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幼师与家长沟通的技巧有哪些
幼师与家长沟通的技巧有哪些
幼师与家长沟通的技巧有哪些,孩子在校园里面健康成长,离不开老师跟家长保持有效良好的沟通,下面我分享一篇关于幼师与家长沟通的技巧有哪些的相关信息,一起来看看吧!
与家长沟通技巧一 沟通对象的情况不同
1、针对不同性别的家长进行合理沟通
众所周知,男性与女性在对待问题时会存在差异。面对同样的问题男性比较理性,而女性往往比较感性。在面对幼儿的教育问题时,也会出现同样的现象。所以,教师在与男性家长沟通时,应该把切入点定位于比较理性、长远的一些观点。如:面对幼儿哭闹不肯上幼儿园的事情,教师可对男性家长说,应该坚持送孩子来园,这是培养孩子的原则意识。作为男性家长都很能理解这一点,会更注意对孩子教育问题的整体把握。而女性家长往往比较关注孩子成长的方方面面,如一些生活中的琐事:吃饭、穿衣、睡觉等,也同时关心孩子学习、兴趣爱好等。所以,在碰到上述问题的时候,她们往往会比较着急,一般情况下都会主动地来找老师咨询。这时,教师可以直奔主题,告诉她们应该怎么做,如何安抚幼儿的情绪等。
2、面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家长进行有针对性的沟通
现在幼儿园中的孩子,往往是一个孩子身边围着6个大人,很多家庭都是“6+1模式”。所以,教师在面对家长时,也就出现了各个年龄层次的教育理念的碰撞。与幼儿的父母亲沟通的过程中,教师应该针对年轻父母的教育观念,他们一般更重视孩子与他人在能力上的差别,不想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所以要多向家长介绍幼儿各项能力的提升、兴趣的发展之类的话题。然而,由于父母一辈的家长工作大多较为繁忙,教师更多地面对的是隔代的家长。而这一类的家长,由于自身小时候一般都经历过苦日子,现在生活条件改善了,都想把最好的东西留给自己的孙儿,往往只注重幼儿的吃、穿和身体状况。对孩子百依百顺,忽略了对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久而久之使幼儿形成娇生惯养、依赖性强等不良行为。所以,在与这类家长沟通时,除了让家长了解孩子在幼儿园日常的生活之外,更多地要向家长反映孩子的心理发展趋势、社会行为等,让家长形成一些关于孩子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
3、根据家长对孩子期望的不同而展开沟通
每一个孩子来自于不同的家庭,每个家庭中的家长所受的教育水平是不同的,所处的社会环境也往往不同。因此,不同的家长会对各个孩子有不同的期望。有的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对孩子的期望很高;也有的家长只要孩子平安成长,学多学少无所谓,对孩子期望过低,甚至是放任不管。面对期望高的家长时,在沟通上教师应该从孩子的各方面评价,让家长明白自己孩子的优缺点。建议家长从自己孩子的长处出发,不能要求孩子面面俱到,以免给孩子太多的压力,造成适得其反的后果。更不可以把大人的愿望强加到孩子的身上,逼着孩子去完成大人没达到的目标。而面对要求过低的家长,在沟通时,教师可以更多地向家长反映孩子的优点,同时,以诚恳的态度指出家长的不足之处,让他们明白长期以往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是很不利的',从而,让家长对孩子有较高的要求来促进孩子的进一步发展。
与家长沟通技巧二 沟通内容不同
1、针对家长了解幼儿在幼儿园表现时的沟通
在家长向教师了解幼儿在幼儿园情况时,教师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说辞,对孩子在幼儿园表现要就事论事,切不可对家长泛泛而谈,让家长感觉作为孩子的老师,一点也不关心他的孩子,不了解他孩子的情况。也不要一味只说孩子什么都好,或说孩子什么都不好,而是要明确地告诉家长他的孩子到底好在哪里,告诉家长一些细致的事情,让家长了解到点上。在告诉家长孩子的缺点时,要注意措辞,语气要缓和,用委婉的语句与家长沟通,让他们了解孩子的不足就可以了。切忌咄咄逼人,伤到家长的自尊,更不要在其他家长的面前批评孩子。反映幼儿缺点的同时,还可以向家长提一些建设性的建议,让家长感受到教师对他孩子的真切关心。
2、针对孩子在幼儿园出现意外时的沟通
幼儿园的孩子年龄小,自我保护意识薄弱,却又是天真烂漫,正是喜欢疯玩的年纪。所以,在他们玩耍、游戏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小意外。遇到这种情况时,教师无可避免地要与家长进行沟通。这时教师首先要冷静,对事情过程要了解清楚,同时要及时把受伤的孩子送到医院,联系家长共同面对,诚恳表达歉意,勇于承担责任。要把事件的详细事实告知家长,减少家长的猜测与担心。同时,教师还要说明在孩子受伤期间会进行特别照顾,如果情况严重,要主动安抚家长的情绪,理解家长的埋怨,并在后续的过程中积极关注孩子的最新健康情况。
3、给家长布置配合任务时的沟通
