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方法技巧 > 审题方法技巧有感作文600

审题方法技巧有感作文600

发布时间:2023-07-03 22:54:51

Ⅰ 话题作文的审题技巧

话题作文的审题技巧

话题作文的审题技巧,关于这个主题相信你已经文思泉涌,作文的写法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作文的同时也是在完善自我,文采是点睛之笔,以下是我辑整理的话题作文的审题技巧,仅供参考。

话题作文的审题技巧1

一、前言

话题作文选材自由,构思空间大,像一个自由灵活的大舞台,因此许多学生以为话题作文不存在审题,只要围绕材料的大致意思就可以了。其实话题作文虽然淡化了审题,降低了审题的难度,但仍需要认真审题的,我们切不可等闲视之。话题作文的审题有哪些技巧呢?

二、解析话题作文的结构

一般话题作文由四个部分组成:即材料语+提示语+话题+要求。例如: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有一位登山者,在途中遇上暴风雪。他深知不尽快找到避风处,非冻死不可。他走啊走啊,腿已经迈不开了。就在这时,脚碰到一个硬邦邦的东西,扒开雪一看,竟然是个快冻僵的人。登山者犯难了:是继续向前,还是停下来援救这个陌生人?心灵深处翻江倒海之后,他毅然作出决定,脱下手套,给那个人做按摩。经过一番按摩,陌生人可以活动了,而登山者也因此暖和了自己的身心。最后,两个人互相搀扶着走出了困境。(这是材料语)

也许不是人人都会碰上这种生死的抉择,但是每个人却常常遇到、见到、听到一些触动心灵需要作出选择的事情。那时,我们大家是怎样选择的呢?又应该如何选择呢?(这是提示语)

请以“心灵的选择”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所写内容必须在这个话题范围之内。(这是要求)

[注意]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题目自拟;④不少于800字;⑤不得抄袭。(这是要求)

许多话题作文没有材料,也有些话题作文有材料却没有提示语,因此话题作文的四个部分,“材料语”、“提示语”可有可无,但“话题”和“要求”是不可少的。其中“话题”是中心,是审题立意的对象。“背景材料”的作用主要是引出话题,同时对话题起注释和说明作用。“提示语”的作用主要是启发审题、立意,打开写作思路。“要求”则是写作时的注意事项,更要仔细审读。

三、话题作文审题的方法

例如:

一只蚌跟它身旁的同伴说:“我感到非常痛苦。我的体内有一个沉重的、圆圆的东西,我遭难了。”它的同伴高傲得意地回答道:“赞美天空,赞美大海,我身体里面毫无痛苦,我里里外外都很健全。”这时,正好一只螃蟹走过,它听到了两只蚌的对话,对那只健全的蚌说:“是的,你的确很健全,然而你的邻居所承受的痛苦,乃是一颗异常美丽的珍珠。”

寓言中的螃蟹把“痛苦”说成是“珍珠”,会引发你想些什么呢?请以“痛苦”为话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审材料,抓关键。 材料是引出话题的由头,这就意味着材料与话题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审题时就不能不仔细推敲材料,尤其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句,因为关键词句往往就是命题者下达指令的最主要载体,抓住了它,审题就有了依托。

这次作文要认真阅读的材料部分是从“一只蚌……一颗异常美丽的珍珠”。非常明显的是螃蟹的话“你的确很健全,然而你的邻居所承受的痛苦,乃是一颗异常美丽的珍珠。”是理解这个材料的关键语句。把“痛苦”看作是“珍珠”就是在告诉读者应该怎样认识痛苦,怎样对待痛苦。直言告诉:痛苦是珍珠。

(二)、审提示,找切入点。 话题作文,都有一段提示性的文字,它往往在材料的后面、“话题”的前面。一定要注意这些提示中透露出来的信息,并加以巧妙地利用。利用好这些提示信息,可以帮助我们轻松地理解话题,从而写出切合题意的作文来。

