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高一化学第三章物质的量的一些计算方法与技巧
您的查询字词都已标明如下:物质的量 (点击查询词,可以跳到它在文中首次出现的位置)
(网络和网页http://www.dqzx.dq.hl.cn/chem/FYZ/Recourse/Teaching%20Papers/Teaching%20Paper(word)/Book%201/03.doc的作者无关,不对其内容负责。网络快照谨为网络故障时之索引,不代表被搜索网站的即时页面。)
--------------------------------------------------------------------------------
第三章 物质的量
§1 摩尔
【目的要求】: 1.使学生初步理解摩尔的意义,了解物质的微粒数,
物质的质量,摩尔质量之间的关系,了解摩尔质量与
式量的联系与区别,并能较熟练地进行摩尔质量的计算.
2.了解引进摩尔这一单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懂得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涵义.
3.培养学生演绎推理,归纳推理和运用化学知识
进行计算的能力.
【重,难点】: 1.对摩尔概念的内涵的理解;
2.运用摩尔进行有关计算.
【教学方法】: 实例引入,逐步抽象,揭示实质,清晰脉络关系,结合练习.
【课时安排】:第一节时重点完成摩尔有关概念及内涵;
第二节时解决有关的计算.
【教学过程】: 点燃
l 引入:问学生反应 C + O2 === CO2 所表达的意义
一个碳原子 一个氧分子 一个二氧化碳分子 ------------微观粒子
(1)在实验室里,拿一个原子和一个分子反应,容易做到吗 一般用质量
是否: 1克 1克 2克 呢
反应是按比例: 12克 32克 44克 --------宏观质量
(2) 怎样知道一定质量的物质里含有多少微粒
(3) 微观粒子和宏观质量之间有什么联系 科学家统一确定了一个新的
物理量-----物质的量,它将微粒与质量联系起来了.
l 投影: 物 理 量 单 位 符 号
长 度 米 m
质 量 千克 Kg
时 间 秒 s
电 流 安培 A
热力学温度 开尔文 K
发光强度 坎德拉 cd
物质的量 摩尔 mol
l 学生阅读:采用多大的集体作为物质的量的单位呢 请看书本33页
第二自然段.
l 分析讲解:
阿氏常数 为什么要定12克---数值与原子量同
12克 C-12
6.02×1023 学生计算得出NA--- 12/1.997×10-26
阿氏常数(精确值)与6.02×1023 (近似值)的关系就象π与3.14一样.
使用时应注意: 1摩尔碳原子含有6.02×1023 个碳原子
每摩尔碳原子含有阿伏加德罗常数个碳原子.
l 学生朗读:摩尔的概念
l 展示样品:1摩尔碳;1摩尔水;1摩尔硫酸
l 分析讲解:理解摩尔概念应明确以下几个问题
一. 物质的量:表示物质微粒集体的物理量.
比喻:一打---12个;一令纸---500张;一盒粉笔---50支
12克碳原子有6.02×1023 个,作为一堆,称为1摩尔
有多大
6.02×1023 粒米全球60亿人每人每天吃一斤,要吃14万年.
二.摩尔(mol):物质的量的单位.
它包含两方面的含义:
1.微粒:(1)个数-----阿伏加德罗常数个(约6.02×1023 个)
举例:1摩尔氢原子含有6.02×1023个氢原子
1摩尔氧分子含有6.02×1023个氧分子
(1摩尔氧分子含有2×6.02×1023个氧原子)
比喻:一打人有12个,每人有两只手,所以有两打手共24只
(2)对象:微粒----- 分子,原子,离子,原子团
质子,中子,电子,原子核
这样说法对吗 1摩尔人;1摩尔米;1摩尔细菌
1摩尔氧中含有NA个氧原子
问: 1摩尔氯中含有多少个微粒
注意:一般说多少摩尔物质,指的是构成该物质的微粒.
(如: 1摩尔水,指水分子而不指水分子中的原子;
1摩尔铁,指铁原子.)
2.质量:(1)数值-----与该物质的式量(或原子量)相等
以上结论从碳可以推出:
C O 试推:1摩尔铁
1个 1个 1摩尔硫酸
NA个 NA个 1摩尔钠离子
1摩尔 1摩尔
12克 16克
(2)摩尔质量:
概念:1摩尔物质的质量.
单位:克/摩
注意说法的不同: 1摩尔水的质量是18克
(可作为问题问学生) 水的摩尔质量是18克/摩
【板书设计】:
一.摩尔
1.物质的量:表示物质微粒集体的物理量.
2.摩尔(mol):物质的量的单位.
物质的量
微粒 质量
(1)个数:阿伏加德罗常数个 (1)数值上与该物质的式量
(约6.02×1023个) (或原子量)相等
(2)对象:微粒 (2)摩尔质量:
( 分子,原子,离子,原子团 概念:1摩尔物质的质量.
质子,中子,电子,原子核) 单位:克/摩
(第二节时)
l 复习:摩尔和摩尔质量的概念.
l 学生阅读:课本例题1—例题3,找出已知量和要求的量及其换算关系.
l 提问:质量与物质的量之间的换算应抓住什么
物质的量与微粒之间的换算应抓住什么
质量与微粒之间的换算应抓住什么
l 讲解:同种物质的质量,物质的量和微粒之间的换算方法,
引导学生找到解决任意两者之间换算的"钥匙".
