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研究方法怎么写模板
论文研究方法怎么写模板,很多同学在写论文的时候都是一头雾水,有可能是因为第一次接触根本不知道该怎样写,那么下面大家就跟随我一起来看看论文研究方法怎么写模板的相关知识吧,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
论文(1)
研究方法:
通过普遍联系法、案例分析法和文献结合的写作方法。较全面地分析不同情况下视听资实的效力认定问题。普遍联系是要将我国视听资料效力认定的各个法律与外国相关的法律法条,以及我国法律所不祥尽的具体情况和外国相关规定统一结俣起来,对视听资烊的效力进行一个具体全面的剖析,以对比、引用等方式对本文进行论述。案例分析法是在论证问时注重从实际出发,在事实基础上讲道理、摆证据,运用法律知识和条文进行证明自己的观点和主张。文献法是对目前学术界研究的理论成果进行分析。用这三种方把整篇文章紧密联系起来,使整篇论文富有逻辑和深刻度。从而得出在不同情况下如何认定视听资料问题。
研究条件:
1、电子科技迅猛发展,视听资实的效力认定越来越受到关注。因此,可通过书店、互联网、图书馆等多种渠道收集资料。2、有论文老师的细心指导。3、大学三年的学习,法学知识有了一定积累,具备研究的能力。
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通过视听资料效力认定问题,解决司法实践中视听资料认定难等问题,找出立法上不足,从而切实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维护司法公正,促进社会各谐发展。
论文(2)
研究方法:
由于犯罪的复杂性,承继共犯的成立存在不同情况。通过对不同成立条件的对分析,找出承继共犯成立的不同情况。案例分析法则是通过具体案例进行具体分析,以阐释承继共犯承担刑事责任的不同情况。
研究条件:
1、学校图书馆和资料室 具备论文研究所需要的较丰富的书籍,期刊等参考文献
2、已收集了较丰富和全面的文献资料。
3、具有上网条件和丰富的网络资源。
拟解决主要问题:
本课题旨在研究承继共季的刑事责任问题,从理论上着手探讨承继共犯的特征及成立条件,再结合实际情况分析承继共犯的刑事责任问题。对国内相关不同学说研究研进行对比分析。同时针对新出现的理论争议和实践难题也进行一定的关注。
陈:论文(3)
研究方法:
1、比较研究法。比较国外立与中国立法,找出双方的优劣,并此提出自己的完善建议。
2、描述法。用描述的方法描术欠薪行为。以例子及材料将现象和事件描棕和识别,将欠薪的各个方面展现出业。
3、实证分析法。以实际生活中的案例分析,就案件进行论证。
研究条件:
目前已有很多现成文献 和资料。各国、各地的理论研究成果、网络上丰富的资源。
拟解决问题:
对恶意欠薪罪做一个深入剖析和理解,提出自己的完善建议。
论文(4):
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概念的研究和比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具体表现在:一是对不纯正身份犯共同犯罪的概念进行祥细论述。剖析其包含的身份仅影响刑罚轻重和身份即影响犯罪性质,同时影响刑罚轻重两个方面的内容。二是将国内外学者对不纯正身份犯的共同犯罪问题的各种观点进行比较分析,进而得出本文的结论。
研究条件:
1、时间充裕。从论文选题到定稿要6个月时间。
2、参考资实齐全,利用网络、图书馆查找相关文献 期刊。
3、论文指导师的指导和帮助。
4、大学四年的法学积累,具备一定的研究能力。
拟解决主要问题:
如何对不纯正身份犯共犯问题进行完善,进而有利于刑法理论的发展。
论文(5):
研究方法:本文采用众多的研究方法。其中主要有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 获取相应资料,对所研究的问题进行全面、准确的了解与掌握;历史研究法,对研究问题的一些历史因素、形成背景调查得出原因;实证研究法,即将所研究的问题,通过相应资料佐证,得出一些结论。
研究条件:
图书馆、网络、已有知识积累,老师的指导。
解决的问题:
通过对中国刑有关结果加重犯的定,找出中国对结果加重犯规定的不足,完善我国刑法对该问题的研究。
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
1、研究什么?——怎样确定研究课题
一切科学研究始于问题——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掌握方法很重要,否则就不是研究);进步与成果即成长。
教育科研课题主要来源于两大方面:
A、实践来源——客观存在的或潜在的教育实际问题,教育教学实践本身存在的问题。
教育教学与其外部的矛盾(教师与家长、教师与学校、学校与社会、教育与社会发展)。
B、理论来源——现有教育理论所揭示的问题以及理论体系中的空白和矛盾点(例如《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冷思考》一文产生的过程)
2、怎样进行研究课题的论证?
我们既然已选定了一个课题,我们就必须对这个课题的所有情况进行全面的了解。了解这个课题目前在国外、国内的研究情况,包括研究已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问题,了解这一课题所属的理论体系等等。对课题的全面了解,可以使我们在研究过程中少走弯路,确立研究的主攻方向,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怎样对一个课题进行论证呢?论证一个课题主要是弄清如下几个问题:
A、所要研究的问题是什么性质和类型的问题?
B、要研究的问题具有什么现实意义?它的理论价值(即在理论上预计有哪些突破?)
C、要研究的问题目前已有哪些研究成果?研究的方向是什么?
D、要研究的问题所应具备的条件分析。
E、课题研究的策略和步骤如何?
F、课题研究的成果及其表现形式有哪些?
3、教育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有:
⑴ 观察法 ⑵ 调查法 ⑶ 测验法 ⑷ 行动研究法 ⑸ 文献法 ⑹ 经验总结法 ⑺ 个案研究法 ⑻ 案例研究法
⑼ 实验法(在一个课题研究过程中,根据不同的研究目的和要求,往往会用到两种以上方法)
(1)观察法:为了了解事实真相,从而发现某种现象的本质和规律。
观察法的步骤:观察法的实施分为以下三个步骤,步骤之一就是进行观察研究的设计,此步骤可分为如下几个方面:
(2)作大略调查和试探性观察。
这一步工作的目的不在于搜集材料,而在于掌握基本情况,以便能正确地计划整个观察过程。例如:要观察某一教师的教学工作,便应当预先到学校大致了解这位教师的工作情况,学生的情况,有关的环境和条件等等。这可以通过跟教师和学校领导人谈话,查阅一些有关的材料,如教案、教学日记、学生作业等,以及听课等方式进行。
(3) 确定观察的目的和中心。
根据研究任务和研究对象的特点,考虑弄清楚什么问题,需要什么材料和条件,然后作明确的规定。如果这规定不明确,观察便不能集中,结果就不能深入。观察不能有几个中心,范围不能太广,全部观察要围绕一个中心进行。如果必须要观察几个中心,那就采取小组观察,分工合作。
(4) 确定观察对象
一是确定拟观察的的总体范围;
二是确定拟观察的个案对象;
三是确定拟观察的具体项目。
比如,要研究新分配到小学任教的中师或大专毕业生在课余时间进行业务、文化进修的情况,那么,拟观察总体就是教师工作年限达一年或两年的新教师。在这一总体范围内,再定下具体观察哪几所小学,哪几个教研组中的哪些教师。具体观察名单确定以后,再把拟观察的时间、场合、具体观察项目确定下来。
(5)制定观察计划
观察计划除了明确规定观察的目的、中心、范围,以及要了解什么问题、搜集什么材料之外,还应当安排观察过程:观察次数、密度、每次观察持续的时间,如何保证观察现象的常态等。
(6) 策划和准备观察手段
观察手段一般包括两种:
一种是获得观察资料的手段;一种是保存观察资料的手段。
获得观察资料的手段主要是人的感觉器官,但有时需要一些专门设置的仪器来帮助观察,如观察屏、计算机终端装置、更高级的`如动作反应器等。这些仪器主要起两方面作用:保证观察的客观性与提高观察的精确性。
在保存资料的手段中,人脑是天然器官。但这种与观察主体连在一起的保存手段缺乏精确性和持久性,也不能实现资料的客体化。因此,人们先利用文字、图形等符号手段,进而又利用摄影、录音、录像等技术手段,把观察时瞬间发生的事、物、状况以永久的方式,准确地、全面地记录下来,供研究地反复观察资料和分析资料所用。
无论哪一类手段,都应在观察开始前就准备好,对观察中使用的种仪器也须事先作好功能检查,以保证在使用过程中不出现障碍。对于观察人员来说,必须掌握使用仪器的基本方法,并知道在观察中应做些什么。如要详细、全面拍摄一堂课,一部摄像机是不够的。观察者应准备几部摄像机,并事先作好分工。即使是作观察记录,也需要事先作好设计。在记录纸上印好以一定的格式排列的必须记录的项目,还可以约定一些记录符号,以尽量减少现场记录时书写文字的时间、
我们以中学生课堂行为记录为例,见表5-1。在下面表格中,研究人员根据研究需要,列出他认为在课堂上学生可能发生的行为。但估计所列不会完全,所以留出一些空格,让观察员在需要时使用。研究者如果要请别人帮助观察,必须事先和观察人员讲清楚每一个项目的具体所指,遇到意外情况的处理方法,要求他们熟悉每一个项目的所在位置。为了稳妥起见,还可以在正式观察前先作几次观察练习,帮助观察人员熟悉表格的内容;如发现表格的缺陷,可在正式观察前作出调整。
(7)规定统一性标准
为了增加观察的客观性,为了便于衡量和评价各种现象,为了易于用数量来表达观察的现象,为了使观察结果可以核对、比较、统计和综合,必须事先考虑自己的观察可能涉及到的各种因素,并对每一因素规定出统一的标准。每次观察或观察同一现象的不同观察者,要坚持采用统一的标准去衡量。这主要在于,不同的研究项目常会涉及到不同性质的标准。如:有的涉及到单位问题,如怎样衡量学生表现的知识质量;有的涉及到定义问题,如怎样才算违反纪律;有的涉及计算方式问题,如怎样登记和表达学生之间产生的矛盾的频率,等等。对类似问题,都应事先做好统一规定。
3.1.7 逐段提出观察提纲
