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就本校谈谈下步如何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的思路和做法
实现教育的均衡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持续提高教学质量,是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是服务民生、促进经济发展、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香坊区教育局一直坚持“推动教育均衡、丰富教育内涵、提升教育品质、打造教育强区”的工作思路,不断加大教育投入,稳步推进教育快速发展。在教育事业迅速发展的同时,教育发展不均衡问题也日益显现。概括起来说,香坊区基础教育发展面临着两大问题:
一是人民日益增长的优质教育需求与优质教育资源相对不足之间的矛盾。这就要求我们务必大力发展优质教育,打造数量充足的优质学校;
二是学校之间及城乡之间存在着教育发展不均衡现象。这就要求我们在大力发展优质教育的同时,必须努力扩大优质教育的覆盖面,从整体上提高香坊教育的发展水平,进而实现优质均衡的目标。
为了实现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我们进行了大胆地尝试和积极地探索,取得了可喜的成果。2009年伊始,我们提出了“名校领办集团化”办学的工作思路。实施“名校领办集团化”办学策略,其目的在于整合优化教育资源,推进基础教育均衡、优质化发展;充分调动更多学校和社会各界办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中小学的整体办学效益和水平;发挥优秀骨干教师更大作用,加快提高师资队伍整体水平;满足更多的人民群众“上好学”的强烈需求,实现优质教育平民化、普及化,实现教育的公平。
一、资源整合
形成初步均衡的办学格局
为了保证名校领办集团化办学策略的顺利实施,区教育局先后组织召开了
“集团化”办学研讨会,对区域实施“集团化办学”的运作模式、存在的困难及解决策略进行深入地研讨;派考察组实地考察了北京、杭州地区的集团化办学经验。考察结束后,结合香坊区实际情况,制定了《香坊区开展“集团化”办学工作实施方案》,本着量质并举、深化改革、均衡普及、因地制宜的原则,分资源整合、构建“集团化”办学的管理模式两个阶段,在我区初步组建教育集团进行试点。
为了改变过去学校布局过于集中或者过于分散,造成了资源浪费的局面,香坊区教育局先将一些薄弱学校进行了撤并。合并、停招小学5所、中学6所,在区域内形成了各类资源配置相对平衡的办学格局。
二、多样并举
丰富集团化办学模式
“集团化办学”作为区教育局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一项特色工作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从2009年初起至2011年底为起步阶段,即名校领办农小试点阶段,先后创办了公滨小学与光明小学教育集团和王兆新村小学与原朝阳乡第三小学教育集团;第二阶段从2012年初至2012年底为集团化办学模式发展阶段,先后摸索和推广了“名校领办农校小”、“幼小衔接”等六种集团化办学模式并召开了全区集团化办学表彰奖励大会;第三阶段从2013年初至今,为集团化办学深化发展阶段。根据大力实施集团化办学,助推城乡一体化,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整体工作思路,我区小学又新近组建了香坊二小与电碳小学教育集团。几年中,区教育局采取多样并举,分类推进的工作措施使我区集团化办学工作从点到面均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到目前为止,我区小学共成立五种合作模式的七个教育集团或合作体,参与学校和幼儿园40余所,初步形成了点面结合,共同发展的局面。
三、分类推进
促进集团学校科学发展
为使集团化办学取得实效,香坊区教育局对已经确定下来的“五种模式”的七个集团采取了分层管理、分类推进的工作措施,通过常规视导和专项视导,针对不同合作模式的不同特点,有的放矢地加以指导、管理和推进。
1.总结经验,促进“名校领办村小”深化发展
加快缩小城乡差距,建立城乡一体化义务教育发展机制。基础教育发展的难点在农村。为加快提高农村教育发展水平,我区采取以城带乡的发展思路,运用“名校+村小”的办学模式组建城乡集团学校,力图通过城乡集团化办学,形成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机制,保障农村教育稳步、快速发展。具体组建方式为:城区名校为集团学校总校,乡镇学校成为集团分校。总校和分校之间人、财、物及教育管理、科研、文化等方面都采用一体化管理。城区总校负责向农村分校输出资金、管理、师资、课程、科研和信息等方面资源,帮助分校建立常规管理和考核、评价制度,带动和促进农村分校快步发展。
