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方法技巧 > 伤寒论58条快速记忆方法

伤寒论58条快速记忆方法

发布时间:2023-02-18 07:34:20

Ⅰ 背诵伤寒论的诀窍

背诵伤寒论的诀窍如下:

1、不要有任何“走捷径”的想法,学中医没有捷径,必须肯下笨功夫,这个信念是要有的!

2、不能自己单独背,一定要有同学的陪伴。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自己一个人其实容易懈怠,但是在背诵班里面,大家都是比着背的,心里就会总想着,一定要跟上进度,不能落后。

4、第二阶段按方阵整理着背,桂枝汤的方子整理到一起,麻黄汤的方子整理到一起,就知道了每个方子的适应症。当反复背的时候,背熟了就会发现,一个桂枝汤背后,自己的头脑里就是一个影像。就像这个人活生生站在面前,他可能是发烧、自汗出,可能是少腹向心口冲了一股气,可能是体表有麻疹风疹。

怎么背诵伤寒论和金匮要略

你得先弄明白原文的意思,理解了就好背了.我上学的时候就是这么背的.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和中医方剂学的联系很密切,你应该注意到啊!中医方剂学有很多都是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的,你可以联系的背,我上学的时候就这么学的.我老师是咱们都是经方派,就是学的用的大多数都是伤寒论和金匮要略里的方:)你方剂学没问题的话,背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也不难.好好理解原文.

Ⅲ 怎么才能把伤寒论轻松背下来啊

建议,背诵应该落实到每天,每天背一点,日积月累就能完成 当然,为了防止你忘记,每背完要多做题,特别是主观题,多练知识点自然能识记,在背的过程中不求快,而要能真正理解,这样才能记得牢。

Ⅳ 伤寒论口诀背诵

伤寒论口诀歌:
1.太阳病篇(上) 君若开卷莫着忙,医者贵在有涵养。 圣人原序意读通,尤知医者责任重。 太阳本证三分鼎,中风伤寒表郁轻。 中风表虚桂枝汤,自汗用之也恰当。 桂枝三禁记妥贴,表实里热及湿热。 若兼太阳经不舒,桂加葛根汤为主。

Ⅳ 伤寒论398条原文背诵要多久

大概1星期左右。

《伤寒论》

全书10卷,共22篇,列方113首,应用药物82种。

第一卷为“辨脉法”和“平脉法”两篇,主要论述伤寒及杂病的脉、证与预后。

第二卷为“伤寒例”、“辨痓湿暍脉证”、“太阳病脉证并治上”,主要总论六经发生、发展、治疗、预后的一般规律、痓湿暍的证治。

第三卷至第六卷,主要论述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等六经病的脉、证、治疗与预后。

第七卷至第十卷主要论述霍乱、阴阳易、劳复的证治及伤寒病的可汗不可汗、可吐不可吐、可下不可下等。

背诵伤寒论古文的方法:

首字记忆法,还是在前一种方法的基础上来开展的,这样才能比较快捷。理解着去记忆,才能记得牢靠,更能活学活用。

首字记忆是把古文分解,以句子为单位,分解成无数句,然后把每一句的首字写在草稿纸上,在理解原文所表达的意思的基础上,通过联想记忆,看到每句的开头的第一个字记住那一句古文,以此类推,每一句古文都记住了,再把每一句串联起来,这样就可以做到串句成篇了。

以上两种方法,每个人得根据自己的情况来,在记忆中,古文与现在文的不同之处就在于特殊字,对于文中的特殊字,那么也需要单独的特殊记忆,这样才能记牢靠,最终才能在考试中更好的发挥出来。

Ⅵ 伤寒论方笔记

1.桂枝汤:

  桂枝 3两,芍药3两,生姜3两,甘草2两,大枣12个。

  解:桂枝使心脏力量加强,动脉血盛。芍药放松平滑肌,使静脉血盛。从而造成人体血气旺盛的局面。

          生姜再使气血外冲,从而驱寒外出。大枣,甘草养胃气。

2.桂枝加葛根汤:

桂枝证,但后背不适,加葛根4两。

后背强几几,常因后背水气不足。 葛根沿太阳经升水气于后背。或者说,葛根放松颈项的肌肉。

3. 桂枝加厚朴杏子汤

  桂枝汤证,但喘咳。加厚朴2两,杏仁50个

厚朴使通道径向放大,杏仁下气,润肺。

4. 桂枝加附子汤:

