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方法技巧 > 初中电学解题方法技巧一井形法

初中电学解题方法技巧一井形法

发布时间:2024-06-14 02:04:09

⑴ 初三物理电学所要注意的要点和方法(详细一些)

学好物理的三大法宝
第一,抓基础
第二、重实验
第三、破难点
【一】基础知识是学习物理永远不变的主题,
加强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在大脑中建立基础知识网络,反对死记硬背!
1、基础知识包括:基本概念(定义)、基本规律(定律、原理)、基本方法;
2、理解的标准:每个概念、规律能回答出它们“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能用学过的概念、规律、方法解决一些具体的物理问题;
【二】实验是加深物理知识理解和记忆的最有效方法:
要十分重视声、光、热、力、电中的所有实验,
1、要知道“要做什么?”、“根据什么做?”、“怎么做的?”;
2、要熟练掌握各种实验器材的使用方法、使用规则、作用、注意事项;
3、要注意实验步骤的安排顺序、次数(探究规律六次、一般测量三次);
4、要用物理语言叙述;
5、要会设计表格、会读表格、会填写表格;
【三】在初中物理学习中有几个难点要突破:
突破难点一定要掌握方法和技巧,千万不能蛮干,蛮干费力、劳神、耗时无效果,也会使自己丧失信心,更不能搞题海战术,要知道难嗲在哪里(力、电)掌握它们的规律,找到解决他们的方法和技巧,物理无难题!【一】知识储备
一、静电
1、自然界中有几种电荷:
2、点河间的作用:
3、如何使物体带电及带电的原因:
4、检验物体带电的方法:(四种)
二、电流的形成及方向的规定
1、电流的形成:
2、电流方向的规定:
三、导体和绝缘体
1、导体的定义:
2、绝缘体的定义:
3、半导体和超导体:
4、导体导电原因和绝缘体绝缘的原因:
5、(1)生活中哪些物质是导体:
(2)生活中哪些物质是绝缘体:
【二】电路
一、电路的定义:
二、电路的基本组成:
三、电路的三种状态:
1、通路:电路中有电流通过,用电器能够工作就叫通路;
2、断路:电路中没电流通过,用电器不能工作就叫断路;
3、短路:电路中有电流通过,但电流不经过用电器,用电器不能工作就叫短路。
四、电路的串并联及特点
1、串联电路定义:把电器元件首尾依次相接形成单一的电流回路,叫串联电路;
2、并联电路定义:把用电器,首首相连,尾尾相连,并列着接入干路中形成多条电流回路,就叫并联电路
3、串联电路的特点:
4、并联电路的特点:
五、电路中必须掌握的四个题:
【三】电流 【四】电压 【五】电阻
1、电流的定义: 1、电压在电流中的作用: 1、电阻的定义:
2、电流的公式和单位: 2、电压的单位: 2、电阻的单位:
3、电流的测量工具: 3、电压的测量工具: 3、决定电阻的因素:
4、电流表的使用规则: 4、电压表的使用规则: 4、电阻器:
5、电流在串并联中的特点:5、电压在串并联中的特点 5、滑变的使用规则作用

【六】欧姆定律(电流、电压、电阻的关系)
一、两个重要探究实验:
1、当电阻不变时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2、当电压不变时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二、欧姆定律:
1、欧姆定律的内容:
2、欧姆定律的公式:
3、欧姆定律的适用范围:
4、欧姆定律使用注意事项:

【七】欧姆定律的应用
一、归纳推导出I、U、R在串并联电路中的特点:
(一)I、U、R在串联中的特点: ( 二)I、U、R在并联中的特点
1、电流在串联电路中的特点: 1、电流在并联电路中的特点:
2、电压在串联电路中的特点: 2、电压在并联电路中的特点:
3、电阻在串联电路中的特点: 3、电阻在并联电路中的特点:
4、推论一 : 4、推论一:
5、推论二 : 5、推论二:
6、推论三: 6、推论三:
7、拓展一: 7、拓展一:
8、拓展二: 8、拓展二:

