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如何制定部门人员编制
编制定员的方法
定员工作要求做到先进合理,要符合高效率、满负荷、充分利用工时的原则。如果是一个新建企业,在一开始就要做好这项工作。在现代社会中,哪怕辞退一名多余的员工也不是一件得人心的事情,还会影响员工的情绪,这样会使企业陷入两难境地。所以选择科学的定员方法是很重要的。
定员计算的基本原理是按生产工作量确定人数,劳动定额作为计算工作量的标准,在定员计算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只要有劳动定额的岗位都应该考虑使用劳动定额资料来定编。下面介绍的几种方法都是以劳动定额为基础的。
一、按时间定额定员
由于不同工种不同加工对象之间不能直接比较,而时间定额是最通用的劳动消耗标准,一旦不同工种和对象的劳动量换算成时间量就能比较了。用时间定额可以计算企业所有的基本生产工人的定员数。计算公式如下:
公式中,生产任务是指计划期内以时间定额表示的生产任务总量,工人的定额任务指一位工人在计划期内应该完成的以时间定额表示的工作量。应用时要考虑工人的超额因素,如果定额非常准确,工人一天的定额任务为480分钟,但通常工人实际完成的定额任务都超过480分钟,在定员时要考虑这一现象。
这个方法适用于许多场合,当用来计算全厂的基本生产工人定额人数时,只要取全厂的生产任务总量;计算车间的基本生产工人定额人数时,生产任务取车间总量;同样地,如果计算某一工种的定员人数,生产任务取该工种的总计值就可以了。其余情况可以类推。
二、按产量定额定员
这种方法的计算公式与时间定额法基本相同,只是公式中的生产任务和工人的定额任务用产量定额表示。此方法有较大的局限性,只适用于劳动对象单一的场合。如生产量大并且稳定的零件制造厂,可以按零件的加工任务量计算定员,总加后得到全厂的基本生产工人定员人数。
三、按看管定额定员
根据机器数量、开动的班次和工人看管定额计算定员人数。
公式中的机器台数指参与生产的设备台数,工人看管定额是一个轮班内的数值。这种方法比较简单,适合于实施多机床看管的企业。对于实行一人一机的劳动组织方式的企业,采用这种方法不一定合理。使用这种方法的前提是生产任务必须饱满,机器没有停工时间,否则得出的定额人数会偏大。
四、按岗位定员
根据工作岗位的数量、岗位的工作量、操作人员的劳动效率、劳动班次和出勤率等因素计算定员人数。按岗定员的方法与生产量无直接关系,与生产类型有关,它适合大型联动装置的企业。如发电厂、炼油厂、炼钢厂等。也适合于无法计算劳动定额的工种和人员。例如,辅助工、机修工、后勤服务人员等。用这种方法定员很难找到计算公式,工作抽样是比较适合的一种方法。通过对操作人员实际的工作情况抽样,分析工作量是否饱满,如果工作量不足,可减少人员或者增加看管岗位。
五、按比例定员
就是按企业职工总人数或某一类人员的总人数的某个比例计算出其他人员的定员人数。企业中的卫生保健人员、炊事人员、某些辅助工人可以采用此法定员,使用的比例数是个经验数据,可以用工作抽样方法分析比例数的准确性。
六、按业务分工定员
即根据组织机构、职务岗位的工作种类和工作量来确定人数。这种方法定性成分很大,又主要适用于管理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的定员。这些人员的工作内容广泛,工作量不容易计算,工作效率又与每人的能力、工作态度和劳动热情有关,具体操作时有一定的难度。工作抽样也适用于处理这个问题。
企业的编制定员是企业人员数量及其构成的基本标准,是个相对稳定的劳动人事资料,企业不可能经常进行定编工作,有个较长的稳定期。但是,企业的生产量在不同季节不同月份往往变动很大,为了保证任务和人力相匹配,在每个计划期(年计划和月计划)都需要做人员需求计划,以指导劳动力的余缺调整和补充。这里指的主要是基本生产工人。如果生产任务减少,基本生产工人就应该等比例减少,减下来的人员可以临时安排一些其他工作,甚至可以参与产品推销,这比窝工要好得多。
❷ 如何编制部门岗位设置及人员编制方案
定岗、定编和岗位定员的原则:
1、任务目标原则:以战略为导向,强调岗位与组织的有机衔接;以企业的战略为导向,以现状为基础,强调岗位对未来的适应。在进行岗位定员编制时,应明确该组织的发展方向和任务目标,以事为中心,因事设岗,因岗配人。
命令统一原则:在进行岗位定员编制时,以有利于组织实现统一领导和指挥为原则,建立起严格的责任制,避免职能重叠和无人负责现象,保证全部活动的正常进行。
权责对等原则:在进行岗位设计时,责任明确,权责恰当,利益合理。