这次作文材料要认真阅读的提示语是“寓言中的螃蟹把“痛苦”说成是“珍珠”,会引发你想些什么呢?”这一句话。它透露出来的信息是(1)痛苦是珍珠。提示你要正确认识痛苦,不要怕痛苦,痛苦也是好事,痛苦是经历,痛苦是财富;(2)“引发你想些什么”。提示你要写出对痛苦的感悟,要写出你的所思、所想、所感、所经历的。

(三)、要仔细推敲“话题”。 话题作文,总要提供给考生一个话题,我们首先要吃准这一“话题”的含义。这次作文话题是“痛苦”,那究竟什么是痛苦呢?主要从广义去理解:痛苦就是非常难受。痛苦是精神的压力,内心的忧伤,人际关系的紧张,家庭的破裂;是被人疏远,被人欺骗,被人误会,被人奚落;是无法发挥潜能或才华,是潜意识烦躁不安,是童年不幸的遭遇,是生活在破碎的家庭,是失去疼爱自己的父母,是突发的灾难;是欠缺、失望、失败、受挫、患病、焦虑、恐惧、懊悔;痛苦还是快乐的源泉等等。“珍珠”指的是什么,也需要明白。“珍珠”主要是指成功,收获,优秀,安康,幸福,快乐,进步,成长等等。

(四)、要明确记住“注意(或要求)部分”。 在引出话题之后,都有一个“注意”(有时是写作“要求”),对写作做一些限制,诸如写作范围、角度、文体、篇幅等,这些内容我们自然不能忽视。

这个文题中没有直接提“注意”和“要求”,但是也是有的,而且是四点(1)自定立意。(2)自选文体。(3)自拟标题。(4)文章不少于800字。

四、审题误区

误区之一:只见"成功",不见"目标"。

一些作文从宏观的角度表现"成功"的话题,诸如:什么是成功,怎样才能成功,走向成功的道路是曲折的,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失败是成功之母,等等。一些作文从微观的角度表现"成功"的话题,或着眼于内在因素,如:充满自信(信心);勤奋努力;善于思考;目光敏锐;善于发现;敢于拼搏;依靠智慧;有好奇心;勇往直前不怕困难;坚忍不拔的意志;持之以恒的精神;有志者事竟成;发挥自身优势;认真吸取失败的教训……或着眼于外在因素,如:循序渐进;抓住机遇;善假于物;掌握科学方法;虚心学习别人的经验……这些作文,都偏题了。究其原因,是忽视了"围绕贝尔纳的答案"这一要求。贝尔纳的答案是:"成功的最佳目标不是最有价值的那个,而是最可能实现的那个。"实际上,是要求学生以"成功的最佳目标"或"成功与目标"为话题作文。置"目标"于不顾,自然会偏题。

误区之二:强调"实现",否定"价值"。

如果"围绕贝尔纳的答案"作文,但误解了"成功的最佳目标不是最有价值的那个,而是最可能实现的那个"这句话的意思,认为成功的最佳目标不在于有无价值,而在于能否实现;不管是否有价值,最可能实现的目标就是成功的最佳目标。实际上,"成功的最佳目标不是最有价值的那个",其中的"不是"否定的只是"最"而不是"有价值"。卢浮宫收藏的任何一幅画都是有价值的,"离出口最近的那幅画",既有价值,救它又最可能实现,自然是最佳目标。有价值而最可能实现的目标远胜于最有价值却不能实现的目标;当然,毫无价值而最可能实现的目标也是没有什么意义的。

确立奋斗的目标,不能不考虑价值问题,但是,一旦追求"最",目标往往就会悬空,无法实现,因而陷入失败的烦恼之中。曾读过一篇散文,说一群孩子提着篮子在海边捡贝壳,其中有个孩子决心捡最美丽的贝壳。夕阳西下,小伙伴们提着漂亮的贝壳满怀成功的喜悦唱着欢快的歌儿归去,这个孩子还提着空篮孤独的彳亍在沙滩上。

