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解方程应用题的方法和技巧
解方程应用题的方法和技巧:设未知数的三种方法、列等量关系的三种方法、解方程的三种方法。
一、设未知数的三种方法
用方程解应用题,首先我们要设未知数,常见的设未知数有三种方法。
1、通常是问什么设什么。
2、求多个问题时设较小的为X。
3、通过等量关系设未知数,有些比较复杂的方程,前两种方法设未知数仍然不好列方程,这时就会考虑利用等量关系中不知道的量来设未知数这时就比较好列方程了。
三、解方程的三种方法
列出方程后,解方程就可以做出题目了,常见的方法有三种,前两种是过渡,重点用第三种方法。
1、公式法。
2、等式性质,这是小学重点学习的一种方法,根据天平原理,有时为了让学生们理解也会说成跷跷板原理来做题目,书写的过程虽然有点长,但理解简单。
3、移项变号,这个写出来和第一种算式是一样的,但思路已经不同了,要注意体现移项变号,方法又快又准。
⑵ 解决应用题的方法有哪些
第一,读题。正如上面分析那样,孩子遇到的主要问题是分析题目和将信息转化为算式,读题就显得至关重要,所以要强调:(1)、读题至少2遍以上。(2)在读第二遍时将重要信息画出来。(3)、一定要注意问题问的是什么。只有看清楚问题让我们求什么,我们才能思考怎么求,以避免答非所问。
第二,分析问题。如上面这道题,问的是一共有多少人?那我们首先要知道什么是“一共”?“一共”就是男生和女生的和。这道题中给出了男生的数量,没有直接给出女生的数量,那么我们就要先求出来女生的数量,然后将两者加起来。
看似简单,但很多小朋友求出来女生的数量就以为大功告成了,这就是没有搞清楚问题问的是什么,或者没有整体的思路。
第三,列算式。根据上面的思路就可以列算式了。先求女生数量:36—6=30(人)。这里需要注意两点:(1)、不能见到题目中出现“多”字,就用加法。只有分析出到底“谁多谁少”,才能判断该用加法还是减法。(2)要带单位名称。然后求一共有多少人:30+36=66(人)。
第四,作答。很多小朋友做应用题时不作答,有的学校也不强调,但是在正规考试(小升初、高考等)中,不作答、不写单位名称是要扣分的。所以一定要让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第五,检查。(1)、检查算式得数。(2)检查单位名称。(3)检查是否作答。
⑶ 做应用题的六个步骤
1.先仔细读题,读懂题意。(以一道题为例)
2.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比如该题中椅子和桌子的数量。
3.找出等量关系,比如该题椅子和桌子之间的数学关系。
4.开始设置x变量。
5.解方程。
6.最后,认真地检验,写答。
应用题可分为一般应用题与典型应用题。
没有特定的解答规律的两步以上运算的应用题,叫做一般应用题。 题目中有特殊的数量关系,可以用特定的步骤和方法来解答的应用题,叫做典型应用题。
我国的数学教育里面:小学数学的应用题,一般使用算术(列式)方法来解,只有一少部分要求使用方程、比例来解;而到了初中,大部分应用题都要求使用方程或者函数解析式来解(几何问题、概率问题与统计问题除外,这部分知识有专门的符号和格式)。
⑷ 做数学应用题的技巧
高数学并不是简简单单就能学好,升入高中以后,高中数学变得更抽象了,很多知识同学们理解起来开始有困难了。那么接下来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做数学应用题的技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做数学应用题的技巧
一.归一问题解答含义及 方法
牢记题中的数量关系,仔细阅读应用题给出的意思。
含义:
在解答应用题时,先要求出一份是多少(即单一量),然后以单一量为标准,求出所要求的数量。这类应用题叫做归一问题。
数量关系:
总量÷份数=1份数量 1份数量×所占份数=所求几份的数量
另一总量÷(总量÷份数)=所求份数
解答思路及方法:
先求出单一量,以单一量为标准,求出所要求的数量。
二.归总问题解答含义及方法
含义:
解题时,常常先找出“总数量”,然后再根据 其它 条件算出所求的问题,叫归总问题。所谓“总数量”是指货物的总价、几小时(几天)的总工作量、几公亩地上的总产量、几小时行的总路程等。
数量关系:
1份数量×份数=总量 总量÷1份数量=份数
总量÷另一份数=另一每份数量
解题思路和方法: 先求出总数量,再根据题意得出所求的数量。
三.和差问题解答含义及方法
含义:
已知两个数量的和与差,求这两个数量各是多少,这类应用题叫和差问题。
数量关系:
大数=(和+差)÷ 2 小数=(和-差)÷ 2
解题思路和方法:
简单的题目可以直接套用公式;复杂的题目变通后再用公式。
四.和倍问题解答含义及方法
含义:
已知两个数的和及大数是小数的几倍(或小数是大数的几分之几),要求这两个数各是多少,这类应用题叫做和倍问题。
数量关系:
总和 ÷(几倍+1)=较小的数 总和 - 较小的数 = 较大的数
较小的数 ×几倍 = 较大的数
解题思路和方法:
简单的题目直接利用公式,复杂的题目变通后利用公式。
五.差倍问题解答含义及方法
含义:
已知两个数的差及大数是小数的几倍(或小数是大数的几分之几),要求这两个数各是多少,这类应用题叫做差倍问题。
数量关系:
两个数的差÷(几倍-1)=较小的数
较小的数×几倍=较大的数
解题思路和方法:
简单的题目直接利用公式,复杂的题目变通后利用公式。
六.倍比问题解答含义及方法
含义:
有两个已知的同类量,其中一个量是另一个量的若干倍,解题时先求出这个倍数,再用倍比的方法算出要求的数,这类应用题叫做倍比问题。
数量关系:
总量÷一个数量=倍数 另一个数量×倍数=另一总量
解题思路和方法:
先求出倍数,再用倍比关系求出要求的数。
高一数学 提分技巧
一、预习是聪明的选择
最好老师指定预习内容,每天不超过十分钟,预习的目的就是强制记忆基本概念。
二、基本概念是根本
基本概念要一个字一个字理解并记忆,要准确掌握基本概念的内涵外延。只有思维钻进去才能了解内涵,思维要发散才能了解外延。只有概念过关,作题才能又快又准。
三、作业可巩固所学知识
作业一定要认真做,不要为节约时间省步骤,作业不要自检,全面暴露存在的问题是好事。
四、难题要独立完成
想得高分一定要过难题关,难题的关键是学会三种语言的熟练转换。(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
五、加倍递减训练法
通过训练,从心理上、精力上、准确度上逐渐调整到考试的最佳状态,该训练一定要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否则达不到效果。
六、考前不要做新题
考前找到你近期做过的试卷,把错的题重做一遍,这才是有的放矢的 复习方法 。
七、良好心态
考生要自信,要有客观的考试目标。追求正常发挥,而不要期望自己超长表现,这样心态会放的很平和。沉着冷静的同时也要适度紧张,要使大脑处于最佳活跃状态
八、考试从审题开始
审题要避免“猜”、“漏”两种不良习惯,为此审题要从字到词再到句。
九、学会使用演算纸
要把演算纸看成是试卷的一部分,要工整有序,为了方便检查要写上题号。
十、正确对待难题
难题是用来拉开分数的,不管你水平高低,都应该学会绕开难题最后做,不要被难题搞乱思绪,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无论什么考试,你都能排前几名。
高一数学基础差该怎么学习
一、快速掌握基础知识
对于基础薄弱的同学来说,课本就是他们第一步需要掌握的提分法宝。想要提高数学成绩,你需要记熟数学课本里的每一个知识点,看懂每一个例题,一章一章的进行掌握。
你可以先记公式,背熟之后在接着研究例题,最后去看课后习题,用例题和习题去思考该怎么解,不要急着去计算,先想就好,然后在翻看课本看公式定理是怎么推导的,尤其是过程和应用案例。对于课本中的典型问题,更是要深刻的理解,并学会解题后 反思 。这样才能够深刻理解这个问题,跳出题海这个怪圈。
做好错题笔记,记录容易犯的错误,分析错误的原因,找到正确的办法。不要盲目的去做题,必须要在搞清楚概念的基础上做这些才是有用的。
二、学会运用基础知识
在掌握数学基础知识的同时,要学会知识的运用,这样你才能在考试中拿到分数。高中数学学习的特点是:速度快、容量大、方法多。而这对于基础差的同学来说,有时听了会记不住,或是记住了却不会解题。这时候就需要我们把笔记记好,不需要一字不落的记下老师说的话,只需要把关键的思路和结论记下来就可以了,课后在去整理、回看笔记,这也是再学习的一个过程。
