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方法技巧 > 如何唤醒孩子自我意识6个方法

如何唤醒孩子自我意识6个方法

发布时间:2023-02-15 03:01:40

1. 孩子如何养成自我意识

儿童的自我意识分为内部和外部,内部影响因素主要受生理上的、和认知水平发展的变化所影响,而外部自我意识的影响则来自于家庭、 社会 、学校、同伴等因素。

新生儿是没有自我意识的,一般儿童到了9个月大的时候,他有了内部自我意识的知觉,最经典的实验:红点测试。

实验者将婴儿面前放置一面镜子,观察孩子的行为表现,这个婴儿发现自己动一下,镜子里的那个人也动了一下,实验者趁孩子不注意,在宝宝的鼻子上点了一个红点,再次观察宝宝的反应,如果这个宝宝用手摸自己鼻子上的红点,那说明他已经有了自我意识。

自我概念是指个体对自己的知觉。直白点说就是“我是谁”,一个对自我有着清晰、中肯评价、贴近于真实自我的孩子,他心理会比较 健康 ,且更容易取得成就。

而没有自我的人,更容易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容易丧失自我、人云亦云,产生自我否定、自我怀疑等消极的低自尊行为,极端表现为精神病患者。

从这张表格可以看出,当孩子的自我意识开始发芽,我们将要从至少以下4个方面,培养孩子的自我。

一、告诉孩子,“我就是我,是颜色不一样的烟火”——身体上

二、告诉孩子家族的故事和他自己的成长故事——归属感

三、在制定目标和计划执行过程中调整他的自我意识——自我控制感

四、鼓励孩子自我反省和自我评价——客观评价自我

五、帮助孩子认识自己的心理感受——情绪

总而言之,自我意识中最最重要的两大感受,第一归属感,第二自我控制感。当一个孩子知道无论我做什么背后都有父母强大的家族支撑我,那么他的归属感很强,他不畏惧外部危险,敢于接

受挑战。一个能够独立生活,对自己人生有着明确的目标且一点一点努力实现的,那么这个孩子的自我效能和自我控制感就很强,他将来更有可能取得大成就。

孩子自我意识的形成是成长过程中自己慢慢构建的,作为父母,只需要在正确的时间进行正确的引导,就可以为孩子构建良好的自我意识提供催化剂。

事实上,孩子一出生时,是没有自我的,他和外在的世界是浑然一体的, 而孩子的成长过程就是一个自我建构的过程,在这个建构的过程中,他们才能慢慢感觉到“我”的存在,这也是孩子自我诞生的标志

心理学研究表明,幼儿从2岁开始,甚至不到2岁,就开始发现自己同世界实际是分离的,而自 我意识也就这样开始悄无声息地萌芽 了。

而我们家长要做的是什么呢

那就是给 孩子提供一个没有权威的环境 !让他们用自己的眼睛认识生活和真理,寻找属于自己的幸福,并把握自由。

孩子有时候也许很霸道,不愿意分享自己的玩具,甚至去抢别人的玩具玩。这个时候父母不必太过烦恼,不要指责孩子,因为这 是孩子形成自我意识的开始 。

事实上,孩子是可以通过占有属于自我的物品来区分自己和他人,一旦他占有了自己的物品, 当这个物品完全属于他的时候,他才能感觉到“我”的存在, 而这也意味着孩子自我意识的诞生。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父母不要谴责孩子的行为,也不要随意定性孩子的行为,唯一 能做的就是满足孩子的成长需求,为他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把握住孩子建构自我的开端,才能做一个好父母

儿童最重要的成长任务之一是个性化的过程,也就是说,个体的、唯一的身份形成。从出生开始,根据儿童气质的一系列特征,已经具有一定的个性特征。这些特征几乎是遗传决定的,并将继续对个体的行为起影响作用,因此,它们可能是个性的先驱。

自我是个性化的焦点,而儿童期的大部分时间被致力于寻找“我是谁”这一问题的答案。孩子在研究自我的过程中,父母应该有意识的帮助孩子区分以下三个要素:自我意识、自我观念和自尊。自我意识一般在两岁时出现,之后自我观念形成并逐渐得到加强——这一过程一直持续到成年。自尊同样在整个学龄期间发展变化,并逐渐发展为一致的和现实的。

