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方法技巧 > 房颤的症状及治疗方法如何治

房颤的症状及治疗方法如何治

发布时间:2023-04-24 07:15:30

㈠ 心脏病房颤最佳治疗方法

心脏病房颤是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房颤总的发病率为0.4%!那么,对于房颤该怎么样治疗呢?接下来,我就和大家分享心脏病房颤最佳治疗 方法 ,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心脏病房颤症状
(1)心悸:感到心跳、心脏跳动紊乱或心跳加快,体力疲乏或者劳累;

(2)眩晕:头晕眼花或者昏倒;

(3)胸部不适:疼痛、压迫或者不舒服;

(4)气短:在轻度体力活动或者休息时感觉呼吸困难;此外有些病人可能没有任何症状。
心脏病房颤的分类
房颤分类没有统一,按持续时间可以分为阵发性房颤、持续性房颤和永久性房颤。通常认为阵发性房颤指能在7天内自行转复为窦性心律者,一般持续时间小于48小时;持续性房颤指持续7天以上,需要药物或电击才能转复为窦性心律者;永久性房颤指不能转复为窦性心律或在转复后24小时内复发者。

按有无基础心脏疾病分为病理性房颤和特发性房颤(临床检查无基础心脏疾病)。特发性房颤往往发生在年龄较轻者,多数小于50岁,特发性房颤有时也称孤立性房颤。
心脏病房颤最佳西医治疗方法
(一)治疗

1.心房颤动的治疗对策

①消除易患因素;②转复和维持窦性心律;③预防复发;④控制心室率;⑤预防栓塞并发症。

发作期治疗的主要目标是控制心室率和转复窦性心律;非发作期(窦性心律时)的治疗目标是预防或减少心房颤动的发作。

阵发性心房颤动在无器质性心脏病(称为孤立性心房颤动)时:休息、镇静以及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应用,大多数患者均可转复为窦性心律仅少数需用电复律。反复发作者应考虑射频消融局灶起源点以达到根治目的。

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在伴有心脏病时,也可采用上述原则。但是如发生了血流动力学障碍或充血性心力衰竭时,需要立即转复为窦性心律。当二尖瓣或主动脉瓣狭窄伴有明显血流动力学异常时,必须立即给予复律以防止或逆转肺水肿的发生。可选择同步直流电复律,首次电击给予100J,第二次和以后的电击给予200J。

如果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稳定,则可静脉使用毛花苷C(西地兰)、地高辛、β受体阻滞药或钙通道阻滞药来控制心室率。既往主张首选洋地黄,它对休息状态下心室率的控制有效,但对运动时的心室率不能良好控制,起效作用慢。现主张选用静脉推注维拉帕米或地尔硫,因为它们起效快,并能较好地控制运动时心室率。普鲁卡因胺、奎尼丁、丙吡胺对转复窦性心律有一定疗效。但不良反应明显,故已很少应用。伊布利特转复为窦性心律者占31%,但必须在严密监测下应用,它可以急性延长Q-T间期,增加近期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的危险。索他洛尔也有明显的转复疗效。胺碘酮是目前公认的对复律及防止复发有明显疗效的药物。既往胺碘酮的使用受到限制主要在于它的副作用和过长的半衰期,后者限制了治疗更改的灵活性。现已证实小剂量的胺碘酮(200~300mg/d)可以明显地减少不良反应。为达根治可行射频消融术。

转复窦性心律或控制心室率加抗凝治疗。两种方法的长期疗效尚需大规模临床试验加以证实。

持续性心房颤动发作时,如患者能良好地耐受血流动力学障碍,大多数学者不主张重复使用电复律。如果系反复出现或持续时间更长,这种类型的心房颤动最终将发展成为慢性心房颤动,复律困难。所以,此时的治疗目标是控制复发时的心室率。膜活性抗心律失常药可用来降低复发的频率。但疗效不能肯定,而且不良反应大。ⅠA、ⅠC或Ⅲ类药物可预防心房颤动的复发,但是它们的疗效不稳定,而且还需考虑它们的致心律失常作用和不良反应。对于无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可用ⅠC类药物。胺碘酮也有一定的疗效。可考虑射频消融术或外科迷宫手术。

治疗目标主要是控制心室率,预防栓塞并发症。如果慢性心房颤动经药物或电复律治疗可使血流动力学改善则可行复律治疗。应用适量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如胺碘酮、奎尼丁)后,可尝试进行电复律。如在电复律治疗后仍转为慢性心房颤动者,要长期维持窦性心律的可能性则很小。因此,对这类患者的治疗应侧重于控制心室率。根治法导管射频消融术或外科迷宫手术对此类患者有一定疗效。

①药物治疗:抗心律失常药、抗凝剂。

②电学治疗:电除颤、人工心脏起搏器、导管射频消融术(根治疗法)。

③外科手术治疗:外科迷宫手术。

2.心房颤动的药物治疗对策

为阵发性和持续性心房颤动首选治疗。房颤持续时间越长,越容易导致心房电重构,而不易转复,因此复律治疗宜尽早开始。阵发性心房颤动多能自行转复,如果心室率不快,血流动力学稳定,患者能够耐受,可以观察24h。如24h后仍不能恢复则需进行心律转复。也有人主张,只要发作即应用药物控制。超过1年的持续性心房颤动者,心律转复成功率不高,即使转复也难以维持。

