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发音不准怎么练习
可以进行发音训练,训练方法如下:
1、打开口腔训练
在进行播音与主持的时候,说话的口腔比生活中说话的口腔要大一些。目的是加强口腔共鸣,美化声音。打开口腔的基本状态包括四个方面,这四个方面实际上是一个完整动作。 打开口腔的四个相关动作是: 第一个动作是向上提起颧肌,保持正确的唇形,可呈“似微笑”状态。
2、打开牙关
也就是拉开后牙上下之间的距离。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加大口腔容积,而且是要纵向加大容积。打开牙关的重点是上牙努力,而不是下牙用劲。
3、挺起软腭,反射声音
挺起软腭也是为了增大口腔容积,软腭挺起,肌肉稍变硬,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射声音。挺起软腭时要特别注意,是口中的上半部分努力,不是向下压舌面。有人将它称为“半打哈欠”的感觉,这是贴切的。
4、轻收下巴
下巴放松是发声的一个关键之点,在第三个动作挺软腭时要防止下巴和舌根紧张。所以要小心翼翼地轻轻地向后收下巴,放松巴。
(1)快速恢复声腔的方法扩展阅读
发音的生理基础:
一、发音器官Speech Organs
发音器官包括三大部分:肺部、喉部、口部。发音器官又可以分为喉上器官和喉两大部分,喉上器官由口腔、鼻腔和咽腔几个部分组成。
发音器官又可细分为:1.上下唇、2.上下齿、3.齿龈、4.硬颚、5.软颚、6.小舌、7.舌尖、8.舌面、9.舌根、10.咽头、11.会厌软骨、12.声带、13.喉头、14.气管、15.食道、16.口腔、17.鼻腔。
二、喉Larynx
喉部是语音的主要声源,这是喉纵切面图,包括侧面和正面。
三、声带Vocal Cords
从喉部纵切面图可以看到声带。声带是两条有弹性筋肉的带,事实上是气管内壁延伸的末端。前端固定在甲状软骨上,后端固定在杓状软骨的的声带突上。两条声带之间隔以声门裂,声门裂前方是音声门,后方是气声门。当呼吸时,声门大开。
当发声时声门关闭,呼出的气流必须冲开声门而出,由于伯努利效应,声门复归关闭,当声门下气压足够大时,又冲开声门。如此反复开闭,就形成声带周期性的颤动,发出乐音性质的声音。
四、声腔
喉腔、咽腔、口腔、唇腔和鼻腔组成人类发音器官的声腔,是非常灵活富于变化的共振腔。声带音通过声腔时,由于声腔形状的种种不同变化,产生不同的公正共振,形成种种不同的声音。
Ⅱ 科学发声训练方法
导语:职业嗓音工作者的工作用声常常对声音的力度、清晰度、圆润度及发声的持久性等有一定要求,因此在工作用声时需要适度增加口腔开度,特别是后声腔的开度。可以通过打开牙关训练来获得口腔开度。
一、动作要领
打开牙关的动作有点像打哈欠,但比打哈欠的开口度更大些。
面部肌肉努力上提,从上下大牙处开始打开口腔,假想口盖往后上方抬起,下巴放松往后退,尽力打开口腔,露出上下门齿,保持打开牙关最后瞬间的动作1、2秒钟。
牙关一开一合,反复练习。如果是嗓音职业病比较严重的患者,建议每天做100次以上,分组完成,一组的数量以自己能承受为度。
此项训练需要照镜子练习。
如果是早上训练,最好先做慢速模拟咀嚼。方法是:轻轻上提面部肌肉,打开后槽牙(即大牙),用大牙慢慢儿模拟咀嚼东西,牙齿不接触。自觉已把颌关节活动开了即可接着做打牙关练习。
二、容易出现的问题与纠正的方法
1、假开牙关
没有先从大牙处开始打开口腔,使口腔从前往后呈喇叭状,口腔前面打开,而后面的牙关没有打开。
纠正方法:口腔前后都要打开,口腔从前往后呈圆筒状。
2、下巴用力
有的初学者在打牙关时下巴着力,打不开牙关。
纠正方法:在打开牙关时,下巴要放松、后退,不要前铲。如果找不到放松地感觉,可以用错误的方法进行对比,即先前铲下巴,再找放松、后退下巴的`感觉。
3、猛然打开牙关
有的人喜欢快速猛然打开牙关,如果动作过猛,可能导致颌关节和肌肉受伤。
纠正方法:先做模拟咀嚼,再慢慢地练习打开牙关。
4、不能露出上下门齿
露出上下门齿除了可以帮助把口腔打得更开以外,还能增强面部肌肉的运动能力。