在观察计划的基础上,应对每次或每段(几次同一性质上一内容的观察组成一段)观察提出具体提纲,以便使观察者对每一次观察的目的、任务和要获得什么材料非常明确。观察提纲可以包括本次观察要解决的具体问题,并且应当在前一次观察的基础上,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提出来。亦可采用表格的方式,以便于分类统计。
观察实际过程,加以分析研究,得出某种结论。也许可以形成某个研究课题。
3.2 调查法 :
同样是为了了解事实情况,分析事实情况,得出结论,证实某种问题,以便改进工作(包括改进研究方法)或形成新的研究课题。
包括问卷调查、访问调查等.。了解事实情况、分析情况、认真研究,得出结论,寻找解决办法或进一步研究的方案。
举例说明调查法的操作过程:
抽样调查的主要步骤
在实际的抽样操作中,整个过程可大致分为如下步骤:
1.确定调查的目的(确定问题,形成假说;通过调查验证假说,使问题明确化,得出结论)。
2.确定抽样总体。要从中进行抽样的总体应与要得到信息的总体(目标总体)一致。从样本得出的结论适用于被抽样总体,超出这个范围结论的适用程度取决于被抽样总体与目标总体的差异程度。
3.确定待收集的数据。一般只收集与调查目的有关的数据,过长的调查表会降低回答的质量。
4.选择抽样方法。这时总体中的哪种单位作为个体基本上可定下来。
5.编制抽样框。如学校名录、学生花名册等。
6.确定需要的精确度。因抽样调查是要由样本推断总体,会带有某些不确定性。一般是对相对误差或绝对误差作出概率水平上的要求。
7.估计样本容量,估计费用。
8.抽样试验,在小范围内试填一下调查表,做些必要的改进。
9.实地调查工作的组织。按抽样方案进行调查。对收回的调查表的质量及时进行检查。对不回答的表要有处理方案。
10.根据所用的抽样方法进行数据分析。
11.可对同样的数据采用其它的分析方法,以作比较。
12.写出调查报告。留存有关总体的信息,它们可能对将来的抽样起指导作用。
对于教育现象,有时难于进行严格意义上的概率抽样,可以考虑采用下列方法抽样:从总体中选出若干有代表性的大单位(群),在群内进行概率抽样;从一个小总体中选出接近于研究者对总体平均数的印象的那些个体;样本限于总体中易于取到的部分;样本是随便选取的;样本由自愿被调查的人员组成;等等。但对这样得到的样本要选择适当的数据分析方法,对结论也要慎重,应充分利用其它信息进行核查、确认。在教育现象的研究中,研究者的智恝、经验和抽样技术的有机结合,是获取好样本的关键。
3.3 测验法:
是想描述某些行为的状况,或推论某些行为的状况(包括:能力与成就,个性、兴趣、动机、态度、观念及心理需要等);从而考虑改建的策略或方案,或进一步形成新的研究课题。
在教育学和心理学中,测量被用作定量研究的重要方法。主要功能是评估、诊断和预测。(举例,如XXX老师所做的“学生自学能力测验(试验)”,就是为了了解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的自学能力究竟能达到何种程度)。
所谓测量就是根据一定的法则,将某种物体或现象所具有的属性或特征用数字或符号表示出来的过程。测验法是教育和心理学测量的一项主要内容和形式。
测验的客观性是关于测验系统化过程好坏程度的指标。测验的控制,在不同时间对于同一个被试,或同一时间对于不同的被试,其意义都应该是相同的。保持刺激的客观性则要遵照一定的程序予以控制。(如周文琴老师在做这一测试前邀请我去在他们的家长会上的讲话,目的就在于排除和避免人为因素影响,排除测验的随意性和不真实性,实现评测标准的同一性)。
推论的客观性指对同一结果不同的人所做的推论应该一致,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对同一结果的所做解释应该相同。
3.4 行动研究法:
行动研究法是一种适应小范围内教育改革的探索性的研究方法,其目的不在于建立理论、归纳规律,而是针对教育活动和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在行动研究中不断地探索、改进改进工作,解决教育实际问题。行动研究将改革行动与研究工作相结合,与教育实践的具体改革行动紧密相连。(特点是边执行、边评价、边修改)。
模式基本是:计划——行动——考察——反思(即总结评价)。教师个体比较适用。
另一种模式:预诊——搜集资料初步研究——拟订总体计划——制订具体计划——行动——总结评价
从上述行动研究法的几个步骤中可以发现三个明显的特征:
一是具有动态性,所有的设想、计划、,都处于一个开放的动态系统中,都是可修改的;
二是较强的联合性与参与性,研究者、教师、行政人员的全体小组成员参与行动研究法实施的全过程。
三是在整个研究过程中,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贯穿于行动研究法工作流程的始终。
具体说说操作方法:
(一)预诊:这一阶段的任务是发现问题。对教学或学校工作中的问题,进行反思发现问题,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诊断,得出行动改变的最初设想。在各步骤中,预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二)收集资料初步研究:这一阶段成立由教研人员、教师和教育行政人员组成的研究小组对问题进行初步讨论和研究,查找解决问题的有关理论、文献,充分占有资料,参与研究的人员共同讨论,听取各方意见,以便为总体计划的拟定做好诊断性评价。
(三)拟定总体计划:这是最初设想的一个系统化计划。行动研究法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系统,所以总体计划是可以修订更改的。
(四)制定具体计划:这是实现总体计划的具体措施,它以实际问题解决的需要为前提,有了它,才会导致旨在改变现状的干预行动的出现。
(五)行动:是整个研究工作成败的关键。这一阶段的特点是边执行、边评价、边修改。在实施计划的行动中,注意收集每一步行动的反馈信息,可行的,则可以进入下一步计划和行动。反之,则总体计划甚至基本设想都可能需要作出调整或修改。这里行动的目的,不是为了检验某一设想或计划,而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在行动研究中,过程性资料的搜集、整理也是非常重要的。
(六)总结评价:首先要对研究过程进行考察。考察内容有:一是行动背景因素以及影响行动的因素。二是行动过程,包括什么人以什么方式参与了计划实施,使用了什么材料,安排了什么活动,有无意外的变化、如何排除干扰。三是行动的结果,包括预期的与非预期的,积极和消极的。要注意搜集三方面的资料,背景资料是分析计划设想有效性的基础材料,过程资料是判断行动效果是不是、由方案带来和怎样带来的考察依据;结果资料是分析方案带来的什么样的效果的直接依据。考察要灵活运用各种观察技术以及数据、资料的采集和分析技术,充 分利用录象、录音等现代化手段。
总结评价实际上是对行动研究过程及其结果的“反思”。反思是行动研究第一个循环周期的结束,又是过渡到另一个循环周期的中介。这一环节包括:整理描述,评价解释,写出研究报告。这是对整个研究工作的总结和评价。这一阶段除了要对研究中获得的数据、资料进行科学处理,得到研究所需要的结论外,还应对产生这一课题的实际问题作出解释和评价。
3.5 经验总结法:
这是教师可以常用的方法。教育经验总结法是根据教育实践所提供的事实,分析概括教育现象,挖掘现有的经验材料,并使之上升到教育理论的高度,以便更好地指导新的教育实践活动的一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关键是要能够从透过现象看本质,找出实际经验中的规律;从而更好地更加理性地改进自己的教学。进行教育经验总结要遵循以下基本要求:
一、要注意经验的 先 进 性(观念必须更新)
二、要全面考察总结的对象,充分占有原始的事实材料;且做到有“点”有“面”,“点”、“面”结合,防止以偏概全的片面性。
三、要以教育实践活动为依据,不能凭空想当然,那是毫无价值。
四、要善于进行理论分析
3.6 文献法:
分类阅读有关文献(包括文字、图形、符号、声频、视频等具有一定历史价值、理论价值和资料价值的材料),得出一般性结论或者发现问题,寻找新的思路。
文献按内容性质分,有零次文献、一次文献、二次文献和三次文献。零次文献是未经发表和有意识处理的最原始的资料。一次文献指直接记录事件经过、研究成果、新知识、新技术的专着、论文、调查报告等文献。二次文献是指对一次文献进行加工整理,包括着录其文献特征、摘录其内容要点,并按照一定方法编排成系统的便于查找的文献。三次文献是指工具书和在二次文献的基础上,又对众多一次文献的综合研究结果。
3.7 个案研究法:
个案研究法就是对单一的研究对象进行深人而具体研究的方法。
个案研究的对象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个别团体或机构。前者如对一个或少数几个优生或差生进行个案分析,后者如对某先进班级或学校进行个案研究。个案研究一般对研究对象的一些典型特征作全面、深入的考察和分析,也就是所谓“解剖麻雀”的方法。
个案研究中,原始的资料积累是非常重要的。同时个案研究不仅停留在对个案的研究和认识的水平上,而且需要认识教育与发展之间的因果关系,提出一些积极的教育对策,以改革教育教学方法。也可能通过对某个案的研究而形成假说,进而产生新的研究课题或教改实验。
观察或追踪一个人、几个人、一个团体、一节课……的过程,时间可长可短,依需要而定,进行分析概括,透过现象看本质,得出规律性的结论,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个案研究的对象少,研究规模也较小;同时个案研究一般都是在没有控制的自然状态中进行的,也不要在一段时间内突击完成。所以,个案研究就特别适合教师的研究。教师可以抓住一两个典型的学生或一类学生,结合教学、教育工作实践进行研究。对于每一个教育实践工作者来说,总可以在班上找到研究对象,而且也不需要什么特殊的处理,不影响正常的教育活动)。
3.8 案例研究法:
什么是“案例”?中外学者尚无普遍公认的、权威的定义,一般认为,案例是对现实生活中某一具体现象的客观描述。教育案例是对教育活动中具有典型意义的,能够反映教育某些内在规律或某些教学思想、原理的具体教学事件的描述、总结分析,它通常是课堂内真实的故事,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困惑的真实记录。对这些“真实记录”进行分析研究,寻找规律或产生问题的根源,进而寻求解决问题或改进工作的方法,或形成新的研究课题。在案例法的研究中,研究者自身的洞察力是关键。
‘贰’ 毕业论文中研究方法,手段和步骤怎样写
(1)文献研究法:根据所要研究内容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获得充足的资料,从而全面地了解所研究课题的背景、历史、现状以及前景。
(2)研究项目分析法:在进行理论的搜集与分析之后,根据现有的研究项目整体系统进行分析与设计,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使理论有理有据,设计更合理。
根据许多论文的选题经验,这一级论文的选题可从以下几方面考虑:本专业的研究空白、发生争议的话题(自己的观点感到较为充分)、对比性的话题、从其他专业角度研究本专业的话题(这是一种选题的边际效应)、有新的插入角度的老话题、刚刚冒出来的本专业的新问题。
(2)研究方法如何衔接扩展阅读:
毕业论文的基本教学要求是:
1、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巩固与扩展所学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培养学生独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培养学生处理数据和信息的能力。
2、培养学生正确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
3、培养学生进行社会调查研究;文献资料收集、阅读和整理、使用;提出论点、综合论证、总结写作等基本技能。
‘叁’ 绀句细镰旂┒鏂规硶浣撶郴鐢卞摢鍑犱釜閮ㄥ垎鏋勬垚锛熷悇閮ㄥ垎涔嬮棿鏄浠涔埚叧绯
绀句细镰旂┒鏂规硶浣撶郴鐢变笁涓涓嶅悓镄勫眰娆℃垨閮ㄥ垎缁勬垚锛屽垎鍒鏄鏂规硶璁恒佺爷绌舵柟寮忋佸叿浣撴柟娉曞拰鎶链銆傝繖涓変釜灞傛′箣闂村瓨鍦ㄧ潃绱у瘑镄勫唴鍦ㄨ仈绯汇傚叿浣撴潵璇达细
1. 鏂规硶璁烘槸绀句细镰旂┒鏂规硶浣撶郴镄勫熀纭锛屽叾涓鍝插︽柟娉曡鸿捣镌鍐冲畾镐х殑浣灭敤锛屾槸链锘烘湰镄勬柟娉曡恒傛柟娉曡哄喅瀹氩拰褰卞搷镌鍦ㄧぞ浼氱爷绌朵腑濡备綍铡昏傚疗镰旂┒绀句细鐜拌薄锛屼互鍙婇噰鐢ㄤ粈涔埚叿浣撴柟娉曞拰涓挞棬镄勬妧链宸ュ叿銆
2. 镰旂┒鏂瑰纺鏄浠嬩簬鏂规硶璁哄拰鍏蜂綋鏂规硶鍜屾妧链涔嬮棿镄勪竴涓灞傛°备笉钖岀殑镰旂┒鏂瑰纺涓庝笉钖岀殑鏂规硶璁轰箣闂村瓨鍦ㄦ煇绉嶅唴鍦ㄨ仈绯伙纴钥屽悇绉崭笉钖岀殑鍏蜂綋鏂规硶鍜屾妧链涓庝笉钖岀殑镰旂┒鏂瑰纺涔嬮棿锛屼篃瀛桦湪镌涓绉嶅唴鍦ㄨ仈绯汇
3. 鍏蜂綋鏂规硶鍜屾妧链鏄绀句细镰旂┒鏂规硶浣撶郴镄勬渶钖庝竴涓灞傛°傝繖浜涘叿浣撴柟娉曞拰鎶链鍖呮嫭璋冩煡銆佽傚疗銆佸疄楠屻佹枃鐚鍒嗘瀽绛夛纴瀹冧滑鏄绀句细镰旂┒镄勫叿浣揿伐鍏峰拰镓嬫点
锲犳わ纴绀句细镰旂┒鏂规硶浣撶郴鏄涓涓链夋満镄勬暣浣掳纴杩欎笁涓灞傛$浉浜掕仈绯汇佺浉浜掑埗绾︼纴鍏卞悓鏋勬垚浜嗙ぞ浼氱爷绌舵柟娉曚綋绯汇
‘肆’ 濡备綍璁よ瘑阃昏緫鎺ㄦ紨鏂规硶鍜岀粡楠岀爷绌舵柟娉曚箣闂寸殑鍏崇郴
璁よ瘑阃昏緫鎺ㄦ紨鏂规硶鍜岀粡楠岀爷绌舵柟娉曚箣闂寸殑鍏崇郴链変互涓嬫柟娉曪细
1銆侀昏緫鎺ㄦ紨鏂规硶阃氩父闇瑕佸厛寤虹珛涓涓鐞呜烘嗘灦锛岀劧钖庢牴鎹杩欎釜妗嗘灦杩涜屾帹婕斿拰楠岃瘉銆
2銆佺粡楠岀爷绌舵柟娉曢氩父闇瑕佽捐″疄楠屾柟妗堛佽繘琛屾暟鎹鏀堕泦鍜屽垎鏋愭潵楠岃瘉锅囱俱
3銆佷粠阃昏緫鎺ㄦ紨镄勮掑害寤虹珛鐞呜烘嗘灦锛岀劧钖庨氲繃瀹为獙鍜屾暟鎹杩涜岄獙璇侊纴杩欐牱鍙浠ユ洿濂藉湴妫楠屽亣璇寸殑姝g‘镐с
‘伍’ 怎样将基本的科学研究方法运用到教育研究中
摘要:着眼于学生学习方式改变的研究性学习,目前已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来开设,但要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必然要渗透于学科教学之中。学科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开展,以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为前提,可以通过穿插专题研究单元和教学中渗透研究性学习的思想来实施,但由于受学科教学目标、时间、内容、方式的影响,研究性学习还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只有与接受性学习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发挥其优越性。关键词:研究性学习;学科教学;课程研究性学习的开设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根本出发点,着眼于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目前研究性学习已作为一门课程来开设,学科课程也在努力探索研究性学习的开展,以便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在实践中有的教师尝试把学科教材分解成许多小专题供学生研究,有的教师力图摈弃接受性学习,将探究性学习贯穿学科教学的始终;也有不少教师在学科教学中带领学生尝试搞课题研究等等,这些都是在学科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大胆探索。究竟学科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课程有什么不同?在学科教学中如何开展研究性学习?笔者就这些问题,与广大教育工作者共同探讨。
一、学科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与研究性学习课程
学科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与研究性学习课程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一定的区别。
从研究性学习的含义来看,可以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从广义上理解,它泛指学生探究问题的学习,是一种学习方式、一种教育理念或策略。显然,它可以渗透于学生学习的所有学科、所有活动之中。从狭义上理解,它是一种专题研究活动,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并确定研究专题,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1]在2000年初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中增设的“研究性学习课程”主要指的是这种专题研究活动。而学科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主要指研究性学习方式,当然也包括学科内的专题研究活动。从研究性学习开设的目的来看,无论是学科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还是研究性学习课程,都是为了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一种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种渠道袢≈丁⒉⒔У降闹蹲酆嫌τ酶墒导幕幔钪漳康氖桥嘌拇葱戮窈褪导芰Γ⒄寡母鲂浴S捎谑艽逞Э平萄勘辍⒛ 谌荨⑹奔浜徒萄Х绞降木窒蓿壳霸谘Э平萄е衅毡槭凳┭芯啃匝吧杏幸欢ǖ睦选N私庵盅芯啃匝胺绞降某浞终箍又贫壬细员U希阊诳判缘南质登榫持兄鞫剿餮芯俊⒒竦们咨硖逖椤⑴嘌饩鍪导饰侍饽芰Γ陀Φ卑阉魑幻疟匦蘅纬汤纯琛?SUP>[2]而目前学科课程的课堂教学仍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最终还得落实到学科教学中,因此在学科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意义就显得十分重要。而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开设,将会在一定程度上使教师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发生变化,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能力将会得到提高,这些对推动研究性学习在学科教学中的开展和深化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研究性学习的目标和特点来看,学科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课程两者基本是一致的,都是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为载体,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和途径,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获取直接经验,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它们都具有开放性、自主性、实践性和过程性等特点,只是学科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在学生的自主性、内容的综合性和结果的开放性等方面与研究性学习课程相比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学科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虽然也可以跨学科进行研究,但主要还是局限于本学科内的有关问题;虽然它也可以在课外进行,但更主要的还是立足于课堂内;虽然它也可以让学生自主选题、自主研究,但更主要的还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虽然它探究的结果也可以是开放的,但更多的还是发现存在书本或教材中预知的结论;虽然它也强调过程,但更多的时候还要强调结果。在目前学科教学任务和教学方式还没有改变的情况下,在学科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显得更复杂、更困难,更需要我们去研究。 二、学科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开展
