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古建筑的土坯墙具体怎样施工
1. 土坯墙是一种使用未经过窑烧的土砖砌成的墙体,这种土砖是通过将粘土和适量的柴草混合后,经过日晒而成的。
2. 与砖墙的施工方法不同,土坯墙的砌筑方式独具特色:砖块在砖墙上通常是平放,大面朝下,有时采用三顺一丁或五顺一丁的排列方式;而土坯墙则采用一层立放一层平放的交错方式,且仅在平面接缝处用泥巴填充。
3. 这种砌筑方法的优点在于,由于墙体的自重产生的压力,土坯墙能够更加稳固地承受。如果采用平放的方式,由于工艺上的粗糙,墙体容易出现断裂。
4. 甘肃敦煌和陕西西安等地保留了一些汉代的土坯墙遗迹。由于当地干旱少雨的气候条件,敦煌地区的亭障遗物保存得相对完好。
B. 中国古代建筑的土墙筑法有哪些
土墙可分为筑土墙和土坯墙。
筑土墙也叫版筑。做法以六尺松枋做墙版两块,一端用挡头板挡住,墙版高一尺或更小一些,宽视建筑物性质而定。筑土以前须将开放的一端箍紧。
筑土用的墙杵长约四尺多,两端有锤状物,边倒土边捣筑,注意布匀,多筑。
土坯墙建筑时所用土坯就是未入窑烧的日晒砖。砖与土坯同是用粘土为原材料,但土坯中可以酌加柴草防裂。土坯摆砌法也和砖墙不同:砖墙的砖块平放,大面向下,或三顺一丁或五顺一丁;土坯墙则不然,土坯要立放,一般是一层立坯,一层平坯,而且侧面不用泥,只是平面接缝用泥。这样,墙体由于自重产生的压力,可以经受的住,如果平放,由于加工程度粗糙,有断折危险。
在甘肃敦煌、陕西西安都可看到一些汉代土坯墙遗物。敦煌的亭障遗物,由于当地干旱少雨保存的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