×M ×NA
质 量 物质的量 微 粒
m ÷M n ÷NA N
"钥匙": M---摩尔质量 NA---阿伏加德罗常数
l 课堂练习:填表
物质的质量 (克)
物质的量 (摩尔)
微粒 (个)
36克水分子
280克铁原子
3.4克氢氧根离子
2摩尔硫酸分子
0.8摩尔镁原子
5摩尔钠离子
3.01×1023个氧分子
1.204×1024个铜原子
6.02×1024个铵根离子
l 提问:若在不同的物质间进行换算,又怎样计算呢
首先应解决同种微粒中更小微粒的计算问题.
l 投影:[例题4]
4.9克硫酸里有:(1)多少个硫酸分子
(2)多少摩尔氢原子 多少摩尔原子
(3)多少个氧原子
(4)多少个质子
l 师生活动:学生回答,教师启发分析得出结论.
结论:抓住物质的分子组成
投影:[例题5]
与4.4克二氧化碳
(1)含有相同分子数的水的质量是多少
(2)含有相同原子数的一氧化碳有多少个分子
师生活动:学生回答,教师启发分析得出结论.
结论:微粒数相同即物质的量相同
l 投影:[例题6]
含相同分子数的SO2和SO3的质量比是 ,摩尔质量比是
,物质的量之比是 ,含氧原子个数比是
硫原子个数比是 .
l 师生活动:学生回答,教师启发分析得出结论.
结论:微粒数之比 == 物质的量之比
l 课堂练习:课本40页第1题(学生回答答案,教师评价)
l 师生活动:问:反应 C + O2 == CO2 的微观意义是什么
答: 1个原子 1个分子 1个分子
问:同时扩大NA倍,恰好是多少
答: 1mol 1mol 1mol
问:你从中得到什么结论
答:反应方程式的系数比 == 物质的量之比 == 微粒数之比
讲:利用这个结论可以进行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l 投影:[例题7]
6.5克锌和足量的硫酸反应,
(1)能生成多少摩尔氢气
(2)能生成多少克氢气
(3)产生多少个氢分子 多少个氢原子
l 学生活动:一人做在黑板上,其他人在草稿上做.
l 讲解:解题方法和格式以及注意事项
方法一: 6.5g÷65g/mol == 0.1mol
Zn + H2SO4 == ZnSO4 + H2 ---------- H2 H
1mol 1mol 2 2mol
0.1mol X = 0.1mol Y=0.2克 Z=0.2NA个
方法二:
Zn + H2SO4 == ZnSO4 + H2 上下单位统一
65g 1mol
6.5g X = 0.1mol 左右关系对应
【板书设计】:
二.同种物质的质量,物质的量和微粒数之间的换算.
×M ×NA
质 量 物质的量 微 粒
m ÷M n ÷NA N
"钥匙": M---摩尔质量 NA---阿伏加德罗常数
三.不同种物质的质量,物质的量和微粒之间的换算.
微粒数之比 == 物质的量之比
四.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1.化学方程式系数比 == 物质的量之比 == 微粒数之比
2.只要上下单位一致,左右关系对应,则可列比例式计算
【教后记】:
1.应加强不同物质之间的质量,物质的量和微粒之间的换算规律的讲解和练习
如:《学习指导》 页第 题和 页第 题.
2.对"上下单位统一,左右关系对应"的理解应设计一道例题,同时包含有
物质的量,质量,微粒数的计算,使学生看到其优点.
§2 气体摩尔体积
【目的要求】: 1.使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
学会有关气体摩尔体积的计算.
2.通过气体摩尔体积及其有关计算的教学,培养学生
分析推理,解题归纳的能力.
【重,难点】: 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以及有关的计算.
【教学方法】: 实例引入,计算导出体积,揭示实质,强调概念要点
形成计算网络.
【课时安排】:第一节时重点完成气体摩尔体积的有关概念和内涵及基础计算;
第二节时解决有关阿伏加德罗定律的导出和推论.
【教具】: 固体和液体体积样品;气体摩尔体积模型;投影片.
【教学过程】:
l 复习引入:复习1摩尔物质包含的微粒的属性和质量的属性;
问:1摩尔物质有无体积的属性
l 学生活动:1 请计算课本 的习题5,
1.计算1mol水和1mol硫酸的体积:
( 密度:水---1 g/㎝ 硫酸---1.83 g/㎝ )
2.计算标准状况下,1mol O2 ,H2 ,CO2和空气的体积
(空气:M=29 g/㎝ ρ=1.29 g/L)
l 提问:1从上面的计算,你得到什么结论
2.为什么1mol固体或液体的体积各不相同,
而气体的体积却大约都相等呢 (学生讨论)
(1)决定物质的体积大小的因素有哪些
(2)决定1mol物质的体积大小的因素有什么不同
(3)决定1mol固体或液体物质的体积大小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4)决定1mol气体物质的体积大小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l 分析讲解:以篮球和乒乓球为例子,逐步分析影响物质体积的因素.
(1) 决定物质的体积大小的因素
(2) 决定1mol物质的体积大小的因素
(3) 决定1mol固体或液体物质的体积主要因素
(4) 决定1mol气体物质的体积的主要因素
主要决定于
1mol固体或液体的体积
微粒的大小
决定于 决定于
1mol物质的体积 体积 微粒的多少
微粒间的距离
1mol气体物质的体积
主要决定于
l 讲述:标准状况下,1mol任何气体(纯净的和不纯净)的体积约为22.4L.
这个体积叫做气体摩尔体积.单位:L/ mol.应注意:
前提条件: 标准状况(0℃ 1.01×105 Pa ;1mol)
对象: 任何气体(纯净或不纯净)
结论: 约22.4L
l 投影: [练习] 下列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1.1mol氢气的体积约为22.4L .
2.标准状况下,1mol水的体积约22.4L.
3.20℃时,1mol氧气的体积约22.4L.
