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高三文科该怎么学好
高三文科学习,最重要的就是跟着老师走,上课听讲,下来之后总结、归纳、理解记忆、做题实战运用。学习要有自己的计划,计划要根据自己的学科情况、薄弱科目,合理规划时间,查缺补漏、复习提升。
文科学习的另一个重点就是阅读、记忆等的效率,只有高效的学习才能事倍功半。我通过练习“精英特速读记忆训练”来激发大脑潜能,提高学习和复习效率。速读记忆是一种高效的学习、复习方法,其训练原理就在于激活我们“脑、眼”潜能,培养我们直接把视觉器官感知的文字符号转换成意义,消除头脑中潜在的发音现象,越过由发声到理解意义的过程,形成眼脑直映式的阅读方式,实现阅读提速、整体感知、理解记忆、注意力集中的飞跃。
⑵ 高三的高考复读怎样学比较好
如果你已经做好了选择,要做一名复读生,那下面的这12个以实例列出的策略你一定要看!
01
阳光心态:我复读,我快乐
案例:2002年高考山西省理科状元张晓阳是位复读生,在复读班开班仪式上他自我介绍说:“过去的事情已成为过去,高考并没有什么阴影,只要你能够保持一个很好的心态,只要你能够承认自己,永远不要对自己丧失信心,总有一天你会在一个方面作出卓越的贡献。”
2002年高考湖南省文科状元李滨兵曾经说过:“我复读,我快乐,在复读班的每一天都能感到自己在进步,感到每天学了很多东西,真的有‘我读书我快乐’的感觉。”
解读:调整好心态是复读成功的一半。复读生一方面要高度重视心态调节,尽快从高考失利的阴影中走出来,另一方面要根据自己的复读进程,特别是不同时期产生的不同心理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心态调节方法,及时解决心理问题,保证心态平和地复读一年。
02
复读生活规律化,提高生活满意度
案例:有一位复读生在刚开始复读的时候,提不起学习兴趣,经常上网吧玩游戏,甚至彻夜不归,结果第一次期末考试考得一塌糊涂,对他震动很大。在老师的帮助下,他终于开始走向正常的复读生活。老师帮他制定了每天的生活学习流程,要求他严格地按程序来进行生活和学习。开始他有些不适应,但是在老师的监督下硬着头皮去做,一个月之后慢慢进入了学习状态,一到学习的时候就学习,由于聚精会神、全力以赴,效率非常高,成绩提高很快,整个人的心理面貌也得到了很大的改观,最终考上了“二本”。
解读:只要生活节律化,自己的心理活动就能节律化,就能很好的进入复读生活的状态中,按照自己的愿望明显提高复读质量,提高复读成绩。
03
小步子,大目标:每门课每月提高3分
案例:一位高考复读生,复读几个月后语文成绩还是在100分左右徘徊,我告诉他,不要要求成绩一下子提高多少,只要每月提高3分左右,坚持到高考时就能达到120分以上了。后来这位考生找到他的语文老师,把我的意见说了一遍,老师说这个好办,这下这个孩子学好语文的信心大增,在语文老师的具体指点下,他的语文成绩不断上升,高考时语文考了129分,如愿以偿上了北大。
解读:坚持小步子、大目标的方法,复读一年提高100分其实并不困难,具体地说,复读生要做到:自学或找老师帮助明确每月重点突破哪些查漏补缺的地方;养成每次月考考完,对每门课查漏补缺的习惯;跟着老师的部署走,按照老师布置的作业,一步一个脚印去做。
04
抓紧、抓好课堂45分钟
案例:一位在清华读书的青海高考状元介绍,他高考成功并成为状元的基本原因是上课用心听讲。他说他在班里并不是最用功的,他的学习时间没有比别的同学多,做的作业也不是非常多,每天晚上十点钟准时睡觉,宿舍有些同学甚至嘀咕他睡得那么早看他高考怎么办。而他把精力用在了课堂上,上课盯着老师看,跟着老师思路走,下课后把老师布置的作业抓紧时间做好,其余时间加强体育锻炼。
解读:有不少“高四”同学忙得不亦乐乎,题海战术、挑灯夜战,自己做得累死,效率还上不去,学习没有进步。其实,高考考得好并不是完全拼时间,最关键的是抓紧抓好课堂45分钟,这一条做不到,你夜里再用功,效率也甚微。
05
偏科要不得
案例:2000年高考,甘肃省有个考生叫郭洋,她在高三念书的时候和数学老师有矛盾,上课就不好好听讲,结果 高考时数学考了50多分,没考上理想大学。后来复读一年,下决心把数学的弱项加以改变,结果2001年高考数学考了100多分,总成绩607分,成为当年 甘肃省的文科状元。
解读:对于“高四”的考生,要充分意识到高考是靠总分取胜的,不是凭单科分取胜的,所以高考四门课的成绩水平 要大体差不多,因此“高四”这一年首先要考虑一下自己哪些是偏科,力求这一年把问题解决了。特别是文科生普遍数学较弱,理科生普遍都是英语较弱,因此才有“得数学者文科生得文科天下,得英语者理科生得理科天下”的说法。
06
强强补弱,重点补弱
