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方法技巧 > 如何做选择方法论

如何做选择方法论

发布时间:2023-05-31 04:10:38

㈠ 关于选择的方法论——概念本质35

您好,欢迎来到 终生实践者 文字版第三五期,本期我们要打磨的概念是:

先说个貌似题外的话题:

许多年后,他们都一样,都会发现自己其实可能有过一次以上的机会(虽然不一定吧)。可当初他们为什么没有出手选择呢?你再跟他们聊聊,他们都一样的,都认为自己的要求并不高,不求最有钱最好看…… 他们是这样想的:

……

看起来,确实各个都是很一般般的要求,都没要求最好,只要求1/3 以上,咋就找不着呢?这是个简改宏卜单的数学应用题,每个要求都只剩下1/3 的选择,最终,只剩下差不多4‰ 的选择—— 而事实上,每个人在适龄期间,能够足够深入了解的人数不超过150 人(包括同性),于是,得活上三辈子才有可能真的碰到。这还没有算上另外一个因素:

其实不光是寻找伴侣,只要我们有基本的概率常识,就能够避免生活中大多数的烦恼,比如我们总爱犯的一个毛病:

这也是为什么我会在很早之前就提醒大家,概率论是我们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之一。

每个人都有这样的时候。我提的要求也不高,为什么就没有人能够满足呢?每个条件单看起来确实不高,但是如果你按照概率去算一算就会苦笑一声:原来不是我运气差,而是因为这就是真实的世界。

所以准确的说,他们在设定标准的同时,就注定自己只能被剩下的命运。

我们上周就说过,生活中最可怕的就是“这个世界不是你想象的那样”。

所以尽管不情愿,我们也不得不接受,然后客观理性地去打磨我们的价值观,让选择更为合理。

然后,那些没剩下的人,好像在这方面也没花多少心思,就直接没有了另外一些人的烦恼—— 让人感觉真是“不公平”!那些没剩下的人如何想的呢?他们在这方面其实都是差不多的,他们的思考模式大抵上是这样的:

这就是价值观决定命运(或者说轻一点:价值观决定生活质量)的一个绝佳例子:

什么是价值观来着?价值观就是思考“什么更重要?”和“什么最重要?”然后盯住重要的,而不是那些不重要的……就这么简单。

那么,正题来了,请问:

答案也很直接:

就是这样,人生的头等大事只有一个,“ 选择 ”。再进一步仔细看,人这一辈子需要拼了命去选好的机会,也就那么几个而已。上大学选择什么专业,毕业了选择什么工作,到时候了选择和谁结婚,如果创业的话选择什么赛道,等有闲钱了选择什么项目投资…… 所谓的“大事”大抵上也就这些,也许还有别的,可总是数量并不多。

于是,大智慧就是要用到这些大事儿上。至于别的地方么,难得糊涂其实是好建议。

我们总在提“ 珍惜注意力 ”,其实就是希望大家把省下来的注意力,放到真正值得运用它的地方。

我始终觉得很多重要的资源都是有限的,不论是注意力还是时间。所以如果你把它们看成是有限资源,那么如何对它们进行有效分配,就成了至关重要的问题。

很多人在淘宝上买东西的时候,特别喜欢“货比三家”,而且在这方面颇有心得。我当然不建议大家铺张浪费,但是在这种琐碎的事情上花太多时间去思考,等到你真正需要做重大决定的时候,多半会绝桐“力不从心”。

而且我相信“ 凡事皆可准备 ”。所以你平时就在做选择,尤其是在做重大选择的时候花功夫,以后就会越来核穗越熟练,真正做到“事半功倍”。

之前的文章里,其实我们已经提到过,每个人做选择的根基就是他的价值观。价值观不同,就会做出不同的选择。我们的文章,每一期都是在各个角度、维度锤炼自己的价值观,我们思考什么更重要,什么最重要,进而在那个角度或者维度上做出选择。比如,我们知道了注意力更重要、更宝贵,那么我们就会做出很多不一样的选择;我们知道了决定价格的最重要因素是需求,那么我们就会做出很多不一样的选择;我们知道了投资的刚需是避险而不是冒险,那么我们就是会做出很多不一样的选择……