  阳虚之人的桂枝证。

5. 桂枝去芍药汤及加附子汤。

        桂枝汤去芍药。胸阳不振的胸闷,脉促(应该是虚性代偿反映)。阳气损伤更重时,加附子。

6. 新加汤

桂枝 3两,芍药4两,生姜4两,甘草2两,大枣12个,人参4两

  营血不足之人的桂枝证。

  芍药加1两,人参加3两,补营气,津液。加重生姜使全方作用达于体表。

7. 麻黄汤

  麻黄3两,桂枝2两,杏仁70个,甘草2两

  麻黄开汗孔,桂枝强心驱血外行,杏仁降气平喘,甘草定中。

8. 葛根汤

  葛根4两,麻黄3两,桂枝2两,芍药2两,甘草2两,生姜3两,大枣12个。

  葛根解肌,清阳明之热。 麻黄开太阳之闭。 剩下的是桂枝汤。

  无汗而背强几几者用之。 太阳阳明合病(可见下利,正气抗邪于外,内虚而见下利)用之。

太阳病初入阳明经之方。无汗而不见恶寒等麻黄证情况,儿童多见。

葛根证+呕。 葛根汤加半夏。

9. 大青龙汤

  麻黄6两,桂枝2两,甘草2两,杏仁40个,生姜3两,大枣10个,石膏如鸡子大

  表被寒束,内有郁热。无汗,烦燥。或身重有湿气,脉浮者。

麻黄汤发汗,石膏清热,生姜大枣安中。

10. 桂枝二越婢一汤

        桂枝,芍药,麻黄,甘草各18铢,大枣4个,生姜1两二铢,石膏24铢。

        外寒内热轻证(类大青龙)

11.小青龙汤

  麻黄3两,芍药3两,干姜3两,五味子(半升),甘草3两,桂枝3两,半夏半升,细辛3两。

  治肺湿咳喘。有热象加石膏。干性咳喘,用麻杏甘石汤(热性)不错。小青龙汤,半夏多时,较为理想,尿解。 芍药把水抓到血管中,通过桂枝排出去。

细辛也是有止咳作用的药。半夏化痰。五味子能补气,敛肺,止咳,有点把痰扫到一起再处理掉的意思。

12. 桂枝麻黄各半汤、桂枝二麻黄一汤

一日二三度发寒热。不呕,不在少阳;清便自可,不在阳明。故轻发汗而解。

13. 栀子豉汤、栀子甘草汤,栀子生姜豉汤

        胸上虚烦。反复颠倒。少气者加甘草,呕者加生姜。

栀子降心火,豆豉升肾水。

14 栀子厚朴汤

  栀子14个,厚朴4两,枳实4个

  心烦腹满,卧起不安。

15.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麻黄4两,杏仁50个,甘草2两,石膏8两

热壅于肺的喘咳。无大热者,相对于白虎而言吧。

16 葛根黄芩黄连汤

葛根8两,黄芩3两,黄连3两,甘草2两

  邪气入里化热而下利。 葛根升津液,轻解表证,二黄清热厚肠。

17.黄芩汤及加半夏生姜汤

  黄芩3两,芍药2两,甘草2两,大枣12个。

  芍药吸水入血,黄芩清热。甘草大枣养胃。用于热利证,可能还有腹痛。与上方相比,无表证。

  呕者加半夏生姜。

18 桂枝甘草汤

        桂枝4两,甘草2两。顿服。

    发汗多造成的心悸,喜按。 心阳虚的反应。

19. 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

桂枝1两,甘草2两,龙骨2两,牡蛎2两

    心阳不足,心神浮越,烦躁。温补安神法。 龙骨,牡蛎安神。

20. 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

    桂枝3两,甘草2两,生姜3两,大枣12个,牡蛎5两,蜀漆3两,龙骨4两。

    桂枝去芍药救心阳,蜀漆去痰,龙骨,牡蛎安神。与上方比,有痰。

21. 桂枝加桂汤

    桂枝5两,芍药3两,生姜3两,甘草2两,大枣12个。

    心阳虚,下焦气上冲者。 加桂压制上冲之气。

22. 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

  茯苓8两,桂枝4两,甘草2两,大枣15个。

  心阳虚,脐下悸,欲作奔豚。

  火虚于上,水蓄于下。桂枝压上升之气,甘草大枣培土制水,茯苓渗水。

23. 茯苓桂枝白术甘草

茯苓4两,桂枝3两,白术2两,甘草2两

治中阳不足,胃中停水。证见,头眩,脉沉紧,心下满。

24.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122)存疑。

25. 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

厚朴8两,生姜8两,半夏半升,甘草2两,人参1两。

发汗后,腹胀满者。(可去水啊)

26 小建中汤

    桂枝 3两,芍药6两,生姜3两,甘草2两,大枣12个,胶饴1升。

    气血不足之证;用于脾胃虚寒,腹痛,血气不足。

27. 桂枝人参汤

    桂枝4两,甘草4两,白术3两,人参3两,干姜3两

    脾阳内虚,外证不解时的表里皆寒证。利下不止,心下痞硬,表里不解。

28. 干姜附子汤

    干姜1两,附子1枚。 顿服。

    阳气大伤,寒盛于内,格阳于外。证见昼噪夜静,不呕不渴,无表证,脉沉微,身无大热。

29. 茯苓四逆汤

    茯苓4两,人参1两,附子1个,甘草2两,干姜1.5两。

    发汗,若下之,病仍不解,烦躁者。

        阳亡阴伤,虚阳外扰;故四逆中,加人参以生津,茯苓以宁心。

30. 甘草干姜汤、芍药甘草汤、芍药甘草附子汤

        甘草4两,干姜2两。

        伤寒误汗,阴阳两伤。甘草干姜回其阳;芍药甘草回其阴。寒者,加附子。

31. 炙甘草汤

        甘草4两,生姜3两,人参2两,生地16两,桂枝3两,阿胶2两,麦冬8两,麻仁半升,大枣30个。

        脉结代,心动悸。心阴阳俱虚之候。

32. 五苓散(169)

