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方法技巧 > 如何写好行草方法

如何写好行草方法

发布时间:2025-02-05 15:58:19

A. 书法草书好字怎么

好字草书写法如下:

行楷,也称“汉字行楷手写体字形”,是偏重于楷书书写笔法,比楷书行笔自由,又比行草规正的行书字体。少量改变书写笔顺,且具较强易识、易学特征的实用性手写体字体。

我们习惯上把介于楷书与行书之间的字体称为行楷。它由于具有随意性,笔形上可以说是楷书基础上的简化、连带、速写,字形上打破过于平稳而产生静中求动的视觉态势。

学习行楷字诸多因素交互影响,既有笔顺错别字问题,又有横平竖直极端僵化写法;既要因材施教,又要普及提高。行楷字体的学习难度,不亚于楷书等字体。由楷而行,不能简单的理解为是楷书笔画的疾书。必须循序渐进,逐步提速。

B. 如何学好行草书法

书法艺术,是我们中华文明的瑰宝,我们祖国独有的汉字的线条组合和建筑结构,以及我们祖先独创的毛笔、墨汁、砚台、宣纸即“文房四宝”书写工具和材料,还有历代文人墨客遗存至今的碑刻和法帖,让书法在我们民族艺术的殿堂里,熠熠生辉!在新的世纪,在电脑信息时代,书法艺术依然枝繁叶茂,生生不息。从改革开放初期兴起的书法热,至今不衰,而且更加高涨。越来越多的朋友在生活舒适的今天,开始关注和染指书法艺术。那么怎么样才能学习好书法呢 ?我以为: 第一、要有良好的心态。爱因斯坦有一句名言:热爱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学习书法,首先要热爱书法艺术,要培育起浓厚的学习兴趣,树立端正的学习态度。浓厚的兴趣,就是持久的兴趣,有志者里常志,而不是心血来潮的五分钟热血,更不能浅尝则止。既然学习它,就要迷上它,掌握它。就要深入地、仔细地研究,琢磨,就要临池不辍,就要爱不释手。所谓端正学习态度,就是克服急功近利和畏难情绪。以平常心态,来玩书法。作为生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镶嵌在生命里。有人问我都是什么时间写字呀?我其实不好回答,书法已经融合在我的生活里,成为我的生活方式了,这就好比那些喜欢麻将牌的朋友,家里一定有麻将桌,麻将牌,也一定有大块时间聚来哥们姐妹打麻将一样。因此,热爱、兴趣、是最重要的。你只要真的热爱,你就一定能舍得工夫去追逐,就一定能通过日积月累,摘取书法艺术宝库中自己喜爱的璀璨明珠。 第二、要循序渐进。学习要循序渐进,先易后难。而且开始往往也是比较容易,而越是深入,越是艰辛。所谓“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初学者尤其要克服急功近利,希望走捷径渴求速成的心理。须知任何一门学问或者艺术都是要循着其特有的规律,逐步了解掌握的。就字体来说,一般先学楷书(也有从隶体入手的),再学行书及其它字体。楷书点画分明,结构平稳,用笔方法齐备,便于学习。因此,先学楷书是符合学习规律的。当然,先学楷书,并不是说,等到楷书学好了,才能学行、草。一般地说,楷书基本笔法和结构方法较为熟练后,即可学习行、草书。楷书与行、草书交替学习,还可以互相借鉴,互相促进,提高学习效率。就某一字体来说,先学笔画,再学笔顺、偏旁、部首及结构。以楷书为例,笔画是楷书的基本部分,犹如“机器”上的“零部件”,先有“零部件”才好组装“机器”;掌握或基本掌握楷书的笔画后,才能再按笔画顺序组合偏旁部首,以至完整的独体或合体结构的汉字。当然,先学笔画,并不是说,等到笔画学好了再学写字。一般地说,从笔画入手,更符合学习规律;而在学习偏旁部首和结体的过程中,又可进一步掌握笔画的写法。就字的大小来说,先学写大楷,后学写小楷。先学写大楷,好处有三:1、大楷笔画较粗、较长,书写时,起笔、行笔、收笔的步骤比较明显,便于理解,宜于练习,如有病笔也显露得较清楚,易于纠正。2、先学写大楷,有利于锻炼腕力和臂力。3、先学写结构开张的大楷,待结体基本法则掌握后,再缩小就不难了。若先写小楷,则容易养成拘谨的习气,放大写反而写不好。就专与博的关系来说,先专学一体,后博学多家。