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理想激励要注意什么呢
在倡导人本管理的现代管理理论界,人成为管理学家和管理者们越来越重视的要素,如何激励人,激发组织人员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如何最大程度的挖掘人的潜力,成为人们竞相关注和希望解决的问题。出现了一大批侧重点不同但都与人员激励有关的理论,统称为激励理论,如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弗罗姆的期望理论及斯金纳的强化理论等。这些激励理论涉及到了与激励相关的各个方面——为何要激励、激励的理论基础是什么、何时何地用何种方式进行激励,激励时需要注意些什么问题等等,却缺乏对激励的最终目标是否达到、激励效果如何这一问题的探讨。
㈡ 如何更好地实施德育教育
一、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德育的必要性
1、培养学生勤劳俭朴的良好习惯
目前,很多初中生在勤劳简朴方面做的还不是很好,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教师可以结合有关课文,联系学生实际,对平时学生的种种浪费现象进行批评教育,要向学生灌输节俭不仅是经济方面的事,而且还涉及到思想品质的道理,让学生对节俭的重要性有深刻的认识。学习杨朔的《荔枝蜜》歌颂了劳动人民的奉献精神和勤劳的品质,启迪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谈谈心得体会。
2、培养学生尊老爱幼的美德
朱自清的《背影》这篇着名的散文,教育了几代人,它充满了亲子之情。通过对这篇课文的学习,要使学生体会到父母对他们的爱,引导他们爱自己身边的人、爱自己的父母。学过这篇课文后,教师可以留一个问题让学生思考,例如一个学生不爱自己的父母,他会爱别人的父母吗?引导学生爱自己的父母,爱他身边的人,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3、培养学生讲文明懂礼貌的道德规范
讲文明懂礼貌是初中生应具有的道德规范,但是有些初中生在这方面做的还非常不令人满意。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加强对学生讲文明懂礼貌的教育?在平时交往中如何做到语言得体?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可以创设各种情景,引导学生运用“谦词”和“敬辞”。对学生语言得体的要求就是要求学生要注意对象、场合,另外还要注意礼貌。
二、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德育的方法
1、通过情感式教学,激发学生的深层情感,实施德育教育
在教育教学中,动之以情是持之以恒的基础,使学生获得真挚情感,决定着教育成功与否。通过情感式教学,充分利用课文中的情感因素,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感受文章蕴含的真、善、美,从而培养了学生爱生活、爱自然、爱祖国的真挚情感,使学生不但学到了语文知识,而且提高了自己的道德情操。例如学习朱自清的《背影》,激发了爱亲人、爱生活的情感,在充满父子亲情的文章里,使学生体会到了人间真情。学习《春》激发了学生的爱国情感,使学生认识了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走进大自然。学习《最后一次演讲》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热爱祖国的情感,激起学生报效祖国,积极向上的情思。
2、利用语文教材,向学生进行渗透道德教育
课堂教学教师可以利用教材,针对学生的思想动态,对其世界观、人生观以及是非观进行教育,培养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从小树立为祖国建设奋斗终身的理想,激发学生爱国情感是语文教师责无旁贷的职责。
3、通过作文,了解学生思想动态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写作是一个重要的环节,通过作文可以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为学生解决疑难问题,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教师指导学生进行作文写作训练时,可以选取一些与德育有关的内容进行训练,使学生在写作的同时德育也受到熏陶。
4、初中语文教师要为学生开辟心理沟通渠道
开辟心理沟通的渠道是实施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有些学生由于不愿向老师或不敢向老师讲真话、讲实话。针对这些情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开辟与学生沟通的渠道,师生之间可以平等地进行沟通,及时掌握学生思想状态。只有这样才能了解学生所想,从而掌握出现不良心理因素原由。另外,教师还可以采取与学生单独谈话方式,与学生培养感情,交流思想,引导和教育学生。
5、加强初中语文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在教学中实现德育教育与语文教学有机结合
语文知识的传授过程也就是师生之间的交流过程,教师的教学风格影响着教学效果和教学气氛。教师充满激情的语言教学能够使学生主动探究知识,启发学生对学习的热情,从而实现实施德育与语文教学进行有机结合。
