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根结线虫病如何识别与防治
(1)为害症状寄生在植物的根上,形成许多根瘤状物,即根结。根结初为白色,后成淡褐色,可互相连接成节结状。被寄生的植株,严重时地上部分表现为营养不良,生长势弱,结瓜少而小,甚至不结瓜。瓜类整个生育期可多次重复被侵染,根结线虫还可传播病毒病。(2)防治方法①农业防治。与禾本科作物或葱、蒜等实行3年以上的轮作或水旱轮作;用鸡粪或棉籽饼作基肥,对线虫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作物收获后可大水漫灌浸淹1个月,杀灭线虫;采瓜后,在炎热季节,翻耕浇灌并覆膜,晒5~7天,杀虫效果很好。②药剂防治。在播种和定植前,用杀线虫剂处理土壤。因杀线虫剂多为高毒农药,一定要注意用药安全。施药方法,可参看产品使用说明书。
Ⅱ 根结线虫病如何识别与防治
(1)为害症状 寄生在植物的根上,形成许多根瘤状物,即根结。根结初为白色,后成淡褐色,可互相连接成节结状。被寄生的植株,严重时地上部分表现为营养不良,生长势弱,结瓜少而小,甚至不结瓜。瓜类整个生育期可多次重复被侵染,根结线虫还可传播病毒病。
(2)防治方法 ①农业防治。与禾本科作物或葱、蒜等实行3年以上的轮作或水旱轮作;用鸡粪或棉籽饼作基肥,对线虫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作物收获后可大水漫灌浸淹1个月,杀灭线虫;采瓜后,在炎热季节,翻耕浇灌并覆膜,晒5~7天,杀虫效果很好。②药剂防治。在播种和定植前,用杀线虫剂处理土壤。因杀线虫剂多为高毒农药,一定要注意用药安全。施药方法,可参看产品使用说明书。
Ⅲ 如何鉴别致病的根结线虫
根结线虫主要危害植物的根部,受害须根比正常须根略粗短、易碎、缺乏正常根系应有的黄白光泽。症状的突出表现是在茄果类蔬菜作物的根系上形成串珠状的根结,根结小似米粒,大的可有黄豆大小;豆类和瓜果类蔬菜的侧根则形成肿大的块状根结。由于根部长期受害, 输送养分和水分的能力下降,症状轻微作物植株地上部分表现叶色变淡或发黄、植株矮小、生长势弱,果菜类作物多结畸形果且果小而少;症状严重时植物萎蔫直至枯死。受根结线虫危害的作物一般减产20%—30%,严重的减产50%以上甚至绝收。
Ⅳ 如何识别和防治瓜类蔬菜根结线虫病
症状:瓜类蔬菜根结线虫病主要为害黄瓜、丝瓜、南瓜、西葫芦等。以黄瓜、丝瓜受害最重。瓜菜的根、须根及侧根感病后,组织膨大,形成大小不等的瘤状物(即根结)。黄瓜的根结呈念珠状,须根、侧根居多。丝瓜、南瓜的根、侧根则变粗,曲折畸形,须根少,根结粗大。病株生长受阻,萎蔫、矮化至枯死。剖视根结,可见内有乳白色颗粒状(洋梨形)的线虫雌成虫。
瓜类蔬菜根结线虫病由南方根结线虫侵染所致。线虫雌雄异形,雌虫梨形,埋生于病根组织内,雄虫线形,尾部稍钝。其幼虫雌、雄虫同为线形。
发病规律:瓜类蔬菜根结线虫以卵、2龄幼虫随病残组织遗留在土壤里越冬。多于5~30厘米的深土层内存活1~3年。第二年条件适宜时卵孵化为1龄幼虫,蜕皮后为2龄幼虫,从根尖、根冠侵入,居于生长锥内,其分泌物刺激根组织膨大,而形成根结。通过病土、病苗、病残体及地面流水传播。地温在25~30℃发病重。土温低于5℃、高于40℃线虫生长受阻。土壤湿度适于蔬菜生长的,也适合线虫为害。但干燥或高湿不利于线虫活动。沙壤土发病重,黏质土发病轻。致死温度55℃10分钟。
防治方法:
①水淹法。重病田灌水10~15厘米深,保持1~3个月,最好种水稻,有良好防效。
②高温灭杀。收获后深翻、灌水后,利用5~7月份高温,用旧塑料布平铺地面压实,保持10~15天,使0~5厘米地温白天达60~70℃,10厘米地温达30~40℃,可有效地杀灭各虫态线虫。
③药剂防治。20%益收宝颗粒剂:该药又叫丙线磷。虽目前尚未列入禁用农药之列,但是它对鱼类及鸟类高毒,而且其半衰期较长(14~28天),使用时要小心,不要污染了环境。每667米2用量2~6.65千克。98%棉隆颗粒剂:本品是一种低毒熏蒸剂,除杀线虫以外,还对土传真菌、细菌病害有效,常用剂量为每667米26.6~8千克。由于棉隆对植株的根部有杀伤作用,必须在移栽和播种前10~20天使用。为施用均匀,撒前先将其拌在土中。使用时最适地温12~18℃,土壤含水量应在40%以上,用后将土压实,松土放气后方可播种。