二、应用欧姆定律测未知电阻:
(一)伏安法测电阻: (二)安安法测电阻: (二)伏伏法测电阻:
1、电路图: 1、电路图: 1、电路图:
2、实验步骤: 2、实验步骤: 2、实验步骤
3、表达式: 3、表达式: 3、表达式:
(四)等量替代法测电阻:
1、电路图:
2、实验步骤:
3、表达式:

详讲欧姆定律

欧姆定律是初中物理非常重要的一条规律,在物理学中应用非常广泛,在整个物理学中也有很重要的地位,学好欧姆定律是学好电学的关键,降耗欧姆定律广大的物理老师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是这样讲解欧姆定律的:“引导学生猜想”
【一】两个重要猜想:
首先我带学生复习电流、电压、电阻的基本知识点:(欧姆定律研究三者关系)
【1】电流: 【2】电压 【3】电阻
1、电流的定义: 1、电压在电路中的作用: 1、电阻的定义:
2、电流的公式和单位: 2、电压的单位: 2、电阻的单位:
3、电流的测量工具: 3、电压的测量工具: 3、决定电阻的因素
4、电流表的使用规则: 4、电压表的使用规则: 4、电阻器:
5、电流在串并联中的特点: 5、电压在串并联中特点: 5、滑变使用规则、作用
我们进行横向比较,电流、电压、电阻中各自好像只讲自己的知识,一点都未透露他们之间的关系,但实际却不是这样,这里面已经把关系透露给我们,这就看我们对概念理解是否深刻,在哪里呢?
我们看“电压在电路中的作用”----电压是产生电流的原因。也就是说两点间要想有电流必须有电压,没有电压一定没有电流,电压如果大呢?电流可能就大,如果电压小呢?电流可能就小,很容易有“第一个猜想”:电流与电压成正比;
我们再来看“电阻的定义”----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叫电阻。也就是说导体对电流有阻碍作用,如果电阻大呢?电流可能就小,如电阻小呢?电流可能就大,
我们马上就有了“第二个猜想”:电流与电阻成反比。
【二】两个重要探究实验
根据猜想很好就引向实验,为了证明猜想就必须进行实验,从两个猜想我们知道影响电流的因素有两个,为了使实验简单、方便、易出结果,就必须控制变量。
一、当电阻不变时探究电流与电压是否成正比:
1、电路设计:

如何让电阻不变?用定值电阻就能实现,要看通过电阻的电流,用什么看?很容易想到给电阻串联一只电流表,看电流与电阻两端电压的关系,顺理成章就要给电阻并联一只电压表,我们要想看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就要让电阻两端的电压变,如何让电阻两端电压变呢?根据滑动变阻器的作用,马上就想到串联一只滑动变阻器,配上电源、开关,实验电路图就这样设计好了。(画出电路图,设计出实验表格,组织好器材)

2、实验步骤:

(1)断开开关按电路图连接好实物,将滑动变阻器滑片调到最大阻值;(调试好的电流表、电压表)

(2)闭合开关将滑动变阻器滑片调到适当位置分别读出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I1和U1;

(3)调节滑动变阻器滑片再分别读出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I2和U2

(4)将步骤(3)再重复4次分别得到I3~~~I6和U3~~~U6,将所有数据填入表格;

(5)通过对实验数据整理分析得出结论:“当电阻不变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证明猜想一正确。)

二、当电压不变时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1、电路设计:

我们要让电阻变,变化的值还要知道,就要使用电阻箱,并联一只电压表看电压是否变化,串联一只电流表看电流,电路要保护串联一只滑动变阻器,配上电源、开关,电路设计成功。(画出电路图,设计好实验表格,组织好器材准备试验)
2、实验步骤:

(1)断开开关按电路图连接实物,将滑动变阻器滑片滑到最大阻值,电阻箱调到R1;(电表调试好的)

(2)闭合开关分别读出电压表、电流表的示数U1和I1;

(3)将电阻箱的阻值调到R2,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电压表的示数仍为U1,读出电流表的示数I2;

(4)将电阻箱的阻值调到R3,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电压表的示数再回U1,读出电流表的示数I3;

