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如何学数学
学会主动预习 新知识在未讲解之前,认真阅读教材,养成主动预习的习惯,是获得数学知识的重要手段。因此,培养自学能力,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会看书,带着老师精心设计的思考题去预习。如自学例题时,要弄清例题讲的什么内容,告诉了哪些条件,求什么,书上怎么解答的,为什么要这样解答,还有没有新的解法,解题步骤是怎样的。抓住这些重要问题,动脑思考,步步深入,学会运用已有的知识去独立探究新的知识。
在老师的引导下掌握思考问题的方法 一些学生对公式、性质、法则等背的挺熟,但遇到实际问题时,却又无从下手,不知如何应用所学的知识去解答问题。如有这样一道题让学生解“把一个长方体的高去掉2_厘米后成为一个正方体,他的表面积减少了48平方厘米,这个正方体的体积是多少?”同学们对求体积的公式虽记得很熟,但由于该题涉及知识面广,许多同学理不出解题思路,这需要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逐渐掌握解题时的思考方法。这道题从单位上讲,涉及到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从图形上讲,涉及到长方形、正方形、长方体、正方体;从图形变化关系讲:长方形→正方形;从思维推理上讲:长方体→减少一部分底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减少部分四个面面积相等→求一个面的面积→求出长方形的长(即正方形的一个棱长)→正方体的体积,经老师启发,学生分析后,学生根据其思路(可画出图形)进行解答。有的学生很快解答出来:设原长方体的底面长为X,则2X×4=48得:X=6(即正方体的棱长),这样得出正方体的体积为:6×6×6=216(立方厘米)。
怎样学好小学数学的五大技巧
及时总结解题规律 解答数学问题总的讲是有规律可循的。在解题时,要注意总结解题规律,在解决每一道练习题后,要注意回顾以下问题:(1)本题最重要的特点是什么?(2)解本题用了哪些基本知识与基本图形?(3)本题你是怎样观察、联想、变换来实现转化的?(4)解本题用了哪些数学思想、方法?(5)解本题最关键的一步在那里?(6)你做过与本题类似的题目吗?在解法、思路上有什么异同?(7)本题你能发现几种解法?其中哪一种最优?那种解法是特殊技巧?你能总结在什么情况下采用吗?把这一连串的问题贯穿于解题各环节中,逐步完善,持之以恒,学生解题的心理稳定性和应变能力就可以不断提高,思维能力就会得到锻炼和发展。
拓宽解题思路 在教学中老师会经常给学生设置疑点,提出问题,启发学生多思多想,这时学生要积极思考,拓宽思路,以使思维的广阔性得到较好的发展。如:修一条长2400米的水渠,5天修了它的20%,照这样计算剩下的还需几天修完?根据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三者的关系,学生可以列出下列算式:(1)2400÷(2400×20%÷5)-5=20(天)(2)2400×(1-20%)÷(2400×20%÷)=20(天)。教师启发学生,提问:“修完它的20%用5天,还剩下(1-20%要用多少天修完呢?”学生很快想到倍比的方法列出:(3)5×(1-20%)÷20%=20(天)。如果从“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方法去思考,又可得出下列解法:5÷20%-5=20(天)。再启发学生,能否用比例知识解答?学生又会想出:(6)20%∶(1-20%)=5∶X(设剩下的用X天修完)。这样启发学生多思,沟通了知识间的纵横关系,变换解题方法,拓宽学生的解题思路,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怎样学好小学数学的五大技巧
善于质疑问难 学启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积极思维往往是从有疑开始的,学会发现和提出问题是学会创新的关键。着名教育家顾明远说:“不会提问的学生不是一个好学生。”现代教育的学生观要求:“学生能独立思考,有提出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学会学习,应从学会提出疑问开始。如学习“角的度量”,认识量角器时,认真观察量角器,问自己:“我发现了什么?我有什么问题可以提?”通过观察、思考,你可能会说说:“为什么有两个半圆的刻度呢?”“内外两个刻度有什么用处?”,“只有一个刻度会不会比两个刻度更方便量呢?”,“为什么要有中心的一点呢?”等等,不同的学生会提出各种不同的看法。在度量形状如“V”时,你可能会想到不必要用其中一条边与量角器零刻度线重合的办法。学习中要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即增加主体意识,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见解,激发创造欲望,始终保持高昂的学习情绪。
❷ 小学三年级如何学习数学
小学阶段是孩子们从
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一个过渡时期
而如何顺利过渡则是家长们
最关心的问题了