初学者可能出现露不出上门齿或者下门齿,甚至上下门齿都露不出来的情况。
纠正方法:在打开牙关的同时,用洗干净的手帮助面部肌肉运动;此外,面部肌肉不能太紧张,要适度放松。
Ⅲ 怎么练好播音需要什么窍门啊
播音主持练声方法播音训练·怎样练嗓练声第一阶段:未曾出声先练气研究资料表明人在正常情况下,每分钟呼吸16—19次,每次呼吸过程约3、4秒钟,而演唱时,有时一口气要延长十几秒,甚至更长,而且吸气时间短,呼出时间长,必须掌握将气保持在肺部慢慢呼出的要领,所以要先做:(一)“深吸慢呼气息控制延长练习”。其要领是:先学会“蓄气”,先压一下气,把废气排出,然后用鼻和舌尖间隙像“闻花”一样,自然松畅地轻轻吸,吸的要饱,然后气沉丹田,慢慢地放松胸肋,使气像细水长流般慢慢呼出,呼得均匀,控制时间越长越好,反复练习4—6次。 (二)“深吸慢呼数字练习” 我们把第一步骤称为“吸提推送’,“吸提”的气息向里向,“推送”的气息向外向下,在“推送”同时做气息延长练习。我们推荐三种练法: A.数数练习:“吸提”同前。在“推送”同时轻声快速地数数字“12345678910”,——口气反复数,数到这口气气尽为止,看你能反复数多少次。 B.“数枣”练习:“吸提”同 前。在“推送”同时轻声:“出东门过大桥,大桥底下一树枣,拿竹竿去打枣,青的多红的少 (吸足气)一个枣两个枣三个枣四个枣五个……这口气气尽为止,看你能数多少个枣。反复4—6次。 C.“数葫芦”练习:“吸提” 同前。在“推送”同时轻声念:“金葫芦,银葫芦,一口气数不了24个葫芦(吸足气)一个葫芦二个葫芦三个葫芦……”,这口气气尽为止,反复4—6次。数数字、“数枣”、“数葫芦”控制气息,使其越练控制越,千万不要跑气。开始腹部会出现酸痛,练过一段时间,则会自觉大有进步。 (三)“深吸慢呼长音练习” 经过气息练习,声音开始逐步加入。这一练习仍是练气为主,发声为辅,在推送同时择一中低音区,轻轻地男生发“啊”音(“大嗓”发“啊”是外送与练气相顺),女生发“咿”音(“小嗓”咿”是外送)。一口气托住,声音出口呈圆柱型波浪式推进,能拉多长拉多长,反复练习。(四)“托气断音练习” 这是声、气各半练习。双手插腰或护腹,由丹田托住一口气到额咽处冲出同时发声,声音以中低音为主,有弹性,腹部及横膈膜利用伸缩力同时弹出,我们介绍三种练习: A.一口气托住,嘴里发出快速的“噼里拍啦,噼里拍啦”(反复)到这口气将尽时发出“嘭一啪”的断音。反复4—6次。 B.一口气绷足,先慢,后快地发出“哈工哈)—(反复)(加快)哈,哈,哈……”锻炼有进发爆发力的断音,演唱中的“哈哈…”大笑、“啊哈”、“啊咳”常用。 C.一口气绷足,先慢后快地发出“嘿—厚、嘿—厚”(反复逐渐加快)“嘿厚,嘿厚……”加快到气力不支为止,反复练习。经过这一阶段练习,气为声之本,气为声之帅的气息,已基本饱满,“容气之所”已基本兴奋、活跃起来,而声音一直处于酝酿、保护之中,在此基础上即可开始准备声音练习了。第一,用穴位滑动感去稳定呼吸控制 要全面理解呼吸的内涵。生理学上将气息从口鼻到肺部一呼一吸的过程,称为外呼吸;而通过血液循环完成人体各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称为内呼吸。从整体的角度来看:由口鼻吸入的气息,最终是由体内细胞完成气体交换的。气息从口鼻不是吸入肺底,而是吸至通体细胞。在发声训练过程中,不断捕捉这样的感觉,对控制呼吸状态大有帮助。 在练声时,首要一点是精神集中。静坐或站立时,要把精神集中在小腹部位(下丹田,脐下约一寸三分处),要防止“心猿意马”。怎样入手呢?应当平时就不要乱想,静坐时全副精神集中在小腹,如果妄念又起,就再放下,反复练习。久而久之,妄念自然会逐渐减少,达到无念的境界。其次是体会“缘督以为经”,这里的“督”是指人体内顺脊而上的中脉。内气自丹田下沉至会阴穴,再往后从尾间关(尾巴骨处),循夹脊关(肾穴处),至上嘴唇,谓之“督脉”。然后再由下嘴唇到胸部到丹田,至会阴处,谓之“任脉”。还有一种方法,将两眼轻轻闭合,而用“数息”的方法,一呼一吸叫做“一息”,从一数到十,周而复始,使精神自然集中,这叫做“心息相依”。