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方法技巧 > 对联书法技巧和方法

对联书法技巧和方法

发布时间:2024-02-01 18:40:04

1. 中国对联怎么

春联是我国的传统文化的一部分,直到现在我们一到春节各家各户都要贴春联。如果书法好的可以自己去写,下面就告诉大家春节敬祥怎么写对联,希望可以帮助大家。望采纳点赞谢谢

2. 对联书写的格式与技法

对联书写的格式与技法

对联,又称对偶、门对、春贴、春联、对子、楹联等,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对联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汉语独特的艺术形式。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瑰宝。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对联书写的格式与技法,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一、关于对联书写格式

所谓格式(或称款式、样式),就是指对联书写所表现的形态。虽然简单讲,对联书法就是两行竖写的作品,但它们的表现形态并不完全一样,字面的排列也不尽相同。就格式而言,笔者姑且把它归纳为以下四种:

1、两张“条幅”式:条幅是竖行书写的长条作品,上下长,左右窄,呈竖式,是对联书写最为常见且使用频率最高的一种格式。具体讲,“条幅”是指将整张宣纸竖着裁成两半,或裁成三个长条,尺幅呈横短竖长的形状。它一左一右两边张贴、悬挂或镌刻。由于实用对联一般文字较少(短则四五言,长则十几言),两边正文分别从上到下一行便可写完。这种对联书法使用范围较为广泛,书斋、厅堂、楼宇、店铺、名胜古迹和展览最为常见(见图1)。

2、单张“中堂”式:中堂是较为宽大的条幅。顾名思义,中堂一般挂在屋子客厅正面墙上的正中。中堂是指整张宣纸书写的作品,通常情况下,宣纸的长宽比例为2:1,以竖式为准,整张宣纸的尺寸,有三尺、四尺、六尺、八尺等。将整张宣纸竖式不用裁开,联文按左右两行写在一张纸上,竖着悬挂。这种样式常见诸于居室布置、书法展览、书报杂志和网络(见图2)。按照传统,对联的尺幅可以等同于中堂的尺幅(就宽度而言),也可以小于中堂的尺幅,但不可以大于中堂的尺幅。

上述条幅式属于单边一行(特指正文),左右形成一对,上联在右,下联在左,不可反置;中堂式属于单幅两行。这两种格式一般适用于书写中短联。

3、“龙门”式:有的联文多则几十字,甚至百余字,书写这种长联就必须用“龙门”对格式加以处理。龙门对的特征是:上下联至少是两行甚至数行,上联自右向左排列,下联相反,自左向右排列。上下联行数相等,每行字数相等。

上下联的最后一行不能写满,必须留有足够的空位用于落款。由于两支单联相向相隔,相互对称,形同一道双扇门,故俗称“龙门对”(见图3)。

采用这种格式,可以在整张宣纸上(按中堂式)书写,也可以裁成两张条幅式,分开书写。这要根据实际用途和场合来选择。如果用于镌刻牌楼、庙宇等建筑物的门柱,就必须裁成两行细长的条幅书写;如果只是用于居室悬挂,或展览、刊印,那就写成整张中堂式就可以了。

4、琴对式:琴对是指联文集中于条幅上部(长度约占五分之四或四分之三)而将款文置于联文之下,其形状像一张琴一样的对联(见图4)。琴对一般字数较少,往往四五言居多,一般不会超过七言。上款置于上联联文之下,下款置于下联联文之下。联文字少而纸长时,多采用这种书写形式。字少显得大方醒目,字多就会局促与拥挤。“琴对”一般用两张条幅分开书写,也可以在一张中堂上书写。

以上四种书写格式,都体现了上下联形式上的两行“双边对称”,是传统的书写方法,不能随意变化、也不能刻意创新的。那么,对联书写是否还可以用其它样式来表现呢?答案是否定的。如果现实当中真有另外的对联书写形式,姑且也只能算作“联文横幅”、“联句斗方”、“联语扇面”之类了,而非严格意义上的对联书法。

二、关于对联书写和钤印技法

对联书写的技法或者说章法,包括正文、落款和钤印三部分,这是书法作品的三个基本要素。三者之间有机结合,关系密切,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一)、正文的写法