(5)仿照步骤(4)将电阻箱的阻值分别调到R4、R5、R6再做3次,分别得到电流表的示数I4、I5、I6将所有实验数据填入实验表格;

(6)通过对实验数据整理分析得出结论:当电压不变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中的电阻成反比。

猜想二得到证明是正确的。

【三】两个重要结论:
1、当电阻不变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2、当电压不变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中的电阻成反比。

【四】欧姆定律:
根据实验结论归纳概括出欧姆定律
1、内容: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导体中的电阻成反比。
2、公式:I=U/R
3、变形公式:U=IR R=U/I同时给大家留三个问题:
(1)结合欧姆定律和U=IR能不能说当电阻不变时电压与电流成正比?

(2)结合欧姆定律和R=U/I能不能说当电压不变时电阻与电流成反比?

(3)欧姆定律有没有问题?问题出在哪儿?影响不影响使用?

4、欧姆定律的适用范围:
(1)电源外部的任何一部分的部分电路欧姆定律;
(2)纯电阻电路。
5、注意事项:(1)一一对应性(同一性)
(2)不同于数学关系,要注意叙述时的物理量因果关系

详讲欧姆定律的应用

欧姆定律的应用是初中电学最重要,也是物理中最精华的内容,由于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料顺序安排不合理给教师授课带来心理压力,给学生带来困难;如何安排是合理的呢?先看我们的资料和教学是如何安排的:我们以前都是讲完欧姆定律就讲电阻的测量,再讲电阻的串并联,这里我们马上会遇到一个问题,要使用混联电路,因为在初中没讲混联,老师怕学生听不懂,就要躲避混联,不敢用不敢讲造成心理压力,好像自己都没把这部分内容高清楚,学生也是听的云里雾里的,如果我们把两块内容颠倒顺序,问题就会迎刃而解。我把这部分内容不叫电阻的串并联,我把它叫做:

【一】电流、电压、电阻在串并联电路中的特点:(欧姆定律应用一:归纳推导~~~)

一、电流、电压、电阻在串联电路中的特点:

1、电流在串联电路:电流在串联电路中处处相等, I=I1=I2=I3=~~~=In;

2、电压在串联电路:电压在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分电压之和,U=U1+U2+U3+~~~+Un;

3、电阻在串联电路:电阻在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各分电阻之和,R=R1+R2+R3+~~~+Rn;

4、推论一、电阻在串联电路中越串联总阻值越大,它比任何一个分阻值都大,相当把导体加长;

5、推论二、电阻在串联电路中各电阻两端的电压的比值等于电阻的正比:U1/U2=R1/R2~~~~

6、推论三、电阻在串联电路中具有分压作用;

7、拓展一、串联电路中的总电阻也叫“等效”电阻,紧紧抓住等效二字不放,串联可以等效并联也可等效这样简单的一等效,简单的混联电路就可解决,使学生的能力会有很大的提升;

8、拓展二:电阻两端的电压的比值等于电阻的正比:U1/U2=R1/R2~~不仅仅适用于串联,它适用于一切电流相等的电路,我们要打破串并联的框框,拓展我们的思维,使我们的思路更开阔,使我们的知识应用范围更广:当电流相等时电阻两端的电压的比值等于电阻的正比:U1/U2=R1/R2~~~~

二、电流、电压、电阻在并联电路中的特点:

1、电流在并联电路:电流在并联电路中总电流等于各分电流之和 I=I1+I2+I3+~~~In;

2、电压在并联电路:电压在并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支路两端分电压, U=U1=U2=U3=~~~=Un;

3、电阻在并联电路:电阻在并联电路中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分电阻倒数之和,1/R=1/R1+1/R2+~~+1/Rn;

4、推论一、电阻在并联电路中越并联总阻值越小,它比任何一个分阻值都小,相当把导体加粗;

5、推论二、电阻在并联电路中各电阻通过的电电流的比值等于电阻的反比:I1/I2=R2/R1~~~~

6、推论三、电阻在并联电路中具有分流作用;(特别注意,它具有特殊性不能普遍使用)