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少批评学生,即使批评也要把话说的婉转些,不要伤害学生自尊心,尊重学生的人格,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慢慢地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初中生模仿能力较强,教师的言行直接影响着学生,因此教师要加强为人师表的道德风范。在工作态度、生活习惯、政治思想、品行操守、仪表服饰等都要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加强自身修养。教师要以自己美好的行为准则和思想品德影响学生,要求学生不要有不良行为,自己也一定不要有,如不赌博、不抽烟、不喝酒。教师还要与学生打成一片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注意情感交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德育效果。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德育是不可缺少的教学内容,初中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语文学科优势,联系生活实际,运用多种方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促进学生人格的全面发展。要想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更好地实施德育,切实把德育渗透到学生的生活、学习的领域,需要积极利用和探索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加强道德教育内化,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全面提高德育教育效率。
㈢ 德育的原则和方法有哪些
德育的基本原则
(1)导向性原则:是指进行德育时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因为学生正处在品德迅速发展的关键时期,一方面他们的可塑性大;另一方面,他们又年轻,缺乏社会经验与识别能力,易受外界社会的影响,所以学校德育要坚持导向性原则,为学生的品德健康发展指明方向。
贯彻此原则的基本要求:①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②德育目标需须符合新时期的方针政策和总任务的要求。③要把德育的理想性和现实性结合起来。
(2)疏导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积极向上。
贯彻此原则的基本要求:①讲明道理,疏导思想。②因势利导,循循善诱。③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
(3)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把对学生个人的尊重和信赖与对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结合起来,使教育者对学生的影响与要求易于转化为学生的品德。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也说“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
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是:①爱护、尊重和信赖学生。②要求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做到合理正确,明确具体和严宽适度。③要求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认真执行。
(4)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是指进行德育应当有目的、有计划地把来自各方面对学生的教育影响加以组织、调节,使其相互配合,协调一致,前后连贯地进行,以学生的品德能按教育目的要求发展。
贯彻此原则的基本要求是:①要统一学校内部各方面的教育力量。②要统一社会各方面的教育影响。③对学生进行德育要有计划有系统地进行。
(5)因材施教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从学生的思想认识和品德发展的实际出发,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进行不同的教育,使每个学生的品德都能得到的发展。我国的孔子提出了“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的了解学生的有效方法,并根据学生特点进行有区别的教育。
贯彻此原则的基本要求是:①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内心世界。②根据学生个人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努力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③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有计划地进行教育。
德育的基本方法