所以,锤炼自己的价值观,就等同于提高选择质量。再进一步,做选择的更深的方法论是什么呢?一句话就能说清楚(我个人超级迷恋那种一句话就能说清楚的原理):

我先给你讲讲另外一个事儿。

亚马逊(Amazon.com)现在已然是互联网巨头,它也是地球上第一个真正成功的电商企业(Amazon 1995 年成立,Ebay 1995 年成立,Netflix 1997 年成立,阿里巴巴1999 年成立,京东商城2004 年成立……)。那么亚马逊选择的第一个商品是什么呢?—— 大家都知道,是书。

大家有没有认真想过,为什么亚马逊选择的商品是书,而不是别的什么呢?杰夫·贝索斯在一次私下的分享中提到他们当年为什么选来选去,最终选择书作为他们的主营产品:

更重要的关键在于,我们要选择一个 售后成本很低,甚至干脆没有售后服务的商品 !

再一次,这又是简单的数学应用题:如果,在每个条件中,都严格地去掉90% 的选项,那最终,就是一万个商品里,只有一个能够满足条件…… 事后复盘之时,所谓的“秘密”就会显得过于简单,可实际上,简单并不等于容易。能够做出这样高质量的选择的任何团队,做不成大事才怪呢。

很多人都喜欢逃避做困难的事情,但是有一件事是你无法逃避的,那就是:

即便是“不选择”,其实也是众多选项中的一种。

而我们之所以对于这么重要的事情“无动于衷”,就是因为没有深入思考过这方面的问题。我们总在强调努力,坚持等品质,却从来没有认真的想过“选择”才是最重要的。

每个人都不希望犯错误,更不希望因为选错了而“吃亏”。但是有时候吃一些亏反倒是你获得其他好处的前提,而且在这样的“吃亏”和“占便宜”的博弈中,你会逐渐明确一个问题:

因为只有这样的取舍,才会凸显出某一样事物的价值。你也才能够在关键时刻,真正知道应该如何做选择。

我们再把选择的深层次方法论重新断句理解一下:

每增加一个条件,选项就会大幅度减少;如果有没必要的条件掺杂进来,那么就会提前使得自己“全无选择”。这很可能是绝大多数人最终放弃深入思考的根本原因,因为他们总是不由自主地在进行选择的时候,掺杂大量的不必要条件,搞得自己最终显得“根本就没什么选择”,于是觉得那种“深入思考”根本就没有意义—— 笨一点的,就直接成了“伸手党”;聪明一点的,不自觉就进入了另外一个坑:

现在我们知道了,所谓的选择,就是增加条件,但也明白了,那条件必须是“ 必要的条件 ” —— 选择,是在我眼里“奥卡姆剃刀原则”最应该必须严格贯彻执行的地方。

大家有兴趣可以去Wikipedia 上看看“奥卡姆剃刀法则(Ockham's Razor)”究竟是什么。“如无必要勿增实体”只是其中一个层次的解读—— 事实上,奥卡姆以很多种方式陈述过这个法则。而我在选择上选择应用奥卡姆剃刀原则,是用“类比方法论”,思考:这个道理还可以用到什么地方?结果发现,在做选择的时候:

剩男剩女之所以剩下,很可能是由于把太多没必要(或者没那么必要)的条件放进来,进而导致选项全部被过滤掉。而亚马逊当初的选择最终被证明为是极为明智的,肯定是由于他们在选择的时候,只放进来那些最必要的条件并确实严格依据那些最必要的条件去筛选,最终找到那“难得的选项”。

当我们讨论成功案例的时候,一个很普遍的说法是:

事实上,高质量选择者,不是“什么都想到了”,而是尽可能做到了“想到那些必要的条件” —— 无论是谁在任何时候做出的选择,最终都要面对不确定的未来,所以,即便选择足够正确了,最终也不一定成功,但胜算更高,这是很显然的,是吧?

