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熬中药的讲究和服用方法
要选好煎熬中药的容器
煎熬中药最好是沙锅,陶瓷瓦罐(铝制品、搪瓷器也可用),忌用铁器。因为陶瓷化学性质稳定,在药物水煎复杂的化学应中,不会“干扰”药物的合成与分解,导致影响药效。而我们常用的铁锅容器在药物煎煮过程中,极易同中药内所含的鞣酸质、甙类等成份起反应,造成药物的疗效降低或失效,以至发生反作用,所以不宜使用。
中药的'煎法
一、煎药容器以砂锅、搪瓷器皿、不锈钢为宜,严禁用铁器。
二、中药入煎前应先用冷水浸泡20分钟左右。煎药用水量一般以浸过药面1-3厘米。大剂量和松泡易吸水的药物可适当增加用水量。
三、煎药时间应根据药性而定,一般药为30分钟。解表药、清热药、芳香类药物不宜久煎,沸后煎15-20分钟。滋补药先用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慢煎40-60分钟。煎药时要搅拌药料2-3次。每剂中药一般煎二次,第二次煎时间可略短。
四、煎药量:儿童每剂50-100毫升。成人每剂150-200毫升。
要掌握服用方法。
中草药有“冷服”、“热服”之说,服药时间也有讲究。
温服法:即药液不凉不热时服用,一般药物和补药多用此法。
热服法:趁药液比较热时服用。热服可发汗解表,治疗内寒症,可助祛除沉寒痼疾,寒药热服可治假寒真热证。
寒服法:将药液放凉或冷藏后服用。此法用于治疗内热症,寒服可助清解热毒。
顿服法:即一次将药服完,能迅速发挥药效,适用于治疗重病和胃肠道疾病。
频服法:即数次频饮或含咽,此法多用于咽喉疾病。
冲服法:因沉香、木香等芳香药久煎影响药效,故先将药物置入杯中,趁热将汤药冲入杯内,温浸片刻后再服之。
调服法:此法多用于犀角、羚羊角、牛黄、田七等药物。一般将这些药物另行研成粉末,用适量汤剂调和或用水、酒、醋、蜂蜜、蔗糖等调匀服下。
送服法:丸、散、丹、膏等用温开水送服;祛寒药用淡盐水送服;活血化淤药用酒送服均可助药效。
含化法:将药丸或药片含在口中,让其逐渐在口中溶化,以发挥疗效。
空腹服法:空腹服药就是在饭前半小时或饭后两小时服药。主要用于驱虫、攻下或治疗四肢血脉病。
饭前服法:饭前30-50分钟服药,治疗虚证和肠胃病时常选此法。
饭后服法:饭后15-20分钟服药,治疗心肺疾病时常选此法。
解表药一般宜温服,为了达到发汗的目的;解毒药、止咳药、清热药则应冷服;滋补药宜空腹温服,易于消化吸收,但量不宜太多;安神药在睡前半小时,以加强药物作用;脾胃虚弱者宜饭后服药,对胃肠有较强刺激的药物更应饭后服;泻下药须空腹时服,而不宜于夜间服用,大便通畅后则应停药;呕吐病宜少量多次饮药,减轻胃的负担,或先服姜汁少许,以降逆止呕;中药不宜用茶水和乳汁送服,因茶叶、乳汁易和某些药物发生化学作用,降低药效。
特殊药物的煎煮方法
1) 先煎 先煎的目的是为了增加药物的溶解度,降低药物的毒性,充分发挥疗效。①矿石类:贝壳类、角甲类药物,因质地坚硬,有效成分不易煎出,必须先煎。②有毒的药物:如乌头、附子、商陆等等,要先煎1~2小时,先煎、久煎能达到减毒或去毒的目的。③某些植物药:如天竺黄、火麻仁、石斛、只有先煎才有效。2) 后下 后下的目的是为了减少挥发油的损耗,有效成分免于分解破坏。①气味芳香,含挥发油多的药物;②不宜久煎的药物3)包煎 ①花粉类药物;②对含淀粉、粘液质较多的药物如车前子在煎煮过程中易粘锅糊化、焦化,故需包煎。③对附绒毛药物,如旋覆花等,采取包煎,可避免由绒毛脱落混入汤液中刺激咽喉,引起咳嗽。4)烊化冲入 对于一些胶类或糖类,粘性大,如阿胶、鹿角胶、蜂蜜、饴糖等等,宜加适量开水溶化后,冲入汤液中或入汤液中烊化服用。如若混煎,会导致药液的粘性大,影响其它成分的溶出,胶亦受一定损失。
一副中药应该煎煮几次为好?