先从一体入手,集中精力,把运笔和结构特点掌握好,领悟精神,融会贯通,就能举一反三,再学同一字体的其它风格或别的字体也就不难了。初学就想“博”,必定贪多嚼不烂;朝三暮四,见异思迁,今天学“柳”,明天学“颜”,也必定欲速而不达。博学多家,要以专学一体,掌握扎实的基本功为前提。古今有成就的书法家,无一不是在专学的基础上再集众家之长而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 第三、要持之以恒。书法作为一门艺术,当然不是短时间就能学好的。书法的基本功,包括动手能力、鉴赏能力、综合分析能力等等。在学习过程中,能不能长期坚持勤学苦练,是决定每个学书者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不经过刻苦磨砺,是决不会有什么“妙手”和“神来之笔”的。被尊为“书圣”的晋代王羲之,以至唐宋各名家,哪一个不是持之以恒苦练数十年才成功的呢?“墨池”“笔冢 (zhǒng)”等等流传至今的动人故事,说明他们成功的秘诀在于苦练和有恒。在当代,像古人那样勤学苦练而卓有成就的也不乏其人。我国第一个书法教授、中国书协副主席尉天池就是其中之一。他六岁受家教而开始学习书法,50年代初期在师范学校读书时,练习书法自觉而刻苦,后来进南京师范学院学习,毕业后执教书法期间,他先后师承着名书法家沈子善先生、书法大师林散之先生,至今数十年如一日,博习精研篆、隶、草、楷、行诸体,尤其擅长行、草书,自成“苍劲浑厚、潇洒豪放、秀逸清奇”的艺术风格,在国内外享有盛誉。前人和今人勤学苦练、持之以恒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我们学习书法,就要以他们的精神激励自己。只要方法对头,日复一日,年复一日,苦练下去,就一定能取得成功。
另: 临摹与创作是学习书法最重要的两个阶段。从古到今,几乎没有一个书法家不是从“临摹-创作-再临摹-再创作”这样循环反复的过程中艰难地走过来的。书法是一门综合性的高级艺术。它具有诗歌的神韵,图画的灿烂,音乐的旋律,建筑的造型,舞蹈的姿态,雕塑的立体感。我们怎样才能学好它呢?现就如何学好书法略谈浅见。一、掌握学期书法的要领1、执笔法晋代书法家卫夫人说:“凡学书字,先学执笔。”可见掌握正确的执笔方法,对于学习书法是十分重要的。执笔法包括要求、要领和书字执法三方面。要求是指实、掌虚、掌竖、腕平。指实就是执笔的手指实实在在地将笔杆稳健地约束住,但不能执“死”,指不实,运笔势必乏力;掌虚,就是指提笔的手心要空虚,其中空隙,形如握卵,如果掌心不虚,笔杆势必被执死,使运笔受阻;掌竖,就是书写是手掌竖起,尽量做到与笔杆平行而且同垂与纸面。这样笔锋才正,锋正才能四面势起,写出丰润有力的笔画;腕平,指书写时,肘腕并起,与桌面保持平行,书写时候才能挥洒自如。要领包括笔杆垂直和运动灵活两方面。笔杆垂直是指执笔写字时,要使笔杆与纸面始终保持最大限度的垂直状态,因为这样下墨快,使书写出来的点面线条有力度,有立体感;要做到运动灵活,关键是要避免将笔杆执得过紧,不致造成僵死的情况;五字指法,是指:按、压、钩、顶、抵,在此不做详细的分析。2、运笔方法所谓运笔的方法,简单的说就是写字者运用臂、肘、腕、指来指挥手中的毛笔,按照合理的行笔轨道、速度、力度,提按而塑造的笔画方法。学习书法的成功与否和掌握运笔的深浅程度有着密切的关系。二、勤学苦练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要学会临帖与读帖相结合的方法。临帖有对临与背临两种,读帖则是分析字帖的笔画、结体、用笔的轻重、轻慢和方圆、曲直、枯涩、浓淡等,分析结构的松紧、纵横、偏正、主次等。三、循序渐进1、先学楷书,后学行草2、先学大字,后学小字3、先专后博四、书外工夫书法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艺术。我们在除学好书法的结体、用笔外,还必须提高自己的道德情操和文化艺术修养。一个人的个性、气质,往往最容易在他写字的风格中表现出来。如果一个人办事马虎、处事不实,那么他所写的字也免不了轻浮、潦草等不良习惯。