符合要求的审题:其中大多数从肯定贝尔纳答案的角度立意,如:不要好高骛远;理性的确立奋斗目标;目标要切合实际;"价值"与"实现"最佳结合……也有少数从否定贝尔纳答案的角度立意,如:追求最有价值的目标虽败犹荣;不以成败论英雄;失败的英雄;成功的`意义不在于结果而在于奋斗的过程;人生不能没有追求……过了审题立意这个关键的槛,还有几个问题需要注意。

五、注意问题

第一是不要把话题当标题。 话题是面,标题是点、是你文章的眼睛,它传出文章的神情。一个新颖别致的标题可以让读者耳目一新。例如:以“书”为话题,有人的标题是《躺着读书,站着做人》,《书途同归》,《书海拾贝》。

第二是防止跑题。 虽然话题作文可以“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但也不要让人家找不到你,可以在适当的时候回看自己的标题,调整方向。作文所给的材料、提示语对话题也是有限制的,其中是有隐含信息的,并不是只要写的在话题内就行,我们要审出材料中出题人的命题意图,只有把握住了命题意图(换句话来讲,就是参透了命题人让你怎么写,写什么)我们才不会跑题。

第三是防止虚构。 要有真情实意才能感动人,不要漫天胡言,宁愿在朴素中见真情,也不要夸大其词,让人一看就是在唱大戏。

话题作文的审题技巧2

借助课文立意。 如话题“相信自己与听取别人意见”和“看到自己与看到别人”,可以借助苏轼的《石钟山记》“余常疑之”、“余尤疑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想到坚持调查验证以取舍别人的意见;可以借助林觉民的“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借助杜甫“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借助孟子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想到不能光活自己,还要乐于为别人而生为人类而死。

又如话题“遭遇挫折与放大痛苦”和“快乐幸福与我们的思维方式”,可以借助富兰克林在《美腿与丑腿》中所阐述的两种人生态度,想到用阳光心态对待生活。还如话题“水的灵动,山的沉稳”,其哲理苏轼在《赤壁赋》中早已阐述过。他认为,江水“逝者如斯”,月亮“盈虚者如彼”,似乎瞬时都在变化,而实际上“未尝往也”,“而卒莫消长也”,从时间的久远来看并没有发生变化。借此,同样可以产生很多的联想,难审的题也就不难了。诸如此类的课文还有《谏太宗十思疏》、《滕王阁序》、《岳阳楼记》、《五人墓碑记》,梁思成的《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霍金的《宇宙的未来》、鲁迅的文章和古人的诗词等。只要考生学会灵活借助,都可以启发为话题作文立意。

化大为小,小中见大。 既然鲁迅先生可以从战乱迫使人们以低价兑换银票的小事而引出对几千年历史的思考,我们为什么不可以把话题所蕴涵的哲理用我们所熟知的生活小事揭示出来?例如,从自己挨打看到父亲这个称呼的份量;从一个人在物质条件丰裕时始终穿布底鞋,窥探出他心里装着百姓的思想境界等。

变换视角构思。 如话题《人与自然》,一般考生会写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可以由苏轼等文人借自然荡涤自己的胸襟,想到回归自然、淡泊名利。湖南考题中的话题作文以《家庭教育》为题,惯常思路是劝告家长给孩子“民主”、“平等”、“自由”,开笼放雀。有个17岁的女考生却把自己设计成一个10年后的母亲,用写信的方式告诉未来的宝宝,自己准备怎样当家长。视角一经变换,让人眼睛一亮。

辩证判断分析。 话题作文包含的内容很宽,我们主张选其一面,一针见血,主旨突出。但我们所作的判断、分析又必须全面、严密、准确。尤其是关系型的话题,绝不能绝对地肯定一面而否定另一面,分析要合乎生活逻辑,要辩证思维。例如对“退一步想”、“习惯”、“忙”这样的话题,不能简单地肯定或简单的否定,而要结合具体环境、条件或具体对象合理分析。