Ⅳ 番茄根结线虫防治的方法及其存在什么等问题
专家解答
(1)番茄根结线虫症状表现番茄根结线虫主要危害植株地下根部,须根和侧根受害尤为严重。病根肿大结疖状,菜农俗称之为“番薯仔”,初呈黄白色,后呈黄褐色至黑褐色,终致腐烂。病株地上部初期无明显症状,只有当根系吸收、输导机能被严重破坏后,叶片才变黄乃至萎蔫死亡。根病外观无病征,如部检测可见结疖状瘤性生乳白近透明的梨状小粒(雌线虫体),可为诊断本病的佐证。
(2)发病特点病原为植物寄生性根结线虫,常见为南方根结线虫,也有爪哇根结线虫。病原线虫的卵或2龄侵染幼虫随病残体遗落在土中存活越冬。可借助病苗、病土、灌溉水、农具及人畜活动等而转移传播。卵孵出的幼虫即为2龄侵染幼虫,接触寄主根部后多从根尖部侵入,定居在根生组织。
(3)防治方法①合理轮作。有条件的实行水旱轮作,与葱蒜韭或禾本科作物轮作,或与感病但受害轻的速生蔬菜连作,以减少土壤中的线虫量,控制发病或减轻发病。
②用无病土育苗。用草炭或稻田土育苗或苗床土壤消毒,培育无病壮苗,防止定植病苗。
③土壤消毒。种植前用1.8%阿维菌素乳油1~1.5毫升/米2,对水6千克灌根;或用40%毒死蜱乳油500~800倍液灌根;或用3%氯唑磷颗粒剂每667米24~6千克,拌细土50千克撒施、沟施或穴施,定植缓苗后再用阿维菌素1000~1500倍液,每隔10~15天灌根1~2次,有较好的防效。
④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合理灌水,增强植株耐病力,及时清除杂草,减少线虫繁殖。
⑤彻底清洁田园,收获后集中将病残体深埋或烧毁,深翻土20厘米以上,浇透水,使线虫因缺氧而窒息死亡。
提示板
番茄根结线虫主要危害植株的根部,地上症状并不明显,常常不能引起菜农的注意。等到地上部出现明显的症状时,再进行防治已经没有意义了,只能毁种重来,所以每年的休闲季节要对土壤进行彻底的消毒处理。
Ⅵ 根结线虫病的发生症状、病原、发病规律及防治方法如何
症状:根结线虫病在长江流域以南普遍发生,北方保护地育苗栽培发生较重。主要发生在根部的须根和侧根上,受害根部肿起,形成不规则瘤状物,初为白色,后呈黄褐色至黑褐色。由于破坏了根系正常功能,使地上部植株生长衰弱,造成不同程度的矮小,严重时整株枯死。
病原
本病是由南方根结线虫引起,属植物寄生线虫。
发病规律
根结线虫常以2龄幼虫或卵随病残体遗留在土壤中越冬,可存活1~3年。条件适宜,越冬卵孵化为幼虫,继续发育并侵入寄主。初侵染源主要是病土、病苗及灌溉水。土温25~30℃,土壤持水量40%左右,病原线虫发育快;10℃以下幼虫停止活动,55℃经10分钟死亡。地势高燥、土壤质地疏松、盐分低的条件适宜线虫活动,有利于发病,连作地发病重。
农业防治:
(1)轮作倒茬。
凡易受根结线虫为害的蔬菜作物,如南瓜、黄瓜、胡萝卜等,不宜做加工番茄的前茬,最好与禾本科作物如春小麦、水稻、高粱等轮作。
(2)深翻。
根结线虫多分布在3~9厘米的表土层中,深翻土壤可减少为害。
(3)选用无线虫土育苗。
化学防治:土壤消毒,保护地育苗栽培利用7、8月份休闲时间将棚扣严一周,用高温杀死虫卵和成虫,或在冬季将棚内灌一次冻水,不扣膜,经2个月结冰冷冻,或每平方米用1.8%爱福丁(阿维菌素)乳油1毫升处理土壤,使用时将其用少量水稀释喷在地面,立即翻入土中。
Ⅶ 根结线虫如何识别及预防方法
病状是根系发生畸形,局部肿大成肿瘤,病原是线虫,由于线虫很小,肉眼及普通放大镜无法看到,须在显微镜下才能检查到,只要有症状及病原,可判断是线虫为害。预防上主要办法是药剂防治,可用阿维菌素或毒死蜱或辛硫磷一类的颗粒剂施入土壤中,效果明显。
Ⅷ 根结线虫的防治方法
选用无虫土育苗。移栽时剔除带虫苗或将“根瘤”去掉。
清除带虫残体,压低虫口密度,带虫根晒干后应烧毁。
深翻土壤。将表土翻至25厘米以下,可减轻虫害发生。
轮作防虫。线虫发生多的田块,改种抗(耐)虫作物如禾木科、葱、蒜、韭菜、辣椒、甘蓝、菜花等或种植水生蔬菜,可减轻线虫的发生。