C. 怎样写好行草书

1、行书在楷书的基础上产生,是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是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行”是“行走”的意思,因此它不像草书那样潦草,也不像楷书那样端正。实质上它是楷书的草化或草书的楷化。楷法多于草法的叫“行楷”,草法多于楷法的叫“行草”。
2、行书兼具楷书、草书的特点,但又绝非写好楷书便一定能写出一手漂亮的行书字来,行书作为一种独立的书体,其发展过程中具有它自身的特点。要学好行书,还要经过一段专门的临摹训练,以掌握它的笔法和结字的规律。
3、 顺势入笔:行书笔法中不再如楷书那样,要求逆入回出,藏头护尾。而是落笔便顺锋而入,行笔中锋行走,收笔多是顺势带出,或牵连下笔,或钩挑出锋。不再回锋作顿。这样很多笔画发生了变异。这样笔画多为露锋。笔势明显地流畅起来。也使行书中更多地形成了曲笔,笔画不可过于平直,增加了点画的动感,使之不至僵滞。笔法上的这些变化,就自然使书写的速度加快了许多。
4、 点画呼应:由于行书收笔不再回锋作顿,而多是将笔锋提出,所以形成了点画的附钩和挑趯,即上笔终了时顺势带下,而下笔自然承上,使点画之间虽断似连,笔断意连,产生了明显的顾盼呼应关系。显然这些顾盼揖让和呼应使字型增加了生动活泼的意趣。
5、牵丝引带:点画间的勾挑使之顾盼呼应,有时将这种呼应通过笔锋提写出游丝,连接起来形成两笔或几笔,连续写出,一气呵成,使字显得连贯、潇洒。
6、简括省略:前面谈到连能把两笔或几笔连成一笔写下来,这其实已起到了简化的作用,加快了书写的速度,但其原有笔画并未减少,只是笔画之间有牵丝相连,不单独存在而已。在行书中还有更省简的情况,那就是索性合并了原来的点画,形成行书中独有的写法。如其中“无”字中间四竖和下边四点被一组相连的竖撇横代替了,既保持了原字的面貌又起到了简化作用。
7、收放变化:比较楷、隶、篆等规整严谨的字体,行书有一个与草书共同的特点。即它可根据章法的需要和某字的特征,随时调整它的字形和笔画形态。例如:王羲之《兰亭集序》中的之字,如:既可收敛些又可放纵些,可以任意屈伸、收放,即可使之长,如亦可使之方如: 扁如: 这就是行书可收可放的特性。
8、离方遁圆:楷书方多圆少,折笔处多为方,即如赵孟頫的圆转为主的书
写也时露方意,这无疑是需要也使字增加了一定的力度。而行书则随笔顺势
转折,变化无穷,方圆兼用,灵活生动。如:
因此注意到方圆的变化,使之自然融汇,使书写的效果既有方笔的雄劲
力度,又富圆笔的通畅灵动。若一味方折,则显板滞、生硬,纯用圆转则又
俗滑、疲软。总之临习中要多观察,创作中要多思索。
9、 重按轻提:楷书中的一些笔法,如顿笔回锋挫逆等,在行书的运笔中已经不再应用或很少应用了,更多运用的是顺势提、按的运用。凡轻细之处需收笔轻提起,速度稍快。而粗重处则需将笔重按下,速度稍缓,当然,笔画轻重粗细的交替要有合理的起浮过程,不可大起大落,忽轻骤重,应使其自然。提按处在行书中几乎随处可见,一字之内的提按变化如《集字圣教序》中的:一画之内也当有轻重之别,如:至于一篇之内的根据章法的需要而出现的轻重布局,也是行书作品中屡见不鲜的。历代书家对此各有体会,我们仔细品味后面作品即可领会提按在行书书写中的妙用。
10、运腕得宜:“书法之妙,全在用笔。”今天看来,有人以为前人这个论断未免偏颇。其他如章法、墨法之类固然也很重要。但书法是线条的造型艺术,提高线的表现力往往是书法家毕生追求探索的。章法、墨法之类也离不开线条去完成表现,而线条的表现力全在于笔的运用,因此,前人的说法可谓一语中的,不容忽视。