        猪苓18铢,泽泻1两6铢,白术18铢,茯苓18铢,桂枝0.5两。

        膀胱蓄水。

33.茯苓甘草汤

        茯苓2两,桂枝2两,甘草1两,生姜3两

        胃阳不足,心下停水, 可能表现为心下悸,小便不利。

34  桃核承气汤

        桃仁50个,大黄4两,桂枝2两,甘草2两,芒硝2两

        血热结膀胱,其人如狂,少腹急结,小便自利。

35. 抵当汤(丸)

        水蛭,虻虫各30个,桃仁20个,大黄3两—汤

        水蛭,虻虫各20个,桃仁25个,大黄3两-丸

血热结膀胱,其人发狂

36. 大陷胸汤(丸)

        汤:大黄6两,芒硝1升,甘遂1钱匕

        丸:大黄8两,葶苈子半升,芒硝半升,桃仁半升

结胸热实,按之石硬

37. 小陷胸汤

        黄连1两,半夏半升,栝蒌实大者一个。

        小陷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则痛。

38. 三物白散

        桔梗3份,巴豆1份,贝母3份

        寒实结胸,无热证者。

39. 大黄黄连泻心汤

        大黄2两,黄连1两,黄芩1两

        心下痞,按之濡,有热象

40.附子泻心汤

        大黄2两,黄连1两,黄芩1两,附子1两

        上证而恶寒者(有汗出的情况)

41. 半夏泻心汤

        半夏半升,黄芩,干姜,人参,甘草各3两,黄连1两,大枣12个

        伤寒误下,心下满而硬痛者,为结胸,宜大陷胸汤;心下满而不痛,为痞,与半夏泻心汤.

        上焦有热,中焦而下而寒。

42. 生姜泻心汤

生姜4两,半夏半升,黄芩,干姜,人参,甘草各3两,黄连1两,大枣12个

心下痞,胃中不和,腹中雷鸣,干噫食臭,下利者。应为胃虚食滞,心下水停。

43. 甘草泻心汤

生姜4两,半夏半升,黄芩,干姜,人参,甘草各4两,黄连1两,大枣12个

本证脾胃虚痞,痞利俱甚,干呕心烦为主。半夏泻心汤加重甘草调中补虚。

44. 赤石脂禹余粮汤

赤石脂16两,禹余粮16两

下利,与理中汤不效,利在下焦,与赤石脂禹余粮汤

45. 旋覆代赭汤

        旋覆花3两,人参2两,生姜5两,代赭石1两,甘草3两,半夏半升,大枣12个。

        心下痞,噫气不除。胃虚痰阻。

46. 黄连汤

        黄连3两,甘草3两,干姜3两,桂枝3两,人参2两,半夏半升,大枣12个。

        胸中有热,胃中有邪气,腹中痛,欲呕吐者。胸有热,腹有寒。

47.十枣汤

        心下痞硬满,引胁下痛,干呕短气,无表证。悬饮。

48. 瓜蒂散

        瓜蒂1份,赤不豆1份。

        涌吐剂。

49. 桂枝附子汤& 去桂加白术汤

        桂枝4两,附子3个,生姜3两,大枣12个,甘草2两。

        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

        若大便硬,小便自利者,去桂加白术汤。

50. 甘草附子汤

        甘草2两,附子2个,白术2两,桂枝4两

        风湿相搏,骨节疼烦,掣痛不得屈伸。汗出短气,小便不利,恶风或身微肿者。

51. 白虎汤&白虎加人参汤

        阳明实热,大热汗出,脉洪。大渴者,加人参。

52 猪苓汤

        猪苓1两,茯苓1两,泽泻1两,滑石1两,阿胶1两。

        肾虚使肾气不充,不能主水,水液内停。 心火亢盛,从而水热互结。用于阴虚水热互结之证。

53.调胃承气汤(293)

        大黄4两,甘草2两,芒硝

54. 小承气汤

        大黄4两,厚朴2两,枳实3个。

55. 大承气汤:

        大黄4两,厚朴8两,枳实5个,芒硝3合。

56. 麻子仁丸

        麻子仁,芍药,枳实,大黄,厚朴,杏仁

57. 蜜煎导及猪胆汁方(不看了)

58. 茵陈蒿汤

        茵陈蒿6两,栀子14个,大黄2两

        湿热发黄,里有结滞。阳黄。《茵栀黄口服液》

59. 栀子柏皮汤

        桅子15个,甘草1两,黄柏2两

        伤寒,身黄,发热。 湿热郁蒸发黄,而热重于湿。无腹满之象。

60.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麻黄2两,连翘2两,杏仁40个,赤小豆1升,大枣12个

生梓白皮(桑白皮)1升,生姜2两,甘草2两。

        伤寒,瘀热在里,身黄。偏于表者。

三个治黄方:在表者,汗之,麻黄连翘赤小豆汤;热者,清之,栀子柏皮汤;实者,下之,茵陈蒿汤.

