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中学生认知风格的特征及教育
中学生认知风格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特征如下:
①场独立型和场依存型
根据中学生认知风格的特征进行教育教学:
这些认知类型没有优劣之分,不同认知类型有着不同的特点及不足。在教学时明确这两种策略:匹配策略和失配策略。
匹配策略:采取与学生认知风格一致的教学策略,即扬长。失配策略:对学生缺乏的认知风格进行补短。
Ⅱ 具有场独立性认知风格的学生喜欢什么样的教学方式
认知风格是指个体在认知活动中所偏爱的加工信息的方式,即表现在个体对外界信息的感知、注意、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的方式上。目前研究较多的是场独立认知方式与场依存认知方式、冲动型认知方式与沉思型认知方式。
场独立性与场依存性这两个概念来源于威特金(H.Witkin)对知觉的研究。场独立性对客观事物作判断时,倾向于利用自己内部的参照,不易受外来因素影响和干扰;在认知方面独立于周围的背景,倾向于在更抽象和分析的水平上加工,独立对事物作出判断。场依存性者对物体的知觉倾向于把外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的依据,难以摆脱环境因素的影响。他们的态度和自我知觉更易受周围的人,特别是权威人士的影响和干扰,善于察言观色,注意并记忆言语信息中的社会内容。有关研究还表明,场独立性和场依存性与学生的学习倾向和特点有关系。一般来说,在学科兴趣方面,场独立性者较倾向于喜欢自然科学,而场依存者则喜欢社会科学;在学科成绩上,场独立性者自然科学成绩好,社会科学成绩差;而场依存性者自然科学成绩差,社会科学成绩好;在学习策略上,场独立性者往往采用独立自觉学习,其学习由内在动机支配;场依存性者则易受暗示,学习欠主动,其学习由外在动机支配;在教学偏好上,场独立性者偏好结构不严密的教学,场依存性者则偏好结构严密的教学。
Ⅲ 不同类型的学生,该如何进行教育
Ⅳ 学生认知风格的差异表现在哪些方面老师应如何适应这种差异对学生因材施教
首先你得了解学生的认知风格,然后教育学生按照自己的认知风格安排学习方法。
认知风格的类型有:
场独立性-场依存性
[1]所谓场,就是环境,心理学家把外界环境描述为一个场。
美国心理学家赫尔曼·威特金(Herman·Witkin)认为有些人知觉时较多地受他所看到的环境信息的影响,有些人则较多地受身体内部线索的影响。
他把个体较多依赖自己内部的参照,不易受外来因素影响和干扰,独立对事物做出判断的称为场独立性;个体较多地依赖自己所处的周围环境的外在参照,以环境的刺激交往中定义知识、信息称作场依存性。
冲动-沉思
冲动型的特点是反应快,但精确性差。
冲动型学生面对问题时总是急于求成,不能全面细致地分析问题的各种可能性,不管正确与否就急于表达出来,甚至有时还没弄清问题的要求,就开始对问题进行解答。
他们的信息加工策略使用的多是整体加工方式,在完成需要做整体型解释的学习任务时,学习成绩会更好些。
沉思型的学生阅读能力、记忆能力、推理能力、创造力等方面都表现比较好。
沉思型的特点是反应慢,但精确性高。
这种学生总是把问题考虑周全以后,再作反应,他们看重的是解决问题的质量,而不是速度。
但是当他们回答熟悉的比较简单的问题时,反应也是比较快的。
在回答比较复杂的问题时,沉思型的特点表现得更得为明显。
沉思型学生的信息加工策略多采用细节性加工方式,所以他们在完成需要对细节做分析的学习任务时,学习成绩会更好些。
Ⅳ 中学生认知风格的特征及教育
中学生认知风格的特征及教育如下:
一、中学生认知风格的特征:
1、场独⽴型与场依存型。
场独⽴型孩⼦倾向靠于独⽴思考来判断事物;场依存型孩⼦倾向于以⽼师或周围同学的影响来判断事物。场独⽴型孩⼦对学习更多地依赖于资料本⾝,不喜欢过多讲解,喜欢独⽴思考;场依存型孩⼦遇到问题时喜欢请教别⼈,并喜欢有⼈进⾏系统讲解。场独⽴型孩⼦擅长对理⼯学科的信息材料加⼯、处理;场依存型孩⼦擅长对⼈⽂社会学科的信息材料加⼯、处理。
2、冲动型和慎思型。
在课堂上,冲动型孩⼦想到什么就脱⼝⽽出,解题虽快,但错误可能较多;慎思型孩⼦反应慢,在有⼏种可能解答的问题情境中,思考的时间长,但错误较少。
3、整体型和序列型。
整体型孩⼦习惯于从整体上感知材料,阅读理解的跨度⼤;序列型孩⼦习惯于按照材料顺序,直线地阅读理解,步步为营地学完整个材料。
4、分析型和综合型。
分析型孩⼦长于逻辑思维;综合型孩⼦长于直观思维。
二、不同认知风格的教育:
对不不同认知⽅式和学习风格的学⽣,⾸先,教师应尊重学⽣特有的认知⽅式,因材施教,发扬每个学⽣的优势认知风格。