想要学好数学题就必须要多做题,只有做了一定题目才能学好数学,而且做题是高中数学学习的主旋律。但是这里的做题不是盲目做题,而是要看题思考,学会思考、反思、 总结 才是学习数学的王道。
其实数学解题并不难,分析题干,挖掘已知条件,寻找这些条件之间有什么关系,得出一个有用的结论,这个结论是我们所要用来解决问题的关键,这就是数学解题的形式。所以想要学好数学,主要靠的是答题的思路,而不是作出某道题的方法。
做数学应用题的技巧相关 文章 :
★ 做数学应用题的技巧
★ 做数学应用题时的方法高中
★ 六年级数学应用题解题技巧(3)
★ 初中数学应用题解题方法与技巧
★ 应用题初中数学重点解题技巧有哪些
★ 初中数学应用题重点解题技巧
★ 小学数学应用题解题方法
★ 做小学数学作业各类题型的方法
★ 六年级数学应用题解题基本思路
⑸ 应用题的解决方法有哪些
第一、先读答案
解小学应用题,假如是选择题建议先读答案。一般选择题的答案是四个,在读题前先把答案看一遍再去做题,有些答案和题目给出的数字,差距很大,很不符合常理,可以排除一些不着边际的答案。
第二、细看题目
做小学应用题关键点在题干上,在做这类题目时建议把题目和题干看清楚,从题目和题干中才能找到解题的关键点,读题目,可以多读几遍,边读边思考。
第三、记牢公式
做小学应用题必须要记牢公式。小学的应用题,比如常见的和差问题、倍数问题、植树问题、路程问题等,分都题是需要去套用公式,要发挥背诵功能,把这些公式都记牢靠。
第四、去找关键
做小学应用题要学会去找关键。题目的关键点是给出的条件,包含解题需要的条件,在读题的时候要把题目的一些关键点找出来,根据这些关键点,再去做题,可能要容易得多。
第五、学会分类
做小学应用题要学会去分类。应用题总体算起来有几十种之多,小学应用题一般涉及起来也是十多二十种,在看到题目的时候要学会去跟题目分类,遇到哪种类型的题目,就用相对应的方式去答题这样会容易得多。
第六、设定特例
做小学应用题要学会设定特例。遇到和差倍比问题时设定特例可以很容易的解题,遇到具体的题型时,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学会用特例的方法去解一些算数题或者选择题,能够很快得出答案。⑹ 数学的应用题有几种方法
分析法:分析法是从题中所求问题出发,逐步找出要解决的问题所必须的已知条件的思考方法。
02、 综合法:综合法就是从题目中已知条件出发,逐步推算出要解决的问题的思考方法。
03、 分析、综合法:一方面要认真考虑已知条件,另一方面还要注意题目中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这样思维才有明确的方向性和目的性。
04、 分解法:把一道复杂的应用题拆成几道基本的应用题,从中找到解题的线索。
05、 图解法:图解法是用画图或线段把题目听条件和问题明确地表示出来,然后“按图索骥”寻找解答应用题的方法。
06、 假设法:假设法就是解题时,对题目中的某些现象或关系做出适当的假设,然后,用事实与假设之间的矛盾中找到正确的解题方法。
例:冰箱厂生产一批冰箱,原计划每天生产800台,而实际每天比计划多生产了120台,结果比原计划提前3天完成了任务。实际用了多少天?解法一:(800+120)×3÷120—3=20(天)(这是一种常规的解法);解法二:假设原计划少生产3天,则共少生产了800×3=2400台冰箱。这时计划生产的天数就等于实际生产的天数,造成少生产2400台的原因是每天计划比实际少生产120台,所以实际生产天数为:2400÷120=20(天)即列式为:800×3÷120=20(天)。
07、 转化法:转化方法就是把某一个数学问题,通过数学变换,转化成另一个数学问题来处理,然后把它解答出来的方法。
例:一辆货车从甲城开往乙城需10小时,一辆客车从乙城开往甲城需6小时,两车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已知甲、乙两城相距600千米,几小时后两车相遇?解法一:600÷(600÷10+600÷6)解法二:把两地路程看作单位“1”,货车的时速是1/10,客车的时速是1/6,依然是用路程除以速度和,得到相遇时间:1÷(1/10+1/6)