正文是对联书法的主体,占据主要画面,处在中心和醒目位置。好比一个人的脸面,往往决定整个人的基本形象。因此,正文书写好了,整幅书法作品就成功了一大半。写好正文,应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文字的可读性。就是容易辨识,使人一目了然。我们知道,对联书法具有独特的大众性、实用性与观赏性。特别是那些镌刻于建筑物门柱上的对联,永久性地在公众视野中供人们赏读,这就必须让人一看而知。如果人们连猜带蒙了半天还不知所云,即使对联内容再好,书法再精彩,都无观赏和存在的价值。倘若书法家不考虑对联书法的特定场合,而一味去追求所谓艺术特点和个性,把字写得龙飞凤舞,奇异怪诞,一般人费时半天也认不出来,这就失去了应有的宣传效果。所以,要充分考虑书作的受众(是多数一般公众,还是少数书法行家)对象的不同,切忌不加构思,不问对象和用途,信笔拈来,一挥而就。

二是字的书写位置。一幅对联书法首先进入人们视线的是两行正文,这是主体和重点。因此,要注意上下字距(即单个字的中心点)相等,左右对称。也就是从纵向看,使每个字的重心基本保持在一条垂直中轴线上,不要左右偏斜;从横向看,左右对应的字基本保持在一条水平线上,不要上下错位,以免造成不稳定感。字与字之间大小要基本保持均衡,不要反差太大。特别是像书写龙门对,由于字数和行数较多,每一行都要平头顶格,做到纵成行,横称列,使之整齐划一,左右协调。数字较多的联文,更要注意纵向与横向排列的整齐划一,左右对称与协调。同时,对联本来字数就少,要注意每个单字的上下左右、大小基本保持一致,不能相差太大。为避免单板,当然可以稍有变化,不必像写在标准的米字格中那样,直径大小几乎个个一样,分毫不差,但必须保持大体均衡。

三是字体的选用。中国书法包括篆(甲骨文,大、小篆)、隶(汉碑及秦汉简帛书)、楷、行、草(章草、今草、大草)五种书体。其中,介于楷书和行书之间的称为行楷;介于行书与草书之间的称为行草。一般来说,它们都可用来书写对联,进行再度创作。但一定要充分考虑对联书法的实用性和观赏性务必保持一致,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对象和场合,区别对待。就书法艺术与实用效果而言,对联书写选用字体应注重实用性。具体说来,对于受众量较大,易于辨识,可供永久性观赏的`对联,诸如店铺、牌坊、石碑、名胜、楼台亭阁等建筑物,应以楷书、行书、隶书为主;至于篆书、草书(特别是狂草)等,一般适用于居室、书展和刊印,以及书家之间的交流等这些受众面较少的场合。

四是字的结体、笔划要清晰、流畅。书写对联,通常正文字数较少,因此,要做到每个字的线条、笔划要清晰、流畅,不能出现运笔线条模糊、交叉不清或炸墨、枯笔、断笔等痕迹。尤其是需要镌刻在木板、竹子、石柱、石碑上的对联,如果书写不到位,会给雕刻家的再度创作带来困难,也难以保持书法作品的墨迹原貌。

书写对联,其中正文是主体和中心,若在两张单个条幅上自上而下分别一行写完,一定要使字形处在纵向中心线位置,不能偏移。若是书写龙门对,由于字数和行数不同于短联,就必须事先计算并折好格子,纵向多少字,横向几个字,上下联的最后一行各留下多少空格用于落款,都要安排好,来不得半点马虎。

这里要特别提醒,龙门对正文由于字数较多,一行写不完,至少是两行甚至数行,就要注意上下联的最后一行既不能写满,必须留有足够的题款空位;字数也不能太少,其书写字数与相邻行相比,其长度一般不少于三分之一。如只写一两个字,就显得不协调,缺乏美感。如果是写中堂式的整张短联,宣纸虽然没有裁成两半,但方法是想通的,即纵向将纸折成对开,再按两边折好中心线确定正文位置就可以了。

下面具体谈谈五种书体的基本特征和不同的处理方法:

1、篆书。篆书是甲骨文、大篆、小篆的统称。甲骨文是镌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距今已有三千多年历史,是传世最早的可识文字,古人主要用于占卜。笔法瘦劲挺拔,直线较多。起笔有方笔、圆笔,也有尖笔,手笔“悬针”较多(见图5 )。大篆指金文、籀文、六国文字,他们保存着古代象形文字的明显特点(见图6)。小篆也称“秦篆”,是秦国的通用文字(见图7)。