儿童首先需要解决他们的身份认同问题,只有他们能够完成这一特殊成长任务,才能成功的进入成年,并不再继续被生活中的角色混乱所打扰。

儿童对自己的想法如何既取决于他们的认知发展,也取决于他们的 社会 经历,尤其是他人的期望和态度。这在受虐儿童的发展研究中得到证实。虐待对儿童自我的形成有着严重影响。家庭毫无疑问是孩子自我意识发展的摇篮。

当孩子慢慢长大后,能够影响孩子感知和评价自己的他人的范围扩大了。同伴的赞赏在学龄期变得尤其重要:受欢迎和爱待,或者相反,被拒绝,对孩子处于发展中的各种心理特征都有影响,尤其是对孩子的自我感受有影响。

1、通过培养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增强孩子的自信心,体验成功感自豪感,确认自我价值。

2、 营造一个良好家庭心理环境,引导孩子正确认识自我,评价自我,帮助孩子学会自我控制,继而发展到正确评价他人。

3、 正确地性别教育,使孩子确定认可自己的性别角色。

4、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培养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加强对自我和他人的认识与理解,调控自己的行为,增加自我控制能力。

2. 如何正确培养孩子的自我意识

如何培养幼儿自我意识,任何一个孩子,都是由于父母的教育和环境的影响,才形成了不同的人格品质和能力的。那么,应该如何正确培养孩子的自我意识呢?下面就一起和我来了解一下吧。

如何正确培养孩子的自我意识1

1 如何培养幼儿自我意识

1、在日常生活中,本着“大人放手,孩子动手”的原则,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在现实生活中,有一些家长怕累着孩子,怕孩子做不好,自己重新再做太麻烦,因而不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还有一些家长认为,吃饭、穿脱衣服等生活技能是不用训练的,因为小孩长大自然就会。其实这些观念都是不正确的。从儿童发展的观点来看,不给予孩子锻炼的机会,就等于剥夺了孩子自理能力发展的机会,久而久之,孩子也就丧失了独立能力。所以我们要本着“大人放手,孩子动手”的原则,让幼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当孩子完成一项工作后,作父母的要给以适当的肯定和赞赏,当孩子的存在价值被肯定,自己的工作能力被肯定,他们也会感到无比的兴奋和快乐,在很大程度上增进孩子的自信心。

2、尊重幼儿的好奇心,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培养幼儿独立思考的能力。家长应该尊重孩子的好奇心,千万不要因为孩子提的问题过于幼稚而加以嘲笑,以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随着家教观念的更新,有一些具有现代家教观、教子有方的家长,注意创造机会,从小培养孩子独立生活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家长可以给孩子讲一些科学家、发明家成长的故事,以激励孩子从小立志,培养孩子对学习新知识、探索新问题的兴趣。

3、创造机会,感受挫折,培养幼儿自我抉择、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家长经常说孩子主意不好,应该听大人的,实际上孩子有主意是件好事,他有自己的看法,自己的认识,应该给孩子创造机会培养他自己拿主意。独立生活能力差的孩子依赖性强,缺乏进取心和毅力,遇事容易打退堂鼓或把任务转给成人。这大多是成人娇惯、包办代替的结果。那么孩子的成长也是一样,大人应给孩子创造机会,培养孩子自己做选择和处理问题的能力。让他在尝试的过程中感受失败,碰钉子,这样孩子就会从失败中记取教训而成长起来。你的一举一动,还有你的品质,都是孩子模仿和学习的榜样。所以,先从你自己独立自主做。

2 培养幼儿自我意识的好处

1、培养了幼儿积极的自我意识

在这项活动中,能力弱的幼儿得到了表现的机会,能力强的孩子意识到了竞争的危机。而老师和家长对孩子适时的鼓励、评价,也促进幼儿克服了自卑和自满的心理。无论哪个孩子的进步或退步,都通过这项具体的活动,让他做出反思从而得到良性循环的发展,提高了幼儿的自我控制的能力。