我个人是每天都有一点进步的,但不断进步也有坏处,那坏处就是“经常不太愉快” —— 因为总是感觉“昨天的自己蠢死了!”(真是恨不得用更狠的脏话……)比如,当我在2017 年回头看2016 年自己的投资决策(2015 年的就更别提了),发现有些项目早就死掉了…… 复盘自己的决策过程,最终的结论总是一样的:

观察别人,反思自己,四处求教,海量阅读,搞来搞去,最终的结论都是一样的:

很多人在选择面前不知所措,一方面是因为没有明确的价值观,另一方面也是因为:

而这样的恐惧会让人把选择权交给别人,而自己则又失去了一次锻炼“选择能力”的机会。于是这种恶性循环便开始了。

偶尔会听到别人问我:

其实我只是知道,如果我现在不多去思考,好好选择的话,以后的后果可能更严重,我要吃的苦头可能是现在的数十倍都不止。

况且 思考本身也能给我带来快乐 。所以为了这么一个既重要又快乐的事情,吃一点苦头也是可以接受的。

绝大多数人甚至干脆回避认真思考重大选择(无非就是筛选必要条件,和用条件严格筛选)—— 然后把自己有限的宝贵注意力放到鸡毛蒜皮的事儿上纠结一切。从这个角度望过去,还是一样的结论:绝大多数人(包括两辈子之前的我自己)根本不配做投资,因为投资是最最看重选择的行业啊!因为绝大多数人回避真正有意义的思考啊!因为绝大多数人就是不回避也想不出所以然啊…… 其实,想想看吧,古人常说的“当断不断反受其乱”,也不过是在描述绝大多数人的状态。

对待重大选择的态度越来越严肃,越来越认真之后,怨天尤人的念头就彻底被根除了。年轻的时候,我偶尔还会顾景自怜一下,觉得自己运气太差,老天对自己太不公平。可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思考的深入,越来越觉得,都是自己的选择能力差造成的,甚至得到这样一个结论:现在一切的尴尬,最终都是当初自己选的…… 把时间拉得越长,这个结论越确定。

我当时在新东方的同事,后来创办Cobuild 基金的铁岭,曾经淡淡地跟我说过这么一句话(他无论说什么话都是淡淡的姿态):

事实上,许多年前我在写《把时间当作朋友》的时候,也提到过成功的公式:

然而,在十多年后,我这么一个勤于反思,勤于思考的人,依然经常懊恼已经做出的一些选择,说明知易行难的程度实在是太高了吧?很难的,真的很难。

铁岭还淡淡地给我讲过另外一个创业方向的选择原则:

后来,我看创业项目的时候,跟创始人聊天,常常这样聊一阵子:

接下来的短短十分钟谈话,基本上能很明确地给我一个大致的判断依据,能告诉我这个创始人究竟是不是一个很认真严肃深入地对待自己的重大选择的人,真的是屡试不爽。并且,如果一个项目后来终究失败了(其实失败的比例总是高很多),而后我自己复盘的时候,回头望过去,百分之百都是因为那十分钟谈话里的一些蛛丝马迹被我彻底忽略掉了—— 只能说明我自己也欠修炼,路漫漫其修远兮!

很明显,选择能力并不是天生的,它明显属于只能通过后天习得与锻炼的能力。所以说,选择能力,肯定是平时一点一点锻炼出来的。练习的方法也很简单:

你的价值观会影响筛选时所添加的必要条件,而通过这些必要条件所选出的结果,又会反过来影响你的价值观。

所以说这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而我们努力要做到的就是让它尽量能够不停地正向循环。

那如何做到这一点呢?