不论甲骨文还是大小篆,都是各自独立,不相牵连,属于静态书体。其中小篆字形偏长,石鼓文偏方,但字形均大小整齐均匀。甲骨文及钟鼎文等字与字则有大小、长扁、欹正的差异。

篆书联一般用在古庙宇、古殿堂,保持与时代空间相和谐的古朴肃穆的整体效果。篆书的用笔要藏头护尾,笔笔中锋,圆转自如,提按微妙,力感内蕴,接笔自然不留痕迹,笔笔挺健。

篆书联字形大小一般保持一致,不作大的变化,字与字之间的关系处理,宜松不宜紧,一定要留出宽松舒朗的字距,使之笔笔可见,字字醒目。上下联关系的处理,一定要左右对称,排列整齐。

2、隶书。隶书至东汉达到鼎盛时期,是我国书法以符号取代象形文字的重大转变。以《张迁碑》、《曹全碑》、《礼器碑》为其代表作,大多为古代圣贤颂扬功德内容的文词。用笔以“一波三折,蚕头雁尾”为主要特征,与篆书相比,生动性大为增强;结体扁方形,与篆书相比静感大为增强。隶书联整体效果端庄大度、沉稳静穆,用于庙宇厅堂较为适宜。隶书联的结字大小同篆书一样,不作太大的变化,基本上保持字形的一致。但字与字之间的距离应比其他书体的字距更疏松一些,上下联各字左右对称。成熟定型的汉碑隶书也属整齐、静态的书体,字形多呈扁方,写对联字占一格。不论是正方形格还是长方格,都使联文自然成横势(指龙门对),即竖排行间紧密,字距较大,横列明显,这是隶书特有的章法形式,也可字占扁方格,使竖横间距基本相等,形成横竖均匀的布局(见图8)。

结体扁平是隶书的突出特征,在章法处理上只有大胆布白,方可增强其空灵感,有字处为实,无字处为虚,虚实相生。如果将一个个扁平的隶字上下紧靠在一起,就会显得死气沉沉。

3、楷书。楷书也叫正楷、真书、正书,由隶书逐渐演变而来,更趋简化,横平竖直,它“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主要指唐楷和魏碑(另有晋人小楷、写经体等),属于规范、整齐、静态的书体。书写联文时,字占一格,字形大小基本一致(见图9)。

楷书联同样适用于庄重肃穆的殿堂庙宇和庄重场合。其书写形式,除了要求上下联对称整齐之外,在字形上一定要遵循“因字赋形”的原则进行变化。如果将楷书联中各字写得无大无小、无长无短,无轻无重、无方无圆,就没有什么艺术性可谈。

4、行书。行书是以楷书为基础,糅入一些草书的写法,化繁为简,点画萦带,字势连绵,笔意活泼,字形大小可随势伸缩,形成美观易识,书写流便,颇具实用与鉴赏价值的书体(见图10)。

行书因其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体势的动静、流驻有较大的回旋余地,故又有行楷与行草之分。若以行楷为联,可参照楷书章法,竖成行,横成列;也可竖成行,横不成列,求其行气紧凑。还可横竖间距适当放宽,章法舒朗萧散,别具一格。行草对联则可利用字势连绵,结体自由活泼的特点,章法上只求上下联整体均衡,气韵贯通,彼此照应,不求每一字每一局部对称,以便在整体基本对称中尽可能形成参差、错落的章法变化,更好地发挥行草书的艺术性和表现力。但要注意上下联起头平齐,收尾基本一致,不应轻重、疏密、长短过分失衡,致彼此相隔相悖,风格不一,杂乱无章,破坏了对称统一的基本要求。

行书联的适用范围最广,无论皇宫殿堂、庙宇宗祠,楼台亭阁、书房卧室等,都可以行书为之,因为行书既美观大方,又易写易认,为最大众化的书体。因此,在书写行书联时,在上下联基本对称整齐的前提下,用笔和结体比之楷书要作更大胆的变化。