我们将城市的名优学校王兆新村小学、公滨小学分别与朝阳乡的朝阳三校、幸福乡的光明小学组建了城乡一体化教育集团。通过集团化办学,使农村分校有效缩短了发展周期,学校建设、教师面貌、教育管理、教学质量、教学与科研都有了较大改进。自2009年开始,王兆新村小学经过五年多的不懈努力,依托王兆新村小学良好的社会影响力和先进的办学理念和管理机制,较雄厚的师资及办学条件优势,带动原朝阳三小的办学水平迈入快速发展的轨道,在学校管理、办学条件、师资配备、教育教学质量等方面为该地区学生提供等同于城区的优质教育资源,初步形成以该分校为核心的“区域性名校。分校创办以来,王兆新村小学总校在区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连续五年筹措资金对分校进行校舍翻修、扩建,设备更新和教育教学基础设设施添置、主校区先后选派近30名优秀教师支援分校教学。分校的硬件设施和基础条件已经达到城市小学的基本标准,良好的教育教学基础设施与条件为学生全面、健康成长提了坚实的供物质基础与保障。香坊区幸福乡光明小学校原有办学条件十分艰苦。香坊区教育局开展了名校领办集团化办学后,将幸福乡光明小学校作为公滨小学的分校区,组建了公滨小学城乡一体化教育集团。教育集团组成后,共投入约50万元对校舍进行维修和改造,改善了学校的办学条件。在教学管理上,主校区和分校区采取一体化管理,公滨小学派一名副校长负责光明校区全面工作,主校区先后选派近50名优秀教师、担任光明校区的班主任及各学科的教学工作,实现了支教经历的同时,开齐开满所有课程,同时与主校区同步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真正让农村小学的孩子也能享受到优质教育。
公滨小学、王兆新村小学在集团化办学的进程中,通过输出教育品牌、办学理念、管理方式、干部和优秀教师等,采取“名校+农校”的办学模式进行集团化办学。在取得良好效果之后,区教育局更是加强了对这两所学校集团化办学经验的积累总结,促使其从办学理念到理论认识直至办学实践的相对统一,形成了较为系统的集团化办学经验成果。公滨小学光明校区在管理上努力探求统分式条块交叉管理模式,遵循“党政统一集中领导,校区条块交叉管理,教育教学同步规划,师资队伍合理流动,资源成果共创共享,强本协作特色发展”的总体管理原则,从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师责任意识、找准学生发展的立足点、改变家长观念、形成家校合力等几方面入手,并将其做为探索“名校领办村小”办学模式的突破口。王兆新村小学与分校实现了
“一体化”的管理体系,具体体现为“三个统一”和“三个共享”和“两个优先”。即统一的管理制度,统一培训体制,统一的教师待遇。三个共享为:教育资源共享,师资力量共享,师生发展机遇共享。两个优先为:评优、评职优先考虑。这些做法,极大地推动了集团内部学校的共同发展。
两所学校名校引领集团化办学成效显着,一是生源全部回归,公滨小学光明校区原有在校学生19人,现有学生人数增加至130多名。王兆新村小学分校原有在校学生98人,现有学生数增加至230多人。二是师资队伍结构得到优化。城乡教师流动,进一步优化了教师结构,促进教师的整体素质得到有效提升,村小教师安心工作,城市教师乐于奉献,集团总校先后选派近80名优秀教师、担任农村校区的班主任及各学科的教学工作,真正让农村小学的孩子享受到优质教育。三是教学质量提升成效显着。通过集团化办学,原来的薄弱学校、农村学校学生的学业成绩有了显着提高,达到了集团学校内的平均水平。四是名校引领辐射作用显着。通过开展名校领办集团化办学工作,充分发挥了强校在品牌、办学理念、管理方式、干部和优秀教师、现代化教育信息技术等方面的辐射作用,带动了农村学校共同发展,迅速提高了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
2.促进均衡,开启“名校领办薄弱学校”模式
为切实缩小校际差距,着力解决择校问题;加快薄弱学校改造,着力提高师资水平,切实有效地消除薄弱学校。我们通过“名校+弱校”的办学模式组建集团学校,香坊第二小学领办电碳学校建立“香电教育集团”,力图通过名校的资源优势和管理优势,促进弱校尽快转化,迅速缩小校际间的发展差距。城区名校与薄弱学校结成战略同盟。采取“优质学校+潜力学校”的方式,实行管理互通、研训联动、质量同进、文化共建、项目合作、捆绑考核等方式,带动薄弱学校的快速发展。
3.课题引领,促进“幼小衔接”模式稳步发展
