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方法技巧 > 产品方法论如何适应

产品方法论如何适应

发布时间:2023-03-06 00:25:17

Ⅰ 策略产品第三课—策略产品方法论

主要分为四个部分

1.项目背景:项目的来龙去脉
2.项目目标:解决什么问题,怎么才算达成目标
3.需求概述:描述你要解决什么问题
4.需求详述:详细描述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产品细节
统计需求+监控需求,不算在主流程内,但依然需要。概述和详述都是描述项目要解决的问题,看情况是不是要merge到一起。

如何把需求描述清楚?

以微众银行为例,实践 定义问题(定义待解决问题)——>问题调研(穷尽所有影响因素)。

产品目标:产品的目标是保障登录的安全性。
策略目标:找到那个不影响体验的最短时间间隔。

采用了用户路径分析方法,调取了1000个用户完整使用流程,统计流程中所有动作间隔。

策略产品经常面对的两类项目

从0到1的项目,需要 经验假设—>逻辑推理—>数据验证的前置调研。
从1到N的项目,更多是当前策略存在问题的分析迭代。

策略的生命周期,大概就是 调研—>评审—>开发—>测评—>分析—>优化—>测评—>分析—>优化的循环过程。

基于开始制定的业务目标、产品目标开始分析拆解,慢慢到各项模块的指标,发现问题。
效果回归的流程,大致就是定义理想态——>拆解理想态,发现问题后,根据问题原因制定优化方案的小循环,和挖掘需求的大循环,方法论一致。

以滴滴接驾为例,核心指标就是到达目的地;解决问题关键路径中的过程指标,脑补用户行为路径,对每个环节建立指标;新的路径影响了谁,找到观察指标,例如为了扩大成交率,扩大司机派单半径,就增大了司机的听单数量,由此影响听单距离、接驾距离。

搜索优化实例:

产品目标:降低用户输入成本
核心指标:用户输入时间,预期降低2S

1.sug展现率越高越好,节省用户输入时间
2.sug展现越早越好,节省用户输入字数
3.点击sug越多,后面输入字数越少

sug改动对输入流程的影响是可控的,对输入后搜索体验的影响是不确定的,某种意义上,搜索起到了推荐作用,所以观察指标:sug输入qeury的搜索结果满足度
寻找观察指标的时候,可以从 用户行为 的上下文角度分析,就是优化这个环节,对上下游的影响。

对上线后的问题做了跟踪,发现有些长搜索sug响应慢,针对此做优化。

通用方法论:定义理想态—>拆解未达理想态的原因—>提出解决方案—>验证是否解决
抽象方法论:就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循环
方法论落到工作中每个环节:

1.发现问题:关注 a.定义理想态,即项目目标 b.抽样分析,未达到理想态的问题是什么? c.对所有问题进行归类统计,确定优化方向和项目优先级。
2.撰写需求:以逻辑描述和case实例的方式描述待解决问题和解决的效果期望。
3.跟进开发评估:验证每一班策略是否解决了所有问题,1.达到目标,策略上线 2.未达到目标,问题是什么,接下来怎么迭代。
4.效果回归:1.是否达成目标? 2.未达目标/过程指标/观察指标问题是什么?开启新的产品循环 3.未达目标,抽样分析
四个环节,不同的关注点。

产品目标:通过消息触达用户,实现响应的转化目的
核心指标:消息点击率

产品介入,套方法论,对当前存在问题做整理分析。
定义理想态:所有人都点击
未达理想态:有99.5%的人没有点击,怎么拆解?
PM提出的新的分析思路,点击的人和没点击的人有什么区别?原来活跃用户点击占比更高。
根据分析出的问题,确认下期迭代方案

对1.0版本的问题分析
1.埋点问题,统计过程中数据缺失
2.没有点击的用户,都是曾经很少或者没有买过肉蛋商品的用户
确认2.0优化方案

对2.0版本做效果回归,分析问题
1.各推荐维度在不同品类上不同表现
2.不同用户对同一种维度的点击率也差异较大
3.同一用户在不同时间段的点击率有比较明显的差异