4.2×105 Pa时,1mol氮气的体积小于22.4L
l 引问:我们已经找到了物质的质量,物质的量和微粒数之间换算的"钥匙"
那么,物质的量和气体摩尔体积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
×M ×NA
质 量 物质的量 微 粒
m ÷M n ÷NA N
有 × ÷
联 22.4 L/ mol 22.4 L/ mol
系
吗
气体的体积
(标准状况下)
l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例题1-例题3,分别提出以下问题:
[例题1]:生成的氢气中含氢分子多少个
[例题2]:需要盐酸多少克 生成溶液中含多少个氯离子
[例题3]:从该题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你认为解决物质的质量,物质的量,微粒数和标准状况下气体
体积之间的计算应抓住什么
【板书设计】:
一.气体摩尔体积
主要决定于
1mol固体或液体的体积
微粒的大小
决定于 决定于
1mol物质的体积 体积 微粒的多少
微粒间的距离
1mol气体物质的体积
主要决定于
l 标准状况下,1mol任何气体(纯净的或不纯净)的体积约为22.4L.
这个体积叫做气体摩尔体积.单位:L/ mol.
应注意 前提条件: 标准状况(0℃ 1.01×105 Pa ;1mol)
对象: 任何气体(纯净或不纯净)
结论: 约22.4L
(第二节时)
l 复习引入:什么叫气体摩尔体积 为什么标准状况下,1mol任何气体
(纯净的或不纯净)的体积大约相同
气体分子间的间距有何特点
l 讲解:气体分子间的间距有何特点
(1)受温度和压强的影响
(2)分子间距离比分子直径大
(3)与分子的种类无关(相同条件下,间距几乎相同)
l 师生活动:讨论以下情况并从中得出结论
温度 压强 物质的量 微粒数 体积
对A气体 0℃ 1.01×105 Pa 1mol NA 22.4L
对B气体 1.01×105 Pa 1mol NA 22.4L
20℃ 1.01×105 Pa 1mol NA >22.4L
对C气体 20℃ 1.01×105 Pa 1mol NA VB=VC
对任何 相同 相同 相同
气体
若 相同 相同 相同
相同 相同 相同
相同 相同 相同
结论:1.在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的分子数
阿伏加德罗定律
2.气体摩尔体积是阿伏加德罗定律的一个特例
推论一:在同温同压下,任何气体的体积之比 == 物质的量之比
l 学生回答:1.为什么推论一成立 (教师评价归纳)
2.若是气体间的反应,其配平系数与体积有关吗
此时推论一是否仍然成立
l 提问:如何求标准状况下H2和O2的密度比
l
师生活动: ρH2 = ---------- ρO2 = ----------
ρH2 M H2 任何气体 ρ1 M1
(相对密度) D = ----- = ----- D = ---- = ----
ρO2 M O2 ρ2 M2
推论二:同温同压下,任何气体的密度之比 == 摩尔质量之比(即式量之比)
l 投影:[例题] 某有机气体A对氧气的相对密度为0.5,求A的式量是多少
若已知该气体只含有碳和氢两种元素,试推测其化学式.
A气体对空气的相对密度是多少
(学生回答解题思路,教师总结)
l 学生阅读:课本例题1—例题3,思考解题思路方法
l 提问学生:回答课本例题1—例题3的解题思路,总结解题方法.
l 归纳讲解:有关气体摩尔体积的计算的解题方法并形成网络
×M ×NA
质 量 物质的量 微 粒
m ÷M n ÷NA N
×22.4 ÷22.4
气体的体积
(标况下)
l 练习:1. 标准状况下,4.4克二氧化碳与多少克氧气所占的体积相同
2.标准状况下,CO和CO2的混合气体质量为10克,体积是6.72升,
求:CO和CO2的体积和质量各是多少
l 师生活动:学生回答解题思路,教师总结并介绍练习2的解法二
-----平均分子量的十字交叉法
10÷(6.72÷22.4)= 33.3
CO 28 10.7 2
33.3 ----- = -----
CO2 44 5.3 1
CO和C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
l 作业布置:1.A对空气的相对密度为0.966,求:(1)该气体的式量
(2)该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
2.某CH4和O2的混合气体在标准状况下密度为1克/升,求:
混合气体中CH4和O2的分子数之比.
【板书设计】:
l 气体分子间的间距的特点:
(1)受温度和压强的影响
(2)分子间距离比分子直径大
(3)与分子的种类无关(相同条件下,间距几乎相同)
二.阿伏加德罗定律
定律: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的分子数.
推论一:在同温同压下,任何气体的体积之比 == 物质的量之比
推论二:同温同压下,任何气体的密度之比 == 摩尔质量之比
(相对密度) (即式量之比)
【教后记】:
本节教学比较成功,能抓住难重点突破,对计算规律的推导和运用比较落实.
§3 物质的量浓度
【目的要求】: 1.使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
学会有关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
2.通过物质的量浓度及其有关计算的教学,培养学生
分析推理,解题归纳的能力.
3.学会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重,难点】: 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以及有关的计算.
【教学方法】: 旧知识引入,揭示实质,对比异同,示例及练习
形成计算网络.
【课时安排】:第一节时重点完成物质的量浓度的有关概念和溶液的配制;
第二,三节时解决有关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
【教具】: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仪器一套;投影片.
【教学过程】:
l 引言:化学实验接触较多的是溶液,我们不但要了解溶液的成分,还要了
解定量的问题.什么是浓度 (一定量溶液中含溶质的量)初中我
们学过什么表示溶液浓度的方法 这种方法表示浓度有何不方便
(称没有量方便;不容易知道一定体积的溶液在化学反应中溶质的
质量)
l 提问:1.什么是物质的量浓度 (看书49页)
2.这种浓度的表示方法有何特点
l 投影:物质的量浓度的内涵
1.是一种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
2.溶质以若干摩尔表示 当溶液为一升时,
溶液以一升表示 含溶质多少摩尔
3.所表示的溶质与溶液并不是实际的数值,而是两者的相对比值.