针对 “幼小衔接”校、园间的差异,区教育局引导学校采取课题牵动的方式,潜心研究儿童后续学习成长的规律和方法,为儿童的健康成长奠定基础。工农兵小学与王兆幼儿园建立的“幼小衔接”教育集团确立了三年课题研究规划,工农兵小学以《习惯养成中的“幼小”衔接实践研究》为题申报了“十二五”省级重点课题,重点研究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尽快适应小学一年级的学习生活,真正实现双向对接,从而顺利实现由幼儿园向小学的过渡。目前,校、园间已经成立了集团化办学的组织机构,拟定了研究方案和规划,并开展了多次教师、学生层面的互动交流活动。朝鲜小学与其附属幼儿园充分利用民族教育的优势,在民族礼仪、民族传统教育等方面采取统一筹划,整体实施的工作措施取得良好效果。
4.关注“小初衔接”,探索中小学共同发展新模式
香和小学和46中学作为“小初衔接”集团化办学模式的代表,充分利用各自的优势,逐步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两校间领导通过召开交流会,在办学思路上形成了共识,即充分利用各自的艺体教育团队的优势,形成两所学校共有的办学特色——艺体特色,并开展了富有成效的互动交流。
为丰富学生课内外活动,借助46中教育资源,香和小学组织学生定期到46中学乡村少年宫参观学习,学生们不仅参观了46中学的校园文化,而且还亲自体验了一些科技小发明等。香和小学由于条件限制冬季没有浇冰场,自从实现两校的集团化办学以来,香和小学利用每周五下午的时间,组织学生到46中学上冰上课,使小学生得到了初中教育资源的惠及。
5、优势互补,发挥“区域教学管理协作体”的联动作用
关于“区域教学管理协作体”主要针对教学管理层面,将区域内所有小学划分为多个联合体,每个联合体中既有大校、名校,又有中等规模的学校和薄弱学校,协作体通过集团管理的方式协调校际之间相互观摩,交流管理经验等措施,促进了不同类别间学校的共同提高。
2. 如何选择最恰当的教学方法,媒体和技术帮助学生达到教学目标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计算机多媒体教学正在逐步走进学校、走进课堂,大幅度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特别是在课堂教学中,多媒体教学技术以其鲜明的教学特点,丰富的教学内容,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给学生塑造了一个生动的立体课堂,从而有效地促进了课堂效率的提高。本文运用了大量的实例阐述了在小学课堂数学教学当中如何恰当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关键词〗: 课堂教学中、恰当、运用多媒体
〖正文〗:多媒体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通过教学设计,合理选择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并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组合,共同参与教学全过程,以多种媒体信息作用于学生,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结构,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多媒体参与课堂教学过程,它不仅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同时也促进了小学生认知心理和智力的发展。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手段可使学生快速、高效地获取知识,发展思维、形成能力。
由于多媒体的参与,使课堂教育信息的传播形式有新的变化。作为教师,怎样利用多媒体传播教育信息,这就需要精心设计教学计划,科学安排教学过程,即多媒体怎么应用,应用其解决什么问题,这是教学设计的关键。要想上好一堂,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就必须认真设计教学的全过程,这样才能使电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得到充的发挥。但有不少效果欠佳,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在课堂教学中没有恰当的使用多媒体。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应如何恰当应用多媒体教学。
一、针对教学目标和内容,正确合理地选择媒体
布鲁纳认为:在学校教育教学中,所有教学计划在很大程度上将依赖于为达到教学目标而采用的教学媒体.