61. 小柴胡汤

        柴胡8两,黄芩3两,人参3两,半夏半升,甘草3两,生姜3两,大枣12个。

62. 柴胡桂枝汤

        桂枝1.5两,芍药1.5两,黄芩1.5两,人参1.5两,甘草1两,半夏 2合半,大枣6个,

生姜1.5两,柴胡4两

        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 柴胡与桂枝合方。 太阳->少阳过渡中。

63. 大柴胡汤

        柴胡8两,黄芩3两,芍药3两,半夏半升,生姜5两,枳实4个,大枣12个,大黄2两。

        少阳阳明合病,柴胡证+大便秘结。

64. 柴胡加芒硝汤

        柴胡2两16铢,黄芩1两,人参1两,甘草1两,生姜1两,半夏20铢,大枣4个,芒硝2两。

        小柴胡汤加芒硝, 少阳病+内实轻证,故加芒硝不加大黄。

65. 柴胡桂枝干姜汤

        柴胡8两,桂枝3两,干姜2两,栝蒌根4两,黄芩3两,牡蛎2两,甘草2两。

        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

        热兼太阴寒(下之过)。

66.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柴胡4两,龙骨1.5两,黄芩1.5两,生姜1.5两,铅丹1.5两,人参1.5两,桂枝1.5两,茯苓1.5两

        半夏2.5合,大黄2两,牡蛎1.5两,大枣6个

        伤寒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

        柴胡剂清少阳之热;铅丹,龙骨,牡蛎镇惊;大黄清热;茯苓、半夏,人参、生姜安中。

67 桂枝加芍药汤

        桂枝3两,芍药6两,甘草2两,大枣12个,生姜3两。

        桂枝汤加芍药3两。桂枝证,因下而腹满时痛。

68.桂枝加大黄汤

桂枝3两,芍药6两,甘草2两,大枣12个,生姜3两,大黄2两。

桂枝证,因下而腹满,大实痛.

69. 四逆汤

        甘草2两,干姜1.5两,附子1个。

70.通脉四逆汤

        甘草2两,附子大者1个,干姜3两。

        四逆汤加重附子和干姜;阴盛格阳之候。

71. 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

        上证,现吐已下断等阴液内竭之象。或骗过上焦之法。

72. 白通汤

        葱白4根,干姜1两,附子1个

        类四逆汤证,但更重,故去甘草之缓,加葱白之宣通。

72. 白通汤加猪胆汁汤

        葱白4根,干姜1两,附子1个,人尿5合,猪胆汁1合。

        上证,而现阴液内竭之象。或骗过上焦之法。

73. 真武汤

        茯苓3两,芍药3两,生姜3两,白术2两,附子1个。

        阳衰水停。

74. 附子汤

        附子2个,茯苓3两,人参2两,白术4两,芍药3两

        少阴病,口中和,严寒者。 少阴病,身体痛,骨节痛,脉沉者。

75. 吴茱萸汤

        吴茱萸1升,人参3两,生姜6两,大枣12个

        肝阴实证。 少阴病,吐利,手足冷,烦躁欲死者。

                                    干呕,吐涎沫,头痛者。

76. 桃花汤(451)

        干姜1两,赤石脂16两,粳米1升

        少阴病,下利便脓血。 不里急后重

77. 黄连阿胶汤

        黄连4两,黄芩2两,芍药2两,鸡子黄2个,阿胶3个

        少阴病,心中烦,不得卧。 少阴热化证。

78. 麻黄附子细辛汤

        麻黄2两,细辛2两,附子1个

        少阴病,始得之,发热,脉沉者。

79. 麻黄附子甘草汤

        麻黄2两,甘草2两,附子1个

        少阴病,得之二三日,麻黄附子甘草汤微发汗。

        本证为麻黄附子细辛汤之轻且缓者

80. 四逆散

        甘草,枳实,柴胡,芍药

81.  猪肤汤

        猪肤1斤

        少阴病,下利,咽痛,心烦

        少阴热化证。咽干痛。

82. 甘草汤、桔梗汤

        甘草2两;