一般而言,一副中药在煎煮两次后所含的有效成分已大为降低,故以煎煮两遍为佳。但对于药量较大的处方,在两次煎煮后可能存留的有效成分较多,可再煎第三遍,改为一日3次服用,以节约中药资源,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可提高疗效。
喝中药的禁忌及注意事项
喝中药的禁忌,虽然在现今这个社会,西药的种类繁多,但是还是不少疾病需要喝中药来治疗,中药并不是西药那么普遍使用,那么喝中药的禁忌有哪些呢?这也是很多人关心的问题。以下就给你详细介绍一下:
一、在服用中药的时候千万不要喝浓茶,因为茶叶里含有鞣酸,如果与中药同时服用的话会影响人体对中药中有效成分的吸收,减低疗效。
二、在服用中药的时候千万别吃吃萝卜,因为萝卜有消食、破气等功效,特别是服用人参等滋补类中药时,吃萝卜不仅会降低补药的效果,还有可能影响药物的补益作用。
三、消化道疾病如肝炎、慢性胃肠炎病人,在服用健脾、温胃和胃药的时候,千万别吃大蒜。因为大蒜里面含有大蒜素能刺激胃肠黏膜,使所服的中药不能有效地发挥治疗作用。
四、服中药煎剂及丸药的时候,不宜吃生、冷、油腻的食物。因为生、冷类食物不但刺激胃肠,而且还影响胃肠对药物的吸收,油腻食物不易消化和吸收,而且油腻食物与药物混合,更能阻碍胃肠对药物有效成分的吸收,从而降低疗效。
此外,患有疮、皮肤病人忌食鱼、虾、蟹及羊肉、猪肉等食物。水肿患者忌食食盐。肝炎患者忌食辛、辣、油腻。
2. 中草药的使用方法
白果,植物名就叫做银杏,别名叫做银杏肉。土名叫做白眼树、灵眼、公孙树。产地在郊区县区有栽培,药用部分是种子仁。采收季节在九到十月份采收种仁,十到十一月分采收叶,或者收集经霜自己打落的。加工贮藏,果实在采收之后,需要放在地上或者放在缸内,使得外皮腐烂,洗净之后取出核仁,晒干。放在干燥处,防止发霉,用的时候敲碎就可以啦。性能,甘苦涩平,有小毒。止咳平喘,止白带。主治用法,咳嗽气喘、白带,以上病患者用量是一钱五分至三钱,或者也可以五只至十只,有毒不宜多食,连壳打碎,煎服。
枇杷叶,植物名叫做枇杷,产地一般在市区郊区均有栽培,药用部分是叶子,可以全年采收,因为采收季节为全年。怎么样加工贮藏了?刷去叶子背面的毛,切断晒干。主治用法是,咳嗽痰多,气喘,可以配合旋复花或者佛耳草等同用,治疗慢性气管炎、咳嗽气喘、痰多弊顷祥、口苦或者感觉很渴,可以配合冬桑叶、车前草、天浆壳、天花粉同用。以上病症为用量三钱至五钱,用纱布包着煎服。
谷芽,植物名叫做稻子,就是我们常见的农家种的那种稻子,背面叫做稻芽。用它来制作药材,该怎么加工呢?加工好之后又要怎么保存呢?我们的祖先想到了绝好的方法,将谷子用清水掏干净,在水中浸一天左右,之后撩起放在萝之内部,用湿布盖紧了,每天淋水数次,使得其出芽达到两分长,然后晒干。筛去灰屑,放入瓮内,防止老鼠偷吃。
大麦芽,植物名叫做大麦,别名叫做麦芽。怎么加工呢?就像谷子一样,将大麦用清水掏干净,在水中浸一天左右,之后撩起放在萝之内部,用湿布盖紧了,每天淋水数次,使得其出芽达到两分长,然后晒干。筛去灰屑,放入瓮内。它的性能租搏是甘咸微微发寒。可以健胃消食、消化、回乳、消暑。乱吃乱喝引起的食物集聚不消化,胃部腹部感觉闷饱,可以配合焦山楂一起,三钱至五钱来服用。
