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当你犹豫不决时,试试这个决策办法
人的一辈子就是一次次选择的过程。这些选择有大有小,但是人生就是被一个个选择积累起来的。
小的选择有明天吃什么,第二个半价的冰淇淋要不要吃,买吧,自己只能吃一个;买两个吧,又不利于减肥。
大的选择有如何选择职业,做专业岗还是管理岗,别人说这个副业挺好的能月入过万,要不要选择呢?报这个班就能月入过万,几千上万眼睛都不眨一下,就买课了。
每天我们都要做无数的决定,这些决定也各种改变你命运。但是很少有人有技巧,有训练地处理这些生命中间最重要的节点。我们也没有受过训练如何处理人生最能“四两拨千斤”的环节——决策。
所以,我们往往在生活中的小选择上比较有主张,比如买个衣服、选个 汽车 ,但是做人生重大选择时,比如选城市、选工作、选结婚对象时,就完全蒙圈,只能随波逐流。
一个好决策不一定会有好结果,因为还有执行、机会的问题。但是一个坏的决策一定不会有好结果。决策是把控人生的最重要节点。
决定,适用于重要事项或重大行动作出安排,是指人针对事情做出一个清晰的主观判断姿态,质量不保证。
决策是“在一定信息和经验基础上,为了实现某一目标,借助一定的工具、技巧和方法,对影响目标实现的诸因素进行分析、计算和判断优选后,有策略地做决定”。
虽然这么简单的几句话,其实点出来决策和决定的几个要点。
也就是说,在作重大选择时,我们最好不要凭借个人主观判断,因为结果质量不保证;需要运用决策手段,来保证目标的实现。
IBM公司具有一套系统的决策流程,叫做“最佳决策五步骤”。IBM所有的员工都可以根据“五步骤”系统地、循序渐进地制定出一套适合自己的成功策略。
针对个人来说,进行优化改良,更加适合个人做出一个好决策。
第一步:澄清问题
问题是现状和预期结果之间的距离。澄清问题有三个原则:聚焦、标准、范围。
要解决什么问题?这个问题是客观存在的,是在某个特定条件下存在的,是具体的,这是聚焦。
问题解决到什么程度可以接受,这是标准。
问题所涉及的领域是什么?有哪些人可以帮助?前提假设是什么?这是范围。
以及,为什么必须要做这个选择的决定?需求是什么?
第二步:明确目标
人类的观念在不断地更新和进步。每个人都应当努力去想象自己的目标,放飞自己的梦想。虽然人们的某些目标可能永远无法实现,倾尽一生不断攀登也无法达到最终的目标,但大多数的目标经过努力都是可以实现的。
因此,决策本身就像爬楼梯,需要从一个台阶爬到另一个台阶,只有一步一步地、不断地设定和修正目标,才能不断地接近最终目标。
什么是最好的结果,也就是做到什么样的程度后,认为是完成了目标的。
第三步:形成方案
有没有可能的方案?
需要什么执行动作?
做决策是为了解决问题,就得要想到执行这件事儿,自己做的这个决策需要怎么样的行动设计才更加容易执行,并且一直遵循等。
建立起反馈机制,大量接受多方的意见。千万不要复制过去的“成功”决策,天时地利不同,形势已经发生变化决策也是会失效的,决策也是会失效的。
一项决策过程中,如果没有列举一条一条的行动步骤,并确定工作和责任,那便不算是一项决策,最多只是一种意愿而已。
这些方案各自可能有什么结果?
第四步:收益权衡
很多人在做决策的过程中,往往把注意力关注在其他人是否会接受这个决策、怎样做一个让所有人满意的决策。这无疑是一个很糟糕的态度。决策和用人一样,有所长必有所短,有人支持就有人反对。正确的态度应该是:研究解决的问题的正确决策是什么。
在众多决策方案中,应先考虑哪些是正确的决策,而不是先考虑这样的决策是不是能够被接受和执行。如果是正确的决策,无论接受和执行起来有多大难度,都要坚持下去。
同时考虑机会成本有哪些。做不同的权衡,哪一个选择的收益是最大的。
权衡,做出一个收益最大的决定。
看上去好复杂,我们不妨讲一个故事,帮大家分析下这5个要素。
刘总和朋友在北京开了一间创业公司,现在公司发展稳定,事业蒸蒸日上,员工踏实可靠,创业期紧张和压力都过去了。刘总精力充沛,喜欢挑战和变化,他觉得这样太平稳会丧失锐气,所以想卖掉自己公司的一部分股份,重新做一家公司。
在和他的家人商量时,家里人觉得创业实在太苦了,难道50多岁准备再来一次吗?刘总创业过程中,家人给了他巨大的支持,所以他也开始摇摆起来。他来寻求我们的帮助。
第一步要澄清问题,“是什么要让你买股份?”,是厌倦了,想要挑战?还是想收入更多?