2、全体幼儿树立自信心、荣誉感

在这项活动中,我们给能力弱、协调性较差的幼儿提供了一个可以展示自己的平台。刚开始,有的幼儿比较胆怯,动作不到位,通过一至二周的调节,有了极大的进步,同时,每位幼儿也意识到了我班的与众不同(因为其他班是老师领操)。作为大家学习的榜样,人人都努力认真,以班级荣誉为自己的荣誉,增强了本班幼儿的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

3、老师能抽出时间接待家长

早操时间也是幼儿来园时间,相对来说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同时,有的来的晚的家长或许有事需要和老师沟通、交流。如果老师在领操,家长就只能等待或因为时间急而匆匆离去。而请幼儿领操,则较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使老师有精力接待家长。同时,又顾及了全班幼儿,发现问题能及时解决。

3 培养幼儿自我意识家长应该怎么

1、通过培养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增强孩子的自信心,体验成功感自豪感,确认自我价值。

2、 营造一个良好家庭心理环境,引导孩子正确认识自我,评价自我,帮助孩子学会自我控制,继而发展到正确评价他人。

3、 正确地性别教育,使孩子确定认可自己的性别角色。

4、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培养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加强对自我和他人的认识与理解,调控自己的行为,增加自我控制能力。

如何正确培养孩子的自我意识2

1、培养孩子自制力

孩子都是喜欢贪玩的,主要原因还是约束力不够,自制力太差。如果家长能和孩子一起制作一份计划,将所有的事情都计划好说不定能帮助孩子自我管理。计划书是做好了,可是孩子会不会认真的执行还是另一回事呢。所以家长也要监督孩子做到以下几点:一是抓好督促检查;二是开始对孩子的要求不要太高,循序渐进;三是做好总结。定期做总结,对孩子上一阶段的表现进行评价,做得好的可以进行奖励,坏的进行批评改进。注意说的方式喝方法,要让孩子接受,语气不能太过分。

2、在游戏中体现自主

游戏是孩子的基本活动,也是最能发挥他们的主动性,不仅能使孩子已有的知识经验得到再现,还能为孩子的各种能力培养提供一个广阔的天地。在游戏中教师经常采用两种方法:一是老师不参加在游戏当中,只提供丰富的玩具和材料,让孩子自主的活动;二是老师参加到游戏中去,只做孩子的玩伴,不操纵游戏的过程,发挥孩子的自主性,尊重孩子的活动。

3、经常与孩子进行沟通

平等的交流可以拉近与孩子间的距离,可以了解孩子的内心。同时可以通过与孩子间的交流,把一些只有在孩子出错时才“教训”的道理自然而在地灌输给孩子。把对孩子的评价在日常谈话中自然地表露出来,既不会让孩子感到你是在专门“有意表扬”他,同时还可以让孩子了解你的观点和看法, 增强自我信心。与孩子谈话除了学习上的交流,还应有思想上的交流。通过平等和善的对话,要让家长成为孩子的朋友,不是让家长成为孩子的领导。这样孩子就会得到一种人格上的尊重,对于强化自律意识是有好处的。

4、定目标要循序渐进,量力而行,不能急于求成

家长过高地给孩子提出各种要求,过分地逼迫孩子学习,占用了孩子的娱乐休闲时间,使得孩子对学习产生厌烦情绪,总觉得没时间玩。应多与孩子交流,尝试着成为孩子的朋友,看到孩子在改变自身存在的不足方面的积极变化。同时对孩子改正不足不可一曝十寒,立竿见影,要允许孩子身上“毛病”的反弹。

5、启发语言表达

爱说爱问是孩子们的天性,对于他们所提出的各种问题,老师要表现出很感兴趣的样子,然后花点时间跟他们一起进行讨论,并认真做出解答,以后孩子就能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老师不能过多地禁止他们说话,而老师要多围绕教育内容来积极引导,多选择有吸引力的话题。如果引导得当,孩子们就不会说题外话了,而是会围绕老师的问题来进行讨论。这样不但不会影响教学进度,还能使教育内容更加充实,也能够在孩子的头脑中打下更深的烙印。

6、让孩子自己选择学习的方式

要自觉就必须自主,没有自主的自觉是不能长久的。因此,在孩子的学习方式上家长应给予其充分的自主权,让孩子在一种适应他自身喜好的、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去学习。在孩子的学习过程中,只提出总体的要求,具体的细节让孩子自己去把握,更能激发孩子的学习自觉性,增强学习的效果。让孩子自己选择学习的方式,学习就会成为一件快乐的事情。