D. 毛笔行草书法训练技巧

毛笔为创造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文化,为促进中华民族与世界各族的文化交流,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毛笔是中华民族对世界艺术宝库提供的一件珍宝。下面是我为大家分享毛笔行草书法训练技巧,欢迎大家阅读浏览。

一、用笔的“发力点”问题

所谓“发力点”是指在运笔过程中,手臂用力最重之处和锋变最大之处。

书法笔法的变化是极为复杂的,尤其是行草书,很难以定量分析。在“发力点”这个问题上变化就十分复杂。我们发现在传统经典行草法帖中,古人在“发力点”技巧的运用上是非常有机巧的,手段也是非常多样的。我们分析大体有,常规式(或称经典式)、均衡式和变异式三种“发力点”的技巧。

常规式的“发力点”主要在笔画的两端和直折处,其“发力点”相对比较固定。比如汉隶和唐楷比较典型。不管其风格是有多大差异,但在每一笔发力的位置上是非常固定的。凡隶书“蚕头”和“雁尾”的部位必是“发力点”;凡楷书“藏入”、“顿收”、“折笔”和“钩根”的部位必是“发力点”的位置。行草书中王羲之、董其昌、赵子昂是典型之例,尤其是赵子昂更趋于经典化,其“发力点”几乎完全恪守楷法法则。其风格是工整、平稳和娴雅。

均衡式的“发力点”实际上是没有清晰的发力点。小篆一系比较典型,尤其铁线更为典型。朱耷、怀素的草字也具有明显的均衡“发力点”的特征。

变异式的“发力点‘可能是落在点画的任何部位。相当多的魏碑楷书具有清晰的这点特征。与常规经典式的”发力点“比较,我们发现,它有的按常规”发力点“发力,更多的是不按常规的”发力点“发力。如以撇为例,常规的”发力点“是在起笔处,极为少见将’发力点”下移到别处,而北碑撇的“发力点‘可以设在这一笔的任何部位。这种”发力点“的变异会直接造成线形的变异和风格上的差异。故而形成了北碑的一石一格、一石一貌的现象。在行书体系中,在“发力点”上变异较大较明显的当属米芾、郑燮、王铎和张瑞图。米芾、郑燮和王铎是从常规经典式“发力点”技巧和锋变中蜕变而来,而张瑞图的“发力点”与锋异变则走向了另类。

当运笔均衡发力时,锋变小,点画多显长短之别而少重轻之异,其节奏也就不清晰明快;当运笔不均衡发力时,锋变跌宕,点画线形变化必然丰富,节奏自然清晰强烈。

在评价笔法的好坏高下时,审其“发力点”是否准确而精到,“发力点”的变异是否精妙而奇巧,应该是一条不应忽视的标准。因为它可以直接反映出书者的功力和造诣。

二、主笔的概念

在笔法技巧中,主笔的概念是非常需要强调的,尤其是篆、隶、楷,主笔至关重要。

之所以称为“主笔”,是因为它在一字之中充当最主要的角色。主笔有三个主要功能特点:

1、占有重要位置,起一字的主体支撑作用。

2、笔画最长,书写难度最大的一笔。

3、表现力最强的一笔。

篆、隶、楷的主笔一般是比较稳定的,变异幅度比较小。行、草的主笔极不稳定,其变异的幅度非常大。所以,在篆、隶、楷的创作中,主笔是不能出现败笔现象的。如果苛刻一点,一幅作品之中、甚至连一笔的败笔也不能出现。主笔若写败,整字则必败,一字已败,通篇失色。当我们在审视一件楷书作品时,如果有一个字的主笔出现败笔,那么,我们就会发现,这个字是整幅字中最显最跳的一个字,败笔的暴露尤其明显。所以,篆、隶、楷的创作对主笔的要求是极为严格和挑剔的。