灵活化用材料。 考生积累的写作材料总是有限的,但是有限的材料如果能灵活转化也能写出新意。如话题《心灵的选择》,有人就写《谏屈原书》,借屈原洁身自好、坚持理想正题反写,讥讽当今一些为满足私欲而出卖灵魂、丢弃人格、践踏原则的人。在写《看到自己与看到别人》时,有考生化用《愚公移山》的故事,用对话的形式将愚公一心为人与智叟一心为己对比。曹操兵败赤壁,落荒华容道,还立马横刀,哈哈大笑。小说本是讽刺他的。但是有学生在写《快乐幸福与我们的思维方式》这个话题时,却用此例来说明人应开朗乐观。他分析道:“曹操比孙权刘备强,强就强在这一笑上,他把战争看成了一种艺术,即使落败,他仍为对手艺术中的不完美处感到遗憾,为自己的发现而自豪,而快乐。”应当说他的这种分析化用就起到了化腐朽为神奇的功效。

选用新鲜材料。 尤其是选用最新的名人材料会产生强烈的新鲜感。如2004年大年三十晚,温家宝总理不在北京观看春节联欢晚会,却赴山西煤矿与工人一起吃年饭,和矿难家属的眼泪流在一起。这个材料如果用在“看到自己与看到别人”的话题作文中,一定会增色不少。

让文题吸引人。 拟一个含有悬念或诗意的文题,文章就等于写好了一半。拟悬念题即是文题中包含问题,如叙写史蒂芬·霍金,题为“人生的斗士”,为什么是 “斗士”?这就有悬念;“福由心生”,为什么“心”可以生“福”?题含诗意,常用修辞手法拟题。如“两扇天窗”喻人才显露的机会,如“明月、黄花”是用诗中意象借代诗人苏轼、李清照,写人物评论;还可以化用诗句或词语拟题。如写坦然、乐观面对挫折,保持平和心态,就化用“警钟长鸣”为“佛钟长鸣”等。

用细节震撼人心。 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精神境界或特定心态,最好用描写把细节放大、定格使之震撼人心,这一点我们在小说名篇中屡见不鲜。

用句式造语势。 文中整句连用或适当使用反问句,可以增强文章的气势和说服力。如有个学生写“托起心中的太阳”,论述改变心态的重要性,他用一组排比句加强语势:“荒芜的田园是多么凄凉,而陶渊明却有‘悠然见南山’的情调意趣;被贬后的生活是多么辛酸,而李白却有‘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博大胸襟;沙场的战争多么残酷,而辛弃疾却有‘醉里挑灯看剑’的杀敌决心;狱中的磨难是多么痛苦,文天祥却有‘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报国热忱。”

真情倾诉自我。 文章流露自己的真情实感,发表自己的真知灼见,才能打动人,说服人。如果没有构思成形,却仓促动笔,生拉硬扯,作文绝不会“出彩”。

现在离高考只有约3周的时间,考生备考话题作文要做好这样几件事:一是重温一下各种常见文体的特点和写作要求,除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三大文体外,还应了解新闻、演说词、广播稿、书信、诗歌、说明书、内容提要等常见文体的特点,建立例文模型;二是从近期报刊上选读20篇左右的时文,关注社会热点,用以积累写作材料,积累人生观、世界观、幸福观、苦乐观和认识论的一些基本观点,并运用来分析问题;三是自拟一些话题,编写作提纲,以提高自己的速构能力;四是收集20则当代名人,尤其是着名政治家、科学家、文学家的典型生活事例,找到使用这些材料的不同角度,以便从容应考。