刘总觉得自己不喜欢重复度太高的工作,孩子在海外,妻子想搬到更加舒服的老家,这样对自己的 健康 有帮助,可以更多时间户外活动。
第二步要明确目标,是这些想法背后,各自指向什么目标?排序是什么?
这其实是个反复沟通的过程,仔细思考以后,刘总自己的目标是:转换一种更新鲜的生活方式,但是不想再来一次重头的创业;这个方式最好是对自己 健康 和家庭不冲突的;另外,他重视自己的合伙人关系,可以少拿点钱。
第三步是讨论有哪些可能的方案,是不是可以找第三方进入?是不是可以先付一部分,然后分期付清?或者是不是可以由对方代持部分股份,但是每年依然拿分红?或者有没有考虑直接把公司收购,然后在新的股东下重新管理公司。这些各自都有不同的可能的结果。
大概估计下每个方案的收益和结果。比如说要找人收购,大概需要几年?如果找到第三方介入,大概要多久?有没有考虑到财产所得税?有没有考虑到新的城市是不是适应?创业的难度如何?
第四步是权衡收益。
在充分地对这个问题有了认知以后,经过多次沟通,找到了合适的方案:出售10%的股份,在老家成立一家分公司,继续原来的事业。这样能体验到事业的新感觉,也有很多时间陪伴自己的家人,身体也好了很多。
大部分人的误区就是既没有分辨过自己背后的期待和关系,也会跳过更多方案的思考,更不用说评估每个方案的可能性,所以会有在“好痛苦,要不要去做”下做快速反应的决定。所以,他们总做“艰难的决定”。而做决策的过程问题-目标-方案-权衡,就是一个决策的完整认知过程。
今日精进
对比决策法,目前让你最困扰的需要做决策的问题是什么?
㈡ 在管理实践中常用的不确定型决策方法有
在管理实践中,常用的不确定型决策方法有以下几种。
㈢ 如何利用决策方法解决问题
如何利用决策方法解决问题
如何利用决策方法解决问题,在工作当中或者日常生活当中,大家都扮演了一个决策者的身份,就好比如买东西,大家是决定买什么的那一个人,那如何利用决策方法解决问题,以下是我整理的相关内容。
决策理论方法主要有定性决策和定量决策。
定性决策方法主要包括头脑风暴法、专家会议法、德尔菲法和电子会议法等等,定性决策的运用就不详说了。
定量决策主要有线性规划法、盈亏分析法、表格法和决策书法等等,主要说一下决策树法吧,这个很多都能用得到。
(1)决策树法
风险决策是指在不确定情况下的决策,在工商企业经营中经常需要进行风险决策,决策树法是风险决策中应用最广、效果最显着的方法。
决策树是决策问题的图形表达,对分析多阶段的决策问题十分有效,它指明了未来的决策点和可能发生的偶然事件,并用记号标明各种不确定事件可能发生的概率,它把可行方案、所冒风险及可能的结果直观地表达出来。 举例说明:预计今后几年市场对某公司产品的需求会扩大(概率0.7),但也存在销售量减少的可能(概率0.3)。公司面临几种可能的选择:
第一,扩建厂房更新设备,若以后公司产品的需求量扩大,公司将成为市场领先者,获得很大收益;若需求量减少,公司将亏损。
第二,使用老厂房,更新设备,无论需求量大小,公司都有一定的收益,只是收益大小问题。
第三,先更新设备,若销路好,再扩建厂房,主要问题是两次投资总和大于一次投资。
以上问题是现实问题的极大简化,但可以使我们对决策树有一个基本理解,当然决策树也能用于复杂问题的决策。上述问题的三种可行方案的具体情况见表:
现在看看如何根据这些情况选择最佳方案。根据三种可行方案情况画出决策树:
由决策点引出的若干条树枝称为方案枝。由状态结点引出的若干条树枝称为状态枝,状态枝上标明状态的情况和可能的概率。本例有两个决策,决策I是当前扩建厂房更新设备还是仅更新设备;决策II是一年后销路好时是扩建厂房增加设备还是维持原状。各状态结点的期望收益如下:
结点④:100×1.0×4 = 400(万元)
结点③:300×1.0×4-400 = 800(万元)
由于800>400,所以决策II择扩建厂房增加设备。
结点②:(60×0.3×5+100×0.7×1+800×0.7)-400 = 320(万元)
结点①:[300×0.7×5+(-50)×0.3×5] -700 = 275(万元)
决策结果为目前仅更新设备,并不急于扩建厂房,因为状态结点②的预期收益320万元大于状态结点①的预期收益275万元。
正确作出决策,高效解决问题的7个方法!