        甘草2两,桔梗1两

        少阴病,咽痛者,与甘草汤;不差者,与桔梗汤。

        桔梗可以去脓。

83.  苦酒汤

        半夏14个, 鸡子清,苦酒

        少阴病,咽中伤。重证,脓不出的感觉。

84.半夏散及汤

        半夏,桂枝,甘草

        少阴病,咽中痛。

85. 乌梅丸

        乌梅300个,细辛6两,干姜10两,附子6两,蜀椒4两,桂枝6两,当归4两,人参6两,黄连16两,黄柏6两

        上热下寒的厥阴证(蛔厥)。

86. 干姜黄芩黄连人参各三两

        干姜,黄芩,黄连, 人参各三两。

        伤寒,本寒下,医吐下之。上有浮热,中焦虚寒。

87. 麻黄升麻汤

        麻黄2.5两,升麻1两1分,当归1两一分,知母18铢,黄芩18铢,葳蕤18铢,芍药6铢

天冬18铢,桂枝6铢,茯苓6铢,石膏6铢,白术6铢,干姜3铢。

伤寒六七日,大下后,寸脉沉而迟,手足厥,下部脉不至,喉咽不利,唾脓血,汇利不止。

阴阳两伤而又上热下寒。

88. 当归四逆汤及加吴茱萸生姜汤

        当归3两,桂枝3两,芍药3两,细辛3两,甘草2两,通草2两,大枣25个。

        手足厥,脉细欲绝,当归四逆汤主之。若内有久寒者,加吴茱萸生姜汤。

        血虚寒厥。当归、芍药、大枣抓阴入血。桂枝、细辛通阳去寒。通草,导君火入相火。

        卢火神用菖蒲。

89. 白头翁汤

        白头翁2两,黄柏3两,黄连3两,秦皮3两。

        热性下利,痢疾。

90. 四逆加人参汤

        甘草2两,附子1个,干姜1.5两,人参1两

        恶寒脉微而下利,利止亡血。

少阴阳衰,阴寒内盛,下利伤津。

91. 理中丸及汤

        人参3两,干姜3两,甘草3两,白术3两

        温中。

92.  牡蛎泽泻散

        牡蛎,泽泻,蜀漆,葶苈子,商陆根,海藻,栝蒌根

        大病差后,腰以下有水气者。治腰下有水,正气不衰者。牡蛎配栝蒌根,养阴清热,活血软坚。

93. 竹叶石膏汤

        竹叶2把,石膏16两,半夏半升,麦冬1升,人参2两,甘草2两,粳米半斤。

        伤寒解后,虚赢少气,气逆欲吐。或中暑.

94. 烧裈散

        阴阳易。

             

 

Ⅶ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十八)

如果是脉象微弱而怕冷的,也就是说脉很小又恶寒,这是表里阳气皆虚,阴阳俱虚,这个时候不要再发汗,这个阴阳俱虚有可能是误用汗法、吐法、下法所导致的,因此,就不能再用发汗、攻下、涌吐的方法治疗了。如果面部反而出现红色的,表明邪气仍然郁滞在肌表,未能解除,病人皮肤还一定有瘙痒的症状,这种就适合用桂枝麻黄各半汤治疗。

什么会瘙痒,大家一定要有一个概念,大家可以做一个实验,你用一根两头都是空的管吸满水,用指头按住顶端,那水是不会掉出来的,只要把指头一挪开,水,哗的一下全部都流出来了,所以,我们中医好多利尿利水就是这样,只要发表,把毛孔一打开,小便就出来了,所以有很多水肿用利尿剂排不出来的时候,就用发汗的方法,要发汗,肯定是要用热性的药,热性的药也有区分,有剧热的药,比如牛黄,有人说牛黄有毒,其实没毒,就是因为他剧热,很热,所以常常会用牛黄来消一些严重的水肿,那个速度很快。

有的水肿不是很厉害,我们就用中热的药或者是温性的药就可以,例如像麻黄啊之类的,那么桂枝麻黄各半汤就是这样,发一点小汗就可以了,小汗一出来,毛孔一打开,小便就排出来了。

当有寒热出现的时候,桂枝麻黄各半汤中的桂枝,最主要是发热,麻黄是散寒,麻黄他还有宣肺闰喘,还有利水肿的功效,这个处方我们要怎么来区分,像刚才那种讲法,大家可能会感到有点蒙圈,所以,还是用最简单的方法来记,可能更容易记得住,我们要去问那个病人,忽冷忽热的现象,也就是往来寒热,这种往来寒热一天两三次,然后你就要去问病人,到底是热多还是寒多,哪个时间比较长,如果病人告诉你热多寒少,再问他大小便怎么样,他说还可以,身上有点发痒,像这种就是桂枝麻黄各半汤。

如果是往来寒热还兼有恶心呕吐,那这个病根本就不在太阳,所以,用太阳病的方子就不对。往来寒热还兼有恶心,这个病就已经进入到了少阳,根本就不是太阳症,太阳证也有往来寒热,忽冷忽热的现象,与少阳证区分的地方就是少阳证有恶心。病人只要有忽冷忽热没有恶心,按太阳证去处理就对了。

桂枝麻黄各半汤,就是桂枝汤和麻黄汤各一半混在一起,主要区分还有一点就是身必痒,身必痒其实就是我们在发汗的时候,还没有完全透发出来,这个汗已经到了皮肤表面,但是又没有办法离开皮肤表面,停在皮肤下面的时候,就会造成皮肤骚痒。

麻黄又叫“青龙”,麻黄在药房中,拿出来是一节一节的,细细的,像牙签一样,是青色的,麻黄有节枝的,麻黄的节可以止汗,节要拿掉,麻黄的枝可以发汗,所以用于发汗的时候,要去节,像当归一样,当归的身补血,但是当归的须是破血的。所以怀孕的人吃当归身是补血,吃当归须是堕胎。

我们来看看这个桂枝麻黄各半汤的处方,这个处方在伤寒论中原方,桂枝一两十六铢,芍药一两  生姜一两      甘草一两  麻黄一两去节    大枣四枚  杏仁二十四个汤浸,去皮尖。右七味,以水五升,先煮麻黄一二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一升八合,去滓,温服六合。