莱菔子,大家知道这是什么吗?我告诉你,它就是我们吃的萝卜,现在您应该知道了吧。植物名叫做萝卜、莱菔。别名叫做萝卜子、药用部分是它的种子。不是什么都是能当药的。乎乱采收季节在每年的五月到六月份,采收种子和老根,在十月到十一月份采收茎叶。加工贮藏,种子,在加工时出去泥屑杂质,洗干净之后晒干。注意防虫,用的时候打碎。叶子注意防止发霉,要经常翻晒。
老君须,植物的别名叫做松萝或者是云雾草。它的药用部分为全草皆可药用。性能为甘寒苦。止咳平喘、活血通络。主要可以治疗以下病症:肺结核、哮喘、风湿疼痛、三钱煎服就可以。如果外用可以治疗溃疡。这种植物在湖南、湖北、四川等地又叫做“海风藤”。
3. 使用中药的正确方法步骤
用药时间。不同功效的药物,服药时间也不同。
1,生津润燥、清暑解热药宜频服;
2,健胃药宜饭前服;
3,消食药宜饭后服;止泻药宜及时给药,中病即止;
4,滋补药宜空腹服;安神药宜睡前半小时服用;
5,峻下逐水药宜清晨空腹服用;润肠通便药宜空腹或半空腹服用。
服药次数。汤剂每日一剂,煎煮两次,分两次服用,上、下午个一次;某些滋补药也可以煎三次,每日服2-3次。
服药温度。
1,温服。多数药物为温服;
2,热服。辛温解表药或大寒证宜热服;
3,凉服。真寒假热证或大热证宜凉服。
特殊送服方法。
酒送服:治疗气滞血瘀、风湿痹症等的中成药可用酒送服,疗效更好。
蜂蜜水送服:可润肺止咳、润肠通便。
米汤送服:补气、健脾、养肠、利小便的中成药都可米汤送服
4. 使用中药有时需要自己煎药,有哪些煎药的方法和常识
中医文化博大精深,对于一些亚健康人群和患有慢性病的人,就可以吃中药来调理身体,它对身体的副作用要比西药小太多了。如果长期服用中药,我们就需要面临煎药的问题。那么中药到底该如何熬制,有什么需要注意斗并的地方呢?
煎药时一定要盖上锅盖,首先,盖上锅盖可以使中药在煎煮过程中更好地发挥功慎正效。也是为一些容易挥发的中药盖上锅盖可以防止中药的药效挥发。盖上盖子可以使汤变稠。 应该注意的是,一些有毒的草药可以先打开锅盖煮,然后在毒性挥发后盖上锅盖,这几乎和其他草药一样多。此外,如果你担心被锅盖盖住的药会被煎糊,你可以用筷子把锅盖搭起来,这样就不容易烧锅,充分发挥药效。
所以啊熬制中药也是有很多门道的,任何的细小差别就会造成药效的不同。所以大家在熬药的时候一定要仔细小心,全程照顾好药锅,尽量不要中途走开哦。
5. 怎样吃中药才正确
喝中药期间,首先要忌口,其次我们要按照医生要求的煎煮方法和服用方法。
喝中药我们同样需要按照医生要求煎煮和把握喝的量和方法。中药是很多草药在一起的,为了达到疗效,有些要需要提前泡,有些药不能同时煮,所以我们要按照中医的要求来煎煮,再就是很多人认为既然喝了中药,那就多喝一点,对治病有帮助,但是我们有时熬出的中药并不是越多越好,俗话说的好有效一口药,说明喝中药的量并不是决定治病的关键,不能在煮的时候放很多水,然后煮出来每次喝一大碗,而是要根据医生的药方和煎熬的方式方法和病理来决定的。而且有的重要是需要空腹喝,有的是需要饭后喝,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事情。所以我们在喝中药的时候一定要遵医嘱,而不能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喝。
6. 如何煎中药及正确服用方法
前言
