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网线的接线方法有几种
两种方式
一、平行线制作
二、穿叉网线制作
1,平行线制作
A端: 白橙/橙/白绿/蓝/白蓝/绿/白棕/棕
B 端: 白橙/橙/白绿/蓝/白蓝/绿/白棕/棕
2,穿叉网线制作
在线序上,采用了1-3,2-6交换的方式,一头使用568B制作,另外一头使用568A制作
A 端: 白绿/绿/白橙/蓝/白蓝/橙/白棕/棕
B 端: 白橙/橙/白绿/蓝/白蓝/绿/白棕/棕
双绞线一般有三种线序:
直通(Straight-through),
交叉(Cross-over)
全反(Rolled)
1,直通(Straight-through)线一般用来连接两个不同性质的接口。
一般用于:PC to Switch/Hub,Router to Switch/Hub。
直通线的做法就是使两端的线序相同,要么两头都是568A 标准,要么两头都是568B 标准。 Hub/Switch Host 1 <-------。
2,交叉(Cross-over)
线一般用来连接两个性质相同的端口。比如:Switch to Switch,Switch to Hub, Hub to Hub, Host to Host,Host to Router。做法就是两端不同,一头做成568A,一头做成568B 就行了。
3.,全反(Rolled)线
不用于以太网的连接,主要用于主机的串口和路由器(或交换机)的console 口连接的console 线。做法就是一端的顺序是1-8,另一端则是8-1 的顺序。
(1)记者连线连接方法扩展阅读
三类线的标识是“CAT3”,带宽10M,适用于十兆网基本已淘汰;五类线的标识是“CAT5”,带宽100M ,适用于百兆以下的网;超五类线的标识是“CAT5E”,带宽155M,是主流产品;六类线的标识是“CAT6”,带宽250M,用于架设千兆网。
‘贰’ 连线采访
借用唐棣先生的一篇论文来回答
《新闻连线节目的理念和制作艺术》
新闻连线节目已越来越多地被运用到脊差我们的新闻栏目中,以其形式新颖、信息量大,可以极大地发挥和调动电视的技术优势而深受观众喜爱。那么,什么是新闻连线节目?它的制作理念是什么?在制作新闻连线节目中应该注意什么?本文通过分析几个实例来探讨这些问题。
一
新闻连线节目是指运用先进的视音频技术,让分布在不同地点的相关人员连在一起,就同一个新闻事件或者新闻话题,展开叙述或者讨论和评述的节目。
在2000年悉尼奥运会上,由白岩松和分布在各比赛场的记者进行连线对话,那时候还没有连线这样明确的概念,但是它一出现就显示出很强的实用操作价值。而早在1998年2月,以水均益为主持人的采访小组“出差”巴格达时,中央电视台就尝试过这样的形式。当时水均益一手拿话筒,一手拿着海事卫星电话进行现场直播的镜头,让我们看到了连线节目的雏形。尽管那时的所谓连线不可能进行直播,因为技术条件的限制其样式也显得单调,但是这种连线的方式,让远隔万里的北京和巴格达紧密地连接在一起,让观众更多地感受到了前方紧张的气氛。如今,这样的连线新闻节目随处可见,如证券节目中各证券交易所观察员、评论员的连线股评,国际新闻、体育新闻的遍布全世界的连线报道等。在今年6月份举行的韩日世界杯上,我们不但欣赏到了各国足球运动员的精彩球技,也看到了中央电视台在实况直播报道方面所做的积极努力,除了精彩的赛事樱锋皮直播、专家点评之外,新闻连线的技术也被广泛而熟练地运用着,主演播室→赛场,主演播室→各参赛国,主演播室→赛场→赛场现场解说,连线节目吸引着观众。2001年10月开播的《时空连线》由白岩松任制片人兼主持人,它借鉴国外的节目样式,由新闻短片加主持人访谈构成。节目选择公众关注度最高的新闻事件,以多视窗形式访问事件当事人,由事件当事人进行描述和分析。它虽然不是第一个新闻连线的节目,但是,它的出现的确让这种新闻样式为越来越多的观众所熟悉。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这种新闻形式也在不断地改进,各省级电视台和一些具备一定条件的城市台都在积极实践。
采用新闻连线的手法是从内容上考虑的,它的制作理念是给新闻更多的背景,给新闻更多的评说。所有的新闻事件都不是简单的、孤立的,它的发生、发展、变化乃至高潮、结局,每一个环节都会和社会紧密相连。如果我们把天下万物、人间万象看成是一条大链条的话,那么,我们所关注的新闻事件应该是这个不间断链条中的一环。考察它的结构、位置、作用,都不能离开原有的大链条,对任何一个新闻事件如果仅仅是就事论事,孤立地、静止地看问题,那么给出的结论,也许会和真实的情况差之千里。