演示实验:从10L某溶液中倒出1L, 比喻:厨师要知道汤的味道,
再倒出1mL,(问:浓度有何变化 ) 只需舀一勺尝试即可
l 讨论:比较物质的量浓度与溶质的质量分数有何异同
l 提问:学生回答讨论结果
l 投影: 溶质的质量分数 物质的量浓度
异:1. 溶质: 以质量表示 以物质的量表示
溶液: 以质量表示 以体积表示
2. 单位: 1 摩/升
同: 都表示溶质和溶液的相对比值
l 提问:如何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l 讲解:以配制0.05mol/L的溶液250mL为例,讲解有关仪器和步骤以及注
意事项.
【板书设计】:
一.物质的量浓度
1.概念:P49 溶质的物质的量(mol)
物质的量浓度 (C) = ----------------------
溶液的体积(L)
2.内涵: 1.是一种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
2.溶质以若干摩尔表示 当溶液为一升时,
溶液以一升表示 含溶质多少摩尔
3.所表示的溶质与溶液并不是实际的数值,而是两者的相对比值.
3.与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关系:
溶质的质量分数 物质的量浓度
异:1. 溶质: 以质量表示 以物质的量表示
溶液: 以质量表示 以体积表示
2. 单位: 1 摩/升
同: 都表示溶质和溶液的相对比值
二.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1.仪器:容量瓶,天平,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
2.过程:
(1)准备工作:检漏
(2)操作步骤:计算—称量—溶解—转移—洗涤—定容—摇匀
(3)结束工作:存放,整理清洗
(第二节时)
l 复习引入:什么是物质的量浓度 今天讲有关的计算.
l 学生活动:看课本例题1和例题2,分析已知和所求
l 教师总结:该题型的特点和解题思路方法.
l 练习:课本53页第二题的(2)和(4);第三题的(3)
l 例题: 浓度为1mol/L的酒精(难电离)和硫酸铝溶液(完全电离)
各1L,求它们溶液中含溶质微粒各是多少
l 讲解:[规律] (1)难电离的溶质-----以分子形式存在于溶液
(2)完全电离的溶质------以离子形式存在于溶液
(离子的数目要看物质的组成)
l 学生回答:解决上述例题的思路方法
l 教师归纳:有关溶液中溶质微粒数的计算
l 练习: 1. 0.5 mol /L的下列溶液500mL中含NO3-数目最多的是:( )
NO3- 物质的量浓度最大的是:( )
A.硝酸钾 B.硝酸钡 C.硝酸镁 D.硝酸铝
2.求等体积的0.5 mol /L的三种溶液硫酸钠,硫酸镁,硫酸铝
中阳离子的个数比 阴离子的个数比
l 例题: 98%的浓硫酸,密度为1.84g/cm3,求其物质的量浓度.
l 学生回答:解决上述例题的思路方法
l 教师归纳:有关物质的量浓度和溶质质量分数之间的换算
l 练习:课本54页第7题
l 演示实验:向体积和浓度都相同的两杯溶液中的一杯加水
l 引问:浓度相同吗 体积相同吗 有无相同之处 溶液稀释前后什么不变
l 例题: 《学习指导》32页第3题
l 教师归纳:有关溶液稀释的计算
l 例题: 课本52页例题3
l 学生回答:解决上述例题的思路方法
l 教师归纳: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l 练习:25mL的稀盐酸恰好中和20克20%的NaOH溶液,求盐酸的物质的量
浓度.(或课本54页第5题)
【板书设计】:
三.有关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
1.根据概念的计算
n m
C = ----- = -----
V V M
2.有关溶液中溶质微粒的计算
[规律]: (1)难电离的溶质-----以分子形式存在于溶液
(2)完全电离的溶质------以离子形式存在于溶液
(离子的数目要看物质的组成)
[关键]:微粒的数目 = 物质的n×物质组成中离子数目×NA
3.物质的量浓度和溶质质量分数之间的换算
1000×ρ×a%
C = --------------
M
4.有关溶液稀释的计算
C1V1 = C2V2
5.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注意:上下单位统一,左右关系对应.
(第三节时)
l 复习:上节课讲了几种计算类型 解题的方法是什么
l 例题:2 mol/L的盐酸溶液200L和4 mol/L的盐酸溶液100L混合
求:混合后溶液中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
l 学生回答:解题思路方法
l 教师总结:解题规律
l 练习:2 mol/L的盐酸200L和4 mol/L的硫酸100L混合,则混合后
溶液中H+的物质的量浓度是多少
l 例题:《学习指导》33页选择题5
l 学生回答:解题思路方法
l 教师总结:解题规律 (1体积+700体积=701体积吗 )
l 练习:标准状况下,用装氯化氢气体的烧瓶做"喷泉"实验,求所得
溶液中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
l 小结:有关物质的量的桥梁作用的计算网络----《学习指导》24页
【板书设计】:
6.有关溶液混合的计算
n1 + n2 C1V1 + C2V2
C = --------- = ----------
V1 + V2 V1 + V2
7.有关标况下气体溶于水后溶液的浓度的计算
V/22.4
C = ---------------------------
ρ水V水 + (V/22.4)×M
1000 ×ρ液
小结: V (标况)
22.4
m M n NA N
C a% S
【教后记】:
本节教学应抓住:在理解概念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从具体的实例中得出抽象的规
律,并能灵活地运用这些规律去解决具体的问题.