以细分问题,采用优化解决方案的方式,进行版本迭代优化

产品目标:帮用户已最低成本完成目的地输入。
衡量指标:用户平均输入时长。

原指标,输入时长比较模糊,可以转化为输入步长。

Ⅱ 产品基本方法论

1、功能为先,体验次之。

特别是做B端产品。做产品都需要听用户反馈,听用户想要什么,分析为什么想要这个功能,怎么做这个功能。

要先把这个功能做出来,做一个满足用户需求的功能,该功能可以简单,考虑之后对这个功能改版时的成本,是迭代,还是推翻重来?显而易见,迭代是一个好选择。所以在刚开始做的时候确定主要流程,制定简单能够满足用户需求的功能。

2、当遇到让你犹豫的功能,暂时不做。

从需求分析层面考虑,当一个功能产品经理都要想着要还是不要做得时候,很明显他的需求不是很强烈,这个时候产品可以将该功能放入需求池,或者调整该功能优先级。处理好不会犹豫的功能之后再回头处理犹豫的功能。

3、考虑背后的原因,为什么做。

不论是做产品立项的时候,还是做功能、功能迭代的时候;

理解背后的原因为什么做,产品立项时需要通过市场分析等其他原因也就是BRD内的内容;

功能、功能迭代考虑背后的原因也就是需要写在PRD内的背景及功能定位;

这些内容产品必须熟知。

4、遇事规划为先。

遇事规划为先,不论是做产品还是做项目。遇事有规划指产品后续的迭代计划;项目中指规划过程组,对项目可能发生的事进行提前规划,规划为纲。才能保证做事情胸有成竹,自信也就慢慢来了。

5、小步快跑,快速迭代。

互联网大时代下,谁的产品先上,谁就能获得更多用户的背景下产生小步快跑,快速迭代思想,经过长期实践,依然是产品从业者良好的方法论。

Ⅲ 产品打造方法论

最近在产品的学习过程中,慢慢的总结积累出来一些方法论,在此总结一下,一是作为对于先前学习的梳理,再就是作为今后产品构思的使用模板,整个学习流程下来,收获还是很多的,从最底层的产品思维到最上层的具体实施执行的方法论。下面是产品全生命周期的一个节点梳理,下面的文章将从每一个节点展开来讲其中更细节层面的内容。

这里我们从一个产品的类型来出发,首先考虑的是我们要做的产品的方向,这个产品要做的是一个增量市场还是一个存量市场,增量市场的产品是原来市面没有的产品,这里我们可以入手的点是从创新的角度,来打造一个市面上没有的产品,再就是考虑现有的产品是否形成了闭环,如果没有那么我们就可以结合现有的产品来完善其上下游来打造这个闭环。存量市场的话就比较好做了,我们没有教育用户的成本,现有市面的产品也很好的验证了坑在哪里,可挖掘的盈利模式有那些。但是想杀出重围是比较困难的。如何杀出重围,则依赖于我们后续的步骤。

在我们找准了一个方向,比如我们要做美妆,这是一个存量的市场,那么我们要考虑的就是是否有用户需求没有被满足,这个需求可能是功能需求也可能是心理需求,我们需要去挖掘这个需求缺口,然后考虑如何通过产品来填补用户的需求。要做的就是在我们的这个方向上进行更细致明确的定位,找准定位的核心,围绕这个核心来做,剔除核心不相关的功能,保持简洁,来切合用户的心智模型,同时产品一定要具备连接属性,这个产品是可以将大众连接起来的。此时,我们还需要做的就是确定产品的气质与调性,是走高端路线还是大众路线,要考虑到我们最初的受众群体。