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仔细记录每个选择的过程。因为只有这样,你才能知道自己到底在哪一环节犯了错,进而有机会纠正错误。

有些人之所以没有成长,就是因为“太聪明”了。

他们的聪明才智通常都用在了一个地方:

但是这样的结果通常是,所有的注意力都用在了找“更好”的方法,最后没有时间和精力去践行。

反倒是那些读完文章之后,老老实实实践的人最终取得了进步。

所以我也总在强调,即便我在这里说得再多,说得再好,如果你不去行动,那也对你起不了任何作用。

做记录很重要,很多人最终之所以很纠结,是因为他们从来不做记录,总以为自己“聪明到什么都记得住” —— 事实上并非如此,我们总是忘掉很多东西的,尤其是重要的东西…… 并且,事实上,记忆力好坏与大智慧(或者说真聪明)并不是完全正相关的。

只要有记录,就可以回顾,就可以反思,就可以改进,就可以提炼,就可以通过不断雕琢最终形成完善的价值观体系—— 而最终,这恰恰就是绝大多数人彻头彻尾地欠缺的好品质。并且,保持记录,很可能是解决绝大多数人“遇事乱纠结”的最简单有效的手段,不要小看积累的力量,时间久了,那些曾经用过的筛选原则,总是可以在“意料之外”的地方用上—— 不信走着瞧。

请在留言区写下你关于成长的任何问题,不论是关于人的,关于事的,还是关于你自己的。我会把我对于这件事的看法,以及我在这类事情上所秉持的原则写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

以下是有关问题的基本要求,请大家务必要 认真阅读 ,因为你的问题是否会被选中,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问题的质量。

我们作选择的目的,说到底就是为了能够更快速地成长。这一条要求除了明确提问范围之外,也同时想提醒大家,并不是只有就业,择偶这些“大问题”才是关于成长的。就像你的注意力是被细小的琐事所占据的那样,我们很多的进步其实发生在“小问题”的选择上。

比如“我要去海南度假一周,每天会有两个小时的阅读时间,希望找本书读一读,不知道《动物农庄》和《围城》应该选哪一本?或者有什么其他书可以推荐吗?”就是一个不错的小问题。

所以大家切勿提问的时候“飘在天上”,我们的成长其实都是一步步脚踏实地完成的。

如果你问我“如何快速赚取人生第一个100万”,我只能开玩笑地回答:“去买彩票吧!”

很多时候,我不回答一个问题,并非因为这个问题不能回答,而是牵扯的背景信息太不完整,以至于要想说清楚只能写本书。所以面对这类问题,统一的答案只有一个: 看情况 。

所以如果你希望自己的问题被回答,补充好背景信息和相关细节是一个好方法。虽然我们永远无法补充完所有的细节,但我们总归要尽力。比如刚才的问题如果被补充成“我是一个好吃懒做的人,我如何赚取人生第一个100万”,我就会很认真地回答:“去买彩票吧!”

你的问题最终应该是一个选择题。

由于情况的不同,摆在每个人面前的选项也是不同的。这涉及到能力,性格,家庭等多种因素。所以如果是一个开放式的问题,虽然我能给出我的选择,但很有可能那并不在你的选项当中。

所以大家最后要把问题落实到选择层面。而在这个寻找选项的过程中,你也会对自己的问题有更深的了解。

再一次提醒,请大家认真阅读上面的要求,然后再提问,我们已经用了一年时间“只字不差”地阅读了,相信大家能够做到这一点。

好,以上就是今天 终生实践者 文字版的全部内容,欢迎你在留言区里写下你的“成长记录”,我们下期见!

㈡ 如何做出选择

现实中我有一个女性朋友,简游芹她也是拦毕觉得老公没有主见,也是觉得自己能力强,生活中她就很好强,老是压抑着她老公,生了两个孩子,一男一女,结婚七八年以后,男方出轨理了婚,理由是她太强势,但是我朋友却觉得她老公没有主见,没本事,所以他老公一直很压抑,最后结果是出轨了。
我觉得两个人结婚,特别是对于女生来说,要的就是幸福感,安全感,如果男人没有钱不可怕,没有主见,没有上进心才真的可怕,但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你要好好考虑,他是在乎你的想法,尊重你的意见,还是本身就没有主见,综合来考量,结婚是大事,是一辈子的事,请您慎重考虑,毕竟现在生活磨码压力这么大,往后你们要经历很多事情,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希望能够帮助到你!