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在有限的40分内较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媒体的合理选择和优化组合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在确定教学目标的同时,要针对教学内容,着重考虑选择什么媒体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掘学生潜在的积极性。多媒体作为一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具有许多优点,根据教学内容来选用择多媒体,能更合理地发挥多媒体的作用,突出它的优点。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许多问题是语言和文字所难以直观表现的,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恰当地采用多媒体往往能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例如,要解决行程中的“相遇”、“相向”、“相背”、“同向”等问题时,可以用计算机直观的展现这几种运动,并且教师可以把这组动画进行任意切换,反复比较、区别,有利于学生加深认识和理解,使教学目标高质有效地达成。
二、抓住切入点,恰当运用多媒体
恰当运用多媒体的意义在于:可以大大丰富教师的教学手段,使教学具有多样性、直观性和情境性,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并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发挥学生认知主体的作用;可使学生从一个被动的“听课者”成为一个学习过程的“参与者”,使他们不仅学习了知识,也学会了怎样学习与怎样思考,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能调动学生原有知识结构,引发认知冲突,从而推动其形成解决新问题的方法。恰当运用多媒体,主要表现在对多媒体切入时机的把握上。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时切入
在教学中创设与教学内容贴近的情境,将枯燥的数学知识融于生动有趣的情境中,会使课堂教学过程形象化、直观化、趣味化。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声像结合,图文并茂的功能可以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情境,符合小学生的心理需要。
例如:教学统计中的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例1:小华统计一个路口在10分钟内各种机动车通过的数量,并制成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时,利用电脑创设教学情景,把课本上的插图变成实景,动画显示出一辆辆摩托车、小汽车、大客车、载重车通过一个路口,学生处在安全的实景中收集数据,解决了课本难以解决的问题,学生注意力集中,学习兴趣很浓,充分体会到实地收集数据的乐趣,教学效率提高了。
借助电教媒体,浓缩时空,超越时空,声像结合,犹如身临其境,从而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强化感知,突破疑难时切入
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由具体形象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这就构成了小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与数学的抽象性之间的矛盾。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能够成功地实现由具体形象向抽象思维的过渡,从而解决这一矛盾。如教学“三角形的初步认识”一课时,利用多媒体出示学生感知过的红领巾、三角形小旗、三角板、交通标志等实物图,在学生说出它们的外形都是三角形后,这时利用光点的闪烁,闪动实物图上角形部分的形状,接着把实物的模样去掉,只剩下图形的轮廓,抽象显示出三角形形象,让学生初步感知三角形。接着,电脑动态演示三条没有围拢的线段逐渐围拢形成一个三角形。这样通过多媒体课件的演示,不断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逐层参与新知识的构建过程,最终完成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
3. 模拟操作,深化理解时切入
心理学研究认为,思维往往是从动手开始的,切断活动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得不到发展。要解决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学生思维形象性之间的矛盾,关键是依靠动手操作。如在教学“圆柱体体积”时,直接利用教具割、拼,操作起来比较困难。而利用多媒体技术将圆柱进行切割、分解,合成一个近似长方体的图形,将圆柱体最大限度地多次划分,逐步渗透转化和极限的思想,让学生学会变通,体会到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初步了解科学研究的方法,为创新思维的形成打下基础。
4、在教学重点处切入
俗话说:“力气要用在刀刃上。”教学中也是如此,在教学重点处,如能恰当地运用多媒体则能很好地帮助学生学习知识。
如教学“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一课利用多媒体教学采用这一教学手段解决了“纸上谈兵”的问题。化静为动,使学生真正理解了“向右移,小数与原来相比是缩小;向右移,是扩大”的实质。而且,对学生的语言表达、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所提高。