7、教会处理问题

教会孩子学会如何处理问题、解决问题,不仅培养了孩子的自主意识,还提高了孩子分辨是非的能力。当孩子办错事或是能自己处理事情时,尽量让他们自己去处理或参与,使他们成为主角。

8、鼓励孩子去想去做

记得有一次我教幼儿园中班的小朋友画房子,我只教了一种很简单的方法以,并对孩子们说:“画出你们心目中的或是自己认为是最漂亮的房子来,不用按照老师的要求去画!”当他们把画交上来时,他们的都是自己想象出来的,什么样子的都有,孩子们也对自己的作品很满意。老师应该多给孩子想象的空间,要去肯定他们,鼓励他们,使他们能够从自己的创作成果中感受到莫大的快乐。

9、父母以身作则,树立好榜样

父母不要强迫孩子做不喜欢的事情,或者不准孩子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强迫不是好办法。

如果做父母的不准孩子做某些事情,那家长也必须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行动说服孩子。因此 日常在家庭生活中,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对孩子养成自觉学习的良好习惯有着重要的示范引导效应。

10、父母自己也要学习,不断充实自己

家长一般认为学习只是孩子们的事,其实很多做家长的也要学习如何做一名合格的家长。空闲时间可以主动上网找一些教育孩子的论坛或有关知识看看,了解孩子在各个阶段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同时可以与其他家长一起交流互动,相互了解可以避免很多弯路。

3.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我意识

对幼儿进行正确恰当的评价。幼儿自我意识的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依赖、轻信他人尤其是成年人的评价,往往以别人的评价为依据来评价自己。因此,成人应注意自己的言行,尽量以积极的态度来评价幼儿。
明确行为要求。获得成功感是幼儿形成自信心的基础,2~3岁的儿童就开始强烈地要求自己做事。明确要求可以使幼儿有明确的努力方向,用一个标准来衡量自己,也可以知道自己的差距,从而对自己有一个合适的判断,进而形成合理的自我意识。
增加交往机会。与成人交往的经验是幼儿自我评价的主要根源,通过与成人交往,幼儿可以意识到并且说出自己的经验,向成人学到社会知识和行为方式,将成人传递的社会文化、道德规范逐渐内化,进而进行自我评价。
“幼儿与同伴交往,特别是通过游戏等活动,可以学会用自己的眼光看待同伴,进而看待自己,通过同伴认识自己。

4. 如何培养儿童的自我意识

1“我”的存在

自我意识的核心是“我”,这个看来不成问题的“我”,对于幼小的婴儿却是很成问题的。“我”这个概念不是与生俱来,而是从无到有逐渐发展起来的。初生的婴儿完全没有“我”的意识,分不清主体和客体只不过是在以后与外界事物不断地交互作用中,才逐渐“发现”自我。这个发现自我的过程开始是模糊的,以后渐渐清晰起来。

自我意识的认识过程是可以促进的,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外界对婴儿的刺激。在积极的环境里,婴儿能较快地耳聪目明起来;而在消极的环境中,婴儿却久久地停留于混沌状态。

为让处于混沌状态中的孩子尽快启蒙,就应该尽快让孩子眼睛明亮起来,耳朵灵敏起来,手、脚活动增多等。为此,适当而丰富的刺激是很有效的,需要注意的是:

(1)不要忽视孩子的“看”,要想办法引起孩子的注意,让孩子多看,喜欢看,小眼睛骨碌骨碌转起来,从而逐渐意识到“这是我看见的”;

(2)不要忽视孩子的“听”,要多对孩子说话,还要夸张地说(伴以夸张的动作和表情),让孩子听各种好听的声音,引起孩子对声音的兴趣,从而逐渐意识到“这是我听到的”;

(3)别以为孩子的手、脚不灵活就图式孩子的“动”,小手和小脚是孩子重要的感知觉通道,要刺激孩子手和脚的肌肉,让小手多触摸,小脚多活动,从而逐渐意识到“这是我的手和脚”。