中药饮片,是近代对中药的称谓,明以前称为本草。中药治病靠的是四气(寒热温平)、五味(辛甘酸苦咸)。所以正确的煎药及服药方式,能够有效的帮助药物吸收,达到应有的药效。
怎样煎中药,取决于药物本身的特性,简单的说,可以根据治疗的疾病类型来分类。
煎中药最好是 自己亲自煎,静心服气,也是治疗的一部分,同时也是一种修行 。不建议代煎或者用电锅煮。除非电锅可控制火力及时间。
(一)煎药准备
1、煎煮器皿
最好选用砂锅,次之不锈钢、玻璃、陶瓷,忌金属器皿铁锅。
2、泡药
煎煮前要泡至少30分钟,药物充分溶解后,再煎药。脂溶类药物的药引是醇类。
(泡药的水直接煎煮,不要倒掉)
中药最好不要洗,粉类药物会被洗走。若洗,可快速用水过一遍。
(二)煎药时间及顺序
1、解表类(针对外感疾病)
药性,辛,发散。
煎煮时间不宜太长,以武火急煎15-30分钟为宜,否则药效过于挥发。
2、调和类(多用于中焦疾病,调理气机,疏肝、理气、散瘀等)
煎煮时间30-40分钟,先武火,开后改文火。
3、补益类(人参、鹿茸等)
煎煮时间40-60分钟,先武火催开,改文火慢煮。
4、混合类
(1)先煎。
若调和类药物和补益类药物混合,则补益类单独拿出来先煎30分钟,然后再将调和类放入煎30分钟。也可以补益类单独煎60分钟,调和类单独煎30分钟,最后将两组药汤混合。
(2)后下
若混合类与解表类药物混合,则解表类药物后下。即先煎调和类,15分钟后,再加入解表类。
5、特殊芳香的草本,如薄荷等,后下,防止过于挥发。
6、矿石类药物,如龙骨、紫石英等,先煎。
(三)煎煮过程
通常为二煎。
泡药时,先将中药放在锅底,清水高于药表面一拇指,泡30min后,若水被药物吸收,则再加一公分的水。具体情况,也要根据锅的孔径酌情处理。衡量的标准是不要糊锅。
一煎30分钟,以出药汤150ml为佳。
二煎放温水或开水,20分钟,出药汤150ml。将一煎、二煎的药汤混合,再分两次服用。
通常情况下,若一煎40分钟,二煎30分钟;若一煎30分钟,则二煎20分钟。煎煮时间从开锅后算起。
特殊的:烊化,胶类,如阿胶等,需要敲碎,用凉白开泡,调开,再与煎好的药汤一起服用。
冲服,粉剂类,如三七粉等。
(四)服用方法
若疾病偏于上焦、外感,则饭后服药。若偏于中、下焦,则饭前服药。
若药物刺激胃,即使经过炮制,也要饭后服用。若胃肠敏感,喝了中药不适,也要饭后服用。
通常,解表类,发汗的,要温服或偏热服用,增加解表渲散作用。清下类药物,可适当凉服。
需要温服的药物,凉了加热,最好是见开,次之隔水焐,再次微波炉加热。
补充
固元膏制作(一定要买上等阿胶,左上角有银质商标的东阿阿胶)
1、阿胶敲碎,凉白开泡一晚上;
2、等量核桃、黑芝麻,炒香后碾碎;
3、枣,去核剁成枣泥;
4、将核桃、黑芝麻、枣泥倒入阿胶中搅拌;
5、加入适量冰糖;
6、放在带盖容器中,上锅蒸1小时。(一定要带盖,否则水蒸气进入会窜味,也影响营养价值)
冬季适合吃固元膏,中后期孕妇若缺血,也适宜吃。
7. 中药怎么煎服,掌握方法药效好,赶紧收藏
几千年来,中医药护佑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简单的几味草药,煎煎煮煮就成了治病良方。
煎药,似乎早就成了中国人刻在骨子里的一种技能。
不过,煎药这事并没有我们想象得那么简单!