5、草书。草书是为了书写便捷而产生的一种书体。特点是结构简省、笔画连绵。它形成于汉代,是为了书写简便在隶书基础上演变而来的。有章草、今草、狂草之分。章草是早期限草书和汉隶相容的雅化草体,波挑鲜明,笔画钩连呈“波”形,字字独立,字形扁方,笔带横势(见图11 )。汉末,章草进一步“草化”,脱去隶书笔画行迹,上下字之间笔势牵连相通,偏旁部首也做了简化和互借,称为“今草”(见图12)。到了唐代,今草写的更加放纵,笔势连绵环绕,字形奇妙,变化百出,称为“狂草”,也叫大草(见图13)。到了今天,草书的审美价值远远超越了其使用价值。草书是按一定规律将字的点划连接,结构简省,偏旁假借,并不是随心所欲的乱写。草书符号的主要特征之一是笔画带钩连,包括上下钩连和左右钩连。章草笔画用“一”形,今草笔画用“S”形。这是两者的根本区别。

书写章草联与隶书联大体相同,即字距舒朗,大面积布白,有突出的虚实效果。写大草联,上下联各字不必左右排列整齐,每个字的大小、长短,可以根据整体需要进行大幅度调整,只要上下联首尾长短无太大悬殊即可。

草书和篆书有相同之处,即有不易辨认,实用价值较低,而艺术欣赏价值较高的特点,一般用于室内欣赏。故不宜书写用于大庭广众的实用对联,更不宜书写字数较多且超过两行的龙门对。

至于不同字体所实用的范围,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每种书体都有不同风格,或典雅端庄、或古朴厚重、或潇洒奔放、或老辣劲健、或圆润清秀等。可以根据不同环境场合和书写者的特长,选用相应的风格。

(二)、落款的写法

落款就是署名和题款,是指书法作品中除正文以外的书写内容。落款包括:正文内容的出处、赠送对象、创作缘由、创作时间、作者姓名字号等。

落款的格式有“双款”和“单款”两种,双款是将书赠对象与书写者分别落在正文的上方和下方,前者为上款,后者为下款。上款写明作品内容的名称、出处、受赠人的姓名;下款记述创作年月、创作地点、作者姓名(见图14)。上款:位置比较高,以示尊敬之意,包括姓名、称呼、谦词。下款:写时间、地点、姓名、谦词。

有下款没有上款的称为单款,单款可以包括上款的内容,也可以不包括上款的内容。如果没有书赠对象,就只落单款(见图15)。单款因字数的多少有长款、短款、穷款之分。长款即在正文出处书写时间、名号、地点前面再加上作者创作这幅作品的感想或缘由,文字应情真意长,使人玩味无穷。它不仅能起到调整作品重心的作用,也从中体现出作者的人品和修养。短款即只落正文出处、时间、名号、地点等其中几项。若作品空白较多或出于构图的需要,可以落长款;若作品内容占画面较满,则需要落短款或穷款。如果余纸不多,留白太少,亦可只落作者的名号,谓之“穷款”(见图16)。只落穷款的好处是此类作品便于转赠、交换、拍卖等。

经过长期的发展,落款已经成为书法作品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整幅章法中起着补充、协调、映衬的作用。落款虽然不是作品的主要部分,但款识安排合宜与否,直接影响作品整体的艺术效果。古人谓之“妙款一字抵千金”,款字往往又能反映书写者的艺术修养和创作水品,所以在对联书写中,不仅要讲究作品的正文布局,落款方面也要下功夫。

除以上两种基本落款外,还有一种全覆盖式的落款,即分别在上联左右两侧和下联左右两侧因内容需要写满题字,共有四行(图17、18),这基本属于“双款”范畴,故不必单独归类。

从书法角度看,题款本是作品章法的重要组成部分,起到协调、丰富、完善整体章法的作用。故不能因其不属于正文而忽略它,而应将其纳入对联整体章法的创作构思。在一幅完整的对联书法作品中,可以不题上款,但必须要有下款。

一幅作品作品究竟是用单款还是双款,长、短款还是穷款,应视具体情况灵活运用,没有固定格式。

在书写对联落款时,主要应把握以下几点:

一是落款的字体必须与正文相协调。款字与正文书法字体可以完全一致,可以有所区别,也可以完全不同,需要根据正文字体来决定。一般是隶不用篆,楷不用隶,行草不用楷。传统的写法是“文古款今”、“文正款活”、“动不挈静”、“今不越古”。若以隶、魏、楷为正文,就用楷、行落款;若以大小篆为正文,就用隶书、楷书、行书落款;草书落款,除用于自身草书外,因较难识别,一般不用于落款。实际上,通常以行书落款较多,这样既易识别,又避免了呆板。另外,在书写像篆书、特别是甲骨文等不易识别的字体时,往往于落款时在正文一侧附加释文,以帮助认读。