简易记忆法:五三三三三,桂枝五,芍药三,生姜三,甘草三,麻黄三,另外大枣四枚,杏仁二十四颗,在伤寒论中桂枝麻黄各半汤对麻黄的要求是去节,为什么要要求去节呢,因为麻黄的节有止汗的功能,麻黄的身才是发汗的。但是,现在药铺里面要想专门买到去节的麻黄可能很难买得到,除非自己采集。桂枝麻黄各半汤的方歌:桂枝一两十六铢,甘芍姜麻一两符;杏廿四枚枣四粒,而呈热色痒均驱。

大家从方中不难看出,桂枝,芍药,生姜,甘草,大枣这五味就是桂枝汤,麻黄,桂枝,杏仁,甘草,这就是麻黄汤,这两个方剂加在一起的合方,就变成了桂枝麻黄各半汤,我们也可以说是在桂枝汤中加麻黄和杏仁。

我们前面讲了桂枝加厚朴杏仁汤,把厚朴换成了麻黄就变成了桂枝麻黄各半汤了。桂枝麻黄各半汤中,如果把芍药,生姜,大枣拿掉,那就只剩下桂枝,麻黄,杏仁,甘草,这就是纯粹的麻黄汤了,关于麻黄汤,我们后面会专门来讲。

我们在煮桂枝麻黄各半汤的时候,要先煮一下麻黄,待水开了以后,把上面的沫去掉,再把其他的药放进去一起煮,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我们的祖先是多么的智慧,几千年前就知道麻黄里有麻黄碱,其实那个时候也没有什么检测手段,也不知道什么叫麻黄碱,都是亲自尝出来,所以,才会有神家尝百草。

我们在煮药的时候,习惯用九碗水煮成三碗水,假如说用七碗水煮成三碗水,与九碗水煮成三碗水,九碗水多一点煮,煮的时间就要长一点,药力就要强很多。每次温服一碗,内科病的时候,常常是早上一碗,晚上一碗,第二天再喝一碗,如果是治表证,发汗的时候,每三个小时喝一碗。吃了第一碗,汗没有发出来,三小时后再喝第二碗,汗还没有发出来,三小时以后再喝第三碗,如果三碗喝完以后还没有发汗,那就可能是你的剂量开的太轻了。

正常情况下,喝第二碗就会发汗,只要发了汗,剩下的药就不要吃了,否则就会太过。如果剂量开得太重了,发汗太多的话,加一点炮附子下去就可以救逆。

Ⅷ 熊熊日记:13、伤寒论忆法 《伤寒论1—10》

我是选用无咎菩提老师的百图千桩来记忆《伤寒论》的。

1、原文: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关键词:脉浮  头项  痛  寒

地点桩:车篮

联想:车篮里装满了水,一头大象(头项)在车篮里游泳,忽然一个游泳圈(脉浮)飞来,套在了大象的头上,令大象头痛(头痛)不已,而且大象在水里冻得够呛(恶寒)。

解析:1、联想的画面越荒诞离奇,越容易记住。车篮里不可能装满水,大象也不可能在车篮里游泳。

        2、游泳圈是为了记忆脉浮这个现象,在此后的记忆中,只要有脉浮,我们都可以将其以游泳圈来代替。

        3、联想的作用是让关键词和地点桩产生一定的联系。如果有人问我《伤寒论》第一句是什么,我在脑海里就能立刻找到车篮的位置,进而联想到大象(头项)在车篮里游泳的时候被游泳圈(脉浮)砸了一下,头痛(头项强痛),冻得够呛(恶寒)。那么,第一句的内容自然就出来了。

2、原文: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

关键词:发热  汗出  恶风  脉缓

地点桩:车灯

联想:灯泡亮了会产生热量=发热

        发热后灯泡会流汗=汗出

        汗水掉下来被风吹走了=恶风

        蜗牛走的很缓慢=脉缓

电动车的灯泡亮了之后发热,然后出了汗,汗珠掉下来的时候被风吹到了蜗牛的身上,把蜗牛的壳砸破了。

3、原文: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具紧者,名为伤寒。

关键词:发热  恶寒 体痛 呕逆 脉紧

地点桩:车把手

链接:我骑着电动车,左手烫的手疼(或已经发热),右手冻的手疼(或未发热),冷风吹的我两手都痛(恶寒,体痛),冷的我都想吐(呕逆),我赶紧刹车停下来,但左右刹车柄和把手之间安装了弹簧(左右=阴阳,弹簧=脉紧),我费了好大劲才停下来。

4、原文:伤寒一日,太阳受之,脉若静者,为不传;颇欲吐,若躁烦,脉数急者为传也。

关键词:脉静  欲吐  脉数急

地点桩:车座

联想方法:车座上有个镜子(脉静)被坐碎了,碎片扎到了一只玉兔(欲吐)身上,玉兔很烦躁,于是敲鼓(脉急,古代打仗时敲鼓很急)解烦,一边敲鼓还一边拿着计数器计数(脉数)。