7、拓展一、串联电路中的总电阻也叫“等效”电阻,紧紧抓住等效二字不放,串联可以等效并联也可等效这样简单的一等效,简单的混联电路就可解决,使学生的能力会有很大的提升;

8、拓展二:各电阻通过的电流的比值等于电阻的反比:I1/I2=R2/R1~~不仅仅适用于并联,它适用于一切电压相等的电路,我们要打破串并联的框框,拓展我们的思维,使我们的思路更开阔,使我们的知识使用更广泛,解决问题更灵活:当电压相等时通过各电阻电流的比值等于电阻的反比;I1/I2=R2/R1

【二】测未知电阻(欧姆定律应用二)

一、伏安法测未知电阻:

1、设计电路图:

2、器材:未知电阻、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电源、开关各一,导线若干

3、实验步骤:(略)

二、安安法测未知电阻:

(一)双表安安法测未知电阻:

(二)单表可拆卸安安法:

(三)单表不可拆卸安安法:

1、单表不可拆卸无滑动变阻器安安法:

这种方法就是教科书上提供的方法,这种方法基本不能用,因为没有电路保护,不能实现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因为有滑动变阻器就要采用混联,为了避开混联只有不加滑动变阻器。

(1)设计电路:已知电阻R0与未知电阻Rx并联,在Rx上装分开关S1,把电流表、总开关S、电源串联作干路;

(2)简略实验步骤:(做题时要详细)

①闭合开关S,断开开关S1读出电流表的示数I1;

②闭合开关S和S1读出电流表的示数I2

表达式:Rx=I1*R0/(I2-I1)

现在我们这个问题就不存在了,同学们完全可以接受混联问题。

2、单表不可拆卸有滑动变阻器安安法:

(1)电路设计:将电流表与R0串联、开关S1和电阻Rx串联后再将它们并联,在R0和电流表中间点与Rx和开关S1中间点之间装开关S2,把电源、总开关S、滑动变阻器串联作为干路;

(2)简略实验步骤:

①断开S2闭合S、S1读出电流表的示数I1;

②闭合S、S2断开S1读出电流表的示数I2

表达式:Rx1=I1R0/(I2-I1)还要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三、伏伏法测未知电阻:

(一)双表伏伏法:(简、略)

(二)单表可拆卸伏伏法:(简、略)

(三)单表不可拆卸无滑动变阻器伏伏法:(简、略)

(四)单表不可拆卸有滑动变阻器伏伏法:

1、将已知电阻R0与未知电阻Rx串联,给定值电阻R0并上电压表,在电压表的同侧给未知电阻Rx并上开关S1,和电压表共用中间导线,在公用导线上装开关S2,将电源、总开关、滑动变阻器串接在电路中;

2、简略实验步骤:

①闭合S、S2,断开S1读出电压表的示数U1;

②闭合S、S1,断开S2读出电压表的示数U2;

表达式:Rx1=(U2-U1)R0/U1 通过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进行多次测量

得到Rx2、Rx3 ;所以Rx=(Rx1+Rx2+Rx3)/3

四、等量替代法测未知电阻:

1、电路设计:将未知电阻与电阻箱并联,给各自装上分控开关S1、S2,将电源、总开关S、滑动变阻器、电流表串联作干路;

2、简要实验步骤:

①闭合开关S、S1断开S2,读出电流表的示数 I1;

②闭合开关S、S2断开S1,调节电阻箱使电流表的示数为I1,读出电阻箱的示数R1;

即:Rx=R1

等量替代法还有很多种,这里就不一一详述》

6. 电功和电功率
1) 电功(W):电能转化成其他形式能的多少叫电功。

2) 功的国际单位:焦耳。常用:度(千瓦时),1度=1千瓦时=3。6106焦耳。

3) 测量电功的工具:电能表

4) 电功公式:W=Pt=UIt(式中单位W→焦(J);U→伏(V);I→安(A);t→秒)。

5) 利用W=UIt计算时注意:①式中的W。U。I和t是在同一段电路;②计算时单位要统一;③已知任意的三个量都可以求出第四个量。还有公式:W=I²Rt W=U²t/R W=Pt

6) 电功率的定义:

电功率的定义式:P=W/t (P):表示电流做功的快慢。国际单位:瓦特(W);常用:千瓦

7) 公式:式中单位P→瓦(w);W→焦;t→秒;U→伏(V),I→安(A)

8) 利用计算时单位要统一,①如果W用焦,t用秒,则P的单位是瓦;②如果W用千瓦时,t用小时,则P的单位是千瓦。

9) 计算电功率还可用右公式:P=UI P=I²R和P=U²/R

10) 额定电压(U0):用电器正常工作的电压。另有:额定电流

11) 额定功率(P0):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的功率。

12) 实际电压(U):实际加在用电器两端的电压。另有:实际电流

13) 实际功率(P):用电器在实际电压下的功率。

当U>U0时,则P>P0;灯很亮,易烧坏。

当U<U0时,则P<P0;灯很暗,

当U=U0时,则P=P0;正常发光。

14) 同一个电阻,接在不同的电压下使用,则有;如:当实际电压是额定电压的一半时,则实际功率就是额定功率的1/4。例"220V100W"如果接在110伏的电路中,则实际功率是25瓦。)

15)电流的热效应:

16) 焦耳定律:导体的热功跟电流的二次方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与通电时间成正比。

17) 焦耳定律公式:Q=I²Rt,(式中单位Q→焦(J);I→安(A);R→欧(Ω);t→秒。

18) 当电流通过导体做的功(电功)全部用来产生热量(电热),则有:电热=电功,Q=W Q=Pt Q=UIt Q=U²t/R公式来计算热量。(纯电阻电路如电热器,电阻就是这样的。)

7. 生活用电

⑵ 物理电学解题技巧初中

初中物理考试的压轴题通常都会从是力学以及电学中进行挑选。而其中电学对许多学生来说,一直都是一个老大难问题。

想要解决电学问题,首先要学会四步基本的解题步骤:

1. 认真审题,根据题意建立物理图景,确定不同状态下的电路连接方式并画出相应的等效电路图。

2. 根据题目中所给的已知条件,在图上标出已知量、相关量、相等量和所求量,以图助思。

3. 在电路发生变化时,分析原因。

初中阶级所涉及的电路变化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

(1)由开关开闭引起的变化;

(2)滑动变阻器滑片移动引起的变化;

(3)用电器组合方式改变或用电器的增减引起的变化等。

在电路变化时,应分清哪些是变量,哪些是不变量。在初中阶段,一般认为电源电压不变,定值电阻的阻值不变,灯丝的电阻不随温度改变,在变化中抓住不变量,往往是解题的切入点。

4. 利用不变量、相关量、相等量或比例关系及电路特点列出方程并求解。

识别电路是解题的前提。由于开关的断开与闭合引起电阻组合(联接)方式发生变化造成电路的变化,从已知量较多的情景入手解题.。

在解题时,如果遇到问题,可以使用下面这四句口诀:

找到不变用电器,千方百计求关系,走投无路总电压,最终目的电阻比。

1、找到不变用电器

画好正确的电路图后找不变的电阻或灯泡,这是解题的基础。

2、千方百计求关系

利用不变的物理量来解题

(1)在相同的电路图中:

串联:一定要利用好电流相同;并联:一定要利用好电压相同 。

(2)在不同的电路图之间:

不变的电阻:利用题目中所给条件列出关于这个电阻的关系式,最后将电阻约掉,得出电流或电压之比 。

(3)就题目中给出的条件,能求出多少物理量就求出尽量多的物理量及物理量间的比例 。

3、走投无路总电压

在利用题目中给出的条件无法再求出更多物理量及比例时,可以利用不同电路图的总电压相等,列出关系式 。

4、最终目的电阻比

要充分利用好题目中给出的或求出的各种比例,力争求出各电阻之间的比值,因为电阻比例是不随电路的改变而改变的。

⑶ 中考物理电学大题解题技巧有哪些

那么怎样才能比较好的把握住电学的最后一道,可以分下面几步进行训练:
1)电路分析。
电路分析的特点首先要确定电路有几个状态,一个状态一个电路图。电路分析包括两种:
根据实物图进行电路分析
实物图分析要注意以下几点:把电压表拆除,用导线连起来的点是同一个点。如果感觉电路复杂,从电源正极开始,用字母abcd.。。标出,注意每经过一个字母标注一个字母,知道电源负极,导线连接的点是同一个点。
根据电路图进行电路分析
电路图分析也可以采用字母标注的方法。
2)列出关系式。
电学方面列式子关键是列比例式。这里注意隐含条件,跨电路注意电源不变。
3)对所列关系式求解。
如果你或您的孩子正在为中考力学题发愁,不妨试试接受一下这种训练。