复律治疗前应查明并处理可能存在的诱发或影响因素,如高血压、缺氧、急性心肌缺血或炎症、饮酒、甲状腺功能亢进、胆囊疾病等。有时当上述因素去除后,心房颤动可能消失。无上述因素或去除上述因素后,心房颤动仍然存在者则需复律治疗。对器质性心脏病(如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病等),对其本身的治疗不能代替复律治疗。

以下为临床选药方法。

A.无器质性心脏病的阵发性心房颤动及有器质性心脏病(但非冠心病亦不伴左心室肥厚)的阵发性心房颤动者,可首选ⅠC类药如普罗帕酮,次选索他洛尔、依布利特(ibutilide)。若仍无效,可选用胺碘酮,它也可作为首选。

B.有器质性心脏病或心力衰竭者:胺碘酮为首选药。

C.冠心病(包括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房颤动者:应首选胺碘酮,次选索他洛尔。

D.迷走神经介导性心房颤动:选用胺碘酮,或胺碘酮与氟卡尼联合应用,也可用丙吡胺(双异丙吡胺)。

现阶段我国对器质性心脏病合并心房颤动者使用的药物中仍以Ⅰ类抗心律失常药较多,但它可增高这类患者的死亡率,故应引起重视。器质性心脏病的心房颤动,尤其是冠心病和心力衰竭患者,应尽量使用胺碘酮、索他洛尔,避免使用ⅠA类(奎尼丁)和ⅠC类(普罗帕酮)药物。

对药物复律无效的心房颤动采用电复律术。此外,阵发性心房颤动发作时,往往心室率过快,还可能引起血压降低甚至晕厥(如合并预激综合征经旁路快速前传及肥厚梗阻型心肌病),应立即电复律。对于预激综合征经旁路前传的心房颤动或任何引起血压下降的心房颤动,立即施行电复律。

电复律见效快、成功率高。电复律后需用药物维持窦性心律者在电复律前要进行药物准备,服胺碘酮者最好能在用完负荷量后行电复律,也可使用奎尼丁准备。拟用胺碘酮转复者,用完负荷量而未复律时也可试用电复律。

此时可继续使用各有效药物的维持量。但电击复律后首选胺碘酮。

主要针对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发作。偶发的阵发性心房颤动不需维持用药以预防发作,例如数月或1年发作1~2次者。较频繁发作的阵发性心房颤动可以在发作时开始治疗,也可以在发作间歇期开始用药。判断疗效要看是否有效地预防了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发作。

这是永久性及持续性心房颤动的主要治疗目标,使心室率维持在60~70次/min,稍活动后不超过90次/min。钙拮抗药与β受体阻滞药在治疗心房颤动方面优于洋地黄制剂的效果正备受关注。下列药物可选用:

A.其正性肌力、负性频率作用,对心房颤动伴心力衰竭者尤为适用;B.可与小剂量β受体阻滞药或钙拮抗药联合应用,效果较单独使用一种药物的效果更佳。但要注意调整地高辛、毛花苷C(西地兰)剂量,避免过量中毒。

危重急症时,心房颤动的心室率使用洋地黄治疗无效时,可静注地尔硫卓。

如美托洛尔(倍他乐克)、阿替洛尔(氨酰心安)、β受体阻滞药多与洋地黄制剂(如地高辛)合用。

心房颤动最常见、最严重的并发症是附壁血栓脱落造成重要器官的栓塞表现,特别是脑栓塞,它是导致心房颤动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目前的对策主要是抗凝治疗。

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合并心房颤动,尤其是经过置换人工瓣膜的患者,应用抗凝剂预防血栓栓塞已无争议。目前非瓣膜病心房颤动的发生率在增加,≥80岁的人群中超过10%。非瓣膜病心房颤动的血栓栓塞并发症较无心房颤动者增高4~5倍。

临床上非瓣膜病心房颤动发生血栓栓塞者有8个高危因素:A.高血压;B.糖尿病;C.充血性心力衰竭;D.既往有血栓栓塞或一过性脑缺血病史;E.高龄(≥75岁)尤其是女性;F.冠心病;G.左心房扩大(>50mm);H.左心室功能下降(左心室缩短率<25%,LVEF≤0.40)。

小于60岁的“孤立性心房颤动”(指无器质性心脏病出现的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脑栓塞年发生率仅0.55%,当合并高危因素≥1个时,栓塞概率成倍增长。在血栓栓塞并发症中以缺血性脑卒中为主,并随年龄增长。一旦发生,约有半数致死或致残。

抗凝治疗的适应证:A.不能恢复窦性心律的心房颤动,只要无禁忌证,都应常规抗凝治疗,尤其具有上述8种高危因素之一者更应尽早抗凝治疗。B.除非患者无上述高危因素,且年龄小于65岁,属低危病人,可以不常规抗凝治疗。孤立性心房颤动者的栓塞并发症危险性并不高于一般人群,故也不强调抗凝及抗血小板治疗。

抗凝治疗的选择:经6000余例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患者中用抗凝药物对脑栓塞进行一级或二级预防,结果显示华法林降低脑卒中危险率68%,阿司匹林降低危险率21%,均明显优于安慰剂组。华法林又确实比阿司匹林有效(降低危险率相差40%)。因此,20世纪90年代末,欧、美心脏病学会分别建议:对<65岁、无高危因素的永久性或持续性非瓣膜病心房颤动可用阿司匹林,≥1个高危因素者则用华法林;65~75岁、无高危因素者,仍应首选华法林,也可用阿司匹林;有高危因素者应用华法林;>75岁者,一律用华法林,若不能耐受者则可用阿司匹林。阿司匹林与华法林切忌合用。