话题作文的审题技巧3

“话题”即谈话的中心。以所给的话题为中心,并围绕这个中心内容而进行选材写出的文章就是话题作文。话题作文和命题作文相比,给予同学们写作的空间更大。话题作文的题目本身一般由三部分构成——材料、话题、要求。同学们在审题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材料对于话题的引导和限制作用,并看清有关字数和文体的具体要求。

请同学们看下面两个例子:

知识好比宝石,求知如同采金。在一个人成长的过程中,求知的体验常伴你左右。悬梁刺股、囊萤映雪是一种求知,李白、徐霞客漫游名山大川是一种求知,陈景润攻克哥德巴赫猜想是一种求知,学生学做家务事是一种求知,甚至五岁的小孩趴在地上观察蚂蚁搬食也是一种求知……对于求知你或许有难忘的经历,或许有深切的感受,或许有独到的认识。

请以“求知”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文体自选。

遇到这个题目后,我们首先应该分析它的材料部分,同学们头脑当中一定要形成这样的意识,材料中的每句话都对自己有提示作用。第一句话通过比喻的修辞手法揭示出了知识的价值和求知的重要意义。第二句话实际上是想要调动同学们积极地去思考日常生活中求知的经历。后面几句话实际上是帮助我们开阔我们的思路,不要将求知仅仅理解为获得书本知识,实际上求知的内容是相当广泛的。最后几句话实际上是引导我们选择文体,有难忘的经历实际上可以写成记叙文,有独到的认识自然可以写成议论文。

第二个例子是这样的:

徒弟去见师傅:“师傅!我已经学足了,可以出师了吧?”

“什么是足了呢?”师傅问。

“就是满了,装不下去了。”

“那么装一大碗石子来吧!”

徒弟照做了。

“满了吗?”问。“满了!”

师傅抓来一把沙,掺入碗里,没有溢。

“满了吗?”师傅又问。“满了!”

师傅抓起一把石灰,掺入碗里,还没有溢。

“满了吗?”师傅再问。“满了!”

师傅又倒了一盅水下去,仍然没有溢出来。

“满了吗?”

以“满”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文体自选。

这个话题实际上难度并不是很大,从情节上分析我们很容易把握住它的实质,那就是为人不能自满或学无止境。但具体写作的过程中有不少同学想要反向立意,那就是知足常乐,这个立意看似没有脱离话题“满”,但却忽视了材料对于话题的限制作用,导致在审题上出现了偏差。

总的来说,近几年的高考作文选择了不同的命题作文的形式,所以同学们唯有熟练掌握各种类型的作文题目的审题方法,才能做到成竹在胸,为作文成绩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习作点评

灯塔·孤舟·游船

佚名

社会浮华多变,如波澜壮阔的大海。有的人是灯塔,固守在自己的脚下;有的人是“不系之舟”,随水而去;有的人则是游船……

官场黑暗,舞弊成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潜便“怒辞平章令”,从此伴桑径乐篱而眠;耻入腐朽王朝,“迂疏漫浪”的吴承恩遂“拂袖而去”。他们是灯塔,在混浊的世间孤独坚守的隐者,是浊浪滔天的海上屹立的灯塔。诚然,于那个黑暗的年代,他们的高洁令我们敬佩,然而,对于今天的社会呢?

我们在高速发展的当今社会,仍能做那样的一座灯塔,隐居世外,避世桃源吗?当然不能。“外化而内不化,外圆而内方”。融入这个社会是我们必须要做到的。

那么我们是该做“不系之舟”吗?很多人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中迷失了自己,随波逐流。他们溜须拍马,只为步步高升;他们铤而走险,只为一己私欲;他们圆滑世故,从无半句真言。他们像“不系之舟”,毫无原则;像泛滥的洪水,让道德与责任处处失守。他们“内外皆化”,让那个包装了的虚伪的自己逐步蚕食了那个内在的真我。他们的人生也终将像海上的孤舟,最终不知会漂到何方。

