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失落心理
入大学前,许多学生想象的大学都是校园风景如画,教室宽敞明亮,师生团结友爱,处处欢歌笑语,充满诗情画意。然而,进入大学,经过短暂的兴奋期之后,这些学生却发现现实中的大学并非自己想象的那么完美。这致使一些学生常常怅然若失,感到前途渺茫,从而形成失落心理。
2、学习不适应
一是学习心态不适应。很多大学生在中学时代是班级乃至学校里的佼佼者,经常体会到优越感。进了大学后,发现“山外青山楼外楼”,自己在同学中并没有优势可言,新的竞争使许多人失去了过去作为“尖子”的位置和优越感。
二是学习目标不适应。高中阶段学习目标很明确,就是在高考中取得高分,顺利地通过“独木桥”。进入大学后突然失去了目标因而易产生失落感。三是学习方法不适应。与中学相比,大学的上课时数明显减少,学生自学时间大大增加。如何科学合理地安排大量的课余时间,使得部分新生常感到难以适应。
3、人际关系不适应
首先表现为相形之下的自卑感。大学是人才荟萃之地,能考上大学的学生多数是中学时的子生,自我感觉良好。但到了大学后,原有的优势和平衡被打破,不少人从鹤立鸡群变成了平庸之辈。
其中多数学生满怀信心和希望,开始新的拼搏。而有些学生却因原有的优势被削弱甚至丧失,自尊心受到严重挫伤,导致自我评价失调,产生自卑心理。
4、爱的缺失的不适应
进入大学后,初次远离家乡、远离朋友和亲人,在没有父母呵护的情形下过着独立的大学生活,他们的情感处于一种失落状态,有深层的挫折感。
另外还有与异性交往的强烈愿望。于青春期的大学生,生理上已逐渐成熟,在心理上产生对异性交往的渴望和兴趣,但很难把握学习、友谊、爱情的关系和分寸,因而出现不适应心理。
5、自我认识不适应
大学新生在中学阶段一般都有自己稳定的交际圈。进入大学之后彼此陌生,受青春期“闭锁性”心理的影响,自我保护意识比较强,同学之间交往较为谨慎。
由于不愿意主动接近别人,思想情感得不到及时沟通和表达,大学新生会出现人际关系不协调,感到“知音难觅”,产生了压抑、孤寂和抑郁心理。
另外,对他人和社会的片面评价会导致人际关系的不适应。少数学生往往由于听到、看到或亲身经历了一些社会阴暗面,便偏激地认为社会一团漆黑,甚至将社会上一些美好的现象也认为是虚伪的,产生愤世嫉俗的情绪。
对于这些心理困惑当然也是有办法去解决的,我们应该选择去适应。而适应也有积极应对和消极回避两种方法,积极的适应会促进个体的发展,反之消极的逃避会阻碍个体的发展甚而会导致一系列心理问题。因此,应有正确的调适方法。
1、学会生活
第一,接纳现实,提高自立和自理能力。来到了大学后,虽然现实与理想有差距,但要学会接纳现实,提高自立和自理能力。
第二,主动适应并尽快掌握新生活的技能。一个人独立标志就是能够管理好自己的生活,掌握生活的技能。新生应该学会社会交往的技能,学会处同寝室、同班、同年级同学之间的关系,学会安排自己的课余生活等。
第三,正确运用心理调适策略。个体心理调试对于维护心理健康,增强个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新生应该学会心理调适的具体方法,如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直面挫折、处理好心理落差、选准参照系、行为补偿法等。
2、学会学习
首先要培养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强化自主和能动意识,变中学时代的“要我学”为“我要学”。增强学习的目的性,激发成就欲望。其次要更新学习方法,改变以往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为以学生为主导的自学模式。
最后要重视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从入学第一天开始,就要注意培养自己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学习要有计划性,要把每天的时间安排好,克服随意性;要有规律性,要注意掌握学习的节奏。
提高学习效率;要进行合作学习,能处理好学习与课外活动、人际交往的关系,促使自己身心得到最大的发展。
3、学会交往
首先要掌握交往之道。大学生不能以个人好恶为标准来要求其他人,要学会用平等的态度对待自己和他人;要学会宽容与理解他人,常作自我批评和换位思考;要客观对待别人的优势。
在承认与别人有差距的情况下,仍能保持自信心。其次要学会和异性进行自然的交往,正确处理友谊和爱情的关系。
4、学会做人
首先要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之处,要正确的认识、评价自己。在新的环境里要认清自己的实力或潜力,树立自信心。其次要学会从参照对象的多少和参照面的角度设置参照系。
最后,要不断吸取别人的长处,提高自身各方面的修养水平,在平等的交往中达到互补。 健康的心理品质是我们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大学生走向社会,在工作岗位上发挥智力水平的积极从事社会活动和不断向更高层次发展的重要条件。