煎药器具要选对
选择煎药器具有讲究,首选化学性能稳定、不易与药材起化学反应的瓦罐、砂锅、陶器等器具,从而保持药物的固有性质,保证药物的疗效。
金属器皿化学性能活跃,在煎药时极易与中药发生化学反应、改变药物性能,甚至是产生不良反应,不利于人体 健康 。
如果大家觉得炉火煎药太过麻烦,那么如今市场上常见的家庭煎药锅也是不错的选择。
煎药用水要加够
水是煎制汤剂的主要溶剂,生活饮用水可作为煎药用水,最重要的是水质洁净,不含混杂物质,没有咸苦味。
煎煮汤剂用水量的多少,直接影响煎药的质量。
一般来说,煎药加水时,可以先将药材放置在煎药的容器内,加水至超过药材表面2~3厘米为度。
对于草药用量特别多的药剂,加水时药物会浮在水上面,可用手指或手掌测量,水量以浸没手掌为度。
二次煎药的用水量应适当减少,但仍需加水至超过药物表面。
煎药用火
凡是能用来煮饭烧菜的火都可用作煎药,重要的是要掌握好火候。
火候,即火力的大小,有“文火”“武火”之分。文火即火焰较小的火,火的温度较弱,煎药时水分蒸发缓慢;武火,即火焰较大的火,火的温度较高,煎药时水分蒸发较快。
一般来说,煎药应遵循“先武后文”的用火原则。
水沸前用武火,使水很快沸腾,然后改用文火,保持微沸状态,减少水分蒸发,更利于药物成分的煎出。
有些药剂虽用文火煎熬,但药汁仍会溢出锅外,则应换一个容积更大的煎煮器具。
煎药时必须加盖
如文火煎药不予加盖,遇草药比较多的药剂,药汁就滚涨不起来,往往会出现上面的药已胀燥,下面的药则呈枯焦的现象,而加了盖就不会出现这种现象。
煎药时,人不可随意离开,除了要翻动药材使其受热均匀外,如果煎药的时间未到,却发现水已经很少的时候,可以加水续煎。
煎药时间
一剂药究竟要煎多长时间,一般以耗水量多少来计算。
煎药时间的长短,取决于药材的性能及加水量的多少,同时也与火力的大小有着密切的关系。
一般来说,大火煮沸后改小火煎煮的时间应遵循如下规律:
解表药——第一煎10分钟,第二煎5分钟。
一般药物——第一煎20分钟,第二煎15分钟。
滋补药物——第一煎40分钟,第二煎20分钟。
煎药过程
浸泡:煎煮前,加冷水至没过药材,冷水浸泡30~60分钟。
第一煎:将上述药、水用大火煮沸后,改小火煎煮,完毕后趁热过滤留取药液。
第二煎:继续在药渣中加水(冷热均可),超过药渣表面1~3厘米。大火煮沸后,改小火煎煮,趁热过滤留取药液。
合并药液:合并两次药液,约400毫升,分两次服用,每次200毫升,小儿减半或遵医嘱。
煎药须知
煎药要做到一副一煎,煎后即服,不能一次煎煮多副,一放好几天。
汤剂的煎出总量要按照病人的年纪、体质强弱、病情和医嘱而定,不能千篇一律,一成不变。
对于一些标注了先煎、后下、包煎、冲服等标识的药材,要遵医嘱处理。
此外,煎药的目的是提取药汁,每次煎药完毕,务必要将药汁榨干滗尽。
一般来说,在滗药时我们可将药锅盖盖紧,一侧边上留一条缝,右手捏锅柄,左手按住锅盖,把锅子倾侧,药汁就流出来了,一直等到药汁流尽。
若药渣内还含有好多药汁,可用比药锅锅盖小的盖子挤压药渣,或将药渣倒在洁净的纱布袋内绞之,挤出余下的药汁。
服药方法
1. 服药时间:一般宜饭前或饭后半小时左右服用。滋补药宜空腹服,安神药宜在睡前服,急病不拘时服。特殊服药时间请遵医嘱。
2. 服药方法:汤剂一般温服,一日一剂,一剂服2~3次,或遵医嘱。
3. 注意服用技巧:为了避免浪费,一剂中药建议可煎煮2-3次,一日三次服用。如果有恶心、呕吐时应少量服,可减少对胃部的刺激,不致药入即吐。
注意忌口
服中药时最好忌食生冷、辛热、油辣、腥膻有刺激性的食物。
中药材的煎煮和服用方法直接影响药效,如您对中药的煎煮有更多疑问,应向您的中医师或中药师询问。
喝中药的最佳时间
选择正确的服药时间,才会得到最佳的治疗效果,对中药更是如此。服中药的时间要根据病情和药物的性质来定。大多数药物宜在饭后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服用,尤其是健胃药(如补脾益肠丸)和对胃肠刺激性较大的药物(如甘露消毒片);
补益药:宜饭前服,可提高疗效;
开胃药:宜饭前服;
消食药:宜饭后服;
通便药:空腹或半空腹服;
安眠药:睡前1-2小时服用。安神类中药应在睡前服用;
驱虫药(如乌梅)和泻下药(如大承气汤):则空腹时服用较好;
平喘药:哮喘发作前2小时服药;
止泻药:及时给予,按时再服,泻止停服;
发汗药:宜饭后服用,以防出汗过多而引起虚脱;
重症药:及时给药,可将药酌情分次服用;
生津润燥、清暑解热药:不拘时服用;
咽喉疾患药:不拘时多次频服,缓缓咽下。
一般来说,中药通常需要一天口服3次。病情缓和者可每日口服2次;而病情较重、较急者,可根据医师的指示,每隔4小时左右服药一次,夜晚也不停止,以使药力持续,有利于更快地缓解症状、减轻病情。
文章我:胖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