而有些人则是游船,有自己明确的方向,却又不止步于原地,动力十足的航行于大海之上,于是他们便在人生的路上高歌猛进。

他家财万贯,是着名的商人,却没有身陷商场洪流,终日为金钱奔波。他又是一位考古学家,发现了两座爱琴海古城,为考古界树起了一座丰碑。他就是谢里曼。“我的梦想一直是想当一位考古学家。但是我知道考古是需要大量资金与技术支持的。考古不是与社会脱节的一个人的探索。”谢里曼拥有两个自己,一个是外在的商人,一个是内在的从不忘记梦想的考古学家。内在的自己指明方向,外在的自己不断拼搏,人生的游船怎不会扬帆起航?

每当想起孟乔波,我记起的不是她那遍及亚洲的茶庄,也不是她庞大的资产,而是她始终萦绕茶香的心。“我永远是卖茶的。”她总是这样说。经商几十年的她,从来不曾改变爱茶的初衷。“我想让咖啡的国度也萦绕茶香。”这个梦想为她人生的游船指明航向,无论激流险滩,人生的游船总是不曾偏离航线。内在的真我从不迷失于物欲横流的“商业战场”。

灯塔,过分执着。孤舟,毫无原则。游船,“内外兼修”。柳宗元曾说“为人,应外圆内方”。让外在的自己干练坚强,内在的自己坚守梦想,把握好人生的游船,针对自己。

点评:

本文构思精巧,选用“灯塔、孤舟和游船”三样事物作为三种对待自己的不同态度的载体:灯塔,过分执着了;孤舟,毫无原则;游船,“内外兼修”。并采用欲扬先抑的手法,先否定灯塔和孤舟,认为这都不是“慎对自己”,只有游船的内外兼修才是真正的慎对自己。思路清晰,层层深入,值得借鉴。

此外,选材上,并没有把“自己”局限为“作者本人”,略写陶潜、吴承恩,详写谢里曼、孟乔波,拓展了写作构思的空间,充实了文章的内容。

语言上,比喻、引用、排比等修辞方法俯拾皆是,文采飞扬。确实堪称考场上的上乘之作。

Ⅱ 快速作文审题的四种方法

快速作文的特点是一个“快”字,它要求迅速准确地审题立意,快速高速地构思成文。因此,作为作文第一步的审题就显得尤为重要,作文审题的准确与否,就直接决定了文章质量的优劣,写作的成败。要想准确无误地审清题目,就要掌握一些审题的方法,这样才能为顺利成文打好基础。下面就介绍四种审题方法

1.审清“标志”,确定文章体裁。

审题首先是确定文章体裁,一般情况下,每种体裁的文章,都有它自身的“标志”,抓住了显现体裁“标志”的关键词语,就可以确定所给题目属于哪种体裁,应写成什么体裁的文章。

记叙文的“标志”常见的有“回忆”、“记……”、“……的事”、“……的生活”、“……的人”等。如《回忆我的母亲》、《记我的同桌》、《一件有教益的事》、《我的中学生活》、《值的赞美的人》。

说明文的“标志”主要有“介绍……”、“……的自白”、“……的话”、“……的制作方法”等。如《介绍一本工具书》、《蜜蜂的自白》、《秋天话菊花》、《西红柿酱的制作方法》。

议论文的“标志”主要有“说”、“议”、“谈”、“论”、“评”、“辨”、“驳”、“从……谈起”、“从……说开去”、“由……想到的”、“……的启示”、“读……有感”等。如《说谦虚》、《谈骨气》、《“友邦惊诧”论》、《读〈荔枝蜜〉有感》、《由“愚公移山”想到的》。