08、 倒推法(还原法):从条件的终结状态出发,运用加与减、乘与除之间的互逆关系,从后向前一步一步地推算,从而解决问题的方法,称为倒推法或还原法。
例:某仓库货物若干袋,第一次运出了1/3少4袋,第二次运出余下的一半少2袋,库中还剩106袋,仓库原有货物多少袋?【(106—2)×2—4】÷(1—1/3)=306(袋)
09、 找对应关系的方法:在某些数学题中,存在着一些相关的对应量,通过分析条件之间的某些数量的对应关系,实现未知向已知的转化,这种思考方法,可称为“对应法”。
例:一本书,第一天读了32页,第二天读了40页,剩下的页数占全书页数的1/4。这本书还剩下多少页没有读?(找出各相关对应量)
10、 替换法:“替换”就是等量代换。用一种量(或一种量的一部分)来代替和它相等的另一种量(或另一种量的一部分),从而减少问题中的数量个数,降低解题的难度,然后设法将这个被代换的量求出。
例:食堂三天用完一桶油,第一天用了6千克,第二天用了余下的3/7,第三天用的恰好是这桶油的一半。第二天和第三天共用油多少千克?(分析:6千克对应余下1/7即1-3/7-3/7,找到这个对应关系,余下的量正好是题目所求的第二天和第三天共用的油量:6÷(1—3/7-3/7)=42(千克)
11、 从变量中找不变量的解题方法:
(1) 变中有不变——和不变:例:甲、乙两个施工队共180人,从甲队抽出自己人数的2/11调到乙队后,两队人数则相等,求两队原来各有多少人?甲队:180÷2÷(1—2/11)=110(人)
(2) 变中有不变——差不变:例:甲储蓄2000元,乙储蓄400元。如果从现在开始,每人每月各存200元,几个月后甲储蓄的钱数是乙储蓄的钱数的3倍?(分析:甲比乙多储蓄1600元,而这1600则刚好是乙几个月后钱数的2倍,则列式为:【(2000—400)÷(3—1)—400】÷200=2(个))
(3) 变中有不变——某一部分量不变:例:要从含盐16%的盐水25千克中蒸发去一部分水,得到含盐40%的盐水,应当蒸发去多少千克水?(析:这道题的总量是盐水的重量,它是由盐和水两个部分量组成。盐水蒸发后,水的重量减少了,盐水的总重量也随它减少,浓度也随着发生了变化。但要看到变中有不变,盐的重量始终没变,抓住盐这个不变量入手分析,便可得出答案:25—25×16%÷40%=15(千克))
(4) 变中有不变——形变体不变:例:把一个长、宽、高分别为9厘米、7厘米、3厘米的长方体铁块和一个棱长5厘米的正方体铁块,熔铸成一个圆柱体,这个圆柱体底面直径为20厘米,高是多少厘米?(分析:形态虽然发生了变化,但是总体积却没有变化:(9×7×3+5×5×5)÷【3.14×(10×10)】=1厘米)五年级上册的组合图形也可以用这种方法来分析。
12、 构造法:在计算某些图形题时,把原来不易处理的,不规则的图形,通过平移、旋转、翻折后,重新构造成一个新的更便天处理的图形为解决问题,这个思考方法,称为构造法。
13、 列举法:数量关系比较复杂,很难列出算式或方程求解。我们就要根据题目的要求,把可能的答案一一列举出来,再进一步根据题目中的条件逐步排除非解或缩小范围,进行筛选出题目的答案。
例:有一个伍分币,4个个贰分币,8个壹分币,要拿8分钱,有几种拿法?
14、 消去法:在一道数学题中,含有两个未知数,在解题时,通过简单的运算,先消去一个未知数,再求另一个未知数。这种解题的思考方法称为消去法。
例:百货商店里,2支圆珠笔和3支钢笔共值6元6角,3支圆珠笔和3支钢笔共值7元2角。一支圆珠笔多少钱?
15、 设数法:有的题目含有某个不定的量,按照一般的解题思路,不易找出解题方法,如果我们把题目中某个不定量设定为具体的数,就可以使原题化抽象为具体,使难题变容易,这种解题的思考方法称为设数法。
例:小华参加爬山活动,从山脚爬到山顶后,按原路下山,上山时每分钟走20米,下山时每分钟走30米,求小华上、下山的平均速度。(分析:根据“总路程÷时间=平均速度”题中没有给出路程,可以设为600米。则列式为:600×2÷(600÷20+600÷30)=24(米/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