经多项临床试验结果认为:华法林口服剂量为5~10mg/d,保持凝血酶原时间的国际标准化比值(INR)为2.0~3.0,并强调个体化。阿司匹林口服剂量为352mg/d,小剂量75mg/d是无任何好处的。

超过48h未自行复律的持续性心房颤动,在需要直流电或药物复律前应给予华法林3周(剂量保持INR 2.0~3.0),复律后继续服华法林4周,避免左心房耳内血栓脱落或形成新的血栓。

3.治疗心房颤动的具体方法

首选毛花苷C(毛花苷丙,西地兰)0.2~0.4mg,用5%葡萄糖20ml稀释后缓慢静脉推注。根据心室率可再追加剂量;或口服地高辛0.125~0.25mg,1次/d。使心室率控制在休息时60~70次/min,轻体力活动时80~90次/min。心室率用洋地黄不能满意控制且非急性心力衰竭者,可加用小剂量阿替洛尔(氨酰心安)或美托洛尔(倍他乐克)12.5~25mg,2~3次/d,控制心室率。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颤动者禁用洋地黄、维拉帕米。

静脉推注负荷量15~25mg(0.25mg/kg),随后5~15mg/h静脉滴注。如首剂负荷量心室率控制不满意,15min内再给负荷量。有效率达95%,可减少心室率20%以上,用药5min之内可明显减慢心室率,个别可转复为窦律,应监测血压。有心力衰竭者慎用。

取5mg加于5%葡萄糖液20ml中缓慢静脉推注。效果不理想者10min后可再重复静脉推注一次。能控制心室率,但转复成为窦性心律者少。有心力衰竭者慎用。

通常采用小剂量口服治疗。普萘洛尔10mg,2~3次/d;美托洛尔12.5~25mg,1~2次/d;阿替洛尔(氨酰心安)12.5~25mg,1~3次/d。多与洋地黄制剂合用,能控制心室率,偶有转复作用,急性心力衰竭、肺水肿患者禁用β受体阻滞药。

如病因未控制,心房颤动难以消除,心室率也难以控制,故应积极治疗病因。

A.心房颤动持续1年以内,心脏扩大不显着(心胸比例<0.5)且心力衰竭已纠正者。

B.超声心动图检测心房内无血栓,左心房内径<45mm者。

C.基础病因去除后心房颤动持续存在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已控制(药物或手术根治后)、二尖瓣手术后。

D.因心房颤动出现使心力衰竭加重而用洋地黄制剂疗效欠佳者,或心房颤动出现诱发或加重心绞痛者。

E.有动脉栓塞史者。

F.心房颤动伴肥厚型心肌病者。

A.心房颤动持续1年以上。

B.心脏明显扩大或有明显心力衰竭者。

C.心房颤动严重二尖瓣关闭不全且左心房巨大者。

D.病因未去除者。

E.心房颤动心室率缓慢者(非药物影响)。

F.合并病态窦房结综合征阵发性或持续性心房颤动(慢-快综合征)。

G.洋地黄中毒者。

A.胺碘酮:胺碘酮负荷量有较大个体差异,临床医生可凭 经验 对不同的病人采取不同的给药方法,通常在推荐剂量下能达到良好疗效。胺碘酮转复心房颤动有以下一些给药方法:

a.静脉给药:胺碘酮按5mg/kg加入5%葡萄糖20ml中缓慢推注至少3min以上,如无效15min后再重复一次,24h内可重复2~3次。胺碘酮提倡小剂量,24h不超过1200mg。如有效可改用维持量10~20mg/kg,加入15%葡萄糖250~500ml中静脉滴24h。从静脉滴注的第1天起同时口服胺碘酮,200mg/次,3次/d,7天后200mg/次,2次/d,7天后200mg/次,1次/d,维持下去。

胺碘酮静脉推注负荷量150mg(3~5mg/kg),10min注入,10~15min后可重复,随后1~1.5mg/min,静脉滴注6h,以后根据病情逐渐减量至0.5mg/min维持。从静注第1天起口服胺碘酮负荷量0.2g,3次/d,共服5~7天,再以0.2g,2次/d剂量服5~7天,以后0.2(0.1~0.3)g,1次/d维持。通常24h内转复为窦性心律者达92%,转复为窦性心律的药物剂量为150~900mg(平均为406mg),转复为窦性心律时间平均为6.9h。

胺碘酮以5mg/kg剂量加入5%葡萄糖液20ml中缓慢静脉推注(10min),继以1000mg加入5%葡萄糖液500ml中24h滴完改口服胺碘酮200mg,3次/d,心律失常控制后减至200mg,1~2次/d,以后每周服5天。

b.口服给药:胺碘酮200mg/次,3次/d,7天后200mg/次,2次/d,7天后200mg/次,1次/d。也可以后每周服5天。

胺碘酮200mg/次,3次/d,心律失常控制后减至200mg,1~2次/d,以后每周服5天。

胺碘酮200mg,3次/d,1~2周可望复律,复律后改为维持量,200mg,1次/d。

一旦复律,1年后仍巩固为窦性心律者可达2/3。

B.普罗帕酮:常规首剂70mg,稀释于5%葡萄糖液20ml中缓慢静脉推注,10min后如不复律可重复一次,静注总量以不超过350mg为宜。也可试用口服复律法:每次150~200mg,3次/d;复律后改维持量每次100mg,3次/d。不良反应:室内传导障碍加重,QRS波增宽,出现负性肌力作用,诱发或使原有心力衰竭加重,造成低心排血量状态。因此,心肌缺血、心功能不全和室内传导障碍者相对禁用或慎用。

