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写信息
信息,也叫消息。是将某件事情用文字形式有选择地表达出来的一种文体。
写信息的原则:
一事一报 重在选择
信息的定位:
1、信息是写给谁看的---看信息的对象;
2、写清发生什么事就行,一事一报,简单 明了,点到为止。不做评论,不作分析,不做总结;
3、信息的辞令是逻辑语言,不是形容词;
4、信息不是简报。二者有本质的区别。
信息的七个特点:
1、新闻性;2、快捷性;3、前瞻性;4、指导性;5、简洁性;6、真实性;7、单一性。
信息的作用:(略)
写作技巧:
一、题目的拟定
平白、直叙:某单位做了某事【不要副标题:单位 + 事情 或 单位 + 事情 + 效果 模式】
正文的五大要素:时间、地点、什么事、谁干的、效果。
重点:主要的、有启发的放入标题内容中。
标题:简单明了、易记
注:标题就是本文的中心思想! 标题是文章成功的关键!
二、导语的写法:
用一句话概括出文章的中心思想(五要素)【时间、单位 地点 什么事 收效】
三、正文的写法:
正文的角度 :
同一件事,选取的角度不同,写出来的信息的效果就不一样。这就要求对具体的事物加以认真分析和整理。
正文的写法:
直叙(按逻辑写 白描 通常采用的方法) 倒叙 插叙 综叙(引用别人的话说某事)
四部分
原来是什么(为什么干此事) 领导是如何重视的采取了哪些措施 工作中遇到的具体问题是如何解决的 有哪些提高和变化(事例、群众语言)
按时间递近写、有特色的写
四、语言的运用:
1、使用逻辑式 直叙式语言 不用形象式 、形容式
2、尽量使用一两句领导或群众语言,使得文章更生动。
3、用行文语言,平白直叙地描述。
4、切记:文字、语言不要重复。
五、文章的修改
多学、多写、多记、多请教、多修改。
回答几个问题:
1、五大要素全不全?
2、时间是否叙述清楚?
3、写出来的文章目的达到了没有?
4、文章表述中的主谓宾、语法、标点符号等是否正确无误?
5、真实性印证了没有?
6、语言是否干净、有无修饰?
2013年4月9日于草楼整理
㈡ 信息文稿的编写技巧有哪些华师
信息文稿的编写技巧,包括标题、导语、背景材料、信息材料的修改等几个方面。
㈢ 消息的写作
题材:
一是从网上找新闻.各政府部门基本上建立了自己 的网站,他们会将本部门的信息上传到网站。同时,经常浏 览一些本地的论坛,看论坛里大家在讨论什么问题;
二是从会议上找新闻;
三是从公文中找新闻。
要素:
写作消息要设想并回答读者问的问题,这些问题就构成了新闻五要素,即:When(何时)、 Where(何地)、Who(何人)、What(何事)、Why(何故)。有的新闻学上补充了一个要素:HOW(如何)。在五个W和一个H中,最主要的是What(何事)、Who(何人)。写作时要认真写好这几个方面的内容。
当我们弄清了“我要说些什么”,接下来就是“怎么说这些内容”,显然这涉及到了如何安排消息的结构。只要我们用心分析一下报刊发表的消息,就会发现,消息的结构比较固定、简单,大多数消息的结构都是“倒金字塔式”式的,即:最重要的材料放在开头,次要材料放在后面。消息的结构具体表现为:标题、导语、主体、结尾,并在文中穿插背景。
(一)标题
标题是消息的眼睛,拟写得好,可以吸引读者;拟写得差,一篇好消息也会被埋没。可见标题有着向读者推荐的作用。如:《两位市长直接关怀大港“油郎”喜结良缘》(新华社1990 年1月6日电讯稿)、《地球三分钟 净增五百人》(新华社1996年7月13日电讯稿)、 《杭城新事见新风 拎书拜年书压岁》(1991年2月19日《解放日报》)。消息的标题必须简明、准确地概括消息内容,帮助读者理解报道的事实。
消息标题有主题(正题)、引题(眉题)、副题(次题)三种。
主题:概括与说明主要事实和思想内容。
引题:揭示消息的思想意义或交待背景,说明原因,烘托气氛。
副题:提示报道的事实结果,或作内容提要。
(二)导语
导语是指一篇消息的第一自然段或第一句话。它是用简明生动的文字,写出消息中最主要、最新鲜的事实,鲜明地提示消息的主题思想。
导语的要求,一是要抓住事情的核心,二是要能吸引读者看下去。要做到第一条,必须具备训练有素的分析能力;要做到第二条,则要有写作技巧。
导语写作中的思维过程,通常是以作者的自问自答开始的:
①什么事情是已经发生的事件中最重要的?