1、直觉。
我们都以为直觉很奇妙,不知道直觉是从哪来的,但是直觉很大程度上来自于“经验”。当经验积累到一定程度,各种情景下的决策类型和行动方案已经存在脑海中,一旦有相似的情景触发,这些经验就自动出现了,只不过决策的过程通常很快,决策者一时也很难描述自己的决策方法,所以就以为是依靠直觉。(所以直觉也是需要靠一点一点的积累的)
直觉能帮助决策者利用经验迅速理清当前状况,找出关键线索,然后和之前的经历进行匹配,找出应对的行动方案。提高直觉能力最有效的办法是:多多参与处理棘手的事件,也可以参加相关的培训。
当然,直接有一定的局限性,利用直接就等于是在套用模板,但模板终究是有限的,因此直觉只适用于比较简单的情境。如果遇到复杂的决策情境,就需要用到下一种力量“心理模拟”。
2、心理模拟。
它在决策中应用得比较广泛,除了可以评价行动方案以外,还可以用于比较复杂的“情境识别”和“生成行动预期(想象事情在过去如何发展,将来又如何变化,会产生什么可能的结果)”等,预见行动方案中的困难,未雨绸缪做好不同情况下的应对准备。
心理模拟是决策专家最常使用的手段之一。决策新手要学习这种方法,就需要在计划实施前多多通过心理模拟进行剖析,尽可能找出行动方案的缺点,因为人们都自己构建的计划总是盲目自信,越是专业知识不足的人越是容易犯错误。
3、杠杆点。
杠杆点就是解决问题的突破口。找到杠杆点,就意味着找到了行动方案的起始点。一个杠杆点,可以得出一个行动方案,只不过是碎片式的。随着杠杆点的增多,问题渐渐明确,这时再把碎片化的行动方案连接在一起,就可以形成完整的行动方案。
寻找杠杆点的方法有两个:①决策者利用自己的经验来识别,经验越丰富就越容易识别出杠杆点;②在问题毫无头绪的情况下,可以重新反思情境,从不同的角度看待和理解问题,借此识别出不同的杠杆点。
那如何从不同的角度看待和理解问题呢?这就需要敏锐的洞察力了。
4、洞察力。
洞察力主要表现在:看到不易察觉的细节差异,更快地识别异常现象;建立全局观,抓住机遇并随机应变等等。
学习专业知识重要的不是知识本身,而是学习如何去感知,拿语言学习来说,有些人比普通人更容易掌握多门外语,是他们的语言天赋更高吗?其实未必。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往往是通过单词、语法着手去推测语意。而对于擅长学习语言的'人来说,他们读到一篇文章,会先感知整篇文章的语意,再通过上下文来推测语法结构和单词构成,最后达到认识单词和学习语法的目的,这种整体感知的学习方式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再比如学习骑自行车,如果按照骑自行车的标准步骤去学习,往往不能很快掌握骑自行车的要领,而放弃步骤、集中精力去体会蹬着自行车前进时产生的那种整体动力感觉,学习效果反而更好一些。
如果你希望自己获得专家那样的洞察力,学习专业知识本身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学习专家的思考方式,尝试理解他们感知情境的策略。也就是要重点学习专家是如何获得这些专业知识的,哪些知识是可以直接吸收,哪些是需要亲身体验的,同时还要将专家的专业知识转化成适合自己吸收的形式,并发展出新的运用场景。
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和专业知识后,我们还要学会将它们同实际的情境结合起来,这就要运用到类比了。