㈢ “选择”的方法论

这是重走财富自由之路第35篇文章,这期要打磨的概念是“选择”。

文章开始前的话,从这一期开始,文章的格式有所调整,在以前的基础上将“金句”放到了第二项,将第二项“自己的感悟和实践”改成了“记录与践行”,记录是为了更好的反思,践行是为了真正有所改变。

一、思考与行动

1. 现在回头看,过去你做过的排名前三的重大决定分别是什么?决策质量高吗?如果高,为什么?如果差,又为什么?经验教训分别是什么?(这都够自己反思几万字的了……)

到目前为止的重大决策:

一、选择了参军这条路;

二、和现在的老婆结婚;

三、做好转业的准备。

这个排名其实也代表了自己到目前为止人生道路的单一,从上学到工作再到结婚再到准备换工作,整体上比较平淡。之前没相关决策质量的事,现在从“添加必要条件”来看,自己的决策水平是在逐步提高的。

第一个决策自己还年轻,这个决策是根据当时家里具体情况做出的(家里还有哥哥,都要上学,家里经济状况不好,参军不要交学费,哥哥的战友来招人,长辈在部队发展过有一定资源),现在看还是可以的,虽然期间也很不容易,但长辈的一句话我一直记得:这是你自己选的路,无论如何要走下去。现在看,路没选错,但过程中自己的失误太多了。

第二个决策自己选的,没有太多理性的思考,纯粹就是喜欢和爱。现在看这个选择虽然让自己一度陷入危机,但比把婚姻建立在利益关系上好太多了。老婆也很优秀,自己很知足。

第三个是自己第一次相对理性做出的选择。必要条件就是靠组织能生存,靠自己才能发展。组织的好处是解决生存问题,但过度的依赖会弱化自我驱动力,让自己越来越难。只有走出组织的庇护,做自己该做的事才能不愧于自己的生命。当然这个过程的慢慢来,自己要做好长期的准备,先从转业开始逐步脱离组织,从在组织内为社会做贡献到个人直接为社会做贡献,最大化自己的价值,也为家人创造更好的生活环境。

经验教训:①主动选择自己的人生是最重要,最有意义的,它会让你很清醒地知道你要对自己的选择负责。现在看,之前错过的和耽误的都是因为“随遇而安”和“不思进取”。②相信时间的力量。很多事做错都是因为感觉来不及了所以胡乱选择或者把选择权交给别人,忽视了“长期”这个最为重要的维度,把活在未来挂在嘴边,却没有落实到行动和改进上来。③一切都是积累。现在看所有好的事都是认真对待,慢慢积累才做成的。但自己没有意识到积累的重要性,导致自己没有能拿的出手的技能,好多事做完了就扔了,没有形成闭环的积累成长。

2. 单独准备一个本子,用来记录自己的“决策过程”,其实就是遇到选择的时候,把文章里提到的那五个问题反复回答很多遍……

①面对选择,用纸笔罗列筛选条件。

②为每个条件重要性打分(可以是1-5分),然后重新排序。

③考虑每个条件的必要性,必要的留下,不必要的删除。

④看留下来的必要条件的分值,做为选择基础。

⑤第二天重复以上过程。(选择的重要性越高,重复的次数应该越多)

3. 经常观察别人的选择结果,逆向“猜测”、“分析”他们的筛选条件,问自己,为什么他们会认为这一条是必要条件?我认同这个条件的必要性吗?如果认同,严格到什么地步才够?