当我们在产品方向基础之上,有了一个更为清晰的定位之后,我们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来做产品的调研,产品的调研主要分为三部分,一个是需求分析,第二个是用户调研,第三个是市场分析。这三个步骤分别要做的事情是什么呢?需求分析是对于角色,场景,路径,商业模式的分析,具体来说就是考虑我们的目标用户是谁?他在一个什么样的需求场景中,完成某个需求的路径是什么样的?现有的产品是否可以满足他的需求,如果满足了那么对于他所处场景中的使用路径是否形成了体验闭环,如果没有,那么就是我们的切入点。当然这里的需求还是可以分为功能需求和心理需求。在当今任何行业都处于红海的情况下,我们找的切入点必须是要足够细分,这样切下去才能足够锋利。当需求分析完成之后,我们要考虑的就是市场分析了,对于市场分析,要做的就是验证我们的这个需求是否是一个伪需求,现有市面是否有产品已经在做了,现有产品在类似场景下表现如何,他们现在的盈利点在哪里,我们来满足用户的需求的时候,我们可以从哪里来挖掘盈利点。也就是商业模式的探索。当这些问题都进行探索之后,我们就要进入产品设计流程了。

上述过程完成之后,我们要围绕着用户的需求来进行功能层面的设计开发了,产品的设计开发主要分为,规则设计,功能设计,流程设计,架构设计,原型设计。自底向上五个部分,规则设计是我们产品的根本,它依据产品的定位确定了有那些事情可以做,那些事情是不可以做的。相当于是为我们的产品画了一个框,我们不能够出了这个框的边界,在边界内我们是可以自由发挥的,规则设计完成之后,我们要做的就是在这个框之内进行功能设计,根据我们的产品定位和对于用户需求的探索,我们来构思需要提供哪些功能,然后做好取舍,我们需要哪些功能,要砍掉哪些功能。然后穷举每一个功能的触点,从每一个触点深入,进行流程的设计。功能与流程做好了,就是这些功能应该如何放置,也就是产品如何架构,好的架构可以让用户更快的上手使用,减少学习成本,功能清晰有条理,可以很好的提升用户体验。当架构设计完成之后,就可以结合上述内容进行组装,最终输出的就是一个高保真原型或者说是一个PRD。然后交付给交互设计师与设计设计师进行进一步的细化设计。

产品的调研的阶段,我们就应该着手进行运营和推广的工作了,运营工作的本质目的就是让产品活下来然后火起来,运营在产品的不同阶段要做的事情是不一样的,在产品启动阶段,运行阶段再到加速阶段。运营是直接面向用户的,需要收集用户反馈,同时向用户去传达产品的目的,运营的核心要素是围绕用户,内容,渠道和产生的数据来形成一个运营闭环。几个维度相得益彰。同时在产品诞生后,应该拓展和建立自己的媒体渠道,通过新媒体来提升知名度,增大话语权和影响力,同时也可以起到一个拉新的作用,新媒体的社交传播属性可以帮助我们迅速获取第一批用户,同时建立我们的品牌心智。拉新,留存,促进转化是所有运营活动背后的动力。可以帮助去解决这三个问题的具体形式和途径有很多。具体细节需要结合不同的产品属性来看。

在分析完成了一个产品的生命周期流程,接下来就是在完成这一个周期的过程中,对于一些产品经理有那些要求,需要具备那些核心的素质。首先最重要的是思维模式转化能力,如果思维模式转化能力不够强,做产品很容易陷入一个误区,是在满足自己的需求做产品,而不是在满足用户的需求做产品。其次是抽象简化能力,当遇到一个问题,能够剥茧抽丝,找到问题的本质所在,抛离上层的所有形式化的东西,然后在本质上去考虑这个问题的重点所在,同时又要做到不要陷入产品的细节,能够跳出来,站在一个更高的高度来看问题。同时产品要各个产品下游部门所接触,所以需要具备很好个沟通领导能力还有执行力,即使在面对一些问题的同时,也能够通过沟通的方式来将进度推动执行下去。

