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方法技巧 > 墨制作方法和技巧

墨制作方法和技巧

发布时间:2025-02-14 23:00:30

① 中国古代的墨是怎么制做的

制取方法

综述

北魏贾思勰着《齐民要术》最早记述制墨的方法。即:“用上好烟捣细,过筛;一斤烟末和上五两好胶,浸在梣树皮汁中,再加五个鸡蛋白,又将一两朱沙,二两犀香捣细和入,放入铁臼,捣三万下。每锭墨不超过二三两,宁可小,不可大”。 明代宋应星着的《天工开物》一书卷十六《丹青》篇的《墨》章,对用油烟、松烟制墨的方法有详细的叙述。墨烟的原料包括桐油、菜油、豆油、猪油、和松木;其中以松木占十分之九,其余占十分之一。

从制成烟料到最后完成出品,其中还要经过入胶、和剂、蒸杵等多道工序,并有一个模压成形的过程。墨模的雕刻就是一项重要的工序,也是一个艺术性的创造过程。墨之造型大致有方、长方、圆、椭圆、不规则形等。墨模一般是由正、背、上、下、左、右六块组成,圆形或偶像形墨模则只需四板或二板合成。内置墨剂,合紧锤砸成品。款识大多刻于侧面,以便于重复使用墨模时,容易更换。墨的外表形式多样,可分本色墨、漆衣墨、漱金墨、漆边墨。

烧油取烟法

记载一:宋沈括发明用石油烟制墨:《梦溪笔谈》卷二十四记载:“延州境内出产石油,色如黑漆,燃烧后产生浓烟,帐篷沾上变黑;我扫取一些石油烟制墨,墨色又黑又亮,胜于松烟墨;于是大做起来,墨上刻以“延州石液”字样。这种墨将来必定大行于世,因为石油产于地下,源源不尽,不像松树,终有一天被采伐殆尽;如今齐鲁一带的松林,已被采伐殆尽,而太行山,北京西一带的松林只剩下幼树了”

记载二:宋赵彦卫《云麓漫钞》引苏东坡诗《欧阳季默以油烟墨二丸见饷各长寸许戏作小诗》云“书窗拾轻煤,拂帐扫余馥。辛勤破千夜,收此一寸玉”,解说是扫灯烟制墨。

记载三:(宋)赵彦卫《云麓漫钞》有一段文字记载烧桐油制墨法:“迩来墨工以水槽盛水,中列盆碗,燃以桐油,上覆以一碗,专人扫媒,和以牛胶,揉成之,其法甚快便,谓之油烟。或讶其太坚,少以松节油或漆油同取媒,尤佳。”

记载四:明《天工开物》记载的烧油取烟法:将桐油、清油或猪油放入油灯中点燃,油灯上方有铁盖收集油烟。每一位熟练的工人可以掌管200盏油灯,动作要敏捷,否则油烟过老。然后用鹅毛刷轻轻将铁盖表明层的油烟刷入纸片上,这是上等油烟,造出的墨精美有光泽。铁盖里层油烟,必须用力刮下的是次等油烟。每斤油可刮取约一两上等油烟。

烧松木取烟法

在地上搭长十几丈(1丈=3.3米)长的竹棚,用纸和草席密封,竹棚和地面联接处,用泥土密封。竹棚上每隔一段开一个烟孔,竹棚内用砖铺通烟道。

斩取松木必须将松树干底部钻洞,点火烤树干,让松香流净,即便残留一点松香,烧出的松烟,质量不好。将松木斩块堆入竹棚,从竹棚前端点火,连烧几天,松烟从竹棚前端向竹棚后端弥漫,待冷却后便可以入竹棚刮取松烟。从竹棚后段刮取的松烟叫清烟质量最好,供优质墨料,中段刮取的是二等松烟,叫“混烟”,用做普通墨;前段刮取的松烟叫“烟子”,供印刷用。

墨烟处理

明代文献中通用的有两个方法:

筛选法:用细绢筛将油烟或松烟筛选出细净均匀的墨烟。

沉淀法:油烟或松烟放入水池中,久浸沉淀,上层细而匀是精料。

制作流程

配料

制墨的配料各家不同,常常秘而不宣。通常包括鸡蛋白、鱼皮胶、牛皮胶和各种香料、药材 如丁香、紫草、秦皮、苏木、白檀、苏合香、珍珠等。各种配料有一千种以上。

捣练

将烟料和配料和成烟料团,放入铁臼中捣练三万次,或用铁锤锤击烟料团一万次成为墨团。

墨锭

将墨团分成小块放入铜模或木头模中,压成墨锭。墨锭形状有:长方形、圆形、椭圆形、半月形、圆柱形、鸟兽型等;图案有弥勒佛、十二生肖、松、凤、鹤、鱼、鸟、花等。

用法

学习书法,笔法与墨法互为依存,相得益彰,正所谓“墨法之少,全从笔出”。用墨直接影响到作品的神采。历代书家无不深究墨法,清代包世臣在《艺舟双楫》中说:“书法字法,本寸笔,成于墨,则墨法尤书芝一大关键已。”明代文人画兴起,国画的墨法融进书法,增添了书法作品的笔情墨趣。