②什么人参加进去了?谁干的或谁讲的?
③是用直接性导语,还是用延缓性导语?
④有没有什么吸引人的词汇或生动形象的短语要写进导语中?
⑤主题是什么?什么样的动词能最有效地吸引读者?
以上五个问题中,第三个问题涉及到导语的类型。那么,导语有哪些类型呢?
一类是直接性导语:直接写出事实的核心的导语。多是陈述性的像速记一样地反映事实。
另一类是延缓性导语:多用于“软”消息。即所报道的不是正在发展中的、变化中的或突发性的事件。它通常用来设置一种现场或创造某种气氛。多是解释性、说明性的。
导语的形式主要有:
1、叙述式。用摘录或综合的方法,把消息中最新鲜、最主要的事实简明扼要地写出来。
2、描写式。对消息的主要事实或某一有意义的侧面作简洁朴素而又有特色的描写,以酿成气氛。
3、提问式。先揭露矛盾,鲜明地、尖锐地提出问题,再作简要的回答,引起读者的关注和思考。
4、结论式。把结论写在开头,提示报道某一事物的意义或目的或总结。
5、号召式。提出号召,给读者指出方向和奋斗目标。
另外还有摘要式、评论式、综合式、解释式等等。
导语要立片言以居要,但在写作时,往往免不了出 现各种问题,常见问题称之为导语写作十忌:
一忌名称罗列式导语,某一活动往往是由五六家单 位主办的,有的人在导语中将这些单位名称全部罗列出来,使导语显得既啰嗦又臃肿.读者关心的是这场活动,而不是 主要单位,如果非要出现,可放到消息末尾。
二忌为了式或目的式导语.即将新闻事实所要 达到的目的放进导语里,使导语膨胀沉重,不堪重负。
如为 了迎接北京2008年奥运会,为了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干 什么就干什么,不要穿靴戴帽。
三忌背景材料式导语。新闻背景材料一般是解释新 闻主体的,导语应开门见山,开始就用背景材料,不仅说不 清,而且也容易使读者如坠云雾。
四忌学术语言作导语.将一些学术专业性强,难懂 的专业名词放在导语中,显然使人看不懂,这里要做好第 二种语言的翻译,使之通俗化,大众化,口语化。
五忌导语公式化.一些通讯员或记者喜欢用一个 框框去套多种内容,结果是平淡无奇,千篇一律.公式化导 语必然导致导语无新意,面目可憎。
六忌概念化.导语内无具体新闻事实,充斥了大而 空的套话,空话,官话.。
七忌数字堆砌.导语内数字过多,就会淹没新闻事 实.统计数字一般来说是枯燥乏味的,最好不要将其放进导 语内,即使要写,也应将数字形象化。
八忌长导语.导语冗长,使人感到很沉闷,根本没 有兴趣再看下文。一般应控制在80字内,最多不要超过150 字。
九忌逻辑不清,概念模糊。
十忌标题与导语重复。
如题目:县 ХХ 部门举行迎新春 座谈会;导语:昨日,县 ХХ 部门在该局会议室举行慰问老 干部座谈会.题目和导语几乎是一模一样。
(三)主体
这是消息的主干部分。它紧接导语之后,对导语作具体全面的阐述,具体展开事实或进一步 突出中心,从而写出导语所概括的内容,表现全篇消息的主题思想。应按“时间顺序”或“逻辑顺序”写作,但仍然要先写主要的,再写次要的。
( 四)背景
1、新闻背景,指事件的历史背景、周围环境及与其它方面的联系等。写新闻有时要交代背景,目的在于帮助读者深刻理解新闻的内容和价值,起到衬托、深化主题的作用,也就是回答五个W中的Why(为什么)。