⑷ 初中物理电学公式归纳有哪些

初中物理电学公式繁多,且各种物理规律在串并联两种电路中有时完全不同,使得学生极易将各种公式混淆,为了使学生对整个电学公式有一个完整的了解,以下是我分享给大家的初中物理电学公式,希望可以帮到你!
初中物理电学公式
◆电流(A): I=U/R(电流随着电压,电阻变)

◆电压(V): U=IR(电压不随电流变。电压是产生电流的原因)

◆电阻(Ω):R=U/I (对于此公式不能说电阻与电压成正比,与电流成反比。电阻与电流、电压没有关系。只与本身材料,横截面积,长度,温度有关)

◆电能(J):W=UIt,W=Pt(此二式是普适公式)

W=I2Rt,W=U2t/R (适用于纯电阻电路中)

KW*h也是电能的单位俗称度。1KW*h=3.6×106J

◆电热(J):Q=I2Rt(普适公式)在纯电阻电路中(消耗电能全部用来产生热量的电路),Q=W。所以在纯电阻电路中算电热可通过算电能来实现。注意:接有电动机的电路不是纯电阻电路,在这样的电路中计算只能用普适公式。

◆电功率(W):P=UI,P=W/t(此二式是普适公式)

P=I2R, P=U2/R(适用于纯电阻电路中)

注意:非纯电阻只能用W=UIt , W=Pt Q=I2Rt P=UI, P=W/t 欧姆定律不成立
初中物理电学学习方法
一、特点式(六个)

在初中电学里,由电流、电压、电阻三个基本概念和欧姆定律构建电学框架,初入电学大门,通过实验探究总结得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电压、电阻的特点关系:串联电路中:①I=I1=I2,②U=U1+U2,③R=R1+R2;并联电路中:④I=I1+I2,⑤U=U1=U2,⑥1/R=1/R1+1/R2(R=R1R2/(R1+R2),其中,I=I1=I2,U=U1+U2,I=I1+I2,U=U1=U2都是由实验探究得出的结论式,它们产生于实验过程,具备客观规律,因而如何让学生亲历实验过程和论证数据规律,就成为领会内涵的关键点。而串并联电路电阻关系:R=R1+R2,和1/R=1/R1+1/R2,前者可利用探究实验中的物理方法等效法证明其关系,后者则偏重理论推导,推导时用着并联电路电流特点关系式I=I1+I2,电压关系式U=U1=U2和欧姆定律I=U/R的同一性有:U/R=U1/R1+U1/R2,约去U、U1、U2得1/R=1/R1+1/R2。熟悉公式的来源,就容易理解和记忆。

二、基本公式(四个)

基本公式多由定义和实验探究得出,分别把它们叫较定义式和探究式,初中电学要求学习的定义式有一个:电功率:①P=W/t物理意义是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等于电功与时间的比值;探究式有三个:欧姆定律式①I=U/R,电功式②W=UIt , 电热式③Q=I2Rt,其中I=U/R和Q=I2Rt教材有细致的探究过程,都是采用控制变量法进行探究而得出的结论式,所以,引导好探究过程,充分感知探究过程是理解公式产生的重要保证。对W=UIt虽然没有探究过程,但教材也有“研究表明电流所做得功与I、U、t有关”表述,表明与实验有关,只是教材中没有实验,属于死记型公式,可是结合家庭电路知识:家庭电路有电压、电流、通电时间,它们作用被电能表记录,也不难记。

三、导出公式(四个)