从传播学的角度说,传播的目的是让受众留意消息,了解内容,并能适当地改变他们的态度,或者做出传播者期待的反应。为此就要给新闻以更多的背景,给新闻更多的评论和论述。有一个很典型的例子,前几年我们经常看到水果丰产不丰收的新闻。报道这类新闻时,总是说农民一哄而上,只会跟风,不会对市场进行前瞻性的预测。一般新闻也就做到这里为止了,最多加上一点,记者呼吁农民们来年不要再这样盲目引种,引种之前要认真调研分析,不要重蹈覆辙。这个评论当然是对的,也许一开始这样做还是一条好新闻,但是如果每年都这样做,每次在探讨这个问题的原因时,都仅仅把眼光停留在浅表层面上,就显得不够了,我们还应该认真思考下去,比如,怎样避免这样的恶性循环,怎样帮助农民分析市场等等。如果报道能够做到这个份上,那就说明我们的记者已经真正把触角伸到了问题的深层次,所做报道也就是名副其实的深度报道。用新闻内核的理念来分析,在这个新闻中,水果丰产不丰收的现象是新闻内核,由此引申延展开来的相关报道,也就是做新闻连线的内容。从这个意义上说,新闻连线节目是电视新闻报道克服理性思考欠缺、报道深度不够的短处而逐渐提升自身的思辨色彩,加深报道深度的一个重要标志。
二
如果我们把新闻连线节目进行细分归类的话,大致有两大类:一类是纪实性的,一类是评论性的。纪实性的新闻连线属纯事件性,就是记叙一个新闻事件的最新发展。《时空连线·抢救中国最老的熊猫》把关注目光投向了济南动物园35岁高龄病危的大熊猫昌昌,主持人张泉灵和济南动物园管理处的副主基笑任张茂青、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的李主任进行连线,谈论的内容基本上就是抢救大熊猫昌昌的有关具体工作,没有更多评述。再如6月13日的《时空连线·拐卖婴儿情法难容》谈的新闻事件是破获特大拐卖婴儿一案,主持人柴静连线的是武汉铁路公安处刑侦大队大队长童光明、武汉铁路中心医院院长刘开展,谈话内容集中于婴儿被拐卖、解救的过程,以及对这些婴儿的医治养护情况等。评论类的连线节目和纯事件性的不一样,这类节目主要是有关人士对新闻事件的评论。《时空连线·深圳新交规“撞人”有新说》介绍了深圳出台的新交规:行人在违反交通规则后发生交通事故由其个人负全责,即通常所说的行人违章“撞了白撞”。主持人白岩松连线了三位嘉宾:深圳市公安局交通警察局事故处理科科长罗秋平、资深交通问题专家段里仁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何家弘。主持人和嘉宾之间讨论的就是有关这个交规出台的背景、交规出台的法律意义、实施新的交规是不是就是所谓的“撞了白撞”等。通过这期连线节目可以帮助更多的人对新出台的政策法规有更多的了解,多一些沟通,少一些误解。这类节目在如今的新闻连线中也占了很大比例。
在讨论新闻连线节目时,有一个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那就是新闻连线节目和现场报道的异同。这两个报道形式既有类似之处也有很大的区别。现场报道是突出新闻的现场感,突出新闻记者“在”现场的一种报道形式,它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能不能通过记者的现场叙述,把新闻事件原生态的现场带给广大的电视观众。很显然,现场报道要的是新闻的第一时效、原汁原味的状况。新闻连线则不同,虽然有时也非常强调记者在现场的感受,比如前面提到的世界杯赛场和北京主演播室的连线,赛场记者所带给观众的感受同样具有很强的震撼力。同样,张泉灵在阿富汗的连线报道那种第一现场感觉是任何演播室里都找不到的。但是,这种现场感觉不是新闻连线的全部,在现场的记者或者嘉宾可以强调他们的现场感觉,但是没有到现场的记者和嘉宾就不一定有那么强烈的现场感觉,他们可能更多的是对新闻的综合分析和理性思考。新闻连线需要的是把分布在不同地点的嘉宾通过技术手段连接起来,通过主持人的穿针引线,可以就同一个问题进行交流,新闻连线要的是这种交流。可以说,现场报道极力追求传媒对新闻事件的同步再现,传媒报道和新闻事件本身的无缝隙重合,是这类报道的最高境界。而新闻连线则是极力弥补新闻报道在空间上的局限,特别是拉近对受众来说遥不可及的距离。很显然,两者比较,各有千秋,互有长短:现场报道时效性更强,视觉冲击更为强烈,可看性更强;新闻连线更为理性,更注重挖掘深层次的新闻内涵,更有思辨性。在《时空连线》的实践中,经常是新闻短片加新闻连线,前面的短片一般都以记者现场报道的方式出现这样组合,就可以优势互补,相得益彰。
三
在新闻连线节目的制作中,以下几个问题是必须加以注意的:
一是要选择合适的新闻题材。题材的选择对新闻连线的成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新闻连线的题材应该是有深刻内涵的新闻事件。新闻事件本身头绪越多,内容越复杂,做新闻连线效果越好,可以说,那些在简短的新闻中难于阐述清楚的新闻事实,那些可以从多个角度来评价阐述的新闻,适合用新闻连线这样的形式发挥其特长。像上面提到的《时空连线·抢救中国最老的熊猫》,因为事情发生在济南,而我国公认的繁殖保护大熊猫的科研基地却在四川成都,如果仅仅派记者前往采访,那么带回来的只是记者对这个事情的转述,几个当事人不可能直接对话交流,这当中因为转了几个弯,多了几个环节,那种新闻的直接现场感、传播效果就会逊色许多,而且很可能会出现不应该有的差错,那种在一起交流、观点互相碰撞的情况也不可能出现。同样,对那些具有很丰富、很深刻内涵的新闻事件,通过多方连线,可以用一种发展的、全面的眼光来看,从而避免偏听偏信的弊病。适宜做新闻连线的,还可以是仍然处在动态变迁中的新闻事件,正因为这些事件还处在发展变化中,变数很多,这样的不确定因素更能够引起观众的兴趣,而且变数越多越可以在更广泛的范围来探讨这些问题,连线的效果也会更好。
二是要在技术人员的协助下,不断在形式上加以创新,寻找更好的表现形式。目前我们看到的新闻连线样式已经不少,从最早主持人在演播室通过电话和记者、被采访者进行交流的连线形式,到被采访者和现场记者出现在荧屏的双视窗、多视窗,从主持人和被采访者并排出现在荧屏上的双视窗,到通过特技让主持人与被采访者面对面的交流,形式都在不断变化。同时,随着视音频技术的不断改进,这种通过荧屏的模拟交流障碍越来越少,越来越近似于现场真实交流。当然,并不是说这样的交流已经完美了,从技术层面上说,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是:
1.声音的延时。由于交流双方存在很大的空间距离,视频信号传输和音频信号传输明显不同步,这种延时的情况对有经验的主持人、嘉宾来说可能不会造成交流的障碍,但是对那些第一次参加连线的人来说,就会感到很不适应。今年世界杯足球赛上北京主演播室刘建宏、沈冰和在赛场的记者、评论员之间的交流就出现障碍,有时现场记者自说自话,根本没法和主持人交流。目前《时空连线》中已经通过高科技的手段解决了声音延时的问题,相信今后其它报道中也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2.被采访者与主持人相互间的交流缺乏明确的对象感。由于技术的原因,目前主持人和被采访者或者记者之间的交流大都是通过音频信号来实现的,也就是说,双方都是只闻其声不见其人,这对主持人来说可能不存在什么不适应的地方,因为他们都通过专业训练,完全可以在面对摄像机镜头时找到对象感,但是这对一般的记者或者嘉宾来说,就有些困难,他们的眼光有些分散,有些茫然,这也是很自然的。这就需要技术人员逐步找到解决的办法。
3.演播室交流的画面处理缺少现场交流的真实感。由于不是直播,连线节目一般都是通过后期加工的,所以一些镜头特别是主持人和嘉宾面对面交流的镜头,还缺少真实感。
4.因为技术原因,有时候很难请嘉宾、采访记者来到镜头前,或者说即使他们的谈话是在镜头前完成的,但是由于没能实现电视信号的传输,所以一般情况下制作者会选择更为可行的电话采访或报道形式。这类连线因为其更强的时效、更艰难的报道环境因而具有更好的新闻报道效果。但是,在这类报道中,我们还是应该特别注意通过各种渠道来增强连线的交流感,比如在画面中用上记者、嘉宾的照片,加上其它音像资料等。三是要充分发挥主持人的串联作用,让每个嘉宾都有上佳的发挥。主持人在这类节目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打一个比方,新闻连线就像一个小型的新闻谈话节目,几位身处不同地方的嘉宾通过连线汇聚在一起,谈论某一个话题,主持人就是这次谈话的发起人,他在掌控着这次谈话,让谁发言,不让谁发言,谁的发言有针对性,谁的发言可能引起争议,什么地方节奏太快了可以舒缓一下,什么时候场上气氛比较沉闷应该活跃调节一下,这些都可以由主持人来掌握。主持人可以做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首先,对所连线的新闻事件,必须了解得十分清楚,案头工作越充分、细致,连线当中和嘉宾的交流就会越顺利。其次,如果条件允许,主持人事先应该尽可能多和嘉宾进行沟通。当然,有人认为在谈话之前不能与嘉宾直接交流新闻事件本身的内容,要保留嘉宾对新闻事件的第一感觉,这种说法也是有道理的,但是,这不妨碍他们之间必要的交流,事实上,即使是短短的几句寒暄也可能会对以后的交流产生好的作用。第三,由于嘉宾和主持人不是直接面对面的交流,主持人对嘉宾的称谓要注意指代明确,特别是多方谈话交流时,不能简单地用“你”来指代,防止嘉宾误解。
《新闻战线》 (200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