郑板桥墨

浓墨是最主要的一种墨法。墨色浓黑,书写时行笔实而沉,墨不浮,能入纸,具有凝重沉稳,神采外耀的效果。

古代书家颜真卿、苏轼都喜用浓墨。苏东坡对用墨的要求是:“光清不浮,湛湛然如小儿一睛,”认为用墨光而不黑,失掉了墨的作用;黑而不光则“索然无神气”。细观苏轼的墨迹,有浓墨淋漓的艺术效果。清代刘墉用墨亦浓重。书风貌丰骨劲,有“浓墨宰相”之称、与浓墨相反的便是淡墨。淡墨介于黑白色之间,呈灰色调,给人以清远淡雅的美感。明代的董其昌善用淡墨,书法追求萧散意境。从作品通篇观来,浓淡变化丰富,空灵剔透,清静雅致,仙住所着《画禅室随笔》中说:“用墨须使有;闰,不可使其枯燥,尤忌浓肥,肥则大恶道矣。”清代的上文治被誉为”淡墨探花”,书法源出于董香光,传其风神,作品疏秀占淡。其实,川浓淡墨各有风韵,关键在掌握,用墨过淡则伤神采;太浓刚弊于无锋。正如清代周星莲所说:“用墨之法,浓欲其活,淡欲其华活与华,非墨宽不可。不善用墨者,浓则易枯,淡则近薄,不数年间,已奄奄无生气矣,”

涨墨是指过量的墨水在宣纸上溢出笔画之外的现象。涨墨在“墨不旁出”的正统墨法观念上是不成立的。然而涨墨之妙正在于既保持笔画的基本形态,又有朦胧的墨趣,线面交融。王铎擅用涨墨,以用墨扩大了线条的表现层次,作品中干淡浓湿结合,墨色丰富,一扫前人呆板的墨法,形成了强烈的视觉艺术效果。黄宾虹对墨法研究更有独到之处,提出了“五笔L墨”的理论。他偶尔将涨墨法应用于篆书创作中,又表现出一番奇趣。

渴笔、枯笔分别指运笔中墨水所含的水分或墨大多失去后在纸上行笔的效果。渴笔苍中见润泽;枯笔苍中见老辣。在书写中应用渴笔、枯笔二法,应控制墨量适宜。宋代米芾的手札《经宿帖》“本欲来日送,月明,遂今夕送耳;”几字,以渴笔、枯笔表现,涩笔力行、苍健雄劲。

书法的墨法表现技巧十分丰富,用水是表现各朴墨法的关键。《画谭》说:“墨法在用水,以墨为形,水为气,气行,形乃活矣。占入水墨并称,实有至理”。另外,用墨的技巧还与笔法的提按轻重,纸质的优劣密切相关。一幅书法作品的墨色变化,会增强作品的韵律美。当然,墨法的运用贵有自然,切不可盲目为追求某种墨法效果而堕入俗境。

古人论画时讲用墨有四个要素:

一是“活”,落笔爽利,讲究墨色滋润自然;

二是“鲜”,墨色要灵秀焕发、清新可人;

三是“变幻”,虚实结合,变化多样;

四是“笔墨一致”,笔墨相互映发,调和一致。以此移证于书法的用墨也应是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磨墨的方法是要用清水,若水中混有杂质,则磨出来的墨就不纯了。至于加水,最先不宜过多,以免将墨浸软,或墨汁四溅,以逐渐加入为宜。磨墨要用力平均,慢慢地磨研,磨到墨汁浓稠为止。用墨要新鲜现磨,磨好了而时间放得太久的墨称为宿墨,宿墨一般是不可用的。但也有画家喜用宿墨作画,那只是个别的。

阅读全文

与墨制作方法和技巧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vivo自拍神器使用方法 浏览:753
呼吸系统的教学方法 浏览:500
量体方法图片 浏览:912
7乘8的计算方法 浏览:751
小学生读书的步骤和方法 浏览:671
瘦肚子最快方法快速练出腹肌 浏览:186
氧气负压引流器使用方法图片 浏览:77
排套制作方法和视频 浏览:866
输液有什么好方法吗 浏览:490
茶麸洗头的正确方法 浏览:447
荣耀路由2小米路由器设置在哪里设置方法 浏览:102
高丝卸妆油使用方法 浏览:163
武器石头的鉴别方法 浏览:762
玉米的种植方法与时间 浏览:967
聚氨酯卸料的吨位计算方法 浏览:461
写作业玩手机方法 浏览:86
读卡器连接电视机的方法 浏览:87
女生裙长的计算方法 浏览:706
治疗烂脚丫的方法 浏览:137
节气门开度的正确方法 浏览: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