研究性学习无论是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还是作为一种学习方式渗透于学科教学之中,目前仍属于初创、实验阶段,还存在许多方面的问题,同时也给我们广大的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实践证明,只要教学处理得当,原有的课程内容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支持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展开。我们的许多优秀教师,正是在原先的学科课程教学中,既有效地指导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又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因此,在各科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是可能的,也是必要的。
(一)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是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前提
长期议来,由于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学科教学过程中存在着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学生的学习兴趣被忽视,学习主动性被压抑,因而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现代教学的目的是帮助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使每一个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改变这种学习状态,把学生置于学习的主体地位上,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重新调整自己的角色,尊重学生的想法,与学生平等合作,为学生创设宽松、自由的活动空间,这是取得良好学习效果的保证。因此,教师教学的方式应当服务于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要改变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讨论、研究、实验等多种教学组织形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使学生学习成为在教师引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要改变学生学习的方式,首先要求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必须加以转变,这是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前提。 (二)学科教学中研究性学习实施的主要途径
1.学科教学中穿插专题研究单元。
目前学科教学中尝试开展研究性学习较多的一种形式,是在不破坏学科知识逻辑性和系统性的同时,在学科教学中适当穿插一些与学科教学内容有关的专题研究活动。这是目前学科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较多的一种形式。这种专题研究与研究性学习课程中的专题研究在实施操作上相似,都是要经历三个主要阶段:即进入问题情境阶段、实践体验阶段和表达交流阶段,但是在选题的范围大小上存在差异。研究性课题的确定至关重要,它直接影响课题研究的成功与否。其实,在普通高中新大纲中,每一门学科都为学生提供了一些参考课题,为课题的选择指明了方向,但在实际使用时,还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或调整。值得注意的是,学生在自行选题时肯定会出现这样的困惑,如何确定适合自己的、能通过自己的观察和从自己力所能及的渠道获得知识并予以解决的课题,此时学生的这种选题、立题、捕捉问题的过程就需要教师创造性的指导。如有的学生设计出了这样的课题:“呵护地球”“蓝天在呼唤”等。这些课题是相当复杂的,而且所涉及的环境问题方面是相当广的,解决这类问题要考虑到各种不同的污染状况以及每一种污染所造成的环境问题等。而目前高中学生所能做的只是思考其中个别污染的因素,他们对如此大的课题会感到无从着手,于是所做的研究、所得出的研究成果大多是泛泛而谈,甚至无法通过研究而获取对此类课题的正确解答。此时,教师就可以把学生的课题转变为研究大气、水、噪音、白色污染等小课题。还可以把这些小课题再分解为更小的问题,如汽车尾气排放、塑料饭盒、施工噪音、废电池的危害、废纸的回收与利用、植物对大气污染的抗性等问题,这种课题的转变更能适合学生的研究。因此,学生自主选题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具体选题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去考虑。
(1)从教材中确定研究课题。
教材中的某些基本原理、概念和规律等知识,虽然对人类是已知的,但是这些结论对学生来说是未知的,可以把这类课题设计成让学生再创造和再发现的过程。如初中地理课中“南北方地区差异”的内容,有些教师就把此内容改为“是生活在南方好还是生活在北方好?”的研究课题,让学生自选一方,然后通过学生查阅书籍、访问、调查等活动来收集资料证明自己的观点,然后通过双方激烈的辩论,从而得出南北方地区在哪些方面存在差异。这种课题选择时必须考虑哪些内容适合学生自主搞研究,而且还要考虑每个学生都能参加。 (2)从现实生活中选择与学科内容有关的问题。
研究性学习强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解决身边与学科内容有关的实际问题。学生可通过查找资料、动手实验、社会调查等亲身实践获得对社会的直接感受,同时还可以了解科研的一般流程和方法,尝试着与他人交往和合作,懂得还有很多获取信息的渠道,并试图综合已有的知识来解决正在研究的课题。学生会看到自己所学的知识和所掌握的技能在现实生活中是那样的重要,从而理解到学习的目的是为了今后更好地生活。如“家乡河流的污染与治理”这一地理学科课题的解决,常常需要运用其他学科知识,通常需要打破学科界限,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学科教学中穿插专题研究单元的这种形式,能够在开放的环境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但是,由于这种形式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因此在现有的条件下,只能在教学中少而精地设计一些研究课题,通常一个学期安排一到两个课题为宜。
2.课堂教学中渗透研究性学习的思想。
目前,班级授课制依然是学生学习的主要组织形式,课堂依然是常规学习的主要空间。因此,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以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是一个现实而又具体的问题。课堂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关键是教师要把研究性学习的思想渗透到学科教学之中,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结合学科教学内容,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而不是把现成结论告诉学生。具体可采取如下措施。 (1)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是以学生的探究性学习为基础的。探究性学习是一种使学生独立工作、自行发现问题并掌握知识的一种方法。它是学生在一定的问题情境中,借助课本和教师等提供的材料信息,围绕问题收集、加工、处理信息,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法,或独立探索、或协作讨论,通过探究学习、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等方式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方式和方法,进而形成正确的结论与概念。“探究是一种有多侧面的活动,需要观察;需要提出问题;需要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以便弄清楚什么情况已经是为人所知的东西;要设计调研方案;需要根据实验证据来检验已经为人所知的东西;需要运用各种手段来搜集、分析和解读数据;需要提出答案、解释和预测;需要把研究结果告之于人。”[3]对传统的学科教学,需要也能够渗透探究因素,以便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智能。