观察别人这个事自己是比较欠缺的,一个原因是独善其身尚且做不到,第二是身边没有太好的观察对象。以后要加强,尤其是要认同某人的时候,要多观察,拿他们的选择来进行逆向“猜测”,“分析”。

二、金句

1.人生什么最重要,选择最重要。人生的头等大事只有一件:选择。

2.每个人做选择的根基就是他的价值观。价值观不同,做出的选择自然不同。锤炼自己的价值观,不断思考什么重要,什么最重要,就能不断提高自己的选择质量。

3.做选择的方法论是添加必要的条件,一定要尽量做到只考虑且不遗漏那些最必要的条件。

三、记录与践行

最近最重要的践行

1.得到学习计划,一篇《罗辑思维》,六篇《通往财富自由之路》(正好一个概念,只字不差阅读且做读书笔记)。目前已连续完成20天,目标是到月底完成52个概念之后进行调整。

2.认真对待007每周的作业,点评和志愿者的职责。真正认真对待点评后发现互动是很好的践行,极大的锻炼自己阅读思考和提炼总结信息的能力,而且可以强化自己对学习的理解。例如上周的点评,跃武大哥关于“坚持”,观点是成功与否只是差一点点“坚持”,但自感觉是有问题的,复习了12期关于“坚持”的概念,自己要考坚持来做的事,就是骨子里不愿意,再坚持也做不长做不成的。正确的方法是①做任何事情之前赋予其重大甚至多重重大意义。(活学活用,自己本月学习的意义是改变命运,短期意义是做成这件事告诉自己可以应对任何问题,自己可以全身而退,亲测有效。本月的学习计划完成率远远高于前两个月。)②想象自己没有这项技能和没做好这件事会另自己面临如何的困境,或者无法完成自己的重大关注。③和拥有这项技能和做这事情的人在一起。社交是最有效的学习。这样的结果是根本停不下来,而不是苦哈哈的坚持。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半途而废了。点评过程中完成了互动并复习、加深了对概念的理解,一举两得。

3.运用列筛选条件的方式来做选择。

转业

①工作不好开展,领导不认同,发展受限。

②人生效率并不高,大量时间被形式主义的东西所浪费。例如:例会,集合,教育,迎检,督查。

③生活与工作矛盾很难调和,只能选择其一。

④强化素质技能的大背景下,个人对集体目标不认同,难以融入其中。

⑤小环境内人群整体质量偏低,同质化严重,关注琐事,斤斤计较的事影响个人眼界和格局。

留下

①相对熟悉的工作环境可以带来稳定的成长,有时间进行积累。

②家人的期待,政治待遇,收入稳定,薪资福利逐步提高。

③领导强势倒逼成长,岗位上提供了大量的低成本践行机会。

④大形势不好的情况下,岗位发展弹性巨大。

⑤背靠大树好乘凉,个人很多事可以依靠组织进行解决。(住房,孩子入学,家人就医)

所有的改变都是有点难得,即使是文章的结构做出一些小改动。突然就感觉不会写了,不知道自己的文章到底要表达什么,体现什么,怎么写才能“有用”?自己的初衷是通过每周一篇文章来记录,总结学习专栏的收获,巩固学习成果。但慢慢的自己的学习计划有所脱节,每周的学习计划和完成作业不在一个频率了,但是这个系列的文章自己一定要完成的,也是对自己一年来学习的一个总结。下步通过两到三周的调整,能把作业和学习调到一个频率,达到学习,总结和践行的对接。慢慢来,加油。

㈣ 【心理学】怎样做出正确的选择

前记:可以把这看作是一篇对一场同名ted演讲的小结&观后感。

先大致概括演讲所论述的结论:我们在生活中无时无刻都要做选择,而有些人总是能够花式选错,但其实这种决策的能力是可以培养的—— 要想做出正确的选择,就应当从五个维度进行考虑:敌人,直觉,死亡,谨慎,勇气。

下面来谈细节化的方法论,个人认为值得探讨的是前三项。

1.敌人

我们的生活中不一定总有那么些膈应我们的小人,因为有些路是需要我们一个人走完的,没有队友,甚至没有对手。

但在这个过程中,唯一的对手就誉余蚂会在一句俗语中闪亮登场——“我们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

最典型的比喻就是懒惰小人和勤奋小人之间的斗争——前者总是阻碍我们成为更好的自己,诱导我们做出错误的选择;

而在后者的指导下,我们所倾向做出的选择则往往是那些瞄一眼就知道是正确的答案。

熬夜还是早睡早起?变肥变丑还是变美变瘦?混吃等死还是努力奋斗?