二是落款的字体大小必须与正文协调。款字的题写必须小于正文字,大小一般占四分之一至三分之一。具体落款时,款字还应根据留白大小而定。如果留白大而款字太小,则无法稳住作品重心;如果留白小而款字太大,则轻重失调,喧宾夺主。

三是上款不能与正文齐头,一般应低于正文一字为宜,落在上半部;下款也不能与正文齐平,应留有一定的空白,一般处于中下部位置,否则会给人以呆板及闷塞之感。

四是落款与正文如果同行,二者之间应留有间隙,不能挤得太紧。其间隙一般为一个款字宽度左右。

对联的落款形式,在通常情况下,应把上款写在上联右边偏上的位置,把下联写在左边偏下的位置,使之上下呼应。但也有的当代书家追求作品的虚灵与动感,喜将落款位置提高到下联左侧上半部,以造成观者视线的一种仰视效果,这也是可取的。不过,对于“龙门对”而言,其落款方式就比较特殊。龙门对的上款,是顺着正文自右而左写在上联最后一行下边的;而其下款,是顺着正文自左而右地写在下联最后一行下边的。上下联落款的最后一字与正文的最后一字不能齐平,至少要留出一个字的位置,否则,款字太下沉,显得闷塞。说到这里,有必要指出的是,龙门对的落款,有时遇到字数较多,单行落款写不下,于是就出现了双行落款。对这种落款如何处理,目前联墨界有两种不同的处理方式:一种是上联落款自右往左书写,下联落款仍从右往左书写(左右不相对),有的书法名家在实践和理论上均持这一主张(见图19)。另一种是上联落款自右往左书写,而下联落款与之相对,自左往右书写(见图20)。那么,这两种格式哪种较为科学合理呢?依笔者一愚之见,更倾向于认同后者。道理很简单:因为它保持了与上下联正文书写格式的一致性,显得更对称、协调与一致。

龙门对的双行落款必须保持上下联一致,统一协调,既不能上款为双行,下款为单行;也不能上款为单行,下款为双行。而且落款字数的多寡应大体均衡。此外,双行落款,其宽度不宜超过正文单字的宽度,否则与正文主体不协调。

三、如何钤印

一幅完整的对联书法作品,除了正文和落款的书写外,还包括钤印。所谓“钤印”,就是盖章。钤印是自书写正文和落款之后的第三个环节,也是最后一道收尾工序。缺了印章,就不是正式的、正规的、正确的、完美的书法作品。钤印用得好,可以使对联书法画龙点睛,为之增色;反之,便会使作品半途而废,前功尽弃。

因此,切忌匆忙了事,草率收工,必须严谨对待,慎之又慎,以免留下遗憾。钤印常常具有在宣纸上调整和完善布白的功能,没有钤印的书法作品只能说是半成品。印章是书写者必备的书法工具之一。这里所指的印章是专供画水墨画(即国画)和书法作品使用的,有别于其他私人普通姓名章。印章一般用石材雕刻,字体通常用篆书(大篆或小篆)刻成。因此,了解印章的一般常识并正确使用好印章,是每个书家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功。

印章分朱文印和白文印两种。朱文印又称阳文,即字是突出的,印在纸上字是红色的;白文印又称阴文,即字是凹陷的,印在纸上字是白色的。从印章的内容来分,又有姓名印、斋号印及闲章。

如何钤印?具体来说:

一是要盖好下款印章。一幅对联书法作品,至少需盖一枚印章(阴阳均可),这是起码要求和最低标准。下款必须盖书写者的姓名章或字号章(正方形),印章大小等于或小于题款字的宽度,与落款末字一般相距一个字的间隔。印章的最低位置要高于正文末字的底线。可以盖一枚,也可以盖两枚,但盖三枚以上,就不是画龙点睛,而是画蛇添足了。若同时盖两枚印章,最好一朱一白,体现阴阳变化,切忌两个朱文,两个白文挨在一起。印章上下相隔不少于一个印位,既不能太挤,也不能太开。两个印章大小一致,如有些许差别,亦应小印在上,大印在下;白文在上,朱文在下。两枚印章应保持其印文、章法、刀法和风格的基本一致,不能有明显反差。两枚印章最好是正方形,不宜一方一圆。切忌在下联落款之后加盖闲章。