C.索他洛尔:以1.5mg/kg剂量稀释于生理盐水20ml中,缓慢静脉推注10min。观察30min,若未转复者可重复该剂量一次。转复率为30%,未能转复者心室率均有所下降。口服转复法:每次40~80mg,2次/d,通常日总量在160mg以下。不良反应:半衰期长,随剂量增加,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发生率上升。低钾、低镁加重索他洛尔毒性作用。用药期间应监测心电图变化,当QTc≥0.55s时,应考虑减量或暂时停药。窦性心动过缓、心力衰竭者不宜选用。

D.依布利特(ibutilide):用于转复近期发生的心房颤动。成人体重≥60kg者用1mg溶于5%葡萄糖液50ml内静脉缓慢推注。如需要,10min后可重复一次。成人<60kg者,以0.01mg/kg剂量按上法应用。心房颤动终止则立即停用。肝肾功能不全者无需调整剂量,用药应监测QTc变化。

同步直流电复律其转复成功率达80%~85%。首次60~80J,无效时可递增能量。一般不宜超过200J。连续3~4次不成功者应停止电转复治疗。电复律后仍需药物来维持窦性心律。通常采用胺碘酮,在电复律前口服胺碘酮200mg,3次/d,连服7天,电转复后,仍口服200mg,2次/d,连续7天,再改成200mg,1次/d维持下去。电复律前服胺碘酮或普罗帕酮后,则电复律成功率高。

4.导管射频消融术

近年来消融术不仅其成功率再创新高,而且临床研究的结果还对心房颤动机制的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但还处在不断发展过程中。

①不伴有器质性心脏病的阵发性心房颤动,症状明显且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或出现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者。

②器质性心脏病已经得到良好的控制,但心房颤动仍然频发的阵发性心房颤动。

③持续性心房颤动复律后,在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下不能维持稳定的窦性心律,动态心电图检查发现有频发的房性期前收缩、短阵房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及其触发的心房颤动。

④永久性心房颤动是否适合消融治疗尚无共识。但一些有限的 报告 展示了希望。目前不建议对较大年龄(75岁以上)、左心房明显增大(>55mm)、左心房血栓、未加控制的心力衰竭、合并严重心脏病等患者进行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治疗。

左心房线性消融术、肺静脉电隔离术、心腔内超声指导下节段性消融肺静脉电隔离术的方法、肺静脉口周围环形消融术等,其有效率可达80%以上,有的已达90%以上。与药物组比较生存率显着增高,脑卒中、猝死率显着降低。

心脏压塞、血栓栓塞、肺静脉狭窄,其发生率分别为1%、0.5%和1%。

5.外科迷宫手术 采用手术隔离颤动心房使窦性心律下传心室或手术造成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后安置心室起搏器能达到控制心室率的目的。但创伤大。

(二)预后

㈡ 心房纤颤的症状和治疗是怎样的

心房纤颤是指心跳的快慢强弱完全不规则,这常见于风心病、冠心病和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极少数为健康人,发作时间长时,心率快的心房纤颤可能发生心力衰竭,如果为冠心病所致,治高雀疗方法主要在于改善心肌供血,减轻心脏负担,服用长效硝酸甘油、潘生丁、消心痛较为有益,心室率太快时,应用少量强心药并适当用安定、芬那露等镇静剂,使心率控制在100次/分以下。近几年来,应用异搏定或乙胺碘呋酮防治心房纤颤,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我国中医学常用生脉蠢晌散和炙甘草汤加减治戚档早疗心房纤颤:人参、五味子、麦冬、炙甘草、桂枝、丹参、当归、红花、水菖蒲、赤芍、川芎、万年青、珍珠粉。

㈢ 房颤怎样治疗

房颤的治疗方法,包括病因治疗、节律控制、心室率控制加上抗凝治疗、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器械治疗(置入心房除颤器、多部位或者双心房起搏、抗心房颤动起搏器、左心耳堵闭器)和外科治疗

初发性心房纤颤:首先要控制心室率,同时要对有抗凝指征的患者进行抗凝治疗。其二是给予一次转复窦性心律的机会,可采用药物或电复律。转复成功后再继续给予1个月的抗心律失常药物(特别是对于房颤持续时间>3个月的患者)和4周的抗凝治疗。不建议复律后长期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预防房颤复发。

持续性心房纤颤:对这类病人的治疗应以控制心室率为一线干预对策。但初发的持续性心房纤颤患者,给予一次复律机会是必要的。如果转复为窦性心律后能维持窦性心律时间较长(3~6个月)者,可考虑重新复律。

复发的持续性心房纤颤:如果患者无症状或症状轻微,则给予抗凝治疗和控制心室率治疗;如果患者症状严重,则应考虑在控制心室率和抗凝治疗的基础上进行药物复律或电复律治疗。如果复律失败,或窦性心律难以维持,可考虑非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包括导管消融治疗、外科迷宫手术或房室结消融+起搏治疗。