2.审清题目要求,确定文章范围。

审题不仅要确定文章的体裁,还要确定题目所划定的范围。在题目所给的范围内选材,才能使文章内容切题,重点突出。这种审题方法既适用于记叙文,也适用于说明文。

以记叙文为例,记叙文的题目范围主要分为两大类,即写人记事。题目划定的范围不同,选材的侧重点就不同。

写人的记叙文要侧重于人物形象的.描绘,要着重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道德情操,性格特征等,并适当地运用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方法,穿插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来刻画人物。如《我的老师》、《妈妈》、《我尊敬的一个人》、《英雄》等题目都可以写成写人的记叙文。

记事的记叙文要扣住记叙的要素来写,把记叙的诸要素交待清楚,把事件的脉络及发展过程叙述明白,使读者有个清晰完整鲜明的印象。如《童年拾趣》、《挫折》、《难忘的一节语文课》、《成功的喜悦》等题目都可以写成记事的记叙文。

3.审清题目“题眼”,确定文章重点。

审题还要根据题目所给的条件来确定文章的重点,而确定文章重点的关键就是抓住题目的“题眼”,“题眼”是题目的灵魂,是题目的核心,把握住了“题眼”,也就把握住了文章的重点。如《我钦佩的一个人》与《我喜欢的一个人》,二者的内容虽都侧重于写人,但“题眼”不同,就决定了选材重点不同。前者的“题眼”是“钦佩”,后者的“题眼”是“喜欢”,两篇文章的重点分别为“钦佩”、“喜欢”,两篇文章的选材也要从“钦佩”和“喜欢”入手。

如何抓“题眼”呢?

一般说来,题目是主谓句,“题眼”往往在谓语或谓语中心词上。如《我赞成这件事》,“题眼”是“赞成”,重点就要扣住“赞成”来写,文章也要围绕着“赞成”展开。

如果题目是动宾短语,“题眼”往往在动词上。如《过生日》,“题眼”是“过”,文章就要写清“生日”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或气氛中“过”的,是怎样“过”的。

如果题目是偏正短语,“题眼”往往是定语或状语。如《课余生活》,“题眼”是“课余”,要写出课堂学习生活之外还有哪些生活及这些生活带来的乐趣。

4.审清题目因素,确定文章内容。

有些题目所给因素较少,表意也比较概括宽泛,有的甚至抽象朦胧,这就给审题增加了难度。这类题目常常是由一个词构成,学生遇到此类题目往往无从下手。对于这类题目,只要审清已知因素,并在已知因素上增加相关连的新的因素,就能准确地确定文章的写作内容,题旨就能清楚地显现出来,审题的困难就会迎刃而解了。如《成功》这个题目的已知因素只有一个,即“成功”,意思比较概括笼统,如果在“成功”这个因素上增加几个相关因素“谁成功了”,“什么事成功了”、“怎样成功了”,文章的写作内容就具体了。同样《笑容》、《失败》、《过错》、《忏悔》、《欢乐》、《渴望》等题目都可以用这种方法审题。

Ⅲ 作文如何审题8个方法

作文如何审题8个方法如下:

1.话题式 材料作文 ——从话题入手确立主题。

作文材料围绕一个话题展开的,称为话题式材料作文。这类材料作文,“话题”是核心,材料可以围绕话题摆出一些现象,或者对话题进行解说、阐述,或者是对话题的引出做铺垫等。从写作的角度看,材料是次要的,考生应该抓住话题,谈自己对话题的看法,由此确定 文章 的主题。

2. 故事 性材料作文——从故事主旨入手确立主题。

材料作文是一则故事,话题不明显,也没有论述性的语句。考生必须认真研读材料,通过故事的人物、情节等,把握材料的主旨,以材料主旨作为构思的切入点。当然,对于故事所表达的主题(思想情感),考生可以赞成,也可以反对,还可以对文中表达的思想进行辩证的思考分析。

3.人物品格类材料——从提炼人格入手确立主题。

以表现人物品格为核心的材料,可以透过人物语言、行为,或者其他人物的评价、命题人的提示等,提炼其人格精神,可以是诚实、善良、宽厚等高尚人格,也可以是虚假、自私、忌妒等人格缺陷。考生作文立意,表达对某种人格的看法,主旨就是符合题意的。