色欲,虚荣,贪婪,窥探,攀比,身份认同,懒惰。如果说功能需求是止痛药,那么心理需求就是维生素。维生素的销量却是远远的高于止痛药的,心理需求的市场也是远远大于功能需求的市场。如何围绕着这些人性的弱点来构建我们的产品,这正是产品的根基,也是用户对我们产品上瘾的关键所在。可能我们要做的产品已经是一个红海了,但这可能只是功能层面上的,而在心理层面是存在缺口的,如何洞察并找到这个缺口,然后快速的切入,是一个产品成功之道。

最好的方法论一定不是来自于书本与课程,而是来自于实践。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Ⅳ 对于产品方法论的理解

结合你之前给到的产品管理方法,对照了自己在日常产品管理中的工作及思维方法我反思了很久,特做如下产品管理方式上的一些总结(包括:产品管理核心思考,一般实际情况下的产品管理规划流程)。也对自己一直以来遵循的一些产品理念和方法(克制,好奇心,开放,热爱,同理心,回归本质)做了进一步的思考和总结。

对于您给到的产品管理方法中的核心关键6点,我想可以主要总结归纳为两部分: 需求的真实准确性,功能的可行性 。也可以和下面列出的实操中的产品管理流程和方式方法基本对应上。

1.  需求的真实准确性。

产品的方向对了,所有的努力才有意义,不然再多的辛苦都是徒劳,也是对公司资源和成本的巨大浪费 ,所以真实有效,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需求方向非常关键。只有去深入观察用户在实际情况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扰,能够同理心融入去发现他们的需求和渴望,特别是对那些最根本的痛点和需求,从而拿出切实可行的方案来,整个产品才会有意义。

2.  功能的可行性。 包含: 投入产出的平衡,产品的可持续性。

知道用户的问题和需求点后,可以采用的产品方案有很多,特别是对于核心的痛点和需求,但并不代表所有的方案都可执行或者合适去做。 所有的方案都是有成本的,不管是时间机遇成本,还是人力和研发成本。 只有去做深入的调研分析,去做反复的平衡,能否符合当前资源和技术的储备(包括外部的), 能够以最小的投入去最大化的解决用户的诉求和问题的方案才是好的方案 。当然还有产品在设计开发阶段时在技术开发难度与效果表现上的平衡处理,也是需要持续跟进的重点。

还有 产品的可持续性 。所有的产品做出来都是有其生命周期的, 能够持续的延续其生命周期内对用户和公司的价值,能够根据用户和市场趋势需求及时持续性的对产品进行改善提升 ; 能够想的长远,看的长远,在产品设计时尽量预期到将来的发展方向,做到更全面兼顾性的架构考虑,也是非常重要的。

我想以上是作为一名合格的产品人的基础。

如下为 一般在实际操作中采用的产品规划管理方式 :

主要为: 需求的真实准确性,产品的可行性及投入产出平衡 。同时也和您给到六点在操作中有对应关系。

“做什么?”——>“为什么做?”——>“怎么做?”

其中:

1.“做什么?”和“为什么做?”对产品需求的真实准确性进行卡位。

寻求需求的最原始的出发点,深入观察用户在实际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困扰,来确认产品的目标方向和功能预期。当然一般在前期我们对于所要做的产品也会有一个大概的功能预期及方向,通过进一步调研分析来进行验证,同时来调整完善其预期目标和方向;同时也在后期的产品运营中通过持续的观察分析得出后面的产品方向。

2.“怎么做?”对产品的可行性及投入产出平衡进行处理,对产品的可持续性进行布局。

确认产品的目标方向后,对产品的预期功能点进行开放的、不设限的探究和梳理(最好有团队的力量,个人的认知和思维方式容易受限),对功能及未来的预期方向做梳理;再进行现实资源和条件的分析(包括外部可以调用和能促成合作的),市场情况及友商竞品等的综合分析。经过功能梳理和现实情况分析后来确认各期的功能支持情况,其中初期最为重要的是解决用户在所处场景下最核心最基础的痛点和需求,在此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资源,市场)再进行适当情况的功能排期计划,当然也要紧跟市场和行业趋势进行及时的调整优化,保持产品的可持续性。