古人对主笔的研究也多有论述,刘熙载在《艺概》中有:“画山者必有主峰,为诸峰所拱向;作字者必有主笔,为余笔所拱向。主笔有差,则余笔皆败,故善书者必争此一笔”。

行、草书的创作,在主笔的把握上要比篆、隶、楷复杂得多,其难度也大得多。复杂的原因是讲求变异,主笔可以变异成副笔,主笔自身也可以有各种造型的变异。难度大的原因是,不但要精而且要具有丰富的表现力。

行、草书不仅仅主笔变异,副笔的变异更大,副笔有时可变为主笔,更多的是自身的变异。当副笔和主笔的功能特点发生变化时,对变异的副笔须作主笔对待。由于行、草书的创作有即兴性和随意性的特点,“同字不同貌,同笔不同形”是行、草书创作的重要技巧法则。它更须作者要具有较强的控锋能力、变化能力、应变能力、表现力以及对字型的组塑能力等等。

三、笔速问题

在笔法技巧中,运笔的速度是绝对不可忽视的技巧之一。笔速不只是一个简单的快与慢的问题,它与所要书写的墨色、字体,所要表现的风格、节奏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笔速本身既能完美地表现这几个方面,又要受到这几个方面的制约。

1、笔速与墨色的关系

用墨的核心技巧是“纸墨相发”,用墨的关键技巧是施墨。由于水墨落到纸上有渗化的特性,所以,施墨之时必须要把握准分寸,否则失控就会败墨,失去墨韵。

其规律是:“饱笔渗化快,渴笔渗化慢”(其中墨的水分大小和纸质的吸水性大小不能忽略)。为使墨的控制准确而合度,如何把握笔速就是关键环节了。

其要领是:“饱笔须快,渴笔宜慢”。

例如在行草书的创作中,当毛笔蘸一次墨之后,要连续书写若干字,笔含之墨就有一个由多而渐少的过程,而行笔的速度也要有一个由快而渐慢的过程。这是一个有规律的过程。如果不按这个规律运笔,饱笔反慢运,渴笔却快行,那纸上之墨一定一塌糊涂。前段漫漶不清,后段苍白乏色,也就无所谓墨韵而言了。行、草书的墨色注重浓淡、枯涩、燥润、虚实的变化,因此,对笔速也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具有高速与低速的驭笔能力技巧,才能表现行草书的墨色墨韵。

在篆、隶、楷的创作中,笔速要求匀和,一般情况下反差较小,大多采用中低档的速度。原因是,这类字体的墨色反差较小,书写时笔中所含之墨不宜太饱,不宜太渴。笔速与墨色是互为表现的关系,又是互为制约的关系。

2、笔速与字体的关系

不同的字体对笔速有不同的要求。篆、隶、楷的笔法是笔笔独立的,又要强笔画的刻画。这样,在点画的书写中,运笔的速度就很难加快。另外,这几种字体的章法基本是成行成列,一格一字,字字独立,字与字之间没有绵互萦带关系,故而,很难以快档笔速运笔。

行、草书的笔法有很大的自由度,笔画的长短、粗细随机可变,直线、弧线可任意组合,笔势可断可连,单字中可连笔,数个字可缠绵。这些都为笔速的加快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或可以说,提供了既可以加快又可以放慢的条件。

3、笔速与风格的关系

技巧表现风格,风格制约技巧。笔速是笔法中的技巧,故而,笔速与风格是互为表现,互为制约的关系。风格恬静一路,笔速须稳和;狂狷一路,笔速要急掣;古朴一路,笔速应迟涩,等等。在行、草书中,这种风格的多样性与笔速的多变性是共存共生的。行草属动态字体,风格差异极大,其笔速的变化差异尤其明显。它要求书写者,必须能对各档的笔速,都要有很强很娴熟的驾驭能力,才能很好地把握风格。同样是王羲之的作品,其笔速不同,风格不同。《兰亭》笔速相对慢,《月仪》笔速快。这类例子不胜枚举。

