荧光检测时,检测人员进入暗室应有暗适应时间。
六、缺陷评定
按照标准要求进行记录和评定。
⑸ 渗透检测的检测方法的分类
根据渗透剂和显像剂种类不同,检测方法可按照表1和表2进行分类:
表1 方法名称 渗透剂种类 方法代号 荧光渗透检测 水洗型荧光渗透剂 FA 后乳化型荧光渗透剂 FB 溶剂去除型荧光渗透剂 FC 着色渗透检测 水洗型着色渗透剂 VA 后乳化型着色渗透剂 VB 溶剂去除型着色渗透剂 VC
表2 方法名称 显像剂种类 方法代号 干式显像法 干式显像剂 D 湿式显像法 湿式显像剂 W 快干式显像剂 S 无显像剂显像法 不用显像剂 N
1、根据渗透剂所含染料成分分类
根据渗透剂所含染料成分,渗透检测分为荧光渗透检测法、着色渗透检测法和荧光着色渗透检测法,简称为荧光法、着色法、和荧光着色法三大类。渗透剂内含有荧光物质,缺陷图像在紫外线能激发荧光的为荧光法。渗透剂内含有有色染料,缺陷图像在白光或日光下显色的为着色发。荧光着色法兼备荧光和着色两种方法的特点,缺陷图像在白光或日光下能显色,在紫外线下又能激发出荧光。
2、根据渗透剂去除方法分类
根据渗透剂去除方法,渗透检测分为水洗型、后乳化型和溶剂去除型三大类。水洗型渗透法是渗透剂内含有一定量的乳化剂,工件表面多余的渗透剂可以直接用水洗掉。有的渗透剂虽不含乳化剂,但溶剂是水,即水基渗透剂,工件表面多余的渗透剂也可直接用水洗掉,它也属于水洗型渗透法。后乳化型渗透法的渗透剂不能直接用水从工件表面洗掉,必须增加一道乳化工序,即工件表面上多余的渗透剂要用乳化剂“乳化”后方能用水洗掉。溶剂去除型渗透法是用有机溶剂去除工件表面多余的渗透剂。
3、根据显像剂类型分类
根据显像剂类型,渗透检测分为干式显像法、湿式显像法两大类。干式显像法是以白色微细粉末作为显像剂,施涂在清洗并干燥后的工件表面上。湿式显像法是将显像粉末悬浮于水中(水悬浮显像剂)或溶剂中(溶剂悬浮显像剂),也可将现象粉溶解于水中(水溶性显像剂)。此外,还有塑料薄膜显像法;也有不使用显像剂,实现自显像的。
⑹ 问的是纸张渗透剂
造纸用的原料主要是植物纤维原料,可以笼统包括为树类、草类、废纸类等。也有用矿物纤维原料的。
造纸用渗透剂是高效清洗剂 乳化剂 壬基酚聚氧乙烯醚乳化剂TX-12 NP-12
⑺ 渗透探伤法 是利用什么原理探伤的
是以毛细作用原理为基础的检查表面开口缺陷的无损检测方法。
毛细作用是指浸润液体在细管里升高的现象和不浸润液体在细管里降低的现象。其中,植物茎内的导管就是植物体内的极细的毛细管,它能把土壤里的水分吸上来,砖块吸水、毛巾吸汗、钢笔吸墨水都是常见的毛细现象。在这些物体中有有许多细小的孔道起着毛细管的作用,液体的表面张力、内聚力和附着力的共同作用使水分可以在较小直径的毛细管中上升到一定的高度,称之为毛细现象。
渗透检测的工作原理是:工件表面被施涂含有荧光染料或者着色染料的渗透剂后,在毛细作用下,经过一定时间,渗透剂可以渗入表面开口缺陷中;去除工作表面多余的渗透剂,经过干燥后,再在工件表面施涂吸附介质——显像剂;同样在毛细作用下,显像剂将吸引缺陷中的渗透剂,即渗透剂回渗到显像中;在一定的光源下(黑光或白光),缺陷处的渗透剂痕迹被显示(黄绿色荧光或鲜艳红色),从而探测出缺陷的形貌及分布状态。
⑻ 渗透检测有哪些局限性
据我所知,渗透检验局限性是只能检查非多孔性材料的表面开口缺陷,应用范围较窄。渗透检测又称渗透探伤,是一种以毛细作用原理为基础的检查表面开口缺陷的无损检测方法。这种方法是五种常规无损检测方法(射线检测、超声波检测、磁粉检测、渗透检测、涡流检测)中一种,是一门综合性科学技术。同其他无损检测方法一样,渗透检测也是以不损坏被检测对象的使用性能为前提,运用物理、化学、材料科学及工程学理论为基础,对各种工程材料、零部件和产品进行有效的检验,借以评价它们的完整性、连续性、及安全可靠性。渗透检测是产品制造中实现质量控制、节约原材料、改进工艺、提供劳动生产率的重要手段,也是设备维护中不可或缺的手段。渗透检测不受被控工件化学成分限制。渗透检测可以检查磁性材料,也可以检查非磁性材料;可以检查黑色金属,也可以检查有色金属,还可以检查非金属。