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去“探究”呢?首先,教师要为学生的探究、发现做好充分的准备,如教具、学生分组学习的材料等。然后向学生说明发现的过程的目的和要求,提出探讨的问题,指出探讨的价值和步骤,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趣味性,引发学生的探究心理。其二,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目标和途径,通过阅读、演示、观察、思考等学习活动,主动去概括原理、法则,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以期找到问题的答案。这是探究学习过程中的主要环节,也是学生发现知识的基础,这时教师要巡回视导,积极做好引导工作。其三,学生交流初探所得到的成果或结论,并对一些似是而非的问题或不甚理解的问题展开深入的讨论并作进一步的探究。其四,在以上几个环节的基础上,让学生根据探索的问题,把初探和交流中获得的知识、结论加以归纳整理,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发挥好主导作用。最后,教师可让学生把探究出的结论等运用到解决问题的实际中去,从而进一步验证和巩固所获知识。如上海大同中学在探讨学科课堂教学中如何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时,将物理《单摆》一课的内容进行了处理,突出了物理科学最重要的研究方法:现象观察→ 提出问题→提出假设→建立模型→实验分析→理论推导→形成规律→应用实践,力求使学生通过《单摆》这个教学内容的学习,对自然科学的这种最重要的研究方法有深层次的体验,在培养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潜移默化、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2)创设多种实践活动,融入一些经验性学习。
现行课堂教学知识获得和运用的方式都不直接接触客观实际,只直接接触经过抽象加工整理而成的文字、图形、表格等“书面材料”,缺少直接经验的过程和真正的体验。而研究性学习是实践性很强的学习,学生在亲自操作中体会到该“如何做”,自己走进实验室核实一下,并用自己的眼睛看一看,这要比在牛顿的着作中或在一本教科书中搜寻答案更有意义。这种“真正的体验活动”是进行研究性学习的一个很重要的宗旨。通过这种学习,学生将得到“如何去获得知识”的体验,学生的各项技能和能力将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学生的智力也会在其中得到提高。因此,课堂教学中,要创设多种实践活动,尽可能做到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
(3)在教学内容中增加一些科学探索史,启发学生思辨的内容。
以往的学习,偏重于对概念或理论的死背硬记,缺乏深一层次的疑问,如用以解释各种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众多知识是如何形成的?定律、法则或理论存在的依据和前提是什么?这些知识存在的价值是什么?而人们又是如何将这些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去的?其实这些都是学生应该考虑的问题,而学生并不知道它们,这正是研究性学习的主要内容。比如,地理学科中的“板块构造学说”是如何产生的?它的价值何在?还有没有其他学说能解释海陆分布的现状?学生是不是能创造一个新的学说来替代它呢?真正的科学态度是批判的态度,夸大科学的权威性是不对的。人们尽可以把科学的历史观为发现新理论,摒弃并不真实的理论并以更好的理论取而代之的历史。在21世纪这个信息化的社会中,学会这种思维方法是必不可少的。否则在浩瀚的知识信息海洋中,学生就会迷失方向,以假当真,是非难辨。适当增加一些科学探索史,不仅有利于学生了解科学研究的方法,而且有利于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启发学生的思路,寻找问题创新的切人口。
3.学科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与接受性学习。
在人类的教育实践中,历来包含着两种不同类型的教育形式:一是通过系统的传授,让学习者“接受”人类已经有的知识;二是通过学生亲身的实践,让学习者 “体验”到知识使用的乐趣,自主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如果我们把与前者相应的教育称之为“传授性教育”、与之相适应的学习方式称之为“接受性学习”的话,那么,我们把与后者相适应的教育称之为“体验性教育”、与之相适应的学习方式称之为“研究性学习”。从一个人的全面发展来看,这两种教育、两种学习方式不可或缺,就像一个人的两条腿,只有两条腿都健壮,才能走得稳、跑得快。但是我们过去过多地强调了“接受性学习”,把“接受性学习”置于中心,而忽视了“研究性学习”。而今强调“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性是想找回“研究性学习”在课程中的应有位置,而非贬低“接受性学习”的价值。[4]
应当看到,这两种学习方式各有所长:“研究性学习”在积累直接经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有其独到之处;而接受性学习在积累间接经验、传递系统的学科知识方面,其效率之高是其他方法无法比拟的。因此,这两种学习方式在学科教学中都是必要的,而且是相辅相成的。正确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就是如何处理好“打基础”(进行基础知识教学和基本技能训练)与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的关系。研究性学习只是人类经验建构的一种途径,我们强调它对教学的意义,但并不是以此而反对或摒弃其他学习活动方式。人的不同学习途径需要相互配合,优势互补。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中虽然强调了用探究的方式学习科学,但也建议“教师们应该用不同的策略设法使学生们掌握内容标准所描述的知识,弄懂所描述的道理,学会所描述的技能”。[5]因此,在通过问题解决进行学习的同时,学习者可以结合阅读、听课和讨论等其他学习形式,将以不同途径建构起来的知识整合起来,把研究性学习和其他形式的学习有机结合起来。那种企图用研究性学习来取代接受性学习的做法显然是不可取的。
三、研究性学习在学科教学中的局限性
任何一种教学方式、方法都有其局限性,研究性学习也不例外。倡导研究性学习方式,是希望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从学科教学实际出发,积极地、适量地选用这种学习方式,以便充分发挥它所固有的优越性,但不能误认为学科教学应以研究性学习方式为主。事实上,研究性学习方式虽有许多优点,但由于受学科教学目标、教学时间、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的局限,其优点难以在学科教学中得以充分发挥。
第一,这种方式更适合于小班授课和开展小组讨论,目前的班级教学规模难以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同一个教学内容的全部探究过程。
第二,在传统的教学任务还没有相应改革的情况下,课时不足是开展研究性学习的一个突出矛盾。有些内容如果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只需要十几分钟就能解决问题,而用研究性学习的模式,就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
第三,研究性学习更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难以使学生获得比较系统的学科基础知识。
第四,并不是所有的学科知识都适合研究性学习这种方式,那种体现事物名称、概念、事实等方面的陈述性知识就不需要学生花时间去探究,仅靠听讲、阅读等方式就能掌握。那种把整本教材都分解成研究性课题的做法值得商榷。
第五,研究性学习还要求比较充足的教学设备和课外教育资源,在目前情况下,这些资源还有待进一步开发。
第六,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条件变化不大的情况下,要实现教师教学行为方式的重大转变,从而指导学生改变学习方式,还需要有一个较长过程。
我们相信,随着学科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与研究性学习课程的深入开展,教育工作者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和创新,研究性学习必将结出丰硕的成果。研究性学习的开展也将有力地推动素质教育的健康发展。
注:
[1]霍益萍,张人红.研究性学习的特点和课程定位[J] .课程·教材·教法,2000,20(11).
[2]教育部.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试行).
[3] [5] [美] 国家研究理事会.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金庆和等译,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9,30.
[4]张华.论“研究性学习”课程的本质 [J].教育发展研究,2001,(5).
参考资料:
1.谢树平.研究性课程的构建[J].教育研究,2001,(6).
2.张建伟.基于问题式学习[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0,(3).