篆、隶、楷虽属静态字体,但在风格上是非常多样化的。以唐楷为例,禇遂良笔速快,欧阳询笔速中,颜真卿笔速慢。笔速的快慢对风格的表现会产生直接的影响。

由此可知,风格对笔速的要求是十分严格的,笔速对风格的表现是需要分寸的。

4、笔速与节奏的关系

从严格的意义上讲,任何字体在创作上,都必须要有节奏韵律的展示。单从点画线条的角度上看,粗与细、重与轻、长与短以及迟涩与流畅、稳重与奔放等等,都是构成节奏的基本要素。这种对比愈是强烈,节奏就愈加跳荡。迟涩和稳重之笔必然是慢行的,流畅与奔放之笔肯定是快捷的。

行、草书的书写,快慢徐急、重轻粗细、大小收放的变化很大,所以就不是等匀的运笔速度。这是行草书创作非常重要的笔法技巧。

篆、隶、楷书的书写,虽然不比行草的节奏反差大,其中也有节奏把握的问题。或某字凝重,或某字飘逸,须依行气节奏的需要而有所变化,笔速的把握亦当随之而变化。

快速的运笔与细微的刻画是一对矛盾,笔速越快,发力与锋变失控的几率越大。所谓练笔,练的就是要解决这对矛盾,练的就是快且精,练的就是能驾驭各档的笔速来写出精美的点画线条和精彩的汉字造型。

四、连续书写的控锋问题

不同的字体在书写时有不同的控锋技巧。篆、隶、楷在书写时的调锋过程可以比较自由,也就是说,当锋变失控或不理想时,可以并允许随时停顿,可以在砚盖上将锋理顺。因为,这类静态字体的笔画是独立的,一笔写完,毛笔要离开纸面,然后写下一笔,每笔之间有一小的停顿间歇,所以,在书写的途中有能够停笔理毫的机会。这种调理锋毫的方法,我们称之为“纸外调锋”。

行、草书写时的调锋与篆、隶、楷有很大区别,因为,它有笔意的衔接,气韵的通贯问题。由于这种笔意气韵要求上制约,使得在书写过程中不能随意停顿,否则,行气会气断意阻。写行、草时必须是要连续书写的,这样,就要求书写之际边写边调锋,其调锋的过程须在书写的一瞬间完成。这种调锋方法,我们称之为“纸上调锋”。

行、草书连续书写的技巧往往与其它的技巧纠缠在一起。首先,与笔速有关。没有笔速也就无从谈连续书写的问题。其次,与把握线性的技巧相关。行、草书线形的变化非常复杂,连续书写,瞬间纸上调锋,要写出高质量的点线。第三,与字法、章法相关联。要注重字形的组塑、行气的通贯和章法的和谐等等。第四,与墨法技巧关系紧密。行书讲究墨的层次,讲究行气间的蘸墨点,只有笔在蘸墨时才是间歇与理毫之处。频频停笔蘸墨必然扰乱连续书写的节奏。第五,与风格样式等关系密切。

此外,连续书写的技巧与其它非技巧因素也往往纠缠在一起。如文字内容和字的大小因素,书写时几案的宽窄与纸的移动因素,等等。可知连续书写的技巧其难度是不容忽视的。

五、如何落款?

落款是正文组成部分,不可轻视。

要点:

1、署名是正文字一半以下大小。两行落款要右高左低,不要换笔。

2、落款不能留空过多,要注意轻重比例。

3、盖章作品下垫玻璃加书本。

4、印章最好不要超过三个。

阅读全文

与如何写好行草方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城市宣传栏的测量方法 浏览:762
玻璃推拉门地滑轨道安装方法 浏览:981
去狗皮的正确方法 浏览:519
状态粉使用方法 浏览:18
皮卡车如何找30公分边线最笨方法 浏览:97
交通安全方法有哪些 浏览:662
新飞电压力锅使用方法 浏览:111
快速查询个人征信的方法 浏览:804
男士冬天洗衣服的方法如何 浏览:729
农业产品研究方法 浏览:15
驯服蜥蜴最简单的方法 浏览:702
淘宝钻展怎么操作干货方法推荐 浏览:72
临床上最广泛的研究方法 浏览:467
避孕方法有哪些怎么上环 浏览:868
电热板安装方法 浏览:170
中医治疗丝状疣的方法 浏览:711
正确梳头的方法免费学 浏览:90
斜齿轮的计算方法 浏览:331
如何写好行草方法 浏览:496
食用方法可以分为什么和什么 浏览: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