大学生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可以使大学生克服依赖心理,增强适应能力,对开展充实而丰富的大学生活更有意义。这也是大学生取得事业成功的坚实心理基础。
目前我国的大学生毕业生的工作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大学生实行双向选择,择优录用的方式,择业的竞争必然是大学生产生了困惑和不安定感。因此面对新的形势,我们要注意保持心理健康,培养自强、自立、自律的良好心理素质,锻炼自己的社会交往能力。
使自己在变换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做出适宜自己角色的正确抉择,敢于面对困难挫折和挑战,追求更加完美的人格,为事业成功奠定坚实的心理基础。
心理健康同样也有利于培养健康的个性心理。健康的个性心理是我们进入社会的先决条件和首要条件,才能更好的适应社会生活,更好的实现自己的理想,更好的为自己的未来奋斗。同时作为大学生的我们是祖国未来的希望,是未来建设国家的中坚力量,所以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是这么的重要。
② 怎样培养积极阳光的心态
(一)确定奋斗目标:
有了明确而积极的目标,不良心态就慢慢抵消了。人之所以为人,区别其他动物的根本之处,就是人是有目标的。人丧失了生活目标,就和动物没有区别了。然而,现实中,很多人是没有明确的生活目标的。自己没有主观目标,随大流,绕圈子,瞎忙空耗,毫无建树。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只有专业人员才知道,那就是:出租车什么时候最容易出事?答案是:在没有乘客的时候。原因很简单,没乘客时他的方向是盲目的,到十字路口左转右转,犹豫不决,当然容易出事。这是丧失目标的危害。清晰的目标,必然产生坚定的信念,也必然产生坚定的力量,整个人生是这样,具体工作也是如此。
定了目标的不一定都实现,而没有目标的肯定不能实现。常言道:一个想元帅的士兵99.99%不能当元帅,但是,一个不想当元帅的士兵100%当不了元帅。目标不同所激发出的能量相距很远。
(二)运用暗示激励:
心理学家说,有效的、积极的暗示能提高自我价值的认识,建立充分的自信。有三种常用的方法:①自我言辞暗示。如:誓师大会、宣誓、座右铭等等暗示。②角色假定暗示。如:想象自己就是某成功者,假定自己是承担某种特殊使命的人。③梦想般暗示。也就是将你向往的理想,在脑海里形成一个具体明确的一画面,也可以剪贴一张真实的画贴在墙上,经常不断的看,从而促使你的行动。
(三)尝试挑战自我:
你越是害怕的事情,你越尝试着去做,一定能改变你自己。比如你有恐高症,你就有间爬高;你羞于讲话,你偏逼自己在会上发言,逼自己坐到显眼处;你胆小,你逼自己去蹦极;你口齿不灵,偏要与之辩论。
(四)待人宽容忍耐: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包容是一种智慧和美德,也是多少成功者的法宝。林肯说:把敌人变成朋友,既消灭了一个敌人,又多了一个朋友。忍耐既是待人之法,又是处事之法。忍是一种眼光和度量,也是一种修养和策略,更是一种智慧。在小事上的忍耐,则是为了大事上的成功。古人云:“小不忍,则乱大谋。”所以说,胸怀有多大,事业就有多大。
(五)真诚奉献爱心:
爱心是积极心态的最佳表现。爱默生说:人类最美好的补偿之一,就是人们真诚的帮助别人之后,同时也帮助了自己。一人为大家,大家为一人,这是人际关系的黄金定律。一个不知道关爱别人的人,也自然得不到别人的关爱。他就享受不了人间的快乐,终日像生活在地狱中。奉献爱心,也还要愉快接受别人的爱心,一个才害怕麻烦别人的人,也常是心态消极的不会奉献爱心者。
(六)做事持之以恒:
1948年牛津大学请丘吉尔演讲,他只用三句话总结了自己的成功的秘诀:第一决不放弃;第二是决不、决不放弃;第三是决不、决不、决不放弃。把走完100里路程当作实现目标,前十里熙熙攘攘、摩肩接踵,50里时就稀稀郎郎、人声寥落,越往后人越少。故,哲学家说:世界上没有失败者,只有放弃者和战死者。
(七)品味享受生活:
做一件事情,你可以高高兴兴地做,也可以痛苦不堪地做,假若我们没法选择不做,就一定要选择快乐地去做。只要你选择快乐,以品味、享受的态度对待事务,任何痛苦都能忍受。比如你坐汽车,觉得无聊,你若以享受的.心态去坐,就会觉得轻松多了;饭菜难吃,你放到嘴里细细的品味,假设那是人间美味,就会觉得别有滋味。要这样相:生活的本来面目就是十有八九是不顺的,我们要“常想一二,不思八九”。
(八)营造人际网络:
任何人的成功,是靠别人的帮助,不管你有多行也不行。谁的人际关系网络大,谁的活路就越多,谁的快乐就越多,谁的成就就越大。据研究表明,人的快乐85%是由人际关系决定的。在知识爆炸、更替频繁的时代,除了业务能力(最基本的能力)外,还必须具备交际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