㈣ 房颤怎么治疗

治疗
1.治疗原则
(1)恢复窦性心律 只有恢复窦性心律(正常心律),才能达到完全治疗房颤的目的,所以对于任何房颤病人均应该尝试恢复窦性心律的治疗方法。
(2)控制快速心室率 对于不能恢复窦性心律的房颤病人,可以应用药物减慢较快的心室率。
(3)防止血栓形成和脑卒中 房颤时如果不能恢复窦性心律,可以应用抗凝药物预防血栓形成和脑卒中的发生。
对于某些疾病如甲亢、急性酒精中毒、药物所致的房颤,在祛除病因之后,房颤可能自行消失。
2.药物治疗
目前药物治疗依然是治疗房颤的重要方法,药物能恢复和维持窦性心律,控制心室率以及预防血栓栓塞并发症。
转复窦性心律(正常节律)药物:对于新发房颤因其在48小时内的自行复窦的比例很高(24小时内约60%),可先观察,也可采用普罗帕酮或氟卡胺顿服的方法。房颤已经持续大于48小时而小于7天者,能用静脉药物转律的有氟卡胺、多非利特、普罗帕酮、伊布利特和胺碘酮等,成功率可达50%。房颤发作持续时间超过一周(持续性房颤)药物转律的效果大大降低,常用和证实有效的药物有胺碘酮、伊布利特、多非利特等。
控制心室率(频率控制)的药物:控制心室率可以保证心脏基本功能,尽可能降低房颤引起的心脏功能紊乱。常用药物包括:
(1)β受体阻滞剂 最有效、最常用和常常单独应用的药物;
(2)钙通道拮抗剂 如维拉帕米和地尔硫卓也可有效用于房颤时的心室率控制,尤其对于运动状态下的心室率的控制优于地高辛,和地高辛合用的效果也优于单独使用。尤其多用于无器质性心脏病或左室收缩功能正常以及伴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
(3)洋地黄 在紧急情况下控制房颤心室率的一线用药,目前临床上多用于伴有左心衰时的心室率控制;
(4)胺碘酮 可降低房颤时的心室率,不建议用于慢性房颤时的长期心室率控制,只是在其他药物控制无效或禁忌时、在房颤合并心力衰竭需紧急控制心室率时可首选胺碘酮与洋地黄合用。
(5)抗凝治疗 是预防房颤病人血栓形成和栓塞的必要手段,房颤病人如果有下列情况,应当进行抗凝治疗:年龄≥65岁;以前有过脑卒中病史或者短暂脑缺血发作;充血性心力衰竭;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左心房扩大;超声心动图发现左心房血栓。抗凝治疗一定要有专科医生指导,抗凝过度可能导致出血,抗凝强度不够则没有预防作用。
3.非药物治疗
房颤的非药物治疗包括电转复(转复窦性心律)、射频消融治疗和外科迷宫手术治疗(彻底根治房颤)。
(1)电复律 是指用两个电极片放置在病人胸部的适当部位,通过除颤仪发放电流,重新恢复窦性心律的方法。电复律适用于:紧急情况的房颤(如心肌梗死、心率极快、低血压、心绞痛、心衰等),房颤症状严重,病人难以耐受,上次电复律成功,未用药物维持而又复发的房颤。电复律不是根治房颤的方法,病人的房颤往往会复发,而且部分病人还需要继续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维持窦性心律。
(2)导管消融治疗 适用于绝大多数房颤患者,创伤小,病人易于接受。
(3)外科迷宫手术 目前主要用于因其他心脏疾病需要行心脏手术治疗的房颤病人,手术效果好,但是创伤大。

㈤ 房颤怎么治疗

心房颤动

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简称房颤,是一种十分常见的心律失常。据统计,60岁以上人群中,房颤发生率为1%,并随年龄而增加。

一 病因

房颤的发作呈阵发性或持续性。阵发性房颤可见于正常人,在情绪激动、手术后、运动或急性酒精中毒时发生。心脏与肺部疾病患者发生急性缺氧、高碳酸血症、代谢障碍或血流动力学紊乱时亦可出现房颤。持续性房颤发生于原有心血管疾病患者,常见于风湿性心瓣膜病、冠心病、高血压心脏病、甲状腺机能亢进、缩窄性心包炎、心肌病、感染性心内膜炎、心力衰竭以及慢性肺原性心脏病等。房颤发生在无已知心脏病变基础者,称为孤立性房颤。

二 临床表现

房颤症状的轻重受心室率快慢的影响。心室率超过每分钟150次,病人可发生心绞痛与充血性心力衰竭。心室率慢时,病人甚至不觉察其存在。房颤时心房收缩消失,心排血量减少达25%或以上。

房颤有较高的发生体循环栓塞的危险。栓子来自左心房或心耳部,因血流淤滞、心房失去收缩力所致,无心瓣膜病者合并房颤,发生中风的机会较无房颤者高5~7倍。二尖瓣狭窄或二尖瓣脱垂合并心房颤动时,脑栓塞的发生率更高。

三 治疗

1、病因治疗:应努力寻找原发疾病和诱发因素,作出病因治疗。

2、急性发作:若病者心室率很快,已出现急性心血管功能代偿不全症状与体征,应首选同步电击复律。心血管功能尚好者,最初的治疗目标为减慢心室率。应用洋地黄、β阻滞剂或维拉帕米,使安静时心室率维持在每分钟60~80次,轻微运动后,心率加快不超过每分钟100次。洋地黄可单独应用,亦可根据需要,与β阻滞剂或钙拮抗剂联合应用。心力衰竭与低血压者忌用β阻滞剂与维拉帕米,预激综合征合并房颤者忌用洋地黄与维拉帕米。