高(低)温抑虫。利用夏季高温休闲季节,起垄灌水覆地膜,密闭棚室两周。利用冬季低温冻垡等可抑制线虫发生。 采用物理植保技术可以有效预防植物全生育期病虫害,其中根结线虫病可采用土壤电消毒法或土壤电处理技术进行防治。根结线虫对电流和电压耐性弱,采用3DT系列土壤连作障碍电处理机在土壤中施加DC30-800伏、电流超过50A/㎡就可有效杀灭土壤中的根结线虫。
Ⅸ 杀线虫剂的毒力测定方法有哪些
植物线虫病害在世界范围内广为为害,并严重威胁农业生产。目前防治线虫病害的农药品种少、毒性高、用量大,且主要依赖进口,因此,测定创制化合物的杀线虫活性是发现优秀杀线虫剂的关键。现在的一般筛选方法是用活体筛选。一般步骤是:
(一)供试线虫的选择
供试植物线虫需满足易培养,繁殖量大,生活史短。其中,根结线虫属的线虫较为符合要求。
(二)线虫的纯培养
以根结线虫为例,首先须对线虫的寄主植物如番茄进行无菌土栽培,使用无土栽培或灭菌土浇灌无菌苗,然后在田间选取有根结的病株,轻轻洗根至无泥土,用线虫挑针挑取单卵块,置0.1%的琼蜡三甲溴化铵(cetavlon)溶液中,将卵消毒,用无菌水漂洗,再浸在0.5%的双对氯苯基双胍基己烷双醋酸盐(hibitanediacetate)溶液中消毒,再用蒸馏水漂洗干净。放在孵化器中进行培养,每24h用毛笔蘸取卵块,用贝曼漏斗法(baermannfunnel)或离心漂浮分离法(centrifugalfloatation)于25℃孵化,收集根结线虫的2龄幼虫。
(三)供试药剂活性测定
1.离体筛选
(1)触杀法:大致步骤如下:供试线虫放入已配制好的药液中,经24h或48h处理后,在显微镜下检查线虫死活和被击倒的情况,计算毒力。
线虫死活鉴别一般采用体态法及染色法。体态法的判断标准是死的虫体多呈僵直状态,而活的体态是几度弯曲,一般盘卷和蠕动。但这种方法对呈休眠态和体形膨大的雌虫以及卵不适用,且不能绝对肯定线虫的不动就等于死亡,而弯曲的线虫等于生存。染色法是用曙红等染料对供试药剂处理过的线虫进行染色,活线虫不会被染色,死线虫会被染料染上颜色,根据线虫是否被染色,很容易判断线虫的死亡与否。用此方法对水稻潜根线虫(Hirschmanniellaspp.)、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xylophilus)等线虫效果都比较好。
(2)熏蒸法:该方法是测定供试药剂是否具有熏蒸作用。其方法与杀虫剂药物筛选类似,即将供试化合物和线虫放入封口的容器内,处理24h或48h,观察线虫死活情况。
2.盆栽试验
(1)土壤淋浴法:这是一种兼触杀和内吸活性测定的方法。基本程序是受试植物种植在小钵内,待幼苗长至3~5cm高,用配制好的药液淋土,第2d接种2龄幼虫,每小钵约500头。待空白对照根部感病症状明显(约20d)后进行调查。目测感病程度或设计“病情指数”进行计算,确定药效。
(2)叶面喷雾法:此方法是一种测定药物是否具叶面内吸性及是否具有向下输导特性的方法。基本程序于土壤淋浴法相似,只是施药时控制范围只限制在叶面。
另外,由于许多杀线虫剂的作用机理与结构类似的杀虫剂相同,如有机磷类和氨基甲酸酯类杀线虫剂的作用机理是抑制线虫体内的乙酰胆碱酯酶(AChE),因而对供试化合物采用酶抑制法,测试杀线虫活性有一定的理论依据。
Ⅹ 小麦根结线虫怎样判断,怎样防治
小麦没有根结线虫。是小麦在发芽时,幼虫从芽鞘间隙侵入,随着生长而发展。受害幼苗主要表现分蘗粗肿,叶片皱褶卷曲;抽穗前后的病株,除叶片皱褶卷曲外,还表现叶鞘松弛,茎秆肥肿弯曲,有时呈“Z”字形,在叶片上偶尔可见圆形突起的瘿瘤。线虫破坏子房,可形成虫瘿。虫瘿较麦粒粗短,因而致使病穗的颖壳及芒外张。
防治方法
实行植物检疫:无病区调进种子时,应严格检验;病区要建立无病种子田。
汰选麦种:利用虫瘿比重轻的特点,进行清水选种,或用30-40%的粘土泥水选种,也用20%盐水或26%磷酸铵水选种。清水选种动作要迅速,随搅随捞,以免虫瘿吸水下沉,用盐水选种后,种子要用清水洗净。硫酸铵水选种后,如用石灰水浸种,也需洗净。还可利用种子和虫瘿形状、大小上的差异,进行机械汏除。选出的虫瘿,不要随意倒入粪肥或田间。有土壤传染的地区,可实行一年轮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