(1)说服法:是指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方法。说服包括讲解、谈话、报告、讨论、参观等。
运用说服法要注意:①明确目的性。②富有知识性、趣味性。③注意时机。④以诚待人。
(2)榜样法:是指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来影响学生品德的方法。
运用榜样法要注意:①选好学习的榜样。选好榜样是学习榜样的前提。②激起学生对榜样的敬慕之情。③引导学生用榜样来调节行为,提高修养。
(3)锻炼法:是指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进行一定的实际活动,以培养他们的良好品德的方法。锻炼包括:练习、制度、委托任务和组织活动等。
运用锻炼法要注意:①坚持严格要求。②调动学生的主动性。③注意检查和坚持。
(4)陶冶法:是指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陶冶包括:人格感化、环境陶冶和艺术陶冶等。
㈣ 请结合实际,谈谈在德育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奖励时有哪些基本要求
学校德育奖励上多是精神上鼓励,如小红花、星、笑脸之类,或做典型经验介绍等。
㈤ 如何在大学生中实施激励教育,促进学生成长
自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教育有了飞速的发展,中国的在校 大学生数量也逐年上升,在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走出 校园,为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创新,以及文化思想 的传扬等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为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增添了重要的力 量与充满活力的血液。 然而随着各大高校的发展与扩招, 中国现行教育制度的一些弊端 逐渐暴露, 使得中国的高等教育在大学生数量剧增的情况下并无法保 证毕业大学生的质量。在当下,大学生普遍存在以下的一些问题: 一、 奋斗目标不够明确,因而缺乏足够动力进一步提升自己; 二、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一些没有合理利用计算机的同学沉迷 于网络以及游戏等; 三、 抗压能力较差,难以接受挫折,无法接受来自各方面的压 力,甚至有轻生的念头与行动; 四、 行为比较孤僻,较少参与集体活动,屡次逃课等等。 如果这些行为我们大众已经习以为常了, 那么我们中国的繁荣真 的无望了。大学并不是享受的天堂,而是抉择人生的炼狱。因而,对 大学生进行激励管理,是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 那到底何为激励呢?美国管理学家贝雷尔森和斯坦尼尔作 出了这样的定义:一切内心要争取的条件、希望、愿望、动力等都构 成了对人的激励。它是人类活动的一种内心状态。
那我们应该如何对大学生进行激励呢? 人生活于特点的环境之中,而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客观的,环境对 人可以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对于激励大学生,改善外部环境是必要 的。 改善校园环境,可以从加强学风建设,促进高校之间学术交流, 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开展活跃的文体活动等等方面着手,努力为学 生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但是, 一些高校存在压制学生的思想的举措, 认为这样可以避免时代潮流的思想影响校园氛围, 这种做法是值得商 榷的。我们都知道每间高校都有自己特定的校园文化,校风学风,以 及自己的管理制度。但是如何激励大学生去思考如何对待生活、学习 以及未来,是所有高校都应该考虑的问题。一昧地迎合传统,只会使 得高校的没落。 外部的改善, 离不开内部的调节。 内部, 我们需要的是各种激励。 而不是通过笼统的奖学金来“收买人心” ,可以尝试一下以下方法: (1)文化激励。文化激励是指高校要充分重视和发挥校园文化的激 励功能,通过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发挥良好的校园文化的激励作用 ,调 节和激励师生员工的思想和行为,使校园人的精神得到振奋和升华。 (2)理想激励。理想激励是人们对奋斗目标或所希望的未来前景的一 种合理的想象与追求。它一旦变成执着的信仰或信念,就会产生出一 种精神推动力量。 (3)目标激励。目标激励是指能够激发人们行为、预期要求达到的目 的或标准。目标激励具有有形性和可计量性等特点,有着更普遍的激励作用。 4)成功激励。让学生体验到经过自身努力获取的成功,是推动学生不 断进取的关键因素心理学证明,成功能给学生带来良好的情绪体验,进 一步激发更高尚的动机。 (5)表彰激励。表彰激励可分为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在激励过程中要 将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相结合,从而达到潜移默化人们的思想,影响人 们的行为的作用。 (6)榜样激励。榜样激励是生动具体的行为模式。树为榜样的,是应当 受到表彰嘉奖的先进个体或群体。 