§4 反应热 (1节时)
【目的要求】: 1.使学生初步了解吸热反应放热反应和反应热的概念,
了解研究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重要意义.
2. 使学生初步理解热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及有关反应热
的简单计算.
【重,难点】: 热化学方程式的概念和有关反应热的简单计算.
【教学方法】: 实例分析,对比异同,总结归纳,巩固掌握
【教具】: 投影片
【教学过程】:
l 引入:化学反应通常伴随有热量的变化,请举例说明.
l 讲述:1.例如,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放出热量393.5KJ,
碳和水蒸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氢气要吸收热量131.3KJ.
化学反应通常伴随有热量的变化,化学反应放出或吸收的热量
称为反应热.
2.反应热在生产和生活中有重要的意义.
l 提问:1.如何衡量反应热 (学生阅读课本55页第二自然段)
2.什么叫热化学方程式 它与一般化学方程式有何不同
l 投影:对比有何不同:
2H2 (气)+ O2 (气)== 2H2O(气)+ 483.6KJ
2H2 + O2 == 2H2O
l 学生回答:上述反应式的不同点.(教师总结三方面的不同点)
l 提问:为什么要注明状态
l 投影: 比较有何不同 为什么
2H2 (气)+ O2 (气)== 2H2O(气)+ 483.6KJ
2H2 (气)+ O2 (气)== 2H2O(液)+ 571.6KJ
l 提问:反应式中的配平系数表示什么
能表示微粒数或其比值吗
能表示物质的量或其比值吗
l 讲解:不能表示微粒数.若2个氢分子放出483.6KJ的热,则2摩尔氢
气放出的热足以将地球烧掉.
不能表示物质的量的比,这样4摩尔氢气和2摩尔氧气反应所放出
的热仍然是483.6KJ,因为都是2:1的关系,这是不对的.
只能表示某一确定的物质的量的物质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的热,即
配平能够系数与热量成固定比例关系,可以用分数表示.
l 提问:如何写热化学方程式
l 投影:1克CH4在空气中燃烧,恢复常温下测得放出热量55.625KJ,试写出
热化学方程式.
l 师生活动:学生上黑板写,教师评价和总结.
【板书设计】:
一.反应热
放热反应: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
化学反应通常伴有热量的变化
吸热反应: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
反应热:反应过程中放出或吸收的热.通常以一定量物质(用摩为单位)在
反应中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来衡量的.
二.热化学方程式
热化学方程式 化学方程式
2H2 (气)+ O2 (气)== 2H2O(气)+ 483.6KJ 2H2 + O2 == 2H2O
不同: (1)注明物质的状态 无
(2)注明反应热 无
(3)系数只能表示物质的量,可用分数. 既可表示物质的量
有可表示微粒数
【教后记】:
1.本课的引入可随意多样:化学史 实验 旧知识等都可以.
2.可以使用多媒体教学软件进行教学,更直观生动.
3.尽可能让学生自己通过思考讨论得出结论.
32g/mol
2g/mol
22.4L/mol
22.4L/mol
Ⅱ 气相色谱仪的使用步骤
这个网上一搜,一大吧!下面找也找个了,希望有点用处
随着科技的发展,气相色谱仪成为现今主流的检测设备,该文主要介绍了气相色谱仪的相关原理、操作使用流程及其注意事项。文章可为气相色谱仪的使用人员提供相关的理论指导及实践经验。(重点看黑色字体涵盖内容就好)
气液色谱法于1952年第一次被创立,该方法发展至今已广泛应用于石油冶炼行业、化学化工行业、生物制药工业、环境监测等领域。而基于该方法生产的气相色谱仪已成为气相色谱分析的主要工具。但其操作、使用具有一定的规程,操作者必须具备良好的操作技能才能在实践中更好地发挥气相色谱仪的功能。
一、气相色谱仪使用方法、程序
气相色谱仪主要由固定相和流动相组成:固定相和流动相各自有不同的吸附和分配作用;通过两相的相对运动,被检测物质随流动相一起运动,这样物质就在两相间进行反复的分配,从而把不同的组织分离开来。气相色谱仪的使用和操作流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程序。
1.加热
不同厂家生产的气相色谱仪给定温度的方式是不相同的。温度给定方式一般可分为:微机设数法、旋钮定位法等。如果采用微机设数法给定温度,温度可以直接被指定和设置。如果是采用旋钮定位法,其使用则有技巧。采用过温定位法,将温控旋钮调至低于操作温度约30℃处,给气相色谱仪升温。
6.色谱柱
在安装毛细管时,要保证色谱柱的两端切口是平整的。毛细柱在长时间不使用的情况下,在将毛细柱接进入样口和检测器之前应将其两端切掉2cm左右。
7.检测器
未处于工作状态的检测器不应开启,应使其保持关闭状态。对于ECD检测器,其在排放放空气时应设置导管,把空气排出室外。平时使用时也应该注意,不要把空气引入到ECD检测器中。
结语
气相色谱仪作为现代主流的检测设备,其工作原理并不难懂,但设备使用有着严格的操作程序。每个使用环节都一定的要求,从气源、设备到外界环境条件都有特殊要求。只有了解了这些要求才能高效、快捷的使用气相色谱仪。
Ⅲ 产品设计中怎样针对用户需求做定量研究
定量研究(Quantitative Research)
能帮助获取用户认知、意见、行为发生的频率以及消费者对某一产品或服务的设计概念感兴趣的程度,从而确定最感兴趣的目标用户群。采用精确严格的实验程序控制经验事实的情景,从而获得对事物因果关系的了解。
优点:
1.标准化:主试者的操作流程、指导语均保持一致;被试者按照固定要求回答所有问题或完成指定任务;定量研究中问卷选项或者测试任务保持一致。
2.易于管理:流程固定,便于统一操作;采集数据格式一致,便于分析、处理;被试者可自行完成问卷、任务。
3.结果分析全面:事件发生顺序、因果关系、5W2H
4.适用数据分析:大样本、计算机数据处理、交叉列表、统计分析
5.差异敏感:可分成不同组成部分,研究不同状况,不同变量差异可以统计处理
互联网产品设计中做用户定量研究的方法?