精干高效原则:队伍精干是提高效能的前提。进行岗位编制时,遵循精干高效原则,做到人人有职责,事事有程序,满负荷运作。
2、岗位分类
(1)基层作业人员:按生产工艺过程直接操纵机器和工具,使产品对象表面及结构发生重量、质量、形状大小、物理、化学性质等变化的全部生产人员。
(2)专业专职人员:从事具有一定技术含量岗位工作的人员,如:质量控制检验、材料核算员、工时定额、翻译、计算机系统维护、安全环境管理等。
(3)技术人员:专职从事产品设计、工艺分析等工作的人员。
(4)管理人员:各级职能机构中从事行政、生产、经营管理工作中高层管理人员。
(5)生产人员:为保证生产操作人员不间断地、顺利地完成产品生产任务提供直接服务的人员,包括动力生产、设备维修、物控管理员、仓储运输等人员。
(6)后勤保障人员:指为上述人员进行正常生产、工作提供各种服务的人员,厨师、保洁员等。
3、定岗定编
(1)定岗定编的工作流程
根据本部门职能和业务工作流程,分析现有岗位设计,提出本部门的主要职能岗位设置。
第一、对本部门的职能进行划分,将职能分为几个大的主要部分;
第二、根据各个主要职能块,明确各个职能块内岗位存在的必要性并设定岗位;
第三、根据职能块的工作量确定岗位编制,填写《岗位设置花名册》。
第四、描述从业人员任职资格,保证岗位之间分工清晰、职能明确,确保部门职能遗漏。
第五、根据岗位设置,对岗不对人的原则,在部门领导与岗位任职者充分沟通的基础上形成岗位说明书。
第六、岗位设置说明书经总经办签字批准后,岗位任职人员签名确认。
(2)定岗定编的确定
行政人资部(或总经理助理)根据组织机构设置、职责分工界定和核定的岗位工资水平制定各序列
(包括专职业务、专业专职技术、中高层管理、行政后勤、生产辅助)岗位、档级总体设置方案,经总经理审批或总经理批准。
(3)岗位定员
岗位定员编制方法
效率定员法:凡是能够计算工作量、实行劳动定额的人员,均应按效率定员的方法进行劳动能力平衡,一般用于直接生产人员和辅助生产人员。
设备岗位定员法:操作设备的岗位,根据其生产过程、班制负荷程度、岗位区域条件和能否实行交叉作业等,在明确岗位责任制确定定员的方法。
组织机构、职责范围和业务分工定员法:适用于管理人员和研发技术人员的定员。
岗位定员的管理
任何部门需增加岗位,必须向总经办总助提交相应报告,并提交《岗位设置花名册》和《岗位说明书》(管理、专职技术、辅助业务、后勤人员)员)或《劳动能力平衡表》。经总经办助理审核交由总经理核定批准通过后,方可进行定员变动,未经批准,不得擅自超定员配置。
所设岗位工作量未达饱满状态,提出岗位调整意见,人力资源部核定后方可进行岗位调整。
❸ 人力资源规划在人力资源管理总体架构中的作用是什么人力资源规划的编制和方法是什么
1、作用:保障组织发展所需的人力资源;促进技术和其他工作流程变革,提高竞争优势;提高人员配置和使用效率,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避免盲目引进人员与人才流失的恶性循环;优化员工队伍结构,使员工数量、质量、年龄、知识结构等趋于合理;有利于搞好培训、职业生涯设计等工作,促进人力资源开发;有利于管理者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决策;帮助适应并贯彻实施国家的有关法律和政策,如劳动法、劳动合同法、职业教育法和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等。
2、人力资源规划的编制:预测未来的人力资源供给;预测未来的人力资源需求;供给与需求的平衡;制定能满足人力资源需求的政策和措施;评估规划的有效性并进行调整、控制和更新。
3、人力资源规划的方法:人力资源规划的编制方法,包括德尔斐法和回归分析法;人力资源供给预测方法,包括外部人力资源供给的预测方法和内部人力资源供给的预测方法;编制人力资源规划,主要内容有人员结构分析、素质调查。
(3)人员编制方法和技巧扩展阅读:
组织人力资源规划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点应放在组织内部人员的培养上,树立“人人都是人才,人人都可以成才”的人才观,提高组织人力资源的总体素质,持续、高效。
从根本上说,规划过程主要是对可获得的供给和需求的预测值加以比较以确定未来某一时间的净需求。净需求既可以是某类人员的短缺,也可以是他们的剩余。一旦确定了短缺或剩余的人员数量,规划人员就可以提出人力资源使用与开发的预选方案,以确保供给适应于需求。因此,人力资源规划主要是预测人力资源的需求量和供给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