榜样可贵之处在于它不仅具体解决 了干什么的问题,而且解决了怎样干的问题。 (7)人格激励。人格激励就是要求 教育 者加强自身修养,铸造高尚的 人格,发挥人格力量和人格形象的作用 ,影响和教育大学生,带领他们 自觉实践真善美。 (8)关怀激励。关怀激励是指思想工作和管理者应该真诚地爱护自己 的施教对象,关心他们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使他们增进对党、对社会主 义的热爱,并由此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激励,需要我们的真心付出,而不是那虚假的“钱”规则。因此我 们应该有一些原则: (1)满足和引导需要原则。激发人的思想和行为的动机的基本动 力在于人的需要。需要是人的个性倾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个体积极 性的源泉。大学生的激励教育就是要正视大学生的正当需要 ,为他们 学习、生活、工作和 发展 创造良好的环境。
(2)适时适度原则。超前的激励可能会使人感到无足轻重;迟来的 可能会使学生觉得多此一举。因此,要抓住记忆犹新的最佳时刻,使激 励效果达到事半功倍。同样,激励要掌握适当的度。过度的激励或达 不到一定的度的激励,都发挥不了应有的效应。 (3) “以人为本”原则。 “以人为本”是树立和落实 科学 发展观的 客观要求,教育工作的“以人为本”就是坚持“以学生为本” ,就是在工作 中以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切实保障学生的正当权益。 (4)公平公正原则。 心 理学 研究表明,人的心理有一种保持平等、 公正的需要。不公平会造成人们紧张和不安情绪,以至影响人们的行 为动机,甚至促使人的积极性下降。作为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者,应具备 明辨是非的能力,使激励真正收到实效。 (5)精神与物质激励相结合原则。美国行为科学家马斯洛认为:人 是有需求的,需求是分层次的。人的行为是由动机决定的,而动机又是 由需求引起的。对学生的激励不仅要满足学生物质上的需求 ,更主要 的是要满足学生心理和精神上的需求。 只有拥有一套完善的激励机制,才有可能实现大学生的”质变“, 如果还继续停留在这样的高校的制度下,东方龙终究会消失,而不是 苏醒。 大学生将是我们国家未来的主要力量,培养出一批又一批合格 的,对国家有用的大学生,是所有高校的历史责任。衷心希望我们国 家江山代有才人出,一代又一代的新生力量,助我们国家早日实现民 族伟大复兴。
㈥ 德育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德育方法有哪些
一、榜样激励法
通过优秀人物、模范人物的优秀品质、模范事迹来影响学生。例如向学生讲述雷锋、焦裕禄等英雄人物的光辉事迹,促进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养成。因为特别是青少年学生都崇拜英雄、善于模仿,用真实的实例来教育学生更能感染激励学生,从而受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二、真诚说教法
意思品德教育课为主阵地,通过课堂讲授,对学生品德教育,让学生明确善恶是非标准,使学生掌握良好的行为规范,从而提高学生的品德水平。
三、实践锻炼法
让学生参与学校、社会实践,例如组织学生到社区、到敬老院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受到教育和锻炼,从而形成良好的尊老爱幼、团结互助、帮助他人、奉献爱心等良好品格。
四、思维训练法
以道德知识的学习和道德思维能力的提高为主要目标的德育方法。
五、情感陶冶法
设置一定的情境让学生自然而然地得到道德情感与心灵的熏陶、教育的一种方法。
六、理想激励法
以适当方式促进学生形成道德理想、道德信念,从而进行道德教育的方法。
七、行为训练法
通过道德实践和奖励、惩罚等方式进行道德教育,以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八、修养指导法
教师指导学生提高道德上的自我修养,从而提升道德水平的教育方法。
㈦ 德育九个原则六个方法
德育九个原则六个方法如下:
一、导向性原则。德育要理想性,方向性。
基本要求:
1.德育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2.德育目标要符合新时期的方针政策和总任务的要求。
3.德育要实现理想性和现实性统一。
二、疏导性原则。循循善诱,以理服人。
基本要求:
1.讲明道理,疏导思想。
2.因势利导,循循善诱。
3.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
三、尊重和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进行严格要求和标准。
基本要求:
1.尊重,保护和信赖学生。
2.教育者对学生的要求要正确合理,明确清晰,宽严相适。
3.教育者对学生的要求要认真执行,坚持不懈贯彻到底,督促学生切实做到。
四、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指学校,家庭和学校德育要相互协调。
基本要求:
1.学校教育内部各要素要相互协调。
2.协调学校,家庭和学校德育的影响 争取家长和社会的配合。
3.注重教育的衔接性,注重德育工作的经常性,制度化,连续性和系统性。
五、知行统一。表里如一,言行一致,理论+实践。
基本要求:
1.加强对学生的道德思想教育,提高道德认识。