一问卷调查(Questionnaire Survey)
运用一系列问题及其他提示从受访者处收集所需信息的方法。
适用范围:可用于收集目标用户群对现有产品的使用行为与体验信息,测试产品/服务设计概念,评估消费者的接受程度。
问卷种类:形式多样,可依据实际选择面对面提问、电话问卷、互联网问卷、纸质问卷等。
常用问卷法:结构性问卷;量表式问卷,包括类别、顺序、等距、等比
使用方法与技巧:
1.调查结果取决于研究目的。依据研究的问题提出问卷调查的话题,问卷是否涵盖所有问题,问题是否必须。
2.选择每个问题的回答方式,如封闭式、开放式、分类式。有时使用样本量少却包含需深入回答的开放性问题比使用大量样本效果更佳
3.斟酌问卷结构,合理清晰决定先后顺序并归类,测试并改进问卷,结合视觉材料,为问卷提供更多生动有趣的可能
4.依据不同话题邀请合适的调查对象,随机取样或有目的选择
5.运用统计数据展示调查结果,以及测试问题与变量之间的关系
二市场研究(Market Research)
根据数据预测产品对消费者的吸引力,有效预测潜在消费者和整个市场对产品的需求。
使用方法与技巧:
1.市场划分方法:消费心理学,行为变量,价值态度和生活方式(VALS细分体系),地理人口统计法(PRIZM市场细分法)等,市场细分利于定量研究从多角度审视,从多维分析。
2.划分标准:
地理(地区地理位置,城市规模、级别,气候变化,交通状况,人口密集度);
目标人群(性别,年龄、职业、收入情况、受教育程度、家庭人口、家庭生命周期);
心理因素(对商品采购的主要敏感元素,购买动机,生活方式,消费态度);
行为因素(购买时间、数量、频率、渠道,品牌偏好忠诚度,价格承受范围、敏感度,传播渠道的覆盖力,售后服务重视度)
3.研究流程:市场研究与分析(定量)――目标导向设计研究(定性)――驱动行为/人物模型――市场规模研究(定量)
感谢阅读,希望对你有帮助!
Ⅳ 硕士论文写作的基本步骤(写作方法和技巧介绍)
硕士论文在写作时,我们需要做好充足的准备,像提前准备好资料,再查看一下写作技巧,这样来写作硕士论文才能避免多次大改,如果你做好了以上的准备,那么我们就向大家介绍一下硕士论文写作的基本步骤及一些写作技巧吧!
一、硕士论文写作的基本步骤
第一步,确定论文的选题。选题是否得当,对于论文的成功,影响很大,甚至可以说,一个好的选题等于成功了一半。虽然选任何本专业范围内的题目都能够写出东西来,但是一定考虑是否可以做到有新观点、新发现、新角度、新研究方法、新材料等。注意不要题目选的过大,无法在这个相对狭小的范围内展开。根据许多硕士论文的选题经验,这一级论文的选题可从以下几方面考虑:本专业的研究空白、发生争议的热点话题(自己的观点感到较为充分)、对比性的话题、从其他专业角度研究本专业的话题(这是一种选题的学科交叉或边际效应)、有新的插入角度的老话题、刚刚冒出来的本专业的新问题等。
第二步,围绕已经确定的论文选题,收集(或者叫"文献检索")并细读相关的研究资料与理论依据。这一步的工作是较为艰苦的,查找资料花费的时间和精力可能很大。这一步是非常必要的,如果没有这一步,你的论文内容很可能完全或在很大程度上重复了别人已经做过的工作,等于白做;查找的过程,也是启发思路、产生观点火花的过程,不走这一步,等于掐掉了自己新观点、新视角、新材料的来源。这也是为下一步做观点、角度、材料上的准备。
第三步,提出你自己关于选题的理论假设,或要研究的具体问题与核心问题。
选题是指准备写的论文的大体方向和范围,真要动手写作,就会遇到两类具体的问题。第一类属于观点方面的:我的具体观点是什么?你可以设想出一个或几个观点,但它们仅仅是一种假设,通过许多证据、材料,通过严密的论证和适当的论证框架结构,证明你的假设是成立的,这才能形成论文的主体。第二类属于实用方面的:我要具体论证什么问题?你可以提出许多原因、各种环境条件的影响,它们是不是与所论证的问题相关,相关到什么程度,这需要通过科学的调查数据和(实证)分析。
不论哪一种情况,这涉及论文的中心思想或论证主题,一定要明确,并且贯穿论文的始终。由于硕士论文字数相对长,常见的问题之一,在于作者把握不住全文,写着写着,无形中脱离了自己原来确定的假设或具体问题,说了许多无关中心思想或论证主题的内容,最后得到"脱离主题"的结果。
第四步,决定采用哪些研究方法。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大体可以归为两大范畴,思辨研究和实证研究,后者又可分为定性研究、定量研究两种具体的研究方法。人们为探究社会事实或社会现象,而采用不同的研究取向,不同的研究取向又有不同的研究方法,不同的研究假设、收集资料的方式和对结果的判断标准。但是各种研究方法在现在的论文写作中,已经越来越多地呈现相容和内在的连接。一般地说,根据自己的选题和讨论的具体问题,可以以一种研究方法为主,辅以其他的方法。同时也需要一些历史的、文化的、政治经济学的思辨研究方法。
在文科硕士论文中,作者直接为论文进行的定量分析,规模一般较小,适应的范围也是有限的,较多地采用别人而不是自己直接的调查结果。这是由于论文的研究经费有限、作者个人进行社会调查的能力有限等原因造成的。以逻辑分析为主的论文,适当采用一些定量分析的数据,有时会给文章增添一些分量。但是,一定要根据实际需要,而不要为了显示研究方法的多样而有意去做。例如一个很宏观的话题本来适于思辨研究,硬要加进一项微观的量化调查结果证明什么,反而会弄巧成拙。这是现在写好论文要把握的一个具体问题。