5、原文:伤寒二三日,阳明,少阳证不见者,为不传也。

关键词:阳明 少阳

地点桩:减震弹簧

联想方法:本条可以和第四条对比记忆。太阳经、阳明经、少阳经为三阳经,太阳为一(伤寒一日,太阳受之),那么阳明、少阳自然为二、三(伤寒二三日)。

6(1)原文: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为温病。

关键词:发热  渴  不恶寒

地点桩:外侧固定脚踏板

联想方法:红孩儿(发热,因其会喷火,肯定里面热)在脚踏板上喝水(渴,火喷多了喉咙干),他光着屁股(不恶寒)。

6(2)原文:若发汗已,身灼热者,明风温。风温为病,脉阴阳俱浮,自汗出,身重,多眠睡,鼻息必鼾,语言难出。

关键词:发汗  灼热  脉浮  汗出 身重 眠睡  鼾

地点桩:内侧固定脚踏板

联想方法:周芷若(若,每句开头那个字最易忘记)头发上的汗珠(发汗)流到了手镯(身灼热)上,有一个游泳圈(脉浮)像手铐一样铐住了她的双手(阴阳俱浮),她吓的浑身冒汗(自汗出),倒下(身重),昏睡(多眠睡),打呼噜说不出话来(鼻息必鼾,语言难出。哇,女神居然打呼噜,那画面太美我不敢看)。

6(3)原文:若被下者,小便不利,直视失馊。

关键词:小便不利

地点桩:外侧活动脚踏板

联想记忆:小便不利在书中多次出现,可以选择一个特定的形象。

6.4原文:若被火者,微发黄色,剧则如惊痫,时瘛疭,若火熏之。一逆尚引日,再逆促命期。

关键词:火 微 黄

地点桩:刹车线

联想记忆:刹车线着了火,赵薇坐在刹车线上,头发被烤黄了,吓得她像发了癫痫一样。

7、原文: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发热恶寒者,发于阴也。发于阳,七日愈,发于阴,六日愈。以阳数七,阴数六故也。

关键词:发热恶寒  无发热恶寒

地点桩:车站架

联想记忆:车站架是冰(病,记开头字)做成的,一碰就碎了(本条字虽多,但内容好记,只记住开头一个字就可以了)。

8、原文:太阳病,头痛至七日以上自愈者,以行其经尽故也。若行再经时,针足阳明,使经不传则愈。

关键词:头痛  自愈 

地点桩:后轮

联想记忆:车轮转的头痛(本条只要能理解,就能记住)。

9、太阳病,欲解时,从巳至未上。

关键词:欲解  巳未

地点桩:车轮侧边护瓦

联想方法:鱼长了结石(欲解时),侍卫(巳未)吃了肚子疼。

10、原文:风家,表解而不了了者,十二日愈。

关键词:风家  表解  十二日

地点桩:车后座

联想方法:风家表姐脖子上挂了十二块玉,压得她连车后座都上不去了。

小结:利用这种方法,我只用了十分钟就记住了这十条内容,而且从记住后就没有再忘记,还可以任意抽背,甚至是倒背,这在以前是无法想象的。

这种方法仅从文字来看是很复杂的,但其实就说了三件事:

一、熟悉内容找关键词。

二、将关键词按自己的理解想象成夸张荒诞的形象。

三、将想象出来的形象与地点桩联系起来。

运用这种方法有几个注意事项:

一、记忆之前要熟悉准备记忆的内容,否则记忆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二,记住之后,要时常回忆,以免忘记地点桩的场景。

三、这种方法要经常训练,刚开始的时候可能记忆的慢,但熟练以后就很快了,理论上讲每天抽两小时记忆的话,一个月记住《伤寒论》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四、这种方法只是用来帮助记忆文章内容的,并不能提高对文章的理解。所以记住之后还要多读,多理解,这一点也是最重要的。

Ⅸ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五八)

伤寒论第49条辨: 脉浮数者,法当汗出而愈。若下之,身重心悸者,不可发汗,当自汗出乃解。所以然者,尺中脉微,此里虚,须表里实,津液自和,便自汗出愈。

脉象浮数的,照理应当使邪气从汗出而解,假使误用下法,以致发生身体重、心悸动的,就不可再用发汗方法。应该是自动汗出,其病乃得解除。所以是这样,因为尺脉微弱,这是里气不足的标志,等待表里之气趋于恢复,津液自和,便会自动汗出而愈。

脉浮数,浮就是表,一息跳六七下,数代表热,发烧了,法当汗出而愈。看到表热,,汗一出就解掉了。若下之,应该发表,结果攻下,这病人身重心悸,因为攻下得太厉害了,造成病人气血两虚。

为什么身重?因为所有好的食物营养,本来是血的源头,通通攻掉了,造成血不够了,所以到四肢肌肉关节的营养不足,就会有身重。心脏缺血就会有心悸的现象,这时候病人已经血虚,就不要再发汗了,当自汗出乃解。

遇到这种情形,让他慢慢的自己恢复,自己流汗,胃气慢慢恢复就好了。为什么?尺中脉微,此里虚,表里实,津液自和,便自汗出而愈。尺脉的地方,讲男人的精宫,女人的子宫,也就是胞中。