2.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培养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3.对学生的要求和评价要坚持知行统一的原则。
六、因材施教原则。尊重个别差异进行个别教育。
基本要求:
1.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内心世界。
2.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3.根据学生不同的年龄特征进行教育。
七、正面教育和纪律要求原则。
1.坚持正面教育。
2.用纪律要个要求与约束学生思想与行为。
3.建立健全学校班级规章制度和纪律要求,严格要求学生。
八、长善救失原则。发扬优点,克服缺点。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
1.教师要一分为二地看待学生,客观全面评价学生,发现学生的优缺点。
2.自觉创造机会,将学生的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
3.提高学生的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觉克服缺点,发扬优点。
九、个别教育和集体教育相结合原则。
教师想要影响个别学生,首先要影响这个学生所在的集体,通过集体和教师对学生施加影响,这样的教育是积极有效的。
㈧ 德育的途径与方法
一、德育的途径的含义
德育途径是指学校教育者对学生实施德育时可供选择和利用的渠道,又称德育组织形式。
二、德育的主要途径
德育的主要途径有以下几种:
①思想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
②社会实践活动。
③课外、校外活动。
④共青团组织的活动。
⑤校会、班会、周会、晨会、时事政策的学习。
⑥班主任工作。
三、中小学常用的德育方法
德育方法是为达到德育目的,在德育过程中采用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和。
1、说服教育法
说服教育法又称说理教育法,是通过语言说理传道,使学生明理晓道、分清是非,提高品德认识的方法。
2、榜样示范法
榜样示范法是用榜样人物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卓越成就来影响学生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的方法。
3、陶冶教育法
陶冶教育法是教师利用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使其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感化的方法。
4、实际锻炼法
实际锻炼法是让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在活动中锻炼思想,增长才干,培养优良思想和行为习惯的方法。锻炼的方式主要是学习活动,社会活动,生产劳动和课外文体、科技活动。
5、品德修养指导法(自我修养法、指导自我教育法)
品德修养指导法是学生在教育者的帮助下,主动地进行自觉学习、自我反思、自我锻炼、自我监控等来提升自我修养的德育方法。品德修养的具体方法有学习、座右铭、立志、自我评价等。
6、品德评价法
品德评价法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要求和标准对学生的思想品德进行肯定或否定的评价,促使其发扬优点,克服缺点,督促其不断进步的一种方法。
7、角色扮演法
角色扮演法是通过让儿童扮演处境特别的求助者或其他有异于自己的社会角色,使扮演者暂时置身于他人的位置,按照他人的处境或角色来行事、处世,以求在体验别人的态度方式中,增进扮演者对他人及其社会角色的理解和认同。
8、合作学习法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为集体的利益和个人的利益而一起工作。在完成共同任务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理想,从而提高自己的品德。
㈨ 如何有效实施激励教育
一、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中实施激励策略的方法与途径
1.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德育激励策略。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进行德育教学是实施激励策略的基础环节,对学生具体行为的引导鼓励能够形成理想的德育效果。教师可以从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入手,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活观念与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学生的积极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例如:针对德育教育中的环境保护意识的养成,班主任可以教导学生不乱丢垃圾,当学生主动将垃圾放入垃圾桶或拾起地上散落的垃圾时,教师可以对学生的行为给予记录并进行加分;针对德育教育中的尊敬师长、团结同学观念的培养,班主任可以为学生布置帮助家长完成家务劳动的任务,对学生家务劳动中的反馈进行记录评价并给予表扬。这样的激励方式能够将学生具体的德育表现与获得认可的感受紧密结合,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的思想品德水平。
