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十种经典版本的《诗经》,如果选择三种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读本来读,应该如何选?
这十种书可以分为三个级别:第一级最浅,除了《诗经词典》之外,凡是附带译文的,如《诗经译注》等,都是初步读本、粗浅读本;第二级是今人只注不译的,如程俊英的《诗经注析》;第三级是古人注本,其中又分为两种,一种如《诗集传》《毛诗正义》《诗三家义集疏》,它们不是欣赏类而是集注类,注疏内容相对深奥,另一种如《诗经原始》,属于欣赏类,是古人注疏相对浅显的。
这十种书确实照顾到由易到难的各个层次。就我个人而言,是不主张今译的,因为古文译成白话文就没法读了,尤其是《诗经》,翻译成白话文,一点诗的味道都没有了。
如果让我挑三种书,由易到难,第一种是程俊英、蒋见元的《诗经注析》,这是最浅的读本;第二种是方玉润的《诗经原始》;第三种我选三本,分别是《诗集传》《毛诗正义》《诗三家义集疏》,这三本书正好可以相互参照,不能相互替代。因为三家诗和毛诗不是同一派,看法不同,而朱熹的看法与它们又不完全相同。
《诗经译注》在周振甫先生去世后出版,是他最后的一个经典注本。先生另有《文心雕龙注释》等,广受欢迎。他是做编辑的,很能体会读者的需要。有今译,比较贴合原文。读这个注本,能时时体会到周先生那种嚼饭喂人、朴实平易、好学深思的态度。适合初学入门。
㈡ 如何读诗经
就具体阅读方法而言,前人有不少值得我们继承、学习的成功经验。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基本原则,就是孔子所提出的“思无邪”的读《诗》方法,即要从正面理解诗意,不能想歪了,想邪了。《诗经》是中华文明大厦的支柱之一,她与大厦的存在是联系在一起的,如果她歪了,那就意味着大厦倾颓。其次是缩短与《诗经》的时间距离。也就是说,在观念中,不要把她当作古诗,要看作就是自己或身边人作的。即如朱熹所说:“读《诗》且只将做今人做底诗看。”“读《诗》正在于吟咏讽诵,观其委曲折旋之意,如吾自作此诗,自然足以感发善心。”“千古人情不相违”,纵然《诗经》是数千年前旧物,事态万殊,而人的情感反映则与今人无别。在略检注解,疏通大意的基础上,把她的意思品读出来,而后与自己及身边、眼前的人、事、物联系起来,其中的道理、情感自然会汩汩流出,使自己进入情景之中,去体会其心灵的脉动。在这种情景下,你可能会把外在的什么赋比兴之类,统统淡化,而感受的是她的精神力量。其三是静心平读,反复涵泳,不可有丝毫私意掺杂。朱熹说:“读《诗》之法,只是熟读涵泳,自然和气从胸中流出,其妙处不可得而言,不待安排措置,务自立说,只恁平读着,意思自足。须是打迭得这心光荡荡地,不立一个字,只管虚心读他,少间推来推去,自然推出那个道理。”朱熹曾批评人说:“今公读《诗》,只是将己意去包笼他,如做时文相似,中间委曲周旋之意尽不曾理会得,济得甚事?”(上引皆见《朱子语类》卷八十)这就是说,不能把自己的意思强加在诗上,而要通过反复涵泳,让诗意自然流出,而与自己的情感、思想相融汇。王*明《传习录》中有训蒙的《教约》,他说:“凡歌《诗》,须要整容定气,清朗其声音,均审其节调,毋躁而急,毋荡而嚣,毋馁而慑。久则精神宣畅,心气和平矣。”(《王*明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第89页)这是让《诗经》的精神汇入自己血液的一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