其次,要注意培养学⽣多样化的学习风格,引导学⽣弥补其学习风格的不利因素。如如对场依存型的学⽣,注意培养其独⽴思考的能⼒;如对冲动型的学⽣,注意培养其有条理地、细⼼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等。
认知风格介绍:
认知风格(cognitive style),指个体在信息加工过程中表现在认知组织和认知功能方面持久一贯的特有风格。它既包括个体知觉、记忆、思维等认知过程方面的差异,又包括个体态度、动机等人格形成和认知能力与认知功能方面的差异。
个体的认知风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场依存性与场独立性;分析性与非分析性概念化倾向;对认知域宽窄的选择;对两可与非现实体验的不容忍;复杂认知与简约认知;记忆过程中信息的整合与分化;扫描与聚焦;冒险与保守;解决问题的滞阻与畅通等。
由于个体的认知风格不同,教学中有效的学习指导方法也应有所不同。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认知风格
Ⅵ 如何根据学生不同得学习风格进行相应教育
在教学中根据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以及自身素质,教师选择适合每个学生特点的学习方法来有针对性的教学,发挥学生的长处,弥补学生的不足,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发展。
有一次,孔子讲完课,回到自己的书房,学生公西华给他端上一杯水。这时,子路匆匆走进来,大声向老师讨教:“先生,如果我听到一种正确的主张,可以立刻去做么?”孔子看了子路一眼,慢条斯理地说:“总要问一下父亲和兄长吧,怎么能听到就去做呢?”子路刚出去,另一个学生冉有悄悄走到孔子面前,恭敬地问:“先生,我要是听到正确的主张应该立刻去做么?”孔子马上回答:“对,应该立刻实行。”冉有走后,公西华奇怪地问:“先生,一样的问题你的回答怎么相反呢?”孔子笑了笑说:“冉有性格谦逊,办事犹豫不决,所以我鼓励他临事果断。但子路逞强好胜,办事不周全,所以我就劝他遇事多听取别人意见,三思而行。”
有的学生因为思维水平较低,有的学生因为学习风格的限制,有的学生因为学习动机的障碍,导致了学习成绩差。在实际情景中,动机因素和能力、风格的因素是交杂在一起、相互作用的,因此,必须从动机的激发维持和学习方法的指导等多方面入手。采取不同的措施使学生在自尊自信的状态下学习,对于能力水平低的学生尤为重要。如果教育不得法,抹煞了能力较差学生的自尊心,则无异于雪上加霜,抽去了他们发展的动力之源。
研究表明,当教师的教学风格与学生的学习风格相匹配时,有利于提高学习成绩。比如,对于喜好图像表征的学生用图式来讲解概念,避免把喜欢安静的学生安排在教室门口坐等。由于任何认知风格都不会适用于所有的知识学习,如果学习者在学习中坚守某一种认知风格,势必会在一些不适于自己风格的学科学习中失败。研究者认为,个体的学习风格是一种习惯,后天经验和训练起着很大的作用。要注意的是,方式先配的教学不会像匹配性教学那样容易展开,必须细致渐进,并且随时注意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学生学习的反馈及时进行调节。
Ⅶ 如何根据学生认知风格差异做到因材施教
孔子是我国首倡因材施教的教育家,为什么要进行因材施教呢?为了解决教学中遇到的统一要求与个别差异的矛盾。
那么学生在发展过程中会产生什么样的差异呢?
(一)场依存VS场独立
(二)沉思型VS冲动型
(三)整体型VS系列型
(四)深度加工VS表层加工
具体内容见下图
你可以测一测你更偏向于场独立还是场依存,找的越快越偏向于场独立。
这些认知类型没有优劣之分,不同认知类型有着不同的特点及不足。在教学时明确这两种策略:匹配策略和失配策略
匹配策略:采取与学生认知风格一致的教学策略,即扬长
失配策略:对学生缺乏的认知风格进行补短
就拿场独立VS场依存来说。我在讲圆这一章的时候,有的学生能够很快发现”同弧所对的圆周角“并用”圆周角定理“解决问题,不需要你完整地讲解怎么解题,只需要做一些提示即可。但有的学生则难以发现”同弧所对的圆周角“,图形一复杂就看不出来了,此时就需要一步步地明确讲解。
前者不易受环境影响,属于场独立类型,适合无结构、不严密的教学方式;后者面对较复杂图形就容易没头绪,易受到环境影响,属于场依存类型,适合明确指导、讲解的教学方式。
所以什么叫因材施教呢,就是要根据学生的认识类型/风格差异,选择合适的策略进行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