游戏活动

碰碰小手碰碰脚

做法:婴儿要多活动手和脚,当孩子醒着的时候,大人可以有意识地触动孩子的小手,例如捏捏小手指,点点小手心,握着小手摇一摇等,促使孩子的手部肌肉产生反映,逐渐能做出屈伸、握拳的动作。大人常常碰碰小脚掌、推推小脚、挠挠小脚心,促使孩子做屈伸和蹬腿动作。这样做能有效刺激孩子手部和脚部的肌肉,引起孩子相应的反射动作,有利于中枢神经的发育,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四肢的存在,同时让孩子获得愉悦的感受,高兴起来。此活动最好在给孩子喂奶之前进行。

看人脸

准备:妈妈的大幅照片,彩色人像,会眨眼、动嘴的娃娃等。

5. 培养孩子自信心的7大妙招

着名教育家成墨初说:自信,源于对自我有正确的认识和评价。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培养孩子自信心的7大妙招,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位妈妈给我讲她女儿在幼儿园的“遭遇”。有一天,女儿从幼儿园回家对妈妈说:“老师说我动作不协调,不让我去参加‘六一’表演。”女儿说这话时很没有自信,也有些失落。

这样的“遭遇”很多孩子都经历过。当孩子面对一些负面评价时,告诉孩子不理会,或者说一些含糊其辞的话,如“他这么说呀”、“是吧”,都会令孩子进入一种消极情绪中,而如何引导孩子正确认识自己、接纳自己并喜欢自己是非常重要的。

1.认识自我

在孩子刚刚开始有自我意识时,教他多说“我”可以加强他对自己的认同。刚刚学习说话的阶段,孩子还不会正确使用“我”,如果大人称他为“宝宝”,他也自称“宝宝”;会说自己的名字了,就用名字代替“我”,比如“安安的车”、“妞妞要吃”等。从大人所看到的自己,和由自己的眼光看到自己的存在,其差距是不言而喻的。教孩子称自己为“我”,才能促进自立心的萌芽。

2.肯定自我

一个能肯定自己、尊重别人的孩子,会有更大机会享受健康身心和愉快的社交生活。他们和人交往时,能自如地调节关系。要学会肯定自己,就要学会——

3.接受自己

父母可以通过和孩子的沟通、别人的评语、参与游戏活动时的表现,让孩子清楚自己生理、心理、能力等各方面的强势弱势,同时建立一个接受自己强势弱势的态度。这样还有一

非要让一个生性腼腆的孩子在陌生的客人面前表演节目。

4.鼓励自己

每个人每天经历那么多人与事,要想让别人知道自己的`每个成就并加以赞许,是件不可能又容易令人失望的事。所以,从幼儿时期就告诉孩子,首先做自己的好朋友,对自己感到满意的行为进行自我赞赏,遇到挫折时鼓励自己,自己打气,这样的孩子当然能够肯定自己了。

不过,父母最好也能注意到孩子的行为表现,比如他能逐渐独立处理自己的事情,可以适当地予以肯定和嘉奖。

5.充实自己

认识自己,接纳自己是基础,能努力不懈地充实自己,克服弱点,发挥长项,才能维持自我肯定的状态。父母多带孩子参加户外活动或训练,鼓励孩子多看书多发问,都是让孩子充实自己的好方法。

孩子的自信心,是要通过“自我照顾”的成长任务建立起来的。这包括个人生活起居的常识和技能,比如当一个两岁的孩子会自己拿勺吃饭时,完成这个“自我照顾”的任务,对他来说就是一个充实自己的过程,非常有成就感,也就增强了自信心。

6.面对失败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经常会遇到挫折和失败。挫败对于孩子来说未尝不是一件好事。但太多挫败却会令孩子气馁。因此,父母对孩子来说便非常重要,孩子遇到什么困难,最终必定是向父母求救,依赖父母的帮助去解决问题。

但帮助孩子解决困难也应有技巧,当孩子正埋头苦干,也做不好的时候,父母应给予他信心再做尝试;如发觉孩子始终都做得不得法,应该向孩子提示,但切勿太明显,使孩子感觉是你帮他去解决困难;当孩子得到负面评价时,提醒他的强势,可以帮助孩子尽快走出失意,找回自尊。