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
表现出来的行为特征
也就决定了各个年级的分层
小学,可以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01
一二年级
一二年级的孩子比较小,自律意识以及独立能力不够,孩子更多的是依赖父母,同时一二年级也是孩子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家长在孩子的学习中起到很重要的榜样与督促作用,孩子对于学习的态度,学习习惯的养成以及学习目标的树立,家长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02
三、四年级
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会逐渐减少对父母的依赖。同时,孩子会对新知识充满好奇,并且在主动学习和理解之后会有成就感与满足感。三四年级的特点是不再像一二年级那样,书本中充满颜色和图画,而是转为抽象思维,变成更多的数字与文字。
03
五、六年级
是孩子自主,全力吸收知识的时期。五六年级是最重要的阶段,在这个阶段,家长能做的是给孩子提供优良的学习空间与条件,通过书本让孩子吸收更广的知识。
三年级数学该如何学习?
三年级知识点和重难点
数与计算
1
一位数的乘、除法。一个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另一个乘数一般不超过三位数)。0的乘法。连乘。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0除以一个数。用乘法验算除法。连除。
2
两位数的乘、除法。一个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另一个乘数一般不超过三位数)。乘数末尾有0的简便算法。乘法验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连乘、连除的简便算法。
3
四则混合运算。两步计算的式题。小括号的使用。
4
分数的初步认识。分数的初步认识,读法和写法。看图比较分数的大小。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5小数的初步认识。小数的认识,读法,写法。比较小数的大小。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量与计量
长度单位
千米(公里)、米、分米、厘米、毫米的认识和简单计算。
重量单位
吨、千克、克的认识和简单计算。
几何初步知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平行四边形的直观认识。周长的含义。长方形与正方形的面积。面积的定义。
应用题常见的数量关系
解答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数学广角——集合
学会画韦恩图,利用韦恩图解决集合问题。
实践活动联系周围接触到的事物组织活动
例如记录一周内的天气情况,分类整理,并作简单分析。
三种数学能力
数概念
第一,加强小学三年级学生运用“数概念”的能力培养。
三年级数学中,会出现长度单位的认识,什么千米、毫米、厘米,很多孩子总是无法记清楚,怎么办呢?请大家伸出自己的右手,手心面向自己,从小拇指到大拇指,依次为: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两指之间的距离大小表示进率的大小。你们看,小指、无名指、中指、食指每相临的两指间的距离相等,也就表示毫米、厘米、分米、米每相临两个单位间的进率相等,都是10。而毫米与分米、厘米与米间的进率为100,毫米与米之间的进率为1000,食指与大拇指之间的距离较大,也是1000。记住单位对应的拇指,这个换算就变得十分简单而且准确了。
空间关系
第二,重视和加强发展小学三年级学生“空间关系”的知觉能力。
数和形是不可分开的。因此,学生掌握空间关系的知觉能力也是小学数学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三年级下册如用圆圈图(韦恩图)向学生直观的渗透集合概念。让他们感知圈内的物体具有某种共同的属性,可以看作一个整体,这个整体就是一个集合。
观察活动
“乘法分配律”的教学,根据例证得到三个等式:
(5+3)2=52+32
(6+4)30=630+430
(25+9)4=254+94
教师要求学生结合下面的两个思考题观察上面的三个等式都具有什么相同点(即规律)。竖里观察,等式的左边都有什么特点?等式右边又有什么特征?横里观察,等式的左边与右边有怎样的关系?
教师再要求学生把记录的文字:两个加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两个积的和,两个加数分别与一个数相乘??整理一下就得到了“乘法分配律”。
学习习惯和自律意识
要把数学学好就得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了解数学学科的特点,使自己进入数学的广阔天地中去。
学好数学的方法其实跟读其他科目没太大差别,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六步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