由基本公式及其变形公式推导得出,它的产生过程具有一定逻辑性,要求学生具有一定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导出公式有①P=UI,②P=I2R,③P=U2/R。④P实 = (U实/U额)2 P额,前三个公式和电功率定义式在计算时经常用到,尤其是解决电动机、电热器等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涉及公式的实用环境如是否纯电阻,就不能根据未知量和已知量的关系选择用公式,如果用到的是变形公式,更是不知如何下手,这就离不开在熟练公式的推导下,对各种类型的题型反复训练。推导如下:

学生碰到的最多困难就在此处,他要求学生记得基本公式并具有一定推理能力,根据题目所给信息选择公式并能根据已知与求解需要作必要推理和变形,能写出表达式,再带入数据计算。学习时离不开重复记忆、推导、实践计算,多次反复巩固应用才能熟练掌握,后者推导根据同一用电器电阻不变 :

此公式,少数场合用着,若记得它,做填空题时很方便。

四、变形公式(十个)

由基本公式和导出公式变形而得,一般不要作为强化记忆,以减少公式记忆数量,训练得多了,便可信手拈来。大概有I=U/R变形得①U=IR,②R=U/I, P=W/t变形③W=Pt ,④t=W/P,P=UI变形⑤U=P/I,⑥I=P/U,P=I2R变形得 ⑧R=P/I2, P=U2/R变形得⑨ , ⑩R=U2/P。要记这么多公式真让人害怕。若会对公式进行变形,就可减少记公式的繁琐,又能变死学为活学,重要的是推理能力的形成和增强。

五、比例式(两种)

初中电学中比例式常出现于不同导体、同一状态时各物理量之间的比例关系。熟悉比例关系在做题时速度可以提高很多。常用比例关系有:①串联电路中:除I1:I2=1:1外,其他各物理量与电阻成正比例关系,即:R1:R2=U1:U2=W1:W2=Q1:Q2;②并联电路中,除U1:U2=1:1外,他各物理量与电阻成反比关系即R1/R2=I2/I1=P2/P1=W2/W1=P2/P1=Q2/Q1,这些比例关于可推导给学生观看,但不要求学生会推导,当然,记得结果更实用。

在做题时还会碰到电能表测功率的两个公式:电能表表盘n转用电器耗电W=n/N kWh,一个用电器t时间使电能表转n转(指示灯闪n闪)该用电器功率P=n/(Nt)kW。

合计以上所有公式,共有二十六个公式及两个比例式,这些公式几乎覆盖全部电学内容,要记住这么多公式,不讲方法、不注重产生过程、不进行分类归纳,不经过反复训练,肯定不容易。若将电学公式按以上所述,记得六个特点式,理解四个基本公式和四个导出公式,知道两个比例式,学会对十个变形公式的变形,重点是拿下由四个基本公式和四个导出公式,其中难点是4个导出公式的变形应用,将难度推到最高峰。

总之若将这些公式做如上分类,重视公式的来源及过程,不难看出实际要记忆的主要有十来个公式,其他的可灵活掌握,当然要配合一些练习进行实践。只有弄懂了学习方法,重视公式的诞生过程,理解了公式内涵,记忆才轻松长久,应用才游刃有余。
初中物理电学公式如何记忆
1.要死记硬背公式,以为电学公式不是很多,不容易混淆;

2.在平时的做题中自己要学着推到公式,比如。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规则;

3.要尝试着去画电路图,不要遇到不会的题就想着,利用哪个公式去套用;

4. 最重要的是上课要注意听讲,下课记得要预习复习;

5.要做好每一个电学实验,如果实验掌握了,那学好就没问题了;多做实验,多思考,记住必要的公式,会分析电路图(必须),听老师介绍学习方法;从实验中分析电路图,分析中根据公式定理规律找关系,然后解题。主要是利用欧姆定律和串、并连电路特点解题。较难的是有滑动变阻器的;

6.在一个就是做题,要不断地去做题,在做题中才能有效地记忆公式。

初中物理电学名词解释
1、电路:把电源、用电器、开关、导线连接起来组成的电流的路径。

2、通路:处处接通的电路;开路:断开的电路;短路:将导线直接连接在用电器或电源两端的电路。

3、电流的形成: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任何电荷的定向移动都会形成电流)

4、电流的方向:从电源正极流向负极.