胞中是下焦阳聚的地方,也就是精的来源。摸到尺脉很虚很弱,重按就没有了,就是下焦虚掉了。血化成热,到下焦后成为精,就是我们的体力。所以精血是同源的,因此要确定病人里面津液很足的时候,才可以发表。遇到这种情形的时候,让他肠胃功能慢慢恢复,自己会流汗就好了。

有的人身体很虚,回来得比较慢。这样等不是办法,过去经方家在里虚很盛的时候,用”小建中汤加黄耆“。为什么用”小建中汤“?”小建中汤“就是”桂技汤“加饴糖,这饴糖就是麦芽糖。如果饴糖太麻烦,用普通的方糖也可以。这是专门治疗肠比较冷的状况。

有的小孩喜欢吃冰,吃冰后,饭就不吃了。因为吃冰后肠胃都冷掉了,肠胃都不蠕动了,当然不喜欢吃钣,吃了”小建中汤“以后,看到冰就没兴趣,。”小建中汤“在经方是拿来作补药的,小建中汤加黄芪让它固表,黄芪这药是固表,属于气药。气不足的时候,用来补气的。

例:孕妇,怀孕正常的状祝是血旺气衰,如果流产的时候,就是气旺血衰。所以怀孕的人不可能开黄芪给她吃的,但是如果要下胎就要把黄芪加重。黄芪本身是走表的,走皮肤表面上,所以皮肤病的药,都要加黄芪。所以遇到这种情形,看他有表证,又不可以发表,因为里虚,所以先去把里扶正,再 让他发一点表,所以用小建中汤加黄芪。

Ⅹ 《伤寒论》笔记58|结胸和臓结

一四二、问曰:病有“结胸”,有“藏结”,其状何如?答曰:按之痛,寸脉浮,关脉沉,名曰“结胸”也。何谓“藏结”?答曰:如“结胸”状,饮食如故,时时下利,寸脉浮,关脉小细沉紧,名曰“藏结”;舌上白苔滑者,难治。

从脉上很难判断是结胸还是臓结。脏和腑互为表里,它们之间是相通的,比如:肝胆、心小肠、脾胃、肺大肠、肾膀胱,脏腑之间有寒湿,如白痰般黏稠堵在中间。这个成因(寒湿)是慢慢积累起来的,或居于湿地、或汗不透发,津液慢慢累积在关节里,日积月累到里面去,寒湿就慢慢停留在臓腑之间,把臓腑分隔开,这就是脏结。

最忌讳健身房里开着冷气做运动,本来运动是要出汗的,外面冷气把汗推回去,那是在害人。运动要去户外,正常节气接受天地自然之正气,就算伤到也在表,麻黄葛根桂枝汤即解。不要明明是夏天,冷气一吹变成冬天,在冷气间里做运动很不好。

一般来说, 误治产生结胸 ,应发表反攻下,表水下陷。

“ 饮食如故 ”,代表腑没有问题,但消化后的营养给不到脏,中间被寒湿挡住了,故“ 时时下利 ”。舌苔白代表寒,滑代表湿。虽难治但仍可治,要开很热的药,生附、炮附、生姜等,看是什么症状对应不同的处方。

一四三、“藏结”,无阳证,不往来寒热,其人反静,舌上苔滑者,不可攻也。

无阳证,无需解表;无往来寒热,无需给小柴胡汤;“ 其人反静 ”,不烦燥,非阳明证,也非太阳少阳证,这种人不要去攻,张仲景的攻就是攻下,攻下一般用芒硝大黄,都是很寒凉的药。

一四四、病发于阳,而反下之,热入,因作“结胸”。病发于阴,而反下之,因作“痞”。

“结胸”和“痞”均来源于本应解表却攻下。病发于阳,在皮表,攻下致邪入里,造成结胸。

病发于阴,指本身有肠胃问题,遇到表证时先攻下,因肠胃虚弱,表邪入肠胃,造成心下痞。

阅读全文

与伤寒论58条快速记忆方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信息分析方法与应用哪里有答案 浏览:577
pmd微晶磨皮使用方法 浏览:997
防暴叉使用方法连环图片 浏览:167
乳腺多发性囊肿很好的方法怎么治 浏览:892
泰拉瑞亚如何获得方法 浏览:964
合肥行业市场调研方法有哪些 浏览:284
初一赏析句子的方法技巧 浏览:94
手机和电视数据线连接的方法 浏览:692
怎么洗茶杯茶渍用什么方法 浏览:135
简单方法眼袋 浏览:402
红牛奶茶制作方法视频 浏览:775
电脑换显卡怎么设置在哪里设置方法 浏览:535
怎么种植葫芦育苗方法 浏览:510
华为修复手机闪退的最简便方法 浏览:373
智力菇的食用方法 浏览:993
左手正确握笔方法图片 浏览:249
百合干作用及食用方法 浏览:360
鼻疖肿症状和治疗方法 浏览:393
有啥方法快速睡觉的 浏览:989
法士特中间轴安装方法 浏览: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