其他日常遵循的规则及思考:

1.    做产品要懂得克制。

这个世界可以做的事情很多,我们能够去做的事情也很多,但是怎么做才能让产品最后的效果 对用户的价值最大,不管是在功能或是情感上,同时能够平衡好公司的投入 ,我想这才是最重要的。而且个人的成功也是建立在此基础之上。不能因为是一时的热点,或者只是因为友商都是这样做,就去跟进。关键还是要看,最终是不是解决了用户的问题,对用户有没有价值,如果有,那么就值得去做,就算有困难也要想尽办法去做;如果没有,那就要很慎重了, 资源都是有限的,完成核心的功能体验永远是第一位的 。

当然也并不是说完全不能做,在团队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有时为了公司的品牌价值和利益去配合做一些看起来短期的行为也是必须的,同时也如前所说我们需要紧盯着核心的功能和目标方向。

这其中还有一些看起来对用户裨益不大,但是却能极大提升用户体验,甚至超出用户预期的功能,比如说一些 小惊喜和小彩蛋布置,这些就要仔细分辨 了,因为人都是渴望温情和美好的,有些举动虽小,但却足能触达内心,只有让用户感受到了我们的温情和真实,感受到了善意的存在,反过来用户才会给我们更多的包容,帮助我们一起成长。

最后对于产品人员的克制,我想应该是要 预防自己和团队人员的“用力过猛” ,因为有时谁都克服不了个人对于利益或荣誉的急切心,此时如果能够去分辨,并懂得委婉刹停对公司对团队和对个人都裨益甚大。

2.    要紧跟时势,趋势,拥有强大的好奇心 。

科技行业发展太快了,对于进入智能电动网联时代的汽车行业同样如是,新的概念、新的技术一直在不断涌现,用户的认知和需求也在不断的升级变化,一时的落后就有可能被行业和用户抛弃,这就要求我们随时跟进行业和科技最新进展趋势,实时保持更新,保持链接。

同时也得拥有一颗强大的对人对世界的好奇心,积极的去了解用户,了解行业,了解人们的生活方式,这本身也会是一种乐趣所在,可以实时的了解这个世界最新最酷的技术,了解观察人们的渴求和困扰,也能更好的升华我们自己的知识和认知体系。

3.  保持开放。

这一点说起来容易,但能始终做到却很难。每个人都会受到自己所在领域和认知习惯的蒙蔽性,也会有自己的思维和认知盲区,如果再加上我们自知或不自知的自负,很多事情就会慢慢从好往不好的方向发展。

我们需要自信,因为这样我们才能有勇气和毅力去完成一件件挑战;但我们也不能完全相信自己或者对其他人的意见和想法虚与委蛇、充耳不闻。只有保持倾听,保持开放,相信自己的认知和行为习惯的同时,也愿意去接纳、去了解那些我们自认为有问题或者我们不甚了解的人和事,去及时的反思我们自己,这样我们才能有持续进步的能力和勇气,而不是始终陷于自己已有认知中。

4.    你做的东西,要真心热爱,会感觉到骄傲

这句话很理想化,但我却一直认为非常重要。因为很多伟大的产品背后都是灌注大量人的热爱和努力的。看到它就会自然的投入更多的精力和关注,不断去追寻和探索,希望其会更美好,不太会感觉到累,也不会枯燥,更相信自己所做的事情会让其更加美好,也会因此而感觉到骄傲。这样如此如果方向没错的话,最后大多也会有不错成就吧。

5.  最最重要的是要【保持同理心】

“同理心”应该来说是产品人需要具备的最重要的特质。 一直印象深刻并影响深刻的事情是,当年年少刚开始接触互联网产品工作,在一家腾讯系人员组成的车联网创业公司,每次产品讨论和评审时,不光只是讨论产品是什么样的,关键是要考虑场景是什么样的,有什么问题和痛点,有什么解决方案,这还没结束,还会现场模拟真实的场景情况,包括用户感触的情景,实际的操作流程方式,物体的位置、距离、角度,一切力求真实、还原。