5、类比。
类比的作用在于将当前的情境和以前类似的情境做对比,就好像从一个“经验银行”里调取经验资源一样,它能提供一些处理类似事件的模板,帮助我们更快识别出典型情境。
除此之外,类比还有设定预期和提供行动建议的作用。设定预期就是预测在新的情境下会发生什么。这种预测能力我们在生活中也经常用到,比如大风天在外行走,看到街道旁的建筑上挂着广告牌,你会想到在新闻中曾经出现过“在大风天有广告牌被吹落伤到行人的事例”,为了避免遭遇类似的悲剧,你会选择躲开危险物行走,这就是类比的预测作用。提供行动建议很好理解,就像学生在做课后练习时,遇到不会的题目会去翻看笔记,看看老师是不是讲解过类似的题目,然后参照那个模板寻找解答步骤。
需要注意的是:类比的经验与当前的决策情境在重大因素上应该是相似或者一致。新手容易犯的错误就是错误的估计了自己的经验,就相当于用错误的经验来指导行动,就会产生更加错误的后果。
6、讲故事。
讲故事能够帮助我们巩固自身经验,方便在未来再次利用。如果你去问一个决策专家为什么总是能做出正确的决策,他十有八九会泛泛而谈,说出的答案没有什么大的实际建议,但如果你请专家讲一讲它经历过的最难的一次决策,或者是他最满意的一次经历,他一定会滔滔不绝,说出他的故事,甚至连一些细节都会十分清楚。这才是专家关于决策最宝贵的经验,也是我们实际想知道的内容。
讲故事可以用来理解眼前的事件,在讲述故事的过程中,经验就逐渐转变为了专业知识。好故事虽然情节复杂,元素很多,但我们只要对故事的细节稍加分析,就能对故事所处的情境有更直观的理解,有助于将解决方案运用到相似的情境中。
对于决策新手来说,最难的点在于寻找到一个优秀的故事,就是那些包好了大量专业知识、决策技巧和判断线索的故事。一旦碰到有决策专家愿意分享他在处理一些非常规事件时的经验,这就是新手从故事中获取知识的大好机会。在专家分享故事前需要做好相关的准备,比如列出自己想要重点关注的环节,寻找专家讲述内容中与自己想象不一样的地方,尤其要关注专家在关键点的选择,譬如如果没有发现那条关键信息,专家会如何选择呢;如果行动方案受到阻碍又将如何做出改变;如果遇到相似的情境,我会犯下哪些错误呢等等。这些探查式的问题能帮助新手了解自己的薄弱之处,并重新审视那些容易被自己忽略而专家极为重视的东西。
7、读心术。
决策有时候不是一个人的事,特别是对于管理者来说,作出决策只是解决问题的开始,接下来还需要其他人的配合来实施。比如消防指挥员面对的是一群消防指挥员,需要他们的配合,这个时候就需要准确的领会他人的意图,就好像会读心术一样。
所以,团队沟通很重要。加强团队沟通能够让团队成员读懂决策者的想法,使所有团队成员的心理保持一致,增加团队成员的认同感,并且掌握自我控制和调整的办法,以免因为个人的失误造成整个团队决策的失败。第二,任务完成过程中随时可能出现变化,但决策者没有办法向执行者说出所有应该注意的细节,加强团队沟通能够让执行者更好的明白决策者的意图,随机应变的处理问题,减少决策执行的难度。
决策新手在团队中往往只能担任执行者的角色,被动地执行决策者的指令,一旦碰到情境变化,决策者来不及改变行动方案时,决策新手就很容易陷入危险的境地。因此,在行动开始前,决策新手就应该尽力去理解决策者的意图,包括决策的目标、备选的方案等,遇到不懂的决策点应该事先和决策者沟通,有助于了解情境的本质,增加随机应该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