3.田慧生等.活动教育引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来源:《课程·教材·教法》 2002年第5期,P11~P15。)以上转摘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 冯新瑞。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陆’ 研究方法怎么写
课题研究方法怎么写
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主要有: ⑴ 观察法.⑵ 工查法.⑶ 测验法.⑷ 行动研究法.⑸ 文献法 ⑹ 经验总结法.⑺ 个案研究法.⑻ 案例研究法.⑼ 实验法 (在一个课题研究过程中,根据不同的研究目的和要求,往往会用到两种以上方法)
毕业论文设计研究方法步骤及措施怎么写
调查法
调查法是科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蒐集有关研究对象现实状况或历史
状况的材料的方法。调查方法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基本研究方法,它综合运用历史法、观察法等方法以及谈
话、问卷、个案研究、测验等科学方式,对教育现象进行有计划的、周密的和系统的了解,并对调查蒐集到
的大量资料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归纳,从而为人们提供规律性的知识。
调查法中最常用的是问卷调查法,它是以书面提出问题的方式蒐集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即调查者就调查项
目编制成表式,分发或邮寄给有关人员,请示填写答案,然后回收整理、统计和研究。
观察法
观察法是指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纲或观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去直接观察被研究对
象,从而获得资料的一种方法。科学的观察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系统性和可重复性。在科学实验和调查研
究中,观察法具有如下几个方面的作用:①扩大人们的感性认识。②启发人们的思维。③导致新的发现。
实验法
实验法是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联系的一种科研方法。其主要特点是:第
一、主动变革性。观察与调查都是在不干预研究对象的前提下去认识研究对象,发现其中的问题。而实验却
要求主动操纵实验条件,人为地改变对象的存在方式、变化过程,使它服从于科学认识的需要。第二、控制
性。科学实验要求根据研究的需要,借助各种方法技术,减少或消除各种可能影响科学的无关因素的干扰,
在简化、纯化的状态下认识研究对象。第三,因果性。实验以发现、确认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的有效工具和
必要途径。
文献研究法
文献研究法是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或课题,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地、正确地了解掌握所要研
究问题的一种方法。文献研究法被子广泛用于各种学科研究中。其作用有:①能了解有关问题的历史和现状
,帮助确定研究课题。②能形成关于研究对象的一般印象,有助于观察和访问。③能得到现实资料的比较资
料。④有助于了解事物的全貌。
实证研究法
实证研究法是科学实践研究的一种特殊形式。其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利用科学仪
器和设备,在自然条件下,通过有目的有步骤地操纵,根据观察、记录、测定与此相伴随的现象的变化来确
定条件与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的活动。主要目的在于说明各种自变量与某一个因变量的关系。
定量分析法
在科学研究中,通过定量分析法可以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以便更加科学地揭示规律,把
握本质,理清关系,预测事物的发展趋势。
定性分析法
定性分析法就是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分析。具体地说是运用归纳和演绎、分析与综合以及抽象与
概括等方法,对获得的各种材料进行思维加工,从而能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达到认
识事物本质、揭示内在规律。
跨学科研究法
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综合研究的方法,也称“交叉研究法”。科学发展
运动的规律表明,科学在高度分化中又高度综合,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据有关专家统计,现在世界上有
2000多种学科,而学科分化的趋势还在加剧,但同时各学科间的联系愈来愈紧密,在语言、方法和某些概念
方面,有日益统一化的趋势。
个案研究法
个案研究法是认定研究对象中的某一特定对象,加以调查分析,弄清其特点及其形成过程的一种研究方法。
个案研究有三种基本类型:(1)个人调查,即对组织中的某一个人进行调查研究;(2)团体调查,即对某个组
织或团体进行调查研究;(......>>
开题报告中的研究方法和步骤怎么写
怎么写开题报告呢? 首先要把在准备工作当中蒐集的资料整理出来,包括课题名称、课题内容、课题的理论依据、参加人员、组织安排和分工、大概需要的时间、经费的估算等等。 第一是标题的拟定。课题在准备工作中已经确立了,所以开题报告的标题是不成问题的,把你研究的课题直接写上就行了。比如我曾指导过一组同学对伦教的文化诸如“伦教糕”、伦教木工机械、伦教文物等进行研究,拟定的标题就是“伦教文化研究”。 第二就是内容的撰写。开题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所谓课题背景,主要指的是为什么要对这个课题进行研究,所以有的课题干脆把这一部分称为“问题的提出”,意思就是说为什么要提出这个问题,或者说提出这个课题。比如我曾指导的一个课题“伦教文化研究”,背景说明部分里就是说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伦教作为珠江三角洲一角,在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她的文化发展怎么样,有哪些成就,对居民有什么影响,有哪些还要改进的。当然背景所叙述的内容还有很多,既可以是社会背景,也可以是自然背景。关键在于我们所确定的课题是什么。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课题研究的内容,顾名思义,就是我们的课题要研究的是什么。比如我校黄姝老师的指导的课题“佛山新八景”,课题研究的内容就是:“以佛山新八景为重点,考察佛山历史文化沉淀的昨天、今天、明天,结合佛山经济发展的趋势,拟定开发具有新佛山、新八景、新气象的文化旅游的可行性报告及开发方案。” 三、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课题研究的目的,应该叙述自己在这次研究中想要达到的境地或想要得到的结果。比如我校叶少珍老师指导的“重走长征路”研究课题,在其研究目标一栏中就是这样叙述的: 1、通过再现长征历程,追忆红军战士的丰功伟绩,对长征概况、长征途中遇到了哪些艰难险阻、什么是长征精神,有更深刻的了解和感悟。 2、通过小组同学间的分工合作、交流、展示、解说,培养合作参与精神和自我展示能力。 3、通过本次活动,使同学的信息技术得到提高,进一步提高信息素养。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 在“课题研究的方法”这一部分,应该提出本课题组关于解决本课题问题的门路或者说程序等。一般来说,研究性学习的课题研究方法有:实地调查考察法(通过组织学生到所研究的处所实地调查,从而得出结论的方法)、问卷调查法(根据本课题的情况和自己要了解的内容设置一些问题,以问卷的形式向相关人员调查的方法)、人物采访法(直接向有关人员采访,以掌握第一手材料的方法)、文献法(通过查阅各类资料、图表等,分析、比较得出结论)等等。在课题研究中,应该根据自己课题的实际情况提出相关的课题研究方法,不一定面面俱到,只要实用就行。 五、课题研究的步骤。 课题研究的步骤,当然就是说本课题准备通过哪几步程序来达到研究的目的。所以在这一部分里应该着重思考的问题就是自己的课题大概准备分几步来完成。一般来说课题研究的基本步骤不外乎是以下几个方面:准备阶段、查阅资料阶段、实地考察阶段、问卷调查阶段、采访阶段、资料的分析整理阶段、对本课题的总结与反思阶段等。 六、课题参与人员及组织分工。 这属于对本课题研究的管理范畴,但也不可忽视。因为管理不到位,学生不能明确自己的职责,有时就会偷懒或者互相推诿,有时就会做重复劳动。因此课题参与人员的组织分工是不可少的。最好是把所有的参与研究的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通过民主选举的方式推选出小组长,由小组长负责本小组的任务分派和落实。然后根据本课题的情况,把相关的研究任务分割成几大部分,一个小组负责一个部分。最后由小组长组织人员汇总和整理。
开题报告中研究方法怎么写啊?
研究背景:就是怎样想到这个课题的,研究它的价值
研究目的:研究工作要达到的目标,或着说要解决哪些问题
研究内容:研究工作从什么地方入手,要做哪些方面的工作,列出完成课题研究任务所涉及的全部内容形成知识基本框架和结构
研究条件分析:明确课题研究中所需要的主,客观条件哪些已经具备,哪些还得完善
研究分工:组长和组员各做了什么
研究方法:如"观察法,调查法,文献法,实验法,行动研究法"等
研究步骤:从蒐集信息,处理信息,撰写报告,总结交流4个阶段考虑.各阶段研究所需时间,阶段性成果,参加对象都要安排.
预期成果及表达形式:成果可是论文,调查报告,发明和制作品,实验报告等等.表达形式有图片,实物,文字,音像资料,多媒体课件等等.可一方面,也可多方面!