案例:2005年全国高考,黑龙江省理科状元曾经对我说,他每次考试,理科成绩在全年级都是第一名,但是加上了语文和英语,他的名次就一下降下来了,为了改变这个状况,在高考前两个月的时候,他用相当多的时间来解决语文和英语的弱项问题,用较多的时间大量做语文和英语试卷,结果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的语文和英语成绩得到了迅速提高,高考时以黑龙江省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了北京大学。
还有一位复读生,他的强项是数学,第一年虽然落榜,但是数学成绩还是考了132分。在复读班里,同学都说他数学很牛,还学什么,他自己也这样认为,觉得数学不必再下工夫了。由于他盲目的自信,在一年复读的过程中很少做数学作业,导致第二次高考时数学只考了115分,一下子降了将近20分,总分一下被拖了下来,数学由强项变成了弱项,结果自然非常遗憾
解读:通过高考时的成绩,一个复读生对自己的强项和弱项应该都心中有数了。在复读的一年里,一方面一定要把弱项补上去,确保高考时不被弱项拉分太多,使高考总分被拉低;另一方面也要注意对自己的强项进行适当的强化和提高,确保高考时成为强项,靠强项拿高分。
07
时间与效率并重
案例:2004年高考河南省文科状元杨森总结自己的经验时说,抓紧时间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量,也就是你用了多少时间;另一方面是质,即你的效率怎么样。
解读:“高四”复读的同学既要刻苦学习,全力以赴,也要重视效率、劳逸结合。勤奋是成功的第一步,但仅有勤奋还不够,不能做书呆子,死读书、读死书,要善于调节,强调方法,科学地有节奏地学习。
08
抓好每天两个记忆最好的时间
理论:现代心理学研究证明,一个人一天的记忆时间中有两个时段效果最好:一个是晚上睡觉前半个小时,一个是早晨起床后半小时。
解读:“高四”的同学应该充分利用好这两个时间段,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和复习效果。具体的说,晚上睡觉前最好把当天老师讲的内容再简要复习一下,强化一下;第二天早上起床后,利用洗漱的时间,在脑子里再过一下头一天的知识点,这样经过一天最好的两个时间段的强化记忆,基本上就能把知识记牢了。
09
文理科交叉复习
理论:心理学研究证明,同类材料挨着学习容易产生相互干扰,而不同类材料挨着学习受到的干扰就少。
解读:在复习功课时,很多人习惯总是先复习自己感兴趣的强项的课程,再复习那些弱项的不太感兴趣的课程。建议大家坚持文理科交叉复习的策略,这样肯定能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当然,理科课程中也有偏文科的内容,比如化学,就有不少是需要记忆的;文科中的地理有些内容也是偏理科的,在具体安排的过程中,考生可灵活掌握。
10
跟着老师走
案例:2008年高考北京理科状元胡梦萦说:“我之所以高考成功,就在于上课跟着老师走,把上课的效率提高了。我在课下用的时间其实并不多。”而她所在学校的副校长沈献章谈到自己学校的高考成绩为什么在北京市一直名列前茅时也表示:“学校高考的成功就在于教学的过程,老师把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步骤的工作都做好了,学生高考成绩的取得就水到渠成了。”
解读:有些考生特别是复读生,认为老师讲的是针对全班,并不适合自己,基础好点的甚至认为老师讲的速度太慢了,非要另起炉灶自己来一套复习计划和进程,这样做效果并不一定好。老师毕竟比学生更了解高考大纲的要求,更了解高考的策略和技巧,更了解学生该怎样备考和应考。脱离老师的部署和指导,就有可能背离了高考复习的方法,抓不住主要矛盾、主要知识点和主要学习环节,造成事倍功半。
11
学会放弃
案例:有的复读生有自己的学习计划,比如晚上安排7点到8点学数学,可是到了8点以后有两道数学难题还没做出来,这位同学不甘心,把别的课程干脆都放弃了,死心塌地非要把这两道题做出来。结果可想而知,到了晚上11点还是不会做,又累情绪又不好,又烦又泄气,信心还备受打击。
解读:任何一个考生,哪怕是状元,在高考中都有不会的地方,都有攻不下的难题。复读生要充分了解自己的实力和水平,了解各种试题的难度,尽可能选择适合自己能力的题型做,暂时放弃那些自己力所不及的难题。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简单题、中等题的解题能力提高了,经验丰富了,再去冲击难题,这样一步一个脚印,进步才会大些。
12
用好错题本
案例:很多考生在高考后反映,最伤心、最不能原谅自己的是一模考试的题做错了,高考时同类题还做错了。
解读:“高四”同学最好要准备四个错误本,即语文、数学、英语和综合每科一个。每次重要的考试,比如月考、期中考试、期末考试、一模、二模等,把每次考试每门课错误的地方和不会的地方分别记在相关科目的错误本上,在平时学习特别是迎接下一次考试前,把错误本拿出来看一看、做一做,了解自己薄弱的环节,把问题解决了,成绩就会提高了,学习能力也就能逐步提高了。
⑶ 求复读生的学习方法
一、什么样的人适合复读。