5、电源:能提供持续电流(或电压)的装置.

6、电源是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如干电池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发电机则由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7、在电源外部,电流的方向是从电源的正极流向负极。

8、有持续电流的条件:必须有电源和电路闭合.

9、导体: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如:金属,人体,大地,盐水溶液等.导体导电的原因:导体中有自由移动的电荷;

10、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如:玻璃,陶瓷,塑料,油,纯水等.原因:缺少自由移动的电荷

11、电流表的使用规则:①电流表要串联在电路中;②电流要从"+"接线柱流入,从"-"接线柱流出;③被测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的量程;④绝对不允许不经过用电器而把电流表连到电源的两极上.

实验室中常用的电流表有两个量程:①0~0.6安,每小格表示的电流值是0.02安;②0~3安,每小格表示的电流值是0.1安.

12、电压是使电路中形成电流的原因,国际单位:伏特(V);

常用:千伏(KV),毫伏(mV).1千伏=1000伏=1000000毫伏.

13、电压表的使用规则:①电压表要并联在电路中;②电流要从"+"接线柱流入,从"-"接线柱流出;③被测电压不要超过电压表的量程;

实验室常用电压表有两个量程:①0~3伏,每小格表示的电压值是0.1伏;②0~15伏,每小格表示的电压值是0.5伏.

14、熟记的电压值:①1节干电池的电压1.5伏;②1节铅蓄电池电压是2伏;③家庭照明电压为220伏;④安全电压是:不高于36伏;⑤工业电压380伏.

15、电阻(R):表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国际单位:欧姆(Ω);

常用:兆欧(MΩ),千欧(KΩ);1兆欧=1000千欧;1千欧=1000欧.

16、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

17、滑动变阻器:

A.原理:改变电阻线在电路中的长度来改变电阻的.

B.作用: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来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

C.正确使用:a,应串联在电路中使用;b,接线要"一上一下";c,闭合开关前应把阻值调至最大的地方.

18、欧姆定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公式:I=U/R.公式中单位:I→安(A);U→伏(V);R→欧(Ω).

19、电功的单位:焦耳,简称焦,符号J;日常生活中常用千瓦时为电功的单位,俗称“度”符号kw.h

1度=1kw.h=1000w×3600s=3.6×106J

20.电能表是测量一段时间内消耗的电能多少的仪器。A、“220V”是指这个电能表应该在220V的电路中使用;B、“10(20)A”指这个电能表长时间工作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10安,在短时间内最大电流不超过20安;C、“50Hz”指这个电能表在50赫兹的交流电路中使用;D、“600revs/KWh”指这个电能表的每消耗一千瓦时的电能,转盘转过600转。

猜你喜欢:

1. 物理电学知识点

2. 中考物理电学计算题专题复习

3. 初三物理电学知识点记忆口诀

4. 初中物理电学实验教案有哪些

5. 初中物理电学故障分析知识点

阅读全文

与初中电学解题方法技巧一井形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长地读图板连接线连接方法 浏览:94
拖把池排水管安装方法 浏览:417
安装货车玻璃的方法 浏览:92
钓箱使用方法 浏览:178
体育心理降低唤醒水平有哪些方法 浏览:794
育苗盒的使用方法 浏览:932
睡眠质量最佳的方法 浏览:124
苹果拍照闪光灯在哪里设置方法 浏览:576
局域网电脑管理方法 浏览:891
如何给孩子培养好的学习方法 浏览:450
治疗粉刺的有效方法 浏览:132
实验室果蔬常用的去皮方法有哪些 浏览:734
怎么找野生蜜最好方法 浏览:44
黑圆圈怎么消除简单方法 浏览:367
产品分析其采用的产品定位方法 浏览:130
不绣钢单个钢盆的安装方法 浏览:575
科勒分体马桶安装方法视频 浏览:430
手机技巧简便方法 浏览:809
安装工程费用动态结算方法 浏览:192
富贵竹养殖方法什么时候剪根 浏览: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