2.与学生心灵相共通的德育激励策略。激励策略的实施其本质在于通过认可与鼓励使学生从德育积极行为中获得满足感,进而形成良性循环使学生在激励作用下不断提升自我的思想道德修养。因此,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激励策略应当立足于学生心灵的共通与触动,通过浓厚的德育氛围与深入交流沟通实现德育工作的有效进行。小学阶段的学生行为受荣誉感的影响较为明显,教师应深入研究学生的心理规律与内心诉求,将德育教育与学生的心灵紧密地联系起来。
3.与自律能力相契合的德育激励策略。德育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帮助学生形成理想的道德情操水平,能够在社会上成为一个具有正确价值观的个体,同时保证个体思想与行为表现在多种环境下的一致性。自律能力的培养是德育教育的重要目标,同时也是保证学生思想品德水平持续提升,不会因外界影响而降低的关键。对于与自律能力相契合的德育激励策略,班主任可在班级内实施小班主任活动,将部分德育工作分配给学生来做,一方面学生通过实践能够更为深入地理解德育工作的内涵,另一方面在责任心的驱使下,学生将更加严格要求自己,自律能力将得到有效的提升。同时,自律能力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班主任可以为学生布置部分周期性的思想汇报、学习总结、日记等内容,帮助学生养成坚持与自我反思的意识,通过上述行为提升学生的自律能力。
二、在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实施激励策略的注意事项
1.激励策略应具有差异性。小学阶段学生正处于心理与行为特征成形的初始时期,学生的天性使得个体的兴趣爱好与关注点不尽相同,同时也呈现出了思想品德素质方面的差异。班主任在进行德育教育时,应采取差异化的激励策略,针对不同学生采取不同的激励方法。例如,对于那些具有良好行为习惯的学生,教师可以为其布置一些班级内的组织管理活动,对这些学生的班级贡献进行表扬;而对于一些相对散漫的学生,教师可以为其制定一些易于实现的目标,例如在课堂上欲发言时要先举手,帮助教师准备教具等,在学生完成这部分安排后,对学生给予肯定和鼓励,让散漫的学生明白一些小小的善举同样是有价值的。这种差异性激励策略,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心理需求,使德育教育走进学生的学习生活中。
2.激励策略应具有适度性。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中的赏罚是并生的,在实施激励策略时有效地使用奖励与惩罚手段才能真正保证德育工作的严肃性和高效性。在德育教育中,教师应把握好赏罚尺度,不能惩罚过重使学生产生消极心态,也不能惩罚过轻而使学生将班主任的德育教育视作儿戏;不能奖励过多而使学生产生自满情绪,也不能奖励过少而不能使学生获得满足感。
3.激励策略应具有公平性。公平是我们开展激励策略的前提对学生的奖励和惩罚要做到公平合理,学生感到的任何不公的待遇都会影响他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情绪,并且影响激励效果。取得同等成绩的学生一定要获得同等层次的奖励;同理犯同等错误的学生也应受到同等层次的处罚,犯同样错误的学生应该同等处理,不要因为是好生就可以优待或者特殊,等等。同时,激励要及时地进行,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励学生。如果激励策略不能及时实施,学生会产生不良的心理体验,导致学生对激励策略的重视程度下降,不利于今后德育策略的实施。
综上所述,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是一项重要的基础任务,对于学生的学习与生活有着积极的引导作用。在对小学生开展思想道德教育的过程中,小学班主任应深入研究学生的心理特征,采用多种激励方法,将德育工作与日常授课和日常管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在思想道德方面可以得到更大的提升。
㈩ 简述德育实施的基本方法
1、榜样示范法
一般最有影响力的人物有以下几种:
(1)革命领袖和英雄模范人物,是学生最敬仰、热爱的榜样,对学生具有强烈的影响作用。
(2)家长和教师,是学生最直接的榜样,对学生处处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3)同学中的好人好事,优秀典型,是教育学生最有感召力、说服力的榜样。
(4)伟大的历史人物和文艺典型形象。
2、品德评价法
这是通过对学生品德进行肯定或否定的评价给予的激励或抑制,从而控制其品德发展的方向,提高道德的形成、发展的方法。品德评价法有四种主要方式:(1)表扬与奖励(2)批评与惩罚(3)评比(4)操作评定。运用品德评价法的要求:(1)要使学生不仅成为评价的对象而且成为评价的主体。(2)品德评价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3)要贯彻奖励为主,批评惩罚为辅的正面教育方法。
3.情感陶冶法
情感陶冶法包括人格感化、环境陶冶、艺术熏陶三种方式。
4.实践锻炼法
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的思想感情发生深刻的变化;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社会适应能力,在未来的社会竞争中更具主动性。
——来自#三师#教育直播