开题报告的研究方法与手段怎么写
一、选题
选题是论文写作关键的第一步,直接关系论文的质量。常言说:“题好文一半”。对于临床护理人员来说,选择论文题目要注意以下几点:(1)要结合学习与工作实际,根据自己所熟悉的专业和研究兴趣,适当选择有理论和实践意义的课题;(2)论文写作选题宜小不宜大,只要在学术的某一领域或某一点上,有自己的一得之见,或成功的经验.或失败的教训,或新的观点和认识,言之有物,读之有益,就可以作为选题;(3)论文写作选题时要查看文献资料,既可了解别人对这个问题的研究达到什么程度,也可以借鉴人家对这个问题的研究成果。
需要指出,论文写作选题与论文的标题既有关系又不是一回事。标题是在选题基础上拟定的,是选题的高度概括,但选题及写作不应受标题的限制,有时在写作过程中,选题未变,标题却几经修改变动。
二、设计
设计是在论文写作选题确定之后,进一步提出问题并计划出解决问题的初步方案,以便使科研和写作顺利进行。护理论文设计应包括以下几方面:(1)专业设计:是根据选题的需要及现有的技术条件所提出的研究方案;(2)统计学设计:是运用卫生统计学的方法所提出的统计学处理方案,这种设计对含有实验对比样本的护理论文的写作尤为重要;(3)写作设计:是为拟定提纲与执笔写作所考虑的初步方案。总之,设计是护理科研和论文写作的蓝图,没有“蓝图”就无法工作。
三、实验与观察
从事基础或临床护理科学研究与撰写论文,进行必要的动物实验或临床观察是极重要的一步,既是获得客观结果以引出正确结论的基本过程,也是积累论文资料准备写作的重要途径。实验是根据研究目的,利用各种物质手段(实验仪器、动物等),探索客观规律的方法;观察则是为了揭示现象背后的原因及其规律而有意识地对自然现象加以考察。二者的主要作用都在于蒐集科学事实,获得科研的感性材料,发展和检验科学理论。二者的区别在于“观察是蒐集自然现象所提供的东酉,而实验则是从自然现象中提取它所愿望的东西。”因此,不管进行动物实验还是临床观察,都要详细认真.以各种事实为依据,并在工作中做好各种记录。
有些护理论文写作并不一定要进行动物实验或临床观察,如护理管理论文或护理综述等,但必要的社会实践活动仍是不可缺少的,只有将实践中得来的素材上升到理论,才有可能获得有价值的成果。
四、资料蒐集与处理
资料是构成论文写作的基础。在确定选题、进行设计以及必要的观察与实验之后,做好资料的蒐集与处理工作,是为论文写作所做的进一步准备。
论文写作资料可分为第一手资料与第二手资料两类。前者也称为第一性资料或直接资料,是指作者亲自参与调查、研究或体察到的东西,如在实验或观察中所做的记录等,都属于这类资料;后者也称为第二性资料或间接资料,是指有关专业或专题文献资料,主要靠平时的学习积累。在获得足够资料的基础上,还要进行加工处理,使之系统化和条理化,便于应用。对于论文写作来说,这两类资料都是必不可少的,要恰当地将它们运用到论文写作中去,注意区别主次,特别对于文献资料要在充分消化吸收的基础上适当引用,不要喧宾夺主。对于第一手资料的运用也要做到真实、准确、无误。
五、论文写作提纲
拟写论文提纲也是论文写作过程中的重要一步,可以说从此进入正式的写作阶段。首先,要对学术论文的基本型(常用格式)有一概括了解,并根据自己掌握的资料考虑论文的构成形式。对于初学论文写作者可以参考杂志上发表的论文类型,做到心中有数;其次,要对掌握的资料做进一步的研究,通盘考虑众多材料的取舍和运用,做到论点突出,论据可靠,论证有力,各部分内容衔接得体。第三,要考虑论文提纲的详略程度。论文提纲可分为粗纲和细纲两种,前者只是提示各部分要......>>
毕业论文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怎么写
研究方法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研究对象
你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以及人口学变量。
二、研究工具 调查采用的问卷、实验使用仪器工具等。
三、研究程序
研究的具体操作过程,如何调查、如何实验等。
四、研究假设
你所研究的题目所要得到的结果,预期结果就是你所要的假设。
论文研究方法怎么写
论文的研究方法一般从较宽泛的领域看有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从取材方面来看有实证研究(实际调查案例为分析基础)与文献归纳法等
毕业论文中的研究方法该怎么写啊????
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
1、研究什么?——怎样确定研究课题
一切科学研究始于问题——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掌握方法很重要,否则就不是研究);进步与成果即成长。
教育科研课题主要来源于两大方面:
A.实践来源——客观存在的或潜在的教育实际问题,教育教学实践本身存在的问题。
教育教学与其外部的矛盾(教师与家长、教师与学校、学校与社会、教育与社会发展)。
B.理论来源——现有教育理论所揭示的问题以及理论体系中的空白和矛盾点(例如《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冷思考》一文产生的过程)
2、怎样进行研究课题的论证?
我们既然已选定了一个课题,我们就必须对这个课题的所有情况进行全面的了解。了解这个课题目前在国外、国内的研究情况,包括研究已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问题,了解这一课题所属的理论体系等等。对课题的全面了解,可以使我们在研究过程中少走弯路,确立研究的主攻方向,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怎样对一个课题进行论证呢?论证一个课题主要是弄清如下几个问题:
A.所要研究的问题是什么性质和类型的问题?
B.要研究的问题具有什么现实意义?它的理论价值(即在理论上预计有哪些突破?)
C.要研究的问题目前已有哪些研究成果?研究的方向是什么?
D.要研究的问题所应具备的条件分析。
E.课题研究的策略和步骤如何?
F.课题研究的成果及其表现形式有哪些?
3、教育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有:
⑴ 观察法 ⑵ 调查法 ⑶ 测验法 ⑷ 行动研究法 ⑸ 文献法 ⑹ 经验总结法 ⑺ 个案研究法 ⑻ 案例研究法
⑼ 实验法(在一个课题研究过程中,根据不同的研究目的和要求,往往会用到两种以上方法)
3.1 观察法:为了了解事实真相,从而发现某种现象的本质和规律。
观察法的步骤:观察法的实施分为以下三个步骤,步骤之一就是进行观察研究的设计,此步骤可分为如下几个方面:
3.1.1 作大略调查和试探性观察。
这一步工作的目的不在于蒐集材料,而在于掌握基本情况,以便能正确地计划整个观察过程。例如:要观察某一教师的教学工作,便应当预先到学校大致了解这位教师的工作情况,学生的情况,有关的环境和条件等等。这可以通过跟教师和学校领导人谈话,查阅一些有关的材料,如教案、教学日记、学生作业等,以及听课等方式进行。
3.1.2 确定观察的目的和中心。
根据研究任务和研究对象的特点,考虑弄清楚什么问题,需要什么材料和条件,然后作明确的规定。如果这规定不明确,观察便不能集中,结果就不能深入。观察不能有几个中心,范围不能太广,全部观察要围绕一个中心进行。如果必须要观察几个中心,那就采取小组观察,分工合作。
3.1.3 确定观察对象
一是确定拟观察的的总体范围;
二是确定拟观察的个案对象;