4. 名言 警句类材料——从 句子 含意入手确立主题。

名言警句材料,要从句子的含意入手确定文章立意的方向,而句子含意的理解往往需要抓住关键词意义、比喻意义、象征意义等。

5.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误区。

1.撇开材料,另起炉灶。材料是考生思考的起点,是作文立意的依据,如果作文撇开指定的材料,另搞一套,就会被评卷老师判为“不符合题意”。

2.抓住一点,不及其余。一是没有抓住材料的关键,放过了材料的根本,从一些枝节入手,结果写出来的文章与命题要求或者擦边而过,或者相去甚远。二是涉及两个概念或事物关系的材料,只就一个方面论述,缺乏辩证思维的眼光。

3.中途易辙,偏离题意。开篇能引入材料,依题行文,但由于对材料理解不深刻,在论述的过程当中,横生枝节,将立意引入了歧途。

2高中语文作文审题技巧

审题

1、审题目。本次作文为导引式命题作文。从题目来看,命题采用两个词语,中间用“和”等连接,这两个词语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属于关系型命题作文。“你和我”这种关系比较复杂,可以理解为并列关系、互为因果的关系、互为条件的关系、对立统一的关系等。

所以,首先确定主旨时不能偏指一方。有不少考生只写“你”,不写“我”。有的则相反,只写“我”,不写“你”,显然都不符合命题的要求。

其次不能孤立地理解两个概念。有些考生虽然也说到了两个概念,但没有阐述两个概念间的关系。这样文章的观点就不明确,更不用说其他了。

2、审导语。导语是给考生提供思维方向的。如“与自己有某种关系的人、事、物、景”,其中“自己”就是“我”,“人、事、物、景”都可以说是“你”。四个“无论”告诉我们,与“我”联系的“你”可以不受任何限制。“有时我看你时很近,你看我时却很远”,则给人以哲理的启示。

3、审虚实。“你和我”可以说是虚实结合,虚实相生的。因为是人称代词,所以可以写现实生活中实实在在的“你”和“我”的故事,论实实在在的“你”和“我”的理,“父亲”“同桌”“友人”等,

来抒写动人心魄的亲情、友情乃至书写美好纯真的爱情等。但从导引语看,又可以采用第二人称拟人手法虚写。虚指时,“你”就应该是一个抽象的事物,或超越时空限制的事物、人物。如祖国、历史、书籍,也可以是理想、信念、追求等,非常发散。

“你”也可以是某个历史人物,如李白、杜甫。“你”也可以是某个文学形象。由虚处着墨,写我怎样了解某位历史名人,怎样了解某部文学名着主人公,怎样了解神话 传说 中的人物甚至外星人;怎样了解历史。也可以写我怎样与“诚信”联手,或与“青春”邂逅等等。

阅读全文

与审题方法技巧有感作文600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快速背知识的方法 浏览:651
硒鼓用什么方法打不开 浏览:661
如何学好语文教学方法 浏览:561
等差的最佳方法 浏览:966
失眠恢复训练的方法 浏览:235
高三升学最佳方法 浏览:188
租赁车的技巧和方法 浏览:609
房屋用粘钢方法加固如何检测强度 浏览:578
食用油哪几重提炼方法 浏览:690
手机检测手机真假有几种方法 浏览:969
氧传感器检测方法深圳 浏览:452
子类调用父类方法时如何处理变量 浏览:422
番茄豆苗种植方法 浏览:595
手环检测仪使用方法 浏览:384
正确发声训练方法 浏览:56
东莞哪里有塑料内饰划痕处理方法 浏览:373
浴室肌肉锻炼方法 浏览:756
如何diy扎染方法图解 浏览:377
13儿童鼻窦炎治疗方法 浏览:623
除了测纸还有什么方法确定怀孕 浏览: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