首先明确一点,并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复读,对每个人而言,情况都不是完全一样的。那么什么样的人适合复读呢,我认为大致有以下一些因素:
1.是否还有提高的潜力。这其中包括高中阶段没有好好学习后悔了的,或者高考中没有发挥出自己的真实水平的,或者高考中出现重大失误的,还有就是凭直觉自己还会有较大提高的。如果你是属于这些类型的一种,请往下看。
2.心理素质是否好。为什么要着重强调心理素质必须好呢?因为临场发挥很重要。而恰恰第二次高考给人的心理压力是非常大。心理素质好的人就能在考场上沉着冷静,这样就有利于发挥;而心理素质不好的人,就极有可能在考场上因为过度紧张而发挥失常,这就是某些复读生没什么进步甚至是倒退的原因(我就是因为过度紧张导致数学和理综发挥失常)。
3.家长是否支持。父母的鼓励会带给孩子以莫大的动力,我复读班的同学,他们的父母一致支持他们复读,没有是人顶住父母的压力来复读的。如果你的父母不支持你复读,那么请告诉他们:复读不是停滞不前,而是退一步进两步的智慧!要尽一切可能说服他们,争取他们的支持。
以上三点中,其中前两点是最重要的。如果你的情况同时符合这两点,那么你是适合复读的。
二、复读应该注意些什么。
长达一年的复读生活中,会有很多问题困惑,我就其中重要的几个问题提供建议和参考。
1.选择靠谱的复读学校。现在的复读学校层出不穷,我本人建议选择那些名气和口碑较好的复读学校,挂靠高中的复读学校也行,这样的学校师资和环境等方面都有保障,可以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当然这些学校的收费也许不低,但我认为还是比较值的。毕竟这一年是最关键的一年,容不得半点浪费。
2.耐住寂寞。在这一年当中,你的首要事情就是学习,补漏。把以前没学扎实的知识再巩固,把以前遗漏的知识补上。日复一日的学习也许枯燥乏味,但你一定要坚持住。十三年寒窗不就是为了金榜题名的那一刻么!
3.不要浪费时间。我说这句话的意思是,不要把时间花在一些不必要的事情上。不要沉迷于网络,不要谈恋爱。一旦被这些事情迷惑,那么你的复读注定要失败的(当然也许会有极少数的人能处理的很好而不耽误学习)。学习累了的时候可以出去走走,散散步。
4.营养要跟上。不需要解释为什么吧。
5.复读生不能报的专业和院校有:军校,国防生,小语种(只有北大的小语种招复读生),本硕博连读(本硕连读复读生可以报)。其余院校和专业,应届生和复读生一视同仁。
6.关于复读文理转科和艺术生的问题,我无能为力。请各位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咨询一下专业的老师。
三、关于新课改。
眼下,各个省陆陆续续的开始新一轮课程改革。很多人不了解新课改,下面我具体解释一下。
首先明确的是,新课改之后,高中阶段的知识体系基本上没有任何改变。课程内容方面,是要改变“繁、难、偏、旧”的教学内容。换句话说,就是把知识的难度予以降低(例如解析几何中对椭圆方程的要求仅仅是中心在原点的椭圆,对中心不在原点的椭圆不作要求),对知识的广度予以拓宽(例如老教材中不作要求的小字部分在新教材中以大字部分出现,作要求,或者是直接增加一些内容)。新课改以后,各个省市的要求也不尽相同(山东省2004年率先实施新课改之后2007年的高考科目中增加《基本能力测试》而其他省份没有)。总之,新课改的目的就是要解放学生,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老教材是窄而深,新课改之后是广而潜。对于新增加的内容,稍加注意即可掌握。所以大家不必畏惧新课改。
四、关于复读生减20分与攻击复读生。
十几年来,社会上就一直流传着“对复读生的高考成绩减20分处理”这样的谣言,直到现在没有散去。我想问的是,这么多年过去了,哪个复读生的高考成绩被减20分?一个也没有。为什么没有减?那是因为给复读生减分是对复读生的歧视,是教育的不公平,是违反《教育法》的。我想澄清的是:对于复读生,以前没有减过分,现在也没有减分,将来也不可能减分!
一直有应届生认为复读生比他们多学了一年,并且占据了他们的招生名额,心中很不平衡,就攻击复读生。这都是应届生站在自己的角度来看,如果站在国家的角度,复读生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不能因为他们多上了一年高中就他们拒之大学门外,这样才是真正的不公平。所以,绝大部分的高等院校在招生的时候都是应届生和往届生一视同仁。
5、不管是任何科目,在复习的时候,针对自己做错的题,要做笔记,最好制作错题集。然后不断的练习,将你的错题集变成没有时。就可以了。
朋友复读的方法有千千万万。你是聪明人!我看你上面那段话是那么的汹涌澎湃。我那时也有这股干劲!把握好自己的信心!书山有路勤为径!勤能补拙!绝对的信心+勤!名牌大学等着你!!!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