三是确定拟观察的具体项目。
比如,要研究新分配到小学任教的中师或大专毕业生在课余时间进行业务、文化进修的情况,那么,拟观察总体就是教师工作年限达一年或两年的新教师。在这一总体范围内,再定下具体观察哪几所小学,哪几个教研组中的哪些教师。具体观察名单确定以后,再把拟观察的时间、场合、具体观察项目确定下来。
3.1.4 制定观察计划
观察计划除了明确规定观察的目的、中心、范围,以及要了解什么问题、蒐集什么材料之外,还应当安排观察过程:观察次数、密度、每次观察持续的时间,如何保证观察现象的常态等。
3.1.5 策划和准备观察手段
观察手段一般包括两......>>
‘柒’ 镰旂┒鏂规硶鍙婃妧链阃斿缎镐庝箞鍐欙纻
镰旂┒鏂规硶鍙婃妧链阃斿缎镐庝箞鍐椤备笅锛
镰旂┒鏂规硶灏辨槸闂鍗疯皟镆ャ佽胯皥銆佸疄楠屻佹枃鐚镰旂┒绛夌瓑锛屾牴鎹浣犵殑镰旂┒鍐呭圭‘瀹氥傛妧链璺绾夸竴鑸鏄璇存槑浣犲嗳澶囧厛骞蹭粈涔堛佸啀骞蹭粈涔堛佸啀骞蹭粈涔堣繖镙风殑姝ラよ存槑锛屽彲浠ョ敤璺绾垮浘𨱒ヨ〃绀恒傚氨姣曚笟璁烘枃锛埚紑棰桡级钥岃█锛岃繖涓瑕佹眰骞朵笉寰堥珮锛屽叿澶囧熀链褰㈠纺灏卞彲浠ヤ简銆
濡傦细镆愭柟闱㈢殑镰旂┒钬滆鹃樻嫙閲囩敤镄勭爷绌舵柟娉曞拰镓嬫碘濇槸锛氶噰鐢ㄩ珮绛夋暟瀛﹀拰寰绉鍒嗙殑鏂规硶璁$畻锛岄噰鐢ㄧ烦阒电悊璁虹殑鏂规硶璁$畻锛岄噰鐢ㄦ傜巼璁虹殑鏂规硶杩涜屾ā𨰾燂纴杩涜屾瘆杈冨缑鍑烘洿钖堢悊纭鍒囩殑缁撹恒
灏辨槸浣犲嗳澶囨庝箞镙锋潵瀹屾垚姣曚笟璁烘枃銆傚啓鍑轰綘镓撶畻閲囩敤镄勬柟娉曞氨鍙浠ヤ简銆傚傦细镆愭柟闱㈢殑镰旂┒钬滆鹃樻嫙閲囩敤镄勭爷绌舵柟娉曞拰镓嬫碘濇槸锛氶噰鐢ㄩ珮绛夋暟瀛﹀拰寰绉鍒嗙殑鏂规硶璁$畻锛岄噰鐢ㄧ烦阒电悊璁虹殑鏂规硶璁$畻锛岄噰鐢ㄦ傜巼璁虹殑鏂规硶杩涜屾ā𨰾燂纴杩涜屾瘆杈冨缑鍑烘洿钖堢悊纭鍒囩殑缁撹
‘捌’ 如何做好中小学语文教学的衔接课题研究
)加强学习习惯上衔接克服良倾向
教学实践习惯对学生搞好学习来说举足轻重前提学好语文必须注意培养学生下良好习惯:(1)课前有主动预习课有自觉复习习惯;(2)课堂上有思路活跃、勤记笔记习惯;(3)课堂里有大声答问、大胆质疑习惯;(4)课堂上有与同学合作学习共同探究寻求解决途径习惯;(5)阅读时有随手查阅字典释疑习惯;(6)有眉批圈点、边读边思考习惯;(7)作文时有先构思、再写提纲、写正文及加记习惯;(8)文章写成有读两三遍并进行自我修改习惯;(9)课外阅读时有随手摘录、随时积累并运用习惯;(10)有勤于动笔、写心得体会、记日记习惯
(二)加强教学方法上衔接交给学生钥匙
无数教学实践证明学生语文学好坏教师引出来而靠老师讲出来学生升入初对新学习环境及些新教学方法陌生时语文教师要充分起好桥梁作用方法上注重深入浅出激发学习兴趣仅教们学会而且让们会学老师除教知识外还应多教方法仅授业解惑还应该交给学生钥匙让们去打开语文知识大门
(三)加强语文知识上衔接切实打好基础
众所周知道理:蓝图再好没有砖瓦行文章再妙没有字词句行因此对学生严格要求首先应严字词句上扩大识字量、掌握汉语拼音搞好小学语文教学衔接重要前提严格训练、讲究效益基础上去开阔学生阅读面拓宽学生视野通过课外阅读、看报纸、听广播等活动教会学生做读书笔记;通过书法课等语文实践课及文学社团活动把学语文与学生学生活、做人紧密地结合起来与时代发展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学由被动向主动转化学生阅读基础切实打好了应写作训练上加大力度读促写写带读培养学生运用语文知识综合能力
(四)加强防差转差上衔接关键时刻拉把
学生进入初经过段时间学习学生成绩必会出现好、、差了大限度地使学生取得好成绩防止学生成绩早分化、多分化语文教师要重视提前做好防差转差工作教师要充分掌握学生学习情况认真分析原因及时制定防差转差措施有学生基础知识扎实运用能力差;有学生阅读能力强写作能力差因此教师要因人而异因人制宜差补小学衔接阶段学生思想容易波动成绩也容易滑坡关键时刻拉学生把能让们掉队使们和其同学共同进步
五、初步设想
1.认真研读《语文课程实验标准》分析小学和初语文教学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教学方式和方法上相同与异同做对比性进行研究找出衔接点和研究点,使研究工作有放矢
2.开展教学研究活动通过深入对方课堂进行听课研究发现小学语文教学异同点找出共性和需要加强或者需要关注问题从而调整语文教学内容和方式方法利于学生初能顺利地适应语文学习具有持续发展能力
3.研究学法通过课堂学习调查及课外阅读拓展研究初和小学学习语文同心理特点学习方法布置语文作业和引领学生学习生活语文方面做研究
4.做好学生毕业跟踪发展研究通过单元考试成绩和月考试成绩分析初老师提出些具有建设性意见供小学语文教学思考和实践
5.做好每次研究第手资料收集和整理特别数据分析和整理确保研究实效
六、具体策略
()小学阶段
1.加强百日字功落实和研究让外小出来学生能说口漂亮普通能书手漂亮国字做堂堂正正国人书漂漂亮亮国字
2.作文教学:加强语文生活化研究我笔写我心作文自由表达思想教学内容因此作文教学提高需要从给学生体验舞台给学生作文灵感给学生生活积淀给学生思想放飞通过课内海量阅读、推荐阅读和了解国家大事看新闻、看高品质谈节目等培养学生用自己眼光去看问题用自己思想去表达习惯提高作文有效性和趣味性让每学生自由畅写交流分享感受作文价值作文教学与综合素质紧密结合从而提高作文效益
3.阅读教学:加强读训练让学生喜欢读喜欢大声读达读三层次:读正确;读流利;读有感情;二欣赏读结合课文让学生欣赏部分名家朗诵提高学生读兴趣和读技巧;三书香校园打造注重实效建立读书平台落实读书评价读书纳入考试评价总分占20%,甚至单独拟定考试卷
4.课堂教学研究:
老师要逐步放手让学生有独立阅读自我感悟时间和空间培养学生独立思辨能力培养学生语感感悟文字能力;
二适当地整合教材有意识地生活语文渗透课堂来让学生学会有思想地表达;
三进步改进教学方式自主、合作、探究自主学习方式要落实建立学科资源库通过资源博客引领学生阅读引领学生写作有限校内学习拓展无限课外学习空间诸语文研究性学习
四加大学法研究多研究学情学法教与学有机结合起来尝试课堂备课改革
五考试评价及命题研究通过命题分析及解题探寻学生学习语文规律
(二)初阶段
1.七年级上半学期过渡期内应适当降低学习难度帮助学生打好基础增强学生自信心七年级新生面对新环境、新教材、新老师需要段时间去适应教师应该放慢教学脚步适当降低要求让学生跳跳能摘桃子断成功体验增强信心从而产生持久学习动力例初语文第册第单元教学要急于对课文开展较深层次分析理解而应侧重让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让学生了解初语文教材特点及语文学习般规律、方法又例初上学期每次测验或考试前教师与学生起回顾、整理、归纳知识要点列出详细复习提纲;测验考试再共同分析失误原因总结教训;初下学期放手让学生自己进行上述工作课堂教学过程教师应尽量使用简单易懂教学用语避免使用深奥艰涩学术语言对于学生发言无论答案正确与否都应充分肯定其学习积极性总之教师要珍视学生点滴进步保护学生要求进步热情断肯定与鼓励培养学生自信心与能力从半扶半放教学方式过渡让学生自主独立地学习
2.运用灵活多样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兴趣与欲望使学生活学、乐学提高语文思维能力教师要想方设法让课堂教学活起来教师务必发挥主导作用依靠全体学生共同营造健康课堂教学心理氛围促进学生主体作用发挥知之者好之者好之者乐之者巧妙地运用各种教学方法能使教学过程生动活泼有利于学生对知识吸收及自学能力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