3、阵发性房颤:房颤持续时间短于12个月者称为阵发性房颤,复律成功的机会大,复律后维持窦性心律的机会较大。ⅠA类药物中以奎尼丁为最常用和有效,但可能导致致命性室性心律失常。普鲁卡因胺亦很有效。应用ⅠA类药物复律前,应给予β阻滞剂减慢房室结传导,以防止以上药物的对抗迷走神经作用,否则,在房颤转为房扑时,房室结隐匿性传导减弱,导致心室率加速。ⅠC类药物的氟卡尼、普罗帕酮转复心房颤动的疗效与ⅠA类相似,但亦可导致室性心律失常。胺碘酮亦能有效转复心房颤动。当药物复律无效时,可尝试同步电复律。为预防左以为血栓形成,复律前应接受为期3周华法林治疗(使凝血酶元时间延长至对照值的1.3~1.5倍),并持续至复律后2~4周。

在决定对慢性房颤病人进行复律治疗前,应充分考虑房颤转复为窦性心律后能否长久维持。房颤病程的长短(病程越长,复律后越难维持)、心房扩张的程度(心房越大,成功率越低)和病者年龄(老年病者成功率较低)均是影响复律后窦性心律能否维持的重要因素。

为了预防房颤的复发,可选用奎尼丁、普罗帕酮或胺碘酮等药物。

目前已有用射频消融术治疗阵发性房颤成功的报告。

4、持续性心房颤动:房颤持续时间大于12个月者称为持续性房颤。一般不再复律,而用药物治疗。

对于快速房颤,地高辛是相当有较的常用口服药物。地高辛用药过量对心脏有毒性作用,病人自己和家庭中的成员一定要学会用听诊器听心室率(注意不是数脉搏),根据心率调整用药量,心率快则增加药量,心率慢则减少药量,使心率维持在70-90次/分。地高辛要长期应用。曾经发生过地高辛中毒者,在中毒完全恢复后,只要病情需要,仍然可继续应用。

慢性持续性房颤病人有较高的栓塞发生率,特别是既往有栓塞病史、超声诊断左心房内有血栓、严重二尖瓣狭窄、接受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者均属高危患者。原先无心脏病史、年龄在60岁以下者属低危患者。对于高危患者,一般主张应给予长期抗凝药物(长效阿斯匹林每日325mg或华法林),低危病者则不必长期应用。,应当指出,对于房颤的长期抗凝治疗,尚无一致见解。即使需要长期应用抗凝治疗的患者,亦应注意针对个体不同的情况,权衡利弊,并应充分考虑药物可能增加潜在出血的危险。

对于发作频繁、心室率很快、药物治疗无效者,可施行房室结希斯束消蚀术,同时置入频率适应性心室按需起搏器。

关于医生说现在房颤已经控制住,心律不齐属于正常现象,医生的说法对吗?

愈曾是心内科医生,以上说法基本没错。因为药物除颤有个过程,即:房颤——阵发、短阵房颤——房性早搏——窦性心律不齐——窦性心律。在这过程中,只是最后一步心跳和脉搏是规则的,中间三档都是不规则的!

如何治疗房颤

通常的方法是单独治疗房颤的各个方面。下腔室的速率由进一步控制节点速度的药物控制(速率控制策略)。这些药物通常不足以使某人保持正常的节奏,但是如果发生房颤,它们会阻止下腔室的速度加快。通过血液稀释剂可预防中风,并且如上所述,对血液稀释剂的需求基于中风的危险因素数量。

㈦ 房颤的病因、症状及如何防治

分类: 医疗健康
解析:

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心律紊乱,近年来已成为临床研究的热点。同时也进一步意识到房颤是血栓栓塞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此种病例75%患者并发脑血管意外。虽然房颤常与器质性心脏病有关,但约30%患者无器质性病变。患者房颤时出现症状、血流动力学受到损害、致残,寿命缩短及医疗费用增加。

房颤血栓栓塞的预防

预防血栓栓塞是房颤治疗的重要终点之一,栓塞的危险与潜在心脏病及性质有关。Framingham 研究非风湿性心脏病房颤血栓危险是对照组的5.6倍,而风心病房颤血栓危险则为17.6倍。近年来在一级预防房颤血栓栓塞事件的发生方面进行了大规模试验 ,显示华法令将脑血管意外发生率从12%降至4%。当INR>4时华法令可增加出血的危险,INR为2-3时抗凝有效,不增大出血的危险,研究亦显示华法令可降低死亡率。已经有数个随机试验对比华法令与阿司匹林抗凝效果。小剂量(75mg/日)阿司匹林并不比安慰剂好,而在房颤中风预防试验中,阿司返扰匹林剂量较大(325mg/日),则获一定的益处。