7.建立自尊

帮助孩子建立自尊心,首先要给他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有来自父母的足够的爱与关怀。不要过多限制孩子的行为,或者过分责备孩子的过错。父母应该协助孩子处理问题。但不要过分呵护孩子,当孩子做错事的时候,父母表现出不满、处罚孩子都是正确的做法,培养孩子自尊心并不等于让孩子任意妄为。

专家成墨初告诉妈妈,孩子在日常生活中要面对不同的挑战,最需要老师、父母的鼓励。自尊心有助他们接受考验,渡过难关,父母应该尽力营造与老师、孩子之间的良好关系。在这样的基础上,孩子与父母或老师、同学发生冲突,或遇到短暂挫折,可能会意志消沉,但是事情过后,自尊心又会重现,父母不必过于担心,孩子没有我们想象得那么脆弱。一点小小的挫折或者负面的评价,很难从根本上彻底打击孩子的自尊。

6. 父母如何引导儿童树立自我意识

1.有意识地引导孩子进行自我认知
当孩子自我意识薄弱的时候,他们对自己的认识,主要依靠外界的投射。所以父母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孩子进行自我认知,用各种方式让孩子从各方面了解自己。对自我意识的认识过程父母是可以施加积极的影响的。专家指出,在积极的家庭环境中,婴儿能较快地耳聪目明起来;而在消极的家庭环境,婴儿却久久地停留于混沌状态。

2.让孩子分清、明确自己的“界线”
为了让孩子在确立自我意识的同时,形成其他诸如责任感等品质,父母应该让孩子分清、明确自己的“界线”。心理学家强调,在成长的过程中,帮助孩子建立和明确自己的界线非常重要,只有明白了自己的界线,才能在自己的界线内负责,这也是自知的重要内容。例如,妈妈让孩子打扫卫生,就应该明确地告诉他,作为家庭成员,做家务事是他应该承担的义务。
3.积极提高孩子的自我评价能力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4岁的孩子开始具有一定的自我评价能力,能够根据一定的行为规则来评价自己。自我评价是自我意识的核心,它对于孩子智商、情商的培养是极为重要的。父母应当为孩子创造自我评价的环境,引导孩子提高自我评价能力。孩子的自我评价越高,越有利于培养孩子自信、勤奋、乐观的个性,使孩子自我意识中积极的成分占主导地位,这对孩子的发展更为有利。

7. 如何培养孩子正确的自我意识呢

1、树立正确的自我观念,建立正确的自我价值观念,尤其需要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最基本的、最正确的自我观念建立核心原则。

2、正确的自我评价是建立正确的自我意识的前提基础,只有正确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理解,正确的认识自我,才能在此基础上建立正确的自我意识。自我评价能更好认识本我,为自我意识的提升和建立提供正确的前提基础。

3、丰富的自我体验,自我体验更多的注重于自己的情感和感情控制,使自己自爱、自尊、自信具有自豪感、成就感,是自我体验丰富。

4、强化自我监督,自我监督是实现正确的自我意识的强有力的保障,只有时刻保持坚定的自我监督能力,才能使自己快速建立正确的自我意识,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5、良好的自我调控,需要从正确的理想、丰富的学识、完备的性格以及极强的自我监督,还有高级的自我评价方面进行自我调控。使自己自觉、自立、自主、自制、自强、自信、自律。

阅读全文

与如何唤醒孩子自我意识6个方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金湖过滤器安装方法 浏览:341
来的时的使用方法 浏览:343
如何练习动力的方法 浏览:214
养鸡啄毛解决方法 浏览:41
内部审计研究方法 浏览:134
销售眼镜技巧与方法 浏览:609
黑枸杞正确食用方法 浏览:462
如何分辨真假蜂蜜有几种方法 浏览:836
魅族手机微信红包提醒怎么设置在哪里设置方法 浏览:846
五十八乘一百九十八的简便方法 浏览:980
话筒线与喇叭线连接方法 浏览:119
土壤检测的方法 浏览:341
教学方法教师教学工作基本环节 浏览:300
秋繁如何分蜂方法 浏览:380
蚕丝被的好真假鉴别方法 浏览:358
仙客来烂根的治疗方法 浏览:63
臀部松解最佳方法 浏览:261
如何做辣椒油的最好方法 浏览:498
课堂教学方法改革中的问题与对策 浏览:39
白线癌的治疗方法 浏览: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