将自己快速拉到用户实际的使用情景中,按照实际的情况来探知发现其中的问题和用户潜在的渴望,也在实际模拟中提前预知产品会遇到的问题从而更好的预防,做出更符合用户预期的产品。 而不是最后做出来发现是科技宅自己自娱自乐的的玩具。

更何况我们自己本身就是很好的用户,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对做产品也同样适用。始终相信人的最底层需求其实是很相近的,对于真善美的热爱,对于美好事物的向往,对于未知世界的好奇,如果从这个角度出发,很多事情会简单很多。

6.  回归本质的能力

上面说了那么多,但总结起来我认为就主要说了两件事情【同理心】和【回归本质】, “同理心”让我们能够更好的感知这个世界和我们的用户,从而才能更好的判断我们产品的好坏 ; “回归本质的能力”能够让我们去发现用户对于产品对于服务最原始的渴求和向往,从而抓住用户的核心诉求。

就拿电动车来说,如果我们老是拿着电动车目前有这样那样的问题,还有补贴可拿,就按照用户第二辆汽车的标准来设计规划汽车,我们的电动车就永远也别想好,更别说普及!我们还是应该回到用户最基础的需求-“用户到底需要或者渴望一辆什么样的电动汽车的角度”来进行规划和考虑,同时直面问题想办法来解决(走捷径的路,最后往往会是弯路)。 其实对于车联网各功能服务也是如此,有更新更好的服务很好,但是各基础服务模块的各基础功能体验一定要好。

说到此“回归本质的能力”好像和马斯克的“第一性原理”有点像了, 一个是回归最原始最基础的渴望和需求,一个是用最本质的方式方法去思考解决问题。

7.  需要有对HMI的美感和对汽车行业的敬畏

这一条不是理念,是需要对技能的培养要求。之所以单独抽出,是因为新势力的车联网人大多是从互联网公司而来,对汽车行业了解不多,虽然车联网产品看起来好像也没多少东西,可是一进来才发现到处是坑,原来还有那么多东西需要学(血泪史)。

汽车和车联网真的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 ,大多功能和其他功能模块都是有关联的,不管是和系统,和其他模块,更或者是和汽车的其他底层模块,在结合汽车封闭、快速移动、驾驶优先的行车情景和各车载的硬件结合后,出现问题会被严重放大,让人焦躁,然后还是真金白银的大件,用户的抱怨和互联网产品比会严重特别多。

再说 HMI Sence, 车载的产品效果是要有内饰效果要求的,需要讲求与内饰效果的整体协调一致性 ,中控效果,仪表效果要和车内内饰空间,中控台,仪表台很搭,一眼看上去就是高质感的感觉,说到底用户买的还是那辆车,而不是车联网产品,特别在这个颜值即正义的年代,中高端定位车型用户对这块会尤为挑剔。

阅读全文

与产品方法论如何适应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计算方法教 浏览:766
治疗口腔溃疡小方法 浏览:44
如何排肺痰咳嗽方法视频 浏览:300
开环岛的正确方法和步骤 浏览:524
评断女性排卵的检测方法 浏览:688
铝扣板吊顶接线方法视频教程 浏览:860
发膜的功效和使用方法 浏览:439
新年贺卡用最简单的方法做怎么做 浏览:255
颈椎骨质增生的症状及治疗方法 浏览:822
多插座漏电检测方法 浏览:919
不射症治疗方法 浏览:174
总氮测量方法及原理 浏览:840
下列属于调查研究方法的有 浏览:822
剪纸有哪些套贴方法 浏览:105
小米的电话拦截在哪里设置方法 浏览:333
道路路面找平的方法和步骤 浏览:981
盆栽辣椒种植方法 浏览:15
蜜蜂养殖有哪些方法 浏览:335
删除电脑程序有什么好方法 浏览:715
灯管电流互感器的检测方法 浏览: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