第五步,设计论文的框架结构。一般文章的写作也需要有这一步,但对硕士论文来说,更为必要,其要求也更细一些。一般情况下,一篇硕士论文要有绪章、入题的第一章、主体章节,以及结束语。章节的设置在写前要有个大体的布局逻辑,使之结构合理;章和章之间有一种逻辑上衔接关系,防止盲目写下去,淹没主题,不知所云。这一步很少有一次完成的,往往会根据收集材料的情况、调查访问中遇到的新情况,经常变动。但是就像建筑师在盖房子前必须有图纸一样,到了写硕士论文这个层次上,大体的文章框架不能仅仅存于脑子中,一般要形成文字,相对细致一些,具体到"节"更好(但"节"的层次开始时不要固定化),便于写作时心中有数。
到了设计论文框架这一步,因为有了文字化的章节设计,除了请导师指导外,这是在正式动笔写前较广泛地征求其他专家意见的一个好机会。通过设计论文框架,可以大体看出文章的价值或存在的问题。
第六步,对已经取得的文献资料、调查材料和各种论据进行分析、归类,分别充实到各章节中,再进行解释、论证。这实际就是论文写作本身,所以这样描述,意在让作者理解论文写作的过程。各种材料和论据,不是天生就可以证明论点或说明具体问题的,需要通过作者对材料的组织和论证(引用、修改、增减),才能使其变得富有生命力,极其自然、自成一体,有力地为自己所论的题目服务。
在这一步,有时需要温习一下学过的基础专业知识(例如社会调查统计的知识),用严谨的数据组织方式,紧紧围绕已经确定的理论假设或具体问题,调动自己所学的各种知识,通过正论(这是主要的)、反论、设论、驳论、喻论等等手法,论证观点或问题,得出结论,完成论文。
论证中肯定会出现种种材料使用或缺乏的问题、逻辑推理的问题、论据与论题不相配的问题等等,需要停下来再找资料或材料或拜访专家,充实或削减原来论文框架中的内容,必要时对框架结构进行局部调整。这种情形是正常的、经常发生的。还对时间要作出安排,如果时间安排不当,就可能来不及调整论文结构与内容。
第七步,必要时重新估量选题,修正论证对象的范围。这是与第六步同时出现的另一种情形,即通过较为广泛地征求意见和本人的思考,感到原来的选题对自己不适当,或难以完成,那么就要及时调整论文写作的计划,改变选题或调整选题。由于前面已经对本专业的学术研究有过较多的思考和文献检索,即使改变选题,花费的时间一般也不会很多。
选题不当、难以完成的另一种情况不在于选题本身,而在于选题论证的范围过大。解决这个问题并不难,把论证对象的范围缩小就是了,这时作者一定要舍得"割爱",割舍那些用不上的材料。硕士论文写作中,论证对象范围过小的情况很少见,因为二三万字的论文,但也要注意选题范围太小的问题。
第八步,对论文从技术上进行规范化的检查和调整。章节设计的技术问题(含目录)、文中的引证标示、注释及编号、文后的参考文献编排,以及不属于论文本身的内容提要(包括英文提要)、关键词等等,都要按照规范化的要求进行检查和调整。这些虽然属于技术性问题,但也反映出作者的治学态度。特别是引证,凡是使用了别人观点的地方,都必须注明材料来源,不能含糊不清,更不能将别人的研究成果变成自己的。标明的材料来源也要十分清楚,论着名称、作者或编者、出版社或发表的刊物名称、出版或发表时间等等,一应具全。有时,一篇较有水平的论文,答辩时提出批评的主要问题是引证的不规范,由于这个原因使论文的评价低一档,这很不值得。
二、硕士论文怎么写?
硕士论文写作可以分为两段:一是在开题报告的基础上 ,进一步加工形成详细的写作提纲。提纲一定要经过导师的审阅和批准 ,方可开始写作。对于提纲,首先是要推敲好题目。论文的题目是文章的点睛之笔,要使读者一看就能抓住该文的主要特点。 题目要具体不要空泛, 要醒目不要流于一般, 要简练不要冗长, 更要注意思想的确定性, 不要给人以似是而非的印象。 二是论文写作。论文写作忌匆忙从事,且不要无纲而作或草纲而作 ,以免走弯路 ,做无效劳动。
在写作过程中 ,一定还会发现提纲中的问题 ,要注意及时加以修正。硕士学位论文一般控制在 3~5 万字,不易过长或过短。正文写好后,还要写好:
(1)论文摘要。要以十分简练的语言概括论文的精华 ,不要简单浓缩全文,更不可三言两语草草了事。摘要是论文的 "窗口",一定要认真对待,字斟句酌。摘要最好是在全文完成以后再写, 这样可以概括得更准确一些。 外文摘要现在大都搞得比较马虎, 这里有外文水平的问题, 但主要是不认真。 写外文摘要时最好不由中文摘要直接翻译,因为中、外文的写作习惯是不同的,直译往往效果较差。
应当摆脱中文的束缚直接用外文写作。篇幅还可以稍长一些。
(2)关键词。要精选能反映本文主要特点的单词或词组。词组应简明通用,约定欲成,不要生编乱造。词组不宜过多,一般以 3~4 个为宜。
(3)引言。引言的内容是要提供该论文的研究背景,包括研究的意义、历史和现状,由此引出写作论文的目的。一般在一千字左右。
(4)注释。注释要求准确、统一、标准化。引证一定要核对原文。特别是经典着作,有新版本的就不能引用老版本。 格式要按照新闻出版署的规范要求进行统一。
(5)参考文献。参考文献目录不规范也是个通病。要注意的是,只能列出自己读过的文献, 不能列出自己没有读过的文献; 只能列出和本文有关的文献, 不能列出不相干的文献; 文献目录编排一定要分类, 分类的参考系可以自己酌情而定。参考文献目录也是判断一个学生论文质量的 "窗口".