房颤的转复

药物转复 新近出现的房颤,持续时间若小于48小时,数种抗心律失常药均可用于转复。由于房颤并非致命性心律紊乱,故任何一种处理方法必须安全、无副作用。1. 对照研究显示地高辛并不比安慰剂好,它一贯被认为有助于房颤的转律可能是通过其正性肌力作用改善血流动力学状态间接起到转复效果,并非直接电生理效应。2.开放性及安慰剂对照研究显示静脉氟卡胺、心律平可使81%病人房颤转为窦性心律。已证实口服氟卡胺及心律平可用于急性房颤的转复及长期治疗。在安慰剂对照研究中口服单剂负荷量心律平600mg,3小时后50%转律,8小时后70-80%复律。 Ic类药物不宜用于心衰、低射血分数及有传导障碍患者。3.最近研究显示每日口服胺碘酮600mg可使20%曾转复失败或交替用过数种药物的病人转复成功,无明显副反应。静注胺碘酮用于治疗急性房颤,据报道有效率为25-83%,常用于急性心梗或Ic类药物反指征患者。Ibutilide 是一种III类抗心律失常药,用于静注终止房颤,已在美国获得使用。 Dofetilide与Ibutilide是同一类药物,终止房颤亦有明显效果,用于心衰、收缩功能减退、心梗后高危病人,并不影响死亡率。应用III类抗心律失常药物有致尖端扭转室速的潜在危险。4. 心脏手术后并发房颤较常见,但有自限性倾向。钙离子拮抗剂与β受体阻断剂已用于外科术后房颤治疗,其效果有待进一步证实。若房颤继发于甲亢,转律应在甲状腺功能恢复正常后进行。

电转复 当陆轿房颤药物转复律失败或持续性发作伴血流动力学障碍时,应时用电转。经胸体外直流电复律是慢性房颤转律方法,一次或有时数次电击才成功。技术方面值得注意的内容包括电极大小、电极位置、经胸阻抗、输出波形及能量储早世肆存(50-400J)。主张开始能量为200J,75%或更多病人房颤可转复成功,如果200J转复不成功,则需采用更高能量(360J)。放电需与适当R波同步,这样可避免电击诱发的室颤。

对房颤持续48小时或更长时间病人,主张在转复前3周及转复后1月接受口服抗凝药物治疗。

房颤心室率的控制

药物治疗方法 1.洋地黄类药物:因延缓房室传导、增加不应期而减慢心室率。同时也缩短心房不应期使心房率增快,增加隐匿传导使心室率减慢。与其它药相比,洋地黄有一个独特的优点是能改善患者心功能。2. β 受体阻滞剂:延长房室结有效不应期和传导时间。静脉给药能快速减慢心室率,但由于负性肌力作用不适用于有明显心功能不全和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口服用药能减慢心室率,因此能明显地提高患者的运动耐量,既使心功能不全的患者,口服用药也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3.钙拮抗剂:维拉帕米和地尔硫桌能延长房室结的不应期和传导时间。静脉给药能快速地减慢心室率,有一定的负性肌力作用但可被血管扩张作用抵消。其他药物,如索他洛尔和胺碘酮可用来控制慢性房颤的心室率。索他洛尔本身并不延长房室结不应期,其减慢心室率作用与该药β受体阻滞效应有关。胺碘酮可控制静息和运动时房颤的心室率,其机制是能延长房室传导系统的不应期,因副作用限制,不宜长期给药。

射频消融治疗方法 1. 射频消融阻断房室传导。2.房室结改良术。

特殊装置的使用

心房起搏治疗和预防心房颤动 ①单部位心房起搏:单部位心房起搏的位置可在右心耳、高位右房、右侧房间隔、界及、冠状静脉窦开口附近等部位。②多部位心房起搏:分为双房同步或右房多部位起搏两种。前者在原右房起搏的基础上,将特殊的冠状静脉窦导线放置在冠状静脉窦内进行左、右心房同步起搏。后者将另一根电极放在右房间隔、界X或冠状静脉窦开口的下方。高右房起搏可将房颤复发率减少到9-16%,而对照组VVI起搏房颤复发率为32-69%。右房多部位起搏时,有报道 80%的患者可维持窦性心律。目前认为心房起搏治疗是补偿性治疗,是配合药物治疗的辅助手段,不是一种替代药物治疗的方法。

植入性心房除颤器治疗心房颤动(IAD)用一条带有除颤弧的除颤电极以主动方式固定于心房,另一条带除颤弧的除颤电极以被动方式固定于冠状静脉窦。心房感知和除颤在右房和冠状窦电极之间进行。一条标准的双极心室电极导线用于心内电图R波的同步化和右室起搏。IAD可记录和检测心房内电图和心电图,用以检测房颤和R波的同步感知。除颤器与导线相连植入患者胸前区,方法与普通起搏器一样。有报道IAD转复房颤的成功率达93.4%,平均每次房颤发作需1-2次电击,电能约为4.6J。因费用问题目前在国内应用尚少。

射频消融治疗房颤

射频消融阻断房室传导 该技术为将大头导管送到房室结位置记录到希氏束电位,放电能量30-50W或60-70℃,持续60s,绝大多数患者能1次将房室传导阻断,随后安装DDD起搏器。无论是持续性和阵发性的房颤,如果药物控制不好,射频消融阻断房室传导系统均可给患者带来好处:(1)射频消融术后急性和慢性的血流动力学状况均明显改善。射血分数从27%增加到45%,随访患者心力衰竭发作的机会减少50%以上;(2)患者心悸症状可消失;(3)不再需要控制心室率的药物;(4)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房室结改良术 房室结改良术是通过射频消融方法改变房室结的传导特征,使房颤时心室率不至过快但又不造成房室完全阻滞。具体方法相当于消融房室结双径路中的慢径。消融终点是心房起搏文氏点提前到120次/min。