渗透检测不受被检工件结构限制。渗透检测可以检查焊接件或铸件,也可以检查压延件和锻件,还可以检查机械加工件。渗透检测不受缺陷形状(线性缺陷或体积型缺陷)、尺寸和方向的限制。只需要一次渗透检测,即可同时检查开口于表面的所有缺陷。但是,渗透检测无法或难以检查多孔的材料,例如粉末冶金工件;也不适用于检查因外来因素造成开口或堵塞的缺陷,例如工件经喷丸处理或喷砂,则可能堵塞表面缺陷的“开口”,难以定量的控制检测操作质量,多凭检测人员的经验、认真程度和视力的敏锐程度。
⑼ 渗透检测原理有哪些
利用毛细管现象和渗透液对缺陷内壁的浸润作用,使渗透液进入缺陷中,将多余的渗透液出去后,残留缺陷内的渗透液能吸附显像剂从而形成对比度更高、尺寸放大的缺陷显像,有利于人眼的观测。
⑽ 水洗型荧光渗透检测干粉显像的流程是什么
通过飞秒检测发现渗透探伤是利用毛细现象检查材料表面缺陷的一种无损检验方法。
渗透性探伤是工业发展过程中所衍生出来的一种应用技术,该技术是除了进行目视检查之外,所应用的一种无损检测措施。由于渗透探伤自身在实际执行过程中的简答操作性,促使该技术目前已经被广泛的各个领域之中。并且在当前科技技术飞速发展的过程中,传统的渗透性探伤技术已经逐渐拓展成为了多孔性材料的检测技术。
荧光渗透液,这种渗透液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大量用于检查军用飞机轻合金零件,渗透探伤便成为主要的无损检测手段之一,获得广泛应用。
渗透探伤是将一种含有染料的着色或荧光的渗透剂涂覆在零件表面上,在毛细作用下,由于液体的润湿与毛细管作用使渗透剂渗入表面开口缺陷中去。然后去除掉零件表面上多余的渗透剂,再在零件表面涂上一层薄层显像剂。缺陷中的渗透剂在毛细作用下重新被吸附到零件表面上来而形成放大了的缺陷图象显示,在黑光灯(荧光检验法)或白光灯(着色检验法)下观察缺陷显示。
渗透探伤的基本流程:渗透→清洗→显象→观察。
1)清洗
渗透探伤前,必须进行表面清理和预清洗,清除被检零件表面所有污染物。准备工作范围应以探伤部位四周向外扩展25毫米。
清除污物的方法有机械方法、化学方法及溶剂去除法等。
2)渗透
渗透施加方法应根据零件大小、形状、数量和检查部位,来选择喷涂、刷涂、浇涂及浸涂等方法。
在渗透过程中时间的长短与温度范围对探测裂纹的灵敏度有很大影响,渗透温度为15~50℃范围内时,渗透时间一般分为5~10分钟;当渗透温度降低为3~15℃时应根据温度适当增加渗透时间。
3)去除
溶剂去除型渗透剂用清洗剂去除,除了特别难于去除的场合外,一般都用蘸有清洗剂的布和纸擦拭;不得往复擦拭,不得将被检件浸于清洗剂中或过量地使用清洗剂;在用水喷法清洗时,水管压力以0.21MPa为宜,水压不得大于0.34MPa,水温不超过43℃。
4)干燥
干燥的方法有用干净布擦干、压缩空气吹干、热风吹干、热空气循环烘干装置烘干等方法。被检物表面的干燥温度应控制在不大于52℃范围内。
5)显像
显像的过程是用显像剂将缺陷处的渗透液吸附至零件表面,产生清晰可见的缺陷图象。显像时间不能太长,显像剂不能太厚,否则缺陷显示会变模糊。显像时间为10~30分钟,显像剂厚度为0.05~0.07毫米。
6)检验
观察显示的迹痕应在显像剂施加后7~30分钟内进行,如显示迹痕的大小不发生变化,则可超过上述时间。
为确保检查细微的缺陷,被检零件上的照度至少达到350勒克斯。
探伤结束后,为了防止残留的显像剂腐蚀被检物表面或影响其使用,必要时应清除显像剂。清除方法可用刷洗、喷气、喷水、用布或纸擦除等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