二是要盖好上款印章。在上联的右上方一般盖闲章,亦称起首章或引首章(有圆形、竖长方形、竖椭圆形和不规则形)。钤印位置一般在上联正文一、二字中间右侧空档部位。若上联落款写有受书人或撰联者的姓名,则切忌盖引手章,避免造成一种压抑感,以表示对受书人的尊敬。如为了协调和活跃画面,可以用一枚正方形的闲章,加盖在上联款字之后,但不能像盖国画压角章那样盖在边角位置。

如上下款部位都需盖印章,则应体现一朱一白,相互映衬且富有变化;如下款底部因款字太多没有空位,则可以调整到倒数第二字的左侧,但不能超过正文末字底线。

三是要熟练掌握盖印技巧。检验印章是否盖得到位、完美,有两个标准:一是印位的适中、平正,二是印痕的沉实、清晰。钤印时可在宣纸下面垫一小块橡胶印垫或书本,印章定位后,双手握紧并按住印章顶部,稳定重心,先垂直均匀用力,后向上下、左右四边略微倾斜,用力钤压。然后揭印,用左手按住纸面,右手将印章轻轻提起。有的书家钤印时为了精益求精,还借助小型印规(呈“L”或倒“T”型)的直角缺口处来规范印章位置,这样,既可防止印章打滑,又能保持平正。其效果显然与众不同。

将对联书写成一幅书法作品,实际上也是一种创作过程,并不是简单地照写照抄,一挥而就,需要动一番脑筋。比如,虽然提供的联文是现成的,但题款内容是没有的,这就涉及到怎么题款,用单款还是双款,字数多少,用什么字体,如何钤印等等,这都是书者需要通盘考虑的。即使是面对现成的联文,也要认真斟酌,三思而动笔。比如,书写时通常用繁体字,但并不是像用电脑键盘一敲,繁简字就自动转换,你只管照抄就是了。殊不知,繁体字的运用,由于字的含义存在多个义项,不同的词语搭配就有不同的用法,而不能简单套用,否则,容易造成像某些书法名家将“影后”错写成“影后”、“范仲淹”错写成“范仲淹”之类的笑话了。

一幅对联书法作品的最后形成,从宣纸整体画面效果看,不论是双幅还是单张,字形以外的四边应当留有适当的空位,既不能太挤,也不能太空,更不能像画水墨画那样四边可以不留空档,否则就影响作品美观了。

临近收笔,附带提及一下,还有一种不需用宣纸,只在普通红、白纸和其它有色纸上书写的对联,如春联、挽联、婚联、乔迁喜庆联等等,由于其实用性、时效性较短,既不需落款,也不用钤印,故不能算作严格意义上的完整书法作品。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归纳起来,对联的书写,属于二度创作,也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牵涉到书家多方面的基本功底和艺术修养。要达到以上三个方面的要求,一是选好联文,做到内容健康、积极向上,并且符合对联格律,即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统一。倘若内容再好,但不合联律,宁可放弃不写。有的书家对此往往不加甄别或不善甄别,拿来就抄就写,结果不但造成遗憾,也留下笑柄。这是应当引以为戒的。二是根据联文的长短和使用场所(这点至关重要),恰当安排书写格式和选择字体。三是正确处理好正文、题款和钤印三者之间的关系,即做到重点突出,主次分明,又三者兼顾。只有这样,才算完成了一幅合格乃至上佳的对联书法作品。

;
阅读全文

与对联书法技巧和方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什么方法去血管瘤 浏览:81
快点下载安装方法 浏览:740
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方法结题报告 浏览:644
苹果7手机接入点在哪里设置方法 浏览:663
资产评估方法的选择有哪些 浏览:319
左手冰凉的治疗方法 浏览:609
父母教育子女的最佳方法 浏览:548
正确发声的方法视频 浏览:977
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方法 浏览:33
观赏鱼战争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浏览:601
自做生日蛋糕最简单的方法家庭版 浏览:749
手汗蒸的最佳方法 浏览:475
点菜宝系统使用方法 浏览:622
检验绦虫虫卵常用的检查方法 浏览:206
比例均匀的训练方法 浏览:757
硅锰合金锰的分析方法 浏览:126
薯仔做菜的最简单方法 浏览:870
活性炭法检测氡方法 浏览:889
如何提高数学成绩的最佳方法小学 浏览:125
干锅包菜制作方法怎么样烧才好吃 浏览: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