在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经常会碰到需要家长配合的情况。要家长配合教师的教育工作,难免会影响到家长的时间、精力等。因此,在与家长的沟通上就要多下工夫。除了开家长会以外,很难把家长像幼儿园一样把教师召集起来开会布置工作,所以教师给家长布置配合任务时要注意方式方法。可以选择通过短信、QQ群等方式简单明了地和家长说明需要配合的工作。如果面对的是全体家长的工作还需要在班级门口张贴相关通知。不管选择何种方式,教师都要注意语言的简练与委婉,不能让家长感觉这是教师在逼迫他们完成的任务。
与家长沟通技巧三 沟通的环境不同
不同的环境给人不同的心境,在与家长的沟通过程中也要注意沟通环境的因素。
1、来离幼儿园接送时的沟通
家长来离幼儿园接送孩子,与教师的接触较多,但时间比较短。因此,这时与家长的沟通以了解幼儿在家情况,以及向家长大致介绍幼儿在幼儿园情况为主,不宜与家长进行长谈。
2、把家长约来幼儿园时的沟通
这种沟通情境,一般发生在个别幼儿出现某些不良情况之后,如孩子在幼儿园犯某些小错误(打人、咬人、弄坏别人东西等)。这时,教师要选择一个相对隐蔽的场所(如办公室),避开其他孩子。最好,牵涉到两个孩子的,还要把双方家长分开交流,等大家都心平气和之后再商量处理方法。
3、到幼儿家中进行家访时的沟通
这种情况下的沟通相对较为轻松,而且沟通的内容也可以更丰富一些,涉及的面可以更广一些,与家长探讨的问题也要有一定深度。可以更多地与家长讨论他的孩子,以及一些相关的育儿知识和经验等。
四 总结
总之,教师要意识到,想要与家长之间有一个良好的沟通,一定要考虑到沟通的各种要素,如对象、内容、地点的不同,那么沟通的方式方法也要不同。而且,为了达到更好地沟通效果,教师还应不断提升自身的素质,能做到随机应变。多以自身的实际经验与家长沟通,不可以对自己不清楚的观点,过多地进行阐述,以免产生错误的引导。
与家长保持平等的关系,尊重家长,是保证沟通顺利的必要条件,不要以权欺人,让家长处于听话或预发功的情况,那样只能越来越糟。
与家长交流沟通时,让其确立与幼儿之间联系,-----主题教育。老师是服务体。确立相互信任,两方都应相知、相等、相乘。
与家长沟通时,不要自说自话,不仅要学会聆听家长的心声,而且要善于聆听。因为它是一种与家长沟通的基本技能。让家长感知,你的真诚,他才愿意与你谈话。
‘’常说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要想与家长交流、沟通成功,就要丰富他的教育知识,让家长成为你的粉丝,而不是‘’反对派‘’。
与家长一起谈孩子时,不要一味说好或坏,双面情况都要说,最重要的是最近具体细节(比如课上、课间、午休,)让家长体会你对其幼儿的关注,
沟通时,多问一些幼儿在家的日常生活习惯,他的兴趣爱好。最好采用”一句话“的沟通方式,让家长有针对性谈话。
一、教师应尊重家长
俗话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事实上也是如此。因为家长对孩子的了解是无人能替代的,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师和家长式实际上是教育伙伴和合作的关系。都是为了同一个目标——为了给孩子提供一个更好的教育环境而努力!既要尊重家长同时家长又要尊重老师,互相尊重就是建立和保持良好合作关系的一个重要前提。
二、教师要与家长保持平等有关系,保证交流渠道的通畅。
教师不要在孩子面前评判家长的对错,应共识而不争高下。在很多情况下,由于教师和家长在抚养教育孩子的问题处在的位置不同,而产生很多不同的看法。比如说:四岁左右的孩子控制能力较差,在玩的时候,会为了某些他认为不对的事而在打出手,在我们看来,这是很正常的,可是对于家长却不是这样认为。家长会认为自己的孩子在幼儿园受欺负,会给孩子灌输:如果别人打人,你就打他的思想。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通常应当把自己的看法向家长表达清楚,而不要急于下结论。所以教师不但要会表达,还要会倾听。只要在相互尊重,平等、理解上达成共识,才能有效地解决问题。
三、教师与家长交谈要讲求谈话技巧。
教师要善于抓住孩子的特点,有针对性地与家长进行交流,而且针对不同
类型的家庭以及具有不同职业和文化素养的家长,教师应当讲究一点交流艺术。要求谈话技巧并不等于说话要圆滑,不着边际,甚至言不由衷,这些都是不可取的。和家长的交流要建立在真诚关心孩子的基础上。
另外,在交流中,遇到矛盾冲突时,无论家长对老师产生任何的意见和看法时,都应当从为了孩子的角度去理解家长,并真诚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应尽量避免“不能”“不要”“不行"”等消极的角度去评论或建议。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都应以诚为贵,但同样的意思也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来表达。而结果也可以是千变万化,但最终目的只有一个:一切为了孩子可以得到更好的教育。
谈话要使双方的注意力集中在怎样解决问题上,而不要去批评另一方,以防产生误解或隔阂,影响问题的解决。
四、对家长的不同需求给予具体的指导和帮助。
当家长向你问一些问题时,就表示你的工作已经走进家长的心里,他们可以从心里去接纳你,例如:孩子爱哭怎么办?孩子发脾气怎么办?孩子不爱吃饭怎么办?等等等等。这些问题,都是家长在实际生活中遇到的,教师应当认真分析,给家长提供合理化建议,帮助家长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