都是些稀松平常的选择题, 可恰恰是在这一次次的平淡无奇中,我们变好的机会,进步的空间,在往昔那毁燃些错误且不可逆转的选择中被磨灭,被错失。

所以庆埋下一次跌进低谷或站在悬崖边上的时候,想想那个负面的自己有多么不招自己喜欢,甚至厌恶痛恨,然后狠狠地用正确的选择痛击ta。

2.直觉
最近略带疯狂的迷上了一部美剧叫《How I met your mom》(译名:老爸老妈浪漫史)

今天看到有两个例子恰好用来论述这个观点。

一是男主剧集开头表白女主被拒之后二人约定以好友身份相处,可自己心里却依然恋恋不忘,平日各种关心为对方着想可就是不敢再表露心意,总是要琢磨“what would happen if I...”

结果突然有一天被好友灌醉,打了一晚上对方的手机说了各种(真)疯(心)话,大大推动关系发展;

分析和思考是偏理性的选项,而"follow your gut",听从自己内心的想法,则是适合于爱情这种非常感性化的事物。

爱情从来没什么道理,很多事情狗血也好,不可思议也罢,但当这些名词置身于爱情的大背景下的时候,一切都不需要合理的解释了。

It doesn't make any sense, but it works.

就像This is us中Rebaca面对早年的相好,最终却转身选择了只见过一面,约会过一次的Jack一样。

她说的那一句:“I have a feeling.”又是一个美好故事的动听序曲。

有些时候理性分析难以解决的时候,不如乖乖听肠子的话。

3.死亡
谈到征文维度的时候,我脑海里的第一个声音是:“I'm gonna die alone.”
(日常玩梗 1/1 xDDD)

自己先前写过一篇名为《如果我们再不抓紧,下一次醒来的时候就四十岁了》的文章,谈的就是类似的观点——是说人生漫长,如同马拉松,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要放弃奔跑的希望。

但客观来说,人青年和壮年的时光又总是有限的,早年的时候有着无数改变人生轨迹的机会和可能,而到了三四十岁,作为一个常人,整体基调大致就定了——说个最俗气却又最现实的方面,这辈子能不能当富二代他爹妈,差不多这时候就已然揭晓谜底了。

现在可以赖床可以偷懒,或许是因为还没到直面社会压力的时候;而退休之后随便怎么赖床都没人管。

可在这之前,或许有儿女要养育,或许有父母要照顾...

而彼时的压力,或许就取决于此时的选择。

有空不妨问问自己究竟想在死前为家人朋友,或者是某个喜欢的领域,甚至是社会国家,创造出什么,而现在的自己,又是否朝着那个方向努力。

Hope u can choose better.

阅读全文

与如何做选择方法论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bmi检验用什么检验方法 浏览:730
血液中元素分析检测方法 浏览:404
论文的研究方法主要在哪里 浏览:600
教学方法实物 浏览:953
42除4计算方法 浏览:400
茶盘的保养方法视频 浏览:921
飘窗玻璃卷帘安装方法 浏览:481
幼儿肾积水治疗方法 浏览:210
显示主题栏在哪里设置方法 浏览:803
减肥方法快速减肥 浏览:658
定制衣柜侧板的处理方法图片 浏览:115
麻疹咽拭子检测方法 浏览:63
格林巴利的治疗方法 浏览:559
行政公文常用调查方法 浏览:892
除泥鳅用什么方法好 浏览:302
呼吸不规律测量方法 浏览:191
肚子肥胖的解决方法 浏览:989
药品检测方法转移要做什么研究 浏览:567
口腔溃疡有什么好方法 浏览:757
猫眼电影退票的方法步骤 浏览: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