庄子的“心斋法”是这样解释“听息”的:凡是呼吸系统正常、呼吸不发生障碍的人,鼻息都没有声音,但是自己却知道鼻中气息一出—入,或慢或快,或粗或细,纵然是聋子也会有所感觉,所以说“听之以心”。要保持吸气的感觉呼气,吸气是感觉气从后背吸入、从全身毛细血管吸入、像闻花那样吸气等等。我们借鉴气功练习的方法,从穴位滑动的感觉去做呼气和吸气的练习,也许更容易找到控制支点。第二,让状态松弛成为本能 播音员、主持人发声训练要求具有松弛的状态,可以解释为,人的心理和生理的充分松弛(不是松懈),心理与生理保持本来面目的自然运动状态,也是人的一种正常发挥的状态。只有实现心理放松,才能使大脑保持高度的调节能力;实现肌肉组织放松,才能使用气发声,各部位有机地、自然地、协调配合运动,使肌肉产生弹性,从而使声音具有弹性。 首先,借鉴庄子外篇《达生》中举过的一例:醉者坠车,虽受伤而不致死。是因为醉中意识朦胧,虽坠车而不知坠车,虽伤害而不知伤害,这种不知不觉浑然的状态便是“神全”。而保守纯和之气,不在智巧果敢之列,因为智巧果敢是有意识的指导,而“纯气之守”是不自觉的。“神全”的人自觉未被侵入,纯和之气未受侵害,这与练气用功的放松、入静,归于自然的状态同一道理,都是潜意识在发挥作用的心理现象。现代心理学研究也证明:潜意识是一种具有强烈心理能量的负荷体。其二,“辟谷”作为一种短期现象在气功界是认可的。在“辟谷”期间,练功者不但可以不吃不喝,而且“其息深深”的练气功者,用的是胎式呼吸,而非常人所说的用喉呼吸(胸式呼吸)。不过气功界的“守窍”部位颇有差异,“至人之息以踵”就是强调从脚后跟吸气。而体会这些,对播音练气则有着很好的借鉴。其三,播音发声训练中,很多练习是靠意念调控的。思想高度集中于内心而“凝神”,从而体会一种可以传导外气的“意念力”。 练声时,不能放松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一是不懂发声方法,以为发声就是用力。二是心理紧张,如怕发不好、发不准等。三是肌肉组织和发声器官不放松。这是习惯,或者是发声意识太强造成的。当我们把练声的目的淡化,注意力放在气感的培养和穴位的滑动上,时间长了就会慢慢顿悟。第三,找到适合练声的气感 根据气功理论:所谓气感,就是由人体内一系列生理活动所引发的感觉,而这一系列的生理活动,却并非由思维中枢所直接驱动,因而这种气感对于人体思维中枢来讲,就是体内组织自发活动的结果。而这种体内组织的自发活动也就是内气活动,其特点就是循经络发展。人体生命活动的精气神,合乎自然而生生不息,而播音练声的目的性很强,当练声者觉得不好掌握状态时,适当借鉴气功方法,对控制技能向深度拓展有一定的帮助,而无须深厚的气功功力。本人经过一段时间体会,将其与播音练气结合,总结了如下体会: 第一步,注意吸气。经过后天训练,开始领悟腹壁站定,而且对气沉丹田、肩胸、喉部、下巴放松,和上腭、软腭等“回音壁”坚挺的状态,逐渐有所体会,吸气时就要体会气流按穴位滑动,从人中到神庭、百会至玉枕沿脊柱下行,至肾俞逐渐集中到丹田。这样再体会像闻花那样吸气、从后背吸入,进而感觉气息从毛细血管吸入,就更加稳定、持久、自如。第二步,注意疏通任脉,使气根稳定在丹田。呼气过程中气流是上行的,随着肺中气息量减少,丹田的控制力要逐渐加强,这时要体会真气和上行的呼气气流相反,沿任脉一步步下趋丹田的感觉,练得时间长了,会体会到真气随脏器在丹田部位呈良性循环。第三步,在呼气时,还应注意气息呼出时的穴位滑动,即从丹田上行至胸部支点,然后至玉枕、百会、人中。心窝部真气旺盛起来,就要充实下丹田,补充先天真气。 情动于内、声发于外,情是内涵、声是形式。情动则心动,血液循环变化了,气息也就水到渠成地变化了。掌握正确的发声方法、掌握理论知识,还要有练功的毅力。气息功力的深浅,与呼吸训练的方法、训练的规律性和持久性有关。稳劲、持久、自如是播音发声气息控制的三个层次,而要掌握每个层次的控制技能也非一日之功,练气时的感觉往往很难正确把握,在始终保持松弛的状态下,循序渐进、逐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