多媒体的作用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同样使学生的知、情、意、行都保持了良好的状态,打破了原有的学习方法和模式。使知识面不断扩大与更新,有效激发了学习新知识的积极性
5、在教学关键处切入
在教学关键处,借助电教手段,过多媒体的参与,把一本由枯燥的文字表达形式的教材书变成了文图、声形并茂的活教材。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例如:教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关键是要求学生弄清楚分母不同为什么不能直接相加减的道理。在教学1/ 2+1/3时,我是这样设计的:
首先屏幕展示第一个圆的画面,启发提问:1/2+1/3结果是多少呢?是2个1/2吗?是2个1/3吗?使用多媒体的动画功能使之旋转, 从1/2部分的阴影使学生看清2个1/2的阴影面积便是整个圆;然后旋转1/3的部分,使其占有2个1/3的阴影面积,此时 再将1/2阴影面积与1/3阴影面积相加后,与上两次2个1/2与2个1/3面积所得圆的阴影面积均不同,然后再让它们各复原位。使学生直观观察到1/2+1/3既不是2个1/2,也不等于2个1/3。从而自然得出异分母分数分母不同 ,即分数单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的结论。明确了这个道理后,学生由于受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正迁移的启示,就会立刻联想到通分,化为同分母分数后再相加减。
因此,多媒体能使课堂活跃,学习气氛浓,使学生产生一种强烈的求知欲望。使学生感到学中有乐,欲罢不能。心中产生一种成功的喜悦。激励了学习的自信心。这样,在多媒体的作用下,最大限度地挖掘了小学生的智力潜力。
6、在学生思维转折处切入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把握学生的思维导向,要有一定的预见性,在学生思维转折处采用恰当方法及时点拨提示,尽可能地使学生产生发散性思维,又少走弯路,提高学生解题的能力。
例如:当学生学习了圆周长的计算方法后,学生在计算半圆周长时,常把圆周长的一半误为半圆周长。产生这种错误的原因:一是受圆周长计算方法和“半”(1/2)字的影响。二是在思维转折处发生了障碍,没考虑圆周长的一半与半圆周长二者的区别。此刻,展示半圆图。通过多媒体的演示,并伴以 “半圆周长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这一提问,学生就会立刻明白错在哪里,并使之印象非常深刻。
三、结束语
多媒体教学,以其特有的声像同步,三维动画演示,模拟实物形成过程等特点,直观展示教学过程,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富有时代动感的、具有吸引力的学习环境。,恰当应用有利于优化课堂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益。
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应用 ,必须从实际出发,注重实效。我们一定要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心理特点、教学内容、教学任务、学生学习实际等诸多因素去综合考虑,选取多媒体的最佳切入点,绝不可认为电教媒体用得越多越好, 弄成了电教满堂灌。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在为教学提供更多的方便的同时,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每位教师应成为研究者,成为“专家型”的媒体使用者,才能更好地发挥多媒体的作用,扩充新的教学经验。要达到这个目的,必须终身不断地为自己“充电”,充分了解现代化技术中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充分发挥多媒体的特殊功能和艺术魅力,才能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 如何选择有效的教学方式课题研究
如何选择有效的教学方式课题研究
我们数学课题组确定研究在凭借一线教师的有利条件,以课堂为实验基地,通过学习交流及在数学课教学上进行探索和实践,找到与新课程最为和谐的交汇点,从而更好地开展新课改,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本学期我们在课题研究的实施阶段,如何现代教育教学理念,以更多方式深入地进行课题研究,从多方面具体地体现和展示本课题的实验情况和效果,是我们这个学期课题研究的工作重点。我们工作虽紧张,可却感觉很充实,虽然很忙碌,可我们却在不断成长,成功的喜悦与研究的困惑并存着。现将我们课题组的工作进展及成果、课题组活动做法及体会汇报如下:
一、课题研究工作情况及进展
(一)理论与实践并进
理论是实践的航标。因此进行理论学习是我们课题组一定要坚持执行的工作重点之一。由于前期做好了专门充分的理论学习,因此,本学期我们将理论学习渗透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培养课题组成员做学习型教师的思想意识,养成学习的习惯。小课题组长带头并要求和督促组员每月必须至少写两次围绕课题研究的学习卡片和反思。其中校园网给我们课题组所有成员提供了一个较好的交流平台,老师们有好的文章、外出的学习收获、执教公开研讨课的教案及反思、所思所想等都发布在校园网上供大家学习交流,这样,我们在科研思想上就比较容易沟通和达成共识。同时老师们对课题研究过程中出现的疑难、困惑能及时提出一些经验和建议,全组老师一起积极探讨,对改进教学水平有很大程度发启示和帮助。
(二)制定课题计划,例行课题组常规
每个学期一开学就由课题组长及时拟定了本课题组的实验计划,明确了本学期实验的重点、要求与进程。然后各小课题组长再根据总计划,有针对性地制定出小课题计划,确定好组内成员的分工安排以及活动内容,以便于每个人都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从不同的角度或不同层次来开展实验。课题组这一学期的常规工作有:
1、每月开展一次课题组例会。
2、每月每人写两张学习卡。
3、实行责任制管理,明确各小课题组及成员的职责和分管的任务,各施其职,使课题组能自觉、健康、稳步地运转与成长。
4、争取学习机会,组织和开展交流活动,学习开展课题实验的方法和经验。
5、写出案例分析和反思
6、对本学期的研究情况进行总结,撰写论文。
7、收集资料。
(三)研究活动进展
本学期,我们将课堂合作学习活动的片段作为研究的关注点,通过这些教学片断来对该活动是否有效作出分析和判断。在听课的过程中,我们能突出关注点,常常深入合作小组中进行观察,从而发现造成合作学习无效或效率低下的原因,及时地修正我们在合作学习中的一些不妥的教学行为。我们发现,以往很多的合作学习活动中,教师都忽略了几个相当重要的方面:如教师没有引起学生要合作需要的意识;教师没有参与意识,没有发挥自己的指导、调控作用,在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时置身事外;教师没有培养学生良好合作行为的意识;教师的褒奖意识仍然停留在个人身上,使小组合作中困难生成为陪衬,失去兴趣。课题组的教师们基本形成了评价合作学习是否有效的标准,本学期我们的实践重点就是按照量表所包含的内容,对照自己的教学实践与学生的实际情况,再次有针对性地制定自己的训练目标与教学策略,以课堂为基地,深入细致地实施有效的教学活动,不但注重教师在合作学习活动中的作用的发挥,而且全面地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学习品质,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度,提高教学质量。
本课题的研究初见成效,课题组的老师们都相当乐意将自己的成果对同事们进行展示,同时接受同事们的建议或意见,以求更加完善。我们利用课题组活动的机会将各自己的资料进行整理、展示和交流、互价,在比较与观摩中,彼此都觉得很受启发。很多课题组成员还结合数学大组学习的机会展示了自己的研讨课,既为大家提供了教研的平台,又为自己提供了锻炼的机会。
根据计划于五月份开展理科“四杯赛”,多位执教者精心准备,展示了自已教学的精彩,向大家展示和证明我们的研究成果。特别欣喜的是执教老师所上的展示课上都能结合自已组承担的小课题,做到分析教材到位、教学敢于创新、教学手段丰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而且相当重视和体现了师生新的教学常规、习惯及课堂的开放、资源的收放等都得到了良好的表现。本学期我们每个人都在班上对学生分不同层次进行合作学习的抽样反馈调查,从抽样调查表中我们看到了学生跟去年比有了不同程度的进步,这使我们对这一课题的研究更增添了信心,我们将研究成果更好地用于课堂教学,使我们的学生在学习上更有乐趣,得到更为全面的发展。
期末是丰收的季节,我们课题组进入了盘点和整理本学期资料的阶段。一学期下来,教师积累了丰富的研究资料和教学经验,向领导们、同行们、家长们、学生们展示了各自的教学风采。所上的研讨课,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得到了领导的赞扬,同行们的欣赏和家长、学生的喜爱。论文还获得了各种级别的奖励。
课题研究需要具体落实的几个方面
1. 课题研究要抓住一个“实”字。课题确立要务实,课题操作要踏实,课题研究要求实,理论素养要厚实,资料积累要翔实,成果呈现要真实,研究体验要充实。
2. 课题研究要突出一个“新”字。选题要新,内容要新,角度要新,方法要新,材料要新,观点要新。
3.课题研究要重视一个“合”字。课题研究要取得更好成效,不能只个人奋斗、孤军奋战,而应与同事朋友加强交流,深入探讨,共同合作,集思广益;研究中要重视与学生的合作交流;研究出的成果也应与大家共同分享、推广,取得更大效应。
4.课题研究要追求一个“真”字。研究的内容要是真问题,研究的过程要是真行动,研究的热情要是真兴趣,研究的成果要是真结论。
5.课题研究要讲究一个“活”字。研究的问题要来自活生生的教育教学实际,研究中的材料要鲜活,方法要灵活,研究目标、内容要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研究者还要富有激情和活力。唯“活”,才能求“实”、求“新”、求“合”、求“真”。
6.课题研究要享受一个“乐”字。课题研究与教师的教学实际紧密相连,能充分体现教师本人的个性、能力、爱好,对教师的个人成长极为有利,应成为教师工作的一个内容、一种习惯、一种爱好、一种乐趣,在研究中体验,在探索中快乐,享受研究成果,更要享受研究的整个过程,乐在其中,乐此不疲。
4. 简述教学方法的选择原则
1、依据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
不同领域或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要借助于相应的教学方法和技术。教师可依据具体的可操作性目标来选择和确定具体的教学方法。
2、依据教学内容特点选择教学方法。
不同学科的知识内容与学习要求不同;不同阶段、不同单元、不同课时的内容与要求也不一致,这些都要求教学方法的选择具有多样性和灵活性的特点。
3、根据学生实际特点选择教学方法。
学生的实际特点直接制约着教师对教学方法的选择,这就要求教师能够科学而准确地研究分析学生的上述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和运用相应的教学方法。
4、依据教师的自身素质选择教学方法。
任何一种教学方法,只有适应了教师的素养条件,并能为教师充分理解和把握,才有可能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有效地发挥其功能和作用。因此,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时,还应当根据自己的实际优势,扬长避短,选择与自己最相适应的教学方法。
5、依据教学环境条件选择教学方法。
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时,要在时间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能最大限度地运用和发挥教学环境条件的功能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