西方新闻学认为背景就是对新闻事件作出的解释。美国新闻学家赖斯特说得很清楚:“我看不出新闻背景与解释有什么区别。”“解释,在我看来,就是新闻报道的深入化。就是把单 一的新闻事件放到一系列的事件中去写”,“就是提供新闻的背景知识,从而使读者能够对 新闻事件作出客观的判断。”
但是“解释”不是议论,解释本身就是事实,也就是说用事实去解释。所以新闻背景又称之为“事实背景”。
2、背景的作用:
第一个作用,是说明新闻事件的起因。
第二个作用,显示或帮助读者理解新闻事件的重要性。
第三个作用,突出新闻稿件的新闻价值。
第四个作用,表明记者的观点。记者是不准在新闻中发表议论的,但是,谁也无法禁止记者 通过自己来写的新闻表达自己的立场和看法。纯客观的报道是不存在的。
3、背景的类型,常见的有三种:对比性的,说明性的,注释性的。有的新闻学则将 背景分为四种:人物背景、地理背景、历史背景和事物背景。
(五)结尾
新闻的结尾有小结式、启发式、号召式、分析式、展望式……。这些结尾写作与一般记 叙文结尾的写作并无大的不同。
写作误区:
误区一:弱化标题
标题是新闻的眼睛。如果眼睛不明 亮,那新闻是很难吸引人的。我们平时在写作过程中,将大 部分心思用在稿件的内容上,常常是写完稿后再起标题,想 不出好的就随意编个了事,总觉得无关紧要.其实,这是陷 入了弱化标题拟定环节的误区.标题绝对是一篇稿件成功与 否的关键所在.我们阅读消息时,最先看到的常是新闻的标 题,一个好的标题会抓住受众的眼球让他不由自主被吸引着 看下去;而一个索然无味的标题只能让你一扫而过不想再探 究下面的新闻。因此,我们要多在标题拟定上下功夫,要按 照创新,贴切,准确,精炼等原则做好每一个标题. 误区二:角度错位。
误区二:角度错位
大家都知道,我们负有及时宣传报 道本单位大事要闻的职责。为此,我们大家都付诸了极大努 力,但写出的东西质量却不是很高。
主要问题还是出在消息 的采写角度上.我们的报道应该精益求精,努力增强报道的 新闻性,亲民性,创新性,尤其在调整报道方向,拓展大众 视角上下功夫,要善于从小的新闻素材中提取最有价值的新 闻点。
比如,基层会议和基层领导的活动不是新闻,而会议 里出台的重要举措和领导强调的工作导向才是重点,我们在 写作时只有避开会议角度将这些新闻要点拎出来,稿件 才能出彩.如果说真实是新闻的生命,那角度就是新闻的灵 魂,找准了新闻的角度,也就找到了报道成功之源。
误区三:贪大求全
我们在写作时,总想把单位的各项 工作全面地反映出来,写消息时就不得要领地一,二,三,四方方面面都想带上一笔,殊不知,那也是陷入了另一个 消息写作的误区:贪大求全.我曾经有段时间在新闻写作时 常会不自觉地带有机关应用文写作的痕迹,把稿件写成了总 结报告式,总想面面俱到,却面面不到。
其实,在消息写作 中是要求的是一事一题,一篇消息只需说清一件新闻就可以 了,如果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主题那这篇消息就很难写出质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