(6)后记。这也是论文中必须有的内容。对自己论文的写作过程作些说明是必要的,对曾经支持和帮助过自己写作的人, 特别是对自己的授课教师、 论文的指导教师, 表示感谢也是合乎情理的。 但是一定要注意分寸, 溢美之词太多是不必要的,把一些不大相干、无关紧要的东西也写了上去,是不合适的。
论文的写作过程 ,一般要经过大纲、初稿、定稿几个阶段。即使是有写作经验的学生 ,往往也要精心修改 , 数易其稿,才能写出一篇质量较高的论文。 论文一定要由导师审定后方可打印。 写作时要注意不能前松后紧, 草率收兵。 一篇合格的学位论文,一般地说,在内容上要具有三 "感",即理论感、现实感、历史感。就是说,一定要有理论的深度,要有历史的根底,要回答现实提出的问题。在逻辑上,要具有整体性、规范性、朴实性。就是说,体系要严密,表述要规范,包括印制成册过程中的校对,都要一丝不苟;文章要朴素无华,不要哗众取宠,更不要弄些故意让人读不懂的东西。
四、关于答辩答辩是研究生完成学位论文,争取学位必须通过的环节,是本学科专业的专家学者以组织的形式对学位论文进行集体审查和评定。 它不仅考查学位论文是否合格,而且考查学生在这个领域里所达到的理论水平。 在答辩过程中, 研究生要认真准备好发言提纲。 要把论文的精华部分特别是具有创造性的部分的思路整理出来,要突出重点,不要什么都讲。要记熟发言的内容,发言时不要念稿子。
稿子只能作为发言时的 "备忘录 ".对于老师们提出的问题 ,学生要认真做好记录。
需要回答的问题, 一般是答辩委员会主席指定回答的几个问题。 有时候需要进行归纳概括 ,回答几个主要问题。在答辩中回答问题,要掌握好时间,长话短说,少而精,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发言, 切忌长篇大论, 虎头蛇尾;不可偏离主题,答非所问;要谦虚,禁忌强不知以为知。撰写学位论文要严肃认真。这里 ,除了必要的知识要求和技巧方面的要求外,还要有一个良好的学风。强调以下三点:
第一、学贵有恒。恒即恒心 ,是持志的一种表现。在为学的道路上,有中途而废和功成业就两种可能性。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应当记住孔子的一段话: "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就是说,功亏一篑和大功告成完全取决于学者有恒和无恒。 我们应当发扬有恒的精神, 锲而不舍。
第二、学贵专一。所谓 "专一"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指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一是指治学必须注意专精。董仲舒曾经提出过一个着名的论断: "目不能二视,耳不能二听,一手不能二事。一手画方,一手画圆 ,莫成。"就是说,求学做事和须注意力集中。我们搞科学研究也应当这样。
第三、学贵于勤。就是说,学习态度要端正,要勤奋。在这个问题上 ,我们应当记住韩愈的《进学解》中的话: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就是说,作为一个学生,无论是进德还是修业,都要严格要求自己,勤勤恳恳,精益求精。这些思想,在今天看来,仍然是十分宝贵的。
三、硕士论文写作实用技巧
第一,你要写什么这个重点要进行已有文献综述, 把有关的题目方面的已经有的国内外研究认真介绍一下(先客观介绍情况,要如实陈述别人的观点),然后进行评述(后主观议论,加以评估,说已有研究有什么不足),说现在有了这些研究,但还有很多问题值得研究。 其中要包括你选题将要探讨的问题。 由于目前研究不足, 所以你要研究。所以,你的硕士论文要写什么是根据文献综述得出来的, 而不是你想写什么就写什么。如果不做综述,很可能你的选题早被别人做得很深了。
第二,为什么要写这个这个主要是说明你这个选题的意义。 可以说在理论上, 你发现别人有什么不足和研究空白, 所以你去做, 就有理论价值了。 那么你要说清楚你从文献综述中选出来的这个题目在整个相关研究领域占什么地位。这就是理论价值。
然后你还可以从实际价值去谈。 就是这个题目可能对现实有什么意义, 可能在实际中派什么用场等等。
第三,如何写在开题报告里你还应当说清楚你选了这个题目之后如何去解决这个问题。 就是有了问题,你准备怎么去找答案。要说一下你大致的思路,同时,重点阐述你要用什么方法去研究。如文献分析法、访谈法、问卷法、定量研究、实验研究、理论分析、模型检验等等
以上就是"硕士论文写作的基本步骤(写作方法和技巧介绍)"的全部介绍,希望对了解硕士论文写作方法上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