射频消融治疗阵发性房颤 1994年法国Haissaguerre 医生提出了局灶性房颤的概念。目前尚无严格定义,一般指房颤由心房内一个或多个固定发生的房早触发或驱动。这种房性早搏70%来自左上肺静脉和右上肺静脉。其次分别为左下肺静脉,右下肺静脉、右房界嵴、右房间隔和冠状窦口附近。在肺静脉内可标侧到高尖的肺静脉电位(PVP),窦律时低钝的心房电位(aP)在前,PVP在后;房早时PVP在前,aP在后。消融时以大头导管标测到较体表P波最为提前的PVP电位,设温度60℃进行消融。目前由于房颤机制及消融方法尚无定论,消融的成功率仅为30%,且复发率及并发症较高,因此只处于探索性阶段。2000年11月Haissaguerre 再次提出最新理论,使用PV环状标测电极标测肺静脉开口处双向传导最早的部位进行消融,从而阻断心房与肺静脉之间的传导通路,使手术时间显着缩短,单次消融成功率达56%(39/70),总成功率达72%(51/70).此外超声球囊导管的诞生很容易将心房与肺静脉间的传导阻断。理论的更新和器具的改进为射频消融治疗房颤展现了新的希望。

㈧ 房颤时症状如何如何治疗

病情分析:
您好,房颤让唤闹是一链扰种常见心律失常,尤其中老年人。
指导意见:
房颤发作时患者多有心慌、心悸症状,也可以感觉不到任何异常,因人而异。治疗上有:复律治疗,就是坦罩把房颤这种心律失常恢复成正常心跳。第二是抗凝治疗,房颤时容易形成血栓,因此抗凝治疗是最重要的。第三是适当的控制心率,就是防止心率太快,影响心脏功能。要根据您房颤的类型而定。

㈨ 房颤应该怎么治疗

心房颤动,也称为心律失常,是一种由高血压、心肌病和心力衰竭引起的疾病。当然,原因有很多,不同原因使用的药物也会有所不同。治疗心房颤动可采用西药或抗凝治疗,中医药可适当发挥调理和控制作用。在生活中,我们应该戒烟和戒酒。烟草中的尼古丁和葡萄酒中的乙醇是增加心脏负担的物质。少吃高胆固醇食物,如动物肝脏、蛋黄和肥肉。季节性交换时,温度变化大,湿度高。这也是心房颤动的高发期。许多患者会感到胸闷和不适。

同样,这是外科治疗。如果药物对症治疗后心房颤动的情况没有得到很好的控制,即使诱发血栓形成,也需要射频消融。射频消融可以治愈,特别是近年来,这项技术相对成熟。大多数房颤患者可以从中获益,但房颤患者有一定的复发率。

㈩ 心脏房颤怎么治

病情分析:治疗房颤的方法有很多,目前最为常用的包括药物治疗,电除颤治疗,内科介入治疗,外科手术治疗等.根据每个患者的不同病情,医生会为其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包括:抗心律失常药物和抗凝药物.药物治疗只能控制症状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不能治疗房颤,一般需要长期服药. 电除颤治疗适用于药物控制无效的病人.单次的转复成功率很高,但是复发率可高达60%以上.且容易造成患者的组织烧伤以及全身影响. 介入治疗现在应用的很广泛,但是由于技术的限制,对于持续性房颤以及永久性房颤的单次成功率并不很高,一般需要多次治疗,费用相对较高.而且介入治疗不能去除血栓最长发生的部位--左心耳(绝大多数发生中风的 房颤患者,血栓均来自左心耳),术后仍需要继续长期服用抗凝药物.介入治疗有发生严重的并发症的可能.如:心脏穿孔,心包填塞,心脏食管瘘等. 外科治疗的金标准是“迷宫手术”,因为这种手术可以去除房颤发生的病因,并且可以去除左心耳,因此,手术的房颤治愈率很高,且术后中风的机率很低.但是由于最早的迷宫手术需要把左心房切割成许多小的部分,导致术后的并发症较多,现在已被“改良迷宫III手术”取代.“改良迷宫III手术”是用双极射频消融取代最早的切割缝合方法,因此在不降低术后治愈率的同时,降低了术后的并发症,而且避免了术后的长期服药. 现在外科治疗又增加了一种方法--房颤微创外科治疗.房颤的微创治疗指的是微创射频消融手术(微创消融手术),又名Wolf Mini-maze手术,是由美国医生Randoll Wolf在2002年提出并逐渐发展完善的一种迷宫手术治疗房颤的手术方式,手术放弃了传统心脏手术的胸骨正中劈开口,采用肋间小切口,运用特殊的手术器械,完成双侧肺静脉的隔离和左心耳的切除或闭合,最终达到治疗房颤的目的.现在国内多家医院已经开展.意见建议:

阅读全文

与房颤的症状及治疗方法如何治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第二章 浏览:90
海蟹黄咸鸭蛋黄的食用方法 浏览:601
小孩胯骨滑膜炎的最佳按摩方法 浏览:644
三吨电子磅的正确校正方法 浏览:902
蔓薇西梅使用方法 浏览:227
排烟风口与短管连接方法 浏览:701
姚桐斌研究的方法 浏览:739
引伸计安装方法 浏览:618
吉娃娃手机使用方法 浏览:849
安卓系统通讯录设置在哪里设置方法 浏览:815
怎么备孕最好方法 浏览:812
颈椎病治疗方法用什么中药治 浏览:246
水钻打空调眼儿使用方法视频 浏览:819
口腔颌面肿瘤治疗方法 浏览:959
冲成人奶粉的正确方法 浏览:193
404x125的简便运算方法 浏览:10
水泥多孔砖砌墙方法图片 浏览:705
孢谷草种植方法 浏览:283
莴笋青菜种植方法 浏览:736
前列腺增生怎么治疗方法 浏览:8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